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朴字先之文言文

李朴字先之文言文,第1张

1 翻译文言文: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登绍圣年进士第,移西

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

登绍圣元年进士第,调临江军司法参军,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

以尝言隆祐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

旋追官勒停,会赦,注汀州司户。 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曰:“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曰:“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

纯礼泣下。 右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失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

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

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官,皆持之不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嗾言者论朴为元祐学术。

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 有奸民言邑东地产金宝,立额买扑,破田畴,发墟墓,厚赂乃已,朴至,请罢之。

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

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赠宝文阁待制,官其子孙二人。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中书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曰:“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居官所至有声。在广南,止其帅孙竢以文具勤王,不若发常赋助边。

破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之计,以息边患,人称其智。朴尝自志其墓曰:“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

盖叙其平生云。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

2 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

宋史·卷三百七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六·李朴传原文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

登绍圣元年进士第,调临江军司法参军,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

以尝言隆祐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

旋追官勒停,会赦,注汀州司户。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曰:“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曰:“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

纯礼泣下。右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失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

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

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官,皆持之不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嗾言者论朴为元祐学术。

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有奸民言邑东地产金宝,立额买扑,破田畴,发墟墓,厚赂乃已,朴至,请罢之。

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

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赠宝文阁待制,官其子孙二人。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中书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曰:“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居官所至有声。在广南,止其帅孙竢以文具勤王,不若发常赋助边。

破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之计,以息边患,人称其智。朴尝自志其墓曰:“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

盖叙其平生云。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

注释1、推鞫:亦作“推鞠”。审问。

《隋书·裴蕴传》:“蕴知上意,遣张行本奏威罪恶,帝付蕴推鞫之,乃处其死。”唐陆贽《商量处置窦参事体状》:“若不付外推鞠,则恐难定罪名。”

宋司马光《论皇城司巡察亲事官札子》:“有百姓杀人,私用钱物休和,事下开封府推鞫,皆无事实。”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累絏多人,辗转推鞫,始有一人吐实。”

2、危言:耸人听闻的言论。宋无名氏《道山清话》:“绛欲以危言中伤大臣,事既无根,徒摇众听。”

明张居正《上六部禀帖》:“且巧为诋说,捏造危言,遂为纂修所影藉。”3、泰然:安然。

形容心情安定。《庄子·庚桑楚》“宇泰定者,发乎天光”晋郭象注:“夫德宇泰然而定,则其所发者天光耳,非人耀。”

唐权德舆《丙寅岁苦贫戏题》诗:“中忆裴子野,泰然倾薄糜。”《云笈七签》卷六四:“心既泰然,不寿何待。”

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实由于食贫居贱之有素;汔可小康,即处之泰然,不复求多也。”4、追官勒停:指追回官衔,勒令停职。

《宋史·理宗纪一》:“李全之叛,淮东提刑司检法吴澄等出泰州城谒贼,各追官勒停。”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二》:“熙宁三年敕:‘今后官员失入死罪,一人追官勒停,二人除名,三人除名编管。

’”《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降了三个圣旨:第一开封府问官追官勒停。”5、待罪:古代官吏任职的谦称,意谓不胜其职而将获罪。

旧时官吏常怕因失职而获罪,便以待罪为自己供职的谦词。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汉司马迁《史记·季布传》:“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当时季布任河东守。)

”宋范仲淹《滕君墓志铭》:“予时待罪 ,尝力辩之。”清孔尚任《桃花扇·归山》:“老夫待罪锦衣,多历年所,门户党援,何代无之?”6、玉音:原系尊称帝王的言语。

《尚书大传》卷四:“皆莫不磬折玉音、金声、玉色。”汉司马相如《长门赋》:“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

宋苏森《后序》:“孝宗皇帝玉音问曰:‘子由之文平淡而深造于理,《栾城集》天下无善本,朕欲刊之。’”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癸未,(上)临雍讲学,玉音朗朗。”

