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相遇,怦然心动

邂逅相遇,怦然心动,第1张

“相遇”,多么诗意的字眼!

我遇见你,你遇见他,缘或深或浅,起起落落,填充着一段段光阴,丰盈着那些人生的留白。

席慕蓉说,相遇是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

徐志摩说,相遇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贾宝玉说,相遇是“这个妹妹我原是见过的”;

白落梅说,生一炉缘分的火,煮一壶云水禅心,茶香萦绕的相遇,熏染了无数重逢……

那么,“相遇”究竟是什么呢?

相遇,是不经意间的邂逅,没有约定,也没有守候,一笑成歌,浅语嫣然。

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

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所谓五百年的回眸,所谓一千年的等待,亦不过如此。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相遇,是一种奇妙的缘分。

邂逅相遇,怦然心动,这大概是人类情感中最令人陶醉和神往的一种。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秦观《鹊桥仙》

相遇,是于茫茫人海、车水马龙中,你苦苦寻找之后,蓦然回首的惊喜。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有的相遇成歌,注定了在这绻绻红尘中,相携而去。

十三与君初相识,王侯宅里弄丝竹。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再见君时妾十五,且为君作霓裳舞。

可叹年华如朝露,何时衔泥巢君屋?

——无名氏《古相思曲》

有的转身为念,注定了行色匆匆,独自而行。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相遇是缘,错过也是缘。

缘来时,猝不及防;缘去时,无力阻挡。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有一种相遇,叫命中注定。

轻轻许下,你不来,我不去。你不走,我不老。相遇,终成一笑。

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宋·苏轼《蝶恋花》

有一种相遇,叫心有灵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有一种相遇,叫相见恨晚。

当初相见,君恨相逢晚。

一曲秦筝弹未遍,无奈昭阳人怨。

便教恩浅情疏,隔花空望金舆。

春晚不拈红粉,碧窗自录仙书。

——朱敦儒《清平乐·当初相见》

有一种相遇,叫念念不忘。

纵使行了千里路,见遍千万人,每到孤寂时刻,总是浮现你的容颜。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

识尽千千万万人,

终不似、伊家好。

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

楼外朱楼独倚阑,满目围芳草。

——施酒监《卜算子》

有一种相遇,温柔了岁月。

微微一笑之下,人间风月都成为尘土。

鱼尾霞生明远树。

翠壁粘天,玉叶迎风举。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周邦彦《蝶恋花》

有一种相遇,惊艳了时光。

初初见你,人群中独自美丽。你仿佛有一种魔力,那一刻我竟然无法言语……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晏几道《临江仙》

有一种遇见叫做刚刚好,有一种缘分来得不早不晚。

不求结果,不求同行,甚至不求你爱我,但求在我最美的时光里遇见你。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

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

不能羞。

——韦庄《思帝乡》

最感无奈的便是,遇到了想要遇见的人,却没能抵得过岁月的变迁。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当爱发生时,一切都无法阻挡。因为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我们结束时,一切都无以为继。所以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频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临江仙》

廖一梅说:

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和爱情的相遇相比,友情的相遇,少了些缠绵悱恻,却多了些豪气坦荡、相知相惜。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赠孟浩然》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雨露因为遇见阳光而变成彩虹;冬遇见春而形成四季变换;人和人因为相遇,而掀起种种涟漪。

浣花溪上见卿卿,脸波明,黛眉轻。

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蜒。

好是问他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

——张泌《江城子》

世界那么大,何其有幸,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

——张爱玲《原来你也在这里》

林清玄说:

在广大的时空中,在不可思议的因缘里,与有缘的人相会面,都是一生一会的。如果有了最深刻的珍惜,纵使会者必离,当门相送,也可以稍减遗憾了。

生命,就是一场盛大的相遇。

无论拥有或失去,相聚或离别,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如歌中所唱:感谢那些事,感谢那些人,感谢那一段段奇妙的缘分。

余生不长,相遇了,就好好珍惜!

春风里。那一朵朵、一簇簇、一串串的桃花,每一朵都开得那么红,那么艳。那张开的花瓣露出淡**的花蕊,在风中颤动,喷吐着春的芳香。——题记

徜徉在花海里只见那桃花神态迥异,争奇斗艳。那红润的花瓣,润如玉,红似霞,轻如纱。多么可爱,多么娇媚,多么灿烂。十里桃林,十里桃花,漫山遍野的灼灼芳华。

花开,是属于春天的。它用繁花装点这世界,给你斑斓的色彩。有时候,它是一朵桃花,给你漫天的绯色;有时候,它是一朵梨花,给你一天素雅;有时候,它是一朵油菜花,给你明艳的**;有时候,它是一朵牡丹,给你雍容华贵;

花开妖娆、素雅、明艳、朦胧。一如那春风,轻轻擦过,却在枝头裁出片片新绿。阳春时节,春光明媚,桃花“争开不待叶”盛开于枝头。它芬菲烂漫、抚媚鲜丽,如一片片红霞,与绿树婆婆的垂柳相衬映,形成了桃红柳绿、柳暗花明的春日胜景。

桃花开时,画江南春色满;桃花红,映篱外故人颜;桃花舞,晕纸伞白衣沾;桃花酿,醉踏剑歌流年,春水柔柔,晕出烟波千层丹霞月依旧;一枝独秀,点开梦幻万里桃花春悠悠。桃花翩跹,落下了嫣然一笑静影沉香浅;数朵娇颜,映出了轻盈几分淡雅意绵绵。

在静静的春天里,我站在桃树下,享受春天给予我的一切,春风抚摸着桃花,桃花更美了,春雨滋润着桃花,桃花更娇嫩了。大自然给予了桃花如诗如画的韵味,桃花也回报了大自然。

人们在桃花下,尽情地呼吸,品味醉人的风光。春风吹来,花香柳翠,春风吹来,春光明媚,终于,我看到了你那一片的如云似霞,终于,我欣赏了你那一身的娇艳妩媚,一年的等待,只为换来一个短暂的相会,一次的邂逅,从此我的心久久的陶醉。

一夜春风来,万树桃花开。细雨润万物,阳光暖心怀!

