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词为“相”的成语共有333个
1)阿党相为
2)哀乐相生
3)盎盂相击
4)盎盂相敲
5)拔刀相济
6)拔刀相向
7)拔刀相助
8)白发相守
9)白首相知
10)白首相庄
11)白头相并
12)白头相守
13)白眼相看
14)蚌鹬相持
15)奔走相告
16)本末相顺
17)比肩相亲
18)表里相符
19)表里相合
20)表里相济
21)表里相依
22)表里相应
23)冰炭相爱
24)兵刃相接
25)兵戎相见
26)伯乐相马
27)勃溪相向
28)不耻相师
29)不尽相同
30)朝夕相处
31)陈陈相因
32)赤诚相待
33)赤心相待
34)臭味相投
35)臭味相依
36)臭味相与
37)楚囚相对
38)唇齿相须
39)唇齿相依
40)唇辅相连
41)脣齿相须
42)脣齿相依
43)脣辅相连
44)大言相骇
45)代代相传
46)弹冠相庆
47)倒屣相迎
48)道不相谋
49)道殣相望
50)道殣相枕
51)道殣相属
52)道路相告
53)道路相望
54)得失相半
55)等礼相亢
56)貂狗相属
57)豆萁相煎
58)短兵相接
59)额手相庆
60)恶语相加
61)恩恩相报
62)耳鬓相磨
63)反唇相讥
64)反唇相稽
65)反脣相讥
66)反脣相稽
67)反戈相向
68)非意相干
69)烽火相连
70)佛眼相看
71)桴鼓相应
72)福业相牵
73)辅车相将
74)辅车相依
75)辅牙相倚
76)腹背相亲
77)腹心相照
78)肝胆相见
79)肝胆相向
80)肝胆相照
81)刚柔相济
82)格不相入
83)各不相谋
84)各不相让
85)各不相下
86)骨肉相残
87)骨肉相连
88)骨肉相亲
89)鼓旗相当
90)瓜葛相连
91)刮目相待
92)刮目相见
93)刮目相看
94)官官相护
95)官官相为
96)官官相卫
97)冠盖相望
98)亥豕相望
99)函矢相攻
100)毫不相干
101)和睦相处
102)红豆相思
103)鸿案相庄
104)唿吸相通
105)互不相容
106)花萼相辉
107)华实相称
108)话不相投
109)缓急相济
110)患难相扶
111)患难相共
112)患难相死
113)患难相恤
114)祸福相生
115)祸福相依
116)祸福相倚
117)鸡犬相闻
118)鸡鹜相争
119)积不相能
120)箕裘相继
121)疾病相扶
122)虮虱相吊
123)肩背相望
124)降心相从
125)交臂相失
126)教学相长
127)竭诚相待
128)解囊相助
129)紧密相连
130)举手相庆
131)开诚相见
132)刻骨相思
133)口耳相承
134)口耳相传
135)口口相传
136)宽勐相济
137)宽猛相济
138)括目相待
139)冷眼相待
140)利害相关
141)梁孟相敬
142)两瞽相扶
143)两情相悦
144)两心相悦
145)量兵相地
146)了不相干
147)了不相关
148)了不相属
149)鳞次相比
150)另眼相待
151)另眼相看
152)脉脉相通
153)蛮触相争
154)梦中相寻
155)面面相睹
156)面面相看
157)面面相窥
158)面面相觑
159)名实相称
160)名实相符
161)名实相副
162)命薄相穷
163)陌路相逢
164)漠不相关
165)目目相觑
166)难易相成
167)鸥水相依
168)披心相付
169)萍水相逢
170)奇正相生
171)萁豆相煎
172)旗鼓相当
173)气味相投
174)气义相投
175)气谊相投
176)琴心相挑
177)青眼相看
178)情趣相得
179)情文相生
180)犬牙相错
181)犬牙相接
182)犬牙相制
183)入骨相思
184)三旨相公
185)山川相缪
186)山水相连
187)上下相安
188)生死相依
189)声气相求
190)声气相通
191)声气相投
192)盛衰相乘
193)十口相传
194)实不相瞒
195)食宿相兼
196)适以相成