后用以对别人言辞的敬称。三国魏曹植《七启》:“将敬涤耳,以听玉音。”

唐元稹《酬孝甫见赠》诗之十:“开坼新诗展大璆,明珠炫转玉音浮。”宋杨亿《送刘秀州》诗:“骑置迢迢阻玉音,左鱼江海遂初心。”

7、召对: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宋苏辙《谢除中书舍人又表》:“一封朝奏,夕闻召对之音;众 攻,终致南迁之患。”

明高启《西清对雨》诗:“坐咏西清暇,君王召对稀。”《儿女英雄传》第40回:“及至他得了讲官,大考起来,渐次升到国子监祭酒,便累蒙召对。”

8、政体:为政的要领。汉荀悦《申鉴·政体》:“承天惟允,正身惟常,任贤惟固,恤民惟勤,明制惟典,立业惟敦,是谓政体也。”

唐吴兢《贞观政要·论政体》:“自此百官中有学业优长兼识政体者,多进其阶品,累加迁擢焉。”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一》:“若将六部案牍中有关于政体者一一録出,修为一书,则累朝之事更无遗漏矣。”

9、圆方:谓随物赋形,或方或圆。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3 《宋史、李朴传》的翻译

李 朴 李潜长子,字先之,江西省兴国县迳口(今埠头乡风冈村)人。

宋代理学家。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进士第。

调临江军司法参军,移西京(洛阳)国子监教授,为大理学家伊川程颐所器重。移虔州(赣州)教授,因直言隆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而被停职。

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对朴说:“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回答说:“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纯礼泣下。

右司谏陈 荐朴,有旨召对,李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

失今不救,必至不可胜救。”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

权奸蔡京恶其鲠直,复为虔州教授。后任肇庆府四会县令,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事,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书等职。

钦宗即位后,改任著作郎,半年内五次升迁,至国子祭酒(最高教育行政长官),因病未到职。高宗即位后,改任秘书监,诏书未至而去世,享年65岁,追赠为宝文阁待制,官其子孙二人。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著有《章贡集》20卷。

是著名诗人,《千家诗》中辑有其诗作。其生平载《宋史·李朴传》。

4 李朴的《中秋》全文翻译

译文:

一轮皓月从天边缓缓升起,万籁俱寂,唯有清风徐徐;

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色,高悬云层之中照亮了千家万户;

引用关于月亮的传说,即月中有兔与蟾蜍,

我想要约同明月一起乘灵槎(能乘往天河的船筏),待银河彻底澄清以后,遨游太空。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中秋之月,首联即点明主题,用“宝镜”突出了月之明亮,颔联诗人作了空间的延伸,将读者带入了广袤无垠的月夜里,使人如身临其境,看那皓月当空,光照万里的壮美景色。颈联引用了两个传说故事,增加了全诗的趣味性,尾联诗人突发奇想,欲与月亮一起乘船遨游银河,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扩展资料:

题为《中秋》,实是歌吟中秋月夜,着重描写的又是那一轮秋月。诗中写了明月的形如宝镜,写了月夜的静谧气氛,写了它的平分秋色,写了它的云衢照明。后又用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作为素材,极写秋月明净圆满的形象。末二句,诗人进一步驰骋想象,打算约伴同游银河,更使诗中清辉漫空的月色显现出新的境界。

意思:浩瀚广阔的夜空中,月亮象宝镜般升起,万籁无声,空中只有淡薄的云,遥望太空,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色, 在那薄云的四通八达的大路上映照得千里光明。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参考资料:

—《中秋》

5 李朴的《中秋》全文翻译

译文: 一轮皓月从天边缓缓升起,万籁俱寂,唯有清风徐徐; 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色,高悬云层之中照亮了千家万户; 引用关于月亮的传说,即月中有兔与蟾蜍, 我想要约同明月一起乘灵槎(能乘往天河的船筏),待银河彻底澄清以后,遨游太空。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中秋之月,首联即点明主题,用“宝镜”突出了月之明亮,颔联诗人作了空间的延伸,将读者带入了广袤无垠的月夜里,使人如身临其境,看那皓月当空,光照万里的壮美景色。颈联引用了两个传说故事,增加了全诗的趣味性,尾联诗人突发奇想,欲与月亮一起乘船遨游银河,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扩展资料:

