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国风舞蹈《洛神水赋》再现了曹植的《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此次节目更是“惊动”了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通过个人推特账户,发推特称赞了河南广播电视台的《洛神水赋》。此次节目是舞者绑着负重,在水中泡了十几个小时才拍出来的,演员每50秒被拉上去呼吸一次,然后下去水中继续拍摄,冻得直打哆嗦是,也就喝上几口姜茶继续拍摄,我们需要给舞者和背后的工作人员点赞,是他们的坚持,才有了唯美的节目,从而惊艳了我们的端午之夜。
河南卫视今年可谓是频频蹿火,可谓是在原地“出圈”,从河南春晚开始,《唐宫夜宴》拿了文化歌舞类top1,《天地之中》拿了创意表演第三,在之后的清明晚会做了实景版折扇书生,字母都是用的瘦金体,传统乐器和现代乐器结合的《精忠报国》和《龙的传人》也是很好看,端午晚会的《洛神水赋》更是绝绝子。河南卫视在娱乐至上的圈子内,以返璞归真的创新传承了文化自信,值得称赞。
612晚河南广播电视台播出了端午节特别节目——端午奇妙游,而奇妙游的第一站就是曹植邂逅洛神之地的洛水,一曲水下中国风舞蹈就让无数网友惊叹:我是看见神仙了嘛!你可以看见捂着化身为“洛神”绝美登场,或拂袖起舞,或拨裙回转,或刚劲有力,或聘婷袅娜,水随着舞者而动,衣袂飘飘。这一水下舞蹈作品共计经历3次拍摄,主创人员更是在水下泡了26小时,才拍出了这样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水下飞天,这次节目可谓是“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
此次水中飞天的舞者有着极强的肺活量,名为何灏号,她曾是花样游泳运动员,为了能拍出这样唯美的作品,她曾数次在水中练习稳定性、动作衔接的流畅性,以及眼睛在水中的适应性,还有憋气的时长。此次《洛神水赋》迅速蹿红,无数网友更是给舞者“献上膝盖”来表示钦佩,还有网友表示这才是文化自信。
一 钟优民先生在《曹植新探》中说道:“离开作家生活的时代及其社会实践去研究作品,没有不归于失败的。”解读《洛神赋》必须要了解曹植其人以及他写《洛神赋》的背景。
曹植生于公元192年,卒于公元232年。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前后际遇有着天壤之别。早年他过着魏国贵公子的豪华生活,曹操对他也是宠爱有加,“几欲立为太子”。但是,曹植的“任性而行,不自雕励”令曹操改变了决定。建安二十二年,二十六岁的曹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众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曹植的失宠以及在争立太子斗争中的失败,导致许多拥植派的惨遭迫害。杨修、丁仪、丁�兄弟先后被杀害。曹植自己也曾命悬一线,晚年更过着遭人猜忌,辗转流离的生活。曹植这种不平凡又兼带悲苦的人生经历,对其思想和创作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曹植多情苦情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因其经历造就的,而这样的一种性格特征势必会影响到具体的创作,从曹植的创作中不难发现,曹植是非常重情的一个人。
比如,“拥植派”中的友人遇害,他作《野田黄雀行》表达自己无法解救的悲愤;家弟出养族父郎中伊,他赠《释思赋》以叙其离别之恨;家妹出阁,他也作《叙愁赋》抒写离愁;对于爱女的不幸亡故,他更作《金瓠哀辞》和《行女哀辞》抒其死别之痛。
文学是情感的产物,情感与文学与生俱来。在国外文学理论中,有文学是“苦闷的象征”说,我国也有“发愤著书”说。这些理论,都视文学为痛苦失意者的精神慰藉和补偿。曹植的《洛神赋》的创作也是这种心态的彰显。
黄初四年,曹植因“会节气”而回京城。应该是满怀希望而来,带着沉重打击而归。任城王曹彰到京后不明不白死去,他与白马王曹彪也不能同归。当时的心情可以从《赠白马王彪》中得到印证。“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没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忽若朝露。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令心悲。”心情何等的沉重而无奈,此时的曹植,愤怒、悲伤、不安、无奈、抗争。可以说,这复杂的心情,借助《洛神赋》全面地表达了出来:面对滔滔的洛水,他想到了怀才不遇的屈原,想到了宋玉对楚王所说神女之事。不平的境遇,理想的破灭,心中的渴望,所有的一切一起涌上心头,于是促成了不朽名篇――《洛神赋》的诞生。洛神赋的文本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人神之恋,为洛水女神深深打动为止情动不已,但最终人神道疏,怅然分离!体现出上古文学中一贯的“求女”情结。
