尊严殖民地的影片花絮

尊严殖民地的影片花絮,第1张

艾玛·沃特森此前主演过《哈利波特》系列等片,不同于之前主演的《哈利波特》系列、《壁花少年》和《诺亚方舟》,本片是艾玛·沃特森**生涯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挑大梁担当片中最核心的角色。对此艾玛也在采访里表示很珍惜有机会可以自由而完整的诠释一个角色,也很享受作为故事主心骨的感觉。而丹尼尔·布鲁赫也因在《极速风流》中精彩演绎了F1传奇车手尼基·劳达而备受影迷与评论界的关注。《尊严殖民地》将是两人的首次银幕碰撞,值得期待。

本片由《拉贝日记》导演佛罗瑞·加仑伯格执导,艾玛·沃特森与丹尼尔·布鲁赫在片中饰演丹尼尔与莱娜夫妇。在开拍前,艾玛·沃特森与导演加仑伯格一起前往影片故事的发生地、位于智利中部巴伐利亚村进行过实地考察。剧组曾辗转柏林、慕尼黑、卢森堡、阿根廷等多地取景。该片预计将于2015年秋季上映。

        这里这里这里!!!终于能把自己看过的几部**推荐给题主了,我看的这一部也觉不亚于《辛德勒的名单》这部二战题材反种族歧视的**,感觉和《辛德勒的名单》有异曲同工之妙—《卢旺达饭店》,被称为“辛德勒名单的翻版”

        这部**于2004年上映,导演不认识,演员只认识唐•钱德尔(因为他拍过钢铁侠)。但是这也并不影响我观影的兴趣。影片主要讲述的是1994年期间,卢旺达的两大种族胡图族和图西族本来就自建国后矛盾不断(影片中也提到因为瑞士的挑拨,将一个种族分为两个,便于殖民管理),后来因为胡图族总统乘坐的飞机在一次空袭中被火箭筒击中遇难,使得两个种族的矛盾彻底激化,从而爆发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屠杀。

        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数百万人被屠杀(影片主要讲述的是胡图族屠杀图西族),也称作“卢旺达大屠杀”。

         而唐钱德尔饰演的瑞士酒店的经理保罗•卢斯赛伯吉纳正是在国家颠覆之际,世界置之不理的情况下,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去保护身边的图西族人和胡图族难民(保罗是胡图族人)。在**里保罗的态度也是慢慢发生变化的(这点和辛德勒很相像),从最开始的只想保护自己的孩子和图西族妻子,到顺带保护自己的邻居和亲戚,因为看到了太多的残忍,太多的死亡。心里的良知被彻底唤醒,去尽力的保护一切能够救助的人。

        保罗是八面玲珑的,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要和每个有权的人处理好关系,即使是十恶不赦的种族歧视的领袖他也要讨好。他所工作的饭店也成为1200多名卢旺达人的希望之地,最后经过曲折的过程,保罗和联合国的瑞士维和部队将这些难民送到了大后方。

        当我看完这部影片时,真心的佩服保罗这样平凡而又伟大的人。自己的力量虽然有限,但是愿意牺牲小我,不惜一切代价尽可能的去救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只能说人性的光辉在闪耀,这也和辛德勒有着共通之处,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种族平等的真谛。而且我认为这种**的观赏性是极强的,经得起慢慢的品味。

        所以喜欢《辛德勒的名单》的朋友,也应该去看一下《卢旺达饭店》,去感受在离我们最近的种族大屠杀中一个平凡的人如何拯救良知的。

尊严殖民地爱玛游泳是**刚开始10分钟的时候。

《尊严殖民地》第十分钟,爱玛和他的老公在聊天,爱玛在泳池里游泳,她的老公在椅子上躺着。

《尊严殖民地》的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影片聚焦1973年智利政变时期,一对年轻的德国夫妇丹尼尔与莱娜反抗智利军统领、独裁者皮诺切特的故事。

希望对你有帮助:好的话采纳哦。。

摘要:17世纪初大量欧洲移民纷纷涌向北美,英国是其中声势最浩大的一国。悠悠三百余年,仅有几百人的英国拓殖逐渐汇集成百万移民的洪流。受本国的政治、宗教、经济、社会以及文化思想和北美的优越条件等动机的强大驱使和诱惑,他们来到北美大陆,为大陆北部带来了新文明。

