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

中班音乐教案,第1张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中班音乐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音乐作品《小老鼠和泡泡糖》表现的就是一只小老鼠与泡泡糖之间的故事,风趣幽默,充满童趣。音乐内容是幼儿易接受且感兴趣的,音乐节奏鲜明活泼,非常适合中班幼儿表演。幼儿扮演小老鼠与这个音乐一起游戏,一定会使他们在与音乐一起玩的过程中,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自我表达,同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因此,结合《纲要》精神,我设计了这节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重点是让幼儿大胆想象,探索泡泡糖会粘在身体的哪些部位,难点是用大幅度的动作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样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合拍地表现老鼠左右张望走的动作,较形象夸张地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从中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启发幼儿做幅度较大的动作时,注意自己站的位置,不影响别人。

  活动重点:

 让幼儿大胆想象,探索泡泡糖会粘在身体的哪些部位

  活动难点:

 用大幅度的动作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样子。

  活动准备:

 课前玩过泡泡糖,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认识

  物资准备:

 《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磁带 老鼠头饰

  活动过程:

 一、玩《小老鼠上灯台》手指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教师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整体感受、理解音乐。

 1、教师讲述小老鼠的故事

 提问:小老鼠是怎样出来的?带小朋友练习。

 2、音乐也会讲这个故事,你们来听一听,哪里是小老鼠出来了,那里是小老鼠在拉泡泡糖。

 提问:哪里是小老鼠出来了,那里是小老鼠在拉泡泡糖。

 三、分段练习,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感知

 1、引导幼儿探索表现小老鼠的动作

 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教师边用手在腿上按节奏做动作。(3遍)

 “小老鼠什么时候向两边看的啊?”(说到西的时候向两边看看。)

 (1)根据琴伴奏的节奏用手在腿上做动作。(木琴伴奏)

 “我们来试一试是不是这个时候往两边看看的呢?”(听木琴弹奏四遍,教师和幼儿一起按节奏边念着儿歌边用手在大腿上做动作。)

 (2)我们加上小脚脚踏地按音乐节奏做动作。

 “刚才我们是用小手来玩游戏的,我们加上小脚来试试看,好不好?”

 (3)加快速度做动作。

 2、配音乐磁带做出“小老鼠”的动作。

 3、听“泡泡糖”出现部分的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变化。(音乐后半段)

 “这次啊这只调皮的小老鼠要出来玩了,捡到一个大泡泡糖,发生了什么事情” “每个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个泡泡糖,一起来学学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时候的样子?” “小老鼠,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不好?”

 4、幼儿再次玩游戏,要求做出“小老鼠”被“泡泡糖”粘到不同部位的动作。

 “泡泡糖会粘在小老鼠的手上,还会粘在小老鼠哪里呢?”

 5、随第二段音乐,玩拉泡泡糖的游戏

 6、随音乐完整的表演(老师来做鼠妈妈,小朋友们来做我的鼠宝宝好吗)2遍

 四、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假如你是这只调皮的小老鼠,你会把这块不容易拿下来的泡泡糖放到哪儿去呢?”引导幼儿注意环保。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诗歌《吹泡泡》篇幅短小,共四句,诗中意境优美,有一定的韵味,适合中班上学期教学。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走入这个活动,也为了取得好的互动效应,我在班内区域中投放了玩“吹泡泡”的游戏材料,班中孩子对这个游戏非常感兴趣,自由活动或吃过午饭后,他们几个人一组兴致勃勃地玩着,一边吹一边交流着自己的的发现:“我的泡泡多大呀!”“我的泡泡是彩色的”“我的泡泡是小鱼吐的泡泡”``````中班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语,在此基础上,他们愿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对事物的理解、发现、想象,基于此,我把《吹泡泡》纳入了活动课程,教案《中班活动教案一(数学 语言 音乐 体育)》。

  二、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诗歌优美、抒情的语言,能在学念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彷遍、想象。

 2、懂得自然界中许多事物存在着相互关系。

  三、活动准备:

 1、孩子已有吹泡泡的经验 。

 2、诗歌几幅。

 3、优美的音乐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兴趣

 1、小朋友,上次我们玩了吹泡泡的游戏,你们都吹出了泡泡,好玩吗?

 2、有一个小朋友看见我们这么好玩,她也想玩了,她是谁呀?(看)

 3、这个小妹妹一边玩,一边还在说着“吹泡泡”的诗歌呢,听听小妹妹是怎么说的。

 (二)、倾听,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1、师朗读诗歌一到二遍

 2、小妹妹说了什么?

 3、师根据幼儿说的随即贴上

 4、我们能不能跟着小妹妹一起说一说诗歌

 5、为什么星星是月亮吹的泡泡?(雨点、小鱼、果子)

 (三)、彷编诗歌

 1、小妹妹还要吹很多泡泡,看看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会不会用“谁是谁吹的泡泡”帮小妹妹说一说。

 2、小朋友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

 3、幼儿彷编,根据孩子彷编的诗句,幼儿互相学习,

 (四)、延伸活动

 把我们刚才编的诗歌画出来,贴到图上去,让全班小朋友看看说说。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设计

 幼儿喜爱倾听音乐,中班下学期的幼儿已经能借助一些词汇,例如“欢快活泼的”、“安静优美的”、“雄壮有力的”等来描述他对音乐情绪的体验,能较好地把握音乐并用简单的动作表现音乐。《胖厨师与小老鼠》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贯穿整个活动,幼儿在欣赏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的同时会自然地和故事情节相联结,自主创编动作,最后在情景化的游戏表演中感受表现创作的快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活动目标

 1、借助故事分辨胖厨师和小老鼠不同的音乐形象,并用身体律动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2、愿意大胆表演胖厨师和小老鼠,体验音乐游戏的有趣和快乐。

  活动准备

 1、《胖厨师和小老鼠》课件ppt。

 2、《胖厨师和小老鼠》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胖厨师和小老鼠》

 1、出示胖厨师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谁呀(厨师),这个厨师长得怎么样(胖胖的)这个厨师胖胖的,我们就叫他胖厨师吧!你们知道厨师是做什么的吗对啦,厨师会烧出很多好吃的、香喷喷的东西。那这个胖厨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讲述故事《胖厨师和小老鼠》(配背景音乐)

 胖厨师有一座两层楼的房子,有一天胖厨师在他家的厨房里刷锅子(做刷锅子动作),突然,楼上传来了奇怪的声音。胖厨师心想:楼上到底是谁呀于是他放下锅子准备走上楼梯(踏步发出“咚咚”声响),胖厨师走着走着来到了二楼,他打开了门(开门),东看看,西瞧瞧,屋子里很暗,于是他又打开了灯(开灯),灯亮了,这时候他左看看,右看看,什么也没有,他只好关上灯(关灯),关上门(关门),走下楼梯(踏步发出“咚咚”声响),来到一楼的厨房继续……继续干嘛(刷锅子)我们一起来(引导幼儿跟着做动作)。就在这时候,他又听到楼上传来了奇怪的声音,他又放下了锅子,准备走上楼梯(踏步发出“咚咚”声响),来到了二楼,他打开了门(开门),屋子里怎么样什么也看不见,怎么办啊他又打开了灯(开灯),看清楚了吗还是没有东西。他只好又关上了灯(关灯),关上了门(关门),走下楼梯(踏步发出“咚咚”声响),来到了一楼的厨房继续刷锅子(刷锅子)。

 二、听辨两段音乐,表现胖厨师和小老鼠形象

 1、猜测楼上是谁发出的声音

 师:这个故事有趣吗胖厨师一开始在厨房里刷锅子,后来为什么要上楼啊(听到了奇怪的声音)你觉得楼上可能会是谁呢(鼓励幼儿把话说完整:我觉得……)

 2、学小老鼠东张西望、小心翼翼走出来

 师:我们来看看到底是谁(出示小老鼠)真的是小老鼠呢!你们猜小老鼠想干嘛(想偷吃东西)一开始它敢不敢大摇大摆地走出来啊那应该怎么样(有点害怕、看看四周有没有人)谁愿意来学学看

 师:这只“小老鼠”是走两步看看旁边有没有人,走两步看看旁边有没有人,它的脚是怎么走的(踮着脚尖轻轻地走小碎步)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3、学小老鼠东窜西窜找吃的

 师:小老鼠发现胖厨师不在,开始怎么样啦(开始东窜西窜找东西吃了)那它会怎么找吃的东西,又是怎么吃的呢谁来试试

 请个别幼儿学小老鼠东窜西窜找东西吃,集体学。

 4、听辨两段音乐

 师:老师这儿有两段音乐,请你听听看哪一段是灵活的'小老鼠,待会儿告诉我理由。

 播放两段音乐,分辨小老鼠形象。

 师:你们觉得哪一段是小老鼠啊为什么(因为第二段音乐很轻快,有点像小老鼠的脚步声)那我们跟着音乐来做小老鼠好不好

 跟音乐做动作。(教师口中提示:东张西望、东闻闻西闻闻找吃的、吃东西)

 师:刚刚你们说第二段音乐是灵活的小老鼠,那第一段音乐呢对啦,第一段音乐听起来闷闷的,有点像……胖厨师走楼梯的声音呢!

