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仙传》第二卷 白茶 白毫银针~采茶,双胤竞技(26)

《茶仙传》第二卷 白茶 白毫银针~采茶,双胤竞技(26),第1张

    文|指月轩主

        第二天上午,阳光照耀,东海霞光绚烂,是个晴朗无风的好天气。

 众人走在山路上,都穿着干农活的衣裳,背着垫着毛巾的竹筐,胤珏拿了两个竹篓,其中一个是给胤璜准备的。

 茶芽精神奕奕,六七分长,肥肥胖胖的,披着毛茸茸的茶毫,仿佛在说:快来采快来采采采!

 小娥、胤珏和女奚母女,小蛮、贾某夫妇,春茵与玄宝宝,兵分三路,从茶园由东向西一字排开,开始采摘鲜芽茶。

 胤珏第一次采摘茶叶,很兴奋,昨天他已经听小娥讲了采摘的标准和手法,但是面对着茶芽还是无从下手,倒是女奚和她的妈妈很快就适应了,竹筐中银绿的茶芽渐多。

 胤璜出现在胤珏的身边,他身穿白色素锦长袍,腰系金**素锦腰带,全然不像采茶的样子,倒像是去赴宴一般,悠闲自在。

 他晃晃悠悠走到春茵那里,对着农女打扮的她施了一礼,说道:“仙子,我来了。”

 春茵说:“你与我们一起吧,竹篓在胤玦那里。”

 胤璜抬头看看玄宝宝,暗暗叫苦,他才不要和他在一起,于是说道:“我可以与胤珏一起吗?”

 春茵自然知道原委,说道: “好,那你去小娥那里吧。”

 胤璜走到小娥那里,深深施了一礼,说道:“小娥姐姐,以前多有得罪,今天你可不要公报私仇,我可是认真的。”

 “你与胤珏一起吧。”小娥看了他一眼。

 胤珏把竹篓递给他,众人皆是布衣荆鞋,竹篓斜挎肩上,胤璜这一身锦绣,拿着竹篓却是滑稽。

 胤珏还没有采一片茶,两个人大眼对小眼,谁也不动手。

 小娥见状,走回来问到:“你们两个在干什么?”

 “小娥姐姐,你要不然给我们做个示范?”胤珏说到。

 小娥抬手,拇指食指轻轻握住一个肥肥的茶芽,又轻轻一掰,茶叶从根部脱离,完整无损。

 她伸左手将茶芽放在手心,对他俩说:“不能用指甲掐,不能使劲捏,要用轻劲儿和巧劲儿。”

 说罢站在一旁:“你们来。”

 胤珏看准了一个茶芽,伸手捏住,用力拔出,茶芽被捏破了。他眨眨眼睛,又小心翼翼捏住一个茶芽,向右掰去,却没掰下来。

 胤璜呵呵一笑,挽起袖子说:“看我的。”

 他轻轻捏住一个嫩芽,好像在感知它的轻重,然后发力,茶芽完整无缺地采下,他看着茶芽,得意的朝小娥晃了晃。

 小娥哼了一声,说道:“残芽不采,黄芽不采,太小太大不采,太粗太细不采。”说罢看了胤璜一眼,转身去找女奚母女了。

 胤璜也哼了一声,采起茶来,一边采一边说:“这个太细,不采,这个太胖,不采,这个黄了,不采,这个正好,采!”

 胤珏也渐入佳境,速度快起来,竹篓中的芽叶也渐渐多起来。胤璜看他左右开弓,自己也将掂在手中的竹篓挂在身上,眼观四方,双手齐上,渐渐赶上胤珏。

 这二人慢慢比起速度来,竟然赶上了小娥,并超过了她们。小娥看他们的情形说道:“不要比速度,要比质量,若是采出的茶叶不符合要求,快也没有用。”

 这两个人正比的起劲,听了小娥的话更加认真,将那精神集中得不能再集中,手上速度快的不能再快,谁也不松一口气。

 女奚看到胤珏落后了,着急得喊道: “胤珏哥哥加油哦!”

 不知何时玄宝宝和春茵也过来观战,玄宝对女奚说:“别担心,你看胤珏哥哥采过的茶树,不留茶芽,那个家伙,又肥又胖的茶芽都没采,准得返工。”

 胤璜听了气急败坏地对小娥嚷嚷:“是你说胖的不要采,你骗我!” 手下却不停。

 小娥笑着说:“活该!谁让你捉弄我,我这叫一报还一报。”

 春茵说:“肥壮的茶芽是最好的,必须采下的。”

 胤璜不甘心的看了兴致勃勃的胤珏,转过身去采刚才错过的肥大的茶芽。他满脸凝重,一身锦绣,腰挎竹篓,双手如飞,仿佛是茶园中不可一世的帝王。

 大家各回各处继续干活,渐渐竹篓中装满了银绿色的茶芽,茶园田埂上放着四个大竹筐,众人将茶芽倾倒在竹筐中,装满之后,小蛮与贾某夫妇便将茶担回农舍,薄薄的摊在三尺圆的竹制水筛上,水筛有稀疏的孔隙,透风透气,茶们会在水筛子里晒太阳,渐渐失水变干,就是银针茶的第二道工序:摊凉。

 一个时辰过去,两个时辰过去,胤珏与胤璜的比赛结束了,茶芽也采摘完毕了,等贾某担走了最后一担茶,两个人才长长嘘了一口气,径自坐在田埂上,都是满头大汗。

 小娥笑到:“我们采茶如沐春风,你们却如临大敌,终了茶叶混在一起,谁赢谁输也分不出来,何苦呢?”

