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作文审题时培养多样化思维

如何在作文审题时培养多样化思维,第1张

我认为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可以采用以下的培养策略。

(一)、阅读习惯——审题的前提

  实践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内涵方面特别无能。的确,许多学生读题时一目十行,在未加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就盲目的按已知条件去碰数,影响了解题能力的形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重视数学阅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读准。读题是解题的起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应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弄清题目情节,分离条件与问题,理清题目结构。因为数学题目中多读一字或少读一字,意思可能会大相径庭。如:本学期我上的示范课“求一个数上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这节课,在讲例题时:“华龙商场共有电视机65台,已卖出25台,卖出的是总台数的几分之几?”

我出示例题后,我紧接着出示“审题能力”的(1)读准:(读题时可以大声读、轻声读或默读,读题时不添字、不漏字、更不能读错字,应把句子读通顺)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题,再指名学生展示读题,看学生读的是否规范、标准。读的好的应给于表扬。

  2、标记。为了促使学生在读的同时加强感知,可指导学生在关键的、重要的字词下面做标记,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以便让他们排除一些无意注意的干扰,在解题时提高自己的注意力。例如有的题目中提到的“多”、“少”、“除”、“除以”等比较容易忽视或容易混淆的字词可加着重号,可为正确解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进行完读准后又出示(2)标记:(要求找出题目中的重点字、词、句子,并做标记)

让学生找重点字、词、句子,并做标记。

指名学生汇报。

  3、表达。学生“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理解能力差,理解问题常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在学生读题后要重视数学的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题目的情节、问题、条件逐一表述出来,把题目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通过有声言语活动,使学生对题目的结构意义达到正确完整的理解。如:最后出示(3)表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概括题意)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概括题意。概括好的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表达出:“25台是65台的几分之几”。

巩固练习时也按照“审题能力”的三个步骤进行练习。本节课学生学得很好,都能按照此方法来认真审题并能正确解答此类题目。

  (二)、分析综合——审题的核心

  综合是指从条件推出问题,即从因到果;分析是指从问题追溯到条件,即问果索因。随着学生思维自觉性的增强,在审题时,不仅读懂题意,而且在头脑中通过分析综合建立已知和未知的桥梁,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这是审题的核心,也是解题思维过程的核心环节。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审题过程中的分析综合能力。

  (三)、图中会意——审题的突破

  应用题呈现的问题情境总是精炼、概括、抽象的数学语言,像工程问题、相遇问题等工农业生产中的一些专用词语或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缺乏一定的知识经验储备,给题意的理解带来困难。这就要求依靠再造假象,将题目包含的信息转化成一定的直观形象(如线段图、表格等),依靠对直观的感知来支持抽象思维,使审题有所突破,起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了图这一具体形象的中介力量,能直观地揭示题目中各种数量关系,有些学困生也能理清其中的关系了,审题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数学能力,抓好审题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数学的解题能力。

这也许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同学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加油!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中考作文的写作指导,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考作文的写作指导1

  一、七年作文事倍功半

 在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大多从三年级开始写作文,到九年级中学毕业,前后贯穿七年时间。以记叙文的写作为例,小学三、四、五、六共四个学年,八个学期,按每学期写六篇记叙文计,要写48篇;中学三个学年,六个学期,按每学期写四篇记叙文计,要写24篇。

 七年时间,每个学生至少要写72篇记叙文,每篇作文用时两节课,要用144节课时;每篇作文讲评两节,又是144节课时,合计要用288节课时。

 可是,就我们学生的实际作文水平来看,到初中毕业为止,除极少数佼佼者外,多数学生作文水平平平,有不少初中毕业生从来就没有写成一篇真正像样的、有分量的记叙文来。

 写其他题材的文章也大致如此。投入和产出,我认为很不成正比,得不偿失。有时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做人的自信心。

 究其原因,除少数就是不肯学的学生外,从学生的角度讲,许多学生到初中毕业时为止,就没有写出过一篇真正出色的、有深刻写作体验的作文来

 有的学生根本就说不清怎么叫一篇好文章,写到什么程度上才叫好。

 从教师角度讲,面对一两个班、五十至一百左右的学生,平时工作量就不小,作文是一篇赶着一篇写,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再优秀、再勤奋的教师

 也不可能对每个学生次次作文、篇篇文章都去精耕细作,能把最大多数的学生照顾到,已经就很不错了!

 如果我们教师把自己从精耕细作中解放出来,效果又当如何呢

 修改评讲作文是作文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现在,仍然有不少的教师采用老一套批改作文的方法,依然是学生完成写作后就由老师单独完成

 没有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作用。这样很难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初中作文应精讲多练

 如果说小学生的作文只是以认识和尝试为目的话,那么,初中生的作文就应当以“成长”和“完善”为目标。

 以记人的文章为例。一般学生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像“我的爸爸(妈妈)、我尊敬的老师、我的同学(同桌、朋友)、记我最熟悉的一个人”等等文章

 反复写过多少遍,可不少学生始终就未写出个优质品,甚至也说不清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才是好文章。

 有的学生甚至因为一次次的不成功而灰心丧气,厌写、烦写、怕写、甚至不写,连基本的自信心都丧失掉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怎么不受影响呢

 假如我们打破现有的思维模式、教学模式,换一种方式呢

  (1)从闭门造车到走近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主要源泉。要想学生不断提高写作能力,不断有创新,就必须让学生走近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广泛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通过耳闻目睹、肤感体验,才能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假如长期闭门造车,不走近生活,不在生活的实践中获取素材,学生“囊”中之“米”就会匮乏,写作的源泉就会干涸。

  (2)从细讲精练到精讲多练

 仔细分析我们的作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用了大量的时间作了许多的无用功。具体表现在:一单位时间内效率低下,二训练的次数太少。

 陈旧的作文教学模式是老师在作文课上唱独角戏。写作指导+例文+点评的一言堂,老师讲的是口干舌燥,学生听的是昏昏欲睡,在这种情况下

 何谈作文能力的提高我认为我们的作文教学老师在作文课上精讲,尽量少占用课堂时间,把时间留给学生。在这里老师只是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从量变到质变,这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初中生来说,每两周一次作文的训练,很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的作文教学可以借助日记来补充训练量。

 从学生方面来讲,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文章会越写越好,自信心会越来越强。这样的话,肯定能写出好文章,也一定能出精品。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肯定会随之而有所提高。

  三、精讲多练的操作设想

 精讲精练应本着学以致用、循序渐进、集思广益、大胆创新的原则进行。

  1学以致用

 现教现学,现学现用。比如作文开头指导,常见的有“开门见山”法;“名言警句”法;“背景交代”法;“导语引导”法等,一次就讲一种开头方法,用成功的范例做样板,让学生去学习,去领悟,去尝试。教师讲的十分明确,学生学的非常具体,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立竿见影。

  2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作文教学由一种开头方法到多种开头方法;由开头到结尾;由过渡到照应;由记人到记事;由叙述到议论

 由描写到抒情;由记叙文到议论文、到各类文学体裁;从教师扶着走到学生独立行走……

 处理好精与泛的关系。精讲多练为主,精写为辅。精讲多练并没有占去全部作文时间,其他的时间仍然可以精写。

 今日的泛写是在为明日的精练打基础;精讲多练又可以带动精写水平的提高。长此以往,必定大见成效。

  3集思广益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是本校内各位教师之间的探索和交流,各个学校教师之间的探索和交流。

 二是学生之间的探索和交流。同样一种开头方法,同学们会写出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水平。谁优谁劣,可共同讨论,横向比较。还可以分成小组,集体创作,发挥团体的力量。

 三是整篇文章写好后的比较。开头的优劣,最后只能放到文章中去比较,从文章内容的实际的表达效果中去评判。

 四是纵向与名家名篇作比较,权衡利弊得失。取百家之长成一家之文。

  4大胆创新

 教贵创新、学贵创新。这种探索和创新,决不是为赶教育创新的时髦,而是本着对学生、对社会负责态度的一种探讨。

 在现存教学体制基础上,我们可不可以在某些方面打破现有格式、做些大胆尝试比如将中小学作文教学连成一体

 比如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发表作品的园地或刊物;学生结成文学社团;年级与年级、学校与学校的沟通与交流

 组织一定规模的赛诗会、演讲比赛、有奖征文、优秀作品选编、同题作文赛等。

 这样的话,学生一定会学得十分活跃、十分有兴趣。由此而产生的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做事的自信心、创新精神和成功欲等

 将有力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甚至对学生一辈子为人处世都将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中考作文的写作指导2

  一、原题再现: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回味”一词作如下解释:回味①名 食物吃过后的余味:回味无穷;②动 从回忆里体会:我一直在回味他说的话。