 5、学胖厨师走楼梯

 师:胖厨师走楼梯是怎么样的(重重的,很响)谁能把胖厨师走楼梯的样子做出来

 请个别幼儿示范,集体做胖厨师走楼梯。

 师:胖厨师走到了二楼做了些什么事啊(开门)

 引导幼儿一起学开门的样子

 师:胖厨师开了门发现屋里怎么样(黑黑的,什么也看不清)那怎么办(开灯)

 引导幼儿做开灯的动作

 师:胖厨师开了灯有发现什么吗诶,真奇怪。明明楼上有小老鼠,为什么每次胖厨师走上楼都没发现他呀(躲起来了)对的,小老鼠听到胖厨师的脚步声不敢发出声音,一动都不动,等到胖厨师开门的时候,小老鼠马上怎么样(躲起来)

 师:刚才我们听了“胖厨师小老鼠”的音乐,接下来我们来学一学胖厨师和小老鼠吧!

 教师带领幼儿用身体律动创造性地表现胖厨师和小老鼠的形象。(口中提示幼儿)

 表扬学胖厨师和小老鼠动作像的幼儿,请做得好的幼儿示范。

 三、游戏《胖厨师和小老鼠》(播放完整音乐)

 1、教师做胖厨师,幼儿做老鼠

 师: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我先做胖厨师,你们来做小老鼠好不好小老鼠听到胖厨师上楼梯的脚步声应该怎么样啊(定住不动,没有声音),等到胖厨师开门的时候怎么样啊(赶快躲起来)

 播放音乐,开始游戏。

 表扬根据要求游戏的幼儿。

 2、男孩子做胖厨师,女孩子做小老鼠(教师适当提醒)

 师:男孩子想不想做一回胖厨师那女孩子是(小老鼠)胖厨师明明听到楼上有声音,可是到了二楼什么也没有发现,心里觉得怎么样(奇怪、疑惑)小老鼠躲过了胖厨师,心里怎么样(得意,开心)那等会儿你们要把胖厨师和小老鼠的动作和表情都做出来哦!

 播放音乐,开始游戏。

 表扬根据要求游戏,情绪表情到位的幼儿。

 3、交换角色完整表演(教师适当提醒)

 师:那我们接下来交换一下,女孩子当胖厨师,男孩子当(小老鼠)看看谁学得最像!

 播放音乐,开始游戏。

 :小朋友们学得都很像,把小老鼠和胖厨师的表情和动作都做出来了!

 四、活动结束

 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下次可以在我们班的小舞台表演,好吗

  教学反思

 活动开展过后,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胖厨师和小老鼠”的故事以及游戏都是非常感兴趣的,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但是自主创编性不够,基本是以模仿为主。这可能与一下几个原因有关:

 一、教师的引不够精炼,提问启发性欠缺。当幼儿进行创编的时候,老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进一步的提升,促进其他幼儿更活跃地进行创编;

 二、教师的示范动作比较单一。在带领孩子们跟音乐游戏的时候,老师如果要示范,也可以更多样化,不要总是做同一个动作。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幸福猪小弟》是由一首流行音乐改编而成的,歌曲的旋律优美,前半段节奏欢快,后半段节奏连贯,根据歌曲改编的歌词内容充满了亲情,体现着家的温暖,给人以幸福的感觉。为此想通过开展本次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体验到家的温暖。我班幼儿乐于参与歌唱活动,部分幼儿音准较好,节奏感强并能够跟随着乐曲的旋律进行表演,但还有部分幼儿歌唱的能力稍弱。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观察、倾听,引导幼儿学习歌曲。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的亲情、体会家的温暖

 2、幼儿初步具有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借助手语及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活动重点:

 学唱歌曲活动难点:

 掌握歌曲中休止符和符点音符的唱法。

  活动准备:

 钢琴伴奏、课件

  活动过程:

 一、倾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进入活动室,体验家的温馨。

 提问:你们听完这首歌有什么感觉?你们觉得什么是幸福?

 小结:听到这首歌小朋友很开心,感觉幸福,愿望实现了就是幸福;经过努力收到了收获就是幸福……幸福就是很快乐很高兴,爸爸妈妈疼我们、爱我们,全家人在一起相亲相爱就是幸福。

 二、通过故事的方式、摆图谱的方式,初步学唱歌曲过渡语:今天有一只猪小弟,它也很幸福,它的幸福是什么呢?一起来听故事。

 1教师利用课件讲故事,幼儿初步感受歌词的内容。

 提问:猪小弟的幸福是什么?

 利用歌词内容进行小结。(用完整语言说歌词)

 2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倾听。

 过渡语:老师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个好听的歌曲,咱们一起来听听吧。

 提问:听到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歌曲里唱了谁什么?它在干什么?

 小结:听到这首歌很感动、幸福、舒服、优美。边引导幼儿边出示图谱3结合图谱加伴奏说歌词

 三、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亲情,体会家的温暖。

 1带领幼儿看图谱,分句演唱歌曲。结合图谱异步跟唱

 2师幼同步演唱3带幼儿加动作分句演唱歌曲。

 现在我们用手语来表演歌曲,猪小弟是小指,那爸爸呢?(妈妈)

 四、升华情感。

 提问;猪小弟很幸福因为爸爸妈妈很爱他,我们也很幸福,生活中爸爸妈妈是怎么爱我们的呢

 小结:你的爸爸妈妈也很爱你,那我们怎么爱爸爸妈妈呢?

 利用课件进行小结。

  结束语: 让我们像猪小弟一样,把这首幸福的歌送给你的好朋友,让他们更加幸福吧!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目的:

 1、感觉音乐欢快活泼的旋律,分辩乐曲中的乐段、乐句。

 2、结合故事情节,根据乐曲中所表现的音乐性质,想像小木偶的形象,并创编动作。

 3、在游戏过程中,继续发展幼儿随音乐变化的能。

 准备:两个娃娃、一个小木偶、一个小喇叭玩具、一个公鸡玩具。

 过程:

 一、师配音乐讲述故事《白雪公主的梦》。

 一天晚上,白雪公主睡着了,她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来到的玩具王国。她走走走走看一看,看见了许多小木偶在走路,她又走走走走看一看,看见了许多小喇叭在吹号,白雪公主又走走走走看一看,还是看见了许多小木偶,她觉得好玩极了,又继续往前走,又看见了许多小喇叭在吹号。突然大公鸡叫了,原来天亮了,小木偶和小喇叭都不见了,白雪公主也从梦中醒了过来。

 二、根据故事情节提问幼儿各个物体出来的前后次序,并依次摆出去。

 三、请幼儿创编小木偶的动作。

 小朋友,你们知道小木偶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学学看。

 四、幼儿与教师一起听音乐做动作。

 五、讲解幼儿配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次合音乐。

 六、游戏:白雪公主的梦

 1、师当白雪公主,部分幼儿当小木偶与小喇叭,游戏一次。

 2、请几个幼儿当白雪公主,另一部分幼儿小木偶,游戏一次。

 3、多请几位幼儿当白雪公主,全体幼儿一起游戏。

 七、学白雪公主听音乐出教室

 天亮了,白雪公主从梦中醒了过来,她想与小朋友一起到外面去玩,那我们一起学着白雪公主到外面去吧!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学习用连贯、舒缓与断顿、跳跃的演唱方法表现歌曲。

 2、根据对歌词的理解,创造性地选择演唱形式。

 3、注意与同伴声音和谐一致地歌唱。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幼儿会玩音乐游戏《秋天》。

 3、扫帚一把。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秋天》。

 幼儿扮成小树叶,教师带领幼儿表演唱歌曲《秋天》。“小树叶”四散地蹲在活动室里,教师扮演扫落叶的人,清扫落叶。师生共同开展游戏活动1—2遍。

 2、学习歌曲《小树叶》。

 (1)倾听教师讲述“小树叶”的故事。教师将《小树叶》歌词编成连贯的故事,让幼儿熟悉歌词内容。

 (2)欣赏教师有表情地表演歌曲《小树叶》。

 (3)带领幼儿随着音乐的伴奏念歌词。

 (4)教师带领幼儿演唱歌曲。

 3、学习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1)第一段讲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在空中飘荡,小树叶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用什么声音来唱呢

