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李清照与赵明诚之间的感情?

怎么评价李清照与赵明诚之间的感情?,第1张

李清照和赵明诚是古代令旁人羡慕的一对门当户对又有才华的才子佳人,二人郎才女貌,天生一对。据记载,李清照当时还隐于深闺时,就名闻京城,引得当时还是太学生的赵明诚做起相思梦。据《琅娘记》卷中的引记《外传》说道,小时候赵明诚曾做梦,梦里他朗诵了一首诗,醒来时犹只记得其中三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年幼的他自然百思不得其解,就向父亲请教。他的父亲听后大笑不止,说道:“吾儿是要得能文词妇也。”明诚仍然疑惑不解。他父亲继续解释:言与司,乃词字,安上已脱,乃女字,芝芙草拔则是之夫二字。合起来看就是词女之夫。虽说这只是传说,但也说明了李清照在当时的名气是非常大的。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熟悉李清照的同学都知道,这是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短暂别离后,她思念丈夫所作的词句。

寥寥数语便道出了两人的浓情蜜意,所以后世人们在学习这首词的时候,常常会发出慨叹,羡慕二人的伉俪情深。

而李清照写给丈夫的诗作也不止这一首,还有其他佳作,正因为这些诗词,才给后人一种两人恩爱非常的感受,并不断地被放大传颂。

但实际上,二人的情感之路也如普通人恋爱一样,充满坎坷与荆棘

那这二人的婚姻生活之下,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他们的传世爱情又是否值得我们普通人追捧呢?

一寸相思千万绪——婚姻生活甜蜜的开端

李清照家境优渥,出身于书香世家,父亲也在朝中为官,所以李清照在少女时期的生活十分愉快。

这种家庭的优势,不仅为李清照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也让李清照得以认识自己的第一任夫君赵明诚。

二人的初见还是在一次美好的邂逅,当时赵明诚借着李清照哥哥的关系,认识了李清照,只消一眼,他便认定了这位才女,心中暗自发誓要娶李清照回家。

双方父母觉得二人门当户对,李清照又是出了名的才女,便同意了这门亲事。

他们婚后,因为家境相仿,文化程度相差无几,总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

而最让人羡慕的,就是赵明诚知晓自己妻子的诗才远超自己,但却并不反感,反而鼓励妻子继续学习,还与她一起分享研究金石字画,有时也在一起研读书籍。

对于李清照而言,能够有一个情投意合,兴致相仿的夫君,简直就是人生一大幸事。

所以当赵明诚因公外出之际,她也会像普通女子一样翘首以盼,期待着夫君的归来。

这种感情固然是世间人们最艳羡的,自此人人都希望与李清照一样获得这样的爱情。

但是历史始终是外人笔下记录的久远的故事,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我们也只能看到世人愿意看到的一面。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婚姻背后的隐忍与无奈

夫妻之间,哪怕之前再怎么浓情蜜意,在面对七年之痒时,也会露出无奈。而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之间也不再是七年之痒了,可以说是十年之痒。

经过十几年的岁月洗礼,结婚时年仅18岁的少女清照也早已步入中年,容颜老去的她,哪怕是再有才华也吸引不了赵明诚了,而且两人多年的婚姻生活也没能有个一儿半女。

在那个年代,无后为大的礼教条例正在不断地束缚着李清照。于是有了充足理由的赵明诚,就更加明目张胆地豢养小妾了。

被抛弃的李清照只能不断地借酒消愁,或是通过作诗来释放自己失落的情绪。当然,最让李清照无法忍受的是自己与丈夫多年生活竟没发现他原来是个贪生怕死之人。

当时,赵明诚走马上任建康知府,却在面对叛军之际,置一城百姓安危于不顾,临阵脱逃了。

这种行为在能够吟咏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种诗句的李清照面前简直逊毙了。

李清照打心眼里看不起赵明诚,自此虽然两人仍在一起,却貌合神离。

这种婚姻状态一直持续到赵明诚因病逝世。

所以哪怕是这种后世传颂的爱情背后,也有着这么悲剧的故事,李清照也着实悲惨。

那像我们普通人到底该不该追捧这种爱情呢?我们又该有着什么样的爱情观。

天不老,情难绝——普通人应当追求的爱情模样

首先,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是基于两者家庭门当户对才开始的,两人都是"官二代"、"富二代",经历几乎相同,见识也相仿,所以才能有共同的话题,能够一起研究文学、艺术。

