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就大声说出来。你曾有过因没说出来,而错过的爱吗?有因没说出来,至今还遗憾的爱吗?著名诗人崔护,就曾因爱没说出来而错过。
诗人崔护崔护生于772年,字殷功,河北定州人,唐代定州称之为博陵。贞元十二年进士及第,众多科举登第的著名诗人之一。曾官至为京兆尹、御史大夫和广南节度使。
崔护诗诗风精练婉丽,虽流传至今的诗不多,在《全唐诗》中存六首崔护之作。但每首都是佳作。
说起崔护的诗作,大家都会想起《题都城南庄》,这首诗流传及广,可谓是脍炙人口。特别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两句可谓是妇孺皆知,也是这两句诗,奠定了崔护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为其赚得了不朽的诗名。
这首《题都城南庄》描述的,是一个关于崔护的爱情故事。一个遗憾的爱情故事。
崔护的爱情故事那年崔护考进士不中,心情不佳。正逢清明时节,花香四溢,草木葱翠,所以独游踏青,想调节一下落第的郁闷心情。他游至长安城南,感觉有些口渴。见到桃花锦簇的地方有户人家,他便去敲门求水。
敲了很久的门,才有一个漂亮女子,羞涩的在门缝处往外看。问,"你是谁?"崔护说:"独自踏青至此口渴,想讨杯水喝。"
女子因独自在家,有些害羞又有些害怕。起初她不敢开门,但犹豫之间还是开门了,并请崔护进屋设坐,端来茶水给崔护解渴。可能是崔护有些帅气,加上腹有诗书气自华吧。女子盯着崔护看了几眼,刚好崔护也望向女子,四目相对。女子羞涩,面若桃花。双方对彼此都有些好感了。
过了一会,崔护辞谢而去。走到门口,女子欲言又止。崔护也想说点什么,但也没说出口还是走了。
第二年又到清明时节,崔护想到那个女子,他发现我有些忘不掉她。所以崔护又一次来到这个地方,这次他暗下决心,想要对那个女子表白。奈何天意弄人,此处已是人去楼空。问邻居也不得其去向。崔护唯有叹息后悔。
然后,崔护在院门上写下了,千古名诗《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的爱情,以遗憾而告终,虽然说都没说出口,可能都不算爱情,但毕竟他心里有那位美丽的女子。只因没有说出来,而错失了。
爱就大胆说出来爱就大胆说出来,别给自己留遗憾。崔护之诗可学,面对感情的胆量千万别学哈。国人生情腼腆,不善于表达自己者居多。往往也是因此,而错过爱情,给自己留下遗憾。
就像《那些年》里唱的那样:"那些年错过的大雨,那些年错过的爱情。好想拥抱你,拥抱错过的勇气。"对,人生短暂,青春更短暂,有缘相遇,有幸相识相知,真的喜欢,真的爱就大胆说出来。万一,她也爱着你呢?
“人面桃花”故事的魅力
蔡宏伟
读《聊斋志异·窦氏》时,忽然记起唐朝的这个故事,遂又细读全篇,抚案浩叹:唐宋难以继武!
“人面桃花”这个故事的魅力在于单纯,纯净如空谷幽兰。崔护和那女子一旦彼此有了好感,便情藏心中,各自守护着这份纯真的爱。
反观蒲松龄的《窦氏》,虽有借助鬼神的力量抨击男性的始乱终弃,却是生生把男女间一见钟情的美好情感活动世俗化成一出肉欲的香艳演出。南三复与窦氏的“初相遇”情景逼似崔护渴浆。但唐时的这对青年男女“不及乱”的相处,留给读者的是一种清丽幽远的美感。南三复与窦氏的交往太直接了,难以唤起美感。
王实甫的《西厢记》似乎在蒲松龄之前就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或许也得益于唐人元稹给的脚本本身的水准之高。明清人喜欢说“脏唐臭汉”,看“人面桃花”、《游仙窟》与《窦氏》、《金瓶梅》,到底谁“脏”谁“臭”呢?汉唐宋的汉人过的是正常的男女情感生活,连武则天挑个面首,也是讲究情感交流的;明清以降,被达子、倭子征服后的汉人基本已没了正常的男女情感生活,刻骨相思早换作了无休无止的吃醋闹剧。一恸!
