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适合父母的7个旅行地,趁着父母行动方便,带他们去看看世界吧

最适合父母的7个旅行地,趁着父母行动方便,带他们去看看世界吧,第1张

最适合父母的7个旅行地,再不出发他们就老了!

文/双姐 旅游

小时候的我们忙于学业,长大了的我们忙于工作,生活被填满,我们甚至变得很少给家里打电话。

直到有一天你发现妈妈长出了白发,爸爸开始眼花的时候你才发现, 时间,对他们是多么残忍。 2020一开始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着我们要学会珍惜。

所以,等疫情结束 趁着阳光正好,趁着父母行动方便,带着父母去看看世界吧,再不出发他们就真的老了!

上了一点年纪的人,心里多少有点苏联情节,俄罗斯,一个非常适合全家一起游玩的目的地,而且俄罗斯自由行的难度比欧洲很多国家都低。

全家可以一起乘坐游船观赏 克里姆林宫 ,宏伟壮观充满艺术感的古老建筑群,凝结着沙俄时代的精湛工艺,至今依然令人赞叹不已。

红场 毗邻克里姆林宫,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它更是见证了俄罗斯重大 历史 事件与变迁;

去莫斯科的 地铁站 ,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地铁,地铁在莫斯科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无数建筑师与艺术家们呕心沥血的作品。

还可以去艺术圣城 圣彼得堡 和海滨小城 索契 ,俄罗斯的美,不止一面。

要说东南亚最适合带父母旅行的,莫过于新加坡了。

新加坡 四季如夏、无时差、多地直飞、治安好、还不用担心语言问题 ,带父母去东南亚,新加坡绝对是不二之选。

可以去 滨海湾花园 ,这是新加坡最令人惊叹的绿色资产,你可以 探索 这里未来主义的生物穹顶和“擎天大树”,穿越景色辽阔的空中步道,感受新加坡繁华。

牛车水, 这里是新加坡华人聚集的地方,在这里最适合吃吃逛逛,感受新加坡迷人的中华文化和 历史 。

别忘了环球影城所在的 圣淘沙岛 ,这是一个让大人和孩子都过足瘾的超大型玩乐岛,圣淘沙岛还拥有新加坡三个最美丽且各具风格的海滩,累了就去沙滩上做个日光spa吧!

新加坡还是物美价廉的 美食 天堂—— 海南鸡饭、黄姜饭、咖喱羊肉、沙爹 等,就算你再挑剔,也总有一款适合你!

日本,一个绝对能够满足全家人想法的地方,3个小时就能直飞,不用担心时差, 美食 美景分分钟征服老爸老妈们!

可以全家一起去 关东 ,感受东京繁华,体验传统 美食 ,感受箱根温泉美妙;还可以全家一起去 关西 ,感受大阪多元,京都古韵,奈良小鹿,邂逅心中的日本印象。

还可以去 冲绳 ,一个拥抱碧海蓝天的绝佳之地,这里一年四季冬暖夏凉,极其适合度假 旅游 。

一定不能少了日式 美食 ,这里有专为家庭打造的 家庭餐馆, 此外, 日式拉面 精品寿司 烤串 蛋包饭 都是不错的选择~

带着父母去欧洲,怎么能少得了巴黎?

沿着法国 香榭丽舍大道 漫步,看看 凯旋门 下车水马龙的繁华,还可以登上凯旋门,欣赏“光之城”的独特魅力。

一定要在夕阳西下之时,乘船 塞纳河 上,看塞纳河两岸建筑宏伟壮观,带着父母来这里,一定会是一场难忘的体验。

全家一起去寻访 凡尔赛宫 卢浮宫 ,让爸妈感受下法国的精华所在。

最后一起去 科尔马 ,这里的每一帧都像一幅油画,和中国的江南小镇完全不同,让父母感受他乡魅力。

浪漫的土耳其除了和TA一起去,还超适合和父母一起去。

全家一起去 蓝色清真寺 ,尤其当夕阳西下之际,余晖撒在塔尖,散落满城梦幻,全家一起在寺前的小店品尝晚餐,一定格外有风味。

卡帕多奇亚 ,全家迎着朝阳搭乘热气球,飞越地球上的“潘多拉”星球,看山谷里野花盛开,峡谷中沟壑纵横、蜿蜒曲折,一切如梦似幻。

还可以自驾 D400公路 ,一路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海水颜色从清白到嫩绿到蔚蓝依次过渡,美丽的有些不真实。最后在 卡什小镇 随便找一个小店,点上一杯香醇的土耳其红茶,全家一起看夕阳西下,感受旅行的美好。

12月后,北半球逐渐变冷的同时,南半球的夏天如期到来。

如果带父母第一次到访 悉尼 ,怎么能少的了三大经典: 悉尼歌剧院、悉尼港大桥和邦迪海滩。

除了经典,你还可以打卡位于西海岸的 珀斯 ,其景色之优美程度足以和澳大利亚东部的黄金海岸相媲美,尤其夕阳西下,景色美到你说不出话。

可以去 罗特尼斯岛 ,你在这里会遇见被誉为“微笑天使”的短尾矮袋鼠,分分钟萌哭你

最后打卡《妻旅2》同款 罗金厄姆 ,与海豚同游,感受西澳最美碧海。

如果你想带着父母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那就去摩洛哥吧!

摩洛哥,一片上天眷顾的土地,它是**里走出来的卡萨布兰卡,它是地中海边的童话世界。

美丽壮观的清真寺是它不可抛却的迷人风景, 哈桑二世清真寺 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也是摩洛哥唯一对外国游客开放的寺庙,有三分之一建在海上。

马拉喀什 著名的不眠广场,热闹了上千年,从日出到深夜,你可看到印度的舞蛇人、出售香料茶叶的阿拉伯人、讲故事的摩洛哥长胡子老人,千百年来这里依旧充满活力。

撒哈拉 ,感受三毛前世的淡淡乡愁,在大漠之中等待一场日落,你不曾想过大漠也会这般迷人。

舍夫沙万 ,蓝色的墙壁,蓝色的阶梯,蓝色的人家,你会为它的蓝色之美而着迷,成为你以后的摩洛哥印象。

有时间了

带上父母一起

选上一条心仪的路线

一起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吧!

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

跟一生穷困潦倒的文森特·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对于作品,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面对勤奋的毕加索和天才的创作,你会不会毕恭毕敬呢?

1881—1900年 童年时期

1881年 10月25日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

1889年 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斗牛士》;

1895年 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

1897年 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油画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

1900—1903年 蓝色时期

1902年 完成“蓝色自画像”;

1903年 完成《人生》,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

1904—1906年 玫瑰时期

1904年 开始定居巴黎的“洗衣船”,玫瑰时期开始。邂逅费尔南德·奥利维叶,并同居:

1905年 创作《拿烟斗的男孩》并被慈善家约翰·海惠特尼女士以3万美元重金购得;

1906年 结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为美国作家兼收藏家菖楚·斯坦因画像,《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跃入“立体主义”的跳板;

1907—1916年 立体主义时期

1907年 结识布拉克,开始立体派风格创作,创作《亚威农少女》;

1909年 解析立体派开始;创作《费尔南德头像》;

1917—1924年 古典时期

1917年 在意大利邂逅舞者欧嘉·科克洛娃,创作《欧嘉的肖像》;

1918年 与欧嘉结婚,与马蒂斯举行联展;

1920年 手工彩绘珂罗版《三角帽》;

1922年 创作《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

1925—1932年 超现实主义时期

1927年 邂逅年仅17岁的玛丽·德蕾莎·沃尔持,成为毕加索的模特。并生下女儿马姬;

1929年 与雕塑家贡萨列斯一起创作雕塑和铁线结构成。作系列以女人头像为题的攻击性画作,显现婚姻危机,结识达利;