 胤珏擦了一把汗,想了一想说:“对啊表哥,谁赢谁输了?”

 “当然是我赢了,”胤璜说道: “你看我采过的茶畦,绝不留一个胖芽。”

 大家都笑起来,玄宝宝心说: “这个家伙并不是完全不可救药。”

 小娥说:“还没完呢,你们两个,回去帮着小蛮开青,摊凉茶叶。”

 “啊,累死了!”胤珏叫起来,胤璜擦了一把汗,站起来掸掸身上的灰尘,轻蔑的看了一眼胤珏,又恢复了不可一世的模样,对小娥说:

 “小娥姐姐,我口渴得厉害,我这么努力采茶,这回可以给我喝茶了吧?!”

 小娥早已不再生气,说道:“昨天晚上,无虚道人把仙子的仙茶都拿去救人了,我们今天采的茶,两天后才能做好,还是只有水给你喝。”

 “小娥姐姐真是小气,我知道你藏着老银针。”胤珏插嘴说。

 “那老银针是留着给乡亲们治病的,怎么能随意喝。”

 大家回到山上,小院中,高高的晒青架子上,已经放满了一层层铺满茶叶的水筛,小蛮正在着看贾某把最后一把茶叶摊在水筛上。

 见众人回来,贾姒从厨房端出水来,胤璜看到说:“做茶的没茶喝,没道理啊!”

下一章 做不得主的拜师茶

保存最完好的明代海防卫所-桃渚

桃渚古城位于浙东沿海,属台州临海所辖。明戚继光在此筑城抗倭,多次大败倭寇!此地何以名桃渚呢?原来,水里的小块陆地为渚,但渚不是岛,因为渚面积小,平整,环绕它的水面也不大,多位于沿海滩涂或入海河岔中,所以沿海一些地方有不少以渚为地名。顾名思义,应该是桃树较多才叫桃渚吧!据说。明初在此修建卫所,官兵百姓广植桃树,故称桃渚。桃渚城三面环山,城前水陌纵横,视野开阔,是有中国最美田园风光之称的桃江十三渚。

说起卫所,在明代海防体系中地位重要。卫所是明朝军队的一种编制制度。军队组织有卫、所两级。卫所由朝廷根据各地的防卫、战略需要而设置,通常一府设所,几府设卫。卫设指挥使,统兵士五千六百人。卫下有千户所、百户所。卫所制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军户世袭,军户一般要出一人为正军,出一人以上为余丁,助正军生活。这种方式,既有效保证兵员,又节省朝廷负担。后来由于逃兵现象严重,边患日急,急需补充兵员,戚继光等边将力主募兵,获朝廷允准,这才有了后来的戚家军。

明代浙江沿海设有用于抗倭的41个卫所,建于明洪武年间的桃渚是专为抗倭设置的千户所,当年是台州府重要的海防前哨兼驻军基地,曾被倭寇攻破,致小城破败萧索,1443年在现在的位置重新建成了一座“高二丈一尺,周围二里七十步”的石城卫所,亦即今天的桃渚城,距今已屹立于此600多年。桃渚城是现今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其中一个,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与一般的沿海古城镇相比,桃渚城显得破旧了一些,但生活气息也更浓了一些。这里游客不多,即便是主街道也未见熙攘的人群。小城商铺也不多,与很多古镇到处都是店铺招牌,到处喧嚣着招揽客人的声音不同,这里很多院落的门关闭着,看起来没有人住,有的门开着,院子凌乱着,更多的门前、井旁,常可见三、五个老人或洗衣、或闲聊,很是惬意。

沿着有些简陋的城墙前行,可见一石刻“眺远”,据说为明代开国功臣胡海所提。大名鼎鼎的胡海曾是徐达部下,抗倭名将。巧的是,明朝还有一抗倭名将叫胡大海,二人一字之差,不知者常混为一人。

再往前走,一个斑驳的石猫面朝城外蹲据在城墙上。据说,对面城外有一座小山,状似偃伏的巨鼠,故雕一石猫置此以镇之,历时600年矣。风吹雨淋,岁月变迁,石猫只余其形,而对面鼠山犹在。

与小城的小相对应,这里的庙堂殿阁也都是缩小版的。例如古城关公庙,只有宽96米,纵深104米。门前只有两杆旗,一个异常简陋的牌子上用繁体字写着“关公庙”三个字,如果不注意很难看得见,两杆旗子迎风飘扬提醒我们这是一座关公庙。庙不在小,有神则灵。作为军士集中的卫所之一,关公庙有着特殊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的功能。除关公庙,城里还有文昌阁、观音堂、妈祖庙、三圣殿。小小的桃渚古城,儒释道俱全。