桃花笺,鸳鸯弦,落雨泠泠相思浅。

桃花树下,流水溪畔,碧浅深红。

桃花染香衣袖,寒烟袅袅,花间醉。三生石畔,你可记得,许下我十里红妆。春天,灿灿烟霞。灼灼桃花虽有十里,有一朵在心上足矣。你许我骀荡春风,我许你十里桃花,细雨花红人独看,桃花依旧笑春风。

  原文:

 北平陶圣俞,名下士。顺治间赴乡试,寓居郊郭。偶出户,见一人负笈儴,似卜居未就者。略诘之,遂释负于道,相与倾语,言论有名士风。陶大说之,请与同居。客喜,携囊入,遂同栖止。客自言:“顺天人,姓于,字去恶。”以陶差长,兄之。

 于性不喜游瞩,常独坐一室,而案头无书卷。陶不与谈,则默卧而已。陶疑之,搜其囊箧,则笔研之外更无长物。怪而问之,笑曰:“吾辈读书,岂临渴始掘井耶”一日就陶借书去,闭户抄甚疾,终日五十余纸,亦不见其折迭成卷。窃窥之,则每一稿脱,则烧灰吞之。愈益怪焉,诘其故,曰:“我以此代读耳。”便诵所抄书,倾刻数篇,一字无讹。陶悦,欲传其术,于以为不可。陶疑其吝,词涉诮让,于曰:“兄诚不谅我之深矣。欲不言,则此心无以自剖;骤言之,又恐惊为异怪。奈何”陶固谓:“不妨。”于曰:“我非人,实鬼耳。今冥中以科目授官,七月十四日奉诏考帘官,十五日士子入闱,月尽榜放矣。”陶问:“考帘官为何”曰:“此上帝慎重之意,无论鸟吏鳖官,皆考之。能文者以内帘用,不通者不得与焉。盖阴之有诸神,犹阳之有守今也。得志诸公,目不睹坟典,不过少年持敲门砖,猎取功名,门既开则弃去,再司簿书十数年即文学士,胸中尚有字耶!阳世所以陋劣幸进,而英雄失志者,惟少此一考耳。”陶深然之,由是益加敬畏。一日自外来,有忧色,叹曰:“仆生而贫贱,自谓死后可免;不谓迍邅先生相从地下。”陶请其故,曰:“文昌奉命都罗国封王,帘官之考遂罢。数十年游神耗鬼,杂入衡文,吾辈宁有望耶”陶问:“此辈皆谁何人”曰:“即言之,君亦不识。略举一二人,大概可知:乐正师旷、司库和峤是也。仆自念命不可凭,文不可恃,不如休耳。”言已怏怏,遂将治任。陶挽而慰之,乃止。

 至中元之夕,谓陶曰:“我将入闱。烦于昧爽时,持香炷于东野。三呼去恶,我便至。”乃出门去。陶沽酒烹鲜以待之。东方既白,敬如所嘱。无何,于偕一少年来。问其姓字,于曰:“此方子晋,是我良友,适于场中相邂逅。闻兄盛名,深欲拜识。”同至寓,秉烛为礼。少年亭亭似玉,意度谦婉。陶甚爱之,便问:“子晋佳作,当大快意。”于曰:“言之可笑!闱中七则,作过半矣,细审主司姓名,裹具径出。奇人也!”陶扇炉进酒,因问:“闱中何题去恶魁解否”于曰:“书艺、经论各一,夫人而能之。策问:‘自古邪僻固多,而世风至今日,丑态,愈不可名,不惟十八狱所不得尽,抑非十八狱所能容。是果何术而可或谓宜量加一二狱,然殊失上帝好生之心。其宜增与、否与,或别有道以清其源,尔多十其悉言勿隐。’弟策虽不佳,颇为痛快。表:‘拟天魔殄灭,赐群臣龙马天衣有差。’次则《瑶台应制诗》、《西池桃花赋》。此三种,自谓场中无两矣!”言已鼓掌。方笑曰:“此时快心,放兄独步矣;数辰后,不痛哭始为男子也。”天明,方欲辞去。陶留与同寓,方不可,但期暮至。三日竟不复来,陶使于往寻之。于曰:“无须。子晋拳拳,非无意者。”日既西,方果来。出一卷授陶,曰:“三日失约。敬录旧艺百余作,求一品题。”陶捧读大喜,一句一赞,略尽一二首,遂藏诸笥。谈至更深,方遂留,与于共榻寝。自此为常。方无夕不至,陶亦无方不欢也。

 朝代唐代古诗宋代古诗金朝古诗元代古诗明代古诗清代古诗文言翻译

 一夕仓皇而入,向陶曰:“地榜已揭,于五兄落第矣!”于方卧,闻言惊起,泫然流涕。二人极意慰藉,涕始止。然相对默默,殊不可堪。方曰:“适闻大巡环张桓候将至,恐失志者之造言也;不然,文场尚有翻覆。”于闻之色喜。陶询其故,曰:“桓侯翼德,三十年一巡阴曹,三十五年一巡阳世,两间之不平,待此老而一消也。”乃起,拉方俱去。两夜始返,方喜谓陶曰:“君不贺五兄耶桓侯前夕至,裂碎地榜,榜上名字,止存三之一。遍阅遗卷,得五兄甚喜,荐作交南巡海使,旦晚舆马可到。”陶大喜,置酒称贺。酒数行,于问陶曰:“君家有闲舍否”问:“将何为”曰:“子晋孤无乡土,又不忍恝然于兄。弟意欲假馆相依。”陶喜曰:“如此,为幸多矣。即无多屋宇,同榻何碍。但有严君,须先关白。”于曰:“审知尊大人慈厚可依。兄场闱有日,子晋如不能待,先归何如”陶留伴逆旅,以待同归。

