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一本书的三次邂逅:我在书中邂逅了

我与一本书的三次邂逅:我在书中邂逅了,第1张

  第一次看到马丁・戴维斯所著的《逻辑的引擎》是在书店里,当我看到前言的第一句话“本书讲述的是现代计算机背后的那些基本概念和发明出这些概念的人”时,“计算机背后的”几个字一下子吸引了我。于是二话没说,我就买下了这本书。同时,思绪回到了我刚工作的那一年……

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工作之初的教学中,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自己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在课堂上,我恨不得能多教学生几招。直到有一次上课,一个学生不经意地问我:“老师,您就知道教我们计算机操作,这计算机操作的背后究竟有什么秘密呀?”我愣在那儿,无言以对。从那时开始,“计算机背后”这几个字就一直刺激着我。

回到家中,迫不及待地翻开这本书,却发现这本“关于计算机起源的经典巨著”和我这个技术出身的教师的思维大不相同,书中的内容我竟然多半读不懂。我直接翻到书中关于计算机研制的章节,一头扎了进去。从雅卡尔的织布机,巴贝奇的分析机,艾肯、阿塔诺索夫的专用小型计算机,到莫齐利、埃克特成功研制出ENIAC。从电子管、晶体管,到存储芯片的发展,正如书中所说,ENIAC是工程上的极品,这台机器实际上是工程师和程序员们的计算机。我这才明白,计算机操作不等于真正的计算机技术,而是隐藏在计算机操作这个表象背后的计算机技术,让15000根真空管共同工作,让指令与数据共存,让存储器随机存取,把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虽然那时我只读懂了书中关于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章节,但视野却突然开阔了许多。此后的几年里,我都沉浸在计算机技术类书籍的阅读中,从硬件到软件、从物理设备到程序算法,我感到自己仿佛已经窥视到计算机背后的秘密了。

正当我信心满满之际,给我当头一击的没想到还是《逻辑的引擎》。几年后一次无意中的翻阅,我被书中的一个故事所震动。故事讲述的是,1945年一群专家定期会面,对ENIAC的继承者EDVAC进行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专家们的言辞开始变得激烈,渐渐分成了两派――“工程师”派和“逻辑学家”派。“工程师”派的领导者就是埃克特,他对自己在ENIAC上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不过,EDVAC最终设计报告的署名者却是“逻辑学家”派的领导者冯・诺依曼。报告毫不在意工程细节,而是提出了以冯・诺依曼结构而闻名的今天计算机的基本设计。正如书中所说,尽管ENIAC是工程上的极品,但它却是一堆逻辑上的东西。从耗资1000万美元的超级计算机到今天的微小芯片,所有的计算机都是“冯・诺依曼机”,都是冯・诺依曼基于图灵在20世纪40年代所提出的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的变种。

原来,在计算机技术背后还有逻辑、数学的支撑。我从书中叙述计算机技术的章节开始延伸阅读,慢慢理解图灵提出的图灵机模型,理解冯・诺依曼提出的存储结构原理,理解计算机技术背后的计算机科学,也从最初只读懂1/4内容,到现在的一半内容。虽然计算机背后的秘密之门又被我推开了些许,但这次我反而没那么激动、兴奋了,因为我始终惦记着书中还没读懂的另一半。

当我真正能按着书中的逻辑脉络自然地读完全书时,时间又过去了5年,这时,计算机科学类的书也不知被我翻过多少本了。这次真正意义上的贯穿全书的阅读也使我隐约发现了隐藏在计算机技术、科学背后的终极线索。在“译后记”中,我找到了全书的钥匙:“尽管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很少有人了解其背后的思想,很少有人知道如此复杂精妙的机器所依据的是什么。它被设计得越来越方便使用,以至于我们几乎不再对它背后的奥秘感到好奇……”我开始试着慢慢理解以前没读懂的那一半,试着理解莱布尼茨的普遍文字思想,理解布尔、弗雷格、康托尔、希尔伯特、哥德尔等人的思想。尽管还不能完全领悟这些思想的精髓,但我开始懂得,再复杂的东西也是由简单的思想一点点发展起来的。若要了解计算机的本质,我们就必须剥开华丽的技术外衣,去寻找最底层的思想。

真正的经典都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一本《逻辑的引擎》,工作之初我只能从中理解计算机技术,看懂全书的1/4;5年后,我才慢慢理解计算机科学,看懂全书的一半;10年后,我尝试着理解计算机思想,开始一窥全书的真貌……

这次与《逻辑的引擎》的邂逅,我已在信息技术教师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了10年。从对计算机操作背后是什么的探索开始,沿着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思想之路一边读,一边思考。阅读、思考、感悟、成长,这不也正是许许多多和我一样的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之路吗?