二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情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学创作的重心之一。人神恋歌主题在先秦文学中已经生发到一定的艺术高度。汉魏以来,这类文学主题更受到推崇。以建安七子为代表,应�、陈琳、王粲就创作了一系列神女形象,勾勒了汉魏文化背景下的人神之爱。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当首推曹植的《洛神赋》,曹植吸收继承了先秦以来人神恋歌这一文学传统,并结合创作主体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提炼升华出《洛神赋》这一旷世奇篇。
《洛神赋》在故事框架、人物身份上借鉴的是同一传统的两个层面,即其人间男主人公与神界女主人公之间的人神恋歌模式源自《汉广》《湘夫人》《山鬼》等先秦文学作品,而其人间“君王”与仙界“神女”的奇境邂逅的构架则借鉴了《高唐赋》《神女赋》中主人公君王与神女的身份模式。这种人物身份的复合式定位,既立足于陈思王帝王手足的特殊身份、处境,也有以此衬显神女“长寄心于君王”,追求高洁情感的特殊用意。《洛神赋》的抒情场景选择在暮色降临的洛水畔,这一背景选择也同《诗经•汉广》“汉有游女”的汉水,也同《秦风•蒹葭的》的在水一方相似,也与与《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湘水边相应和。“水”作为原始意象为女性水神形象供给了内在质性,作为文化意象为女性水神及关涉她们的恋情提供了典型场景,以一种直觉的美感对象在作品中用以比兴并担当起情感交流的媒介,服务于文学作品的气氛的烘托。
恋歌中的女神们依水而生,如水澄澈,随水赋形,缘水动容,因水忘情。水洗练了女神们的姿容,荡涤了女神们的情性,铺衬了女神们情感活动的场景,也营造了阻隔人神相恋的距离美,烘托了文本迷离忧伤的气氛。从《诗经》到曹植,都可以发现一个稳定的表情方式,就是“求女”,以此来表达内心深入复杂而微妙莫测的情感。
但这些作品中,求女仅仅都只是单纯的追求爱情吗?答案是否定的,至少《洛神赋》的求女情结更为复杂深刻。
《洛神赋》充满浪漫色彩,是作家幻想活动的成果。对于曹植,他的幻想是基于现实政治理想的,是无法掩藏的野心勃勃的愿望。那么他的报国愿望是什么呢?在《与杨德祖书》中,曹植述其大志:“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是其第一大愿望。“成一家之言”是其无奈之时的愿望。这些愿望,通过幻想,在《洛神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幻想中,曹植少有现实生活中的顾及,可以从姿态、仪态、服饰、举止诸多方面,把洛神之美描写得美仑美奂,可以在铺满香草的河岸上停车,可以让马自由自在地吃草、歇息,自己也可以在树林中安然悠闲地散步,用含情的眼光表达自己的爱意,还可以“解玉佩以要之”。而且还可以保持自己的矜持,怀疑女神的真诚。可以说,作者在幻想中是国王,是上帝,敢恨敢爱,而且还有选择的权利。
在幻想中,女神无奈离去,他可以不受约束,任意追赶!在幻想中,他可以移花接木,指鹿为马,更改一切重组一切。所以可以说,女神的所作所为也是他的内心愿望的宣泄:在作者“怅犹豫而狐疑”、“申礼防以自持”时,洛神“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而众多神灵呼朋唤友聚会过来,“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并且“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特别是洛神离去时的场景,像皇帝出巡,如皇后回宫:“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銮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鼓乐齐鸣,龙驾车,鱼鲸护卫。在幻想中的心情是多么的畅快!有畅快,也有失落。赋中“怨盛年之莫当”一句,应该说蕴含诗人诸多人生感慨。当人们的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对前途感到失望和渺茫时,便把希望的触角伸向历史的深处,以藉寻心灵的慰抚。于是形成了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以求女不成隐喻对理想追求失落的“求女情结”。而归根结底,“求女情结”这一心理的根源,在于“恋母情结”。
