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维特鲁威人>,地位可与<蒙娜丽莎>相提并论 以下是我的论文节选
马可·维特鲁威,作为公元一世纪初期的建筑学家,他有着令后人很难考证但在记载中绝对令人羡慕的天赋和一生。和达·芬奇极为相似的地方在于,维特鲁威也出身富有家庭,受过良好的文化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教育,熟悉希腊语,能直接阅读有关文献。他的学识渊博,通晓建筑、市政、机械和军工等项技术,也钻研过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学、哲学、历史、美学、音乐等方面的知识。他先后为两代统治者恺撒和奥古斯都服务过,任建筑师和工程师并因建筑著作而受到嘉奖。当时他写过一部建筑学巨著叫《建筑十章》,其内容包括罗马的城市规划、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等各个方面。由于当时在建筑上没有统一的丈量标准,维特鲁威在此书中谈到了把人体的自然比例应用到建筑的丈量上,并总结出了人体结构的比例规律。此书的重要性在文艺复兴时期被重新发现,并由此点燃了古典艺术的光辉火焰。
“人体中自然的中心点是肚脐。因为如果人把手脚张开,作仰卧姿势,然后以他的肚脐为中心用圆规画出一个圆,那么他的手指和脚趾就会与圆周接触。不仅可以在人体中这样地画出圆形,而且可以在人体中画出方形。即如果由脚底量到头顶,并把这一量度移到张开的两手,那么就会发现高和宽相等,恰似平面上用直尺确定方形一样。”
——《建筑十说》
显然,达·芬奇读过《建筑十书》且心有独领,他把美的生物学基础(形体和比例)和几何学“维特鲁威人知识(方形和圆形)联系起来,同时以比例最精准的男性为蓝本使得《维特鲁威人》在他的妙笔下完美地得以呈现,因此后世也常以“完美比例”来形容绘画当中的男性。
达芬奇,<圣母,圣婴与圣安娜>
文艺复兴德国画家,阿尔布雷德丢勒被誉为自画像之父,擅长素描,版画,水彩及油画,仪态俊美,博学谦逊,属于超人级别<祈祷之手>描绘的对象是画家兄长的手,干枯而苍老,内涵不言而喻
丢勒<母亲>画家的母亲晚年患病,极其痛苦,简率的炭笔所过之处都溢着钻心的疼痛,由于描绘过于逼真,绝对写实了老人的状态以至有人误以为画名叫做<疯狂的妇人>
德国女画家,珂勒惠支,<面包>作者的丈夫及儿子先后死于二战战场,故画风有挥之不去的阴暗和哀愁,故不论素描还是版画,作者都选择浓重的施笔,<面包>却言简意赅,一针见血的描绘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灾难,母亲颤抖而绝望的背影亦如作者写照
解:连接OP,
∵△AOB是直角三角形,P为斜边AB的中点,
∴OP=
1 |
2 |
∵AB=20cm,
∴OP=10cm,
故答案为:10.
公元1505年,威尼斯画派的开创者、提香的恩师乔凡尼·贝里尼接待了一位来自北方的客人,他很年轻,一头卷曲的褐色长发自然地披在肩上,脸上显现着圣徒般的洞察一切的高贵神态。这位年青的先生的登门拜访,让大画家乔凡尼·贝里尼深感荣幸与惊讶。在他认真地解答了这位年青人提出的一些深刻的问题之后,这位高贵的青年诚恳地问:“先生,如果我也能够为你做一些事,我会深感荣耀。”乔凡尼·贝里尼犹豫了一会,小心地提问道:“您能不能送我一支您用过的旧画笔”乔凡尼·贝里尼知道这个问题是提得太唐突了。因为,在当时,艺术还带着手工特技和师徒秘授的风气,画家自制的颜料、画笔等常常带有保密性质。但是,乔凡尼·贝里尼对这位青年人的作品太惊讶了,尤其是人物的须发,特别的纤细,特别的流畅,简直就不是人类所能为的,于是,乔凡尼·贝里尼对于这位年青人的画笔便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但会不会被拒绝呢他心里惴惴不安,人家要拒绝也是应该的,这是人家的秘密嘛,只是不要让人家怪罪才好,乔凡尼·贝里尼心里已经抱着失望的结果了。只见那位年青人沉默了片刻,说道:“好的!”他竟然同意了。乔凡尼·贝里尼简直要欣喜若狂了。