 次日方暮,有车马至门,接于莅任。于起,握手曰:“从此别矣。一言欲告,又恐阻锐进之志。”问:“何言”曰:“君命淹蹇,生非其时。此科之分十之一;后科桓候临世,公道初彰,十之三;三科始可望也。”陶闻欲中止。于曰:“不然,此皆天数。即明知不可,而注定之艰若,亦要历尽耳。”又顾方曰:“勿淹滞,今朝年、月、日、时皆良,即以舆盖送君归。仆驰马自去。”方忻然拜别。陶中心迷乱,不知所嘱,但挥涕送之。见舆马分途,顷刻都散。始悔子晋北旋,未致一字,而已无及矣。

 三场毕,不甚满志,奔波而归。入门问子晋,家中并无知者。因为父述之,父喜曰:“若然,则客至久矣。先是陶翁昼卧,梦舆盖止于其门,一美少年自车中出,登堂展拜。讶问所来,答云:“大哥许假一舍,以入闱不得偕来。我先至矣。”言已,请入拜母。翁方谦却,适家媪入曰:“夫人产公子矣。”恍然而醒,大奇之。是日陶言,适与梦符,乃知儿即子晋后身也。父子各喜,名之小晋。儿初生,善夜啼,母苦之。陶曰:“倘是子晋,我见之,啼当止。”俗忌客忤,故不令陶见。母患啼不可耐,乃呼陶入。陶呜之曰:“子晋勿尔!我来矣!”儿啼正急,闻声辍止,停睇不瞬,如审顾状。陶摩顶而去。自是竟不复啼。数月后,陶不敢见之,一见则折腰索抱,走去则啼不可止。陶亦狎爱之。四岁离母,辄就兄眠;兄他出,则假寐以俟其归。兄于枕上教毛诗,诵声呢喃,夜尽四十余行。以子晋遗文授之,欣然乐读,过口成诵;试之他文不能也。八九岁眉目朗彻,宛然一子晋矣。

 陶两入闱,皆不第。丁酉,文场事发,帘官多遭诛遣,贡举之途一肃,乃张巡环力也。陶下科中副车,寻贡。遂灰志前途,隐居教弟。尝语人曰:“吾有此乐,翰苑不易也。”异史氏曰:“余每至张夫子庙堂,瞻其须眉,凛禀有生气。又其生平喑哑如霹雳声,矛马所至,无不大快,出人意表。世以将军好武,遂置与绛,灌伍,宁知文昌事繁,须侯固多哉!呜呼!三十五年,来何暮也!”

 译文:

 北平陶圣俞,名叫下士。顺治年间,他去赴乡试,住在省城郊外一家旅店里。

 这一天,他偶然出来散步,见一个人背着书箱在路上徘徊,样子像找不到地方住。陶生就上前与他搭话,那人放下书箱与他攀谈。说话当中,陶生见那人很有名士风度,心里非常高兴,就请那人与自已同住一个旅店;那人也很同意,便进了旅店住在一起。那人自我介绍说:“我是顺天府人,姓于,字去恶。”因陶生年纪稍长一点,于是就叫他兄长。

 于去恶性情喜静不喜动,常一人独坐在屋里,但他的桌子上又不见书籍。陶生不与他说话,他也不做声,就一个人默默地躺着。陶生觉得这人很奇怪,便看他书箱里有啥东西;但里面除了笔墨纸砚,其它什么东西也没有。陶圣愈感到很奇怪,因此就问于去恶,于笑着说:“我们读书人,哪能临渴掘井”

 一天,于去恶向陶生借了本书,自己关上门抄书,抄得非常快,一天抄五十多页,抄了后又不见他装订成册。陶生纳闷,就偷偷瞅他,见他每抄一页就烧一页,烧成的灰一口吃了。陶生越发觉得奇怪,于是便问他,于回答说:“我这是以吃代读罢了。”接着他就背诵所抄的书,一会儿功夫背了好几篇,并且一字不差。陶生十分高兴,要求于去恶传授这种方法,于说不行。陶生认为于太保守,不够朋友,就说话刺他。于去恶说:“老兄你太不谅解我了,有些事想不对你说,我自己也解释不清楚,可是骤然与你说了,又怕吓你一跳,这怎么办”陶生一再请求说:“你说吧!不妨事。”于这才说道:“我不是人,而是鬼。现在阴曹中以考试任命官吏,七月十四日奉命考核考官;十五日应考的士子入场,月底张榜揭晓。”陶生又问:“考核考官干什么”于说:“上帝为了慎重起见,对无论什么样的官吏,都得要进行考试。凡文采好的便录用为考试官,文理不通的就不录用了。因为阴曹中也有各种各样的神,就像人间有太守、县令一样。得志的人,便不再读古籍经史,他们只是以古籍当敲门砖以求取功名罢了。一旦敲开门,当上官,就全丢了;如果再掌管文书十几年就能当上文学士了,胸中哪还能留下几个字!人间之所以无才的人能当上官,而有才的人却当不上官,就是因为少者这一考试啊。”陶生听了,认为于说得很对。从此,越发对于敬重了。

 一天,于去恶从外面回来,面带愁容,叹了口气说:“我活着的时候就贫贱,自已本以为死后可以免于贫贱了,不料倒霉先生又跟我到了阴间。”陶生问他是怎么回事,于去恶说:“文昌星奉命去都罗国封王,考官的考试他暂不参加了。几十年的游神、耗鬼,都夹杂在考试官里,我们还有什么希望”陶生问:“那些人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于说:“就是说出来,你也不认识。只说一二人,你可能知道。譬如说乐正官师旷、司库官和峤就是那样的人。我自己想:一不能听命运摆布,二不能依仗文才进取,别又没有出入,还不如就此罢了。”说罢怏怏不乐,便整理行装要走。陶生一再挽留并诚恳地安慰他,于才又住了下来。