三
在人类文明史上,绝对是有一种“恋母情结”心理,它深藏在人类文化心理的深层,人们常常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它确确实实存在着。它就是指人类渴望某种母性般温柔、体贴、真爱的生命关爱的心理。对于女神渴求,爱慕,或者说男性之对于爱情的追求对于理想伴偶的设想,追根溯源,几乎都可以从“恋母情结”中找到依据。
从心理学来说,“恋母情结”是人类最初的情感萌动,可以说,人类从幼年起就产生了“恋母情结”心理。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在幼年时期,对异性双亲的眷恋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特征,他借用古希腊著名《俄底浦斯王》的主人公来命名这种现象,叫做“俄底浦斯情结”,也称“恋母情结”。社会心理学家哈洛(H•E•Harlow)认为:可以把母亲看作爱情的原点,由其皮肤感觉产生,接触的快感可能是产生爱情的重要因素。
文学创作实践也常常流露出这种“恋母情结”心理。文学史上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那些以文采名世而能引起人们强烈共鸣的优秀作品,大多是爱情主题、女性题材,或者作品中总有一个美丽动人、富有象征意蕴的女性形象。可以说,歌颂爱情、细腻表现女性之美是这些文学作品获得不竭艺术魅力的源泉。细腻地表现女性之美是这些文学作品的共同特征。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就以非凡笔力描绘了一个色彩斑斓、美丽纯洁的女性世界,借贾宝玉之口赞美女性是“水做的骨肉”,形象贴切地赞美了女性之美。可以说,《红楼梦》中的女性世界是一个与丑恶现实相对立的充满人情美、女性美的理想世界,贾宝玉喜爱的是大观园女儿们温柔、善良、真爱、体贴的女性情怀。在黑暗龌龊的现实社会中,大观园女儿们温柔、善良、真爱、体贴的女性情怀给了贾宝玉心灵的庇护,使他找到了精神归依的家园。从这一意义说,女性情怀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母性关怀的特点,女性情怀因而可称之为母性情怀。所以,我们说贾宝玉对大观园女儿们的依恋是因为他潜意识心理处的“恋母情结”―――即对温柔、善良、真爱、体贴、母性般关怀的依恋心理。
综上可知,“恋母情结”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深层文化心理现象,它不是如弗洛伊德所言仅仅是一种原初的人类性爱心理,而是人类渴望获得某种母性般温柔、体贴、真爱、崇高的生命关爱和心灵庇护的人文心理;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它常常通过“求女”的形式表现出来。
(作者单位:新疆喀什师范学院)
(责任编校:扬子)
《洛神赋》为曹植辞赋中杰出作品。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下面是其作品鉴赏,欢迎阅读:
洛神赋
魏晋:曹植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 ,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作品鉴赏:
浪漫色彩
曹植在诗歌和辞赋创作方面有杰出成就,其赋继承两汉以来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吸收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为辞赋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洛神赋》为曹植辞赋中杰出作品。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