但是,当这位年青人抱来一大堆他用过的旧画笔时,乔凡尼·贝里尼失望了,他以怀疑的眼神望着这位年青人满眼的诚恳之色。因为,这位年青人拿来的画笔全都是最为普通不过的画笔。乔凡尼·贝里尼怀疑这位年青人在骗他。敏感的年青人当然立刻就感觉到了。他什么也没说,随便在这堆破笔中拿了一支,蘸上颜料为乔凡尼·贝里尼画出了一缕柔软、纤细、波浪式的女性秀发。乔凡尼·贝里尼看他真的是用如此普通的笔画出如此纤细柔美的秀发,这才相信了年青人。他失望地在那一堆中拣了一只画笔作为纪念,他心里却对这位年青人更为敬佩了。
这位能让大画家乔凡尼·贝里尼敬佩不已的年青人是谁呢他就是德国文艺复兴运动中最杰出的画家——丢勒。
阿尔卜列希特·丢勒生于1471年5月21日,出生地为德国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潮中心纽伦堡。这个城市十分繁荣,科技文化也很发达。其父原为匈牙利的一个金银手艺匠。丢勒幼年时跟随父亲学手艺,但逐渐表现出对绘画的极大兴趣。1496年,丢勒跟随当地著名画家沃尔盖莫特学画,以后又拜了几位名师。1494年,丢勒回到纽伦堡,成立了自己的画室。不久,他在妻子的陪伴下第一次遍游意大利,回来后开始创作。这一时期他的作品主要是德莱斯特与卡巴希的祭坛画《父亲的肖像》、《自画像》,铜版画《圣一克里索斯多姆》、《三农民》、《浪荡子》,木刻《男子澡堂》、《山姆逊》以及15幅木刻组画《圣约翰启示录》。
《圣约翰启示录》本是圣经里最后一篇充满了恐怖奇想的经文。丢勒借用了圣约翰受到世界末日的启示,利用隐晦曲折的含义,影射了罗马的暴政必将遭受报应。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四骑士》。画面中最远处的一个正拉弓射箭骑马奔驰者代表“征战”;较近的一个手挥宝剑正纵马而行,他代表“战争”;第三个骑高头大马者,甩起空着的天平,表示罪恶的灵魂已不必再称了,他代表着“饥荒”;最近的一个枯瘦的老者身骑瘦马,手持钢叉紧紧殿后,他代表“死亡”。这四骑士在罪恶的人群中奔驰,无情地践踏着倒下的人群。在“死亡”的马蹄下,一个身着华服头戴王冠的皇帝正瞪着惊恐的双眼迎接着自己的末日,他的高贵的身体己被踏烂,他那高贵的头颅即将被地狱中的怪物所吞。此外,各阶层的罪恶深重者也都将受到严惩。天上乌云滚滚,雷电交加,神明的天使正在空中指出哪些是作恶者。整个画面充满了剧烈的变动。正义之剑无往不利,雷电也为之怒吼,任凭那些恶贯满盈者在惊乱、恐惧、哭泣中逃窜,“死亡”一个也不会放过。
此外,这一组木版画中,像《巴比伦的*妇》及《天使米哈伊尔与魔鬼之战》等也非常有名。《圣约翰启示录》是丢勒这一时期版画的代表作。历史学家们历来都把这15幅无论是创作思想,还是技法上,都取得了杰出成就的版画,作为德国中世纪美术终结的标志以及新的艺术时代到来的里程碑。在这些杰出的作品中,丢勒开始使用自己那种新颖别致的签名——合(即A与D的组合)。
《圣约翰启示录》一举成功,使丢勒名声大振,一跃而成为德国画坛上的新星。他对自己的力量充满信心,例如,在这一时期他的自画像中,丢勒把自己画成了一个圣使徒的样子,其造型设计则与基督耶稣相像。“一头极为精细的卷曲长发左右分开。脸上现出一种庄严、肃穆的神情,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饱含怜悯之情,他右手指向自己的胸膛,似乎在表明自己的心迹。”这其实就是一幅基督像,是丢勒心中的拯救人世的上帝模样。在丢勒心中,基督耶稣已不再是宗教意义上的至高无上者,而是一个正直的人,他有着一颗热爱祖国关心人民的心,这才是人间的上帝。而这也正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关心的从事变革、推动时代前进的崇高的品格。在这里,丢勒把自己画成基督的样子虽然有自我夸耀的因素在内,但同时也表明了丢勒思想的深刻及人格的伟大。他在那里,好像正说着马丁·路德的名言:“我坚定立场,我只能这样做。”