 到了七月十五日的晚上,于去恶忽然对陶生说:“我要去考试了,请你黎明时,到东郊去烧上柱香,连叫我三声去恶,我就来相见。”说完就出门走了。陶生准备了酒、菜,等他回来。东方天亮时,陶生就去东郊烧了香,叫了三声去恶。不一会儿果然于去恶回来了,还领了一个少年来。陶问少年是谁,于去恶说:“这位是方子晋,我的好朋友,刚才在考场碰到,听见你的大名,很想认识一下,交个朋友。”于是他们三人一起到了住处,掌上灯,见了礼。这个少年风流潇洒,态度非常谦逊。陶生对他十分尊敬,便问:“子晋的大作,一定非常满意吧”于说:“说来可笑,场上出了七道题,子晋已作了一半了,一下看到主考官的姓名,包起东西就退出考场,真是个奇人!”陶生一面在炉子烧酒,一面问:“考场出的什么题于兄定能考个一二名吧”于去恶说:“以四书命题的八股文一篇,以五经命题的八股文一篇,这个什么人也能写;策问文体中有这样几句:‘自古以来,邪气固然很多。到了今天,奸邪之情,丑恶之态,却越来越多得不计其数;不用说十八层地狱不能都用上,就是都用上也容不下这些罪人,到底有什么办法呢有的说再增加一二层地狱,然而这样太违背了上帝的好生之心。到底是增加地狱还是不增加或是还有别的办法能堵住犯罪根源,你们可以提出建议,不要隐讳。’小弟对上述策问,答得虽不够好,但却是非常痛快。还有拟表:‘拟天魔殄灭,赐群臣龙马天衣有差’再就还有‘瑶台应制诗’、‘西池桃花赋’这三种。我自认为考场上无人能与我相比。”说罢鼓掌。方生笑着说:“这时的快乐心情,只是你自己感觉如此罢了;过几个时辰后不痛哭,才算真正男子汉。”

 天明后,方生要告辞回去。陶生留他住下,方生不同意,陶生就要求他晚上回来。以后,方生一连三天竟没有来。陶生托于去恶去找方生。于生说:“不必去找,子晋很诚实,一定是有什么事,不然他绝对不会故意不来。”

 太阳快落时,方生来了,拿出一卷稿子给陶生,对他说:“三天没有来,我失约了。我抄了旧诗百余首,请你欣赏。”陶生接到手里,非常高兴,马上捧读,读一句赞一声,约读了一二首,就珍藏在自己的书箱里。当晚,他们谈话谈到深夜,方生便留下与陶生一起睡下。自此以后,方生没有一晚上不来,而陶生也是一晚上不见方生,便睡不着觉,他俩亲热异常。

 一天晚上,方生忽然怆惶进屋,对陶生说:“阴曹的地榜已接晓,于兄落第了!”于去恶正睡间,听到这话,立刻起来,十分痛苦,满脸是泪。陶、方二人极力劝他,安慰他,于生才止住了泪水。然而三人都心里难过,相对无语。待了一会,方生才说:“听说张桓候要来巡视,我想这可能是不得志的人造谣;若是真的话,这次考试可能有反复。”于去恶听说,脸上出现喜色。陶生问他为什么又高兴,于说:“桓侯张翼德,三十年巡视一次阴曹,三十五年巡视一次阳间,两世间的不平之事,等他老来解决。”接着起身拉着方生一起走了。

 隔了两夜,于、方二人又回来。方生对陶生说:“你不祝贺一下于兄吗桓候前天晚上来,扯碎了地榜,榜上的名字,只留下三分之一。桓候逐个看了一遍余下的考卷,见到于兄的考卷很赞赏,推荐于兄任交南巡海使,很快就来车马接于兄上任。”陶生听了十分高兴,马上摆了酒席庆贺。酒过数巡,于问陶生:“你家里有多余的房子吗”陶生问:“你要做什么”于说;“子晋孤单一人,没有家,他又不忍心老麻烦你,所以我要借你的房子与他相依为命。”陶生非常同意,说:“这太好了。就是没有房子,咱们同床共寝又有何妨!但是家里还有父亲,必须先向他说一声。”于说:“早知道你父亲仁慈宽厚,十分可信,你马上就要应考了,子晋如不等在这里,就先回去怎么样”陶生留他们一起住在旅店里。等自己考完了试,大家一块回家。

 第二天,太阳刚落山,就有大队车马来到门口,说是迎接于去恶去上任的。于起来向陶、方二人握手话别。对他二人说:“我们要分别了,我有一句话要说,又担心这话会给你泼冷水。”问:“有什么话”于说:“陶兄命运不好,生不逢时,这一科考中的可能性只有十分之一;下一科,桓侯巡视人间,公道可能分明些,但成功的可能性也只有十分之三;再一科考试,可望成功。”陶生听后,觉得这科没有什么希望,就想干脆不考了。于去恶说:“这不行,这是天数,就是明知考不上,也要经历一下这命中注定的艰苦。”接着他又对方生说:“不要再久留于此,今天是个好日子,我马上用车送你回去,我自己骑马去上任。”方生欣然同意,拜别而去。陶生心中迷乱,不知怎么是好,只是哭着送他二人走。遥望车、马分道而去,陶生心里十分空虚。稍镇静了一下,才后悔子晋北去他家,没有向他交待一句话,可现在已经来不及了。

 陶生三场考下来,考得不够满意,一路奔波回了家。进门就问方子晋是不是来了,可是家里的人没有一个知道方子晋的。他便向他父亲详细说了在外面碰到的情况。父亲高兴地说:“若是这样的话,那客人早就来了。”原来在陶生未回家前,陶公白天睡觉,梦见一辆马车停在门前,一个美少年从车子里出来,到堂上来拜见。陶公问他从哪里来,少年回答说;“大哥允许借我一间屋住,因为大哥没考完试,所以我先来了。”说罢,要求进内房拜见母亲。陶公正推辞时,家中老佣人来报告说;“夫人生了个小公子。”陶公恍然醒来,觉得十分奇怪。今天陶生所说,正好与梦相符。才知到小儿就是方子晋来投胎托生的。陶氏父子非常喜欢这孩子,给起了个名字叫小晋。