周洪亮主编的《璇玑辞》选用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段落层次
《洛神赋》全篇大致可分为六个段落,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看到“丽人”宓妃伫立山崖,这段类话本的“入话”。第二段,写“宓妃”容仪服饰之美。第三段写“我”非常爱慕洛神,她实在太好了,既识礼仪又善言辞,虽已向她表达了真情,赠以信物,有了约会,却担心受欺骗,极言爱慕之深。第四段写洛神为“君王”之诚所感后的情状。第五段“恨人神之道殊”以下二句,是此赋的寄意之所在。第六段,写别后“我”对洛神的思念。
突出特点
特点一,想象丰富。想象到:他从京城洛阳启程,东归封地鄄城。途中,在洛川之边,停车饮马,在阳林漫步之时,看到了洛神宓妃,她的体态摇曳飘忽像惊飞的大雁,婉曲轻柔像是水中的游龙,鲜美、华丽较秋菊、茂松有过之,姣如朝霞,纯洁如芙蓉,风华绝代。随后他对她产生爱慕之情,托水波以传意,寄玉佩以定情。然她的神圣高洁使他不敢造次。洛神终被他的真情所感动,与之相见,倾之以情。但终因人神殊途,结合无望,与之惜别。想象绚烂,浪漫凄婉之情淡而不化,令人感叹,愁帐丝丝。但这想象并不离奇,是有感于宋玉的《神女赋》、《高唐赋》两篇赋而作。
特点二,词藻华丽而不浮躁,清新之气四逸,令人神爽。讲究排偶,对仗,音律,语言整饬、凝炼、生动、优美。取材构思汉赋中无出其右。
特点三,传神的描写刻画,兼之与比喻、烘托共用,错综变化巧妙得宜,给人一种浩而不烦、美而不惊之感,使人感到就如在看一幅绝妙丹青,个中人物有血有肉,而不会使人产生一种虚无之感。在对洛神的体型、五官、姿态等描写时,给人传递出洛神的沉鱼之貌、落雁之容。同时,又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高洁。在对洛神与之会面时的神态的描写刻画,使人感到斯人浮现于眼前,风姿绰约。而对于洛神与其分手时的描写“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来鸣鼓,女娲清歌。”爱情之真挚、纯洁。一切都是这样的美好,以致离别后,人去心留,情思不断,洛神的倩影和相遇相知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浪漫而苦涩,心神为之不宁徘徊于洛水之间不忍离去。
苦闷之情
产生苦闷之情的原因有三:
1人神有别,有情人不能成眷属;
2“洛神”是他的精神寄托,但她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现实中难以找到,失落无限;
3以此赋托意,他不但与帝王之位无缘还屡受兄弟的逼害,无奈之余又感到悲哀和愤闷。
艺术价值
对《洛神赋》的思想、艺术成就前人都曾予以极高的评价,最明显的是常把它与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诸赋相提并论。其实,曹植此赋兼二者而有之,它既有《湘君》、《湘夫人》那种浓厚的抒情成分,同时又具宋玉诣赋对女性美的精妙刻画。此外,它的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和形式隽永等,又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因此它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和大画家顾恺之,都曾将《洛神赋》的神采风貌形诸楮墨,为书苑和画坛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到了南宋和元明时期,一些剧作家又将其搬上了舞台,汪道昆的《陈思王悲生洛水》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出。至于历代作家以此为题材,见咏于诗词歌赋者,则更是多得难以数计。可见曹植《洛神赋》的艺术魅力,是经久不衰的。
译文
黄初三年,我来到京都朝觐,归渡洛水。古人曾说此水之神名叫宓妃。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的神女之事,于是作了这篇赋。赋文云:
我从京都洛阳出发,向东回归封地鄄城,背着伊阙,越过轘辕,途经通谷,登上景山。这时日已西下,车困马乏。于是就在长满杜蘅草的岸边卸了车,在生着芝草的地里喂马。自己则漫步于阳林,纵目眺望水波浩渺的洛川。于是不觉精神恍惚,思绪飘散。低头时还没有看见什么,一抬头,却发现了异常的景象,只见一个绝妙佳人,立于山岩之旁。我不禁拉着身边的车夫对他说:“你看见那个人了吗那是什么人,竟如此艳丽!”车夫回答说:“臣听说河洛之神的名字叫宓妃,然而现在君王所看见的,莫非就是她!她的形状怎样,臣倒很想听听。”