题为《中秋》,实是歌吟中秋月夜,着重描写的又是那一轮秋月。诗中写了明月的形如宝镜,写了月夜的静谧气氛,写了它的平分秋色,写了它的云衢照明。

后又用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作为素材,极写秋月明净圆满的形象。末二句,诗人进一步驰骋想象,打算约伴同游银河,更使诗中清辉漫空的月色显现出新的境界。

意思:浩瀚广阔的夜空中,月亮象宝镜般升起,万籁无声,空中只有淡薄的云,遥望太空,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色, 在那薄云的四通八达的大路上映照得千里光明。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1 权德舆传翻译(古文,人物传记)

权德舆,字载之。

父名皋。德舆七岁时父亲去世,他哀哭跪拜一如成人。

不到二十岁,他的文章就受到读书人的称赞了。韩泗任河南黜陟使,召权德舆为自己幕府。

后又跟随江西观察使李兼,在他府中任判官。杜佑、裴胄交相推荐他。

德宗听说他的才能,召他任太常博士,改为左补阙。 贞元八年(792),关东、淮南、浙西州县发大水,冲坏了房屋,淹死了好些人。

权德舆向皇帝建议“:江、淮一带的田地,若有一次好收成就能够支援好几道的食用,所以天下大计,一向仰仗东南。现在两个季度*雨不止,农田无法耕种,离乡求生的日渐增多。

最好能在群臣中挑选能明察全局且有胆识权宜处理的人,去持节抚慰,深入了解百姓的疾苦,免其租赋,与当地连帅守长研究赈济办法。赋税从百姓中征来,现时不如藏在百姓手中更为有利。”

皇帝于是派奚陟等四人巡察慰抚。裴延龄因善于奉迎而进官,管理财政。

德舆上疏斥责说“:裴延龄将常赋中计划支出未用尽的作为羡利进奉,以夸耀自己的功劳;用官钱收购一般杂物,又卖出取利,称之为‘别贮羡钱’,以此欺骗皇上;边军粮饷匮乏,他不运粮过去,以致招来边祸,此非小事。陛下怀疑以上均为流言,可就新利为由召延龄来,查核其收支明细;另选朝臣去查核边域费用开支情况。

如果传言的事确实,则邦国的要务,不可交给不正派的人。”奏疏送上去,没有下文。

权德舆升任起居舍人。兼掌制诰之事,升为中书舍人。

当时,皇帝亲理政务,十分重视除拜官职,凡有任命,必定亲自批示下发。起初,权德舆掌管制诰事,徐岱为给事中,高郢为舍人。

几年后,徐岱死,高郢调任礼部,权德舆一人担负了中书、门下两省之事,忙得几十天才能回一次家。于是上书皇帝:“中书、门下左右两省,承旨拟制天子诰命,奉行详覆,各有所司。

旧制,分部治事共有十人,以备相互监督检查。一般来说,若事有所壅闭,官吏有了干违法之事的机会,四方之士如得知这种情况,会认为朝中缺乏任事之人。

政要部门不宜长期空缺。”皇帝说:“我不是不知道你的辛苦,但想觅一个像你一样的人,还没找到啊。”

