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是开在哪里的花

彼岸花是开在哪里的花,第1张

曼珠沙华,又称彼岸花。一般认为是生长在三途河边的接引之花。花香传说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春分前后三天叫春彼岸,秋分前后三天叫秋彼岸。 是上坟的日子。 彼岸花开在秋彼岸期间,非常准时,所以才叫彼岸花吧彼岸花,花开开彼岸,花开时看不到叶子,有叶子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相传此花只开于黄泉,是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彼岸花是开在黄泉之路的花朵,在那儿大批大批的开着这花,远远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铺成的地毯, 又因其红的似火而被喻为”火照之路” 也是这长长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与色彩 人就踏着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狱佛说彼岸,无生无死,无苦无悲,无欲无求,是个忘记一切悲苦的极乐世界。有一种花,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生于弱水彼岸,无茎无叶,绚烂绯红。曼珠沙华,又称彼岸花。一般认为是生长在三途河边的接引之花。花香传说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佛经语:“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彼岸花,花开开彼岸,花开时看不到叶子,有叶子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相传此花只开于黄泉,是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在那儿大批大批的开着这花,远远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铺成的地毯, 又因其红的似火而被喻为“火照之路”,人就踏着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狱。传说一: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某个城市的边缘开满了大片大片的曼珠沙华,也就是彼岸花,它的花香有一种魔力,可以让人想起自己前世的事情。守护彼岸花的是两个妖精,一个是花妖叫曼珠,一个是叶妖叫沙华。他们守侯了几千年的彼岸花,可是从来没有见过面,因为开花的时候,就没有叶子,有叶子的时候没有花。他们疯狂地想念着彼此,并被这种痛苦折磨着。终于有一天,他们决定违背神的规定偷偷地见一次面。那一年的曼珠沙华红艳艳的花被惹眼的绿色衬托着,开得格外妖冶美丽。神怪罪下来,这也是意料之中的。 曼珠和沙华被打入轮回,并被诅咒永远也不能在一起,生生世世在人世间受到磨难。从那以后,蔓珠沙华又叫彼岸花,意思是开放在天国的花,它的花的形状像一只只在向天堂祈祷的手掌,可是再也没有在这个城市出现过。这种花是开在黄泉路上的,曼珠和沙华的每一次转世在黄泉路上闻到彼岸花的香味就能想起前世的的自己,然后发誓不分开,在下一世再次跌入诅咒的轮回。 曼珠沙华——佛教语,也称彼岸花,开在连接人、冥、魔三界的三途河彼岸永远无法到达的地方,传说其花香能唤醒死者生前的记忆 据说一开始曼珠沙华都是白色的当吸收了幽灵之后就变成了红色的 传说二:相传以前有两个人名字分别叫做彼和岸,上天规定他们两个永不能相见。他们心心相惜,互相倾慕,终于有一天,他们不顾上天的规定,偷偷相见。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们见面后,彼发现岸是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而岸也同样发现彼是个英俊潇洒的青年,他们一见如故,心生爱念,便结下了百年之好,决定生生世世永远厮守在一起。 结果是注定的,因为违反天条,这段感情最终被无情的扼杀了。天庭降下惩罚,给他们两个下了一个狠毒无比的诅咒,既然他们不顾天条要私会,便让他们变成一株花的花朵和叶子,只是这花奇特非常,有花不见叶,叶生不见花,生生世世,花叶两相错。 