我告诉他说:她的形影,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远而望之,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视之,鲜丽如绿波间绽开的新荷。她体态适中,高矮合度,肩窄如削,腰细如束,秀美的颈项露出白皙的皮肤。既不施脂,也不敷粉,发髻高耸如云,长眉弯曲细长,红唇鲜润,牙齿洁白,一双善于顾盼的闪亮的眼睛,两个面颧下甜甜的酒窝。她姿态优雅妩媚,举止温文娴静,情态柔美和顺,语辞得体可人。洛神服饰奇艳绝世,风骨体貌与图上画的一样。她身披明丽的罗衣,带着精美的佩玉。头戴金银翡翠首饰,缀以周身闪亮的明珠。她脚著饰有花纹的远游鞋,拖着薄雾般的裙裾,隐隐散发出幽兰的清香,在山边徘徊倘佯。忽然又飘然轻举,且行且戏,左面倚着彩旄,右面有桂旗庇荫,在河滩上伸出素手,采撷水流边的黑色芝草。
我钟情于她的淑美,不觉心旌摇曳而不安。因为没有合适的媒人去说情,只能借助微波来传递话语。但愿自己真诚的心意能先于别人陈达,我解下玉佩向她发出邀请。可叹佳人实在美好,既明礼义又善言辞,她举着琼玉向我作出回答,并指着深深的水流以为期待。我怀着眷眷之诚,又恐受这位神女的欺骗。因有感于郑交甫曾遇神女背弃诺言之事,心中不觉惆怅、犹豫和迟疑,于是敛容定神,以礼义自持。
这时洛神深受感动,低回徘徊,神光时离时合,忽明忽暗。她像鹤立般地耸起轻盈的躯体,如将飞而未翔;又踏着充满花椒浓香的小道,走过杜蘅草丛而使芳气流动。忽又怅然长吟以表示深沉的思慕,声音哀惋而悠长。于是众神纷至杂沓,呼朋引类,有的戏嬉于清澈的水流,有的飞翔于神异的小渚,有的在采集明珠,有的在俯拾翠鸟的羽毛。洛神身旁跟着娥皇、女英南湘二妃,她手挽汉水之神,为瓠瓜星的无偶而叹息,为牵牛星的独处而哀咏。时而扬起随风飘动的上衣,用长袖蔽光远眺,久久伫立;时而又身体轻捷如飞凫,飘忽游移无定。她在水波上行走,罗袜溅起的水沫如同尘埃。她动止没有规律,像危急又像安闲;进退难以预知,像离开又像回返。她双目流转光亮,容颜焕发泽润,话未出口,却已气香如兰。她的体貌婀娜多姿,令我看了茶饭不思。
在这时风神屏翳收敛了晚风,水神川后止息了波涛,冯夷击响了神鼓,女娲发出清泠的歌声。飞腾的文鱼警卫着洛神的车乘,众神随着叮当作响的玉鸾一齐离去。六龙齐头并进,驾着云车从容前行。鲸鲵腾跃在车驾两旁,水禽绕翔护卫。车乘走过北面的沙洲,越过南面的山冈,洛神转动白洁的脖颈,回过清秀的眉目,朱唇微启,缓缓地陈诉着往来交接的纲要。只怨恨人神有别,彼此虽然都处在盛年而无法如愿以偿。说着不禁举起罗袖掩面而泣,止不住泪水涟涟沾湿了衣襟,哀念欢乐的相会就此永绝,如今一别身处两地,不曾以细微的柔情来表达爱慕之心,只能赠以明珰作为永久的纪念。自己虽然深处太阴,却时时怀念着君王。洛神说毕忽然不知去处,我为众灵一时消失隐去光彩而深感惆怅。
于是我舍低登高,脚步虽移,心神却仍留在原地。余情绻缱,不时想象着相会的情景和洛神的容貌;回首顾盼,更是愁绪萦怀。满心希望洛神能再次出现,就不顾一切地驾着轻舟逆流而上。行舟于悠长的洛水以至忘了回归,思恋之情却绵绵不断,越来越强,以至整夜心绪难平无法入睡,身上沾满了浓霜直至天明。我不得已命仆夫备马就车,踏上向东回返的道路,但当手执马缰,举鞭欲策之时,却又怅然若失,徘徊依恋,无法离去。
曹植的作品现存有八十余首,其中辞赋和散文占据了一半。那曹植诗歌有什么艺术特色下面是我为你搜集曹植诗歌艺术特色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曹植诗歌艺术特色
曹植字子建,是魏文帝曹丕的弟弟,曾经被封为陈王,所以后人也称之为陈思王。在魏晋建安 文化 中,曹植是中流砥柱,也是建安文化的代表,其保留下来的作品也是最多的,后世评价极其高,钟嵘称他为“建安之杰”
曹植本来的命运也许没那么差,也许他可以改写魏晋的 历史 。因为他和他的二哥争夺世子之位的时候由于自己过度地放荡不羁,导致曹操逐渐对他失望,最终与世子之位失之交臂,造就了自己的悲剧人生。
曹植的作品现存有八十余首,其中辞赋和散文占据了一半。他的作品风格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由于还没有无缘世子之位,深受曹操宠爱,所以那时起他的作品积极向上,乐观激昂,很有浪漫情调,加上曾几次随曹操出征,所以胸怀甚是开阔,如其作品《白马篇》,诗中少年意气风发,很是得意,充满着豪迈的男子气概。后期自己失宠,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曹植的境地很是悲惨,他的作品中常常带有对自己命运、对曹丕的怨恨,抒发自己碌碌无为悲苦无奈的心情。