197)守望相助
198)首尾相继
199)首尾相连
200)首尾相卫
201)首尾相应
202)首尾相援
203)似曾相识
204)素不相能
205)素不相识
206)天人相感
207)天人相应
208)同敝相济
209)同道相益
210)同恶相党
211)同恶相济
212)同恶相求
213)同恶相恤
214)同恶相助
215)同类相从
216)同类相妒
217)同类相求
218)同利相死
219)同美相妒
220)同明相照
221)同气相求
222)同情相成
223)同声相求
224)同业相仇
225)同忧相救
226)痛痒相关
227)推诚相待
228)推诚相见
229)推诚相信
230)推诚相与
231)文人相轻
232)闻声相思
233)五色相宣
234)息息相关
235)息息相通
236)狭路相逢
237)衔尾相随
238)相安相受
239)相反相成
240)相辅相成
241)相克相济
242)相克相济
243)相门相种
244)相灭相生
245)相切相磋
246)相亲相爱
247)相亲相近
248)相濡相呴
249)相生相成
250)相生相克
251)相呴相济
252)相因相生
253)项背相望
254)敩学相长
255)斅学相长
256)邂逅相逢
257)邂逅相遇
258)心口相应
259)心手相忘
260)心手相应
261)心心相印
262)薪火相传
263)兴丞相叹
264)惺惺相惜
265)形影相吊
266)形影相对
267)形影相附
268)形影相亲
269)形影相守
270)形影相随
271)形影相依
272)休戚相关
273)血脉相通
274)血肉相连
275)血肉相联
276)埙篪相和
277)埙篪相须
278)埙篪相应
279)言行相悖
280)言行相符
281)言行相副
282)言行相顾
283)言行相诡
284)言意相离
285)盐梅相成
286)燕雀相贺
287)遥唿相应
288)遥遥相对
289)一脉相承
290)一脉相传
291)一脉相通
292)一系相承
293)衣钵相承
294)衣钵相传
295)以诚相见
296)以类相从
297)以礼相待
298)以毛相马
299)以沫相濡
300)义气相投
301)异地相逢
302)意气相得
303)意气相亲
304)意气相投
305)阴阳相济
306)有无相生
307)有无相通
308)鱼水相欢
309)鱼水相懽
310)鱼水相投
311)玉石相揉
312)鹬蚌相斗
313)鹬蚌相危
314)冤冤相报
315)杂然相许
316)杖履相从
317)针锋相对
318)针芥相投
319)枝干相持
320)枝叶相持
321)指囷相赠
322)趾踵相错
323)趾踵相接
324)踵迹相接
325)踵武相接
326)踵趾相接
327)踵足相接
328)众口相传
329)铢两相称
330)舳舻相继
331)舳舻相接
332)转转相因
333)醉吐相茵
第3词为“相”的成语共有333个
1)阿党相为
2)哀乐相生
3)盎盂相击
4)盎盂相敲
5)拔刀相济
6)拔刀相向
7)拔刀相助
8)白发相守
9)白首相知
10)白首相庄
11)白头相并
12)白头相守
13)白眼相看
14)蚌鹬相持
15)奔走相告
16)本末相顺
17)比肩相亲
18)表里相符
19)表里相合
20)表里相济
21)表里相依
22)表里相应
23)冰炭相爱
24)兵刃相接
25)兵戎相见
26)伯乐相马
27)勃溪相向
28)不耻相师
29)不尽相同
30)朝夕相处
31)陈陈相因
32)赤诚相待
33)赤心相待
34)臭味相投
35)臭味相依
36)臭味相与
37)楚囚相对
38)唇齿相须
39)唇齿相依
40)唇辅相连
41)脣齿相须
42)脣齿相依
43)脣辅相连
44)大言相骇
45)代代相传
46)弹冠相庆
47)倒屣相迎
48)道不相谋
49)道殣相望
50)道殣相枕
51)道殣相属
52)道路相告
53)道路相望
54)得失相半
55)等礼相亢
56)貂狗相属
57)豆萁相煎
58)短兵相接
59)额手相庆
60)恶语相加