丢勒不但绘制了这种似乎带有一点神秘主义色彩且寓意颇深的自画像。而且,在他的大幅宗教题材的作品《罗塞库拉契的祝祭》与《圣三位一体的礼拜》中,他也以“旁观者”或“助手”的形象多次出现在画面上。
1500年以后,丢勒在绘画上又有了新的发展与成就。例如《博士来拜》、《海之奇迹》、《复仇女神》、《圣玛丽娅祭坛画》、《亚当与夏娃》等都是比较优秀的作品。
1505年,正当纽伦堡瘟疫流行的时候,丢勒第二次游历意大利。他在威尼斯画派的大画家乔凡尼·贝里尼的指导下,对威尼斯的油画技法与色彩有了深切的感受,同时,他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也受到了意大利同行们的青睐与敬佩,从而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这一期间,丢勒主要创作了《威尼斯妇人》、《戴念珠的圣母》、《罗塞库拉契的祝祭》与《圣三位一体的礼拜》及《赫拉祭坛画》等,只是最后这幅杰作《赫拉祭坛画》不幸于1509年遭到焚毁。
丢勒经过两年的学习之后回到纽伦堡。这一时期又产生了不少作品,其中的《骑士、死神与魔鬼》、《在书斋中的圣哲罗姆》、《忧郁》等三幅被公认为他创作黄金期的三大铜版画。在《骑士、死神与魔鬼》中充满一种紧张的,令人不安的情绪,画面上是一个坚韧不拔、意志刚强的基督徒在恶势力中前进。丢勒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在这样一个动乱不安、充满痛苦的社会中,人文主义者应该如同“基督骑士那样向专制的恶势力宣战”。
《书斋中的圣哲罗姆》刻画一个全力以赴地进行科学研究的学者形象。画面展现了一间狭小的书房内,圣哲罗姆正沉浸在自己的事业之中。地上是一群已被科学的力量驯服了的、打着盹的温顺的野兽。透过那彩色的窗子,缕缕阳光照射进来,呈现出安适的氛围。丢勒在这里鲜明地举起科学的人文主义大旗,并对科学必定战胜野蛮的伟大力量充满信心。
《忧郁》所显露的情感思想更为曲折难解,被人们称作“一首听不明白的交响乐”。画面中的人物手中拿着圆规,她的脸上表现出一种犹豫、怀疑、失望的复杂表情。屋内到处散落着沙钟、天秤、锯子、刨子与钉子等。所有的一切都是安静的,似乎已经凝结。爱神停止了嬉戏,小狗也疲倦地睡为一团,屋内笼罩着一层昏黄的光,又似乎一切都已停止了很久,落了一层淡淡的灰尘。整幅作品既好像是展示了科学探索的庄严与伟大,又好像是处于激烈的思想矛盾的斗争中,无论怎么设想,《忧郁》依然是一个解不开的谜。
这三幅铜版画标志着丢勒版画艺术的高峰。其实,早在中世纪就已出现了铜版画,但一直没有得到发展。在丢勒的这三幅作品中,丢勒利用新颖的构图,采用平行线、交叉线及点线的结合来表现物体的不同质感与形体,从而获得了完善的效果,让17世纪带有匠气的铜版画黯然失色。
在丢勒的晚年,他的创作趋于圆熟。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四使徒》。《四使徒》创作于1526年,当时是赠给纽伦堡市参议会的。这是两幅狭长的巨幅画像,描绘了耶稣的四大门徒:约翰与彼得、保罗与马可。左边的一幅是仁爱与智慧的象征,身着柔软的红色斗篷的青年是约翰,他的身旁是身材魁伟的彼得正在俯着阅读。右边一幅是正义与力量的象征,身体高大的保罗穿着厚重的白色斗篷,一手拿书,一手拿剑,他的身旁是机警勇敢的马可。两幅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丢勒完全抛弃了意大利那种在宽阔的空间背景中展示人物的习惯方法。把四个人物紧凑地安排在画幅之内,从而使画面给人以更强烈的冲击力。