如果换成我们普通人,很少有人能够找到一个门当户对且见识相仿的,这也是我们现如今婚姻状态的遗憾。

再者李清照有才学有样貌,足够优秀,这才吸引到了赵明诚,使其展开追求,面对着妻子的才华,赵明诚也没有软色,反而积极鼓励。这种平等的夫妻观念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他们的爱情于今天而言年代过远,很多故事的真伪难以得到解释。而且每个人对于爱情都有自己的定义,我们可以对他们的爱情表示向往,但是绝不能被这种"甜蜜"所迷惑,不过分地追捧被媒体包装过的"李赵爱情"。

就像隐藏在他们爱情当中的悲剧一样,我们对待感情也要有自己的主见,在追逐平等、独立爱情的同时,认清现实。

不迷失自己,不脱离现实,不过分依托另一半,追求自我,在享受爱情滋润的过程中塑造完美的自我才是我们应该追捧的爱情观。

鸿雁说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爱情,一直被世人称颂,但却不值得我们普通人追捧。因为他们的爱情,根本没有诗词中描绘的那么美好?

李清照心中之苦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当然,我们通过李清照的一些诗句也是能看出一些端倪的。

一、李清照与张爱玲之比较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重要代表, 与蔡文姬、卓文君、上官婉儿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后人有《漱玉词》辑本,收词61首。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1920年09月30日出生在上海,1995年09月08日逝于美国加州。与吕碧城、萧红、石评梅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著作非常丰富。惊世之作《倾城之恋》(1943)、《金锁记》(1943)。

均为名门之后 。

1、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李格非曾师从苏轼,他才学深得苏轼的赏识,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李清照的母亲的身世十分显赫,据《宋史·文苑传》记载,李清照的母亲姓王,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王拱辰北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十七岁举进士第一,宋仁宗赐其名拱辰(韩愈24岁中进士,王安石20岁中进士,苏轼22岁中进士),有才子盛誉。王拱辰曾出使辽,契丹王在席中主动向王拱辰敬酒,并亲自弹奏琵琶助兴,异常敬重王拱辰。

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王拱辰到京城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皇上认真审阅了每一个考生的考卷,发现王拱辰的文章立论新颖,见解独到,文笔流畅,没有人比得上他,于是就把王拱辰定为状元。第三天,皇上把考中前三名的书生都召集到王宫的大殿上,在早朝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了他们的名单。其他两个书生都赶紧跪下磕头谢恩,王拱辰不但没有谢恩,反而说:“陛下,小生不配当状元,请您把状元判给别人。”金殿上的人都议论纷纷,科举考试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从没听说哪个人把到手的状元往外推,这真是天下奇闻。

皇上听了也很纳闷,就询问原因。王拱辰说:“陛下,我也是十年寒窗苦读,做梦都想中状元。可是这次考试的题目不久前我刚好做过,所以被选上状元是侥幸。如果我默不做声当上了状元,我就是个不诚实的人。从小到大我都没有说过谎话。我不想为了当状元,就败坏自己的节操。”皇上听了,非常受感动,特别赏识王拱辰的诚实,认定他将来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于是皇上就说:“此前做过考题,是因为你勤奋,况且从你的文章里可以看出,你表达的是自己的真实想法,理应选为状元。再说,你敢于说真话,能够诚信做人,这才是一个堂堂状元应该具有的品质,你的诚实比你的才华更可贵。因此,朕一定要选你做状元,你就不要推辞了。”