 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

 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二、审题指导:

 材料第一段告诉考生要理解题旨,明确思维原点和指向,紧扣“余味”、“从回忆里体会”审题立意

 第二段“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主要回答“怎么理解回味”的问题。该段着眼并强调“过程”,引导学生从“再次感受”、“深入理解”、“重新认识”三个方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深入理解文题的内涵,写出有生活气息且有思考的文章。“回味”一定要有自己“新”的认识、体会、理解——对人生的、学习的、事业的……当然,这个“新”是对于自己原先的体验、理解的层面而言的。

 第三段“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主要回答“怎么打开‘回味’思路”的问题,重在引导考生审题思维活动由题意理解把握层面进入生活联想审视层面。学生沿着这一提示去展开思维活动,延展思维,盘点自己生活,精选并优化素材,写出能展示自己才情的作文,从而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感受、体验、认识。

 但是我们在阅卷的时候发现,有些考生重在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而忽略了写思考层次的东西,使得文章有“回”没“味”或有“回”寡“味”。

 审题:“回”字搭平台,“味”字分高下

 文题中“回”是“回忆”(“回想”“回顾”),从叙述的时间的概念看,要求指向于过去(曾经历的人与事、曾经欣赏的景与物……);从取材范围的角度来看,人、事、景、物等在叙述主体(如考生)的脑海中留下的深刻印记,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集体,国家、民族;从表现的内容来看,可以是日常生活,可以写重大事件,可以写文学艺术,可以写历史地理,可以写正面的经验,也可以写反面的教训;可以是蓦然回首的感动,可以是痛定思痛的酸苦,也可以是拨云见日的顿悟等。

 “味”是“余味”“味道”,也是“品味”“体味”“咀嚼”,要求在回忆的基础上“味”出有价值、有意义、有作用的情感、思想、哲理等深刻的内涵来,如果作文中表现出随着时间的积淀和阅历的增加,回味曾经的人、事、景、物、理时,表达出新的、更为深刻的内涵与体会,则是评价作文立意的亮点的标志之一。

 “回”后必须有“味”,“味”前必须有“回”

 “回”是“味”的基础和前提,“味”是“回”的有力提升,“味”脱离了“回”则会变得空洞牵强,只写“回”而没有了“味”,则会显得平庸而寡淡。

 务必区别几个相似的概念:

 1、回味≠回忆,“回味”是在回忆中体会,“回忆”则是对过去的回想,二者的相似点是都指向于过去,区别在于是否对过去的人、事、景、物深入品味出有价值、有意义、有作用的情感、思想、哲理等深刻内涵。

 2、回味≠品味,“品味”是“仔细体会”、“玩味”,从叙述的时间的角度来看,更多的是指向现在,而非过去(也可以指向于过去),而“回味”必须指向于过去曾经经历的人与事,曾经经历的景与物……

 所以平时在作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例如从题目中的关键词入手去审题,从作文的提示语入手去审题,审出作文选材,审出作文立意,审出作文的表现手法,比如今年的作文提示语就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去年的作文提示语就要求考生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

 今年的高分作文很遗憾地大多判给了写相似的题材的作文上,这一类作文一般又判分在55分以上,例如写爷爷或奶奶或家中的某一位亲人为自己或为他人制作玫瑰蜜、玫瑰糕;桂花蜜、桂花糕,或者是其他的一道精美的吃的东西……然后抒发自己的感想或感悟,选材符合要求,立意存现了,写作手法也到位了,所以分数不可能低。但我们阅卷老师在感叹考生语言、结构等功底的同时,又为考生的千篇一律的选材感到惊心,难道生活中就没有让我们回味的其他的人和事了吗我们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视野是不是太狭小了呢我们是不是忽略了教给学生观察更广阔的大生活的意识呢这样的学生教出来,心胸、境界是不是值得人担忧呢

 另一个现象是抄袭范文中的选材。例如有考生写《作文与考试》中的爸爸为我熬银耳红枣羹,父亲制作银耳红枣羹时的外貌描写:起球的毛衣、围着围裙的微凸的肚腩、氤氲的水汽中搅拌的汤勺,再如妈妈因我受凉咳嗽制作枇杷汤前清洗枇杷叶上的细毛的过程……这些选材确实符合作文的选材和立意的要求,但它不是你的东西,就不应该写到你的考场作文里来,遇到这类抄袭的作文,火眼金睛的阅卷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便毫不客气地将之打入五类卷。通篇抄袭的作文赋分为10分。

 平时我们在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作文选材,不能鼓励学生的抄袭行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平时也要大量的阅读有关的作文资料。

 有些考生卷面潦草,给人极不好的印象;也有些考生字体太小,看时特别费力;还有部分考生涂抹严重,甚至给人做标记的嫌疑。

 时间来做这样一件事。

 1、审题立意。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整篇文章成败的关键,只要审题立意正确,文章结构没有大问题,就可以得42分以上;如果审题立意有偏差,纵然整篇文章不错,也只能得35分左右。

 2、结构思路。任何文章都要有思路结构,动笔之前要大致勾勒一下文章的框架,切忌写到哪里算哪里,否则整篇文章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要得高分就很难了。考场上对于文章结构还是要按正规套路出牌,不要胡乱创新。

 3、文体鲜明。这也是作文本身的要求,写什么文体就是什么文体,纵然是书信,也应遵循书信的基本格式。

 4、细节要美。要写出能表现中心的细节,可以是人物描写,可以是景物描写,可以是环境描写,这样的文字出现在你的文章中,可以使你的作文成绩至少提高2-3分。

 5、书写要清。在评分标准中,书写是其中的一项。整洁的卷面、规范美观的书写能给人良好的印象。书写是一项基本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靠平时的练习和加强。

中考作文的写作指导3

  练形式

 好的作品更需要漂亮的包装,我们如果少用传统的“三段体”形式,给作文换一套新颖的“外装”,就会带给阅卷老师新与美的视野与享受。

 1日记体式:

 围绕一个主题,用清晰的时间概念展示出事件的全过程。日记是一个人心灵的真实反映,所以这种文体,既能吸引读者,增强真实感,写法上还避免了单纯的记叙形式。

 2剧本式:

 用短剧形式,用舞台提示展示组节,靠人物对话展开情节,揭示矛盾,塑造人物形象或表明自己对生活的见解。

 3小标题串联式:

 如同**拍摄手法,将围绕主题的文章材料进行多方位甚至是随意的抓拍几个镜头,使整个事件由孤立到联系,从片面到全面,形成一个整体。各个镜头用小标题或者序号标列,能给人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感觉,又能避免单调的过渡。

 4童话寓言式:

 以童话故事为表现形式,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物,以第一人称,采用拟人手法,从另外一个角度写出动物、植物眼中的人类、生活,写出它们的所见所闻。

 5还有诸如书信、故事新编、微型小说、演讲词,产品说明书,节目访谈等:

 作者们围绕文章内容,找到与之相适应的、独具特色的形式,从而让文章以创新之光照亮评卷老师的眼睛。

  练开头

 古人说“风头豹尾”,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像凤凰的头那样,有人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这些都说明了作文开头的重要。精彩的开头能一下子就打动评卷老师的心。由于时间与篇幅的限制,考场作文的开头讲究简洁、生动、优美。

 1引名句,起点高远。

 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知识犹如浩瀚无垠的大海,哪有水源穷尽的一天惟有以百折不回的毅力,勇往直前,方能采撷到知识果实

 2巧博喻,形象开阔。

 如:像微风拂过竹叶,像碧波轻吻着海岸,像明星装饰着天幕,像冷雨滋润着土地。你的出现仿佛一道闪电划破了凝固的空气。

 3趣比拟,别开生面。

 如:嘿,大家好,我叫把握,与自信等人是胞兄胞弟,我们共同支撑着人的大脑活动与精神。你们可不要小瞧我啊,我的存在很重要呢。

 4作排比,造势磅礴。

 如: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

 5,巧设问,引人深思。

 如:团团黑黑的硝烟还围绕在你的身边吗轰隆的飞机还盘炭在你头顶上的那一片天空里吗哦,伊拉克女孩,你那双纯洁的双眼噙着泪水,你无助的眼神充满了恐惧。你在想什么

 6深抒情,生动感人。

 如:虽说雁过无痕,岁月无声,而白驹过隙的光阴却在生命的每一个空隙里不着痕迹地流动。流年的浪花总是涤荡在渺远的心际,水波涟漪般徐徐荡开,风中花瓣样轻轻坠落是什么促使我们的忧伤、快乐、悲痛、幸福化作丝丝雨露……在静谧的夜里发起一轮轮的攻击。