1932—1945年 蜕变时期

1932年 创作《红色扶手椅中的女人》;

1933年 以雕塑家工作室为题,创作蚀版画

1934年 创作以斗牛为题的作品;

1936年 西班牙内战暴发。认识多拉。玛尔,并创作《多拉·玛尔的肖像》;

1937年 创作完成《格尔尼卡》;

1942年 创作版画《大自然的故事》

1943年 邂逅22岁的弗朗索娃·吉洛;

1944年 加入法国***;

1945年 开始尝试石版画创作;

1946—1973年 田园时期

1947年 儿子克洛德降生。在陶艺家哈米耶工作室制陶,至1948年共作了2000件陶艺术品;

1948年 为世界和平会议作“和平之鸽“海报和《贡戈拉的二十首诗》;

1949年 创作《卡门》系列;

1950年 获列宁和平奖章;

1953年 在玛都拉陶艺工作坊邂逅杰奎琳·洛克;

1954年 开始创作德拉克罗瓦的“阿尔及利亚女人”变奏系列;

1956年 与克罗鲁佐共同拍摄**《神秘的毕加索》公映;

1957年 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毕加索75岁纪念展”,创作版画《斗牛系列》;

1958年 毕加索为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大厦创作了壁画《伊卡洛斯的坠落》;

1959年 创作仿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变奏系列;

1961年 与35岁的杰奎琳·洛克结婚,并庆祝毕加索80大寿;

1963年 绘制《画家与模特儿》;

1966年 巴黎大皇宫及小皇宫举办大型《毕加索回顾展》。创作《流沙系列》;

1968年 创作《塞莱斯蒂纳》和《可笑的男人》系列版画;

1970年 把西班牙家中保存的近2000件早期作品捐赠结巴塞罗纳毕加索美术馆:

1971年 巴黎国立现代艺术馆举办了《毕加索诞生90同年回顾展》;

1973年 92岁,4月8日逝世于坎城附近的幕瞻市。4月10日葬于佛文纳菊别墅花园里。

参考资料:

http://wwwhxnartcom/bjs/sphtm

提到欧洲总给人无尽的幻想和向往,而整个欧洲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上也确实都是领先的,那么在诺达的欧洲如果去 旅游 哪些城市是最值得去的呢下面就整理了欧洲最美的城市,一起来看看吧!

欧洲最美的城市排名

一、伦敦: 在欧洲最美的城市排名中一个能让人感受到慢慢活力的城市,在各方面的发展都是全球领先,比如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其必打卡的景点白金汉宫、伦敦塔等等,颇有特点的英式 美食 更是吸引到了全球不少的游客。

所属国家:英国

二、雅典: 毫不夸张的说这个去到欧洲必去领略其风景的城市,完美的古代建筑,浓厚且悠久的 历史 文化,深入走近城市内便能给人一种遥远的舒适感,在整个环境上城市一直秉承着不破坏的原则,所以市内十分的干净整洁。

所属国家:希腊

三、克拉科夫: 这个城市在整个欧洲属于 旅游 必去之地,可能了解这座城市的朋友并不是很多,它的的确确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城市,让人为之惊艳的广场,各种大型的购物广场,街道上独具特色的饰品都成为了这个城市亮丽的风景线。

所属国家:波兰

四、布达佩斯: 近年来在全球都是属于 旅游 热门城市的它,最能吸引到 旅游 者的地方可以说是一种说不清的神秘乐趣感,似乎到了这所城市它会帮助人们消化掉所有的烦事,而且各式各样的博物馆也是热门且必到的景点。

所属国家:匈牙利

五、巴黎: 卢浮宫、凯旋门、艾菲尔铁塔和浪漫的环境都是这所城市的标签,在各类产品和是食物上似乎更能抓住女人的心,不夸张的说很多人到欧洲的第一站都会是这,让人留恋的环境说不定就能给你带来一场浪漫的邂逅哟!

所属国家:法国

六、里斯本: 国际化的大都市、南欧最有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其优美且与众不同的环境让很多知名人士都为之倾倒,带有 历史 感的建筑王宫,悠长宁静的街道,各式各样的交通方式似乎都在为这座城市表达着对各地人们的欢迎。

所属国家:葡萄牙

七、维也纳: 喜欢音乐的人一生一定要去看看城市,在城市每处都能感受让人愉悦的音乐,而且其颇具特点的建筑更像是在表达对音乐的喜爱,多种多样的教堂和世界闻名的 美食 每年为城市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

所属国家:奥地利

八、阿姆斯特丹 :全球知名的港口城市,多元文化和复古建筑的并存更是展现了整个城市开放和包容的特点,高雅的艺术节殿堂也是它最大的 旅游 点,各类奇迹型的建筑更是能吸引到人们的眼球。

所属国家:荷兰

九、圣彼得堡: 这个如果是第一时间提到的城市似乎并不是那么能吸引到人,但事实上它连续权威的被评为是全球最受欢迎的 旅游 城市,各类的建筑让整个城市能呈现出无死角的美,所以也成为了很多游客欧洲必到的城市之一。

所属国家:俄罗斯

十、布拉格: 在欧洲最美的城市排名中这座城市真的无论怎样去了都不会后悔的,古老安静的街道,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建筑和广场,任何一处都能让人感受到舒心舒适,如果用心感受更会给人与众不同的浪漫情调感。

所属国家:捷克

如果您喜欢此类文章,请关注或使用评论功能!!

《达芬奇密码》

哈佛大学的符号学专家罗伯特·兰登(汤姆·汉克斯饰)在法国巴黎出差期间的一个午夜接到一个紧急电话,得知卢浮宫博物馆年迈的馆长被人杀害在卢浮宫的博物馆里,人们在他的尸体旁边发现了一组难以捉摸的密码。兰登与法国一位颇有天分的密码破译专家索菲·奈芙(奥黛丽·塔图饰),在对一大堆怪异的密码进行整理的过程当中,发现一连串的线索就隐藏在达芬奇的艺术作品当中,深感震惊。这些线索,大家都清楚可见,然而却被画家巧妙地隐藏起来。

《漫长的婚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但一位年轻法国女子的伟大战斗才刚刚开始。在《漫长的婚约》里,奥黛丽·塔图用完全不同的面目亮相,与《天使爱美丽》不同,本片是一部沉重而忧伤,奥黛丽·塔图不再是那个多愁善感的小姑娘,导演和演员碰撞出了更耀眼的火花。

《泡沫人生》

科林与厨师尼古拉和宠物小灰鼠为伴,他爱好时尚、美食还有威灵顿公爵的音乐,如同王子等待着公主,直到他与美丽纯洁的克洛伊相遇。他们相爱了,浪漫的婚礼上,他们接受所有人的祝福,然而在蜜月旅行的途中,克洛伊却染上了“睡莲病”——一支睡莲侵入了她的肺部。为了医治爱人,科林不惜倾尽所有。

《寂寞的心灵》

1928年的法国朗德省,美丽而桀骜的泰芮丝·拉霍克(奥黛丽·塔图 Audrey Tautou 饰)嫁给了好友安·德吉侯(阿奈丝·德穆斯捷 Anaïs Demoustier 饰)的哥哥贝纳(吉尔·勒卢什 Gilles Lellouche 饰)。她平静的外表下内心狂如野马,曾经渴望婚姻能够平息心头的风暴,反却陷入更深的寂寞与抑郁之中。安喜欢上了一个有着家族病的青年尚·阿齐维多(斯坦利·韦伯 Stanley Weber 饰),但遭到家族的极力反对,或许只有带着复杂情感的泰芮丝情愿为她从中周旋。泰芮丝的眼神愈来愈冷,语锋愈来愈烈,早已对看似荣华实则死气沉沉的婚姻绝望的她,信步朝着万劫不复的深渊走去……影片根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取材自真实事件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