这里曾经是戚家军抗倭的战场,桃渚人以此为傲,不大的小城专辟了一个院子,作为戚继光纪念馆。纪念馆门楣一幅对联“怀古何须游赤壁,御侮谁不忆桃渚”,内里陈列着戚继光生平事迹。素知戚家军治军严整,战法奇绝,看一看这个纪念馆会有一些直观的感受,例如原来一直好奇的鸳鸯阵,这里就有介绍。

桃渚古城之外,便是桃江十三渚。两山之间,田陌交错,水渠纵横。据说,文天祥曾留诗赞曰“海山仙子国,邂逅寄孤蓬。万象画图里,千崖玉界中。风摇春浪软,礁激暮潮雄。云气东南密,龙腾上碧空。”

张保平修改于2022年5月7日

临海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临海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1、临海江南长城旅游区

江南长城位于浙江省台州临海市。它是明代戚继光抗倭古战场,景区内瓮城、敌台、城楼、天坛等古迹众多。

江南长城长6000余米,现存5000米,东起揽胜门,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烟霞阁,于山岩陡峭间直抵灵江东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依山就势,俯视大江,矫若巨龙,雄伟壮观,尤以北部最峻,与北京八达岭长城形神俱肖,人称“江南八达岭”。又称“江南八达岭”。

2、桃渚风景名胜区

桃渚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抗倭古城桃渚,天下奇观珊瑚岩,小雁荡武坑,海滨浴场等众多景观组成,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有200多个景点。宋代文天祥称其为“海上仙子国”,清代冯庚雪赞为“风景直冠东南”。景区集峰、洞、石、瀑、滩为一体,誉为“五绝”风光。

3、临海市桃渚龙湾海滨景区

龙湾海滨景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核心区25平方公里,景区主要旅游景点由沙滩、岩石、洞穴、滩涂、山林、水体组成。岬湾齿错的海岸礁石嶙峋,潮起潮落,周而复始,给人于大自然特有的魅力。52万亩的海涂辽阔平坦、一望无际,让你心旷神怡。

涉步滩涂,踏沙拾贝,在趣味百生的金色沙滩上帐篷篝火,品尝海鲜,观赏明月,彻夜狂欢。晨看日出,激情洋溢。沿着观海游步道走一圈,绝壁千仞的天门峰;彩绫般的流纹岩,深不见底的海神洞(龙女洞)、仙字岩、蛤蟆门、如意洞、鳄鱼石、玲珑石、球泡岩等诸多海蚀自然景观。

4、临海市江南大峡谷景区

江南大峡谷以其神秘而诱人,以其秀美而揽胜,境内景点很多,有清澈见底的指岩浴场、美丽幽静的情人谷、惟妙惟肖的鲫鱼岛、深邃险峻的漏斗峡。

各类果园遍布整个山谷,南方红豆杉、金钱松等名木赏心悦目;云豹、黑鹿等珍稀野生动物常出没于此;秀瀑、绝壁、溶洞等比比皆是;集清、幽、奇于一体,汇瀑、溪、林于一地,如一幅优美的原始生态风景画。

5、小芝碧水湾

国家AA级景区台州市小芝碧水湾位于台州市临海小芝镇石溪村,距出名的桃渚国家地质公园7公里,离台州市区约28公里交通便捷,环境优美。

6、临海下涨景区

下涨村隶属于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尤溪镇,位于江南大峡谷中段,距离镇区128公里,全村共有202户,人口596人。耕地面积184亩,其中水田面积63亩,旱地121亩;林业用地面积4141亩,其中生态林513亩、毛竹1032亩、果园570亩,是个多山少地但旅游资源丰富的山村。

7、临海市国华珠算博物馆

国华珠算博物馆是国家AA级景区,创建于1993年11月,是我国数百座博物馆中唯一以珠算收藏、展示、研究和设计为一体的专业博物馆。

8、浙东休闲家居城

浙东休闲家居城,位于台州临海,东临火车站,西濒客运站。占地约150亩的土地上云集了近300个来自国内外的休闲家居品牌,浙东休闲家居城成为全国首个“旅游休闲用品一站式采购中心”。

9、桃渚城

桃渚城,位于浙江省临海市东南41公里东海之滨的桃渚镇城里村,东南距海仅10余公里。桃渚城始筑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防御倭寇的入侵而建。桃渚城是浙江省保存完好的所城,是研究明代卫所制度与沿海防御体系的重要实物资料。

10、浙江临海国家地质公园

浙江临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浙江省中东部的临海市东部的滨海地带。园区位于温州——镇海大断裂之东侧。地质公园以我国距今约9500至6500万年间形成的晚白垩世火山侵入——喷发岩系地貌为特征。地质公园主体地层为上白垩统天台群,属浙东沿海中生代晚期火山喷发带的组成部分。

临海旅游景点大全

临海旅游景点大全:

一、台州府古城墙

台州府古城墙又称江南长城,位于临海市江滨中路临海古城内,始建于东晋,扩建于唐,定型于宋,完善于明清,兼具军事和防洪双重功能。南北长城在规格、形制、构造上,共同点颇多,北方明长城的空心敌台即源自临海。台州府古城墙实为北方明长城之“师范”和“蓝本”,遂称江南长城。城墙现存4730米,其构造之独特,形制之规范,保存之完好,为全国罕见。