传说轮回无数后,有一天佛来到这里,看见地上一株花气度非凡,妖红似火,佛便来到它前面仔细观看,只一看便看出了其中的奥秘。佛既不悲伤,也不愤怒,他突然仰天长笑三声,伸手把这花从地上给拔了出来。佛把花放在手里,感慨的说道:“前世你们相念不得相见,无数轮回后,相爱不得厮守,所谓分分合合不过是缘生缘灭,你身上有天庭的诅咒,让你们缘尽却不散,缘灭却不分,我不能帮你解开这狠毒的咒语,便带你去那彼岸,让你在那花开遍野吧。 佛在去彼岸的途中,路过地府里的三途河,不小心被河水打湿了衣服,而那里正放着佛带着的这株红花,等佛来到彼岸解开衣服包着的花再看时,发现火红的花朵已经变做纯白,佛沉思片刻,大笑云:大喜不若大悲,铭记不如忘记,是是非非,怎么能分得掉呢,好花,好花呀。佛将这花种在彼岸,叫它曼驮罗花,又因其在彼岸,叫它彼岸花。 可是佛不知道,他在三途河上,被河水褪色得花把所有得红色滴在了河水里,终日哀号不断,令人闻之哀伤,地藏菩萨神通非常,得知曼驮罗已生,便来到河边,拿出一粒种子丢进河里,不一会,一朵红艳更胜之前的花朵从水中长出,地藏将它拿到手里,叹到:你脱身而去,得大自在,为何要把这无边的恨意留在本已苦海无边的地狱里呢?我让你做个接引使者,指引他们走向轮回,就记住你这一个色彩吧,彼岸已有曼驮罗,就叫你曼沙珠华吧。 从此,天下间就有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彼岸花,一个长在彼岸,一个生在三途河边。话说又过了很多年,天下有两个很相爱的人,可是有一年,男的在出外办事的时候不幸遇难了,他来到三途河边,看见满眼的血红,心里哀伤无比,他痛哭道:“我不要轮回,我要回去找我的妻子,她还在家里等我。”他跌跌撞撞的来到孟婆这里,喝下忘情汤前,他问孟婆,为何天下诸般,最后这汤独要人忘情。孟婆笑而不语,只是要他快喝,他呆呆的看着汤,说:“人都要忘情,我偏不忘,轮回后,我要去找我的妻子。” 男人的妻子得知他的死讯后,悲痛绝伦,几度寻死都被男子的家人救了下来,最后女子答应不再轻生,但是要终生守寡。男子的家人一来看她性格刚烈,怕旧事重提,又要徒惹她伤心,二来念她有心,便暂时答应了她,等她情绪稳定后再劝她改嫁不迟。就这样,女人便在男子家继续住了下来,靠缝补为生。 又说这男子轮回后,还真重新生在他和女子一起生活的小镇里,光阴飞逝,不知不觉二十年过去了,一天他出门经过女子守寡的门前,感觉到心里怪怪的,便停下来看了一眼,这一看不要紧,刚好被女子迎面看见。轮回后,这男子的相貌气质均已完全变了,可是女子一看见他,眼泪就哗哗的流了下来,她走到男子面前,说了一句:“你来找我了。”便昏倒在地。男子一看一个素不相识的老女人倒在自己面前,赶忙吓的逃离了那个地方。 后来这个女的重病不起,到死前翻来覆去的说什么,但是声音太小,没有人听清楚过,所以也没有在意,这女子最后滴下两行血泪,一命呜呼了。女子来到地府,看见孟婆,突然很轻的问她:“老婆婆,以前是不是有个男子在这里告诉你,他不会忘记我,一定会回来找我?”孟婆点点头。女子心疼非常,哽咽道:“那为何他回来却不肯认我,哪怕他跟我说句话,在我临死前来看看我也好呀。”孟婆拍拍她的肩膀,说:“你们很相爱,我很欣赏你们的勇气,这样吧,二十年后答案来临那一刻,我答应让你看看,只是这之前你无法转世,要在这里受苦二十年,你愿意吗?”女子说:“我愿意,不看见那个答案,我放不下对他的爱,即使投胎转世,也要心痛一世。”这女子于是被孟婆安排给彼岸花锄草,其实本无草可锄,但是女子的眼里满岸是草,锄了又生,永远锄不完,就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二十年后,孟婆把她带到轮回门前,说:“你站在这儿看着,但不要说话,你等了二十年的人,要来了。”女子激动的站都站不住了,好不容易平复下情绪,紧张的站在那里等着她爱的人出现。终于他走过来了,原来他得了病,没有治好,四十出头,又死了。他走到她和孟婆面前,孟婆把忘情水递给他,他拿起就要喝,女子急了,说:“你忘了你说的话吗?”男子看了她一眼,把手中碗里的水一饮而尽,接着走进了轮回门。 孟婆看着失魂落魄的女子,说,爱情是什么?不过一碗水罢了,你也喝了吧,能不能忘掉不是你说了算的,有今生,没来世,纵然你记得,他若忘了,跟真的忘记又有什么不同? 佛说有生有死的是此岸,无生无死的是彼岸,其实佛是和大家开一个玩笑,彼和岸就是生和死,岸的彼端就是彼岸,那么站在彼岸看此岸,此岸和彼岸又有何不同呢?可是佛说这话又很认真,因为花生叶落,叶现花枯,枯荣交替,你看见了花自然很难想起那还未发的叶,你见叶时又看不到那绝美无暇的花,可是见花见叶,和见彼岸,又有什么不同呢? 六祖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讲究的是大彻大悟,是顿悟,是立地成佛。