很久以后,权德舆主管礼部贡举、实授侍郎。三年来,甄选评量极为仔细,他所选拔的人相继都任公卿、宰相。

取明经不限名额由此始。 贞元十九年(803),天大旱,权德舆即此上书陈政事:“陛下净心精简膳食,同情怜悯百姓,到宗庙向祖先报告求助,再向天地祝祷,请求赐福。

凡有可祈求之物,定致敬礼;一个士人有所请,定要详听其言,这样,关心他人之心可称完善。臣听说,消化天灾的,定要修善其政;感召人心的,定要广施惠泽。

祥和之气洽比,自然会有祥瑞的应和。王城内外,大部分都成了荒地,转徙逃荒的人,不少都死于道路。

担心到种麦时,无种可下。最好诏令各地根据情况留下所需之种子,到时贷给百姓。

今年的租赋以及过去的欠债,一律均免除。即使不免,也没理由收取。

不如先做出决定,百姓就会感恩皇上。以前十四年(798)夏天的旱灾,官吏催促常年的租赋,以致发生县令被百姓殴打侮辱的事,不可不引以为戒。”

权德舆又说“:漕运本是为关中需要而设。假如改将东都以西诸道的仓储都运入京师,再督促江、淮所缴纳的备足常数,然后估量太仓留一年的食用,多出来的全都卖给百姓,那时价不会涨得太高而储蓄的人愿意卖出来了。”

又说“:大历年间,一个缣值钱四千,如今只八百钱。税收仍与过去一样,百姓实际缴纳的则是以前的五倍。

四方之官热中于上献,结果是为国家聚怨。又广求军车器械等物,而兵籍中不少虚额,多方剥取。

虽有心计巧法,能贾功利,但其做法有如割股肉塞口福,使大家都陷入困顿。”又说“:近年来遭绌官外放的,自以为不可能再磨灭以前的过错,以致自暴自弃;冬荐官过了三年都未授具体官职,以致衣食皆尽,溘然而逝,这也是使人穷困的一个方面。

近来陛下为被绌放的洗宽恕罪,有的起用为二千石。其他与之相类的人则相互勉励,知道复官有望。

就此推而广之,可使人人自我约束。”他的这些建议,皇帝很多都采用了。

宪宗元和初年,曾任兵部侍郎,因牵连获罪,降为太子宾客,不久又回任前官。那时,泽潞的卢从史虚诈而又傲岸,渐渐不受制约,他的父亲卢虔死于京师。

成德的王承宗父亲死了,上书请求承袭父职。权德舆入谏,他认为:“如想改变山东形势,先要选好昭义的将帅。

卢从史从军校选拔上来,傲慢不遵法令。现在可以就其父丧期,另选守臣把他替下来。

成德父死子袭已成习俗,该慢慢地制约他们。可以同意成德的要求,而昭义的要求则不可应允。”

皇帝不听。及至王承宗叛变,卢从史设诡计阻挠王师,费时而无功。

权德舆再次请求赦免王承宗,贬徙卢从史。后来的事都如他所预料。

其时宰相裴耹有病,权德舆从太常卿委任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王锷由河中入朝,求兼任宰相,李藩认为不可以,权德舆也奏言:“平章事一职不是逐步升迁可得。

方镇而兼任宰相者,定要大忠有大功者,此外强悍不听制约的,不得已而给予以羁勒。现在王锷无功,又不是姑息之时。

若一开此例,以后就无以禁止了。”皇帝乃作罢。

董溪、于皋。。

2 翻译文言文: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登绍圣年进士第,移西

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

登绍圣元年进士第,调临江军司法参军,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

以尝言隆祐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

旋追官勒停,会赦,注汀州司户。 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曰:“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曰:“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

纯礼泣下。 右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失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

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

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官,皆持之不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嗾言者论朴为元祐学术。

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 有奸民言邑东地产金宝,立额买扑,破田畴,发墟墓,厚赂乃已,朴至,请罢之。

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

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赠宝文阁待制,官其子孙二人。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中书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曰:“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居官所至有声。在广南,止其帅孙竢以文具勤王,不若发常赋助边。

破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之计,以息边患,人称其智。朴尝自志其墓曰:“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

盖叙其平生云。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

3 古文翻译成现代文《旧唐书·陆贽传》,怎样翻译

《旧唐书·陆贽传》: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

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

年十八登进士第,以博学宏词登科,授华州郑县尉。罢秩,东归省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贽往谒之。