就这样,王拱辰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诚信状元。他在朝中做官五十五年,以自己诚信正直的品格和惊人的才华,得到百姓和官员们的尊敬。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一生有过两人任妻子。李清照的母亲王氏是李格非的第二任妻子。李格非的第一任妻子也姓王,是宋神宗时期宰相王珪的侄女,与李格非结婚不久就去世了。这位王氏有一个侄女,就叫她小王氏吧,后来嫁给了秦桧,这样算来,李清照应该叫秦桧表姐夫了,当然,秦桧比李清照小6岁。

2、张爱玲的爷爷张佩纶,晚晴名臣、翰林院学士。曾率领福建水师抗击法国的入侵,主张设立南北洋水师。张爱玲的奶奶是大名鼎鼎的晚晴重臣李鸿章的女儿。

均经历了乱世,均为旷世才女,均有伟大作品传世,均有心向传统但又有反传统的双重人格思想等等。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是这样开头的:

胡琴咿咿呀呀拉着,

在万盏灯的夜晚,

拉过来啊

又拉过去,说不尽的沧凉的故事——

不问也罢!

……

胡琴上的故事应由光艳的伶人来扮演的,

长长的两片红胭脂夹注琼瑶鼻,

唱了,笑了,袖子挡住了嘴

……

然而,这里只有白四爷单身坐在黑沉沉的破阳台上,

拉着胡琴。

胡琴声苍凉而忧伤。白四爷单身坐在黑沉沉的破阳台上,拉着胡琴;我们也可以想象李清照单身坐在黑沉沉的破阳台上,拉着胡琴。但时光如果能够倒流,白四爷就不会单身坐在黑沉沉的破阳台上,拉着胡琴;当然时光如果能够倒流,李清照也不会单身坐在黑沉沉的破阳台上,拉着胡琴。我们假设时光能够倒流……

二、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戋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为什么“见客入来”“和羞走”,但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又不舍呢?

在一个梅子将熟的初夏的早晨,太阳刚刚升起,花朵还没有完全绽开,花朵上的露珠依然浓重,而我们的女主角,豆蔻芳龄魅力四射的李清照已像只快乐自由的小鸟一样登场了。在自家的后花园里,打罢秋千,有点疲倦,有点放松。恰恰这时有个不速之客,男的,闯入李清照家后花园里,也闯入了花季李清照的目光里,李清照急忙含羞回避,“袜戋刬金钗溜”-------走得匆忙而狼狈,就这样,来不及穿鞋,仅穿着袜子,掉落了金钗,乱了头发。但是,就是那一眼,竟使得李清照像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所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不言而喻,她停步不为闻青梅,只是为来人,想看但又不好意思公开看,于是假托闻青梅而偷偷看来人。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李清照家的后花园也许“桃花依旧笑春风”,但是东京的大相国寺就不一样了。大相国寺就是《水浒传》中花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地方,也是一个经常举行庙会的繁华集市。在这里往往汇集了不少古今名人的金石碑刻字画,也算是个民间的文物市场。

大约十七岁时,元符三年(1100)夏秋之交的一天,李清照和父母还有侍女翠玉来到大相国寺游玩。赵明诚也和父母还有还有仆人来到大相国寺的文物市场淘宝。

赵明诚,字德甫,祖籍山东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后移居山东青州。自幼聪明,有神童之称。他博览群书,酷爱书画艺术,专心搜集、整理、研究金石文物。著有《金石录》30卷。

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当时任吏部侍郎。而此时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同在朝任礼部员外郎。同朝为官,也都是山东人,平时早有来往,关系也不错。

两家人相遇了,相互打了招呼,李清照这才正式认识了赵明诚,而这个赵明诚就是一年前闯入李家后花园的“客”。回家后,李清照再也忘不了英俊潇洒、才气四射的赵明诚了。赵明诚也同样忘不了甜美可人、才貌双全的李清照了。

赵明诚后以梦中诗“言与司合,安上以脱,芝芙草拔”(词女之夫)暗示自己的父母,使父母前往李家提亲。由于两情相悦也门当户对,所以一切都顺理成章。经过几个月的筹备,21岁的赵明诚和18岁的李清照终于在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三月下旬完成婚礼。有情人终成眷属。