而神秀说:菩提本是树,明镜亦有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强调的是修心,是渐悟,是金石为开。从此天下虽然以顿宗为正统,但是渐宗也枝叶繁茂,遍布天下。对于世界上大多数人而言,要在一瞬间顿悟,基本是不可能的,就像佛教总是强调,须弥之间也能悟得正道,人这一辈子,光有经历是不够得,更重要的,在于人的境界。可是方寸虽小,还能悟到天开,天下这么大,能够把天下当作方寸之地的人,又有几个呢?所以,不如把自己的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去清扫一下上面的灰烬,照出自己,照出这个世界的百态众生。 又拿佛来说,释迦就是如来,如来老大,就像带走彼岸花时一样,一向是天下地下唯我独尊的,所谓佛之大乘就是悟到无形方知有。可是偏偏他拜把兄弟金蝉子也就是唧唧歪歪的唐三藏不服他那一套,要自己强行参悟,正是嘻笑怒骂皆自在,管它有佛没有佛。最后悟的走火入魔,不得已,要去西天取经超度自己。孙悟空也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厉害角色,更不把如来放在眼里,想必唐僧叫他悟空,是另有深意的,否则这猴子本就空里来,他一言一行皆空皆寂,何悟之有呢?这对活宝悟的是小乘,悟的是生命。 打个简单点的例子来说,如来是贵族,那么这师徒就是市井游民,只是贵族虽然一套礼仪已经无懈可击,但是市井江湖怎能悟到尽头。三藏和悟空,与其说是叛逆,不如说是悲壮,明知不能偏要不能之能,这不是飞蛾扑火,所以如来看见金蝉子常说不好,怎么不好,就是开天辟地,他悟出来了,如来这一哥的位置就要受到挑战了。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其实任何人,一旦以现实为参照物,就不会陷入精神上的漩涡,佛教与其说是大智慧,不如说是捉迷藏,这盘棋,不会下的可以拿来磕头拜佛,会下的往往要下到走火入魔。我不是如来,更不是三藏,也没有悟空的本领,我不想悟大乘,也悟不好小乘,就悟洒脱二字,悟出来,我心中自有天地,悟不出,我生命自有生活。 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虽然很欣赏,但惊叹大于欣赏。变故后自己一直在思考着一些东西,不乏对着天空的那点点眼睛去沉思佛性的精髓让自己变得坦然,然而却始终无法参透这个道理:“爱情是什么?不过一碗水罢了,你也喝了吧,能不能忘掉不是你说了算的,有今生,没来世,纵然你记得,他若忘了,跟真的忘记又有什么不同?”爱情是盘棋,没找到爱的人可以拿来作为自己心灵空虚的伪装,找到爱的人却往往爱到走火入魔过去的故事是我还了上一个轮回欠下的记忆,当再也不欠什么的时候,她会把手中碗里的水一饮而尽,接着走进了轮回门,就犹如一句话:“如果你选择了遗忘,说明在内心爱过”。 传说三:引魂之花——彼岸花 彼岸花,恶魔的温柔。传说中自愿投入地狱的花朵,被众魔遣回,但仍徘徊于黄泉路上,众魔不忍,遂同意让她开在此路上,给离开人界的魂们一个指引与安慰。 此花一名曼珠沙华,红色花又名彼岸花,也称为 Red Spider Lily。人称“草莫见花莫见”。在日本被称作マンジュシャゲ,发音是曼珠沙华,花语是“分离/ 伤心/不吉祥”。原产地就是中国和日本,日本最多。 相传此花只开于黄泉,一般认为是只开在冥界三途河边、忘川彼岸的接引之花。花如血一样绚烂鲜红,且有花无叶,是冥界唯一的花。花香传说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在黄泉路上大批大批的开着这花,远远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铺成的地毯, 又因其红得似火而被喻为”火照之路”,也是这长长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与色彩。当灵魂渡过忘川,便忘却生前的种种,曾经的一切都留在了彼岸,往生者就踏着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狱。 彼岸花属于石蒜科(Lycoris Herb),属名是希腊神话中女海神的名字。因为石蒜类的特性是先抽出花葶(总梗)开花,花末期或花谢后出叶;还有另一些种类是先抽叶,在叶枯以后抽葶开花,,所以彼岸花花开时看不到叶子,有叶子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因此才有“彼岸花,开彼岸,只见花,不见叶”的说法。