 小晋刚生下来,半夜里好哭,母亲非常苦恼。陶生说:“他若是子晋,我见了他,他就不哭了。”可是当时有旧风俗,刚生下来的孩子不能见生人!所以没有让他们相见。后来,因孩子哭得实在不能叫大人忍受了,才叫陶生进屋看他。陶生对孩子说:“子晋不要哭,我回来了。”小孩正哭着,听到陶生说话,马上就止住了哭声,直瞪着眼看陶生,像在辨认他一样。陶生用手摸了一下他的头顶,就出去了。

 自从陶生去看了小孩儿以后。孩子再也不哭了。过了半月,陶生就不大敢见他了;因为一见他,小孩就非要陶生抱着不行;不抱,就哭个没完。陶生也越来越喜欢他。小晋长到四岁,就离开母亲跟陶生一块睡。陶生出去有事,他就装作睡着了,一直等陶生回来。每天陶生都在床头上教他读《毛诗》,诵诗的声音呢呢喃喃,一晚上背会四十行。拿原来方子晋的诗教给他,他非常乐意读,一读就能记住。再试其它诗文,他就记不住了。八九岁时,长得眉眼明亮,很像方子晋的模样。

 后来,陶生两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中。丁酉年,考场作弊事件被揭发,考试官大多数诛杀或贬职,考试作弊的事得到肃清,原来是张桓侯下界巡视的结果。陶生下一科中了副榜,接着成为贡生。陶生此时对前程已灰心,便隐居乡间,一心一意教小弟弟读书。经常对人说:“我有现在这样的快乐,当官也不换。”

 桃花,因其娇美的容颜倍受踏青赏花人的喜爱,也因其浪漫的情怀深得文人墨客的青睐。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关于桃花的 散文 ,希望您喜欢!

 关于桃花的散文一:桃花醉春风

 春暖花开,桃红柳绿,春天,集大自然的万千宠爱于一身,注定是一个妙不可言的季节。就象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娃娃,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会有不一样的精彩。行走在这个季节里,惊喜无处不在,仿佛一不小心,就能与它撞个满怀。

 可不是吗,那些被寒冬压抑的热情,那些苦苦挣扎的艰辛,均在这个时间的节点转化成生命的力量,喷薄而出。莺歌燕舞,繁花似锦,大自然用春天的热情,将静默了一整个冬季的素颜,用诗意的笔墨装点,呈现给我们的是五彩缤纷的绚烂。

 继报春的梅花之后,玉兰、海棠、迎春、樱花相继开放,紧随其后的便是艳丽的桃花。

 古藤老树,小桥流水,是典型的江南特色,桃花更是其唯美婉约的点睛之笔。那一树树娇艳的红粉,掩映在新绿丛中,盛开在山寺林院,美不胜收。它,婷婷玉立,点缀在江河湖堤,它,含羞带涩,生根在村郊野外,它,楚楚动人,落户在农家小院,那千丝万缕层层叠叠的桃花情节,也因之而起,深深地刻画在了江南人的心里。

 桃花,因其娇美的容颜倍受踏青赏花人的喜爱,也因其浪漫的情怀深得文人墨客的青睐。一如那首著名的题都城南庄,不仅写出了桃花的美与艳,而且还赋予了桃花无限相思的美。想想也是,阳春三月,在和煦春风的抚慰下,在美艳的桃花林中,两个素不相识的人踏春偶遇,人面桃花相得益彰,爱情在彼此的心里滋长,是多么的美好与浪漫。桃花,丰润着三月的爱情。

 时常,沉醉在江南的春景里,看江花红胜火,看春水绿如蓝,常常又陷入深深的思考。最喜那些烟雨濛濛的日子,漫步湖堤,让携着水气的风拂在脸上,别样的清新。眼前,那着了新绿的柳丝,舒卷飘忽,细嫩的枝叶上挂着点点珠泪,常触动我心,仿佛那烟笼十里的,不是嫩绿的柳丝,而是一帘一帘密密麻麻,欲说还休的心事。

 有时候,站在盛开的桃花树下,想想这个季节,是多么的诗意和不俗,心中的爱意在一寸一寸滋长。有时候环顾四周,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自然被人为修饰,看着越来越多的土地被高楼大厦覆盖,心中又不免平添惆怅。徘徊在桃花林中,许多的往事呼之欲出,忽然想起了那片曾经让我无限眷恋的山水来。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随父辈们一起去乡下扫墓踏青。阳春三月,莺歌燕舞,小船悠悠地行进在弯弯的河道里,两岸的风景似一幅幅流动的画,那一畦畦碧绿的麦苗,一片片金**的油菜花,间或夹杂着成片成片的紫云英,河岸边,碧草青青,一垄垄正在开花结荚的蚕豆上,粉蝶飞舞,这场景总是让童年的自己欣喜万分。趴着船帮,看清澈的河水在桨影中徐徐退去,看河底的水草飘飘忽忽,总会忍不住伸出手去触摸,那清清凉凉的河水哟,霎时漫过小手,漫上心坎,它曾经润泽过许多儿时的梦想,以至于现在回想起来,依然馨香无比。在小船依依呀呀的桨声中,划过了儿时,划过了少年,乃止整个青春,而所有美好的也就随之定格在了脑海深处。