  练语言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即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同样的道理,中考作文要想获得高分,富有文采的语言表达是必须的。优秀作文语言生动妙用动词、形容词,修饰语,叠字等。如阳的余晖下,青葱的小草和着微风摇曳身姿,门卫的那只圆滚滚的大白兔乖巧地倚卧在草丛里,痴痴地凝望那片涂了油彩的瑰丽的天空。

 句式灵活多样,长短变化,整散结合。如:出了家门便是山,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山;出了家门便是河,一眼望不到边的河。这就是我的故乡养育了我16载的故乡。

 巧用修辞格从来都是增添文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善用排比,如:和善,犹如一股春风,一场春雨,吹拂滋润着荒凉的大地;和善犹如一盆炭火温暖着每个心灰意冷的生命;和善,是一剂良药是阴云遮不住的晴空,是一朵馨香的花朵。待人和善,给自己快乐,也带给人们幸福。

 妙用比喻,如:主题音乐跳跃的音律中还透着一丝丝的轻柔,像柔纱抚过面庞,像淡云掠过蓝天,像细雨亲吻大地,令我难以释怀。

 灵活引用诗句、歌曲、名言、俗语、谚语、歇后语等等,如:“1”是一个擎天柱,是正直,是不屈不挠的骨气。于是,我们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有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勇无畏;有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英雄气概。

  练书写

 这是考生作文给阅卷者的第一感觉。中考阅卷时间紧,任务重,适值酷暑,潦草的卷面难以赢得评卷者的好感。书写规范,文面整洁,本身就是对阅卷者的尊重。为此,考生既要写快,又要写好。即使字体不十分美观,也要尽最大的努力,做到字体匀称,字不能太小,也不能占满全格,更不能出格。同时,标点符号的使用要规范正确,不能全文只有两个标点符号。

  练标题

 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兰文”。文章的标题就好比一篇文章的眼睛,通过它,我们可以窥见文章的灵魂

 1引用诗句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横看成岭侧成峰》

 2引用流行歌词

 以“宽容”为话题一-一笑而过》那英;以家庭“为话题《我要的幸福》孙燕姿;以愿”为话题《一千零一个愿望》

 3引用名句

 以“挫折”为话题-《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以“友谊”为话题-《百年孤独》;以“亲情”为话题-《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4运用拟人、比喻、反复、设问等修辞格。

 拟人:以“幸福”为话题-《一条海豚的幸福感受》;比喻:以“生活”为话题-《生活好比桌宴席》;设问:以“追求”为话题-《现在现在!》《成才全靠父母吗》。

 5采用散文化的语言或诗的语言

 如《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着一袭美丽的绿袍》、《一丝甘醇沁心田》。

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第一步。在考试时,审题定位准确,是作文获得高分的重要保障,如果审题出现偏题或离题现象,作文的得分就比较低。 

一、“审题”含义

审题:就是在动笔作文之前,先认真阅读、思考、分析、推敲题目的含义及其重点、范围、体裁等要求,或者说要审清命题者的出题意图,以便有的放矢进行写作。

二、审题方法

(一)“辨”——辨识类别(常考的作文题形式有四种)

文题的形式:①全命题作文 ②半命题作文 ③话题作文④材料作文 

例①:生活中笑声常与我们相伴。在笑声中,友情在加深,学业在长进,困难被克服,隔阂被消除……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选一个有意义的侧面,以“笑声”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要有场面描写。

(全命题作文,泰州市常考。泰州市中考作文题:2021年《百年》,2020年《同一种力量》,2019年《因交流而多彩》,2018年《拼在一起》,2017年《慢下来会精彩》,2016年《学着这样做》。)

例②:《想起这件事,我就        》, 题目中的“        ”要先填写完整,再写

成记叙文。(半命题作文,泰州市2015年中考作文是半命题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学习”这样注解:1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2效法。

 请以“              让我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例③:以 “座右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话题作文,近几年泰州市没考。)

例④: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壮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涯。 

请就所给的这几句诗的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材料作文,近几年泰州市没考。)

(二)“审”—— 逐个破译

1审文题的“要求”

为了严谨和科学,也为了考生尽量少失误,中考作文题的命题者总是要在文题前后交代几点,并冠以“要求”“注意”等提示语。文字虽然简短,指令性和指导性却很强。如果小看了它,可能会给考场作文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练习]

(1)下面文题的“要求”中有哪些重要的内容

题目:忘不了您的教诲

要求:①“您”必须是长辈或老师。如果涉及学校名、老师和自己的姓名,一律分别用刘老师、王斌、红星中学来代替,否则扣分。②要写成记叙文,具体写出一件事来表现中心。③要有语言和心理描写,还要有适当的抒情和议论。④不少于600字。

(2)下面文题“要求”括号中的内容起什么作用

题目:我有这样一个好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写一个自己要写的人(例如:妈妈、老师、叔叔、伙伴、邻居等),构成自己的作文题目。②写一篇记叙文,在记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③不少于600字,不足或超出部分,每50个字扣一分。

                                                                                2审文题的“导语”

(提示立意角度、开拓思路选材、情境激发情感、指点行文布局……)

除了材料作文,有些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题目前面会有一段较长的文字。它们不是一定要用上的作文材料,也不是进行限定的条件,而是语言优美精粹的富于理性或激情的导语。作为文题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也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品味“导语”的语言,揣摩其蕴含的意图,是中考作文题审题的必要过程。下面,我们结合文题,来领会“导语”的基本作用。题中打波浪线的部分,即为我们所说的文题“导语”。

文题一

化解生活难题,跨越学习高度,迎接机遇挑战,架设心灵桥梁,独辟创新蹊径,领略人生风景,常常需要“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不懈努力。少走一步,也许功亏一篑,再走一步,可能柳暗花明。

请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600字。

此导语中含了一组排比句,暗示考生去进行发散联想,“架设心灵桥梁”、“独辟创新蹊径”、“领略人生风景”既激发考生多角度地选材,又指点了考生立意的具体侧面,其核心意思应该是“善于积累,贵在坚持”,题目的立意指向性较鲜明。这篇作文的关键词是“再走一步”。 “再走一步”已经创设了一个情境,即这一步是有难度的,可能是对自身最大的挑战。

此导语在文题中的作用是:1提示立意角度。2开拓写作思路。3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文题二

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原野,吹开了满园的鲜花……在这美丽、幸福、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请以“我在春天里”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此“导语”富有情感,它的作用是:激发写作情感,创设写作情景。其优美的语言,能调动考生的回忆,铺设作文情感的基调;一句“在这美丽、幸福、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设置了特定的写作情景;“想”和“做”则暗示在写作中如何选材,选什么材。

[练习]

(1)说说下面文题“导语”中最关键的一个句子是什么

当青春微笑着向你走来的时候,生活也时时给你教益。有那么一次,它让你懂得了应该珍惜什么。

请把题目“我懂得了珍惜          ”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2)下面文题中的导语暗示了什么

晨会上,当校长宣布你荣获某项荣誉称号或者向你颁发某项奖状时,台下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课堂上,当老师表扬你取得进步的时候,同学们的掌声会经久不息;在家里,你为父母分担了家务或做了一件有益于邻里的事情时,亲友长辈们会欣喜地为你鼓掌;有时候,你突然产生了一个灵感、悟出一个道理,也会仿佛听到来自心底的掌声……当然,你也常常把掌声献给身边值得称道的人。

请以“掌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有掌声响起时的场景和心理描写,还要具体写出如何赢得掌声的过程。

3审文题的“题目”

A全命题作文审“文题”

写作点拨:全命题作文的题目是千万不可改动的,抓关键词迅速确定文体。

(1)抓题眼

文有文眼,题有题眼,“题眼” 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抓题眼”就是审题时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写作时以它为重点、为统帅、为灵魂。

如何找到题眼呢?——看标题结构,据题辨眼。

①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寻》《陪伴》

②文题是一个短语的:一般情况下动词或在短语中起形容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往往就是“题眼”。 《有家真好》《敬畏生命》《我的快乐之旅》

③文题是句子的:句中的谓语部分即是“题眼”。 《这样做值得》《我很幸运》

也有的作文题写作重心在名词或一些虚词上的,如:

④名词作题眼的:《我的一个秘密》《日记本风波》《也是一堂语文课》

⑤虚词做题眼的:

副词:“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如《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到“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再如《门其实开着》“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是这样,行文必须把误会交代清楚。再如《我最喜欢的一首歌》,副词“最”为题眼,要能通过比较,显示出喜爱的程度。再如《下雨天真好》,“真”,包含一种发自内心的意思,行文时少不得由衷的抒情。