春天是球根,夏天生长叶子,秋天立起开花,冬天叶子又慢慢退去,花开时看不到叶子,有叶子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相念相惜永相失。如此轮回而花叶永不相见,也有着永远无法相会的悲恋之意。 在民间,春分前后三天叫春彼岸,秋分前后三天叫秋彼岸。是上坟的日子。彼岸花开在秋彼岸期间,非常准时,所以才叫彼岸花。 而它生长的地方大多在田间小道,河边步道和墓地,所以别名也叫做死人花。一到秋天,就绽放出妖异浓艳得近于红黑色的花朵,整片的彼岸花看上去便是触目惊心的赤红,如火,如血,如荼。 彼岸花是开在黄泉之路的花朵,在那儿大批大批的开着这花,远远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铺成的地毯, 又因其红的似火而被喻为”火照之路” ,人就踏着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狱。 彼岸花是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 曼珠沙华这个名字出自梵语「摩诃曼珠沙华」,原意为天上之花,大红花,天降吉兆四华之一。佛典中也说曼珠沙华(曼殊沙华)是天上开的花,白色而柔软,见此花者,恶自去除。佛家语,荼蘼是花季最后盛开的花,开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佛经》 曼珠沙华的美,是妖异、灾难、死亡与分离的不祥之美。或者是因为它深艳鲜红的色泽让人联想到血,也或者是因为它的鳞茎含有剧毒,在一般的文学作品中,它的形象通常是与“疯狂、血腥”之类的概念相联系起来的。在炎之蜃气楼的邂逅篇《真皓き残响》中,桑原水菜笔下写到景虎自杀的瞬间,看到喷出的鲜血如同盛放成群的彼岸花。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城市的边缘开满了大片大片的曼珠沙华,也就是彼岸花,它的花香有一种魔力,可以让人想起自己前世的事情。守护彼岸花的是两个妖精,一个是花妖叫曼珠,一个是叶妖叫沙华。他们守候了几千年的彼岸花,可是从来没有见过面,因为开花的时候,就没有叶子,有叶子的时候就没有花。他们疯狂地想念着彼此,并被这种痛苦折磨着。终于有一天,他们决定违背神的规定偷偷地见一次面。那一年的曼珠沙华红艳艳的花被惹眼的绿色衬托着,开得格外妖冶美丽。神怪罪下来,这也是意料之中的。 曼珠和沙华被打入轮回,并被诅咒永远也不能在一起,生生世世在人世间受到磨难。从那以后,曼珠沙华也叫彼岸花,意思是开放在天国的花,花的形状像一只只在向天堂祈祷的手掌,可是再也没有在这个城市出现过。这种花是开在黄泉路上的,曼珠和沙华每一次转世在黄泉路上闻到彼岸花的香味就能想起前世的自己,然后发誓不分开,在下一次再次跌入诅咒的轮回。 彼岸花开 花开彼岸时,只一团火红;花开无叶,叶生无花;相念相惜却不得相见,独自彼岸路。 彼岸花 永远在彼岸悠然绽放 此岸心唯有在此岸兀自彷徨 多少烟花事 尽付风雨间 多少尘间梦 尽随水东转 看见的熄灭了 消失的记住了 开到荼靡,花事了…… 留下的记忆不过是一地花瓣…… 风吹走了,就没有了…… 那一夜梦中相会 你是白色无根莲我是红色彼岸花你苍白如雪我妖红似血 你落落于天山镜池水沄沄我寞寞在幽冥黄泉路漫漫 那一刻爱上你 命里劫数无路可逃无所可逃我会一直等三千日斗转星移你终于老去我依旧沦陷 你来到渡口前方暗河黑水潺湲投以我浅浅一笑孟婆汤碗已空你踏上奈何桥心静如水心沉如石 我合上乱花枝心痛破碎心死无望我脉脉花香的缠绵抵不过苦涩寡汤的忘却 我还活着没有灵魂只有肉体却坚持爱你 那一刻 爱上你命里劫数无路可逃无所可逃我会一直等三千日斗转星移你终老去我依旧沦陷 (注: 三途河,也叫做“三途川”。传说中,“三途河”是生界与死界的分界线。因为水流会根据死者生前的行为,而分成缓慢、普通和急速三种,故被称为"三途"。 就像生与死只有轮回可以跨越一样,渡过“三途河”的方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三途河”上的渡船,除此之外别无他法。然而渡船是要付船费的,没有路费的灵魂将不能登上渡船,就算登上了,也会被船夫丢进“三途河”。那些无法渡河的灵魂在轮回欲望的驱使之下,会涉水渡河,但是“三途河”的河水不但没有浮力,而且还具有能够腐蚀灵魂的剧毒。那些下水的灵魂将永远没有上岸的机会了,只能变成“三途河”里的水鬼。永远无法转生的痛苦和彻骨冰冷的河水使那些水鬼对其它还有轮回希望的灵魂产生了妒忌。只要有灵魂落水,他们就会一拥而上,将其拉入河底也变成和他们一样的水鬼。)