二、紫阳古街

紫阳古街位于临海市古城家园附近,地处临海中学东南,全长1080米,呈南北走向,贯穿台州府城,因道教南宗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而得名,是台州府城历史上较繁华的商业街区,也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条历史街区。街上古迹,数不胜数,堪称浙江第一古街,是千年古城的缩影,也是临海古城的象征。

三、括苍山

括苍山又名真隐山,位于临海市张家渡镇境内,主峰米筛浪海拔13826米,系浙东南第一高峰,山势雄拔陡绝,峰峦叠嶂。山上长年云雾缭绕,盘山公路自白云深处旋绕而下,胜似锦带飘舞与碧海、蓝天相映,一派山海奇观。括苍山湿大雾频,括苍山的雾日要比以云雾著称的庐山多91天,但括苍山的大雾多出现在日出以后或下午。

四、桃江十三渚风景区

桃江十三渚风景区位于临海市桃渚镇境内,是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桃渚省级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桃江将田畦切割包围成大小不一、形状迥异的十三个渚,桃江十三渚面积逾600亩,江渚星罗棋布,是典型的湿地景观。渚上原植有大量桃树,故称桃渚。桃江十三渚水碧田绿,赤山黛影,渚上风光随季节农作物更替呈五彩变换,有“中国最美的田园风光”之美誉。

五、东湖

东湖位于临海古城东侧,开凿于北宋年间,原为水军泊船屯兵之所,北宋熙宁四年(1071),台州郡守钱暄疏滩拓建成湖,并辟为园林,因紧临台州府东墙而得名。自宋以来,东湖历代有维修。尤其是清康熙十八年(1676)和同治十年(1871),经台州郡守鲍复泰、刘王敖先后两次修缮后,规模甚为可观,成为临海城内最大的公园,公园内亭台楼阁,水榭祠堂,应有尽有。

临海牛头山旅游度假区 哪些旅游景点

桃渚简介:

桃渚风景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由抗倭古城桃渚,天下奇观珊瑚岩,小雁荡武坑,海滨浴场等众多景观组成,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有200多个景点。宋代文天祥称其为“海上仙子国”,清代冯庚雪赞为“风景直冠东南”。景区集峰、洞、石、瀑、滩为一体,誉为“五绝” 风光。

桃渚抗倭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城高二丈一尺,周围二里七十步,是明代浙江东南沿海用于抗倭的四十一个卫所中唯一保存完好的一个。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在此屡败倭寇,战绩辉煌。古城内外,古迹众多,风景优美。后所山上有“眺远”、“镇海”题刻,有抗倭亭,最高处有敌台,烽火台。城内有抗倭陈列馆,古城一条街等。城南二里许为石柱峰,桃江十三渚,再南是武坑风景区,连接着芙蓉、白岩山。集明代古城、亿年火山和田园风光为一体。

江南大峡谷漂流简介:

江南大峡谷漂流位于浙江省临海市西南12KM的尤溪镇,地处浙江中东部,交通发达,浙江各地半径300KM以内的地区游客均可一日成行。

江南大峡谷峡谷纵深35KM,沿线海拔300M-1200M,呈阶梯上升。山美林密,巧岩丛生,气候宜人。秀瀑、绝壁、溶洞比比皆是,竹海和果园 遍布山谷,南方红豆杉、金钱松等名木善心悦目。

江南大峡谷军事探险漂流项目是“长三角”地区首例以军事为主题的探险漂流项目,本项目力图从内容和形式上以高度的参与性、对旅游者 低度的活动限制性和完整的主题性重新解读“长三角”地区探险漂流新概念,诠释原生态旅游新风尚,引领休闲旅游新潮流。江南大峡谷军事探 险漂流全程68KM,上下游水位落差达138M,由50多处刺激度很大的激流滩组成,单个冲滩最大落差达10M,全程动感水域,一气呵成。

江南大峡谷军事探险漂流还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自排水式双人橡皮艇,这在长三角地区也是首家。我们的目标是尽全力把江南大峡谷打 造成共存的原生态旅游地,探险漂流和民俗文化争艳的旅游区,为“长三角”人民营造一流的探险漂流,休闲旅游胜地。

羊岩山简介:

羊岩山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市区西北30公里处。主峰海拔786米,登峰顶可东观三门湾,南瞻临海城,西眺括苍巅,北望华顶云。古以“山顶石壁上有石影如羊”而得名,今因出产“江南第一勾青茶”而闻名。

峰异,岩奇,潭秀,洞幽,诠释着羊岩山之自然情趣,仙人牧羊,龙母祷雨,隐井通海,羊岩精神,演绎着羊岩之历史人文。

茶文化园占地约20平方公里,其中:茶园约5平方公里,分别由羊岩茶道、羊岩之巅、茶乐园、茶生态园等四大功能区和数十个景点组成。是国内首个集茶园生态观光、茶文化展示、品茗休闲、青少年科普教育和茶叶加工工业旅游为一体,以体验式为特点的综合性茶文化园主题公园。