两年之后,即1528年4月6日,丢勒在纽伦堡去世。
丢勒是一位勤奋一生的伟大艺术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及理论著作,其中有350幅木版画、100幅铜版画、100多幅素描及60多幅油画。此外,他还留下了丰富的文字材料,除了他的自传、书信及日记外,丢勒还对艺术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完成了《测量指南》、《巩固城市之要求》与《人体比例论》三大著作,尤其是《人体比例论》更是美术史上的重要著作,丢勒在其中写道:“我们乐意观看美的事物,因为这能给我们以欢乐。”真的艺术,包含在自然之中,谁能发掘它,谁就能掌握它。
丢勒不仅是个伟大的艺术家,而且也是一个筑城学家、建筑家,丢勒的伟大足可以与当时最伟大的人物相比美。因此,德国的大诗人歌德说道:“当我们明白知道了丢勒的时候,我们就在真实、高贵、甚至完善之中,认识到只有最伟大的意大利人才可以和他的价值等量齐观。”
简介
任熊,浙江萧山人,非上海人。其父任椿,善画,在当地稍有名气。受其影响,任熊自幼喜爱绘画,童年时常画灯画。父卒,又从村塾师学画肖像。凡影描勾填之法,画男女老幼之容,无所不会。因不愿死板地恪守粉本,乃窃变其法,以期画出裹在衣冠里的人体解剖结构,于是弄得“朝服翎顶者秃其颅矣,端拱者跣一足矣”,因而引起老师的不满。任熊遂离师而赴各地卖画为生。
任熊在杭州得到同乡陆冶山相助,结识了许多画友。此时他的肖像画已为人所重,然他对传统艺术的学习仍孜孜不倦,临摹了杭州孤山圣因寺贯休的十六罗汉石刻画像。浙西周闲喜爱任熊绘画,将他邀至范湖草堂,使他终日临抚古人名作,略不满意,则再临一遍,必达到与原作乱真或胜过原作乃已。兴致所到,经常通宵达旦,前后达8年之久,故其画艺日益精深。后又被宁波文人姚燮延请。姚家收藏甚富,使他得以饱赏宋元明清诸代名家的书画佳品。在此期间,他创作的《姚燮诗意图》120幅(故宫博物院藏)为生平杰作之一,设境之奇,运笔之妙,令人赞叹。任熊后来常往来于宁波、杭州、上海、苏州等地,靠卖画为生。后因病卒于家,年仅三十五。
画风任熊善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虫鱼、走兽,笔力雄厚,气味静穆,深得宋人神髓。尤擅长人物,堪与陈洪绶并驾。人物形象多高古、奇倔、夸张、得陈洪绶神韵而能别出心裁,其自画像神态刻画细致入微,十分写实。任熊对衣纹的勾画向来十分精彩,铁画银钩,很见功力。所题款字也是十分有力,与画法同出一辙。曾有《于越先贤传》、《剑侠传》、《列仙酒牌》等画曾刻印行世,传世作品有《十万图册》十页、《姚燮诗意图册》《自画像》轴等,现藏故宫博物院;咸丰五年(1855)作《四梅图》轴藏中国美术馆;《为姚梅伯作人物册》二十页、《洛神图》轴、《范湖草堂图》卷藏上海博物馆;《丁文蔚像》轴藏浙江省博物馆;《少康像》册页藏南京市博物馆;《瑶宫秋扇图》轴藏南京博物院;《四季花卉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人物图册》藏广州美术馆。
年表1823年 清道光三年(癸未)1岁
六月十二日,生于浙江萧山,名熊,字渭长,为任氏第二十二世。父任椿,为民间画师。
1826年 道光六年(丙戌)4岁
"自幼喜涂抹,从张雅堂夫子读,偶检其书包下,皆画稿耳"。从村塾师习画。
1835年 道光十五年(乙未)13岁
弟任熏(阜长)生。
沙馥(山春)之弟沙英(子春)生,后拜任熊为师。
1838年 道光十八年(戊戌)