 记忆深处,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不时若隐若现。竹园童,绍县的茶乡,世世代代以种桃种竹种茶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山脚下,是他们世代居住的地方,一泓清澈的山泉自房前屋后流过。低矮的篱笆墙围起一个个农家小院,简陋的泥巴房前,种着瓜果蔬菜,不时,有一两声鸡叫声从院墙的角落里传来,不时又有几棵桃树从低矮的院落里探将出来。篱笆墙外,便是弯弯的山道,溪水沿着山道蜿蜒而下,溪坑的另一边,是一片片开出来的山地,遍植桃花,沿着山坡向上,便是竹林茶园,偶然还能见到农人放牧的老牛。每每,与同伴追逐在桃树林里,看一树树桃花争艳,看桃花飘飞,落红成阵;每每,坐在山涧旁,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殷红的花瓣随溪流而下,欢快地流淌;每每,看采茶的农人,斜挎着背蒌,满脸知足地从我的身边走过;每每看见在溪涧边捣衣洗菜的村妇,温和而开心的笑颜,我都会情不自禁沉醉其中,欣喜满怀。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喜欢这首桃花庵歌,更喜欢这样轻松自在,诗意洒脱的生活。骨子里,是一个崇尚简单,喜欢自然的人,因此曾经无数次渴望,在最接近自然的地方拥有最平实的生活;曾经无数次幻想,在远离尘世喧嚣的桃林深处,拥一间竹篱,升一缕炊烟;甚至在心里无数次憧憬,如张爱玲文中所描绘,在某个春天的傍晚,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遇见一个人,无需过多的言语,只要轻轻地一句:哦,原来你也在这里。

 关于桃花的散文二:桃花醉,桃花吟

 花开花落,终是必然。缘来缘去,终是轮回。

 花开与谁醉,花落与谁伤。

 ——惜缘

 “人面不知桃花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间四月芳菲尽,桃花绚丽烂漫时。”

 桃花怒放,就像落下的胭脂云。一株株桃花,托起一团花瓣,像姑娘扬起的笑脸,粉红粉红,洋溢着青春的色彩。那粉红色的桃花一朵挨一朵,挤满整个枝头,与枝梢舞动,与枝梢缠绵。

 花枝俏,花枝笑。它们像一群顽童,争先恐后的像人们展示她们的艳丽风姿。那些嫣然微笑的花朵,流露的芬芳,四处飘香。让人心醉神怡,心情舞动,无限的遐想。

 繁如群星的花蕾随着春风欢快的摇曳着,宛如少女在舞蹈,在歌唱。桃花像世人绽放她的妩媚,她的多姿;她的美丽。那神情,那得意。诉说着她与枝梢的爱恋,她与枝梢的缠绵。她与枝梢的相依。像两个相爱的恋人,一样的甜蜜,一样的幸福。难以割舍的柔情,只想捕捉那份瞬间的永恒。唱一首地老天荒。唯美的画面,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梦中,沉浸在诗情画意里。让我们心醉,陶醉;迷醉……

 “不知桃花泪已尽,零落之时恨春雨。五月落花随风逝,无可奈何心丝雨。”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春雨过后,扫去枝梢的桃花。无数的花瓣纷纷扬扬的洒,飘落一地。满地的哀伤,是它与树枝的绝别,是它与世界的挥手。留下满地的嫣红,就像胭脂泪。好不绚烂,踏着绝美的舞步,归于尘埃。诉说着一种无奈,一种凄凉;一种孤独。

 朵朵瓣儿在流泪,让人怜惜,让人心疼。唯美的凋零,是一曲离伤。如此的残美;如此的凄凉,如此无奈。牵着一缕缕的沉香,沁入心肺,醉了谁,让谁断了肠。落花无情,流水无意;美的画面只是瞬间的永恒。桃花注定与我们擦肩而过的命运,一切只能随缘罢了。繁华落尽,尘缘已尽,匆匆的过往。留下一地忧伤。

 花堪听,黯然一世风华。陌上红尘,凋零的花瓣;随风而舞,随风而泣;随风而逝。我的心如针扎一样的疼痛。人生有多少事是永恒的呢枯萎飘零的残红,是不是随水远去于天涯的尽头或沉睡在冷漠的泥土里等待轮回谢去,伤了桃花叹息乱舞凭吊那最后的哀伤。

 缘来,我们不期而遇。相识,相知,相爱;相惜;相守,今生惟愿与你在一起。今世只为渡一世情缘。浮生如梦,千年的等待,只求与你邂逅。千年的修炼,只求与你相爱。只求与你牵手,只求与你相守。相思如桃花的纷飞,燃尽了我泪的时光,片片的坠落,如美丽的蝴蝶。片片的坠落,如我想你的泪。片片的坠落,于萧瑟的细雨中忧伤。飘落无痕,在心中涟漪。一帘幽梦,只为伊人断肠,前尘往事如烟,只留一纸魂断

 落寞的年华,扣响了心的荒芜。岁月的苍老,斑驳了谁的容颜习惯把你写进滴泪的诗行,习惯把你装进没有春天的世界。

 断桥残雪,彼岸花开。在寂寞的心里,在岁月轮回里;在四季的交替中,在思念的彼岸;等你温暖的春天,抚慰我孤寂的心灵。

 任凭四季的轮回,任凭时间的打磨。唯一不变的依然是那份执着的心,爱你的等候。守着一个季节的凋零,等到桃花褪尽残红时,我依然等你的温暖,等你的缠绵。

 缘去,我们依然相爱;依然相恋。彼此忘记的那一天,只等到生命的尽头。人生只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的。瞬间的永恒,瞬间的美好。牵着你的手,就希望到白头,牵着我的手,就希望是永远。彼此珍惜,珍惜缘份。彼此不忘。不忘今生。美丽的誓言在风中翩翩起舞。

 缘来缘去,是终生的难忘。缘来缘去,是一曲离殇。

 笑看花开花落,赏云卷云舒。

 缘来缘去缘如水,一切只能顺其自然;随缘。

 尘世美,为君独醉。一纸落红,化蝶纷飞!

 尘世泪,为君独舞。一纸忧伤,化泪纷飞!