桃江十三渚简介:

“海上仙子国,邂逅寄孤蓬。万象画图里,千岩玉界中。”文天祥当年落难,从海路经过桃渚,看到桃渚的奇山秀水,写下了这首诗。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在这里有最深的感怀和最美的意境。

桃江风情、孔雀啄绿、火山遗迹、盘龙临海、将军遗风、绿客餐秀、长城峰林、石柱登天、桔岭流香、桃江画渚。位于临海市桃渚镇的桃江十三渚,集渚上田园风光、火山遗迹等资源于一体,峰岩怪石,洞天林立,又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

碧水湾简介:

碧水湾农家乐园的开设,依托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与当地的灵山秀水资源。借助当地的桂花基地,并且挖掘当地的民间艺术文化,以农庄经营为主体,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特征,为旅客提供:锦鲤养殖、观光,农业果园种植、采摘,综合农业观赏,垂钓,烧烤,水上餐厅,自助茶座,儿童游乐园,湖上竞技,农业野趣等休闲娱乐项目服务。

这里的一切让你远离都市生活带来的紧张和疲劳,游客可充分体验当地农家淳朴生活,领略农村民俗风情。是都市人体会宁静、享受乡野生活的休闲乐园。

桃渚古城简介:

桃渚古城是抗倭英雄戚继光将军在此大败倭寇而闻名,当时浙江东南沿海为抗倭而设的卫所。它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初为土城,到了明正统七年(1442年)开始改建,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是明正统八年(1443年)完工的,像桃渚古城都是原滋原味,到目前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桃渚古城在1989年的时候被评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到了2001年的时候被评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古城的城墙原高二丈一尺,周围二里七步,城上有台,台上有楼,极其坚固。现在城墙平均高度45米,周长1400米,城基宽10米,有东、南、西三座城门,城门外筑有瓮城,都是两进门。

黄山毛峰

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列,曾名“黄山云雾茶”,创制于清光绪年间,主要产于安徽黄山及歙县地区。以松谷庵、吊桥庵、云谷寺、桃花峰等地所产,质量最佳。

黄山地区乃云雾之乡,长年云雾弥漫,“奇松、怪石、温泉、云海”乃黄山四绝。水气凝重,山风穿流,云雾奔、涌、升、降、飘、逸、明、灭,毛峰茶即在如此环境中诞生。黄山地处古徽州,据《徽州府志》载,“黄山毛峰”早在三百年前就很有名。明许次纾所著《茶疏》中,把它与钱塘龙井相提并论。《黄山志》载:“莲花庵帝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清光绪年间(1875-1908),歙县汤口谢裕泰茶庄试制少量黄山特级峰茶,远销东北,遂名扬全国。

早在宋代时,黄山产茶即有“早春、英华”之称。明代采制成“黄山云雾茶”,至清末始有“毛峰’名茶。该茶按质量分为特级、一、二、三级和一般五种。特级毛峰从采摘到精制,功夫极精。其特点是:外形秀美,每片长约半寸,芽叶肥壮匀齐,细扁稍卷曲,白毫多而显露,尖芽紧偎叶中,形似雀舌,色泽油润光亮,绿中泛微黄。冲泡时雾气结顶,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茶汤清澈明亮,香气持久似兰蕙,醇厚爽口,回味甘甜。可谓“清秀脱俗,茶中仙子”。

开汤后雾气结顶,清香四溢,若惠兰之香,且冲泡后芽叶直竖悬浮,继而徐徐下沉。毛峰茶在茶凉之后,仍有余香,人称“幸有冷香”。有“轻如蝉翼,嫩似莲须”之说。入口爽,进嗓润,味甘为贻,余味深长,能振奋精神,消除疲劳。 黄山毛峰以清明时节采制的最为香鲜。

太平猴魁

名列中国十大绿茶之列。属绿茶类尖茶,为我国“尖茶之冠”。 尖茶特点是叶芽挺直肥实,两头尖而不翘,不弓弯、不松散。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太平县猴坑、凤凰山、狮彤山、鸡公山、鸡公尖一带,其中以猴坑所产质量最为上乘。这里依山濒水,林茂景秀,湖光山色交融映辉。茶园多分布在25~40度的山坡上,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这里年平均温度14~15℃,年平均降水量1650~2000毫米,土壤多为千枝岩、花岗岩风化而成的乌沙土,土层深厚肥沃,通气透水性好,茶树生长良好,芽肥叶壮,持嫩性强。当地茶树品种90%以上为柿大茶。这是个分枝稀、节间短、叶片大、色泽绿、茸毛多的品种,适制猴魁的良种资源。太平猴魁为尖茶之极品。

太平猴魁的鲜叶采摘特别讲究,谷雨前后,当2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可开园。其后3~4天采一批,采到立夏停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采回的鲜叶要进行“拣尖”,即折下一芽带二叶的“尖头”,作为制猴魁的原料。“尖头”要求芽叶肥壮,匀齐整枝,老嫩适度,叶缘背卷,且芽尖和叶尖长度相齐,以保证成茶能形成“二叶抱一芽”的外形。采摘要在晴天进行,雨天一般不采。一般上午采、中午拣,当天制完。制造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该茶制法经不经揉捻,茶汁未出,故杉耐冲泡。