 (2)带领幼儿用连贯、舒缓的声音演唱歌曲第一段。

 (3)第二段讲述了勇敢的小树叶,它在说什么呢我们用什么声音来唱呢

 (4)带领幼儿用断顿、跳跃的声音演唱第二段歌曲。

 (5) 完整地演唱歌曲《小树叶》。

 4、探索不同的演唱方法。

 (1)这首歌除了大家一起唱,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唱

 (2)根据幼儿的建议,带领幼儿采用分男、女声唱第一和第二段等形式演唱歌曲。

 在此环节中我是先引导幼儿欣赏散文《落叶》,感知小树叶飘落以及与树叶妈妈之间的亲情,然后再清唱歌曲《小树叶》,让幼儿感知了解歌曲内容。

  活动反思:

 《秋天》这首诗,作者以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捕捉到秋天那令人心醉的动人景象,描摹出秋野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意境。通篇诗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语言优美生动。在作者笔下的苹果姐姐会因为天气凉了,嚷着要穿红袄;葡萄妹妹要披紫袍……这首诗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学生情感,学生学起来自然兴趣盎然。

 在本课的教学之前,我先布置学生自己去观察秋天,描绘秋天,歌唱秋天,在教学时,我将诗歌展开一幅幅画面,把图文对照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抓住抒情这条线,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这样,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了。教学后,我让学生再搜集一下古人描写秋天的诗文,比较古今写秋的不同,感悟不同时代的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秋天之美。最后仿照本文的形式写上一两小节秋天的诗或写一篇赞美秋天的小练笔,充分让学生去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热爱、赞美的情怀。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根据歌词曲内容创编表演动作和游戏。

 2在歌曲的表演与游戏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大胆表现,体验表演与游戏的快乐。

 3、学玩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在学习歌曲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舞曲音乐即兴舞蹈,并在"熊"出现时能保持自由造型不动。

 5、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6、理解歌曲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大熊头饰、已初步学会歌曲的演唱。

  活动过程:

 一、 复习并熟练歌曲的演唱。

 1T:“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的图谱,我们一起看一看,你知道是哪一首歌曲吗”

 (评析:以图谱帮助幼儿回忆歌曲,这样的呈现方式显得很自然,这样的逐步唤醒法也比较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2复习演唱歌曲。

 3老师也来唱一唱,鼓励幼儿听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结合图谱提问)

 T:“哪一句最特别?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前半句和后半句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唱?”

 前半句:告诉大家大熊来了;后半句:赶紧轻轻地隐蔽,别让大熊发现。

 5幼儿集体演唱歌曲,要求能用强弱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最后一句。

 (评析:这一环节里包含了听辨强弱和表现强弱的学习点,结合歌曲情节进行的先听辨后学唱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理解了“怎么样?”“为什么?”两个问题,使之后的学唱变得轻松。)

 二、自由探索表演,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

 1T:“这首歌曲真好听,如果加上动作表演一定更美,我们可以为歌曲配上哪些好看的大作呢?”(鼓励幼儿找个好朋友唱唱、想想,为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

 2鼓励幼儿三两分组,讨论歌曲的表演,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请个别幼儿尝试表演。(关注动作的节奏和美感,并鼓励相互学习。)

 (评析:仔细分析歌曲我们会发现,歌曲内容非常简单,在动作表演上基本没有什么难度,鼓励幼儿“唱唱、想想,为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使这一环节的学习变得自主,同时,也为表演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

 4尝试第一次表演。

 5讨论交流:“你觉得哪一句不太会表演?”引导幼儿探索适合的动作并相互学习。

 (评析:鼓励幼儿提出自己学习中的困难,通过相互的学习帮助解决,这里既体现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理念,也是在帮助幼儿丰富一个学习方法。)

 6帮助幼儿梳理表演动作,再次表演。关注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也可以表演给个人老师看)

 7T:“刚才歌曲里唱到大熊来了,听,是谁来了?”为什么觉得是大熊来的?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8随乐模仿大熊的表演。

 1)幼儿学习用双手在膝盖上一拍一次“学熊走”。

 2)幼儿学习模仿大熊表演。

 (评析:将大熊的表演这一次学习环节分为了两个部分,有效地帮助幼儿更好掌握一拍一次这个节奏,为之后的游戏打基础。)

 三、根据歌曲内容,尝试设计游戏方案,并快乐游戏。

 1提出歌曲可以变成好玩的游戏。“把这首好听的歌变成游戏一起玩一玩。”

 2讨论游戏方案,鼓励幼儿说说变成游戏可以怎么玩?(a角色b情节)

 1)启发提问:游戏要有谁?大熊什么时候出现?大熊出现前小朋友做什么?大熊出现后小朋友怎么办?

 2)练习变石头人的本领。(提出相关要求)

 3)大熊可以把谁带走?

 4)预设游戏方案:歌曲前半段幼儿自由演唱并表演,唱到“大家可别乱跑”时,幼儿变“石头人”,老师弹奏大熊音乐,大熊角色出场,将动的“石头人”带走。

 3快乐游戏。

 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做一些小结和和提示,也可以对石头人的扮演提出新的要求,游戏可进行2~3次。

 4学习"熊走"动作。

 鼓励幼儿在"熊走"音乐声中,用不动的动作扮演"熊",并合拍地行走。

 5小结,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熊和石头人》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韵律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我觉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本身它具有游戏性,有情节,小朋友对有情节的游戏,特别是凶猛的动物吃小动物的游戏特别感性趣;

 第二,歌曲里面的小动物:小鸟、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较熟悉,又比较喜欢的小动物,小朋友对模仿小动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

 第三,幼儿对石头人的造型非常喜欢,平时孩子们经常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们对做出一个造型控制不动,非常感兴趣;

 第四,歌曲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表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朋友感兴趣,那么,学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百科:熊是食肉目熊科动物的通称,熊平时还算温和,但是受到挑衅或遇到危险时,容易暴怒,打斗起来非常凶猛。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这是一首快乐的儿歌,学生在和教师互动中,体现小白兔的可爱,从中小朋友们也了解了小白兔的生活习性和样子。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读懂儿歌,知道小白兔的生活习性和样子。

 2、能力目标:在歌舞中培养了学习兴趣。

 3、情感目标:小朋友们更加热爱生活及小动物。

 4、巩固切分音符的唱法。

 5、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主动性。

  活动准备

 大屏幕 头饰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小朋友们都喜欢什么小动物呀!老师呀前一天布置了这个作业,把你喜欢的小动物做成头饰拿来,谁能告诉我你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进行描述(学生拿头饰进行描述)。

 二、幼儿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后并把喜欢的头饰戴上,老师也把自己喜欢的头饰拿出来,并问学生谁和老师的一样(小白兔)。

 三、①大屏幕出示小白兔,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的样子,学生描述后老师在小白兔旁出示儿歌并带小朋友读。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②分组读、男女生分读、拍手读。

 ③熟读后教师带大家领跳这首儿歌(把教师准备的小白兔头饰发给小朋友戴上)。

 四、小结:我们要爱护我们身边所有的小动物和它们做朋友好吗

 五、活动延伸:把这首儿歌教给家长。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活动课,学生了解了小白兔的生活习性和样子,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学生对活动课产生了浓厚的兴。另外课堂上我及时的运用了评价性的语言孩子们热情非常高。由于本节课时间有限对于其它的小动物展示的少,以后我会多给孩子们提供这样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展示。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来表现乐曲节奏。

 2、能够按乐曲的节拍进行整齐划一的传递活动。

 3、通过传递,感受节奏游戏带来的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积木、小乐器若干

 场地:八字形、一字形

  活动过程

 1、完整欣赏乐曲,教师引导幼儿边听边用多种方法拍节奏。

 导入,老师请大家来听一首好听的曲子,听完告诉老师它是什么曲子?

 2、提问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

 (1)这是什么乐曲呀?

 (2)是什么结构的?

 (3)这首乐曲是什么风格的呀?

 3、刚才小朋友用了拍手拍腿的动作来表现节拍,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幼儿发挥想像,用多种动作表现乐曲节拍)

 4、介绍游戏规则。

 (1)老师也有一种有趣的动作来表现节拍。(两位教师动作示范传递积木表现A段音乐)

 提问:有趣吗?谁能告诉我,我的动作是怎么做的?