镒初不甚知,留三日,再见与语。遂大称赏,请结忘年之契。

及辞,遗贽钱百万,曰:“愿备太夫人一日之膳。”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曰:“敢不承君厚意。”

又以书判拔萃,选授渭南县主簿,迁监察御史。德宗在东宫时,素知贽名,乃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

贽性忠荩,既居近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臣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德宗还京,转中书舍人,学士如故。

初,贽受张镒知,得居内职;及镒为卢杞所排,贽常忧惴;及杞贬黜,始敢上书言事,德宗好文,益深顾遇。吴通微兄弟俱在翰林,亦承德宗宠遇,文章才器不迨贽,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上前。

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故久之不为辅相。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

时贽母韦氏在江东,上遣中使迎至京师,搢绅荣之。俄丁母忧,东归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

藩镇赙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初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

朋友规之,以为太峻,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他。”

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译文:陆贽字敬舆,是苏州嘉兴县人。

少年时成了孤儿。有独立见解和操守而与众不同,很勤苦学习儒学。

十八岁考中进士,凭博学宏词科选官复试合格,任命华州郑县县尉。为官期满,回东方故乡探望母亲,路经寿州,刺史张镒当时很有名声,陆贽去拜见他。

张镒起初不很了解他,停留三天,第二次见面跟他谈话,于是非常赞赏陆贽的才识,请求结交为忘年投合之友。等到辞别,张镒赠送陆贽百万钱,说:“希望充当太夫人一天的饭食费用。”

陆贽不收受钱,只接受了一串新茶,说:“怎敢不接受您的厚意。”后来又因文书评判超出同类,选任渭南县主簿,提升为监察御史。

唐德宗在东宫做太子时,向来知道陆贽的名声,于是征召他做翰林学士,调任祠部员外郎。陆贽性情竭忠尽心,当了皇帝身边受信任的官以后,感念皇帝重视了解自己,想有所作为效力报答,所以政事上有的有缺点,大小事情一定陈述,因此皇帝关顾对待他更加厚重。

德宗回到京师,陆贽调任中书舍人,像先前一样做翰林学土。起初,陆贽受到张镒的了解重视,能够担任朝廷内官职;等到张镒被卢杞排挤,陆贽常常忧惧;等到卢杞罢官,才敢上奏章提出政事见解,唐德宗喜欢文章,对他关顾更深。

吴通微兄弟一起在翰林院,也受到德宗的宠遇,他们的文章才识赶不上陆贽,可是能结交有权势受宠幸的人,他们一起在皇帝面前陷害陆贽。陆贽被结党小人排挤,一同做官的人忌妒他的才能,再加上他提出政事见解很激切,常常失去皇帝的欢心,所以很久不能当宰相。

他在议论应对方面。明晓精通体制事理,详细陈述,剖析判断,下笔如有神,当时有名望的人,没有谁不推重尊敬他。

当时陆贽的母亲韦氏在江东,皇帝派宫中的使者迎接到京师,官员们认为陆贽很荣耀。不久遭到母亲丧事,陆贽向东回到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

地方的长官送来办丧事的财物赠品以及另外摆放的馈赠物品,全都不拿。起先,陆贽认为受到皇帝特别的待遇,不敢爱惜自身,政事有不可行的,极力提出不隐瞒。

朋友告诫他,认为这样做太严厉,陆贽说:“我上不辜负天子,下不辜负我学的道德学识,不能顾虑那些别的事。”他在官吏政事上很精通,根据情况决定判断,没有一点儿差误。

陆贽(754年—805年),字敬舆。吴郡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 。

溧阳县令陆侃第九子,人称“陆九”。大历八年(773年)进士,中博学宏辞科。

唐德宗即位,由监察御史召为翰林学士。建中四年(783年),朱泚叛乱,陆贽随德宗奔奉天,起草诏书,情词恳切,虽武夫悍卒,读之无不挥涕感动。

贞元七年(791年),拜兵部侍郎。贞元八年(792年),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为相时,指陈弊政,废除苛税。贞元十年(794年),因户部侍郎裴延龄构陷,被罢相。