李清照作品中有一首词《减字木兰花》,表现出婚后的幸福。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花儿含苞欲放,轻带露珠,妍如彤霞,楚楚动人;人儿花容月貌,飘散着鬓发,斜挽着发簪,气质高雅,也是楚楚动人。但是好景不长啊。

三、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才刚有情人喜结良缘,但为什么此时却“空对烛花红”呢?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升为宰相。蔡京支持王安石变法,属于新党,他即位宰相后,大力排除异己,打击旧党。宋徽宗的前任为宋哲宗,宋哲宗属于保守派,他的年号为元祐、绍圣、元符,于是把旧党称为元祐党人,共120人,两年后又增至309人,并且御书刻在石碑上,立于皇宫前。其中就有苏轼、秦观,还有李格非等人。此时的苏轼已经去世,李格非也被削去了礼部员外郎之职。在这之后的两年内,皇上接连下诏书:

诏党人子弟毋得擅到阙下。

诏责降人子弟毋得任在京及府界差遣。

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

赵挺之这时候可是一个大红人啊。在蔡京的大力推荐下,位至门下侍郞,即第一副宰相。李清照向公公赵挺之求助,赵挺之不予理睬,李清照很气愤,写下了“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诗句。

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九月,李清照只得陪着自己的父母等家人,告别了赵明诚,离开了东京,回到了家乡山东济南明水镇。无奈又无奈,依依又依依啊。在李清照的词中出现了不少此次别离后的情意绵绵、满怀愁绪的作品。如《浣溪沙》,又如: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四、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又添了一段怎样的“新愁”,为什么又添了一段“新愁”?

世事如棋,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当旧党人物已被驱逐殆尽之后,蔡京与赵挺之的矛盾就开始暴露出来。赵挺之最终败给了善于结党营私的蔡京。并于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3月罢相,罢相几天后就病逝了,终年68岁。

赵挺之在相位的时候,赵明诚一路升迁,官居鸿胪少卿,正六品,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礼宾司司长。赵挺之死后三日,蔡京就开始了大规模的诬陷整治活动,甚至把赵挺之划归为元祐党人,赵家也不能呆在京城了,全家只得移居家乡山东青州(今山东省益都县)。由于家变,赵明诚失去了在京城飞黄腾达的机会,然而却能安居乡里,屏居青州十数年,与李清照团聚,并在李清照的支持和帮助下,专心收集整理骨器书画,以及写作《金石录》。

收藏整理的工作是枯燥繁琐的,但赵明诚、李清照却能从中获得最大的快乐。

“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在政治风云变幻的两宋之交,李清照、赵明诚共患难、同祸福。在他们屏居青州的十二年中,蔡京等人陆续退出政治舞台,赵明诚也重新返回仕途之路,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出任莱州知州。李赵又要天各一方了。于是有了“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有了“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咸愁”(《一剪梅》),有了“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藫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五、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唱诗作赋,填词作对,是李赵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为什么现在“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呢?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十月,金兵大举南下,直取北宋国都开封。宋徽宗在极度惊慌中将皇位让给太子,宋钦宗即位,改元靖康。在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攻陷开封。在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押往金国,北宋灭亡,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靖康之难”。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宣布继承帝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史称南宋。不久逃至杭州。

1127年三月,赵明诚接到正在金陵(今南京)任职的长兄存诚的家书,告之母亲去世。赵明诚南下奔丧,随带十五辆车子的古器书画,另将余下的十多间屋子的古器书画交由李清照看守。“期明年春再具舟载之。”(《金石录》后序)

1127年秋,金兵逼近山东。一天旁晚,李清照和管家带着部分行李以及几件珍贵的文物奔金陵而去。时年十二月,金兵攻陷青州,十余间屋子的金石文物化为灰烬。历经周折,李清照于1128年春到了金陵,总算逃离了战火与赵明诚团聚了。

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九月,赵明诚服丧未满,即被任以建康府知府。结果在第二年三月由于镇压王亦在金陵的叛乱不力而被罢官。