61)恩恩相报
62)耳鬓相磨
63)反唇相讥
64)反唇相稽
65)反脣相讥
66)反脣相稽
67)反戈相向
68)非意相干
69)烽火相连
70)佛眼相看
71)桴鼓相应
72)福业相牵
73)辅车相将
74)辅车相依
75)辅牙相倚
76)腹背相亲
77)腹心相照
78)肝胆相见
79)肝胆相向
80)肝胆相照
81)刚柔相济
82)格不相入
83)各不相谋
84)各不相让
85)各不相下
86)骨肉相残
87)骨肉相连
88)骨肉相亲
89)鼓旗相当
90)瓜葛相连
91)刮目相待
92)刮目相见
93)刮目相看
94)官官相护
95)官官相为
96)官官相卫
97)冠盖相望
98)亥豕相望
99)函矢相攻
100)毫不相干
101)和睦相处
102)红豆相思
103)鸿案相庄
104)唿吸相通
105)互不相容
106)花萼相辉
107)华实相称
108)话不相投
109)缓急相济
110)患难相扶
111)患难相共
112)患难相死
113)患难相恤
114)祸福相生
115)祸福相依
116)祸福相倚
117)鸡犬相闻
118)鸡鹜相争
119)积不相能
120)箕裘相继
121)疾病相扶
122)虮虱相吊
123)肩背相望
124)降心相从
125)交臂相失
126)教学相长
127)竭诚相待
128)解囊相助
129)紧密相连
130)举手相庆
131)开诚相见
132)刻骨相思
133)口耳相承
134)口耳相传
135)口口相传
136)宽勐相济
137)宽猛相济
138)括目相待
139)冷眼相待
140)利害相关
141)梁孟相敬
142)两瞽相扶
143)两情相悦
144)两心相悦
145)量兵相地
146)了不相干
147)了不相关
148)了不相属
149)鳞次相比
150)另眼相待
151)另眼相看
152)脉脉相通
153)蛮触相争
154)梦中相寻
155)面面相睹
156)面面相看
157)面面相窥
158)面面相觑
159)名实相称
160)名实相符
161)名实相副
162)命薄相穷
163)陌路相逢
164)漠不相关
165)目目相觑
166)难易相成
167)鸥水相依
168)披心相付
169)萍水相逢
170)奇正相生
171)萁豆相煎
172)旗鼓相当
173)气味相投
174)气义相投
175)气谊相投
176)琴心相挑
177)青眼相看
178)情趣相得
179)情文相生
180)犬牙相错
181)犬牙相接
182)犬牙相制
183)入骨相思
184)三旨相公
185)山川相缪
186)山水相连
187)上下相安
188)生死相依
189)声气相求
190)声气相通
191)声气相投
192)盛衰相乘
193)十口相传
194)实不相瞒
195)食宿相兼
196)适以相成
197)守望相助
198)首尾相继
199)首尾相连
200)首尾相卫
201)首尾相应
202)首尾相援
203)似曾相识
204)素不相能
205)素不相识
206)天人相感
207)天人相应
208)同敝相济
209)同道相益
210)同恶相党
211)同恶相济
212)同恶相求
213)同恶相恤
214)同恶相助
215)同类相从
216)同类相妒
217)同类相求
218)同利相死
219)同美相妒
220)同明相照
221)同气相求
222)同情相成
223)同声相求
224)同业相仇
225)同忧相救
226)痛痒相关
227)推诚相待
228)推诚相见
229)推诚相信
230)推诚相与
231)文人相轻
232)闻声相思
233)五色相宣
234)息息相关
235)息息相通
236)狭路相逢
237)衔尾相随
238)相安相受
239)相反相成
240)相辅相成
241)相克相济
242)相克相济
243)相门相种
244)相灭相生
245)相切相磋
246)相亲相爱
247)相亲相近
248)相濡相呴
249)相生相成
250)相生相克
251)相呴相济
252)相因相生
253)项背相望
254)敩学相长
255)斅学相长