 (2)刚才老师玩的叫“快乐的传递”,每个人手里拿一块积木,传给旁边的人,再拿一块,这样跟着乐曲的节拍进行传递。

 (3)这个游戏人多才有意思,请两个小朋友 和 老师一起来试试。

 教师空手边示范边介绍玩法,每人拿一块积木,把积木传给旁边的小朋友时,嘴里轻轻地说“别人”,到自己跟前时就说“自己”。(教师带领幼儿由慢到快空手练习。)

 5、师幼手拿积木分组练习。

 (1)每人拿一块积木到八字形站好队,拍一拍右边小朋友的肩膀,看看他是谁,注意要把积木放到他的前面,这样他就好拿了。

 (2)带领幼儿不听音乐尝试游戏,要求边玩边轻声说“别人”“自己”,教师强调要跟着老师的速度。(教师注意观察,根据练习时出现的情况,适当调整,再次练习。)

 (3)随A段音乐集体练习快乐的传递,分组进行练习,及时表扬鼓励。

 6、现在我们把队伍拉得长长的好不好?站成一排,提醒幼儿用两手拿积木,看看右边的小朋友是谁?(听音乐进行练习传递)

 7、传递小乐器

 (1)听完整音乐快乐的传递小乐器。

 原来这些打击乐器不仅能奏出好听的声音,还能用来玩快乐的传递。

 (2)变换队形进行游戏

 刚才我们在玩快乐的传递的时候站的是什么队形?还能站出什么样的队形?我们来试一试。(圆队形听音乐进行快乐的传递)

 8、有小朋友着急了,说拿了小乐器怎么还不演奏呢?我们知道这首乐曲是ABA’段式的,我们A段就来传递,B段就来演奏,A’段再传递。(听完整音乐进行节奏游戏2遍)

 9、改变玩法进行游戏

 A段音乐进行传递,B段音乐的时候站起来行走,A’段音乐再坐下进行传递。

 10、延伸活动:和班里的其他孩子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活动反思

 作为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该重点围绕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更好地抛好球:要根据孩子的兴趣、能力、性格、让孩子跑一跑,接到球;二是如何更好地接住球:它表现为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根据孩子抛过来的球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或生成有意义的活动。幼儿在抛接球的时候要注意球的高度、难度和力度,并在其中形成自己的抛球经验。并且能在下一次抛球的时候保留原有的经验水准。

#教案# 导语音乐审美体验的获得是与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的,需要幼儿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去联想、迁移。 无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豆豆

 活动目标

  ⒈在游戏情境中初步学会唱歌曲《点豆豆》。

 ⒉乐意用语言、表情、动作等表现出不同味道的豆豆。

 ⒊喜欢与大家一起唱歌、游戏,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⒋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豆豆:甜豆豆一个、酸豆豆一个、辣豆豆一个。

 幼儿每人一个小标记:酸豆豆、辣豆豆或者甜豆豆。

 活动过程

 ⒈练声活动

 ⑴练习歌曲《苹果歌》

 ⑵替换歌词,练习歌曲。(将红苹果换成甜苹果)

 ⒉学习歌曲《点豆豆》

 ⑴甜豆豆

 师:甜甜的苹果真好吃,今天梦梦老师还带来了好吃的豆豆,猜猜藏在哪儿了?

 从围兜袋子里掏出一个粉色豆豆

 师:这是一个什么味道的豆豆呢?幼:甜的。

 师:为什么?(引导幼儿看豆子上笑眯眯的表情)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吃甜豆豆的动作和表情。(幼儿的表情很到位)

 (学唱前先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对甜甜的东西,幼儿的味觉印象较深,先从甜豆切入,同时也激发幼儿歌唱的兴趣。)

 师:想吃吗?我们一起来做个点豆豆的游戏,拿出你的食指来点一点,边听我唱,边玩。教师随音乐范唱“点点点豆豆,点到一个小豆豆,这是什么豆?甜豆豆。来来,来来来,我们来吃甜豆豆”请幼儿跟老师一起做相应动作。

 师:歌曲中你都听到了什么呀?

 师:这么甜的豆豆,想不想吃?

 (幼儿跟老师一起唱“来来,来来来,我们来吃甜豆豆。”)

 (教师用比较亲切自然的语言拉近与幼儿的距离,让他们带着愉悦的心情歌唱。)

 ⑵绿豆豆

 师:呀,口袋里还有豆豆在跳呢,猜猜会是什么豆豆?(请一位幼儿摸一个)

 师:看看它的表情,猜猜看。出示绿色酸豆豆

 师:下面我们来唱唱酸豆豆吧,听听谁谁唱的声音听,动作表情最最像。

 (这里幼儿的表情不太会做,只有部分幼儿在跟着老师学做。)

 师:还有一个豆豆呢,请一名幼儿来摸出来,看看什么豆豆,用表情告诉大家。出示红色辣豆豆(幼儿的表情比较僵硬,只有个别幼儿表情丰富,几个幼儿开始游离活动。)

 (看到酸豆豆和辣豆豆的时候,幼儿的反应没有看到甜豆豆时的强烈,因为幼儿对酸和辣这两种味道的感受不深,甚至有些孩子从未尝过这两种味道,他们没有相关地经验。)

 师:三个豆豆都吃完了,还想不想吃豆豆呀?来来来,每个小朋友都有豆豆哦。教师掀起围兜,贴满了豆子,请每位幼儿选一个豆豆贴到自己地身上,还要说说自己是什么豆豆。

 (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在表达情境语言的时候,注意将歌曲中地部分歌词融入,继续范唱,让幼儿不自觉地熟悉旋律和歌词。)

 ⒊游戏活动《点豆豆》

 玩法:师:现在我们来做点豆豆的游戏,一边唱一边点豆豆,唱到“点到一个豆豆”的时候,我们请这个豆豆上来,然后大家问:“这是什么豆?”上来的小朋友指着自己的豆豆来回答。

 示范:师:我先来点一次豆豆,引导幼儿一起唱:“来来,来来来,我们来吃甜豆豆。”

 (游戏情境的创设,又一次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中,还有部分幼儿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豆豆,特别是辣豆豆和酸豆豆。选完豆以后,老师可以问问哪些孩子分别是什么豆,帮助幼儿强化记忆。)

 结束:游戏多次后,请一名幼儿来点豆豆。啊呀,这么多味道的豆豆真好吃,现在跟着豆妈妈再去找找有没有别的味道的豆豆吧。

 活动反思

 ⒈选材合理,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老师选择的歌曲《点豆豆》,音乐形象鲜明,段落非常清晰,情境性强。歌曲中有趣的点豆豆游戏,点,点,点豆豆,点到一个小豆豆,这是什么豆?甜豆豆。来来来来来,我们来吃甜豆豆。当这些有趣的游戏情境与音乐融合在一起时,孩子们的兴趣更为浓厚,同时也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了音乐。这样的音乐素材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⒉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⑴点豆豆中,教师准备的不同颜色豆豆代表不同味道,请孩子们在学唱的时候观察豆豆的表情,间接地感受他们不同的味道,再假装吃一吃,并把表情、动作做出来。这样的设计,让幼儿动手动嘴动脑。加深记忆,也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抽象的文字歌词转化为形象的动作。

 ⑵在学习理解歌词的部分,教师并没有刻意地强调歌词是怎么样的,教师通过自身的演示:甜豆豆肯定很好吃,来来来,我们一起来吃甜豆豆吧,甜不甜?吃到甜甜的豆豆是什么表情?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熟悉理解歌曲,最后巩固点豆豆的游戏,并将两部分串联起来。在和孩子吃不同的豆豆的方式来加深对歌词的理解。⑶将整个游戏情境贯穿在活动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歌唱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最后的点豆豆游戏,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吃的豆豆,这样孩子们参与的热情更高了,把本次活动推向一个高潮。

 ⒊教师教态自然、丰富老师的情绪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们学习的兴致,在这次音乐活动中,老师始终以饱满的情绪感染着活动中的每一个孩子。她非常具有表演天赋,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是那么夸张,都是那么富有感染力,所以孩子们始终被吸引。教师范唱的歌曲也非常动听,在动听的歌声中,孩子们感受旋律,完整欣赏。

 建议:丰富幼儿的经验准备。在《点豆豆》中,不管是点豆豆的游戏,还是吃到甜豆豆,酸豆豆,辣豆豆后的表现,都是需要孩子联系生活经验而表现出来的。我们明显感觉到孩子在表现酸、辣的表情和动作时不够投入,是因为他们对这两种味道不熟悉。现在的家长都什么主意孩子的饮食,会避开这种稍带刺激性味道的食物。教师在活动前可以让幼儿尝一尝,让他们更好的参与活动。

椅子

 活动目标:

  1、学习律动,随音乐合拍地做游戏动作。

 2、能运用小椅子作为道具创编动作。

 3、体验、表现律动的情趣,感受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熟悉音乐。

 2、每人一张椅子,排列成秧田式。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泼水歌),找座位。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去找自己的小椅子一起做游戏好吗?(幼儿边拍手边找座位)

 (二)、游戏“亲一亲”

 师:我们来请小和小椅子来玩“亲一亲”的游戏好吗?

 师示范:亲一亲,碰椅子后马上站起来,同时嘴里发出“叭”的声音。你们会吗?

 幼儿练习若干遍。

 亲两亲:方法同上。(亲三亲)

 我们还可以请我们身上的什么部位和小椅子来玩“亲一亲”的游戏呢?

 幼儿自由发挥,教师带幼儿尝试。亲小手的时候可以增至5亲。

 (三)、游戏“躲猫猫”(创编游戏动作)

 1、你们玩过“躲猫猫”的游戏吗,谁来说说?