16岁因早年丧父,家境清贫,弟妹年幼,约在此时,开始卖画自给,承担家计。
1840年 道光二十年(庚子) 18岁
作《楷书七言联》纸本立轴:"看画客无寒具手;论书僧有折钗评。"
1841年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19岁
作《仕女图》,后周闲题《昭君怨》词于其上。
1842年 道光二十二年(壬寅)20岁
在宁波、杭州、苏州、上海一带,卖画维生。
1845年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23岁
在定海观吴道子画石刻,力摹唐人笔意。
1846年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24岁
与同乡陆次山,寓杭州西湖。在孤山圣音寺观五代贯休十六尊者石刻画像,寝卧其下,临摹不辍,对唐人画法的认识更进一步。(见吴恒仲英跋任渭长《松阴图》:"道光丙午偕陆次山侨寓西湖,得贯休十六尊者像,寝卧其下。")
作《仿贯休十六罗汉图》大册页(现藏南京博物院)。
1847年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25岁
夏五月,作《采药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自题五言律诗一首,诗格不俗。
1848年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26岁
始与周闲(存伯)订交于钱塘(杭州),"留范湖草堂三年。终日临古人佳画,略不胜,辄再易一缣,必胜乃已。夜亦秉烛,未尝辍,故画日益精"(《任处士传》)
作《钱江龙见图》赠周闲。记二人于八月钱塘观潮之事。
作《博古图》,后流入日本。
1849年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27岁
寄居范湖草堂,作《秋花图》四屏。作《烟柳兰舟扇》并题词一阙,调寄《江南好》。
1850年 道光三十年(庚戌)28岁
寄居周闲范湖草堂,初识诗人画家收藏家姚燮(字梅伯,号大梅山人)。春,与友人共游镇江之金山、焦山与北固山。继游明州(宁波,镇海)。"游佳山水,必造其险奥,一树一石有奇致,亦必流连其间,曰:'此天生画本也'。"
秋,寄居宁波姚燮之大梅山馆,朝夕诗画切磋,越二月有余,摘梅伯各色诗句,绘成《大梅山民诗中画》6册,120页。是册内容丰富,题材广博,有人物、仕女、武士、神仙、佛道、鬼怪、博古、花鸟、虫鱼、走兽、鞍马、山水、楼台、宫室等等,诗奇画绝,珠联璧合;一册之中,工笔写意,错杂出之,光怪陆离,不可方物。有清一代之册页,当推此为第一。此图之六册装原本,现藏香港私人藏家;十册装摹本(或为陆恢所摹),现藏故宫博物院。
作《铜雀春深》团扇,赠姚燮。
作《宋元词句仕女》册页,十六开。为姚景皋(姚燮长子)所请。
作《梅花仕女图》纸本横披于立秋第二日,于大梅山馆。(见《南画大成》卷七202页,又见《海上名画》6页。现藏上海文物商店)作《采芝图》(现藏上海文物商店)、《凤凰牡丹图》、《斗母天尊图》(现藏上海博物馆)、《花鸟图册》20开、《花卉图册》20开、《玉兰双鸾图》(现皆藏南京博物院)、《瑶台祝寿图》(六条通景挂轴)、《宋元词句仕女图》(26幅)、《山水图》(现藏上海朵云轩)、《柳林仕女图》(现藏中国美术馆)、《桃花锦鸡图》(现藏沈阳故宫博物院)、《花鸟图》四屏(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补景仕女图》(现藏浙江天一阁博物馆)、《琵琶半掩图》(纨扇)。
秋,为浙秋作《百花图卷》于大梅山馆。(图见香港佳士得拍卖图录1987年1月12日封面)
冬,归萧山,与里中曹峋(子嶙)订交,于时,里中人始重其所为画。杜门者一年。