太平猴魁的外形是两叶抱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花香高爽,滋味甘醇,有独特的“猴韵”。汤色清绿明净,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品饮时,可体会出“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 高香醇味,回味鲜甘,汤色清澈,叶底黄嫩。 猴魁茶共分猴魁、魁尖、尖茶一至五级共七级,以猴魁为首。曾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

太平猴魁的来历有个故事:清未,南京太平春,江南春等茶庄,纷纷在太平产区设茶号收购茶叶加工尖茶,运销南京等地。江南春茶庄从尖茶中拣出幼嫩芽叶作为优质尖茶供应市场,获得成功。猴坑茶农王老二〈王魁成〉在凤凰尖茶园,选肥壮幼嫩的芽叶,精工细制成王老二魁尖。由于猴坑所产魁尖风格独特,质量超群,使其他产地魁尖望尘莫及,特冠以猴坑地名,叫“猴魁”。

新安松针

新安银针产于黄山南麓、新安江源头的六股尖一带,与人民大会堂特贡茶“得雨活茶”基地一山之隔,是一种炒烘结合制作的有机针形茶叶。这里群山环抱,植被茂盛,水质清纯,土壤肥沃,茶园多分布在山腰峡谷之间,从而造就了该茶极佳的内在品质。

新安银针是创新有机名茶,采摘清明前后的一芽一叶鲜叶,采摘要求做到三个一致,即“大小一致,老嫩一致,长短一致”。均为手工搓揉制作,加工精细。经手工拣剔、杀青、揉捻、整形与提毫、烘培干燥、拣剔等工序精制而成。鲜叶要求每500克芽头在3000个以上,成条色泽墨绿,有白色绒毛覆盖,条索匀实、紧结、纤细,锋毫显著。冲泡后,汤色呈雾气状,茶叶迅速沉底而不漂浮,滋味醇厚鲜爽,回味甘甜,是其鲜明的特色。她不但形美、味佳、茶多酚含量高,作为不施农药、化肥的有机茶,还有散热清风、平肝明目等保健功效,确为茶中珍品。

松萝

产地:黄山市休宁县

历史:松萝茶历史悠久,在明代已盛名远播。

分布:松萝山位于城北约15公里,与琅源山、天宝山、金佛山相望,最高峰海拔882米,茶园多分布在海拔600-700米之间,山势险峻,崖悬壁峭,松萝交映,连绵数里,风景秀丽,“松萝雪齐”为休宁海阳八景之一。山上气侯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壤为杂有风化成片状碎石的乌沙土,生态环境适宜茶树生长。

工艺:松萝茶的采制技术,早在三、四百年前就达到精湛的程度。明代闻龙《茶笺》记载:“茶初摘时,须拣去枝梗老叶,惟取嫩叶,又须去尖与柄,恐其易焦,此松萝法也。炒时须一人从旁扇之,以祛热气,否则色香味俱减。予所亲试,扇者色翠,不扇色黄。炒起当铛时,置大瓷盘中,仍须急扇,令热气稍退。以手重揉之,再散入铛,文火炒干入焙。盖揉则其津上浮,点时香味易出。”现今屯绿炒制技术,就是在此规范的基础上,而发展完善的。松萝茶于谷雨前后开园采摘,要求采一芽二、三叶,鲜叶采回后要经过验收,不能夹带鱼叶、老片、梗等,并做到现采现制。

特点:松萝茶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紧卷匀壮,色泽绿润,香气高爽,滋味浓厚,带有橄榄香味,汤色绿明,叶底绿嫩。饮后令人神驰心怡,古人有“松萝香气盖龙井”之赞辞。喝过松萝茶的人都知道,初喝头几口稍有苦涩的感觉,但是,仔细品尝,甘甜醇和,这是茶叶中罕见的橄榄风味。明代熊明遇《罗岕茶记》中说,松萝茶区别于其他名茶的显著特点是“三重”:色重、香重、味重,即色绿、香高、味浓。

成份:松萝茶的化学成份有水、单宁、氨基酸、生物碱、黄酮类,芳香化合物,维生素C、B2、D、 P,烟碱酸、无机盐、碘、氟、麦角甾醇等三、四百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

功效:松萝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古医书中多有记载。《本经蓬源》云:“徽州松萝,专于化食。”吴兴钱宋和《慈惠小纶》云:“病后大便不通,用松萝茶三钱,米白糖半钟,先煎滚,入水碗半,用茶叶煎至一碗服之,即通,神效。”《梁氏集验》云:“治顽疮不收口,或触秽不收口,上好松萝茶一撮,先水漱口,将茶叶嚼烂,敷疮上一夜,次日揭下,再用好人参细末拌油胭脂涂在疮上,二、三日即愈。”1930年赵公尚编著的《中药大辞典》记载:“松萝茶产地徽州,功用:消积、滞油腻、消火、下气、降痰。”近年来,一些高血压、肾炎等患者试服松萝茶治疗,症状有所减轻。