与此同时,我也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程10年的跳动脉搏。从最初的重操作应用,到强调真正的技术,再到今天深入挖掘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思想。正如《庖丁解牛》中,庖丁在给文惠君讲解自己19年解牛的体会时所说的:“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仿佛又回到刚工作时的课堂上,一个学生正冲我大声问道:“老师,计算机操作的背后究竟有什么秘密呀?”我面带微笑,徐徐道来……

(作者单位:北京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会的,现在很多名画都被用到服装设计当中,建议你用世界名画的时候最好是考虑一下是不是工业生产,会不会侵权,

现在罗浮宫的很多都被用来印在男T上面,也会印在其他服装上面。。

可以把世界名画的画风和手法直接用在你的服装图案设计上面,千万不要直接用,不然等到你的就是律师的起诉,现在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越来越严了,

我是个女孩子,以我看.你先要让她感觉到你在关注她,就是说你要故意把盯她的时间拉长,还有站在显眼的位置上,让她感觉到,你可以不好意思的低下头.这样会让女孩子觉得舒服些.第一次,她可能觉得是巧合,不会在意,那就来第二次,第三次直到你可以确定她知道你关注她为止.之所以要这么做,是让你们的距离在无形中拉近,如果你毫无预示的去约她,会让她觉得不安.这样以来,她有心理准备,自然也会考虑过,你们再接触起来会自然的多.然后这段时间最重要,你要时刻小心,注意她在午休时间,出幼儿园的时间(千万别跟踪,否则你就彻底被打入冷宫了),然后利用一切可以和她说话的机会,有时候男孩子要厚一点脸皮的.比如,看她出幼儿园的门了,你赶快跟过去,装做和她遇见,对她说”你好,你是这里的老师吧,我在你们隔壁,我有个亲戚的孩子3岁了,我想打听一下你们这里的情况,你能和我说说吗?你如果没时间不要紧,我也不急,等你有时间的时候我在问你,过者你可以到隔壁来找我.”这时,她和你继续交谈或者拒绝都没有关系,有可能是她真的有事情,最重要的是你一定不能把事情谈完,一定要留出下次找她的理由,比如她介绍的会不会有提成啊什么的,过者是你回去问问亲戚,然后再想出一些问题来问她,还有从第二次开始就别刚是问幼儿园的事情了,一定要谈些轻松的事情,展示你男性的魅力,因为她很明白你是为什么来的.还有记得运用你教师的身份,很有用的.最后祝你成功!!(友情提示:先打听一下她有没有男朋友!)

1、邂逅指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出自《诗经·国风》,也可以表示欢快的神态。

邂逅和相遇虽然词义相近,但含义不同。邂逅是指两个人(互相认识的或久别的亲友)偶然遇到;而相遇可以是旧友的相逢,也可以是两个陌生人的见面。

现代社会中对“邂逅”的运用有时也用于两个陌生人的偶遇,在影视、广告中尤其常见,但此种用法和传统释义的“邂逅”其实是有较大偏差的。

2、偶遇≠邂逅,偶遇强调事件发生的偶然性,重点强调是事件发生的性质偶然,邂逅强调的是这件事情本身偶然,即强调遇到这个过程。

邂逅用做人与人相遇时,相遇的双方可以是曾经已相识也可以是曾经不相识。这要根据语境来判断,例如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或者XX小说写的)“我在XX再次与你邂逅”有再次不经意相遇的意思此时语境中有暗示说明相遇之前双方相识。

如果语境里没有明确暗示则认为之前不相识。又如某个人在回忆录中写道:在那个青春烂漫的岁月里,不经意间与你邂逅”这通常认为是相遇之前双方不相识。很多人把“邂逅”片面理解为双方此次相遇前是不相识的,这是不全面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8820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