连词:如《我和班集体》。要写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助词:如《变了》,侧重于写变后的情况,可有的考生,写了变化的过程,把它当作《变化》或《改变》之题来写,当然偏题较远了。

叹词:如《哦,这就是生活》,表达惊叹和明了之情,如果写不出这层意味就难获得高分。

(2)析关系

审清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

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

(3)探寓意

我们对题意的理解不能仅限于表层含义,还应认真体会其深层懂得比喻义、引申义或语境义。词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看到标题后,就要想到标题的内在含义。

(1)先写出关键字词的本意,以及特点(特别是带有寓意的词语)

(2)再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集中而深刻。

如:《最美风景线》

关键字:风景线

本义:供人们观赏和游览的风景(山水、花草、建筑)优美的地带。

寓意:比喻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某种景观、景象或值得关心的态度与行为。

比如确立中心:通过写环卫工人清洁街道的情景,表达对他默默奉献的赞美。

通过写儿子和盲眼父亲互夹牛肉丸给对方的情景,表达对父子之爱的赞美。

通过写朋友鼓励输掉演讲比赛的自己,表达对真诚友谊的赞美。

B半命题作文

形式:前空式,如《      ,我想对你说》;后空式,如《珍惜所拥有的      》;中间空式,如《你的    ,让我记住了你》;两头空式,如《      真      》。

半命题作文的选材角度:五个角度——自身、家庭、学校、社会、自然。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选材)” 点拨:

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是补全文题,补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涉及立意、选材、构思、布局等各个方面,千万不可草率。

对文题中的已有文字和待填词语必须审全,理清“已有”与“未有”之间的内在联系再补题。

(1)熟悉性原则。这是指材料必须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平时积累比较多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

(2)新颖性原则。是指材料应当是新鲜的,别人不曾写甚至不会写的。选词补题要力避千“空”一“词”的雷同现象,应打破惯常的思维定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发散思维,一要求异求新,二要避俗求新,三要避生求新,这样你的文题才能独树一帜。

(3)要确定体裁。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如果是“文体不限”的,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或是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

(4)健康积极。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

[练习]

练习1 请分别以《      的滋味》《      令我陶醉》《      ,我成长的伙伴》《我渴望      》《在      面前》《      长大了》《我学会了      》《我生活在      之中》《我第一次      》为题,进行半命题作文的填题、审题训练。

练习2

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从能张口说话起,我们就开始了语文的学习:跟父母长辈学,跟同学老师学,跟熟人朋友学,跟旁人路人学……跟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们学:跟课本学,跟报纸学,跟广播学,跟电视学……跟各种各样的媒体学。从教室到校门外,到处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大课堂。

请以“                  ,我的语文老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三、参考例文

例文1:

有家真好

家,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指的并不是钢筋水泥铸成的盒子,而是用爱织成的网!将你我连接!它不贵在华丽,而是贵在爱!

——题记

每一个人都有家,家可大可小,但不可缺少爱!

远去的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林;漂泊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奔波的旅人,无论是匆匆夜归还是离家远去,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记的地方,还是家。

我的家,在学校里!

从三岁开始直至今日,我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生活中度过幼儿园三年,小学六年直至现在,已经快十年光阴!回回首,我的求学道路并不是路途坦荡,闭上眸,昔日往事尽在眼前!

因为父母工作忙,没时间照顾我,于是便把我早早地送到了幼儿园!到了幼儿园的时候,我与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又哭又闹,但不久便适应了!时光一转即逝,当还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时,幼儿时光也就过去了!

迎面而来的是小学生活!我,不同于其他的同学,因为当他们还沉浸在离别父母的伤痛时,我已经开始睁大眼睛去观察我即将生活六年的地方了!学校中有许多小叶榕,有许多小鸟,也有许多老师,同学!有许多房子,还有许多“爱”!

我还依稀记得,我们上的第一节课是语文课,大家都纷纷介绍自己,就在那一节课上,我认识了这个胖胖的语文老师——吴老师!是她带我走进了学习的海洋,此后的五年时间里,我们都紧紧与她联系在一起!

那一天,我发烧一直不退烧!老师只好给我父母打电话!可我的父母又在外地,于是老师不顾手上的工作,执意把我带到医院去,在车上还不停地鼓励我坚强!

还记得,那是我小学学习生涯中的低谷,考试的成绩总是不尽人意,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那次我又在上课时跟同桌讲话,吴老师看见后便把我们留下来单独谈话,没有想到老师不是骂我,而是了解情况后,鼓励我重新走上热爱学习的道路!因为我在上课时不认真,落下许多功课,吴老师主动提出帮我补课,我还以为她是想借此来收补课费,于是我对她充满了鄙夷,结果对于补课费,她却一声未提!

爱,充满了整个世界;情,布满在你我心中!只要睁大眼睛去看,去观察,你会发现这人世间的美丽!只要你用不同的态度去看待一切,我相信,无论你身处何方只要你心中有爱!到处都是你的家!

简评:这篇叙事散文选材精当,情感真挚。文章选取了学校中一些难忘的事情作为载体,娓娓道来,具体写了自己和吴老师之间的几件感人的小故事,表达出对学校的爱,对老师的感激。

例文2:

其实并不是这样

 我家楼前有棵梧桐,整日整夜与我对视着。

 它真的好大,足有合抱之粗,挺直的躯干和树枝犹如“有志之士”不断向空中攀援;看那如盖的树冠,披肩掩面。宽大的树叶不停的翻转,像无数只眼睛偷偷斜视着你呢!

 记得那时我刚上初中,我们家的小楼刚刚完工时爸爸栽下的。刚开始它只有一枝独立的干,看上去那么瘦弱。同它一起载下的还有几丛冬青和几株白杨。随着岁月的脚步,它不断的长大、变粗,从从容容地走过了春夏秋冬,经历着生活的风风雨雨,伴随着我渐渐长大。

 春天,我期待着它发芽,夏天我欣赏着它的繁华,秋日里我品味着落叶飘零的意味,冬天我咀嚼它虬曲盘旋的枝干。闲暇时也帮父亲侍弄他那冬青环绕的花坛。

 一次深秋的夜半,狂风忽然紧扣窗棂,我从酣梦中惊醒,了无睡意,担心着外面的梧桐树,浮想联翩,披衣下床,临窗而观,夜如墨染,只有远远的几颗寒星在天边眨着庸懒的睡眼。

 风依旧肆虐着,最让我放心不下的还是那棵梧桐,它独自承受着那一份突然来自天边的苍凉,它能挺得住吗?望着那只能依稀可见的黛青色轮廓,我内心不禁为它担忧起来。大风过处,耳朵中传来的是枝枝叶叶簇拥而起的呼号,我分明听到了梧桐枝叶分崩离析的声响,像及了一曲凄哀的歌谣,我心中一颤,默念着那寒风中的梧桐,希冀着黎明的到来。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风雨过后是晴天”我感叹着!温柔的阳光让我愉悦。光明总比黑暗好。

 心中还惦记着那昨夜风中矗立的梧桐,推窗而观,那冬青却依然青翠,那白杨虽有枝叶飘零,却还见那泛黄的树叶摇曳!再看那梧桐,只剩下遒劲的枝干像一个个瘦骨嶙峋的甲骨文!那一夜的风啊竟然凋落了梧桐满树的生机!我悲哀。

 “这梧桐长的真快!”扫树叶的父亲喃喃地说道。我这才发现,短短的几年它足有白杨的两倍之粗!而那同栽下的冬青虽年年青翠,可又何曾长高过?

 我幡然醒悟:舍弃是一种智慧!梧桐你用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妙,服从自然而有抗挣自然,畏惧自然而又洞悉自然!梧桐你早早的落叶,其实不是妥协,不是退缩,而是早早地积蓄来年生长的力量!

 看着满地的落叶,我仿佛听到了你潜滋暗长的声音!

例文3:

不寻常的考试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试。有的是有意识地去参加的考试,也有的是暗暗潜在生活中的、令人难以察觉、但却有着深刻意义的考试。我曾经历过两种这样的考试,两种不寻常的考试。

    12岁时,我参加了少年宫舞蹈队。由于我平时很刻苦,所以深得老师喜爱。一次,上海芭蕾舞学校来招生,大家都兴奋极了,那可是令人神往的舞蹈天地呀!