 关于桃花的散文三:桃花笺

 时光如水,静静流逝,念往昔,醉芳心,楚潇烟云离恨天,轻捻弦,漫奏曲,流 年画 笔花露研墨,漫舞霓裳歌舞翩。一袭素衣,月漫轻纱,醉花荫心灵绘。醉心田浅笑俏,山盟海誓不曾忘,思念的花,静静绽放,桃花笺芬芳漫,诗意语侬凝画笺。

 ----题记

 三月桃花嫣然开,十里桃花,桃花凝香桃花笺,捏花浅笑恬悠然,桃花扇摇桃花风,桃花隐映桃花面,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树下赛桃花,桃花帘内人轻醉,桃花笺里书桃花,花前月下桃花菲,桃花飘落水涵香,落花成舟香飘远,今夕何夕花舟荡,桃花舟行漫香尘。

 潇湘菲雨漫琼楼,珠帘幽漫,卷珠帘,幽香漫拂。轻吟浅唱思绪幽,淡描黛眉,眼波媚柔,西湖歌舞几时休,水云间静听天籁音,满庭芬芳,纤纤玉指弹,一曲奏吟诗赋词章,笔笔凝香行行婉转。

 明月如画,暗香莹,水波千重云烟暖,东风拂动红袖添香,霓裳漫舞,桃花笺赋诗侬,落花芳菲漫花雨,临水踏歌衣染香。悠悠然,又逢春色满园,暗香拂动盈袖芳,举步心似莲花,步步莲花开。

 翘首远望,桃花香两岸,岸岸香拂动,煮一杯桃花酒韵味绵长,红袖添香伏案赏。桃花雨菲剪剪风,紫燕过堂问杨柳,莫等闲珍惜芳华。

 潇湘一曲奏乐章,朦胧月色漫画楼,远山枕水静依梦,落花盈肩自凝香。

 轻挽髻,眉淡描,姻脂水粉香腮凝,纤手舒卷墨流转,点点桃花笺涵香,丝丝风赋桃花芳,盈盈烟波轻荡漾,字字珠玑落玉盘。

 月如钩,夜清寒,嫣然花语书轩案,梦醉西楼映清辉,抚琴轻奏瑶琴曲,桃花笺芳漫幽思。

 桃花芬芳凝素笺,柳丝如烟,桃花妍,花入清梦伊人酣。山凝碧,水悠绵,落花飘,香肩涵香,罗袖轻染芬芳韵,清水凝香载花幽,烂漫飞花轻似梦,如诗蝶雨画朦胧。寄语月华书诗语,锦书写就托鸿雁。

 轻轻舒卷挥洒,执笔一树繁花。绽放心灵之花,娉婷步步生花。共饮一江春水,同研一池青墨,赋词一笺词章,落卷江山成画。月垂朦胧漫纱,隐映嫣然姣花。爱沁墨染绽花,沉香岁月芳华。

 寻一份清幽,拥一份恬淡,静静行于陌上,看陌上花开。拥晚霞若诗,拥禅心恬淡,馨风漫拂,安安静静的,与世无争,在灵魂间筑一座文字的城堡,默默耕耘,收获一份清新,收获一份惬意,远山朦胧,绿水悠悠,花开似锦,绿草盈露

 花落谁家,人在天涯,风飘花絮,落花成舟,风往尘香 ,云梦思瑶,花舟飘远,寄语芳华,云梦思纤,心魂相系璞玉莹。

 桃花笺书桃花语,朵朵轻盈笑葩凝。 灵犀相系桃花意,心灵相通语桃花,落花飘灵魂生香,就像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欣赏,飘落的是花瓣,凝结的是心灵深处的默契。

 凌风飞舞芬芳漫,波澜不惊拥禅心,仙人指路逍遥游,子时不寐品书香。

 小轩窗,幽月眠,轻卷帘,漫幽香,水墨丹青画诗侬,执笔舒卷桃花笺,落墨深情话流年。横笛一曲奏清韵,赋词千卷酿醇绵。

 思悠悠,恨悠悠,朦胧月色倚兰亭,寂寞梧桐凝碧翠,剪剪风裁玉宇楼。

 桃花嫣然呢喃语,芙蓉出水映娇妍,斜插玉簪瀑丝挽,云髻如云素面凝。温馨春风解花语,轻盈杨柳含烟翠。

 桃花扇,空折断,如花美眷,芳草碧翠清新蓄,隐隐青山展豪迈。月映幽梦,花洒芬芳,轻灵如梦,淡墨画屏,落花罗袖熏香,盈盈浅笑,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帘幽梦谁与诉,桃花涧下溪水流,落花成舟载香幽。时光如水,静静流逝,念往昔,醉芳心,楚潇烟云离恨天,轻捻弦,漫奏曲,流年画笔花露研墨,漫舞霓裳歌舞翩,一袭素衣,月漫轻纱,醉荫花心灵绘。醉心田浅笑俏,山盟海誓不曾忘,思念的花,静静绽放,桃花笺芬芳漫,诗意语侬凝画笺。

还记得中学时的那篇《桃花源记》吗?

老师总说无奈隐逸的陶渊明,借这篇文章表达自己对心中美好世界的向往。

民风淳朴,天下大同的世界,刻画在桃园的人身上。

是作者,也是孔子心中的理想世界。

你真的觉得这篇文章就这么单纯吗?

仅仅是作者在描绘白日梦或是意*?