 今天我们和椅子一起来玩“躲猫猫”的游戏。

 2、我先把自己藏起来,(师示范藏在椅背后,并扶住椅背)等你们藏好了,我就来找你们。

 “宝宝,藏好了吗?”“那我来找啦”“宝宝,在哪里”

 3、师说:刚才我看到这个宝宝把头这样露出来了,我就知道原来他躲在椅子背后了,看我来学学他的样子:师示范:(左右探头)

 4、还有什么办法也能让老师找到你啊?(引导幼儿创编伸出手、伸出脚等动作)带幼儿练习创编的动作。

 5、配上音乐。

 师带幼儿做:“宝宝,在哪里”边说边做动做:双手扶住椅背左右探头的动作,幼:“宝宝,在这里”重复第一句音乐。接着练习其他三个动作,方法同上(练习(2~3遍)。

 上下探头

 右手叉腰,伸出左手做摇手状

 左手叉腰,伸出右手做摇手状

 6、待幼儿熟练后交换角色:幼儿找,老师藏。(找老师时,你们应该怎么说啊?)(音乐)

 7、做完后,接着示范下面的动作:

 双手叉腰,小碎步从椅子后面跑到前面,转身面向椅子

 双手同时按照XX|XXX|的节奏拍击椅面

 师:谁说说,我刚才还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让你们知道我藏在椅子背后的。(幼儿说)

 8、幼儿完整随音乐练习3~4遍(前奏时,师说:宝宝,在哪里)(整首音乐)

 9、师:除了用小碎步出来还可以怎么出来呢?(幼儿创编,并练习)。

 10、听音乐把自己编的动作表演一次:这次请音乐和你们玩“躲猫猫”了。请你们听着音乐把你们想的办法表演给我看。

 11、玩的开心吗,还想和小椅子做游戏吗?现在我们带上椅子出去做游戏吧(音乐)

 活动反思:

 本课整体上的效果还是不错,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享受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不足的地方是有的个别的学生有时做一些课堂小动作,影响教学,其次是学生的主动性有些欠缺应该设计一些合作交流的环节。教师要认真反思,从教学环节设计入手,争取减少走神的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会唱歌的锤子

 活动目标:

  1、熟悉歌谣,学习看图谱演奏。

 2、尝试根据乐器的音色为歌谣选择乐器。

 3、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乐器:打棒、碰铃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熟悉歌谣的基础上,学习看图谱演奏。

 活动难点:用碰铃演奏十六分音符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唱歌吗?

 师:有一位修鞋匠老爷爷他手中的锤子也会唱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

 二、互动学习

 (一)欣赏歌谣,初步理解歌谣

 师:老爷爷手中有几种锤子?(出示大小锤子)

 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有什么不一样?

 (二)再次欣赏歌谣,感知大小两种锤子的节奏

 1、师:大锤子是怎么敲的?(出示图谱1)

 师:敲了几下呢?

 师:我们一起拍手来试试。

 师:大锤子敲得声音重还是轻?

 师:我们再来试一试。

 2、师:小锤子是怎么敲的?(出示图谱2)

 师:敲了几下呢?

 师:小锤子敲得声音重还是轻?

 师:我们一起拍手来试试。

 3、教师说前半句,幼儿拍手表现两种锤子的轻重

 三、探索交流

 (一)学习看图谱,初步感知节奏

 1、师:我们一起看图拍一拍老爷爷修鞋的地方。刚才我们拍了手,还可以拍哪里?

 2、跟随音乐看图谱感知节奏。

 (二)根据乐器的音色为歌谣选择乐器

 1、师:小朋友真棒,知道在修鞋的地方拍手,说词的地方摆头。瞧,老爷爷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呢。(出示打棒、碰铃)

 师:你们认识吗?

 2、师:哪一种乐器的声音像大锤子在敲?

 师:哪一种乐器的声音像小锤子在敲?

 3、幼儿分两组分别使用打棒和碰铃。(教师巡视检查幼儿乐器的用法)

 4、师:我们用乐器宝宝来试试:大锤子唱歌当当当当,小锤子唱歌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

 (三)看图谱完整演奏

 1、教师指图带领幼儿演奏(提醒幼儿说词部分乐器休息)

 2、教师小结:乐器的使用以及小锤子的演奏

 师:小朋友想一想碰铃怎么就敲得快了?

 3、幼儿互换乐器,感受不同音色的乐器所演奏的效果不同。

 四、拓展延伸

 师:这首歌谣叫《锤子歌》,老师将图谱放到表演区,小朋友可以试试除了用打棒和碰铃伴奏,还可以用什么乐器反思: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由于小班幼儿没有太多的演奏经验,对于他们来说乐器的演奏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选择了歌谣《锤子歌》。

 活动反思:

 这首歌谣琅琅上口,便于理解,同时还有孩子们喜欢的象声词“咚”“叮”,并且通过大锤、小锤的对比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感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以及音乐的轻重、快慢。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颇有难度。例如:在本次活动中,小锤子敲了八下,小班幼儿没有那么强的自控能力,不可能正好敲八下。只要幼儿能跟上节奏,音乐停,乐器不敲即可。

 怎样能让幼儿用碰铃给小锤伴奏时既敲得快还要节奏清晰,那就在于两个碰铃之间距离的掌握,离得太近听不清敲的节奏,离得太远跟不上节奏。要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来探索发现这一秘密。

 由于小班幼儿没有配器的能力,因此我给幼儿提供了打棒和碰铃两种乐器。幼儿可以根据乐器的音色来和大锤、小锤进行匹配,为幼儿后面学习配器做铺垫。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还是很高的,但是仍有3名男孩对于后面的集体演奏环节不是很感兴趣,因为是分组演奏,所以存在等待现象,他们3个是急切的想敲击乐器,但是老师不允许,所以后面出现了不耐烦的情绪。

 音乐课虽然总是被语文数学等课程抢占,但是作为老师,教案还是要写的,说不定就用上了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音乐教案下册人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五年级音乐教案下册人教版(一)

一、所教班级学生基本情况

 学习基础:五年级大部分学生音乐学习基础各有千秋,层次不一,进度不同,所以要求老师所运用的方法也不同,因材施教,我根据每个班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整堂课,需加强机音乐能力的培养。

 二、全册教学内容(以单元为单位)

 1、春意。

 2、欢乐的春寨。

 3、幻想。

 4、四季。

 5、您好!大自然。

 6、京韵。

 7、友谊。

 8、百花园。

 三、全册教学要求

 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为主线,以音乐为基础,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串于始终,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对音乐的领悟,对节奏和音准的加强,还有简单的识谱知识,并让学生终身爱好音乐。

 四、全册教学要点

 1、学唱歌曲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应符合学习音乐的规律;

 2、欣赏音乐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

 3、表演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感受音乐;

 4、创编与活动使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提高学生音乐创编能力;

 5、扩大学生视野,了解中外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

 6、通过音乐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对`生活的乐观向上的精神。

 五、教学方法措施

 1、加强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表现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

 2、把单纯的音乐拓展为音乐文化;

 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4、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5、加强实践与创造。

五年级音乐教案下册人教版(二)

 一、学生状况分析:

 1、基本状况分析:

 五年级有x个班,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上音乐课,学生的理解潜力增强不少,对音乐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演唱时基本上能不喊唱,会用正确的方法演唱而且认识到了气息的作用,演唱时也能满怀感情地歌唱。

 各班的学生状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这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缺乏兴趣,所以状况不是很好。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唱歌音准不佳,连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视谱都不会。这些学生对音乐课虽喜欢,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学不好。教师就应根据具体状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

 2、双基状况:

 本学期教材在乐理方面又加深了难度,如一个升号的调,升记号和还原记号等,使学生学习起来确实不容易,但它又为今后的学习做好了伏笔。

 总统上来看,x班学习态度认真,学习风气浓厚,学习歌曲的速度较快,x班学习风气不够浓厚,学习态度不够认真,故学习效率不前面几个班。针对这种现状,教师须进行超多的思想教育。每个班的学生的整体状况又不均衡,状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散文阅读:

 二、指导思想:

 体现素质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标,落实新课标准的各项要求。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潜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构成良好的人为素养,为学生终身喜欢音乐,学习音乐,奠定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资料包括唱歌、欣赏、器乐、律动,创编等。要求如下:

 唱歌:学习用正确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清晰,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演唱方法,能够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

 欣赏:欣赏优秀的歌曲、乐曲、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了解人声的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的乐器和演奏形式,了解中外杰出音乐家。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

 器乐:认识各种打击乐器,并学会正确的演奏方法。渐渐培养儿童的音乐创造力和协作潜力。

 律动:要求学生配合音乐,跟老师示范,在技能训练上,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教材所规定的乐理知识,视谱,视唱潜力有较大的提高。

 2、通过学习能正确的完美的表现歌曲,理解、欣赏曲目的主要资料。

 (二)潜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掌握必须的音乐技巧,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潜力。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学习演奏方法。