望采纳。

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作品风格丰富多样,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的说法形容毕加索多变的艺术形式。

1937年初,毕加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一幅装饰壁画。构思期间,1937年4月26日,发生了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德军三个小时的轰炸,炸死炸伤了很多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化为平地。

德军的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毕加索义愤填膺,决定就以这一事件作为壁画创作的题材,以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于是《格尔尼卡》就此诞生了。

扩展资料:

毕加索的超现实主义:

很快,毕加索步入了他生命中最神秘的“超现实主义”探索,当撕裂的造型(《格尔尼卡》)、深邃和凶残(《女主角》)代替了以往的忧郁或是怪诞的时候,毕加索的生活也陷入了一个个的旋涡。他开始以放荡不羁的个人形象展现在公众面前。

女人们在这个狂暴、贪婪的男人身上渴望着分享他的艺术灵感与名气,但她们得到的却只是虚无而残酷的现实;相对感情而言,毕加索更看重她们的身体,为了使她们在使他娱兴之余成为他听话的创作工具(《哭泣的女人》、《自我陶醉的女人》),他甚至使用了许多令人瞠目的低级手段。

1927年 邂逅年仅17岁的玛丽·德蕾莎·沃尔持,成为毕加索的模特。并生下女儿马姬;1929年 与雕塑家贡萨列斯一起创作雕塑和铁线结构。作以女人头像为题的攻击性系列画作,显现婚姻危机,结识达利;

—毕加索

伊朗的胡泽斯坦省(Khuzistan)位于伊朗的西南边,其南部濒临波斯湾而其西北部则紧靠伊拉克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著名的曾经萌发出人类许多古老的文明,如苏美尔、埃兰、巴比伦和亚述文明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经的中下游流域,也叫两河流域,其出海口也有一半在胡泽斯坦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在伊朗期间,我一共去过伊朗胡泽斯坦省两次。第一次是1990年夏,两伊战争刚结束不久,也是我到德黑兰没多久。那时我公司与首都钢铁公司组成联合体(consortium)与伊朗工业部洽谈了一个钢铁厂连铸车间技术改造项目,而这个钢厂位于胡泽斯坦省首府阿瓦士(Ahvaz)。那次首钢派了一个由十多人组成的高级别技术代表团到德黑兰,然后又去阿瓦士作现场考察。我这个公司代表就一路陪同,一起去阿瓦士了。那次是乘飞机去的。

阿瓦士濒临波斯湾,位于两河流域,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出海口附近,原本就很热,又是夏天,一下飞机,一股潮湿且闷热至极的热气很快就包裹了我,热得让人难以喘气。记得首钢代表团一位负责人悄悄地跟我说:这里这么热,看来报价得高一点,至少包括一点防暑降温费吧?我看着他板着脸一本正经的样子,不由得哑笑起来。

因濒临波斯湾,天气湿热是胡泽斯坦省避免不了的气候特征。不过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傍晚外出散步,我居然在所住的酒店外面看到几个身裹长袍的大胡子伊朗人躺在广场花坛的石头台面上睡觉。那时的气温具体多少不知道,但感觉自己身上的汗毛孔都热得张开了,估计至少也有37-38摄氏度吧。当地人不怕热由此可见一斑。

在去阿瓦士之前我就知道伊朗胡泽斯坦省地处苏美尔文明的新月地带,古文明遗迹多多,所以也曾想如果有时间或机会,就去看看这些古迹,也好发思古之幽情。可惜的是,那次去阿瓦士,因将精力几乎全部放在陪同首钢代表团与伊方洽谈项目技术合作方面,加上首钢那些工程师们对那些古代迹丝毫不感兴趣,考察一结束就急吼吼地飞回了德黑兰,没两天又转机回北京准备技术改造方案去了。我作为该项目的商务代表也只好跟着他们悻悻地离开胡泽斯坦了。但一种遗憾在心中油然生起。

为何我会对那次阿瓦士之行感到遗憾呢?说实话,一是因为位于两河流域入海口的伊朗胡泽斯坦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曾有过非常辉煌灿烂的古文明,并留下了一些难得一见的古迹。很多人不知道,在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二世建立的阿契美尼德波斯王朝( 即波斯帝国,最初建都苏萨古城,后文会提到这个地方——作者注 )之前很久,即公元前三千多年前,即距今约5000多年前,伊朗还有一个更为古老的文明——埃兰文明(Elam Civilization),这也是人类继古埃及文明之后最早的灿烂文明之一(也有研究说苏美尔文明早于古埃及文明——作者注),与苏美尔文明齐名,其发祥地就在伊朗胡泽斯坦省境内。对此,我一直憧憬。

苏萨古城鸟瞰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是,我公司在伊朗承接的第一个水利设计项目——卡尔赫河(kerkheh River)零号坝的所在地卡尔赫河谷也在距胡泽斯坦省阿瓦士北边不远处。这个零号坝是伊朗迄今修建的最大水坝,坝高127米,坝长三千多米,黏土心墙土坝。该坝建好后,水库蓄水可达70多亿立方米,发电400MW,还将使伊朗的淡水储量增加30%,可灌溉34万公顷农田。可以说,这个水坝对于两伊战争后亟需重建的伊朗十分重要。

建好后的卡尔赫河零号坝局部图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德黑兰十分缺电,晚上停电是家常便饭。除了买几个可充电电筒或移动式灯具放家里备用外,我们每次去超市还会买回一大包蜡烛,以防晚上停电。不仅如此,因长期缺水,伊朗的小麦产量也直线下滑( 这一点在《伊朗杂记》第二集中有较为详尽的叙述——作者注 ),由此可见这个水坝对于战后的伊朗是何等重要。

我公司中标后实施这个项目的是安徽水利水电勘探设计院和水利部东北水利水电勘探设计院,项目经理则由安徽院院长胡家博先生担任。胡先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水利专家,今年他已有91岁了( 他的60岁生日就是在德黑兰过的,有关胡先生的故事在《我在伊朗下围棋》一书中有较为详尽的叙述——作者注 )。胡先生也是我的中学学长,即合肥一中前身庐州学堂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毕业生,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后留校任教,1957年因为其老师黄万里先生鸣不平而被打成右派,文革后获平反并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我公司在伊朗承接的所有水利项目无不浸润了胡先生的心血。

伊朗卡尔赫河零号坝设计咨询项目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以市场竞标方式在国际上承揽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咨询项目,在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和工程承包 历史 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项目也叫服务贸易型技术输出,即除了向技术输入方转让相关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外,技术输出方还派出掌握这些技术知识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赴项目所在国完成这类项目并负责培训当地技术人员。当然,设计时会充分考虑技术受让方需求并尽量采用设计提供方的成套设备。卡尔赫河零号坝设计咨询项目就是如此。

由于在伊朗期间连续签订了好几个水利咨询项目合同且比较熟悉此类技术咨询项目合同的商务条款( 在伊朗签署的所有项目合同均为英语和波斯语两种语言文本——作者注 ),有一段时间,凡有从中国来伊朗访问或考察的各地或各行业经贸代表团,驻伊大使馆经济商务处总是推荐我给他们讲解如何在国外尤其在伊朗投标和承接相关技术咨询项目以及该项目的服务贸易特点及其它注意事项以及有关伊朗的经贸政策等。

卡尔赫河零号坝设计咨询项目的工程师大多在德黑兰工作生活,那时刚到伊朗不久的我总想去这个水坝的设计选址的现场,也就是胡泽斯坦的坝址所在地看看,以增加我对该项目本身的直感了解。而这次我已经来到了胡泽斯坦阿瓦士,距卡尔赫零号坝坝址没多远了,结果却未能实现去现场看看的愿望,怎么能不感到遗憾呢?