256)邂逅相逢
257)邂逅相遇
258)心口相应
259)心手相忘
260)心手相应
261)心心相印
262)薪火相传
263)兴丞相叹
264)惺惺相惜
265)形影相吊
266)形影相对
267)形影相附
268)形影相亲
269)形影相守
270)形影相随
271)形影相依
272)休戚相关
273)血脉相通
274)血肉相连
275)血肉相联
276)埙篪相和
277)埙篪相须
278)埙篪相应
279)言行相悖
280)言行相符
281)言行相副
282)言行相顾
283)言行相诡
284)言意相离
285)盐梅相成
286)燕雀相贺
287)遥唿相应
288)遥遥相对
289)一脉相承
290)一脉相传
291)一脉相通
292)一系相承
293)衣钵相承
294)衣钵相传
295)以诚相见
296)以类相从
297)以礼相待
298)以毛相马
299)以沫相濡
300)义气相投
301)异地相逢
302)意气相得
303)意气相亲
304)意气相投
305)阴阳相济
306)有无相生
307)有无相通
308)鱼水相欢
309)鱼水相懽
310)鱼水相投
311)玉石相揉
312)鹬蚌相斗
313)鹬蚌相危
314)冤冤相报
315)杂然相许
316)杖履相从
317)针锋相对
318)针芥相投
319)枝干相持
320)枝叶相持
321)指囷相赠
322)趾踵相错
323)趾踵相接
324)踵迹相接
325)踵武相接
326)踵趾相接
327)踵足相接
328)众口相传
329)铢两相称
330)舳舻相继
331)舳舻相接
332)转转相因
333)醉吐相茵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
在这篇文章里,曹植说自己在途经洛水时邂逅了传说中的伏羲之女洛神,极尽描摹这位佳人的风采神姿,字里行间充斥着强烈的倾慕之情。他就像是一位陷入疯狂热恋的年轻诗人,把所能想象到最美好的词汇,都毫不吝惜地加诸在这位女子身上。赋中那种蕴藏着情真意切的心绪,那种澎湃浩荡的感情,一千年之后仍旧让人感觉到无比震撼。
其实赋中的仙子是曹植心仪的女神,也是自己的嫂子甄宓。甄宓是三国时期的大美女,“江东大小乔,北有甄宓俏”,她的美是可以和大小乔比了。曹植一直对自己哥哥曹丕的妻子甄宓怀有仰慕之情,却终不可得。后来甄宓失宠,凄惨去世,最悲伤的是曹植,文人喜欢用文字来表达情感,于是就留下了这篇千古名赋。
曹丕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小气鬼,但他也是懂文章的,与曹操、曹植在文学史上并称三曹。曹植写这种东西,一看就是调戏过嫂子,他是不要脑袋了吗?可史书上没有记载曹丕对此有任何反应,也没对曹植采取任何措施。因为这是他策划的。
原本曹操是有意让才华横溢的曹植来接班的,所以曹操东征孙权时,特意留曹植坐镇邺城,叮嘱他务必全力维护大后方的稳定。这相当于内务部或者安全局的最高领导了,这工作做得好,为以后曹植继位加不少分。曹操带上了自己母亲卞夫人,儿子曹丕,还有甄宓的一儿一女,东征去了。这样甄宓和曹植都留守在邺城。
曹丕把自己的妻子留在邺城,其实是身边的郭美人献的计策,这是个聪明有野心的女人,他知道曹丕的心思,也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谁是自己路上的绊脚石。甄宓在邺城,最高***曹植也在邺城,其他重要人物都不在。
甄宓很清楚曹植对自己的感情,并且敏锐地觉察到这种感情是可以利用的,她只需要略施手段,曹植这个多情种子就会不顾一切地钻入彀中。感情主宰了曹植的心,爱恋冲昏了他的头脑,他享受着这短暂的缠绵悱恻,完全失态。
在职务上玩忽职守,邺城与许都的治安变得漏洞百出。让刘备和吉本等人从容钻了空子,酿成了大祸。曹操大火,对曹植渐渐地失去了信心。
甄宓是这场立嗣之战中的一颗棋子,她甘愿当这颗棋子全是因为她的儿子曹睿。曹睿虽是曹丕的长子,但曹丕不喜欢他,一直没给他封侯。这之间是有原因的,甄宓最清楚!