 3、通过欣赏,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潜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潜力,从而培养学生构成健康的审美情操。

 (三)情意目标:

 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四)质量目标:

 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能完整的演唱歌曲。

 五、教学重点: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潜力,发展创造思维。

六、教材难点:

 审美情操的培养,实践潜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潜力。

 七、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认真写好教案,上好每一节课。

 2、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xx分钟的课堂时间,向xx分钟要效率。

 3、充分作好课前准备。

 4、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放低要求,放慢教学进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5、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电子琴。,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八、提优补差的资料、途径和方法:

 1、提优补差的途径:

 (1)通过课堂教学。

 (2)通过课外艺术活动。

 2、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九、教研课题研究:

 参与式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五年级音乐教案下册人教版(三)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x)班:xx人,五(x)班:xx人

 A、声乐方面:能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唱歌。合唱的歌曲声音协和、节奏准确、并带一定的感情,部分学生声音嘹亮、悦耳。

 B、器乐方面:能辨清中国民族乐器的名称、种类、外形特点、演奏姿势、音色。个别学生在演奏方面较突出。

 C、欣赏方面:能说出演奏乐器的乐器名称、构造、音色特点;节奏上、力度上、速度上的变化发展;能讲出曲调的结构、情绪等。

 D、表演方面:能精心设计编排一组动作,表演时认真持久,效果较好

 E、视唱、节奏练习方面:能按一定的步骤,准备视唱或节奏练习的内容,有些同学稍作准备,便能准确的表达出来,部分学生还借用指挥来进行练习。

 F、存在的问题:a、音准还不够要求,有些同学音符间的关系尚未明确,唱歌时很白,无感情,b、完成作业不及时,字迹较差。课本没好好爱护。

  二、本年级认知目标:

 (一)读谱知识。

 1、认识:保持音记号、上滑音、下滑音记号、切分音节奏、弱起小节、6/8拍子的含义及基本的强弱规律。

 2、认识:上波音、下波音记号、前倚音、后倚音记号。

 (二)音乐常识。

 1、了解民族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及其作品。

 2、了解我国著名音乐家刘天华生平及作品。

 3、知道怎样挥四拍子的指挥图式。

 4、知道抄写简谱。

 5、了解民族弹拨乐器、打击乐器及民族乐队舞台演出常见排列图式。

 6、了解我国著名儿童歌曲作曲家生平及主要作品。

 三、技能目标:

 (一)听。

 1、听辨八度以内c1__c2基本音阶的各音。

 2、培养主音感。

 3、听辩大、小三度、纯四、纯五度和声音程。

 4、听记2——4小节旋律。

 (二)唱。

 1、用气息支持唱歌,学习顿音唱法。

 2、视唱2/4、3/4、4/4、3/8、6/8拍和包括已学过知识在内的四小节旋律。

 3、学习二、三拍子的指挥图式,有感情地背唱歌曲6——8首。

 (三)动。

 1、律动综合练习。

 2、继续学习简易乐器的演出法,能演奏简单乐曲2——4首。

 四、思想感情目标:

 通过对健康音乐的接触,培养对音乐,特别是对祖国的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乐于参加健康活泼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性趣和完美的人格。

#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 我整理了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范文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观灯

设计意图:

 我园致力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节”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其中的“戏曲节”活动给幼儿带来了全新的艺术感受和体验。《夫妻观灯》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表现了人们正月十五上街看花灯,人山人海、花灯各异、热闹非凡的场景。两个演员把看灯人的动态、神情表演得惟妙惟肖。

 本活动主要表现“长子(矮子、胖子、瘦子……)来看灯”这一片段,教师将重难点前置引导幼儿学习。首先,通过引导幼儿回忆元宵灯会的热闹场面,引出黄梅戏《观灯》片段。其次,通过三组图谱帮助幼儿理清人物的形象特点及动作方式(谁来看灯了,是怎么看灯的)。最后,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幼儿自由发挥,并初步尝试合作表演,在唱唱演演的过程中感受戏曲表演艺术的魅力,从而产生自发表现和创造的愿望。

 目标:

 1.欣赏黄梅戏《观灯》片段,感受诙谐、夸张的表演风格,能初步根据歌词进行表演。

 2.萌发对戏曲表演的兴趣,体验想象、表现的快乐。

 准备:

 1.知识准备:了解元宵节习俗。

 2.教具准备:(1)元宵灯会的PPT。(2)黄梅戏《观灯》片段的视频。(3)长子、矮子、胖子、瘦子、小孩、老头的。(4)小梅花贴纸。

 过程:

 一、引出元宵灯会

 师:我们中国人要过元宵节。谁知道元宵节是怎么过的?那天我们会做些什么呢?

 幼:吃元宵,看花灯。

 (播放PPT“元宵灯会”。)

 师:你们看,元宵灯会什么多?

 幼:灯多。

 师:还有什么也很多?

 幼:人多。

 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去看灯会?

 幼:花灯很好看,灯会很热闹。

 师:人多了会怎么样?

 幼:挤来挤去。

 师:人那么多,挤来挤去,那怎样看灯呢?

 幼:挤进去看/伸长脖子看/踮起脚看……

 师:谁愿意来学学挤来挤去看灯的样子?

 师:大家—起来做做这几个动作。

 师:有一位叔叔和阿姨在元宵节那天也去看灯了,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看到了什么。

 二、了解戏曲内容

 1.观看视频,初步感受戏曲内容。

 师: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觉?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在笑,你们为什么笑啊?

 幼:他们在表演,很有趣。

 师:他们在表演什么?

 幼:他们在表演看灯的样子。

 师:是啊,他们在演戏呢。他们表演的是黄梅戏,黄梅戏是中国很有名的一种戏曲。

 2.观看视频,了解谁来看灯了。

 师:他们都唱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并按歌词顺序摆放长子、矮子、胖子、瘦子、小孩、老头的。)

 幼:长子来看灯。

 师:“长子”是什么意思?

 幼:高高的人。

 师:是的,黄梅戏中把个子高高的人叫作“长子”。

 师:还有谁来看灯了?

 幼:矮子。

 师:“矮子”是什么意思?

 幼:矮矮的人。

 师:对,个子矮矮的人。黄梅戏中“矮”是怎么发音的?大家一起来学一学。(教师示范发音,幼儿跟学。)

 (教师运用同样提问引导幼儿回忆并表达谁来看灯了,直至戏曲唱段中六个人物的全部出现。)

 师:看一看,这些人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分别观察三组,发现人物高矮、胖瘦、老少的特点。)

 幼:长的矮的,胖的瘦的,小的老的,他们每组正好是相反的。

 3.欣赏教师清唱表演,了解观灯人是怎么看灯的,并学习动作。

 (1)倾听教师表演唱,了解内容,学习动作。

 师:我也会唱黄梅戏,我来给大家表演这一段怎么样?仔细看,谁来看灯了?仔细听,他们是怎么看灯的?(教师表演唱。)

 师:我唱得怎么样啊?

 幼:很好。

 师:都有谁来看灯了?他们是怎么看灯的?(按人物出场顺序提问。)

 师:“长子来看灯”(表演唱),他怎么样啊?(根据幼儿的应答情况适时出示,鼓励幼儿学习表演动作。)

幼:头一伸。

 师:“挤得头一伸”(表演唱)。

 (教师运用同样提问引导幼儿回忆并表达观灯人是怎么看灯的,直至表演唱完以下六句唱词。)

 “长子来看灯,他挤得头一伸!”

 “矮子来看灯,他挤在人网里蹲!”

 “胖子来看灯,他挤得汗淋淋!”

 “瘦子来看灯,他挤成一把筋!”(解释“筋”,演示动作。)

 “小孩来看灯,他站也站不稳!”

 “老头来看灯,切,走不动路来戳呀戳拐棍啊!”(解释“戳拐棍”,演示动作。)

 师:最后一句跟前面的歌词不一样,最长。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遍,大家边唱边做动作哦。

 (2)师幼合作表演唱。

 师:我来唱第一句,你们接唱第二句。

 三、自由表演唱

 师:这么多的人来看灯,你想表演哪一位呢?

 幼:我想表演瘦子。

 师:好,请上台表演。

 师:他表演得怎么样?谁也想上来表演?你想表演谁?

 幼:小孩。

 师:还有谁也想表演小孩?

 (请幼儿分别选一角色来表演唱,开始时人可少点,后来可增加,教师简单评价幼儿表演情况。)

 四、尝试合作表演

 1.合作表演“长子来看灯”片段。

 师:叔叔阿姨是手拉手看灯的,请你也找一个小伙伴手拉手一起去看灯吧。

 (播放视频“长子来看灯”片段,幼儿自由合作表演。)

 2.学习表演该戏曲片段的开始部分。

 师:叔叔阿姨有没有看到好看的灯呢?他们是怎么表演自己看到许多灯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观看视频“东也是灯~闹啊闹哄哄啊”片段。)

 师:叔叔阿姨是怎么表演自己看灯的?谁来演一演?