好在安拉保佑。一年多后,即1991年冬,机会又一次来临。出于设计需要,我们的项目组得对卡尔赫河零号坝所在地的地质情况作进一步勘探了解,那时又有一批勘探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及相关挖掘和钻探设备从中国来到了德黑兰,又从德黑兰陆续乘车去或运到了位于阿瓦士不远处的项目现场。

那天胡家博先生跟我说,卡尔赫河零号坝设计勘探项目组工程技术人员和钻探设备都到了阿瓦士,我得去看看,你去不去?我立即说:当然去呀。不过,上次华黎明大使就向我表达了也想去这个水坝现场看看的意愿,请他们夫妇俩一起去如何?胡一口答应。

作者夫妇(左一和右一)与华黎明大使夫妇(左二和左三)、胡家博先生(右二)及谭国保先生(右三)摄于1991年秋德黑兰

华黎明大使是1991年春接替因病回国治疗的王本祚大使赴伊朗上任的。华黎明先生身材高大、风度翩翩,英语和波斯语都很好,退休后曾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常在中央电视台国际观察栏目上就伊朗和中东问题发表高见。那次我向华大使汇报了项目进展情况并提出拟请他和夫人一起去胡泽斯坦的水坝项目现场上看看。华大使高兴得也是一口答应。

与我第一次乘飞机去胡泽斯坦省阿瓦士不同,那次我们是乘火车去的。当年伊朗的火车比较独特,软卧车厢的地板居然是软的,人走在上面一陷一陷的,好像走在席梦思床上,感觉很不舒服( 也不知现在怎样了——作者注 )。不过那火车的车厢却装饰得既古典又漂亮。我和我太太住的包厢很大,分里间外间,还有厕所和沐浴室,就像**《东方快车》中的豪华包厢一样,典雅而温馨。我留心了一下,隔壁华大使夫妇的车厢也一样。

后我问胡先生为何给我们买这么豪华的包厢?花这个钱干嘛?他说伊朗的火车票很便宜( 票价我已记不清了,但印象中确实不高——作者注 ),加上华大使夫妇也去,当然得买好一点的了。尽管如此,后来胡先生又想办法将这笔费用作为咨询项目必要开支交由伊朗合作方报销了。

那天在德黑兰火车站候车时发生了一件小事,也是一个疑问,总感觉得写一下,因为它搁在我心里已有10多年了。

记得16年前的一天,也是伊朗大选期间,电视上出现了时任伊朗总统的艾哈迈迪·内贾德先生的镜头,当时我就感觉这个人似乎很眼熟。后来又有几次在各种媒体上看到这位伊朗总统的尊容,越看越觉得自己应该在哪里见过他。再仔细想想,如果是这个人,那么或许就是那次在德黑兰火车站候车时相遇过的吧?

在我的记忆中,那天我们在火车站候车时(华大使那时还没有到)曾有几位伊朗年轻人走过来搭腔,说着挺不错的英语,很友好的样子。其中为首的那人个子中等,一脸不长的胡须,穿着一件深灰色的西装,没有打领带,30多岁,大学青年教师的样子。他自我介绍说他们是德黑兰 科技 大学的(Tehr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旁边有人即插话说他是我们的leader(领导)。他在确认我们是中国人后,说了几句称赞中国和伊朗友谊的客气话,然后就很有礼貌地与我握手告别了。

我记不得那个人的姓名了,与他还说了些什么也记不清了,印象中他握手的力度还挺大,充满了热情。不过总感觉那次的见面过程有点仪式感,这也与我在伊朗期间的其它所有邂逅都不大一样。更重要是,交谈时他的随从居然介绍他是leader( 我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国外听到老外这么介绍一个其本国人的——作者注 ),也感觉到他确实有那种leader的味道,所以对此人以及对那次短暂的德黑兰候车室相会印象较深。

后来在电视上看到内贾德先生的形象就觉得其长相与记忆中的那人是有点像,而且他们都在德黑兰 科技 大学待过,但那人是不是内贾德先生我并不能确定。此事前些年我还跟少数朋友说过1-2次,当然是带着猜测的语气。这次撰写此文又想起此事,心想:不管确否,还是写出来好,万一是他呢?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那人是内贾德先生,他也可能早就忘记那次见面了。还有,那人即便是年轻时的内贾德先生,他当了总统后居然公开说出要将以色列这个国家“从地图上抹去”之类的极端民族主义话语,也是很让人失望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伊朗核问题也是在他任上开始严重和激化起来的并在2010年6月伊朗因此而遭到了联合国一致的“史上最严厉制裁”( 那年中国也投下了赞成票——作者注 ),自此,伊朗经济便陷入了困境,而伊朗人民于两伊战争后得以逐步改善的生活也就开始下降并遭受不幸与苦难了。

那时伊朗的火车很慢,从德黑兰到阿瓦士一千公里吧,火车开了约一天一夜。火车是接近中午时发车的,第二天上午才抵达阿瓦士。下车时我忽然惊讶地发现站台上居然整齐地站有一支由十多个穿着革命卫队制服、手里拿着鼓乐的人组成的仪仗队,而且除了我们这一行十来个中国人下了车,其他车厢的门都没有打开。我立即反应过来:原来伊方给华黎明大使准备了一个正式的欢迎仪式。

在随行翻译谭国保先生跟伊方为首的欢迎官员略作沟通交谈后,华大使与他的夫人凌文蕙大姐便领头在伊方仪仗队的鼓乐声中肩并肩,慢慢地跟着仪仗队的执行长走了起来。这位领头的执行长手里拿着一个约1米长的指挥铃,上下挥舞着,也是缓慢地走着正步。我和我太太以及其他中方人员则是两两并排跟在华大使夫妇后面亦步亦趋,大约走了好几分钟才最终走出了车站。那个欢迎仪式在车站广场上又持续了不长一会儿,然后我们便分乘 汽车 离开并最终住进了当地一家最好的旅馆。

我事后了解了一下,一国驻外大使离开首都去驻在国其他地方访问受到仪仗队欢迎的前例几乎没有过。那次华黎明大使访问胡泽斯坦阿瓦士享受到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国宾待遇,这似乎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当年中国和伊朗的关系是如何之好之密切了。

那位随行翻译谭国保先生,是我办事处的波斯语翻译,也是我的助手。他为人勤勉、踏实而能干,波斯语特好,甚至还带有点德黑兰的地方口音( 这是好几位伊朗朋友说的——作者注 )。我在伊朗的三年里从头到尾都得到了谭国保先生的大力襄助,所签署的好几个工程项目合同无一不有他的功劳。我离开伊朗后,谭国保也调走了。10年后听说谭国保先生已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伊朗分公司总经理时,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也为中海油能慧眼识珠感到高兴( 《我在伊朗下围棋》一书中对谭国保先生有较为详尽的介绍和叙述。感兴趣读者可以去寻找阅读——作者注 )。

那天我们到水坝项目现场去看了。我陪同华大使站在卡尔赫河零号坝所在河谷旁的山坡顶上,看着与伊拉克接壤的西北方向那平缓的、一望无垠却几乎是寸草不生的山峦和谷地,十分惊叹古波斯民族居然能在如此荒芜的地方创造出如此灿烂的古文明。后来我才了解到,其实这些所谓的荒芜都是后人的误判。2000多年前此地的气候并非如此,而是非常的潮湿和温暖,雨水资源丰富,土壤也很肥沃,很适合植物和粮食的生长。不仅如此,在这广袤荒凉的土地下面,安拉,或者说大自然还恩赐了伊朗丰厚无比的油气资源。

1999年,人们在伊朗胡泽斯坦省距离阿瓦士西北80公里处,也就是距卡尔赫河零号坝所在河谷不远的地方,勘探发现了一个当年算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田——阿扎德甘油田,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原油储量高达420亿桶,即60 亿吨!这个发现一下子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和垂涎。日本、韩国以及欧洲很多国家都开始涌入伊朗以寻求更多的石油利益。