曹植这颗情种子在经历了和甄宓的亲密接触后,竟渐渐地颓废起来,经常喝得醉醺醺的。他的萎靡不振是受了情伤,曹丕总是有意无意提醒他甄宓不过是在利用他,并没有真心。还有什么比自己深爱的人伤害自己,玩弄自己绝望呢?
本来曹操对于曹植还是抱有一点点希望,所以当曹仁被关羽包围,他给了曹植最后一次机会,任命他为南中朗将行征虏将军,派去救援曹仁。可谁知道曹植这个不知长进的东西,竟又喝了一个酩酊大醉,醉到连将令都无法接。从此,曹操对这不肖子彻底失望,不可能传位给他了。
曹丕在立嗣之战中赢了。其实获利者还有一个,是曹丕身边的一个妃子,有个很特别的名字,叫郭女王,注意是名字,不是别称。
郭女王与别的女人大不相同,一进曹家的门,就显示出了卓越的智慧。她对于曹丕的意义,不是女人这么简单,用史书上的一句话描述已经足够:“后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短短两句话,一个女中诸葛的形象跃然而出。曹丕夺太子位,郭女王参与了谋划,而且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曹操东征时,留曹植在邺城把守,郭女王向曹丕献了计策,然后曹丕给甄宓下达了指示。当曹丕带着郭女王离开邺城之后,曹植惊喜地发现,自己朝思暮想的甄宓,出现在自己面前……我甚至能想象出,郭女王离开邺城时,唇边带着的那一丝得意笑容。
“甄宓啊甄宓,这一次无论你成功与否,都将不再受君王宠爱。”
这是一个无解的计谋。通过这个计策,不光曹丕成功地打击了曹植,郭女王也成功地打击了甄宓。这是一石三鸟之计:巩固了自己在曹丕心目中的地位;赢得了曹丕的太子宝座;还让最大的竞争对手甄宓被迫给曹丕戴上了绿帽子。以郭女王对曹丕的了解,她知道这个男人即使是主动拿绿帽子戴,也会把罪过归咎到别人身上。
事实也如她所预料的那样。曹丕登基之后,立刻冷落了甄宓,专宠她一个人。甄宓被郭女王谗言所害,死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极为凄惨。而郭女王,却在曹丕力排众议的支持下,坐上了皇后的宝座。
可甄宓难道仅仅就为了给儿子封个侯位就不管自己的品德了?一个妻子也许会替丈夫去诱惑另外一个男人,但不会心甘情愿这么做,更不会有什么好心情。尤其是这个让自己自荐枕席的人,还是夫君的另一位姬妾出的主意。这对女人来说,是耻辱,不是荣耀。再说曹睿再怎么不得宠,也毕竟是长子长孙,天资聪慧,爷爷曹操喜欢的不得了。可当时她去勾搭曹植是愿意的,也是兴奋的。曹操的母亲回来时都说她“颜色丰盈,更胜先前”,更加漂亮了。骨肉不在身边,甚至可以说作为人质在他人手上,甄宓竟越活越有滋味,她并不是被爱情滋润了。
曹植也罢、曹丕也罢,史书里甄宓对他们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她原本是袁家的儿媳妇,夫家战败,曹丕抢来当老婆的,她是不情愿的。那个时代的女性,当她对爱情失去兴趣的时候,真正能让她开心的,只剩一件事。
她的孩子!她只有一个儿子,叫曹睿,就是后来的魏明帝。
曹睿死于景初三年正月,活了三十六岁。古人以出生为一岁,以此倒推回去,那么曹睿应该是生于建安九年。