 师:他们几个演得怎么样?

 幼:××演得好,她好像真的看到了灯。

 师:我们这儿并没有灯,但××表演出了好像看到灯的样子。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师(教师清唱并带领一位幼儿示范表演):看,这边有好多灯呢,我们走过去看看。好看吗?真好看!哎,那边也有灯呢。看到了吗?真漂亮Ⅱ阿!

 师:我们大家都来演一演吧。

 3.合作完整表演。

 师:这是“小梅花”,“小梅花”要找表演得好的小朋友做朋友。我们也来演一演,看看“小梅花”会找谁做朋友。

 (教师播放完整视频,幼儿尝试自由结对合作表演。)

 4.评出梅花奖。

 师:“小梅花”眼睛很亮,它找到好朋友了。(教师将小梅花贴纸粘在幼儿胸前。)

 师:现在,有请获得“小梅花奖”的演员给大家表演“看灯”。(教师和几对“小梅花奖”得主共同完整表演。)

 附《观灯》唱词:

 东也是灯,西也是灯。

 南也是灯来,北也是灯。

 四面八方闹啊闹哄哄啊。

 长子来看灯,他挤得头一伸!

 矮子来看灯,他挤在人网里蹲!

 胖子来看灯,他挤得汗淋淋!

 瘦子来看灯,他挤成一把筋!

 小孩来看灯,他站也站不稳!

 老头来看灯,切,走不动路来戳呀戳拐棍啊!

森林音乐会

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老师应创设自由宽松环境,引导幼儿自主感知、想象、感受并有个性的表现及创造。大班孩子对音乐节奏有了一定的基础,喜欢欣赏各种形式的乐曲,并能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敲敲打打,乐在其中。而《森林狂想曲》这首曲子节奏欢快、明显,乐曲以动物音乐为主题,将生动有趣的动物与音乐、节奏有机地结合,深受幼儿的喜爱,所以我把它作为打击乐活动的素材,设计了音乐活动“森林音乐会”。旨在通过认识节目单、多次彩排到正式演出等音乐会的情节,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让幼儿在欣赏、表演、演奏的过程中理解音乐作品,体验打击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与节奏,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会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2.学会看指挥进行乐器的演奏,并能尝试用不同乐器进行合奏。

 3.能积极愉快地和同伴交换乐器,体验与同伴演奏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看指挥拍出相应的节奏型。

 难点:幼儿进行打击乐演奏时,能基本掌握好自己的节奏。

 活动准备:

 音乐《森林狂想曲》选段,图谱,打击乐器(圆舞板、铃鼓、三角铁)。

 经验准备:有使用各种乐器的经验,会看一些简单的图谱。

 活动过程:

 1.欣赏乐曲,感受节奏

 (1)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森林里玩,想去吗?”(播放音乐前奏部分)咦,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鼓励幼儿讲述)噢,今天森林里要举行音乐会,小动物它们都来参加这个音乐会了,我们来听听有哪些小动物来了呢?(师幼共同欣赏一遍音乐)

 (2)分析图谱,初步掌握节奏型。

 师:“你们猜了那么多,那么到底哪些动物来参加音乐会了呢?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的节目单吧!”

 ①第一位给我们表演的是小青蛙,它为我们带来的是唱歌的节目,小青蛙是怎么唱歌的?谁能看着图来拍出它的节奏。师指图引导幼儿拍出小青蛙唱歌的节奏。

 ②第二位给我们表演的是小鸭子,它为我们带来的是什么节目呢?(跳舞)我们一起来试试小鸭子跳舞的节奏。

 ③第三位给我们表演的是孔雀,孔雀要表演什么?(开屏)你们能不能学学孔雀是怎么开屏的?前面一部分我们做孔雀开屏的动作,小羽毛这我们做拍手的动作,一起来试试。

 ④根据图谱,连贯的拍打三种节奏。

 (3)初次尝试听音乐完整的拍打节奏。

 师:接下来有一个新任务,演出就要开始了,演员们要先进行彩排。这次的彩排任务是:听着音乐,看指挥,拍拍手,开屏的地方我们就做开屏的动作。

 ①幼儿第一次进行看指挥,完整拍打节奏,并发现结尾部分节奏的不同。

 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音乐结束部分有什么不同?(有青蛙的叫声)那代表音乐结束了,看老师指挥的手势,我们再来试一试,把结束的音乐表示准确,看看这次你们能不能做好。

 ②幼儿第二次进行看指挥完整拍打节奏,要求幼儿把结束部分拍准。

 2.借助图谱,配乐演奏

 师:为了让今天的演出更加的精彩,老师今天带来了小乐器,看看有什么?(出示乐器)

 (1)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乐器,初次尝试用乐器演奏。

 (2)正式“演出”,提升难度,完整演奏。

 师:“‘森林音乐会’的序幕拉开了,现在我宣布‘森林音乐会’正式开始!”

 幼儿看指挥,听音乐,运用乐器进行完整合奏。

 (3)交换位置,交换乐器,快乐演奏。

 3.感受快乐,结束活动

 师:“今天的演奏到此结束,恭喜你们,演出成功!大家都非常开心!谢谢小演奏家们,现在森林音乐舞会开始啦,我们一起去跳舞吧。”(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有节奏的舞蹈)

京歌大家唱

设计思路

 本次集体学习活动源于我班当前的主题“我是中国人”下的二级主题“了不起的中国人”。在这个二级主题中,有一个京剧脸谱的内容,引起了幼儿对京剧的好奇和兴趣。如何顺应幼儿,满足他们的需要呢于是我决定利用京歌开展教学活动。京歌既有京剧的韵味,又有歌曲的风格,与纯正的京剧相比,更易于幼儿理解。于是,我选择了《北京,我们的首都》进行集体教学活动。这首京歌的曲调类似京剧,并配有一些锣鼓经的节奏,有着浓郁的民族风味,歌词浅显易懂,能让幼儿对首都北京及名胜古迹有所了解,并让幼儿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对京腔京韵有进一步的感受和体会。

 在活动设计方面,我更多地考虑幼儿的发展,顺应幼儿的需求,注重幼儿的体验与感受。我尝试通过幼儿在欣赏京歌后的自主讨论,让其发现京歌的独特韵味,并能自主尝试将这些特点融入《北京,我们的首都》这首歌曲中,使其更具有京剧的韵味。活动中,教师始终肯定幼儿的发现与尝试,帮助幼儿梳理和提升经验,不给予标准、统一的答案。

 活动中,大班幼儿能与他人相互配合,也是独立性的表现。因此在分散探索亮相动作时,能力强的幼儿就有了初步的相互合作表现的愿望,他们合作尝试一个亮相的动作,进一步提升了创造力,动作表现力、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总之,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带给幼儿快乐的体验,萌发幼儿对京剧艺术的喜爱。

 活动目标

 1.感受京歌的特点,了解“拖腔”“亮相”等京歌特有的表现方式。

 2.对京歌的表演方式产生兴趣,在演唱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初步学会演唱歌曲《北京,我们的首都》。

 2.物质准备:电脑、视频,钢琴伴奏、京歌伴奏带,板鼓、钵等。

 活动过程

 一、唱唱听听:感受京歌的特点

 1.幼儿演唱歌曲《北京,我们的首都》。

 2.欣赏视频《说唱脸谱》。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很会唱歌的**姐,我们仔细听听她演唱的歌曲。”

 3.幼儿讨论:

 “**姐唱的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唱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在欣赏视频后自由讨论。)

 “这是一首带有京剧味道的歌曲,我们可以叫它京歌。”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落实第一条教学目标,通过演唱歌曲一欣赏视频一探索发现,让幼儿感受京歌的特点。整个过程体现了幼儿在自主体验与感受中形成对京歌的一些感性认识,了解京歌与普通歌曲的不同之处,为第二环节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说说唱唱:《北京,我们的首都》

 1.说说唱唱京歌中的京味儿。

 (1)“**姐唱京歌的声音听上去有什么感觉”

 (2)“**姐唱得好听吗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唱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有可能回答:

 ◆有点像京剧。

 ◆唱的时候有一个拖音。

 ◆**姐唱歌的时候眼睛睁得很大。

 (3)小结:“**姐唱的这首歌不是一首普通的歌曲,而是一首带有京剧味道的歌曲,有点像京剧又有点像歌曲,这样的歌曲我们叫它京歌。”

 (4)“你们能不能用有力的、洪亮的声音来演唱《北京,我们的首都》,唱出京歌的味儿”

 ◆幼儿演唱一遍歌曲。

 2.感受体验京歌中的拖腔。

 (1)幼儿尝试拖长音演唱。

 ◆幼儿寻找适合拖音的句子并尝试。

 “你们觉得歌曲里哪句话在唱的时候可以把音拖得长一点”