1851年 咸丰元年(辛亥)29岁
正月十五日,书引首并自跋《大梅山民诗中画》图册。
"咸丰初年(应该约在1853年),以嘉兴 周闲 荐入向忠武公金陵戎幕,为绘地图,羁居积年,得江山之助,笔法愈健。既归,鬻画苏州以自给,尺幅片褚,人咸珍之。"(见《萧山县志稿》)。
初识张熊子祥(1803~1886年),并过访之。作《梅花灯烛图》。
冬,周闲自楚还,遂重访周之范湖草堂。(见《任处士传》)
作《端午锺进士进爵图临陈章侯》纸本立轴(现藏苏州市博物馆)、《梅竹双清图》纸本立轴(现藏上海博物馆)、《湘湖记游图》(现藏上海文管会)、《花鸟图》四屏(现藏浙江省博物馆)、《醉酒图》(现藏杭州西泠印社)、《山水图》册页(现藏镇江市文物商店)。
1852年 咸丰二年(壬子)30岁
应周闲之约,"游吴(苏州),一至沪渎(上海)。有大腹贾,欲以千金交,不乐其请,拒之而去"(见《任处士传》)
"渭长之在吴也,闻粤西变,日与周子存伯论兵,有请缨志。"(见丁文蔚《列仙酒牌》跋)。寄居华阳道院,与畲镛、黄鞠、杨韫华、韦光黼、孙聃、齐学裘,结书画之社于蓬莱阁,公推为主持,并先后作《蓬莱阁雅集图》、《晚晴楼七夕小宴图》等手卷,录其盛况,分别由姚燮作记系之图后。六月,周闲至,同游苏州之灵岩、虎丘。当时,"吴之人辇金币、丐笔墨者,踵相接也。"(见《任处士传》)"时吴
人怀白金荐绢素者,接踵。至是,家居鬻画,稍足给米盐,以供高堂,蓄妻孥。绘事日益工,众乃尼之,戒勿轻出"(见丁文蔚《列仙酒牌》序)任熊进入创作旺盛期。任熊与刘文起之孤女结婚。太平军拟攻南京,江南一带告急,友人黄鞠公寿(1796~1860年),为渭长礼聘刘氏孤女为妻。因时事紧急,黄飞书招任熊至,合卺于妇家。丁文蔚(1827~1890年)《列仙酒牌》跋云:"金陵警告,羽檄纷布,居者惊走。公寿亟寓书招之,合卺于妇家,挈以归。"刘公孙,字文起,"有倚马才,下笔万言立就,性孤傲不可近。独奇周闲,千里贻书缔交。後刘文起死,其孤女留吴中。"作《树下听琴仕女图》、《吹箫弄潮图》团扇、《桐荫抚琴图》(现藏杭州西泠印社)、《调琴啜茗图》(现藏上海博物馆)、《绿荫昼静图》(现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煮药图》(现藏武汉文物商店)、《花鸟杂画册八开》(支那南画大成出版,现为私人收藏)。1853年 咸丰三年(癸丑)31岁
二月,再至苏州,接刘氏女归萧山。
十月,至沪上,作《熏笼图》(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作《菊石图》、《柳燕图》、《锦鸡图》、《紫薇图》(现皆藏故宫博物院)、《四季花卉图卷》、《花卉图册》、《麻姑献寿图》(现皆藏浙江省博物馆)、《兰亭秋会第二图卷》(现藏杭州西泠印社)、《仕女图》(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列仙酒牌》48幅(次年由蔡照初镌板完工印行)、《松下高士图》。
1854年 咸丰四年(甲寅)32岁
至吴中(苏州)与沙馥(山春)订交,并收沙馥之弟沙英(字家英、子春)为弟子,偕之同游金山、焦山等名胜。又收潘椒石为弟子,"画花卉果品,笔极疏秀,而章法颇奇。"(见张鸣珂著《寒松阁谈艺琐录》)
春,任熊作图,蔡照初镌板,印行《列仙酒牌》四十八幅,有曹峋序,有族叔任淇(竹君)序,蔡照初尾跋。丁文蔚跋《列仙酒牌》云:"家居鬻画,稍足给米盐,以供高堂,蓄妻孥。"子任预(立凡)生。于弥月汤饼之会上,以《列仙酒牌》镌刻印片,分赠诸亲友。作《锺馗图》(见《日本现在支那名画目录》)、《花卉图》四屏(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鹰树图》、《富春山图》(现皆藏上海博物馆)、《百花图》(王锡龄家藏)。
1855年 咸丰五年(乙卯)33岁