一开始,中国局限于自身外汇储量和财力,在伊朗石油开发问题上并没有什么举措,主要还是承接或合作开展各种工程类或制造业项目,如水坝、小型成套设备以及钢铁厂改造什么的,以赚取外汇。到了本世纪初,则开始有了 汽车 和地铁等较大的投资项目,还有就是用外汇大量购买和进口伊朗石油。比如,中国从伊朗进口石油量从最初的日均数万桶逐步增长到2007年的日均进口40万桶石油( 2018年底,中国进口伊朗石油多达50万桶/日——作者注 )。这也使得中国和伊朗的双边贸易额在十多年前达到了创纪录的300亿美元,而且还开始有了非常巨大的投资利益。

然而到了2006年,中国在伊朗石油工业领域的投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大幅增长的中国开始介入了伊朗的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石油市场。那年年底,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就开发北帕尔斯天然气田签署了谅解备忘录。

据当时的伊朗《法尔斯新闻社》称,中石油承接的该项目是伊朗最大的天然气开发项目之一,将包括南部天然气田四个区块的开发。协议规定该气田产出的天然气将被转化为液化天然气,并由双方平分。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将对该气田开发项目的上下游领域进行投资,投资总额预计超过160亿美元。

北帕尔斯天然气田地处波斯湾,位于南帕尔斯大气田北面85公里,估计天然气储量80万亿立方英尺。值得一说的是,这个合作备忘录是在谭国保先生任职中海油伊朗公司总经理期间谈妥并签署下来的。

后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即中石油于2009年初也与伊方签下了开发北阿扎德甘油田的合同;同年8月,双方又签署有关南阿扎德甘油田的合作备忘录。不仅如此,中石油在签下这个大单前两个月,还接手了法国石油公司道达尔(Total)转让的伊朗南帕尔斯气田(这也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田)的股权。

遗憾的是,此时伊朗已经遭受美国比较严厉的制裁了。1996年美国议会曾通过一个《达马托法》,也叫《伊朗制裁法案》(Iranian Sanctions Act),首次禁止世界上任何企业向伊朗的石油工业进行投资。但那时还不限制购买伊朗石油。后来由于伊朗核问题开始发酵,国际上加强对伊朗制裁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此时不少日、韩和欧洲国家企业均开始打退堂鼓了。比如阿扎德甘油田开发项目在那之前是给日本的,后来日本迫于伊朗核问题的压力而放弃掉了。法国道达尔转让股权也是如此。

其实,当年中石油与伊方签订的阿扎德甘油田开发合约并不完美,需要开发商即中国企业先行垫付所有的前期开发成本( 约25亿美元,由此可见那时伊朗就已经缺乏外汇了——作者注 ),共得开采185口油井,然后当石油产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伊朗方面才会按照合同比例给中石油部分石油分成作为报酬。说实话,这种合同的市场价值并不大,还存有很大的贸易风险,即如果油井出油分成时国际市场油价很低,中方在这个项目上可能会完全没有收益,甚至亏本。此时再考虑到伊朗核问题以及国际制裁的国际政治风险成本,中石油便没有实施下去。后来没多久,伊朗就以中石油违约为借口又将南阿扎德甘油田的开采权从中石油处收了回去。

那些年也就是对外强硬的内贾德总统在任时期。由于坚持进行核武级别的铀浓缩活动,伊朗遭到了国际上一致谴责。第二年,即2010年,联合国安理会还一致投票通过了“ 历史 上最严厉”制裁伊朗的方案并迫使一意孤行、桀骜不驯的伊朗回到谈判桌上来。说起来也是有意思,拥有这么丰富的石油储量资源却非要发展核武器,结果弄得没有钱开发,那时就喜欢折腾的伊朗好像一个抱着金娃娃讨饭吃的人,怎么看都不可思议。

在举世一致压力下,到了2015年,包括我们中国在内的伊核问题6国、欧盟以及联合国与伊朗方面终于达成了伊核协议,这事才告一段落。此时,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又试图重返伊朗油气市场,访问胡泽斯坦阿瓦士的欧洲人又开始络绎不绝、多了起来。

不过好景不长。由于坚持在中东地区伊斯兰革命输出,加上美国中东政策的调整,那份伊核协议签订后仅3年,即2018年,美国居然退出了这个伊核协议并重新祭起了对伊朗制裁的法宝。这个举措不仅给了伊朗当头一棒,也对欧洲国家的企业影响很大。如法国道达尔公司在2015年伊核协议签订后又重新与伊朗方面洽谈了南帕尔斯油气田开发的第11期项目,但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3个月后却又再一次退出了这个让其难舍难分的项目。

不过,安拉似乎总是眷顾伊朗。前年底,即2019年11月,就在美国制裁如火如荼之际,伊朗总统鲁哈尼在电视上宣布,在伊朗西南部的胡泽斯坦省又发现了一个原油储量甚至高达530亿桶、比当年世界最大的阿扎德甘油田更大的油田,并说这是“政府给人民的一个好礼物”。这个油田面积达2400平方公里,而深度仅约为80米。这块大油田的发现确实是个好礼物,可是饱受制裁又没有外汇资金的伊朗又如何将其变现呢?

可是1991年冬的那天,我们站在胡泽斯坦卡尔赫河零号坝附近的山坡上看到的就是一片荒凉。在我们当年最好的想象中,那个地方最多也就是水坝建成蓄水后可能出现的一片蓝色的人工湖。我们哪里知道,仅仅7-8年后这一大片荒凉的下面居然连续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油田,而且还不止一个!胡泽斯坦,你真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啊!

胡泽斯坦的神奇并不止这些。那次在阿瓦士,我终于找了一个空闲的时间,托水坝项目组从伊方借了一辆 汽车 ,与小谭轮流开车,带着我太太以及胡家博先生夫妇,到附近可以找到的埃兰文明和古波斯文明遗迹进行了一次短暂的却也是非常难得的寻访。我们的首访就是苏萨古城。

苏萨古城(Susa)在《圣经》中写作“书珊”(Shushan)。这真是一个美丽的名字。据说已有近6000年 历史 ,比居鲁士二世波斯建国还要早3000多年。它曾作为埃兰文明的重要圣城,富饶而宏大。 历史 之父希罗多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谁要是占有苏萨的财富,谁就可以和宙斯斗富。”著名的汉谟拉比石柱法典( 颁行于公元前1800年,1901年出土,现存于法国卢浮宫——作者注 )也出土于这里。可是我们去的时候苏萨却是一个破败的小城,可能是因为刚结束的两伊战争的原因吧,人口也只有2-3万人,少得可怜,就像一个大村庄。

作者在苏萨博物馆欣赏元青花瓷器,摄于1991年

因时间问题,我们到这里也仅参观了苏萨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很简陋,印象中只有几间不大的展览间,但馆藏却很丰富,存有不少埃兰时期的彩陶、青铜器和凿有楔形文字的石板。当年我们参观时还有一个橱窗放满了好多件在中国最罕见也是最昂贵的元青花瓷器。然而,近些年中国人写的去伊朗胡泽斯坦这家博物馆参观的游记里却从未提及这些元青花宝藏。不知道是博物馆知道其珍贵而将它们特意收藏起来了?还是都已经卖给了中国的收藏家们?也不知何故?