宋代诗人黄庭坚曾写过《送魏君俞知宿迁》一首

魏侯得名能治剧,江湖作吏声籍籍。

人言才似钜鹿公,诏书擢守二千石。

前日见贤後得罪,艾封沾襟复自悔。

牛刀割鸡不作难,看公来上宿迁最。

看来宿迁最适合归隐田园之所。

所有相遇皆是缘起,于宿迁结缘于这个春天。

奔赴千里,为赴一场春日的盛宴。

出行温馨小提示: 虽说已是春暖花开,但是宿迁的温度总是令人有些尴尬,早晚温差大,像极了北方,中午短衫、裙子搭配又没什么毛病,所以说,根据自己体质搭配合适的衣服吧。

装备 :防晒、防晒、防晒……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次因为大意,竟然没带防晒,只好承受晒黑的结局。帽子,墨镜最好都带上,拍照漂亮,也防晒,中午的阳光真的很强,要保护眼睛。

服装: 梨兰盛开之时,至少要带一身汉服,多多益善,拍一组美美的片子,为今年的春季开启留下美好的回忆。

行程:Day1——傍晚到达,入住桃李丽舍

Day2——骆马湖——三台山梨兰会——房车露营地+树屋小别墅—— 雾森栈道——玻璃艺术馆——入住衲田村——晚餐

Day3——项王故里——返程

Day1——傍晚到达,入住桃李丽舍

从石家庄出发,高铁至徐州转乘至宿迁,一路途经山东省多个城市,看见春天渐入眼,绿意盎然,走进宿迁正是夜晚,在夜幕中,初识我人生第一次来到的苏北小城。

为了第二天离景区更近一些,预订了桃李丽舍。车行驶了30分钟左右,路边有中国风红灯笼悬挂于路边,导航显示到达目的地,这就是我今晚要住的地方——桃李丽舍。

香甜入睡,清晨闻听鸟鸣,推开门,鸟语花香,瞬间觉得人间值得。从房间的阳台走出,即到了民宿前的院落,每一间房都有一个阳台,处处是鲜花,沐浴春花怒放中听关于这间民宿的故事。

主人原为教师~故“桃李”由来,女主人名有“丽”字~故“丽舍”,丽家之意。天作之合~门前路亦名“桃李”。温馨大气桃李~丽舍,皆由主人亲自设计,一草一木用情至深,入门处的大三角钢琴彰显奢华,十八间客房寓意圆满。

健身房、室内高尔夫、冲浪泳池如画如梦。顶楼桑拿房,瑜伽室、阳光房、茶室、洋溢家的温暖与包容。室内兰花吐蕊,这是一处人间密境,心之归所。

入住温馨小提示: 卫生: 非常干净,舒适。干湿分离,开放式洗手池。布局合理便捷。 房间大小: 住的标间,大小适中。有小花园阳台,走出去既花花世界,美艳至极。 隔音: 效果好,一夜安静入眠。 性价比: 平时预定二百至五百不等,节价日略有上浮。

餐饮:除早餐免费提供外,其它餐食需提前一天预定。

Day2——骆马湖——三台山梨兰会——树屋+房车露营地—— 雾森栈道——玻璃艺术馆——入住衲田村——晚餐

清晨遇见骆马湖

《宋史·高宗本纪》称乐马湖,于宿迁桃李~丽舍民宿居,骆马湖就在民宿附近,仿似天作之合,清晨走过开满鲜花的街道,来到了骆马湖畔。

清晨漫步湖边,信马由缰。《淮安府志》载"旧作落马,受沂蒙诸上之水汇为巨浸。"骆是"乐"与"落"的同音,取古代大金兵曾在此屯扎得名。

《邳州志》对骆马湖的形成记载:"川莫于河,侵莫于沂,而河,故泗道也,自泗夺河徒沂不南往、运既开,齐鲁诸水挟以东南莒、武、沂一时截断。由于自然条件,最后壅于今新沂市境西南部低洼地带。因东去有嶂山岭阻塞,就把原有的周湖、柳湖、黄墩湖、屿头湖等几个小湖连成一体,形成里骆马湖。

清晨的骆马湖水清澈怡然,花开正艳,淡水湖内滋养万千生灵。虽春日悠然,湖内依有黄草矗立,季节终是冷热突兀,那一湖二季是错落的眉眼,是宁静致远……

三台山梨兰会

拂三月春风,惊艳宿迁春日梨兰会。花瓣皎洁空中摇曳之梨花,二月兰翘首启盼守护惟一,是时光惊艳了眼,春风十里送香来。

满眼春风百事欢,梨兰相会侬多情。

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这是丘处机形容梨花的诗句。兰花始满地,梅花已落杖,持此可怜意,摘以寄心知,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而这两种妩媚、色调不一的花相遇于这个春季,是怎样的美丽?