夏,应周闲之邀,与陈埙同游焦山,得驻军将领款待,尊为"上客"。
"周闲从楼船诸军,扼京口,驰书相招。岁乙卯夏,偕陈埙重游焦山,总帅周公士法,副帅雷公以缄,咸器重之,待以上客。"(见《任处士传》)
入向荣戎幕,然时间应极短,不过月馀而已。"咸丰初年,以嘉兴周闲荐入向忠武公金陵戎幕,为绘地图,羁居积年。"(见《萧山县志稿》)。
任熊随周闲返钱塘,寄居范湖草堂,七月为周闲(周氏的《范湖草堂记》要在三年后方完成)作《范湖草堂图》手卷,长二丈,乃任熊山水画之代表作之一,亦为晚清山水画之重要作品。作《福禄寿三星图》纸本立轴,为此时人物画之力作(台北私人藏);作《瑶宫秋扇图》(现藏南京博物院)、《临院本山水图》(现藏上海博物馆)、《四红图》(现藏中国美术馆)、《麻姑献寿图》(现藏上海朵云轩)、《元女授经图》(现藏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山水仕女图》(现藏苏州市文物商店)。九月,至吴,再与黄鞠、畲镛、孙聃诸人游。十二月,归萧山,又杜门一年。
1856年 咸丰六年(丙辰)34岁
在萧山杜门不出。
女昭容生。
三月,任熊作图,蔡照初镌板,印行《剑侠传》33幅,丁文蔚序。任熊属首,并作记云:"蓝叔子属渭长画,蔡容庄雕,时在咸丰丙辰三月。"
秋,重九日,在丁兰叔(豹卿)之大碧山房,作《黄菊酒谢蟹图》,并为治端石印"豹卿"一方。此印,为任熊仅存传世之印。
作《自画像》,并题"十二时长调一阙",为渭长人物画精品。亦为中国历代画家画像及自画像中之代表作。作《于越先贤传》图80幅。作《补衮图》(现藏徐悲鸿纪念馆)、《丁兰叔三十岁小像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蕉荫睡猫图》(现藏上海博物馆)、《周星诒小像图》(现藏上海博物馆)、《十万图册》十开(现藏故宫博物馆)、《少康小像图》(现藏南京博物院)、《四季花卉图》四屏(现藏浙江省博物馆)、《枯木竹石图》(现藏杭州西泠印社)、《论古图》(现藏杭州西泠印社)、《罗浮仙影图》与费以耕合作(现藏浙江嘉兴市博物馆)、《临陈无名人物图》(现藏故宫博物院)。
1857年 咸丰七年(丁巳)35岁
四月,次子立墉生。
闰五月,任熊染疾,病体日衰。
仲夏,扶病作《秋林共话图》纸本立轴,并自题七绝一首(现藏故宫博物馆)。八月,周闲过萧山,约游,不果。九月,周闲自天台还,"任熊留之宿,谈燕浃旬。谓湘云寺后,岩石壁立,作种种云头皴,为天下第一奇胜,不可不游。时其疾未瘳,(周闲)辞俟后约,任熊不可。力疾掉扁舟,泛湘湖,步至寺后,酌鹦鹉杯,相赏甚乐。晚过曹氏(曹峋)葺苍草堂饮。任熊自有疾,不出户者五阅月。周闲来,始偕出,寻故人,揽名胜,兴致顿佳"(《任处士传》)。作《椿萱并茂图》(现藏上海博物馆)、《秃树寒山图》(现藏浙江宁波天一阁博物馆)、《湖石仕女图》(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
十月,疾大作,初七,卒于家,年35。
卒之日,吴越之民,皆叹息不已。遗作《高士传》绘图未完,仅得26幅,尚缺披衣、颜子两图,由蔡照初镌版后,任淇属扉页,由王锡龄出资刊行。杨韫华、韦光黻倾资助其丧。故后,"未竟之作,由(沙)子春完成之,能尽师法"。
周闲作《任处士传》,哀挽挚友之早逝 周闲, 作为晚清著名词人与早期海上名家,为后世留下了有关任熊生平与二人友谊的重要史料。
十二月,所作图《于越先贤传》80幅,由蔡照初镌板,任淇书签,有王锡龄(啸篁)序,并出资刊行。
冬,同里王锡龄(啸篁)出资重刻任熊《剑侠传》图,并重刻其传于后。
作品传世作品有《十万图册》十页、《姚燮诗意图册》《自画像》轴等,现藏故宫博物院;咸丰五年(1855)作《四梅图》轴藏中国美术馆;《为姚梅伯作人物册》二十页、《洛神图》轴、《范湖草堂图》卷藏上海博物馆;《丁文蔚像》轴藏浙江省博物馆;《少康像》册页藏南京市博物馆;《瑶宫秋扇图》轴藏南京博物院;《四季花卉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人物图册》藏广州美术馆。