距离苏萨古城东南约30公里的乔加·赞比尔金字塔形古建筑群(Tchogha Zanbil)建于公元前1250年,也是属于埃兰时期建筑,大部分严重损毁,现存祭祀殿遗址仅存2层半,高约25米,这意味着这座原本可能为7层的阶梯型金字塔原高至少也有60-70米。其主要建材为泥砖或烧砖结构,砖上还存有大量楔形文字。无论是造型还是材料与古埃及最早的位于塞加拉的砖石金字塔都很相似,只是晚了约1500年。

乔加赞比尔金字塔废墟

乔加·赞比尔金字塔也是是在美索不达米亚以外仅存的几座金字塔形神殿之一。十多年前曾有报道说,考古学家在伊朗著名的乔加·赞比尔神塔内发现了88块刻有楔形文字铭文的砖块。这些砖块均属于古代伊朗埃兰时期(公元前3400年至公元前550年)的文物。也就是说,这些楔形文字古老程度至少与殷墟的甲骨文相当,甚至更为古老。现在也不知这些楔形文字有没有破译?而且,如果破译了,它们又说了些什么呢?

乔加赞比尔废墟墙上古老的楔形文字

写到这里,此文就要结束了,也不知道写到这里自己有没有将伊朗胡泽斯坦这块土地的神奇性叙述出一二?大约5-6年前,谭国保先生曾邀请我们重返德黑兰。我和胡家博先生也都想借那次机会再次回到胡泽斯坦那块神奇的土地上去仔细看看。可惜的是,最终我们因故未能成行。神奇的胡泽斯坦至今仍存留在我的那些近三十年前的回忆之中,让我神往……

汉代班固在其《西都赋》中曾说,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可是,无论怀旧还是思古都是需要时间和心情的。像我们当年那样在工作之余匆匆游览,无论如何都是很难有什么深切感触的。

说实话,也就是到了今天,人也老了,而且因为疫情还总是宅在家里,很少或很难再去周游列国了。此际的我才有时间调整好心情写出了这篇回忆录式的系列文章《伊朗杂记》,试图描述一下伊朗胡泽斯坦这块土地的神奇之处,同时试图让自己真正地体会了一把何谓“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也。

期待已久的欧洲行 启程!

欧洲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既有文艺复兴之后

蓬勃发展的雕塑、绘画、建筑之艺术精品

又有西方国家独特的城市风貌、人文风情

下面就跟着我们的主播靖翔一起来逛逛!

日程安排

PART 1 青岛飞往罗马

PART 2 罗马斗兽场+古罗马市集废墟+前往佛罗伦萨

PART 3 佛罗伦萨君主广场+比萨斜塔+前往水城威尼斯

PART 4 圣马可教堂+道奇宫+叹息桥+前往因斯布鲁克

PART 5 新天鹅堡+富森欧洲小镇巡游

PART 6 欧洲小镇-琉森/因特拉肯

PART 7 法国小镇+ 时尚 巴黎

PART 8 纵览阿姆斯特丹

PART 9 返程

1

欧洲之行:初遇罗马

历时14小时的飞行,从青岛到法兰克福再到罗马。万事俱备!现在开始我们的欧洲之旅!初春的罗马带着一丝凉意,沁人心脾,深深深呼吸打消了旅途劳顿。

第一眼罗马:罗马的象征就是那倒塌一半却更加显示其壮观的斗兽场。坐落于斗兽场旁边的就是著名的罗马废墟,其中值得一提的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凯旋门,透过这些仅剩的柱子或一面残墙便看出这里曾经的宏伟。

2

凝固的艺术 不朽之杰作 佛罗伦萨的建筑

辗转佛罗伦萨:眼前的佛罗伦萨还保留着600多年的样子,每一栋建筑,每一座雕塑都沉淀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来到这当然最最不能错过的便是比萨斜塔和圣母百花大教堂。

印象深刻的是看到世界上最美的大教堂,走过弯弯曲曲的小街,远远地看到一个巨大的圆顶,在晴朗的阳光正面照射下,教堂墙上的油彩反射着金色的光,闪闪发亮,这个伟大的艺术品见证了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崛起,也揭开了文艺复兴的序幕。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3

水城威尼斯:谁是梦中人?

一路上团友们的状态都还不错,继续以愉悦的心情开启旅程。

不一样的威尼斯:这座建造在水上的城市有着如水的柔美风情,“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是对她最好的诠释。蔚蓝的海水环绕,蜿蜒的水巷纵横,小桥下的贡多拉游船像在画中游,周边无数座华丽的建筑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而我们却是梦中人。

从罗马到佛罗伦萨再到威尼斯,一路美景,流连忘返。

4

追逐中世纪童话梦

此次旅行在德国最期待的景色之一便是德国富森新天鹅堡,之前看过很多天鹅堡的,但还是想亲眼去见证它的美。

从奥地利出发前往新天鹅堡,大约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到达。它位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西南边的富森镇郊,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脉北麓。白色城堡耸立在高高的山上,被群山簇拥和湖泊环抱,背靠青山,面拥田园。这座藏匿于群山怀抱中的城堡,有着广袤的森林、宽阔的湖区、精美的田园、无边的绿野,还能看到积雪终年的阿尔卑斯山。

5

绝美盛景 瑞士“童话”

离开德国,第二天启程去往“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瑞士。

来到瑞士才发现,原来没有滤镜的景色也可以美的不像话。瑞士的美,是让人想要在此终老的美。坐上金色山口快车,从雪山,草地再到湖泊,瑞士的美景都浓缩在这条线路上。从琉森湖岸出发,到蒙特勒结束,沿途近150公里都是瑞士著名风景区。每一帧都让人流连忘返。

在瑞士的最后一天,我们和雪朗峰来了一次亲密的约会。

瑞士雪朗峰是到瑞士的必去景点之一,也是**007雪山打斗的取景地。从山脚坐着缆车直通山顶,你会发现皑皑白雪与你近在咫尺,沿着一条山脊去另一个小型平台回望主峰顶,非常壮观。瑞士之行的终点在因特拉肯,美丽的童话小镇带来美好和惬意,更是让我们不想离去。

6

浮梦巴黎——法国三日游+荷兰掠影

告别了幸福的瑞士,我们来到了梦幻的巴黎。一提起巴黎,脑海最先浮现的形容词一定是浪漫。你若不动人,世间再无浪漫。行走巴黎街头,有种久违的宁静,灰灰的石板路都沾满了专属于巴黎的色彩。卢浮宫、凡尔赛宫、巴黎圣母院,泛舟在塞纳河上,你会感觉时间停在了此刻,时间静止享受这份静谧。

走进卢浮宫你会被这座法国文艺复兴时的最珍贵的建筑物所震撼,它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当然最不能错过的是“卢浮宫三宝”——断臂维纳斯、蒙娜丽莎和胜利女神。

当然来到法国,不仅要欣赏中世纪的艺术,更不能错过的便是老佛爷百货,绝对是购物的天堂,真的是不怕买不到你想要的,却怕钱包不够鼓~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已经130岁了,凯旋门也200多岁了,我们沿着赛纳河北岸走在香榭丽舍大街上一路目睹了这些的建筑,俨然一件件精美动人的艺术品。

荷你邂逅——荷兰

风车?奶酪?木鞋?库肯霍夫公园里色彩缤纷的郁金香?这些都是荷兰这个美丽国度的标签。我们的第一站就是闻名世界的库肯霍夫公园,正值荷兰的春季,一踏进公园就被眼前五彩缤纷的郁金香吸引和震撼,就像一幅幅油画铺在嫩绿的草地上,令人百看不厌。

荷兰的旅程只有短短的一天,除了库肯霍夫公园,我们还欣赏了位于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水坝广场、荷兰皇宫以及羊角村,也体会到了不同于巴黎的另一番景象。

靖翔

周国平先生说:“你行走的范围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在世界的版图中,似乎无人不向往欧洲。在朱自清的眼中,欧洲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是透明的。在安德烈的眼里,欧洲是坐上飞机无论往哪个方向只需飞行2小时,下了飞机便能感受完全不同的文化感受。欧洲,似乎总有一股与生俱来的魅力,轻易便能将你征服。