建安九年八月,邺城被曹军攻破之后,曹丕在袁绍府中看中了袁绍儿子袁熙的妻子甄宓,并娶回了家。曹睿也在这一年出生了。想一想八月娶回家的,怎么同一年就能生出孩子来?这说明甄宓至少带着六个月的身孕。也就是说,曹睿不是曹丕的亲生儿子,他的父亲是袁熙。
甄宓早有身孕这件事,曹丕肯定是知道的。不过大概是甄宓实在太漂亮了,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曹丕舍不得,于是就姑且当一回便宜老爸。这在三国时代,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当初曹操打败吕布后,就纳了吕布部将秦宜禄的老婆为妾,秦氏当时已经怀孕了,后来生下一子,被曹操养为义子,名字叫秦朗,后来位至骁骑将军。
曹丕当时想,反正自己还年轻,等到有了亲生儿子,把曹睿再替掉就是了。可惜的是,在随后的十几年里,曹丕就像中了诅咒一样,生下的儿子几乎全部夭折,最小的儿子曹霖和曹睿相差十几岁。
甄宓知道曹操非常喜欢曹睿,同时她也知道曹丕很不喜欢曹睿。曹操在世时,这一点无须担心;倘若曹操一死曹丕即位,这个孩子的处境可就危险了。
所以当曹丕受了郭女王的蛊惑,要求甄宓去利用曹植时,甄宓应该是提出了让曹睿封爵的条件。只要曹睿封了爵,诏告天下,就等于从法理上确保了他曹氏长孙的地位,也就堵死了曹丕以后不认账的可能。
曹丕急于扳倒曹植,便答应了甄宓的这个要求。从史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吉本叛乱后的建安二十三年,曹睿被封为武德侯,正式被纳入继承人序列,顺位最高。
历史的车轮在向前转动着。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去世。曹丕迫不及待地接过刘协的禅让,开创了曹魏一朝。当曹丕坐上龙椅,意气风发地朝下俯瞰时,他看到曹睿恭敬地站在群臣最前列。
这时候,他发现天子也是没办法随心所欲的,比如废掉武德侯。诏告天下说这孩子是袁家的种?这会让皇室沦为天下笑柄。曹丕这人极好面子,断然不肯这么干。
曹丕拿曹睿没辙,只能把这种郁闷迁怒于始作俑者甄宓。他拒绝将甄宓封为皇后,并且开始冷落她。甄宓生命中的最后两年是凄凉的。失宠,打入冷宫。死的时候都被折磨,被发覆面,以糠塞口。
一代佳人,就这么死去了。而甄宓身后,除了曹睿之外,唯一一个为她痛哭流涕,以致胁持使者要上京抗议的,就是在鄄城的曹植,他写出了《感鄄赋》。
在《感鄄赋》里,曹植虚构了自己的一段旅程,把那一次经历,诗化成了他与洛水女神的邂逅。把与甄宓在邺城的那段交往,全部浓缩在了洛水那一夜中。
甄宓的容貌、甄宓的体态、甄宓的幽香,甄宓的一颦一笑,还有甄宓的辞别,都被曹植细致入微地描摹出来。他不恨甄宓,尽管她欺骗了他,他却始终爱着她,如赋中所言:“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他恨的是那个幕后的主使者,也就是他的哥哥。
曹植写完这一篇《感鄄赋》后,没有刻意隐藏,他相信很快就会有人偷偷抄录给曹丕。果然,曹丕很快就从监国谒者那里拿到了抄稿,看完之后却没有愤怒,只有恐慌。他领会到了赋中的暗示,曹植已经猜到了那次叛乱的真相,这一篇《感鄄赋》,是宣战书,也是告白书。曹植不是为自己,是要为甄宓讨回公道,并借此痛快地抒发一次对甄宓的情怀——当着曹丕的面。