于是,考试前的几天我练功就更勤了,每天穿着一双绑得紧紧的红舞鞋,在练功房里跳着、转着,汗涔涔的练功服不知换了几套。老师也几乎把心血都倾注在我身上。带着自信,我准备迎接那不寻常的考试。

    招生考试前一天晚上,我练完了功,满头大汗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天正下着大雨,路是那么泥泞,仿佛一不小心便会滑倒。迎面走来一个妇女,抱着小孩,挎了一大包东西,撑着伞吃力地走着。雨水溅湿了她的面孔,却掩饰不住那焦虑的神情,好象是送急病的孩子上医院去。该帮她上医院吗?可体力对我来说是多么的宝贵呀!这不是太自私了吗?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终于鼓起了勇气,迎上前去,帮她拿包袱、撑伞。

    路似乎更艰难了,练完功的疲惫、劳累笼住了我整个身体。突然,脚下一滑,我一下子摔倒了,脚扭了一下。哎呀,会不会伤了脚?但看到那妇女焦虑而又关切的目光,我没有细想,忍着痛送她们到了医院。当我看到那妇女宽慰而感激的笑容时,兴奋、喜悦充满了我的心田……

可没想到,第二天早上,脚竟开始发肿。我不想临阵退却,就带着劳累和伤痛,踏进了考场。优美的旋律在大厅里回荡,我身体却不听使唤,动作硬梆梆的。终于,我失败了,在这场招生考试中失败了!

    我咬紧牙根,泪水没有流出。因为我心中无悔。

    直到今天,想起这件事,我内心还是那么激动。那场舞蹈考试我是失败了。但临考前晚上所发生的不也是一场考试吗?这是一场做人的考试,一场更不寻常的考试。在这场考试中,我没有失败!并且自信在以后这样的考试中,我也会交出正确的答卷。

例文4:

这也是课堂

 去年放假时,我去了趟乡下,秋天的乡下已有点冷,地面也极其潮湿,走在乡间的小道上的往往不止你一个人,还有那只只蜗牛陪着你,“慢”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吃了中饭,阿婆说要带我们去田野里玩玩,过惯了城市拘束生活的我们一个个兴奋不已,拉上阿婆就立刻往外跑。我先跑了出去,风立刻吹了进来,啊,我不禁打了个寒颤,乡下的秋天可真冷,不过冷虽冷,空气却是极好的,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香气和午后阳光那暖暖的味道。

 正当我悠闲的享受乡村那清新空气时,一只小东西吸引了我的眼球,我探过脑袋一瞧,原来是一只小蜗牛。

 小蜗牛背着它那小小的壳在慢慢的挪动着,每当他走过一个地方,就会留下一个记号——粘液。似乎是为了告诉自己,瞧我走了这么多路了,是在给自己寻找动力呢。

 午后的阳光暖洋洋的,或许照的这只小蜗牛有点犯困了,它有些放慢了脚步,甚至是原地一动不动,呵那让我来好好瞧瞧你……“啪”

 还没等我回过神来,眼前那只蜗牛已经变成了一滩浊物,我有些发愣,抬头望去是邻家的弟弟,我有些吃惊的说:“你为什么要踩死他”,小弟弟回答的很轻松:“蜗牛乡下多的是,踩死一个没关系”,我动了动嘴,却也说不出什么。此时此刻,我心中也没有太多伤心,有的是一份莫名的畏惧。

 小蜗牛是多么努力的爬着,一步一个脚印,可即使它那么努力的向着自己的目标爬去,稍稍一停下,它就被人踩在了脚底,什么目标什么成功都化为了虚影,一切的努力只停留在了停下休息的前一刻。哪怕他那么向往那么成功。而我,我们呢,我们又何尝不是在为我们各自的目标努力,奋斗。但,稍一放松的下场又是什么呢,被人踩在脚底吗,当我们一身希望被碾碎,我们是否又像蜗牛失去生命般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如果是那样,是不是太残酷了,我沉思。

 为目标所奋斗的努力,我们要想成功就必须时刻不放松,若你半途停止脚步,下一秒,你的所有努力都会化为虚有,这就是生活,这也是生存于世界必须遵守的守则。

时刻为目标而奋斗把,生活这个大课堂是需要有毅力才会坚持的人来当老师的。

四、写作

题目:千万别关上那扇窗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800字以上。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例文

别关上那扇窗

我是个内向的女孩,在别人面前总是那么胆怯、害羞,人际关系不好,学习不好“我还真是差劲啊”吃过晚饭后,我喜欢一个人坐在阳台上看星星,对它们说话,它们是很好的听众。

    五年级换了一个新老师,老师姓宁,长长的、黑黑的头发被风带起飘飘的,脸上总带着微笑,班上同学都很喜欢宁老师,我也不例外。不知道为什么,老师给我的感觉像妈妈,一位慈祥的妈妈。

    同学很快和老师打成一片,可我,却只是在一旁静静地、静静地看着。我很羡慕那些同学,更羡慕——他们胆大的性格。

    看着这副快乐的画面,心中涌出一种莫名的冲动——我想和他们一起。“算了吧,放弃吧,没人会喜欢你,没有人会和你玩”脑海里的这句话令我愣了一下。是啊,想我这种性格,有谁受得了呢?最终,我没有迈出那一步。

    “林莫子,宁老师找哦!”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着实让我有些惊讶。

    礼貌性的敲门后,我走到了老师面前。从没这么近距离的面对老师的我,无措地深埋着头立在那儿。

    “莫子,我可以这样叫你吗?”宁老师打破了长久的沉默。

    “啊?嗯……嗯”我没想到老师会这么问。

    “莫子,我们互相谈谈心,好吗?”老师亲切地问道,“可以,告诉老师你心里的秘密吗?当然,是在你愿意的情况下。”

    “啊?谈心?”我有些激动——从没有人和我谈过心,我只和天上的星星们聊天。

    “是啊,别关上那扇窗,和老师聊聊吧。”

    “那扇窗?”

    “嗯,在这里的一扇窗。”老师指着自己的心口说。

    “心,一扇窗。”我不断重复着这句话。

      老师像有魔力似的,令我不由自主的把自己心里的话都告诉了老师。

    ……

    “看吧,莫子,把心里话都说出来,是不是舒服多了?以后,要想吐心就找老师吧,老师是你永远的听众。

      记住哦:别关上那扇窗。”

      老师我会的,心里的那扇窗永远都会是敞开的!

      似乎受这句话的鼓励,我有了很大的变化,开朗了,不再和人说话时害羞了,成绩也提高了。

    宁老师是一位天使,要给天下所有的孩子带去温暖和快乐,所以,宁老师仅仅教了我们一年就调走了。

    “宁老师,你现在在哪里呢?你还好吗?”晚饭后,我还是一个人在阳台上对星星们说话,只是,我长大了许多:

    别关上那扇窗。

藏在《人间词话》的至美与至理

——我与名著的美丽邂逅

诗词亦是江湖,名家们奇招百出,从“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情,到“把酒祝东风”的从容。在这片“刀光剑影”中的“葵花宝典”却无疑是这本《人间词话》 。

我尤记得她的开篇名句,“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初读诗词时的迷茫一扫而空,我豁然开朗——原来诗词让我迷恋的,是意境;是春江上花月依稀;是鹊桥旁飞星划过;是寒山寺里钟声悠悠。意境,是情感与景物的相互融合,令人心醉神迷。

再品读下去,诗词、意境、人生三者交织在一起。“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过三种之境界。” “昨日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这是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认为的治学人生三境界。

仔细琢磨,你便会惊诧于其中哲理,成大事者首先要有清晰目标,然后执着追求,“独上高楼”,哪怕不为人所理解,也要坚持,这是第一重境界;为了成功,更要有对理想的痴迷与狂热,甚至到了“衣带渐宽”也义无反顾,在痛苦中超越,此乃第二重境界;挫折与磨砺将你打磨成最合适的模样,厚积薄发,“蓦然回首”,成功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是第三重境界。从执着,到痴狂,到顿悟,王国维已修炼出了人生至理。

《人间词话》就像是一座桥梁,连接起了诗词与哲理。“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若李煜无亡国之恨、离乡之愁,又怎能写出《虞美人》这等泣血之词?若东坡无乌台之冤、黄州之贬,又怎能写出《江城子》这般凄婉绝句?甚至《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先生,生活在文化大变革的夹缝中,一生抑郁难舒,只能揣着他的信仰至穷途末路。

但文天祥虽有南岭之败,燕京之困,却依然锻造出《正气歌》这等浩然之言。明朝三大才子之首 — 杨慎虽被流放滇南,一生壮志难酬,却依然挥洒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此等豪迈之语。爱因斯坦说过:通向人类真正伟大境界的道路只有一条——苦难的道路。由此看来,人格的伟大因磨难而更熠熠生辉。所以,正值意气风发的我们,又怎能因为人生旅途上的挫折而轻易言败呢?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历史的洪流不可阻挡地向前奔去,席卷一切。但也有身影任由洪流冲刷,却屹立不倒。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我幸运地邂逅了《人间词话》 ,发现了藏在史书中的至美,至理。