恐怕不是这样。

这是一个渔夫误入死人谷的灵异故事。

我没有标题党,且听我慢慢分析。

文章第一句,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古代的很多产业都是世代相传,渔夫不可能连他生活的地方都摸不清,以至于迷路。

深山老林里迷路可不是什么浪漫的事,邂逅一片桃花林更意味着事情不简单。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要知道,民间说法桃木有辟邪功能,所以常常作为阴阳两地的屏障,这是古代文人不可能不知道的。

况且如此壮阔的桃林显然并非天然长成,渔夫竟然却对此毫不知情。

如今正是桃花盛开的四月。

同时大家也知道,陶渊明独爱菊花,因为他觉得菊花就像他自己一样,象征着隐逸之人。而桃花源中的人与外隔绝,也是一帮隐士的样子。

如果他想描绘心中的理想世界,这里用菊花岂不是更贴切吗。

况且古代可没有把菊花比作什么东西的习惯,没什么好避讳的(手动滑稽)

不过这些只是进入鬼村的铺垫而已。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渔人看见山洞就进去了,洞由狭窄渐渐宽阔。

在魏晋时期,一般为了防止盗墓贼,会把墓道修的前窄后宽。古人十分注重避讳,为了吉利,怎么可能把村舍修成前窄后宽的样子呢。

所以,懂我意思吧。

渔夫进入的其实是一个墓道。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这里更值得推敲。

在古代只有大都市才会有规划的建设,整整齐齐。而一般小村落只会修建的很随意,错从杂居。

而为了表示对死人的尊重,墓中的东西一般都十分整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桑竹茂盛分别在七月和五月,桃花盛开则是在现在三月,各种时间都在这里冲突了,就好像旋涡一样,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阡这个词在古代有时会用来形容墓道。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帅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源里的人衣服都如外人,可已经与世隔绝已经五百年了,可是穿着却没变,所以很大可能是外面的后人烧给他们的,而不是自己编织的。

出了桃源,渔人立刻将事情报告给了太守。

看似背信弃义,可是事实上政府发现一个村落不过是多征收一点点赋税。渔人能有多少赏赐?这跟加家旁边的一个邻村的友好与善意,哪个更重要?

显然是渔人意识到了这根本就是一个鬼村,因此慌忙报告太守。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看过其他灵异故事的人应该知道,这时候渔人的进入,已经让村人意识到自己是鬼了。所以,鬼村也就消失了。

刘子骥想找到鬼村,自己就得先死掉,变成鬼,至于最后有没有找到,这就不知道了。

后记

陶先生终其一生都有一颗坚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他也清楚地知道这样的美好世界显然是不存在的,因此干脆把它描绘成了一个鬼村。

是不是鬼村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的生活是他想要的,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美好世界。

陶先生把它描绘成鬼村,心中也一定有许多无奈吧。

公众号夜深孤帐灯

深夜静思,我们孤独,却不为寂寞所困。

宫殿外的狂风席卷着漫天的黄叶,暖色灯火把屏上的皮影照得轮廓分明,动作清晰,只听得里面有清澈干净的男声,随着皮影里面的人物动作而悠悠响起:

“来的是谁家女子,生得春光满面,美丽非凡……”

表演皮影的年轻男子,借着戏里的台词,对身旁的年长女子,诉说着自己内心深处最幽深、最禁忌的爱慕。端坐一旁的女子回过头,岁月的风霜已爬满了她姣好的容颜,面对着眼前这个年轻俊秀的少年,她孤寂的内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她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单纯的快乐了。

他们表演的皮影戏,名叫《采桑女》,讲的是一个归家的男子与一个外出的女子,在途中邂逅相遇的故事。故事里的满溪桃花,如黛青山,把这场在春天里的相遇渲染得如诗如画,像极了这个年长女子的人生中,那场难忘的初见。

那时她还是顽皮天真的太平公主,偷偷地和韦姐姐女扮男装溜出宫玩,只为一睹长安城里上元灯节的热闹与华美。长安城真的很大,很热闹,太平公主陶醉在她没有见过的所有的新奇事物里,还用手镯换了两个昆仑奴面具,但不小心,她便和一同出来的韦姐姐走散了,慌乱的太平公主翻开一张又一张昆仑奴面具,发现面具后的人都不是韦姐姐,她沮丧地流下了眼泪,直到不小心,翻开了一个陌生男子的昆仑奴面具。

“我从未见过如此明亮的面孔,以及他刚毅面颊上徐徐绽放的柔和笑容。我十四年的生命所孕育的全部脆弱的向往终于有了第一次拥有了一个清晰可见的形象。我目瞪口呆,仿佛面对的是整个幽深的男人世界。”(《大明宫词》太平公主内心独白)

长安月下,华灯璀璨,一见薛绍误终生。

凭借着太平公主高贵的身份,凭借着她母亲绝对的权威,太平公主理所当然地嫁给了她心爱的男子——薛绍,只是,她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爱情,她的宽厚与热情换来的,不过是薛绍无情的言语与冷冰冰的面容。

直到五年后,太平公主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原来,薛绍曾经是有一个妻子的,只不过,武则天为了成全自己女儿的爱情,下令赐死了薛绍怀有孩子的妻子慧娘。虽然薛绍通过偷梁换柱之计,让妻子活了下来,可最终慧娘还是死于难产。而这悲剧的来源,便是太平公主自作主张的爱情。

而这五年的时间里,薛绍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太平公主。这怎么可以呢?他不能辜负自己与慧娘之间长相守的诺言,也没有能力去给予太平公主想要的爱情。他说:“人这一生会遇到很多次爱情,但只能对其中一个人负责。”为了结束这种无比疼痛的内心挣扎,薛绍选择了死亡,却让太平公主陷入了无边的苦痛与孤寂。

薛绍死了之后,太平公主遇见了武攸嗣,但和他却没有爱情;也遇见了和薛绍有着同样面孔的张易之,只为寻找心爱的男人的影子,哪怕她知道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但手握权利的女人,注定没办法拥有和寻常女子一样的幸福。直到她老去,看着身边的亲近的人一个个离开,她也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份幸福。她说,她的错误就是太想爱了,而这会让她变得失望。回首这一生,见过太多宫廷争斗、权利争夺,唯独一个“爱”字,是那么难得,也是那么奢侈。

最后,附上《大明宫词》里语言最优美的皮影戏《采桑女》片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7901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25
下一篇2023-12-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