建炎戊申秋九月,侯起复,知建康府。己酉春三月罢,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夏五月,至池阳, 被旨知湖州 ,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 遂驰马去 。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至行在,病痁。七月末,书报卧病。余惊怛,念侯性素急,奈何病痁?或热,必服寒药,疾可忧。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果 大服柴胡、黄芩药 ,疟且痢,病危在膏肓。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悲痛之中,李清照为赵明诚写下了一篇祭文,全文现已散失,只剩下中间的一对残句:

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这对残句中用了两个典故。白日正中,是说唐代著名的禅门居士庞蕴坐化之前,令其女灵照出门观看日头,灵照回报说,太阳已至中天,但是略有侵蚀。庞居士出门观看,灵照趁这个当口,坐到庞蕴的座位上,合掌化灭。庞蕴看到后,夸奖女儿对禅机的领悟高超,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李清照运用这个典故的意思是:赵明诚在自己之前亡故,总要好过亡与自己之后,免得更加痛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赵明诚的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当然是李清照宽慰自己的话。

坚城自堕,指的是春秋时期,齐国攻打莒国,齐国大夫杞梁战死,他的夫人听说后放声大哭,听到的人都哀伤不已,莒城因此而崩塌。这个故事后来演变为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但无论是杞夫人的悲痛还是孟姜女的悲痛,李清照的丧夫之痛一定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后李清照又经历了文物再失、颁金之诬、被骗再嫁、被判入狱之悲,但再大再多的伤痛也难掩失夫之痛。如《孤雁儿》,又如: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赵翼·清)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梅圣俞诗集〉序》)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也。”中华文坛几千年,其中的女词人寥寥无几,才貌双全又兼具人格魅力的女词人更是凤毛麟角,李清照就是其中的翘楚。

01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上面这两首《如梦令》大家应该是耳熟能详了,但是其中的韵味却未见参透。

我所看版本是美芹作者所著。“愿向藕花深处醉”、“倚门回首嗅清梅”,美芹作者用这些令人心醉的话语串联了李清照的一生。品读本书,你可以体会到这位优秀女词人一生的悲苦与坎坷。

02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乃“苏门四后士”之一,母亲亦是饱读诗书之人。生长于这样的家庭,李清照自幼便处在书香墨韵的浸染下。

如一棵灵秀之木,李清照早慧萌生,少年时期便轻易能够体察这人生百味。

那两首被载入语文课本的《如梦令》便是还是少女的李清照所写下的佳作。

李清照是幸运的,很多人穷极一生也无法找到自己的真爱,而还是少女的李清照便邂逅了自己的一生挚爱赵明诚,而后两人结为眷侣,度过了一段神仙般的日子。

好景不长,受朝廷政乱的影响,父亲身陷囹圄,而她也不得不在新婚不久后与赵明诚分隔两地。一个在繁华的汴京,一个在寂静的青州。

新婚燕尔,便迫于无奈分隔两地,李清照终是抵不过思念的折磨,前去寻夫,之后两人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时光。

尔后赵家受难,赵明诚带着李清照一同回了青州老家,两人开始了一段“赌书泼茶的悠闲时光。”

03

若是之后再无变故,如此一生,那该多好?老天偏爱开玩笑,那些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终究不属于这位千古女词人。

赵明诚恢复仕途,将李清照再次丢下,此后竟是杳无音信。“东莱不似蓬莱远”,然而你为什么不来看看我,甚至连书信都无一封。

李清照再度寻夫,舟车劳顿,却在抵达之后又发现了赵明诚的变心,失望有之,但李清照更多的却是满腔爱意,李清照凭借共同的爱好挽回了赵明诚的心,两人又恢复了当初的那般恩爱,只是那些伤害终究是抹不去的。

赵明诚去老家奔丧,竟在途中病重而亡,以一种李清照无法预料的方式就这样离开了她。

此后一生流离,嫁与小人,又“大逆不道”地与之离婚,轰动一时。最后连与赵明诚一同收集来的文物也在乱世中不知所踪。

人间有四苦,鳏寡孤独,李清照一人便占了两样。中年时丧夫,晚年膝下无子。经历了国破家亡,后半生恰如浮萍,在尘世中飘荡。

相信大家对李清照这个人并不陌生,从上学开始,每间隔几年就会遇到一首李清照写的诗,而她也被称为宋朝第一才女,作为宋朝知名的女词人,她成为了婉约派的代表,不得不说,这个人还是很有才华的,她的很多诗词都能够流传到今日,并且被写入教科书中,在这方面她就要比乾隆强上很多,乾隆一辈子写了那么多首诗,能够写进教科书的只有一首诗而已。