#高中作文# 导语高中作文如果想要写得好,认真审题是非常关键的,考生一定要看清作文题目中的显性要求,认真揣摩隐性要求,并将其明朗化。以下是 考 网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高中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把等餐或等红绿灯的碎片时间用来读诗……身处喧嚣而心有诗意。

 雷海为的对手、《中国成语大会》2015年度总冠军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三季第四现场年度总冠军、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亚军彭敏是这样读书的:高中读、大学读,读到北大硕士……身处雅室而心自通灵。

 对上述两种状态下的读书方式,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和思考谈谈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终身学习酿诗意。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学习的渴望才是最重要的。正是这种学习方式,酿就了雷海为心中的诗意。……校园雅室的读书方式,奠定了终身学习的基础,但很多人却在校园学习之后泯然众人矣,何哉就在于没有雷海为“外卖时学习”的方式。这种方式增加的不仅是知识,更锤炼“心”的韧性,在诗词大会与彭敏对决,其实他就是赢在社会的历练上!校园学习,让他知道了诗的魅力;而挤时间学习,则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

 雅室读诗志趣高。汉字夺魁、成语夺冠、诗词屈居亚军,这就是北大硕士彭敏取得的成就!字、词、诗,涵盖了中文的三个要素,这样的成绩正是校园读书方式结下的硕果……在“喧嚣”中学习,采用“挤”的学习方式,固然能够酿诗意,但也限制了成长的深度和广度,只能在“诗岸”上徜徉!所以雅室学习条件更好更专注,理应更容易达成学习目标。

 “雅室”“喧嚣”皆可读,读书岂能论环境。每个人的际遇不同,如何利用现有的环境及条件,坚定读书的心志,努力提升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雅室”读书固然可喜,“喧嚣”读书亦能有成!在校园,亦应学海为;在杜会,也要仿彭敏。

2高中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众多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点燃了亿万网民的英雄情结,“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为此,班上拟召开“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的主题班会,请你写一篇文章参与讨论。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建立丰功伟业者是英雄,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者也是英雄。只要围绕着“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的话题进行写作即可。在语体要求上,注意是写“写一篇文章参与讨论”,对象是同学,语言表达要得体。

3高中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真实的社会和人生,只有付出一步一步攀登险峰的实践,才能领略那无限的风光。而使你疲倦的不是脚下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为什么我们在费尽心机地设定高峰,计划路线的同时,不弯腰倒掉鞋里的沙砾呢

 根据上面所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文题解析

 本题材料属于比喻材料。材料一共有三句话,最主要的命意在后面两句。后两句,从关键词来看,“高山”,比喻“远大的目标”;“鞋里的沙子”,比喻“我们自身存在的缺点或前进路途中存在的困难”;“弯腰倒掉鞋里的沙砾”,比喻“改正缺点和克服困难”。悟出比喻义,就找到了理解材料的突破口。“而使你疲倦的不是脚下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从关联词的角度看,此句中的“不是……而是……”重在强调后者;从句意看“鞋里的一粒沙”是“使人疲倦”的根本原因,“为什么我们在费尽心机地设定高峰,计划路线的同时,不弯腰倒掉鞋里的沙砾呢”此句用反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即一定要倒掉鞋里的沙砾。这样,从材料的因果关系中就可以挖掘出主旨:我们在实现人生的远大目标的过程中,要随时改正自身的缺点、克服遇到的困难、排除失败的危机、走出挫折的阴影、战胜不良的心情……如此,考生就有了多元的思考角度和立体的写作空间。

 审题误区:①实现人生的远大目标要一步一步的实践。②生活中不要畏惧困难。

4高中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信徒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普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

 禅师说道:“我在雨里,你在檐下,檐下无雨,何须我度?”

 信徒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

 禅师说道:“我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说完便走了。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5高中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熟悉的成语中有一个词叫“乐极生悲”;我们学过的课文《赤壁赋》《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中均有“兴尽悲来”的情感变化;国家经受磨难的时候,我们总会用到一句“多难兴邦”来提振民心……似乎快乐愉悦和悲伤痛苦之间、艰难困苦和振兴富强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你的学习与生活,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切题立意:

 1你我勇担苦难,方可兴邦。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笑对苦难,百炼成钢。

 4乐极生悲因逸豫,多难兴邦唯奋斗。

 5笑对苦难,玉汝于成。

 偏题立意:

 1学习文言文的意义。(片面理解材料)

 2浅谈中国精神。(偏离材料主旨)

 3中华民族的骄傲。(偏离材料主旨)

6高中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趴在鱼缸里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一样呼吸自由的空气了。”鲥鱼奄奄一息:“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至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生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山色湖光。”乌龟悠闲地踱了几步,笑着:“连生命都没有了,还拿什么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这个寓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作文;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

 文题解析

 这则材料可采用多角度立意法,1鲥鱼的角度:生命短暂,但充实,有意义;2乌龟的角度:生命的可贵;生命的价值;3整体分析:要正确认识自己。

7高中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

 ②“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

 ③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荀子)

 ④“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思)

 面对各种说法,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文题解析

 (1)谈对“利”的思考;

 (2)谈对“义”的思考;

 (3)对“义”与“利”,二者皆谈。

 不论从哪个方面谈思考,都应辩证的分析问题,不能绝对的谈“利”忘“义”,也不能只是讲“义”而忘记利益。

8高中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尼采)

 ②人从枝上折下花来,供在瓶里,到了结果的时候,却对着空枝叹息。(冰心)

 ③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冯巩)

 ④命运不能选择,但你可以在你这俗人道路上做得稍微好一点,认真一点,这不就行了。(靳尚谊)

 ⑤生活总会有点不顺意,我们都会犯错。天性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开始改变。(**《疯狂动物城》)

 富有哲理的句子总是会点燃内心的某些火花。读了上面五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五则材料,都充满哲理。或劝人奋进,或启发人们面向阳光,都发人深省。

 第①则材料可以喻指人们的心态和根基的相互促进的关系。

 第②则材料的道理和第①则材料的辩证关系。第④则材料旨在说明客观的命运与主观努力的关系。

 第⑤则材料的道理与第④则材料的道理接近,强调以主观努力去弥补生活中的不如意。

 题目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可有以下组合方式:

 (1)①②两则可以合为一组,警示人们必须要有深厚的生命根基,否则无法结出生命之果;

 (2)④⑤两则可以合为一组,强调主观努力的能动作用,以弥补客观现实给我们造成的生活缺陷;

9高中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新密市一学生骑电动车不慎撞上停在路边的宝马车,导致宝马车倒车镜损坏,车身多处划伤。

 肇事后,该学生留下一封道歉信,然后用道歉信包着身上全部的311元现金,粘在宝马车左前门的把手内侧。

 第二天,车主薛战民发现了道歉信和钱,被感动。他报了警,在警察的帮助下找到这位名叫陈奕帆的学生,将钱还给对方并决定资助其读书。

 以上事情,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本文可以写成任务驱动作文一一就事论事;也可以写成新材料作文。

 材料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叙述的是陈奕凡不慎撞坏宝马车后,留道歉信和仅有的311元现金。后半部分叙述车主薛战民发现道歉信和钱后深受感动,将钱退还陈奕凡并决定资助他上学。

 写此作文,可以从陈奕凡角度立意,亦可从薛战民角度立意。

 (1)陈奕凡不慎撞坏宝马车,他没有逃,而是留道歉信和身上仅有的311元钱作为补偿。从这个角度看,可以如此立意:担责意识、诚信、正能量、高尚的品德、穷有信等。

 (2)车主面对被撞坏的宝马车和道歉信,没有动怒,而是感动,宽容了陈奕凡的过错,并决定资助其上学。

 人的一生中,的炫耀不是你的财富,也不是你的精明,更不是你的手段,而是一种简单的理解和体谅。从这个角度看,可以如此立意:正能量、宽容、富且仁、理解、体谅、对诚信的激励等。

 (3)也可以从“褒奖诚信,也要适可而止”这个角度立意。

 陈奕凡的诚信固然是诚信的好榜样,薛战民的行为的确让人叫好,但是褒奖诚信要有度,否则会给人一种“讲诚信必有好报”的错觉,考生可以从这个层面展开讨论。

10高中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表层含义:“向上看”即仰视或抬头,“向下看”即俯视或低头;“在下面”即位置在下面,“在上面”即位置在上面。

 深层含义:“向上看”可以理解为“目标远大”“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下面”可以理解为“看到不足和差距”,从而有一种向上的动力。“向上看”也可以理解为“目标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在下面”可以理解为“很渺小”,从而失去生活的信心。