关键字:英国 北美 成因 自然条件

约翰·史密斯说:“天堂与大地赐予人类最理想的居住场所。”北美洲这片富饶的土地在17世纪初是欧洲各国争夺的地方。在涌向美洲进行探险殖民活动的欧洲国家中,英国是后起之秀,起步晚,发展快。英国的大部分移民,都是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机会才离开家乡的。这种动机往往由于对宗教自由的向往和逃避政治压迫而变得十分强烈。我们集中从北美洲和英国两个方面来论述英国早期移民到北美的原因,这对我们了解当时英国的国情和美国将来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北美洲的优越条件

人类迁移到另一片土地上生活,必定会选择一个自然条件优越,适合人类生产、生活的地方。而北美洲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年代古老久远,堪与欧亚比美。

(一)北美洲的地理位置

北美洲地处西半球北部,与太平洋彼岸的亚洲遥遥相对,同大西洋对岸的欧洲、非洲成倚角之势。北美洲北濒北冰洋,东临大西洋,南接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北美洲的东部是山地与高原,圣劳伦斯河以北为拉布拉多高原,以南为阿巴拉契亚山脉。太平洋沿岸风景秀丽,树木繁茂,气候适宜。越过阿巴拉契亚山往西是一片宽广的大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既无冈峦阻隔,又无岩石挡道。

整个北美洲的地势呈凹字型:两边高,中间低。如果说中间大平原为未来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那末东西边界濒临两大洋的位置则给将来的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带来了得天独厚的裨益。

(二)北美洲的自然资源

北美洲的土地上江河奔腾,湖泊遍地。多数大河发源于西部科迪勒拉山脉。美洲最大的水系是密西西比河,它同其他支流一起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内河航运

系统。这些河流不仅有灌溉农田之利,而且又有交通运输之便。北美洲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北美洲还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大洲。西部拉勒美—落基山和内华达—喀斯喀德地区有大量金、银、铜矿;科罗拉多—犹他高原有铁矿,南部墨西哥高原有铁、铅、银矿,阿拉斯加的南部和西部有铜、金矿等。丰富的矿藏资源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就气候而言,北美洲的中部基本上属于暖温带,植物生长期在200天以上,冬季温和,降水量达1000—1500毫米;西南部地区则属地中海式气候,夏季干燥,冬季温和。北美洲的气候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为后来的玉米、小麦、大豆、甘蔗、高粱、大麦、马铃薯、棉花、燕麦、番茄的高产以及畜牧业的发达提供了有利条件。这里还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由于地貌复杂多样,大片高原以其壮观的景色、雄伟的气势成为自然风景区。

最早来到新英格兰的移民在寄回母国的信中,对这片新土地及其植物和耕作条件赞不绝口,有人称塞勒姆一带的土地是天底下最适合玉米和青草生长的地方;还有人提到,世界很难再找到比这里更适合英国人体质的“有益健康的地方”了;他们相信,这里的土地、河流、森林可以供每个人利用,只要付出劳动,人人都可以过上丰衣足食的独立生活。[1]声名狼藉的冒险家托马斯·莫顿说得更为夸张:“如果这片土地还不能算富饶,那整个世界就都是荒漠。”[2]1630年弗朗西斯·希金森也对新英格兰的自然条件和物产作了详细介绍。他的结论是:“我们在陆地和海洋均看到丰富的储藏,对新英格兰人的舒适生活真是一种福佑。”[3]

就这样一片人们印象模糊的土地,在16世纪后成了一个历史的新舞台,众多的种族和族裔人群在这里活动和竞争。北美土地和资源的多样性,为印第安人提供了生存资源,也使来自欧洲不同地方的移民能够谋生和谋利,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多样化的经济、社会和生活方式。

二、英国内部因素的作用

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英国面临着严重的失业和贫困问题,出现了大量移民,它是经济、政治、社会和自然等诸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英国的宗教迫害