 ◆师幼拖音比赛。

 “老师为什么能把音拖得那么长你们有没有发现我的小秘密”

 ◆幼儿将拖长音的句子放进歌曲里尝试演唱。

 (2)观看视频中京剧演员的拖腔。

 “你们的拖音拖得还真长,不过与京剧演员相比还有点差距,我们再来听一听、看一看。”

 3.尝试表现京歌中的亮相。

 (1)再次欣赏视频《说唱脸谱》。

 “**姐在唱这首京歌的时候,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幼儿学做亮相的动作。

 (根据幼儿的即时反应,集体或个别模仿。)

 ◆幼儿尝试五官的亮相。

 ◆幼儿尝试头部和五官的合作亮相。

 让幼儿了解亮相的意思。

 “把自己最神气的姿势亮出来给大家看,这就是京剧中的亮相动作。”

 (3)让幼儿自选喜欢的模仿亮相动作。

 “京剧演员会表演各种各样的亮相动作。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京剧演员亮相的动作,你们可以去看一看,学一学。”

 (4)幼儿尝试表演。

 “谁愿意把模仿的动作做给大家看看”

 “先别告诉大家,让大家猜猜上来演示的小朋友做的是哪个动作。”

 (个别表演和集体表演相结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要落实教学的难点。幼儿根据自己在第一环节中积累的经验,通过在歌唱中唱出京味儿、感受拖腔、模仿亮相等,将感性认识转化为实际体验和尝试。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基于幼儿的需要,充分给予幼儿发挥的空间;在师幼互动中,教师鼓励幼儿自主探索与发现,注重过程性体验,幼儿的唱、演过程比较轻松愉快。

 三、唱唱演演:表演唱《北京,我们的首都》

 幼儿尝试改变歌曲后完整演唱。

 “孩子们,刚才我们用了好几个办法让歌曲有所变化,第一个办法是用有力的声音来唱,第二个办法是在演唱时加个拖长音(可以在什么地方拖),第三个办法是在演唱时再加上神气的亮相动作(让幼儿自由选择做亮相动作的唱词)。现在我们把三个办法都用到演唱歌曲中,看看这样演唱是不是真的有点像京歌。”

 (钢琴伴奏,幼儿完整演唱。)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为了落实第二条教学目标“对京歌的表演方式产生兴趣”。教师将歌曲演唱转化为歌曲表演,从而让幼儿加深对京歌的感受和理解,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

卷炮仗

活动目标

 1.结合图示,复习走步、跳步、踮步、小跑步4种基本步伐。

 2.知道螺旋形的运行轨迹,尝试合拍地边听音乐边呈螺旋形走。

 3.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会唱歌曲《卷炮仗》,玩过“卷炮仗”游戏,4种基本步伐、螺旋形图示,歌曲步伐说明。歌曲步伐图示,教师自制的火柴道具。

 活动过程

 1.感知图示,回忆4种基本步伐的动作要领。

 (1)出示图示,提问:4个小娃娃在做什么动作

 结合幼儿回答,教师依次重申各动作要领,并带领幼儿随口令练习。

 走步:双脚自然交替向前走,手臂随着步伐前后自然摆动。跳步:双脚同时向前跳,脚尖先着地,注意控制与前面小朋友的距离,步伐轻盈,不发出响声。踮步:双脚脚尖交替向前走,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小跑步:双脚脚尖着地交替跑动,注意步伐轻盈,不发出响声。

 (2)总结图示与步伐的对应关系。

 2.复习歌曲,学习用步伐表现歌曲。

 (1)师生共同演唱歌曲《卷炮仗》。

 (2)教师演唱,并出示歌曲步伐图示。

 提问:什么地方看不懂(发现最后一张中除有踮步的图示外还多了一个黑点,教师重点解答:黑点表示做蹲下的动作)

 教师总结:每一张图示代表一个乐句,告诉我们在歌曲的什么地方会用到什么步伐。

 (3)再次感知图示,学习用步伐表现歌曲。

 A.教师边范唱边手指图示,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歌曲与步伐的对应关系。B.幼儿根据图示练习。C.撤除部分图示练习。D.完全撤除图示表演。

 3.感知螺旋形,学习合拍地呈螺旋形走。

 (1)出示螺旋形图示,介绍螺旋形运动的轨迹。

 (2)幼儿练习。(注意提醒幼儿合拍地走)

 4.结合歌曲,边表演边变化队形。

 (1)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发现歌曲中的队形变化。

 提问: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开始走螺旋形“一条线”时用到了哪两种步伐“螺旋形”时又用到了哪两种步伐

 (2)集体练习。师生一同边演唱歌曲(速度可由慢至快)边练习,反复2次~3次。每次结束时教师点评,特别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幼儿进行调整。

 (3)分组练习。分成男生、女生组或2组~3组练习。

 (4)教师出示自制的火柴道具,现场点燃“炮仗”(幼儿扮)。一个个“小炮仗”自创各种动作,表现燃烧、爆炸。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创编配合相应步伐的手部动作。

 2.提供头饰、火柴道具,供幼儿游戏。

拍胸舞

 设计意图

 拍胸舞是我们当地幼儿比较熟悉的一种闽南民间舞蹈,在闽南泉州各种节日及大型活动中都能看到。本活动以拍胸舞为题材,引导幼儿欣赏拍胸舞的视频,了解拍胸舞的主要特征,学跳生动有趣的拍胸舞,激发幼儿学习民间舞蹈的乐趣,并通过欣赏、模仿拍胸舞的,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拍胸舞的动作及人物动态。在欣赏、感受、模仿的基础上启发幼儿用自己的视角以绘画的形式去创作、表现这种生动有趣的闽南民间活动,激发幼儿的本土意识,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富有闽南特色的民间舞蹈——拍胸舞,激发幼儿爱家乡文化的情感。

 2.模仿生动有趣的闽南拍胸舞,能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表现拍胸舞的动作。

 活动重、难点

 重点:欣赏、感知《拍胸舞》的不同动态,大胆模仿《拍胸舞》的动作。

 难点:运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拍胸舞》的舞蹈动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拍胸舞》的课件、照片,图画纸、笔等。

 2.知识准备:幼儿认识《拍胸舞》的服饰、道具、音乐等,并在民间节日中见过跳《拍胸舞》。

 活动过程

 1.欣赏与感受。

 (1)教师播放《拍胸舞》的课件,引导幼儿欣赏。

 提问幼儿:课件里跳的是什么舞是怎么跳的你在哪里见过跟其他舞蹈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拍胸舞》是我们闽南特有的民间舞蹈,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拍七响,是用手掌拍击身体的一种舞蹈。

 (2)幼儿随欢快的《拍胸舞》音乐自由舞蹈,感受舞蹈的乐趣。

 (3)自由欣赏定格的舞蹈动作,进一步感知拍胸舞的不同动态,大胆模仿各种《拍胸舞》的动作。

 (4)教师引导幼儿重点欣赏《拍胸舞》中头的位置、手的方向、身体的方位等。

 2.表现与创作。

 幼儿创作绘画。教师启发幼儿大胆表现不同的舞蹈动作和表情。指导能力强的幼儿把自己喜欢的拍胸舞动作画出来,也可以与同伴相互比动作作画,指导能力弱的小朋友能看着把拍胸舞的动作画出来,涂完颜色后剪下来,贴在大展板上合作表现热闹的踩街场面。

 3.欣赏与分享。

 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分享同伴的作品,自由讨论,启发幼儿说说:“你喜欢哪个小朋友画的舞蹈动作为什么”对有进步的幼儿予以肯定。教师把幼儿合作表现热闹的踩街场面的画作布置到活动室的墙面上,供幼儿继续欣赏。

 教学反思

 1.让幼儿充分感受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让幼儿通过多媒体观看生动有趣的拍胸舞,并通过让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观察、了解拍胸舞的主要特点,让幼儿感受闽南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为下一环节的大胆表现提供支持。

 2.活动过程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难点在于,怎样把人物的动态大胆地画出来,所以我通过跳拍胸舞引入主题,引导幼儿回忆舞蹈动作,并通过对的模仿,让幼儿亲身去体验、感受拍胸舞动作的夸张,突破重难点,为接下来的绘画奠定基础。

 3.提升幼儿的绘画技能。

 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在画人物时,动态一般比较单一,人物以站立、手的动作向外伸展为主。借此活动,能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里,大胆地表现人物的不同动态。

 4.作品展示独特,凸显画面的整体效果。

 泉州市是个历史名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活动最后,让幼儿将跳拍胸舞的人物剪下来,贴在事先准备好的“泉州一条街”场景上面,呈现出在古街上跳拍胸舞的热闹景象,在激发了幼儿爱家乡情感的同时,幼儿的审美情感也得到升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3943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8
下一篇2023-09-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