据有关资料介绍,过去徽州休宁一带流行伤寒、疾时,初染此病的患者,用沸水冲泡松萝茶 频饮,三五日即可痊愈;病重者,用炒至焦**的糯米,加生姜片、食盐与松萝茶共煮后饮 之,也可大奏疗效。松萝茶的药理作用有兴奋、强心、利尿、收敛、杀菌消炎等。因此,饮 用松萝茶,能消除精神疲劳,增强记忆力。多量煎吸对治痢疾有卓越疗效。儿茶酸能促进维 生素C的吸收。维生素C可使胆固醇从动脉移至肝脏,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同时可增强血管 的弹性和渗透能力,降低血脂,对冠心病高血压能起到很好的疗效。至今,山东济南一带的 老中医开处方时,用松萝茶者甚多。

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又称“祁门功夫茶”。“祁门乌龙”。安徽省祁门、贵池等地出产的名茶。品质优异,以其芬芳郁馥、醇厚甜润而驰誉中外,在红茶中最负盛名。曾于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祁门山区自然环境优越,云雾弥漫,空气湿润,向有“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之说,极宜茶树生长,品种亦极为优良,经精工细作,更显其独特魅力。

该茶特点是:色泽乌润,条索紧细,锋杪秀丽。汤色红艳透明,叶底鲜红明亮。滋味醇厚,回味隽永,即使加入牛奶仍不减茶香,向以高香闻名,其似果香,又似花香,素有“祁门香”之称,终声誉日隆,超过了当时已极负盛名之福建“闽红”。

祁门红茶的制作颇费工夫,故亦称“祁门功夫茶”。解放后,祁门红茶更精益求精,产品远销英国、德国、荷兰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饮誉世界。

屯溪绿茶

屯溪绿茶简称“屯绿”,又称“眉茶”。屯溪绿茶的集中产区在黄山脚下休宁、歙县、宁国、绩溪四县,以及祁门里的东乡等地。黄 山茶乡所产的各种绿茶由“屯溪”集散、输出、因此,统称“屯溪绿茶”。

屯溪绿茶之所以品质优异,主要是由于它们产地有优越的自然环境。除具备一般茶区气候温 润,雨水充足,土质松疏等条件外,还具有山高谷深云雾多,溪涧遍布湿度大,林木茂盛水 土好等特点。黄山山脉绵延150多公里,高山峻岭,层峦叠嶂,新安江、青弋江、昌江三条 大河发源于此,千百条溪流纵横交错,四百多万亩山林保土保水,形成一个“晴时早晚遍地 雾,阴雨成天满山云”的蔽荫高湿的自然环境。茶树大多生长在海拔300—1000米之间山坡 上,天天处在云滋雾润之中,不受寒风烈日侵蚀,因而叶片肥厚,经久耐泡;再加上茶区遍 生香花,采茶季节正是山花烂漫之时,花香熏染,所以,屯溪绿茶显得特别清香。

品种:屯绿以大类区分有炒青、烘青两种,其珍品有:特珍、珍眉、贡熙、秀眉、针眉等。这些茶 叶虽然外形不一,汤色名异,但一经品茗,都是香气馥郁,滋味醇厚,饮后令人神驰心怡。

特点:外形纤细美观,条索匀整壮实,色绿带灰有光泽,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浓厚醇和。

工艺:此茶精采巧制,工艺精湛。制作工艺流程可分三十七道工序,有几百种变化,须经十四天方 可制成。制作时,做到“现采现制”,鲜叶杀青,掌握“高温匀杀,先高后低,透闷结合, 多透少闷”和“嫩叶老杀,老叶嫩杀”的原则;揉捻时,嫩叶要“轻压短揉”,老叶要“重 压长揉”; 焙干时,要掌握“分次,中间摊晾”的原则,采用“炒二青高温快炒,辉锅低温 高炒”的技术。

参考资料:

http://wwwtea-marketcom/tea-filehtm

《咏茶十二韵》(唐·齐已·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诗·茶》(唐·元稹)

对茶》(唐·孙淑)

小阁烹香茗, 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 钗影倒沉瓯;

婢捧消春困, 亲尝散暮愁;吟诗因坐久, 月转晚妆楼。

《夏日闲居》(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 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 茶过卯时煎。

草长睛来地, 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 不觉到山边。

和韦开州盛山茶岭 (唐·张籍)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尚书惠蜡面茶》 (唐·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峡中尝茶》 (唐·郑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己,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喜园中茶生 (唐·韦应物)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茗坡 (唐·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湖州贡焙新茶 (唐·张文规)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唐·刘言史)

粉细越笋芽,野煎寒溪滨。恐乖灵草性,触事皆手亲。

敲石取鲜火,撇泉避腥鳞。荧荧爨风铛,拾得坠巢薪。

洁色既爽别,浮氲亦殷勤。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

宛如摘山时,自歠指下春。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

此游惬醒趣,可以话高人。

《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二舅》(唐·卢纶)

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 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

《与赵莒茶宴》(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溜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琴茶》(唐·白居易)

亢亢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茶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 (唐·白居易)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夏昼偶作》(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题禅院》(唐·杜牧)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西陵道士茶歌》(唐·温庭筠)