16世纪末17世纪初以来英国宗教的变化,为北美殖民提供了另一种动力。

在欧洲,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英国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出现了宗教改革运动。清教徒们主张清洗英国国教圣公会内部的天主教的残余影响。独立派清教徒在道德上与天主教、信义宗、犹太教或其他信奉《圣经》教的教派没有什么根本区别,但是他们更加认真地遵守十诫和其他戒律,厌弃教会的繁文缛节和道德败坏,希望取消主教、副主教和教区牧师一级以上的教职,废除规定的祈祷词,把教会改组成各独立教区的一种自由联合体。他们自称是上帝的“选民”。但是,清教运动在英国受到王室的压制,清教徒惨遭迫害,不少清教徒被国王囚禁。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伊丽莎白为英格兰国王,清教徒向国王提出《千人情愿书》,但遭到拒绝。詹姆士一世声称,如果清教徒不顺从,就把他们统统赶出国外。1608—1609年,在国王的高压政策下,诺丁汉郡斯克鲁比村的独立派教徒离开家乡,漂泊到荷兰的莱顿。然而,信奉加尔文教的荷兰人只限他们从事一些低收入的工作,一些对这种歧视不满的成员决定移居新大陆。1620年9月,102名清教徒乘上“五月花”船只离开荷兰,向北美洲进发。两个月以后,“五月花”号驶抵麻萨诸塞湾海岸,清教徒们就在这里建立居民点—普利茅斯。为了按照他们自己的政治理想建立移民区,清教徒们在登岸前签订了《五月花号公约》。

1630年,约翰·温斯罗普在北美洲建立“山巅之城”,借此表明清教徒在这里将严格根据本教的教义生活。1634年,卡尔弗特家族在马里兰州建立了第一个城镇圣玛丽城,它是为那些遭受英国国教迫害的天主教建立的避难所。1682年,威廉·佩恩在特拉河两岸建立了“博爱之城”——宾夕法尼亚。

宗教因素对于最初移居北美洲的人来说的确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英国的人口压力

根据17世纪格雷戈里·金提供的数据,1688年英格兰人口为540万。据后来的学者研究,在1540—1774年间,每10年的人口增长率一般在05%上下浮动。1586年英国人口为3805841,1606年为4253325,1686年为4864762。[4]用今天的标准看,英国1585年前后的人口,不过和世界上某座大城市相仿佛;但按当时的尺度,15时节以来人口的增长,已经使英国变成一个十分拥挤的地方。牧师哈克卢特写道,由于长期的和平与疾病的减少,英国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各行各业的人都太多。人们无法相安无事地生活,都在想着吃掉别人;而且,国内还出现了许多游手好闲和偷窃之徒,致使监狱人满为患;所以,,将人口转移到北美乃是必要的措施。约翰·温斯罗普在迁移前也曾提到,“所有村镇都在抱怨他们的穷人所造成的负担。”[5]人口集中的城市,使社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更坚定了英国向海外移民的决心。

(三)英国的经济推动

经济是英国人向北美洲进行探察和殖民的根本原因。

在1550年左右,英国的市场已饱和,因果的民族产业受到致命打击,呢绒出口一年竟下降了35%,金融市场也陷入混乱,英国经济进入衰退时期。棉队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英国政府采取了一些反危机措施,诸如把欧洲大陆商人排挤出英国的势力范围,对本国商人实行优惠,强制把牧场还原为农场,限制纺织品生产,住址新来者从事贸易活动等,试图从内部解决问题。但英国商人深知,只有开拓新的国外替代市场才识根本的解决方法。为此成立了一些贸易公司,开拓与东方的贸易,如莫斯科公司、东方公司和利凡特公司,但这些公司多关心进口东方产品,而不是为英国过剩的羊毛和呢绒制品找寻市场。有的商人探索开辟经由北美洲到东方国家的商路问题,也就是吉尔伯特等人要寻找的同望东方的西北航道。但仅仅开辟与东方国家的贸易还不够,因为这解决不了国内过剩的人口问题,因此只有建立“新的家园”才是出路。加上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为母国提供巨大财富的示范效应和英国人对美尔兰和北美殖民地的态度如出一辙,“从甲地获得的经验自然而然地被用于乙地”。[6]这都促使吉尔伯特和哈克吕特等人开始设想在北美洲建立殖民地。因此,16世纪50年代对外探险和殖民活动再度兴起,从根本上说是手经济的推动。

(四)英国政府的鼓励政策

在16—17世纪,英国国家的动员、组织和控制能力,较以前有了显著的增强。向美洲的殖民和扩展,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权利作为支持,而此时的英国,开始具备了这方面的条件。

西班牙的冒险家和商人,从“新大陆”源源不断地运回大量财富,这不能不令都铎诸王羡妒交加,决意效法。北美和英国在地理位置上相距较近,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势力未及的地区,对英国的殖民活动具有多种便利。英国人同样指望在那里开掘金银矿藏,以增其富。人们还看到了北美潜在的市场前景。一旦那里有白人定居,同时印第安人又得到改造,就会为英国的制成品提供一个极大的消费市场。另外,从北美还有可能找到一条从西北通向亚洲和“南海”的通道,这条通道可以说是一条“致富之路”。由此获得的财富,定能增强因果的实力,从而在和西班牙等国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从战略方面看,英国人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对于和西班牙等国相争,具有难以替代的价值。一旦战争爆发,英国可以从北美袭击西班牙在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同时,使英国的战船得到救援和补给。[7]