为周闲所绘《范湖草堂图》节选范湖草堂图
周闲题跋之《十万图册》《十万图册》节选
其他作品选任熊画作任熊画作任熊画作
主演:让-弗朗索瓦·拉吉奥 JB·布兰科 史蒂夫·布卢姆 让·巴尔内 杰森·格里菲斯 玛丽·伊丽莎白·麦格林
别名:
导演:让-弗朗索瓦·拉吉奥
编剧:让-弗朗索瓦·拉吉奥 Anik Leray 斯蒂芬妮·社
年份:2011
地区:法国
语言:法语
片长:80分钟
上映日期:2011-11-23(法国)
类型:动画 奇幻
剧情介绍
在一副未完成的画中,画中的人搞起了等级社会,画全人歧视没画完人,更不把线稿人放在眼里。画之国的城堡被画全人蜡烛大帝所掌控,他把没画完人和线稿人驱逐到森林中。画全人拉莫和没画完人克莱尔相爱,遭到了蜡烛大帝的追逐围捕。机缘巧合拉莫遇上了克莱尔的朋友罗拉和线稿人布吕姆,三人被追到了食人森林里。他们决定去寻找消失的画家,让其完成这幅未完成的画,为没画完人和线稿人涂上色彩。在寻找的路上,三人跌出画中,来到了画家的画室。邂逅了闲卧窗边迷人的夫人、脾气不太好的画家自画像、语速很快的蓝色小丑。他们穿梭在画与画中,在威尼斯的狂欢节里奔跑,遇到死神的追逐,最终回到了画室,虽未找到画家,但得到了画画的技巧。15世纪末,文艺复兴的春风早已吹遍意大利半岛,意大利人通过海洋贸易不断积累财富,政治、经济、文化都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 而此时,欧洲北部的德国还在寒冬之夜里瑟瑟发抖,政治混乱、经济萧条、更可怕的还有当时的黑死病,每天都在夺去无数人的性命。 德国的封建主们还在为争夺那些贫瘠的土地而打得热火朝天,连命都保不住时,同一时刻,千里之外的米开朗基罗却正在给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画天顶画。差距可想而知。在那个时候,丢勒其实已经是家乡的大画家了,但他却觉得还是无法突破自己绘画的瓶颈,还想不断拓宽自己的边界,于是他决定,搞点事情。他走了3424公里的路,翻越横断在南北欧之间、平均海拔3000米的阿尔卑斯山脉,从德国去往意大利,结识了拉斐尔、乔万尼•贝里尼等几位当时顶级的艺术大师,顺便向他们学习技法。 他进入当时最厉害的威尼斯大学“读研”,他接触到“透视法”、“解剖学”等新的绘画理论。
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年7月15日 --- 1669年10月4日),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早年从师 P拉斯特曼,1625年在家乡开设画室。画作题材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
伦勃朗的自画像是著名的。年轻的无忧无虑的伦勃朗曾经把自己画成漫画式的美化青年,戏谑般浪子,装扮式的文艺复兴的廷臣。他仔细研究过自己的脸部特征和各种表情、皮肤与头的不同式样,采取各种姿势、穿着各种服装,运用不同的光照,直到贫困饿生活在他的面孔上留下的深刻的印迹。伦勃朗的人物总是给我们透露出复杂的心灵的信息。伦勃朗的绘画有富于情感的丰富色彩他的色彩总是那么深沉、厚重,在一片深棕色的基调中,他谨慎到使用着有限的亮色。他利用织物的华贵的闪光,在明亮的金黄、朱红的点缀中构成一片漂亮的暖调,他在这种调子中又不时穿插些鲜明的蓝、绿等冷色,使其颜色如同宝石一般熠熠生辉。
————————————
希望能帮助到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