白的圣洁如雪,紫的浪漫梦幻,宿迁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梨兰会”已经七年时间了,用七年的时光将美呈现给无数人。如今自然而然成了网红打卡地。梨兰,梨兰,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树屋+房车露营地

想没想过住在开满鲜花的院落里,独立的小院落,却又不曾将美丽的鲜花挡在门外,春花正艳,桃花意正浓时,我走进了三台山房车露营地和树屋别墅。

这里是个浪漫的小家,房车虽小,五脏俱全,卫生间精致大气,房间能住三到四人,除了一张大床,还有上下铺,更有小桌子,沙发等,入住在此处,一定很舒适。

话说走出房车露营地,即见不远处鲜花盛开的地方隐约露出树屋别墅,隐于花间,私密性和美观性简直令人惊叹。

在三台山森林公园,可选的住处特别多,风格不同,如果是你,你会选择树屋还是房车呢?如果是我,一定每样选择住一晚,给旅途增加些浪漫与美好的回忆。

雾森栈道

来过三台山森林公园的人都知道,这里除了花,还是花。但是,其实这里还有一个秘境,被人称为爱丽丝仙境的雾森栈道。

白马溪涧是三台山九条溪涧中最长的一条,居于山涧中,曲折流动,衲田花海的西面,有一片茂密森林,如今是初春,还不曾浓密。一条木栈道长千米驾于其上,随着清晨露珠的散去以及人工增雾,这里仿似仙境一样,是拍照打卡不可错过的好地方。

晶世界玻璃艺术馆

现代生活周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玻璃制品,玻璃的类型也越来越多。人类对玻璃的认知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使用天然的火山玻璃,当时的玻璃是由火山喷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

据记载,大约公元前3700年,古埃及人已制出玻璃装饰品和简单玻璃器皿,当时只有有色玻璃。而关于发现玻璃的过程,有多个版本。

走进三台山玻璃艺术馆,即见三尊玻璃雕像,是黄以霖、徐鼎霖和张骞,他们是中国玻璃制造业的奠基者也是咱宿迁玻璃制造业的领航者。

晶世界玻璃艺术馆以老砂矿旧址为基础,由著名建筑设计大师、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之父”何镜堂院士领衔设计,历时两年建成

如今我们的生活大部分日用品都是玻璃制造,门,窗,锅,碗等等,更包括一些工艺品等,玻璃沉淀着人类的智慧发展。

三台山玻璃艺术馆分上下二层楼,展示了从玻璃开采、熔炼、成型、全方位多角度玻璃工业文化,在这里还可以通过声光影 科技 的手段,以互动体现的形式,表现玻璃的相关工艺和互动的小 游戏 ,是个即长知识,又好玩的地方。

入住衲田村

三台山以花著称,而在花田间又有一处小村庄,其名为衲田村。村里老人介绍,小村说小不小,山水相依处是边界;说大也不大,出了荡漾花海也就出了村。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走进衲田村,即想起陶潜的这首诗,入住的田间别墅,仿似世外桃园,鲜花即将随着季节包裹着这个小村落,美不胜收,映于眼前心间。

那山、那水、那人…… 缀衲百花色、披就佛田衣,衲田村,是我们今天居住的地方。那田园景色,梦居田园,诗意人生放下羁绊,回归质朴泥土的芬香,春日的百花

衲田村名中有田,田是村子的肌理。一片片梨花、兰花,让花田成为村子的底色;石墙、石堤、石路,连接着一个又一个花田。老人说,衲田村寓意“缀衲百花色”。

一切,自然最美的样子!聆听花开的声音,上弦月正阑珊,甜蜜进入梦呓的瞬间,吾心安处是故乡。

千亩的衲田花海一年四季变幻无穷,仿佛一块巨大的七彩毛毯平铺在大地上,是三台山绝对不可错过的美景。

三台山特色晚餐

旅行的意义不仅仅是美景, 美食 也占据一大部分,三台山景区晚餐具有苏北江南的婉约,又有北方菜肴的大气,味道鲜美,一桌美味摆于桌前,游玩的疲备一扫而光。

Day3——项王故里——返程

项王故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王故里就是项羽出生的地方,秦朝时叫梧桐巷,生于秦始皇帝十五年,秦末起义军领袖。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推翻秦朝统治,建立西楚政权,在楚汉战争中失败,勇力过人,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的一生波澜壮阔,又遗憾重重。