总体而言,曹植的作品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三点,第一便是他的诗歌抒情很强烈,很有个性,曹植诗中很多都是乐府诗歌,加入了更多的个人感情。第二便诗他的作品在结构对仗特别工整,并且常常用主观的感情开头渲染气氛,为诗歌营造氛围。第三便诗曹植极其注重对对文字的锤炼,很是精辟。
曹植洛神赋写的如何
《洛神赋》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曹植的作品,是曹植模仿中国战国时期楚国宋玉的《神女赋》所做。这篇作品虚构了自己与洛神的邂逅与相爱,作品中对洛神的描写更是美丽绝伦,人神之恋浪漫缥缈,最后由于人神身份差距,二人不得不分开,抒发了无限悲哀怅惘之情。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从小聪颖,文学建树极高,是魏晋文化建安文学的而代表。曹植创作《洛神赋》的背景是在公元222年魏文帝曹丕入朝洛阳后,曹植奉命回到自己的封地鄄城,途中经过洛水的时候,想起楚国宋玉的《神女赋》,有感而作。这篇赋文文学造诣很高,稳重的想象很是丰富,曹植将路途中的夕阳树林,小河流水,与洛神宓妃结合起来,营造梦一般的美景,将自己融入到想象之中与女神来了个互相钦慕,玄妙至极而又唯美至极。赋中又大梁采用华丽的辞藻,似乎是为了迎合女神的魅力。但是又不浮夸,清新四溢,令人神清气爽。且文章格式队长十分工整,言语整饬、优美。其中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都被后世才子佳人引用、传颂千年。
《洛神赋》无论是思想、艺术还是用词都被给予高度的评价,人们常把它和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相提并论。关于《洛神赋》也存在很多的争议,最为广泛的就是有人怀疑曹植文中的洛神就是自己的嫂子甄氏,并猜测曹植和甄氏发生过一段 爱情 故事 ,所以写下《洛神赋》来纪念甄氏。
《洛神赋》为曹植于魏文帝黄初四年所著,最早见于萧统《昭明文选》,下面一起来欣赏欣赏曹植的《洛神赋》!
曹植《洛神赋》: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 ,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曹植《洛神赋》简介:《洛神赋》是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名家曹植(曹子建)的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原名《感甄赋》,一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亦作《感甄赋》,“甄”通“鄄”(juàn)。唐代李善则认为其为甄皇后所作,此说亦博得后世多人的`认同。
梁代《昭明文选》卷十九 唐代李善注记曰:魏东阿王,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与食。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时已为郭后(郭女王)谗死。帝意亦寻悟,因令太子留宴饮,仍以枕赉植。植还,度轘辕,少许时,将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见女来,自云:我本讬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懽情交集,岂常辞能具。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尔。言讫,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於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为《洛神赋》。
此赋以幻觉形式,叙写人神相恋,终因人神道殊,含情痛别。或以为假托洛神,寄心文帝,抒发衷情不能相通的政治苦闷。全赋多方着墨,极力描绘洛神之美,生动传神。格调凄艳哀伤,辞采华茂。洛神,洛水女神,传为古帝伏羲氏之女宓(fú)妃淹死洛水后所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