曹丕有点慌,如果曹植把那件密谋公之于众,对自己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他退缩了,就像《魏书》里说的那样,他连忙开始“哀痛咨嗟,策赠皇后玺绶”,把死去的甄宓追封为皇后,还把曹睿交给郭后抚养,以示无私心。
对于曹植,他也大加安抚,原地升为鄄城王,以免他多嘴。
终文帝一朝,曹植得以保全性命,未象曹彰一样莫明暴卒,也全赖这枚护身符。
曹丕在黄初七年去世,他一直到去世前夕才把曹睿立为太子。关于这次立嗣的经过,《魏末传》如此记载:“帝常从文帝猎,见子母鹿。文帝射杀鹿母,使帝射鹿子,帝不从,曰:“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因涕泣。文帝即放弓箭,以此深奇之,而树立之意定。”
“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
这句话当真是震耳欲聋。当曹丕听到曹睿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相信他的反应不是史家粉饰的“深奇之”,而是“深惧之”。
“陛下已杀其母。”杀谁的母?不是鹿母,而是人母,陛下你杀的是我母亲。
“臣不忍杀其子。”杀谁的儿子?不是鹿子,而是人子,是陛下的儿子。我不忍杀陛下的儿子,表明我有能力去杀,只是不忍心罢了。
曹睿这一句借鹿喻人的隐语,彻底让曹丕乱了方寸。他“即放弓箭”不是因为感动,而是因为双手过于震惊而无法控弦。
从这句话里,曹丕已经猜到,甄宓在临终前,把建安二十二年的秘密和曹睿真正身世都告诉了自己的儿子。而此时此刻,甄宓的儿子借着猎鹿的话题,朝着自己发起了攻击。
最终曹丕屈服了,他唯一活下来而且备受宠爱的儿子曹霖年纪尚小。如果曹睿抱定鱼死网破的态度,把所有的一切公之于众,那么毁灭的不只是曹睿自己,还有曹丕乃至整个魏国。这一对父子就在猎场里,交换了彼此的筹码:
我给你大魏皇位,而你给我曹氏家族的安全。袁家在灭亡几十年后,阴错阳差地占据了中原霸主的宝座。
曹睿登基之后,屡次向已经荣任太后的郭女王追问母亲死亡的真相,郭女王被逼急了,来了一句:“是你爹要杀的,不关我的事。你当儿子的,该去追究你那死爹,不能因为亲妈就杀后妈啊,曹睿大怒,立刻逼杀郭女王。一来为自己母亲报仇,二来则是为了灭口。
郭女王为了活命,肯定把建安二十二年的细节都交代给了曹睿,孰不知这更坚定了曹睿杀他的决心。郭后死后,世上除了曹睿以外,所有的知情者都死光了。
可曹睿一直不太清楚,作为当年的当事人之一,自己的叔叔曹植究竟知道多少。在没搞清楚这个问题前,曹睿不敢对曹植逼迫太甚。曹植不是身居深宫的郭太后,他是个文人,随便在哪里留下只言片语,都有可能动摇皇位。
曹睿想到那篇让曹丕讳莫如深的《感鄄赋》,他怕被有心人读出端倪,遂下诏改为《洛神赋》。他本道这么一改,将会无人知晓,却不知反而欲盖弥彰,让后世之人顺藤摸瓜推演出真相全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