原文
博陵崔护,姿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卷盼而归,嗣後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迳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云,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邪?”曰:“是也。”又哭曰:“君杀吾女。”护惊起,莫知所答,老父曰:“吾女甫笄,知书,未适人,自去年以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吾老矣,此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又特大哭。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矣。父大喜,遂以女归之。
(选自孟棨《本事诗·情感》)
译文
博陵人崔护,容貌品行十分美好,却很孤傲很少和别人合得来。参加进士考试未考中。清明节那一天,独自漫游京城南,发现一座住人的庄园,有一亩大的围墙,花草树木丛生,寂静得好像没有人,他去敲门敲了很久,有个女子从门缝偷看他,问道:“谁呀?”崔护把姓名告诉了她,说:“游赏春景独自走来,因喝酒渴了,求杯水喝。”女子进屋,拿一杯水出来。打开门,放把椅子请他坐下。她独自靠着小桃树的斜枝站着,而含而不露的情意特别深。她艳丽的姿容妩媚的情态,柔美从容。崔护用话挑逗她,她不回答。彼此用目光注视了很久。崔护告辞离去,她送到大门口,好像有不尽的情意,然后才进门。崔护也依依不舍地回去了。此后就没有再来。等到第二年清明节那一天,崔护忽然想念起那个女子,感情不能控制,就直接前去找寻她。大门院落像原来的一样,但已经锁上了锁头。崔护于是在左边的门上题了一首诗,写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后又过了几天,崔护偶然到京城南,又前去寻找那人家,听见院里有哭声,就敲门询问其中的原因。有个老汉出来说:“您不是崔护吗?”回答说:“是我。”老汉又哭着说:“您害了我的女儿!”崔护又吃惊又悲伤,不知道回答什么。老汉说:“我女儿成年了,懂得诗书,还未许配人家。从去年以来,经常恍恍惚惚,好像有什么东西丢了。前一天和她出门,等到回来,她看见左门上有字,读完它,进门就病了,于是绝食几天后死了。我老了,只有这一个女儿,没有嫁出她的原因,是要找一个君子,以此托付他养老。现在女儿不幸死了,莫不是你杀了她吗!”老汉把住崔护大哭。崔护也伤感悲痛,请求进屋内哭她一回,女子还整齐地在床上。崔护抬起她的头,枕着她的大腿,哭着祷告说:“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不久女子睁开了眼,过了半天又活了。老汉十分高兴,就把女儿嫁给了崔护。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崔护……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睠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唐孟棨《本事诗·情感》)。
是否真有此“本事”,颇可怀疑。也许竟是先有了诗,然后据以敷演成上述“本事”的。但有两点似可肯定:一、这诗是有情节性的;二、上述“本事”对理解这首诗是有帮助的。
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如果我们真的相信有那么一回事,就应该承认诗人确实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通过这最动人的一幕,可以激发起读者对前后情事的许多美丽想象。这一点,孟棨的《本事诗》可能正是这样做的,后来的戏曲(如《人面桃花》)则作了更多的发挥。
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去年今日,伫立桃柯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除了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以外,还能有什么呢?“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尽管这首诗有某种情节性,有富于传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带有戏剧性,但它并不是一首小叙事诗,而是一首抒情诗。“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广泛流传,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义却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而不在于叙述了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读者不见得有过类似《本事诗》中所载的遇合故事,但却可能有过这种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吧。
“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是可以写成叙事诗的。作者没有这样写,正说明唐人更习惯于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去年今日此门中”的作者,后来与那诗中的女子没有成婚。
作者崔护当时是一个秀才,他在进京赶考之前努力的学习,可是有一天非常的累了,他就到了桃林去赏花,可是走得口干舌燥,这时候遇到了林子里的一户人家,他就进去要了一口水喝。
他和里面的那个人一见倾心。可是又因为进京赶考他不能儿女情长,他决心一年之后高中状元在去找那个女人。但是在一年之后他又回到那个桃林发现了那个人不在那里住了,门口紧锁于是他就写了这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可是没想到的是那个女子竟然没有走,只是和父亲一同去外地做一些事情,回来之后看到墙上的这首诗,他知道是崔护回来了,于是就终日郁郁寡欢,最后死于相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