项羽故里大气磅礴,建筑风格适合拍古风照。

项羽故里有一颗项羽小时候种下的树,此树经千年风霜,沧桑满面,久远的故事,无声地诉说。少年项羽就胸怀大志,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项羽一生31年的时光,高光过后自刎乌江,与其相关的故事以成语世代流传,如“破釜沉舟、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作壁上观、锦衣夜行、沐猴而冠、垓下之战、巨鹿之战”等等。

景区对姓项和姓虞的人免门票,也是后人对项羽与虞姬的一份怀念。艳阳高照,景区城门前项羽雕像骑于高头大马身上,光映照着项羽坐骑,蓝天白云下,闭上眼,仿似满城烟沙,幽暗肃杀,兵临城下,项羽这半壁江山的喧哗,倾覆了谁的年华。

谁于城楼卸落一身战甲,虚浮了华发,一生戎马。走进项羽故里,或许他曾是个自负的孩子,鸿门宴上,他亲手放走的刘邦,于虞姬面前,他是情种……自刎乌江时,他的内心还是有放不下的屈辱与不甘。

结尾: 宿迁之行,惊艳于梨兰相会,白色的梨花映衬着二月兰,紫色与白色相融,蓝天白云下,此番盛景惟有宿迁有。

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劳顿,早早就入睡了。凌晨4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有葫芦花和夜来香,也有牵牛花和百合花,这些花差不多都是昼夜绽放的。花在夜间是不眠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凌晨4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这是我的实际感受,也是我的感叹。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 要活下去!

画家雷诺阿说: 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这是多么凄惨啊。他又说: 我相信我还在进步。这是他临终的话。米开朗基罗临终的话也是: 事物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米开朗基罗享年89岁。我喜欢他的用石膏套制的脸型。

毋宁说,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较容易的。光凭头脑想象是困难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比如唯一一件的古美术作品,成了美的启迪,成了美的开光,这种情况确是很多。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凝视着壁龛里摆着的一朵插花,我心里想道: 与这同样的花自然开放的时候,我会这样仔细凝视它吗?只摘了一朵花插入花瓶,摆在壁龛里,我才凝视注视它。不仅限于花。就说文学吧,今天的小说家如同今天的歌人一样,一般都不怎么认真观察自然。大概认真观察的机会很少吧。壁龛里插上一朵花,要再挂上一幅花的画。这画的美,不亚于真花的当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要是画作拙劣,那么真花就更加显得美。就算画中花很美,可真花的美仍然是很显眼的。然而,我们仔细观赏画中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真的花。

李迪、钱舜举也好,宗达、光琳、御舟以及古径也好,许多时候我们是从他们描绘的花画中领略到真花的美。不仅限于花。最近我在书桌上摆上两件小青铜像,一件是罗丹创作的《女人的手》,一件是玛伊约尔创作的《勒达像》。光这两件作品也能看出罗丹和玛伊约尔的风格是迥然不同的。从罗丹的作品中可以体味到各种的手势,从玛伊约尔的作品中则可以领略到女人的肌肤。他们观察之仔细,不禁让人惊讶。

我家的狗产崽,小狗东倒西歪地迈步的时候,看见一只小狗的小小形象,我吓了一跳。因为它的形象和某种东西一模一样。我发觉原来它和宗达所画的小狗很相似。那是宗达水墨画中的一只在春草上的小狗的形象。我家喂养的是杂种狗,算不上什么好狗,但我深深理解宗达高尚的写实精神。

去年岁暮,我在京都观赏晚霞,就觉得它同长次郎使用的红色一模一样。我以前曾看见过长次郎制造的称之为夕暮的名茶碗。这只花碗的**带红釉子,的确是日本黄昏的天色,它渗透到我的心中。我是在京都仰望真正的天空才想起茶碗来的。观赏这只茶碗的时候,我不由地浮现出坂本繁二郎的画来。那是一幅小画。画的是在荒原寂寞村庄的黄昏天空上,泛起破碎而蓬乱的十字型云彩。这的确是日本黄昏的天色,它渗入我的心。坂本繁二郎画的霞彩,同长次郎制造的茶碗的颜色,都是日本色彩。在日暮时分的京都,我也想起了这幅画。于是,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那时候,我去本能寺拜谒浦上玉堂的墓,归途正是黄昏。翌日,我去岚山观赏赖山阳刻的玉堂碑。由于是冬天,没有人到岚山来参观。可我却第一次发现了岚山的美。以前我也曾来过几次,作为一般的名胜,我没有很好地欣赏它的美。岚山总是美的。自然总是美的。不过,有时候,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