虽然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不过她身上是有英雄气概的,在脾气方面也是谁都不服气,她的诗之所以写的这么好,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事情都是她亲身经历的,比较容易引起人的共鸣

大家都知道,李清照的家世是很不错的,在年轻的时候,李清照过着富裕的生活,丝毫不用担心战乱的事情,父亲又是朝廷命官,李清照从小就接受着良好的教育,她所处的家庭就注定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说法与她没有关系,她不仅在诗词方面成就很高,还是一个琴棋书画都很精通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年轻的李清照就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才女,每天来李清照家里提亲的人都已经要把门槛踏破了。不过,李清照还是想追随自己的爱情,直到遇到赵明诚的那一刻,她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样子的人。

在一次灯会上,两个人相遇了,李清照对这位公子很是喜欢,在仔细研读了他的作品之后,内心的好感已经有些压抑不住了。还好,没过多久赵家就带着礼物来到了李清照家里,李清照当时一口就答应了这门婚事,才刚刚成年的李清照,嫁给了二十一岁的赵明诚,这本来是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可他们之后的生活,却是要惨淡很多。

两个人刚刚在一起的时候,赵明诚在看到夫人的才华之后,直接就感觉自愧不如,不过,这更加促进了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可随后赵明诚前往了北京,李清照在思念丈夫的情况下,做了一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赵明诚在看到这首词之后,立刻对自己的夫人佩服的五体投地,在忙完手头上的事情之后,连忙回到了家中看望自己的妻子。好了,今天的话题到这里就结束了。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诗经情话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一生,用跌宕起伏,历经沧桑来形容并不为过。了解她的生平后,难免不会对这位才女心生怜惜。

常有人感叹: 年少莫读李清照,人生最苦是相思。

尘烟如梦,人间悲喜。

李清照用7首词,写尽了世事无常。

1《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首《如梦令》,让李清照名动天下,彼时她还是一位待字闺中的少女。

出身在书香门第,父亲又是苏门学子,领着高官厚禄,那时的李清照无忧无虑、逍遥惬意,所以可以肆无忌惮地酒醉到日上竿头。

风姿绰约的她,才华出众的她,成了当时京城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李清照的倾慕者可以挤满汴梁城的整个官道,但却没有一个能扣开她的心扉。

饶雪漫曾经说过:“ 少女心事最迷人,千山万水抵不过微微一瞥。心里的少年应该是疯长的草和想象的春天。

少女在期待,期待可以邂逅心爱的人,卷帘后,花影间,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心中的爱意。

那时,年少,真好,也正好。

2《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挼残蕊,更捻馀香,更得些时。

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18岁那年,李清照邂逅了21岁的赵明诚。

他们一见钟情,她为他披上嫁衣,他帮她早起画眉。

初春时节,春心萌动,有些馋酒,更有些思念在外求学的赵明诚。

初为 的李清照,多少有些“悔教夫婿觅封侯”,但是一想到两人婚后“共好金石”、“锦书传情”的琴瑟和鸣,就心生无限蜜意。

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人这一生最大的运气,恐怕就是等到此生唯一的那次不期而遇。

只是有些人早早就能遇见,有些人却要耗尽一生。

3《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增广贤文》中说:“三穷三富不到老,十年兴败多少人?”