 深层含义:“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关注那些生活艰难却不失信心和勇气的人们”,“在上面”可以理解为“自己还是幸福的”,从而获得信心和勇气。“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只看到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在上面”也可以理解为“自负、高高在上”,从而止步不前。

 其次选择角度,鲜明立意。

 可以选择第一句立意,可以选择第二句立意,也可以二者兼之立意,最后,要注意文题有写议论文的明确要求。

审题,就是细读提供的材料、题目或话题,弄清写作的基本要求,包括写作内容范围,有何强调或深层意含,文体要求,是否自己拟题等。这是决定写作成败的第一步。

立意与构思,就是考生在把准题意及要求和限制之后,自己作文找到恰当的起点、角度,确定所写的中心和行文大体脉络和重点。当然,其中也包括选材。这是决胜的关键。

备考的方法,由老师从几类题型中精选有意蕴的陌生题,着重引发思考如何审题立意构思,进行思维训练。并选取相应例文,研读感悟,开拓文思。以话题作文为主。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风景幽美的地方,这便是“曲径通幽”。它是画家笔下渲染的景致,是射影爱好者不断寻找的目标,是园林设计师着力创造的效果,也是文人墨客一直崇尚的意境,更是生活中人们处理问题常采用的态度和方法因为“幽”也许在这“曲径”之中,“美”可能源于这回转之间。

请以“曲径通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曲径,弯弯曲曲的小路。幽(静,深),风景幽美的地方。在画家、射影爱好者、园林设计师和文人墨客眼里,“径”与“幽”是联成一体的,都是“景致”、“意境”、“效果”、“目标”。“幽”“美”“也许”在曲径中。“幽”的地方(目的地)是美好的,“过程”(通幽的心态、态度等)也是美好的。退一步,倘若写要达到美的目标、境地必须付出艰辛代价,那么“付出”的过程也是“美”的;而不是一般理解成“必须艰难曲折走许多弯路才达到目的地”。因为是话题作文,写时,所供材料可不用,更不必对材料作分析。

例文1 曲径通幽,中华之美

婉曲比直捷来得更美,这已成为了中国人的共识。

体现在建筑上,故宫是宏大的,整齐的房舍不容许有一丝偏倚弯曲。但真正的美丽在于视线之上,檐牙高啄,流线型的瓦檐延伸出流线的美;瓦缝参差,房梁上的斗拱勾心斗角,构筑起细致精巧的美。来到野外,长城是雄伟的,每一块磬石都让人震撼。但雄壮有力的直线之外,更使人陶醉的,是长城在崇山峻岭或是无边大漠间蜿蜒的那条曲线。这条曲线,像草书般遒劲的一笔,体现出中华民族那不乏力量,而且富有曲线般婉约的柔美。

苏州的园林更是将曲线的建筑美发挥得淋漓尽致,从每个角度观赏,游人都能发现新的景致。因为建筑中的曲线,把那原来死的景物分割得恰到好处。美,在这曲径通幽的景致中争妍斗丽地展现出来。

建筑与环境,是身居其中的人们塑造出来的。反过来,这处处充满曲线美的环境又能影响,陶冶中国人的心灵。

楚怀王不像商纣,他没有将正直的屈原像比干一般剖心处死。但空有抱负的屈原正道直行,直言上谏,最终不免落得个贬谪蛮荒的下场。空有爱国之心的他,选择了曲线救国的方式——诗篇。用诗句表达了屈原盼望美好环境的愿望,但却没有像从前进谏般直来直往,而是先言他物。以鲜花香草比喻君王贤人,用虫兽来类比奸邪小人,通过先言他物曲折的表达方式,《楚辞》将比兴的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借此崇高的艺术成就,屈原的一片爱国之心 1

才得以在这婉曲的文字中流芳百世。

千年以后,又一大文豪遭遇不幸。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但这正是他艺术巅峰的

开始。因为,你来我往单刀直入的官场不适合他。通过文意曲折的篇章,委婉地表达乐观,豁达的志向,才是他的用武之地。请看《赤壁赋》吧,篇中对湖光水色的曲折婉约的描写,丝毫不阻碍篇末他对豁达志向的抒怀。

更多的文人,如王维,陶潜,选择了那弯曲的山径小路,隐居起来。因为,他们知道:国都内那笔直的康庄大道不适合他们。

曾有人建议以梅花作为中国的国花。梅花与白杨等树相比,少一份挺拔,更多的却是婉曲的美。也许,这更能体现中国人那坚强以外,那富有婉约曲线美的物质吧。

简评。文题“曲径通幽,中华之美”点明主旨,甚合题意。首段更开门见山,提出“婉曲比直捷来得美”的观点,为下文张本。

文章首先以极具标志性的民族瑰宝——长城与苏州园林为例,展现了中华民族建筑史上的婉曲美,接着,作者把笔触转向文学与人情。屈原以委婉含蓄的形式表达幽愤,苏轼以曲折婉约的描写,抒发乐观豁达的心志。正是这种对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热爱和鉴赏,正是对“曲径通幽”这一民族文化精华的咀嚼和玩味,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展示出作者平时阅读与写作的积淀。

例文2 绕一绕,别有一番天地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清晨古寺,日照高林,抛开尘世的污浊,诗人轻轻地踏上带着幽幽魅惑的曲折小径,于深邃处,于无尽处,寻觅心灵的净世。转弯,绕道,四顾,探索,那么弯弯曲曲,崎岖难行,但人却找到了生命的寂静之美、归真之美,在万籁俱寂之中感情隐逸的快乐。世界之美也是如此,需要“曲径”来引领。绕一绕,你会发现,又是一番风景。

“曲径”通向视觉之美。

闻名于世的苏州园林,有着它不可抵挡的独特魅力。亭台楼阁,奇花异石,一山一水,全都不会自动整齐地展现于眼前。最是那不起眼的小路和长廊,一路蜿蜒曲折,让游人如坠雾中,却又充满了急切而好奇的心情,仿佛飘拂于眼前的神秘轻纱,让人想揭又不敢惊动。忽然路到尽头,豁然开朗,一片令人惊叹的清秀景致跃然眼前,让人满足而愉悦。若不是那顽皮的小路长廊给了人们无尽的悬念与波折,一幅山水又何来如此惊人的力量呢?曲径虽“曲”,却于“曲”中蕴藏了无数视觉的盛宴。

“曲径”引向思想之美。

裴潾一首描写白牡丹的诗,开头便从别处落笔,“争赏街西紫牡丹。”他以“曲折”的手法,用人们争相观赏紫牡丹的盛况衬出白牡丹的落寞,这是一“曲”。然后又用白牡丹的“无人月中看”,绕着弯子暗喻自己无人赏识,这是另一“曲”。白居易也曾用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来表达希望得到重用的心情。诗文中的“曲径”,那么含蓄委婉地流露出作者的心意,显得意蕴深远,读来回味无穷,展现了无穷的智慧与才气。

“曲径”成就战略之美。

强盛一时的大秦国, 仅仅是靠强大的武力来征服别国的吗?不是。当六国“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时,秦国巧妙地通过各种“旁门左道”,各个击破,毁灭了合从的计划。毛泽东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通路,避敌主力,侧面攻入,最终夺取城市,在革命的进程上又迈出了胜利的一步。战略上的“曲径”,不仅避免了下面交锋可能带来的冲突与损失,还能以出其不意之势,迅速夺取胜利。

“曲径”引领美丽。没有X道的宽广平坦,却有包含着无尽的惊喜;没有大路的一览无 2

遗,却蕴含了无尽的智慧。

绕一绕,又是一番天地。

简评。本文是分三个层面展开阐述“曲径通幽”美之哲理。如果角度把握不好,容易变为议论“曲径”之美而忽略点明“通幽”之理。而本文结合相关事例的剖析,注重写出了“曲径”中的“曲”的内涵意义,从而很好地为阐明“曲径”成就“幽”之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说服力强。层次分明,文笔流畅,富有文采。

例文3 成功在转弯处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走过弯弯曲曲的小路,才能发现美丽的花草,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在路途上转一转身,绕进个小道,拐一个弯,多一份美丽之余,也能殊途同归。

一条小河喧哗着奔向大海,但却发现前路被大山阻挡。奔流的它不能就此打住,于是它试探着沿着大山绕转,终于又回到了主道,又再次涌向大海。绕了个弯,走了一条小道,河流因此可以流向大海,也因此留下了一处“水绕青山”的美丽。小流如此,人可亦同。