由于北美洲的这种巨大的吸引力,使英国政府采取政策促进人民向北美洲迁移。

(五)英国国民性格的影响

面对各种压力,人们通常不止一种应付办法。在有的人群,也许根本不会选择远走他乡来摆脱贫困或迫害。许多英国人不惜冒险到北美去寻求新的机会,肯定和英国人的性格特点和迁徙习惯有联系。就整体而言,不列颠诸岛的居民并非安土重迁、固守本分的人,他们在17世纪以前的漫长岁月里,就已习惯于通过前夕来寻求机会和谋取改善。英国很早就存在活跃的人口运动,而尤以16—17世纪为盛。具有的英国学者对某些地区的研究,在一个世纪后,伊丽莎白女王时代的家庭仅有16%仍然留在原来居住的村落。短距离的迁徙在英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许多年轻人外出谋生,有举家迁徙,有的人从边远的乡村想中心城市移动,到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到伦敦盆地。在北美殖民运动兴起后,伦敦就成了一个主要的移民中转站。同时还有大批英格兰和苏格兰人移居爱尔兰。岛内迁徙和移居北美,对早已习惯迁徙的人来说,只有距离上的差别。另外,欧洲大陆人口也时常迁入英国,特别是当英属美洲向非英国移民敞开门户后,许多 外国人假道英国前往美洲,其中难免有人出于种种缘故滞留未去。这使英国人种带有明显的混合性,混合的程度高于德意志人、荷兰人或法国人。在这个意义上说,不列颠诸岛的人口运动是立体多向的。[8]英国国民的性格特征对移民运动产生着内部的推动作用。

英国国民的这种性格为英国的移民运动又增加了一个重要的条件

结束语

美洲的发现为英国的商人、殖民者、探险家提供了广阔的活动舞台,他们雄心勃勃地向新大陆进军,寻找他们的机会;君主们则热衷于划分势力范围,实现他们的殖民野心。在这种形势下,英国移民由于对北美洲的向往和憧憬,逃避封建暴政和宗教迫害、经济上的破坏、政治上的混乱、国家政府奖励政策以及英国国民自身性格等原因最终完成了向北美迁移的伟大事业。他们蜂拥而至,筚路蓝缕,开发创业,合众为一,建国兴国,对北美的经济和整个社会生活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在欧洲历史上浩瀚的迁移运动,为以后全球局势的变化奠定了深远的基础。

殖民地是通过侵略等手段获得的一国对另一国,地区的控制。

殖民地的具体意思:殖是繁殖,孽生之意。殖民则指强国向它所征服的地区移民。现指资本主义国家把经济政治势力扩张到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掠夺和奴役当地的人民。

殖民地的影响:殖民反映出殖民国与被殖民国家,地区的强弱反差,殖民国的移民在殖民地大多比当地居民享有优越的政治权力,有着明显的人种歧视,种族歧视,对原居民的人格和尊严有着极大的伤害。

殖民地简介:旧称植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利,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地区。广义的殖民地还包括分为拓殖型殖民地,资源掠夺型殖民地和商业殖民地三种主要类型,这三种殖民地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而顺次出现的。

美国四个典型殖民地各有其独特的特点。

1 康涅狄格州:这里是几个殖民地中最小的一个,但同时也是最富裕的一个。它的面积为5万平方公里,人口为140万。这个殖民地的特色在于其发达的制造业,包括锻造、酿酒、制鞋和烟草等。

2 马萨诸塞州:这个殖民地是四块殖民地中最北面的一个,它的面积为4万平方公里,人口为80万。马萨诸塞州的特点是它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同时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它的主要城市波士顿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也是美国独立运动的发源地。

3 纽约州:这是四块殖民地中最大的一块,它的面积为50万平方公里,人口为2000万。纽约州的特点在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它位于美国东海岸,连接了美国的中部和大西洋海岸,同时拥有丰富的农业、制造业和自然资源。纽约市是美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4 北卡罗来纳州:这是四块殖民地中最南面的一块,它的面积为7万平方公里,人口为1000万。北卡罗来纳州的特点在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森林、矿产和水资源。此外,这个地区的农业也很发达,特别是烟草、棉花和甘蔗种植。

总的来说,这四个殖民地各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它们在历史、文化、经济和地理位置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贡献,最终都成为了美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7450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