生活无常,总会给你带来意外,是喜是忧难以预料。

就在李清照享受着婚后的甜蜜时光,一场突如其来的 ,将自己的父亲卷入事业的深谷。 父亲被赶出朝堂,同朝为官的公公又因为和父亲阵营相左,无法施以援手。

恰巧这个时候,丈夫又负笈远游,身边没有一个人可以帮她分担忧愁。

这么多年来,这是李清照第一次感觉到了酒的苦涩。

往后余生,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再难遇见那位天真烂漫的少女。

一个人真正成熟,也许就是从体验到世事无常开始的。

4《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人们常说婚姻里有“三年之痛、五年之冷、七年之痒、十年之伤”。

李清照和赵明诚,走过爱情里的浓烈如火,也经过了围城中的耳鬓厮磨,但是依然没能逃脱“7年”的魔咒。

因为无子嗣,赵明诚慢慢疏远起李清照,而且在家人的撺掇下,纳妾的事情也暗自被赵明诚提上了日程。

后来赵明诚在外地做官,两人相处的时间就更少了,李清照经常一个人独自喝闷酒。

佛陀在《长阿含经》中有言: “恩爱无常,会合有离。”

多少相爱的人,曾经爱到死去活来,可后来走着走着,风风雨雨都过去了,平平淡淡却冷了。

爱情就这么无常又无情,无情的不是时间,而是人心的善变。

5《菩萨蛮》(节选)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因为纳妾的事情,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可还没等他们面对面地处理这件事情,北方的金王朝开始率军南下,屠戮中原。

徽钦二宗都成了阶下囚,他们这群布衣臣子当然也没落着好,幸存者在一片惊慌失措中,流落江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河之遥,却成生死之界;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

人生无常,最无常的就是这“命运”二字。

没有人愿意离开故土,但是生逢乱世,盛世家国都可瞬间瓦解,更遑论浮萍的人命呢?

此后,李清照的每一次醉酒,都缠绕着无限的家国哀思。

6《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

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初尝。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

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衣冠南渡,匆忙间,那些见证了李清照和赵明诚昔日甜蜜爱情的金石古玩,被逼无奈之下沉入江河。

但是更让她痛彻心扉的是, 丈夫因为感染疟疾,不治身亡。

他虽然有负于她,可她始终对他一往情深。

所爱之物遗失殆尽,所爱之人也撒手而去。

自此,人世间就只剩下李清照,茕茕一人。

“酒醒时、往事愁肠。”

重阳佳节,形影相吊,个中孤苦,更堪与何人说?

真正的爱情,就是这样:当你离开了,无论有多少怨有多少恨,我还是会记得你当初让我心动的样子。

本以为余生很长,可分离总是猝不及防,还没来得及好好告别,就已经匆匆散场。

7《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首《声声慢》成了李清照晚年的注脚。

没有人会钟情于孤愁,只是不想再失望罢了。

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不想去寻找新的人生,但是老天太会捉弄人。

再婚的丈夫张汝州,只为她的家产而来,在得知她的所有收藏尽数毁于战乱后,竟然对她拳脚相加,还得意洋洋地把自己科举作弊的勾当也说了出来。

李清照这一生活得何等骄傲,就连赵明诚纳妾都要偷偷摸摸地避讳她,岂能容忍张汝州这样的小人猖狂?

她将丈夫告上公堂,公开离婚。

尽管宋代法律规定,无论什么原因,妻子告丈夫,就得坐牢。

但这就是李清照,喝过最浓烈的酒,写过最深情的词,也敢反抗这世间最可恨的人。

她被上天宠爱过,也遗弃过;体会过最美的相遇,也经历过最心酸的别离。

世事待她无常,但她终不负此生。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年少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李清照年少时的这首词无意间却唱尽了她的一世悲喜。

知否?曾经鲜衣怒马,怎知无语凝噎。

知否?曾经陌上风流,怎知雨疏风骤。

人生,就像这一池被风雨吹打过的海棠花,你道海棠依旧,却奈何心里伤,未语人先休。

余光中在《记忆像铁轨一样长》里写道:“说是人生无常,却也是人生之常。”

生命中有太多“知否”,在你想不到的地方。

一苦一甜是滋味;一朝一夕是日子;一喜一忧是生活;一起一落是人生。

只有品味了苦涩,才懂得甘甜的滋味;只有经历了苦难,才知道坚强的美丽。

人间值得,我愿你可大闹一场;人生无常,我愿你且行且珍惜。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6826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4
下一篇2023-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