我之发现花未眠,大概也是由于我独自住在旅馆里,凌晨4时就醒来的缘故吧。

(叶渭渠 译)

注释:

米开朗基罗(1475—1564):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大的艺术家之一,擅长雕刻、绘画等。

开光: 佛语,谓佛像开眼之光明,亦称“开眼”。

玛伊约尔(1861—1944): 法国雕刻家。

勒达: 希腊神话中斯巴达国国王之妻。

田中长次郎(1516—1592): 日本素陶制品的鼻祖。

赏析

《花未眠》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一篇意味深长的美文。作品描述了热海的一间旅馆中海棠花在凌晨4点钟绽放,川端康成由此发现了未眠的海棠,并由海棠花的美联想到了自然之美、艺术之美。

展读《花未眠》,文中的一句话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 要活下去。” “要活下去”,这是作者由一朵花的美进而产生了生的渴望,这种渴望不仅散发着如同凡·高笔下的“向日葵”所吐露着的强烈的生命意识,还含有淡淡的忧郁和哀伤。这种渴望,表现了人所追求的一种坦然与平静面对生死的态度。而含有的忧伤,则源于人对生死的无法超越与释然。

忧伤的美,是作者发出“要活下去”的渴望时所隐含的信息,也是整篇文章的基调,这种基调几乎贯穿在川端康成所有的作品中,深入在作家的骨髓中,而培植这忧伤的土壤,正是川端康成少年时悲苦的经历。

康成的幼年,经历了太多生离死别。在他两三岁时,父母就因染上了肺病早早离开了人间,撇下康成、康成的姐姐和他们年事已高的祖父母。姐姐被寄养在远亲家,小康成则和祖父母过活,两位老人对康成疼爱有加。他们甚至不让康成出门,生怕他出事。祖父母用爱在康成和外部世界间竖起了一道高墙。于是,幼年的康成“变成一个固执的扭曲了的人”,“把自己胆怯的心闭锁在一个渺小的躯壳里,为此而感到忧郁与苦恼”。康成7岁时,祖母撒手人寰。姐姐不久也离开人世。亲人相继作古,康成开始了和祖父相依为命的生活。这种生活,充满了康成对祖父爱的依赖,也充满了爱的恐惧——康成常因梦见祖父死去而惊醒。他常因看到现实中孤寂垂老的祖父,内心产生无比的孤寂感和对死的惶恐。然而,康成还是没有留住祖父。在他16岁那年,祖父逝世,康成成了真正的孤儿。

康成的幼年缺少爱,却充斥了太多死的事实。这些事实编织成一个巨大的黑网,把康成捆得紧紧的,使他不能呼吸。成人之后,康成内心渗透了太多无法克服的忧郁和悲哀,对于人生的虚幻感和对死亡的恐惧感不时挟着寒意袭来。久而久之,当作为作家的康成拿起手中的笔写作时,他的作品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种死亡意识,一种抹不去的忧伤。

幼年面对死亡的经历,是康成作品中永远化不去的寒意。然而,如果一个人的作品只是死亡恐惧下的奴隶,它是不会迎来真正的读者的,也不可能是优秀的作品。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有着死亡、忧郁的气息,但它同时给予我们的是生的渴望与超然面对悲观命运的勇气。那么,这种勇气又来自何处呢?康成的解答是自然。

在康成看来,美,哀伤,很好地融合于自然之中,表现为一种自然的美。这种美以它蕴含的丰富的生命信息、宇宙奥秘而存在,并在与人的交感中给人启示,与人合一。它与人是一对相互渗透、相互参与的共存体。以此观点反观《花未眠》,我们似乎能够理解作家由自然界的一朵花所产生的联想,发出“要活下去”的呼喊背后的深意——花未眠,而人有眠。一朵花的开放、凋落是循环往复的,而一个人的离去,就意味着永远不能再相见。就像中国古话说的那样,“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比起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勃勃生机,循环往复,人的生命显得太脆弱了。正如画家雷诺阿所说: 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这是多么凄惨啊。康成比任何人都更理解这个事实,他也就更清楚人应该跳出悲观的现实,去效法自然,从自然界的永生中,寻求力量。所以康成谈艺术,谈论画时,认为画的美不及自然界的美。画有时给人以假乱真之美感,而这美的真谛,恰恰在于对自然的深刻把握。

“凌晨4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开,含有一种哀伤的美。”这哀伤的美,是文章潜在的写作基调。自然美所蕴含的生命力,是作者追求与感悟的至高境界。这就是川端康成《花未眠》所透漏的信息。

(曲佩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8300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8
下一篇2023-09-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