永贞元年(805年)卒于任所,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宣。陆贽工诗文,尤长于制诰政论。

所作奏议,多用排偶,条理精密,文笔流畅。权德舆称其“榷古扬今,雄文藻思”。

《全唐诗》存诗3首。有《陆宣公翰苑集》24卷行世,另有《陆氏集验方》50卷。

旧唐书: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

它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旧唐书》共二百卷,包括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

4 取笑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唐·刘长卿《取笑》白话释义:

甲乙同行,甲望见显者冠盖,谓乙曰:“此吾好友,见必下车,我当引避。”不意竟避入显者之家,显者既入门,诧曰:“是何白撞,匿我门内!”呼童挞而逐之。

乙问曰:“既是好友,何见殴辱?”答曰:“他从来是这般与我取笑惯的。”

原文:

甲乙两个人同行,甲望见一位显贵人士的车顶,就对乙说:“这人是我的好朋友,看到我一定会下车,我应该回避一下。”谁知他一不小心竟然回避进了这位显贵的家里。

显贵进门后,诧异地说:“这是哪里来的白日行窃的人,藏到我家门后来了!”于是就叫门童把他打出去了。

乙问甲说:“既然你们是好朋友,怎么被他殴打侮辱?”甲回答说:“他从来就是这样跟我开玩笑惯了的。”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

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念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新唐诗·艺文志》中略有记载。其诗则驰名上元、宝应间。《新唐诗·秦系传》云:(秦系)与刘长卿善,以诗相赠答。

权德舆曰:“刘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系用偏师攻之,虽老益壮。”所谓五言,当是指他的近体诗。当时或以钱(起)、郎、刘、李并称。他却说:“李嘉祐、郎士元焉得与予齐称也?”{见范摅《云溪友议》}可见其自负,也未免倨傲。

他的诗多写幽寒孤寂之境,又善以描写荒村水乡,著名的如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据传璇琮先生(刘长卿事迹考辩)所考,刘长卿卒年当在德宗贞元二年至七年间。

5 文言文:袁黄公力行节俭

袁黄公力行节俭 原文 袁黄公力行节俭,与缙绅相约:每会荤素五品,不许宰牲。

然县门左右各有熟食店,具来已久,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已而渐少,期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者。

盖向来买食,皆由讼者邀宴吏胥。今公随问随结,庭无滞狱,买者鲜少,则卖者折阅,故皆徙业耳。

(节选自《感应篇》) 译文 袁黄公努力施行节约俭省的政策,与官宦和儒者相互约定:每次会聚(只备)荤菜素菜五样,不许宰杀牛羊。然而县衙附近都有熟食店,由来已久,每天宰杀牛羊很多,袁黄公也不能禁止。

后来逐渐少了,一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的店铺了。大概先前来买熟食的,都是打官司的人邀请宴请官府的小吏的。

如今袁黄公(对案件)随察随结,县衙里没有积压的案件了,(所以)买熟食的人很少了,因而卖熟食的店主都亏损(严重),所以都转行了。注释1、袁黄:号了凡,明朝万历年间曾做知县,有《了凡四训》传世。

2、力行:犹言竭力而行;努力实践。《书·泰誓中》:“今商王受力行无度,播弃犂老,昵比罪人。”

孔传:“行无法度,竭日不足,故曰力行。”《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史记·儒林列传》:“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陵压》:“严安之、崔谭俱为赤尉,力行猛政。”

宋曾巩《与王深甫书》:“士诚有常心,以操群圣人之说而力行之,此孔孟 以下所以有功于世也。”廖仲恺《序》:“读先生之遗文者,能体化而力行焉,则此集之刻,为不虚矣。”

3、缙坤:即搢绅。插笏于绅。

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周礼·春官·典瑞》“王晋大圭”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晋读为搢绅之搢,谓插于绅带之间,若带剑也。”