对我而言,欧洲最吸引人的,除了那些我们从小从书本中就早已熟知的知名建筑、 历史 名作,更多的是欧洲人对于生活的理解。人们究竟想要怎样的生活?相信这是不少人曾思考过的问题,我们整天忙碌于事业、家庭、功名、金钱,到头来发现更多的只是庸人自扰。生活,不应该是物质的堆砌,而是一种自我的心境。

来到欧洲,近距离接触欧洲人后,都会感叹他们竟能把生活过得如此精致!在欧洲,几乎家家都会在窗台种植花草,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愉悦了自己,也愉悦了路人。

在欧洲,街头便是人们的乐器表演场,纯粹的音乐旋律响起,生活似乎也变得富足起来。

在欧洲,漫步在大街小巷之中,无处不在的恋人,让你不经意间学会了什么叫做浪漫。

在欧洲,下午的咖啡馆总是人满为患。品尝的是咖啡的清香,享受的是一份悠闲的时光。

在欧洲,工作与生活是完全分开的。周末驾车出游,来一场远足或者野餐,才能彻底抛开工作的压力。

对于欧洲,除去那些历经岁月的古典建筑和艺术作品外,更应该感受欧洲人对于生活的理解。只要走出去,打开你所有的感官,用你的眼睛好好看,用你的耳朵仔细听,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被美好的事物包围。因为,生活本该充满美好。

△fm1076青岛新闻广播《1377早新闻》主播靖翔

后期《今日·爱 旅游 》出境游线路如下:

《今日·爱 旅游 》独家定制团:

2、6月25日东欧6国12日游13000元/人 (主播李俊洁带队)

3、6月28日美国东西海岸黄石15日游23999元/人(赠送价值7000多元的自费项目)

4、奢华泰国6日游3980元/人起(首发团主播解维宗探线)

5、越南柬埔寨7日游4380元/人

6、新马泰10日游4580元/人起

7、还有一个好消息:6月19日青岛将新开直飞法国巴黎的航班!6月19日出发的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新线路正在筹备中。感兴趣的市民可以拨打电话85701777咨询。

对以上线路感兴趣的请加婷婷微信

电话:0532-85701777

青岛电视台今日

青岛人身边的新鲜事,都在这儿!

毕加索作品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一生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作品,风格丰富多变,充满非凡的创造性。毕加索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后来长期定居法国。他的父亲是一位艺术教师。他自幼喜爱艺术,15岁时以优异成绩进入巴塞罗那美术学校,后来转入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他于1900年来到法国巴黎,开始以极大的同情心描绘穷人的生活。此时,他的作品充满悲剧性。瘦削的形象和冷灰的蓝色调,使他的画上充满孤独和绝望、灾难与不幸的感觉。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其创作的“蓝色时期”(1900—1904年)。1904—1906年是毕加索创作生涯的“粉红色时期”。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以描绘马戏团人物为主,形象虽然忧郁,却并不孤寂。1906年毕加索受到非洲原始雕刻和塞尚绘画影响,而转向一种新画风的探索。于是,他画出了那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亚维农的少女》。

《亚维农的少女》

这幅不可思议的巨幅油画,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亚维农的少女》始作于1906年,至1907年完成,其间曾多次修改。画中五个裸女和一组静物,组成了富于形式意味的构图。这幅画的标题是由毕加索的朋友安德鲁·塞尔曼所加,据说毕加索本人对之并不喜欢。但不管怎样,这只不过是作品名称罢了。在现代艺术中,标题与作品的相关性越来越小,画家们常常有意识地不以标题来说明作品的内容。毕加索这幅《亚维农的少女》,想必亦是如此。该画原先的构思,是以性病的讽喻为题,取名《罪恶的报酬》,这在最初的草图上一目了然;草图上有一男子手捧骷髅,让人联想到一句西班牙古老的道德箴言:“凡事皆是虚空”。然而在此画正式的创作过程中,这些轶事的或寓意的细节,都被画家一一去除了。其最终的震撼力,并不是来自任何文学性的描述,而是来自它那绘画性语言的感人力量。

这幅画,可谓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画面左边的三个裸女形象,显然是古典型人体的生硬变形;而右边两个裸女那粗野、异常的面容及体态,则充满了原始艺术的野性特质。野兽派画家发现了非洲及大洋洲雕刻的原始魅力,并将它们介绍给毕加索。然而用原始艺术来摧毁古典审美的,是毕加索,而不是野兽派画家。在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因而这幅画(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述),“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在这里,毕加索破坏了许多东西,可是,在这破坏的过程中他又获得了什么呢当我们从第一眼见到此画的震惊中恢复过来,便开始发现,那种破坏却是相当地井井有条: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我们注意到,这些碎块并不是扁平的,它们由于被衬上阴影而具有了某种三度空间的感觉。我们并不总能确定它们是凹进去还是凸出来;它们看起来有的象实体的块面,有的则象是透明体的碎片。这些非同寻常的块面,使画面具有了某种完整性与连续性。

从这幅画上,可看出一种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新手法,这种手法早在塞尚的画中就已采用了。我们看见,画面中央的两个形象脸部呈正面,但其鼻子却画成了侧面;左边形象侧面的头部,眼睛却是正面的。不同角度的视象被结合在同一个形象上。这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语言,被更加明显地用在了画面右边那个蹲着的形象上。这个呈四分之三背面的形象,由于受到分解与拼接的处理,而脱离了脊柱的中轴。它的腿和臂均被拉长,暗示着向深处的延伸;而那头部也被拧了过来,直楞楞地对着观者。毕加索似乎是围着形象绕了180度之后,才将诸角度的视象综合为这一形象的。这种画法,彻底打破了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始的五百年来透视法则对画家的限制。

毕加索力求使画面保持平面的效果。虽然画上的诸多块面皆具有凹凸感,但它们并不凹得很深或凸很高。画面显示的空间其实非常浅,以致该画看起来好象表现的是一个浮雕的图像。画家有意地消除人物与背景间的距离,力图使画面的所有部分都在同一个面上显示。假如我们对右边背景的那些蓝色块面稍加注意,便可发现画家的匠心独具。蓝色,通常在视觉上具有后退的效果。毕加索为了消除这种效果,便将这些蓝色块勾上耀眼的白边,于是,它们看上去就拼命地向前凸现了。

实际上,《亚维农的少女》是一个独立的绘画结构,它并不关照外在的世界。它所关照的,是它自身的形、色构成的世界。它脱胎于塞尚那些描绘浴女的纪念碑式作品。它以某种不同于自然秩序的秩序,组建了一个纯绘画性的结构。

《卡思维勒像》

《卡思维勒像》,毕加索作,1910年,油画,100×615厘米,芝加哥,芝加哥艺术中心藏。

毕加索1909—1911年“分析立体主义”时期的绘画,进一步显示了对于客观再现的忽视。这一时期他笔下的物象,无论是静物、风景还是人物,都被彻底分解了,使观者对其不甚了了。虽然每幅画都有标题,但人们很难从中找到与标题有关的物象。那些被分解了的形体与背景相互交融,使整个画面布满以各种垂直、倾斜及水平的线所交织而成的形态各异的块面。在这种复杂的网络结构中,形象只是慢慢地浮现,可即刻间便又消解在纷繁的块面中。色彩的作用在这里已被降到最低程度。画上似乎仅有一些单调的黑、白、灰及棕色。实际上,画家所要表现的只是线与线、形与形所组成的结构,以及由这种结构所发射出的张力。