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茶诗 (五代后晋·郑邀)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 唐 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百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

《寒食》 宋·杜小山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咏 茶》 宋·苏轼

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回文诗二首 宋·苏东坡

之一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唾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之二

空花落尽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红;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茶》 宋·梅尧臣

山寺碧溪头,幽人绿岩畔。

夜火竹声乾,春瓯茗花乱。

兹无雅趣兼,薪桂烦燃爨。

《茶 》 宋·秦观

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芳不愧杜蘅,清堪掩椒菊。

上客集堂葵,圆月探奁;

玉鼎注漫流,圆月探奁;

侵寻发美鬯,圆月探奁;

经时不销歇,衣袂带纷郁。

幸蒙巾笥藏,苦厌龙兰续;

愿君斥异类,使我全芬馥。

《茶》 宋·林逋

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咏贡茶》 元·林锡翁

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

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

《雪煎茶》 元·谢宗可

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

月圆影落银河水,云脚香融玉树春。

陆井有泉应近俗,陶家无酒未为贫;

诗脾夺尽丰年瑞,分付蓬莱顶上人。

《蓝素轩遗茶谢之》 明·邱云霄

御茶园里春常早,辟谷年来喜独尝;

笔阵战酣青叠甲,骚坛雄助录沉枪。

波惊鱼眼听涛细,烟暖鸱罂坐月长;

欲访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华香。

《武夷茶》 明·陆廷灿

桑苎家传旧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

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醒睡功资宵判牍,清神雅助画论文;

春雷催茁仙岩笋,雀尖龙团取次分。

日照绿茶是泛指1966年以后南茶北移的茶品,春茶是经过酷冬洗礼的,夏茶是经过雨季浸泡得,秋茶是经过夏季繁茂的生长之后裁剪后生长的茶品。各有千秋,对于老茶客来讲,都是喜欢板栗香,豆香和清香等其次,夏茶干净清爽,秋茶茶心清新,回甘青涩属茶之仙子。龙门翠绿茶据中秋礼品品味属茶中精品,属日照绿茶中高档品牌,据说是巨峰西部丘陵茶园采摘。

“清秀脱俗,茶中仙子” 全国十大名茶之一黄山毛峰茶叶

黄山为我国东部的最高山峰,素以苍劲多姿之奇松,嶙峋维妙之怪石,变幻莫测之云海,色清甘美之温泉闻名于世。明代徐霞客给予黄山很高评价,写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把黄山推为我国名山之首。

黄山地区乃云雾之乡,长年云雾弥漫,“奇松、怪石、温泉、云海”乃黄山四绝。水气凝重,山风穿流,云雾奔、涌、升、降、飘、逸、明、灭,毛峰茶即在如此环境中诞生。

黄山毛峰茶园零星分布在海拔700至1400余米密树浓荫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茶树品种是历史传统野生大叶种。

属历史传统名茶,195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6年被选定为国家礼品茶,2003年2月首批获得黄山毛峰茶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其形似雀舌,匀齐壮实,鱼叶金黄,肥壮成朵,峰显毫露,色如象牙,茶汤清澈明亮,香气持久似兰蕙,醇厚爽口,回味甘甜。可谓“清秀脱俗,茶中仙子”。堪称茶中极品。其中“金黄片”和“象牙色”是特级黄山毛峰外形与其他毛峰不同的两大明显特征。

开汤后雾气结顶,清香四溢,若惠兰之香,且冲泡后芽叶直竖悬浮,继而徐徐下沉。毛峰茶在茶凉之后,仍有余香,人称“幸有冷香”。有“轻如蝉翼,嫩似莲须”之说。入口爽,进嗓润,味甘为贻,余味深长,能振奋精神,消除疲劳。 黄山毛峰以清明时节采制的最为香鲜。

好。

翁源县七仙子生态茶场基地总面积650亩,种植茶园面积500多亩,拥有先进茶叶加工连续化、红茶、乌龙茶二条生产加工流水线设备。主要产品有“云雾仙子”系列金品红茶、东方美人茶金品绿茶、乌龙茶、单从等10多个产品。目前,全年生产鲜茶7.3万公斤,实现销售达1.3万公斤。同时,直接带动农户113户种植发展茶园,解决200多人劳动力就业,是加快山林绿化、切实改善我县生态环境、带动农民致富的好产业。省评审组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汇报,认为翁源县七仙子生态茶场的申报材料详实、规范,茶场的建设、经营和企业信誉度等方面都符合申报条件。

翁源县七仙子生态茶场,办公室地址位于全国的有色金属之乡韶关,韶关翁源县坝仔镇原老道班内(办公场所),我单位主要提供加工、销售茶叶。茶叶种植。茶叶栽培新技术研究及推广。加工、销售茶叶(红茶、绿茶、乌龙茶)。茶叶种植。茶叶栽培新技术研究及推广。主要经营业务加工、销售茶叶(红茶、绿茶、乌龙茶)(许可期限至2016年7月3日止)。茶叶种植。茶叶栽培新技术研究及推广(法律、法规禁止的项目除外,法律、法规限制的项目取得许可的项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4611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