当督邮被众星捧月般浩浩而来,心中思量着下属向他进贡的礼品。“宁可为八斗米折腰!”陶渊明于是隐逸在田园中。虽然不能为朝廷史官手中所写的忠臣良将而名留千古,但凭那“眄庭轩以怡颜”的生活,“心远地自偏”的胸襟,陶渊明走入了隐士的“小道”,却以自己的诗篇文章在文学史上流芳百世,与后人在穿过“曲径”的时空中,一起一醉一陶然。

身为DNA双螺旋结构的创始人之一的克里克曾是一名物理学家。但当他看到爱因斯坦已在物理学界中创下的伟烈丰功,看到物理界已进入成熟而相对稳定的时代,知道自己暂时或在长远的一段时间内,在物理中难以作出怎样的一种突破。于是他将方向转向了刚起步的“曲径”,还没有太大发展的生物学。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当DNA双螺旋结构的理论公布于众而赢得极大反响的时候,克里克站在了生物学的巅峰处。

面对当今的社会,恰当地转身,绕入通往成功的“小道”,也不失为一大明智的选择。你看,当“百万大军”的考生争拥度过这高考的“独木桥”时,适时的转身,在技术学校中学得一技之长,同样也能为社会作贡献,为人民服务,实现人生的理想。

曲径通幽,小河因不畏小道暂时的昏暗而奔向了大海;陶渊明因穿过了“曲径”而到达了文学的高峰;克里克因适时的转身,获得了事业的成功。因为敢于转弯,适时的绕道,人生才会多姿多彩,才会虽殊途而同归成功。

简评。本文能准确理解话题意思,立论比较清晰鲜明,文章首尾呼应,结构比较严谨。三个主体例子能分别从自然、历史、现实的层面对观点加以论证,显得视野开阔,逻辑严密。最后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使文章具有了较强的现实意义。文章的语言比较简洁,在陶渊明的例子中能恰当地引用诗文名句说明事实,表达观点。文章如能在过渡照应、分析论证上再加注意,定能更上一层楼。

2作文模拟试题:(命题作文)

《说文》:“患,忧也,从心。”从个人到国家,从人类社会到宇宙自然,人心之忧,无处不在。高尚品质的缺失,价值取向的混乱,天灾人祸的频发这些“患”都与我们的生存状态息息相关,都是对人类智慧的严峻挑战。

请以“说忧患”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审题。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又是一篇限定文体的作文,有一定难度。

命题中的“忧患”是一个传统话题,考生当有较多的准备。同时又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话题,试题对此做了比较充分的提示。“高尚品质的缺失,价值取向的混乱,天灾人祸的频发”都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只要这些问题存在,“忧患”就是难以消除的。考生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去思考,前者是如何继承传统的问题,后者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

3

受到了试题提示语的干扰,许多考生将“忧患”理解为一种社会现象,如社会上存在的问题,个人发展中遇到的挫折、逆境,以及心理疾病等,这当然是没有读懂题目要求所致。

例文4 说忧患

如果说忧患伴人而生,一点都不过分。从古到今,有人类的地方就有忧患。远古时期,人类为衣食住行而忧患,落后的生产方式使人们不得不时时为温饱而担忧。封建社会,百姓为生计而发愁,国君为找不到治国良方而苦恼。历史翻到了今天,人们虽已摆脱了基本生活保障不足为烦恼,却又不得不面对新的烦恼;高尚品质的缺失,价值取向的混乱,天灾人祸的频发。人类生活中充满了忧患。

人的生活因这些“患”的存在变得困苦,人的力量和意志在与“患”的斗争中被消耗。 社会中,由高尚品质的缺失而造成的犯罪案件,如贪污、盗窃等,不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也使国家遭受了重大损失,社会发展严重受阻。

然而随着“患”而来的最大威胁并不是它所带来的困苦与灾难。如果人们面对这些“患”缺乏警惕,并且在经历了不幸之后仍不知自省,不知吸取教训,那时这些“患”都会造成毁灭性的灾害。

还记得那只在水中被慢慢煮熟的青蛙吗?这不是身在“患”中不知“忧”的最好例证吗?它总是“自我感受良好”,错过了采取措施逃生的时机,便再也无法从灾难中逃脱出来了。

人又能比那只青蛙高明多少呢?有多少人在社会不良风气和混乱的价值取向的包围之下,不再坚守信念,保持心灵的纯洁,结果为“患”所害,落入了罪恶的深渊,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警惕吗?

所以,面对无法逃脱的“患”,我们需懂得“忧”。仅仅懂得忧还不行,还应寻求解除这些“患”的方法。古人为落后的生产方式所苦,于是寻找各种巧妙的办法,利用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条件。现代人应该比古人更聪明。回顾一下我们刚刚经历过的事吧:“非典”流行之初,北京市政府疏于防范,造成了疫情的迅速扩散。后来经过认真反省,终于向社会如实通报疫情,并采取果断措施,结果较快地控制了局面。由此可见,“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身在“患”中不知“忧”。只要我们具有忧患意识,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各种各样的“患”,“患”的挑战便会变成社会发展的助力器,它会越来越多地激发出人类的智慧,将人类文明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简评。这篇作文被评为一类下。

作者专在议论的现实针对性上下工夫。前三段从历史谈到现实,引导大家关注现实。第四段用“然而随着‘患’而来的最大威胁并不是它所带来的困苦与灾难”一句由“患”过渡到“忧”,重点讨论“面对无法逃脱的‘患’,我们需懂得‘忧’”。第五段以青蛙为喻,议论深入浅出。第七段以防范“非典”为例,在对比分析中阐明自己的观点。“‘患’ 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身在‘患’中不知‘忧’”,是警醒之语。

3作文模拟试题:(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说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泉,常会出现奇迹,可以治疗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拄着拐杖,一跛一跛地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乞求一条腿吗?”这句话被退伍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好的腿,而是要祈求上帝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读了这段文字,你得到什么启示?请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4

审题与立意。注意,该题型设计,既不同于以往高考材料作文题型,也不是规范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必须紧扣材料所含中心来立意,限制性很强。而该题提示考生:“读了这段文字, 你得到什么启示?”强调了考生的读后体会和感悟认识,即可由材料引发联想,这比材料作文的内容范围和要求开放得多。

据“材料”和“启示”,联想、启示的角度、立意,可以很多。

从残疾军人这一面看,如:

求上帝不如求自己;

人可以被致残致死,但不能被打败;

百折不挠自我开创生活之路;

身残志不残;

生命在于希望等。

从小镇民众这一方看,如:

怎样的同情才是有益的,好的;

双腿不残疾身不残,就是强者吗?等等。

立意偏离的如:

自己就是上帝——当你面对各种诱惑(名与利)时,如何坚定信念把握自我。这与“面对困境”相悖。

战争给人带来灾难创伤,必须反对战争。或:让别人说去,走自己的路。此二者确立的中心虽合题意,但与“正视困境,勇敢生活”主旨不太紧贴。

例文5 生命的奇迹

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有一块烧焦的草坪,草儿们全都奄奄一息地紧贴大地。它们是在抱怨自己的命运吗?不是,它们是在孕育新生的力量,期待春风到来的日子。

植物似乎都有一种韧劲。不论狂风暴雨,山洪海啸,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治愈伤口,重焕生机。面对突袭的灾难,它们调整了状态,顽强地生存下来。人本是自然中的一员,同样经受着灾祸,却少有人承袭这种生命的韧劲。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沉溺于对往事的追悔,对时运的怨恨,荒废了生命,使自己如一棵焦枯的小草,随风吹散。当然,也有一些人培养了自己的韧劲,因而他们往往能创造奇迹,留下佳话。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成;勾践卧薪而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张海迪海燕般搏击风雨的精神,海伦面对伤残的达观与勇气。这些勇敢的人们,在经受着他人难以承受的屈辱或痛苦的同时,默默地树立信心,汲取力量,坚定生命的意志,终于把自己的生命描绘得绚烂精彩!

人生就像一条小溪,翻山越岭,难免会碰到礁石悬崖,有时可能被撞得四散飞溅。可是不这样又怎能汇聚更多的水滴,壮大身躯呢?人生的韧劲,指的是能屈能伸:“屈”是面对身体的残疾、事业的挫败,敢于承认现实、反省自我,而非陷于被动无法自拔;“伸”是抓住生活的契机,超载自己,使意志更加坚定,志向愈发伟大。“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在废墟中重塑自我。

如何获取这种韧劲,自然便是极好的导师,不少残疾的生命在其中滋长繁衍,毫不理会人们的践踏撕扯。漫步林间,你会看到老树如何萌芽,残花如何结果。云卷云舒,冬去春来,自然就是这般生生不息,缔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当我们遭遇不幸时,试着承认现实。上天可以让你失去一条腿,但也可以磨练你的韧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9639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1
下一篇2023-10-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