这幅《卡思维勒像》,清楚显示了毕加索是怎样将这种分析立体主义的绘画语言,用于某个具体人物形象的塑造的。令人费解的是,恰是在这种分解形象和舍弃色彩的极端抽象变形的描绘中,毕加索始终不肯放弃对于模特儿的参照。为了画这幅画,他让他的这位老朋友卡思维勒先生耐着性子摆好姿势,在他的面前端坐了有二十次。他不厌其烦地细心分解形体,从而获得一种似乎由层层交迭的透明色块所形成的画面结构。画中色彩仅有蓝色、赭色及灰紫色。色彩在这里只充当次要的角色。虽然在线条与块面的交错中,卡恩维勒先生形象的轮廊还能隐约显现,然而人们却难以判断其与真人的相似性。研究毕加索的最著名的专家罗兰·彭罗斯,在看了这幅画后,曾作过这样的评述:“每分出一个面来,就导致邻近部分又分出一个平面,这样不断向后移动,不断产生直接感受,这使人想起水面上的层层涟漪。视线在这些涟漪中游动,可以在这里和那里捕捉到一些标志,例如一个鼻子、两只眼睛、一些梳理得很整齐的头发、一条表链以及一双交叉的手。但是,当视线从这一点转向那一点时,它会不断地感到在一些表面上游来游去的乐趣,因为这些表面正以其貌相似而令人信服……看到这样的画面,就会产生想象;这种画面尽管模棱两可,却似乎是真的存在,而在这种新现实的匀称和谐生命的推动下,它会满心欢喜地作出自己的解释。”

《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

1890年—1892年,油画,45×57厘米,巴黎奥塞博物馆藏。

1912年起,毕加索转向其“综合立体主义”风格的绘画实验。他开始以拼贴的手法进行创作。这幅题为《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的作品,清楚地显示了这种新风格。

在这幅画上,我们可分辨出几个基于普通现实物象的图形:一个瓶子、一只玻璃杯和一把小提琴。它们都是以剪贴的报纸来表现的。在这里,画家所关注的焦点,其实仍然是基本形式的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此时却是以一种全新的态度来对待。在分析立体主义的作品中,物象被缩减到其基本原素,即被分解为许多的小块面。毕加索以这些块面为构成要素,在画中组建了物象与空间的新秩序。他通过并置和连接那些笔触短促而奔放的块面,获得一种明晰剔透的画面结构,反映了某种严格而理性的作画程序。而如今,在综合立体主义的作品上,他所采取的恰是正好相反的程序。他不再以现实物象为起点,将物象朝着基本原素去分解,而是以基本原素为起点,将基本的形状及块面转化为客观物象的图形。这就是说,他在表现出瓶子、杯子及提琴之前,就已经把一个抽象的画面结构,组织和安排妥当了。通过对涂绘及笔触的舍弃,他甚至获得一种更为客观的真实。他采用报纸、墙纸、木纹纸,以及其他类似的材料,拼贴出不同形状的块面。这些块面,一方面显示着画以外的那个世界,另一方面则以其有机的组合而显示出画的自身世界的统一性和独立性。难怪他的画商及好友卡恩维勒会如此地评价他:“即使没有摆弄画笔的本领,他也能搞出绝佳的作品。”在这幅拼贴的画上,左边的一块报纸表示一只瓶子,那块印有木纹的纸,则代表着一把提琴。而几根用木炭笔勾画的坚挺的线条,则使这种转换得以实现,并且将那些不相干的拼贴材料,纳入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中。

这种拼贴的艺术语言,可谓立体派绘画的主要标志。毕加索曾说:“即使从美学角度来说人们也可以偏爱立体主义。但纸粘贴才是我们发现的真正核心。”在这种拼贴语言的运用中,毕加索显然比别的立体派画家(如布拉克、格里斯等)更为大胆和富于幻想。别的画家在拼贴不同的纸片时,多少要顾及到是否符合现实逻辑的问题,他们总是把木纹纸限于表示木质的物品(如桌子、吉他)。而毕加索则全然摆脱这种约束。在他的画上,一张花纹墙纸可用来表现桌面,一张报纸也可剪贴成小提琴。毕加索曾在与弗朗索瓦·吉洛的交谈中,阐述了他对于拼贴的看法:

“使用纸粘贴的目的是在于指出,不同的物质都可以引入构图,并且在画面上成为和自然相匹敌的现实。我们试图摆脱透视法,并且找到迷魂术(trompe L'esprit)。报纸的碎片从不用来表示报纸,我们用它来刻画一只瓶子、一把琴或者一张面孔。我们从不根据素材的字面意义使用它,而是脱离它的习惯背景,以便在本源视觉形象和它那新的最后定义之间引起冲突。如果报纸碎片可以变成一只瓶子,这就促使人们思考报纸和瓶子的好处。物品被移位,进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格格不人的世界。我们就是要让人思考这种离奇性,因为我们意识到我们孤独地生活在一个很不使人放心的世界。”(弗朗索瓦·吉洛等《情侣笔下的毕加索》,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60页)

《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毕加索作,1937年,布面油画,305.5×782.3厘米,普拉多博物馆藏。

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

毕加索虽然热衷于前卫艺术创新,然而却并不放弃对现实的表现,他说:“我不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我从来没有脱离过现实。我总是待在现实的真实情况之中。”这或许也是他选择画《格尔尼卡》的一个重要原因吧。然而他此画的对于现实的表现,却与传统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截然不同。他画中那种丰富的象征性,在普通现实主义的作品中是很难找到的。毕加索自己曾解释此画图像的象征含义,称公牛象征强暴,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当然,画中也有许多现实情景的描绘。画的右边,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号,她的下方是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倒地的士兵。画的左边,一个惊慌失措的男人高举双手仰天尖叫,离他不远处,那个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样地仓惶,以致她的后腿似乎跟不上而远远落在了身后。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难者的真实写照。

画中的诸多图像反映了画家对于传统绘画因素的吸收。那个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图像,似乎是源自哀悼基督的圣母像传统;手持油灯的女人,使人联想起自由女神像的造型;那个高举双手仰天惊呼的形象,与戈雅画中爱国者就义的身姿不无相似之处;而那个张臂倒地的士兵形象,则似乎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某些战争画中的形象,有着姻亲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毕加索不仅是一位富于叛逆精神的大胆创新者,同时也是一位尊崇和精通传统的艺术家。

乍看起来,这幅画在形象的组织及构图的安排上显得十分随意,我们甚至会觉得它有些杂乱。这似乎与轰炸时居民四散奔逃、惊恐万状的混乱气氛相一致。然而,当我们细察此画,却发现在这长条形的画面空间里,所有形体与图像的安排,都是经过了精细的构思与推敲,而有着严整统一的秩序。虽然诸多形象皆富于动感,可是它们的组构形式却明显流露出某种古典意味。我们看见,在画面正中央,不同的亮色图像互相交叠,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轴,恰好将整幅长条形画面均分为两个正方形。而画面左右两端的图像又是那样地相互平衡。可以说,这种所谓金字塔式的构图,与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构图,有着某种相似的特质。另外,全画从左至右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突出显示了公牛的形象;第二段强调受伤挣扎的马,其上方那盏耀眼的电灯看起来好似一只惊恐、孤独的眼睛;第三段,最显眼的是那个举着灯火从窗子里伸出头来的“自由女神”;而在第四段,那个双臂伸向天空的惊恐的男子形象,一下于就把我们的视线吸引,其绝望的姿态使人过目难忘。毕加索以这种精心组织的构图,将一个个充满动感与刺激的夸张变形的形象,表现得统一有序,既刻画出丰富多变的细节,又突出与强调了重点,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

在这里,毕加索仍然采用了剪贴画的艺术语言。不过,画中那种剪贴的视觉效果,并不是以真正的剪贴手段来达到的,而是通过手绘的方式表现出来。那一块叠着另一块的“剪贴”图形,仅限于黑、白、灰三色,从而有效地突出了画面的紧张与恐怖气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1616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0
下一篇2023-09-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