《资治通鉴·汉武帝元封元年》:“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搢绅,射牛行事,封泰山下东方。”后用为官宦或儒者的代称。

《东观汉记·明帝纪》:“是时学者尤盛,冠带搢绅,游雍而观化者,以亿万计。”唐权德舆《知非》诗:“名教自可乐,搢绅贵行道。”

清昭连《啸亭续录·内务府大员》:“内府人员惟充本府差使,不许外任部院,惟科目出身者,始许与搢绅为伍。”林纾《与姚叔节书》:“伧人入城,购搢绅残敝之冠服,袭之以耀其乡里,人即以搢绅目之,吾弗敢信也。”

3、荤:指葱姜蒜等辛辣味的菜。4、已而:旋即;不久;后来。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史记·孝武本纪》:“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

’已而案其刻,果齐桓公器。”《新五代史·梁臣传·霍存》:“存伏兵萧县,已而瑾果与溥俱出迷离,存发伏击之。”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辛亥游录》:“过午一时,潮乃自远海来,白作一线。已而益近,群舟动荡。”

5、期年:亦作“朞年”。一年。

《左传·僖公十四年》:“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晋卜偃曰:‘期年将有大咎,几亡国。

’”《后汉书·侯霸传》:“百姓老弱相携号哭……皆曰:‘愿乞侯君复留朞年。’”唐李德裕《渔鱼骨》诗:“昔日任公子,期年钓此鱼。”

《金史·宗翰传》:“盟未朞年,今已如此,万世守约,其可望乎?”清袁枚《续新齐谐·曹公梦》:“于是有言梦不足徵者,有以期年半载相机进退劝者。”6、向来:刚才;方才。

原来;先前。《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佗尝行道,见有病咽塞者,因语之曰:‘向来道隅有卖饼人,蓱齑甚酸,可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沛国刘璡,尝与兄瓛连栋隔壁,瓛呼之数声不应,良久方答;瓛怪问之,乃曰:‘向来未著衣帽故也。’”唐张鷟《游仙窟》:“五嫂向来献语,少府何须漫怕!”宋陆游《夏雨》诗:“向来秧底乾欲裂,白水漫漫俄盈陂。”

7、吏胥(xū):旧时地方官府中掌管簿书案牍的小吏。唐白居易《和微之除夜作》诗:“我统十郎官,君领百吏胥。”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桑麻失利,只得畜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徵役钱。”清龚自珍《明良论四》:“律令者,吏胥之所守也……守律令而不敢变,吏胥之所以侍立而体卑也。”

8、滞狱:指因积压或拖延未予审决的案件。《南史·梁始兴忠武王憺传》:“憺自以少年始居重任,开导物情,辞讼者皆立待符教,决于俄顷,曹无留事,下无滞狱。”

唐司空图《唐故宣州王公行状》:“会鄂州盐铁使赃状上,闻有力者持为滞狱,公驰传即讯,涉旬辨决。”《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帝不欲天下有滞狱,乃建三限之制,大事四十日,中事三十日,小事十日,不须追捕而易决者无过三日。”

参见“滞讼”。9、鲜(xiǎn)少:很少。

《国语·楚语上》:“私欲弘侈,则德义鲜少。”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宋王安石《送李宣叔倅漳州》诗:“居人特鲜少,市井宜萧索。”郭沫若《断断集·社会发展阶段之再认识》:“分工在封建制之开花期中鲜少成立。”

鲜:少。10、折阅:(1)谓商品减价销售。

(2)谓买主杀价。这里指亏损。

11、徙业:谓不专心本业,见异思迁。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夫外慕徙业。

6 唐朝权德舆写的一组《玉台体》所有的诗词,谢谢

标题:玉台体

作者: 权德舆

体裁: 诗

格律:五言绝句

年代: 原文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藳砧归。

译文:昨夜晚,我的裙带突然松解,今清晨,又看见蟢子四处飞窜,莫非是,丈夫就要回来,我须得,好好梳妆打扮。 赏析 此诗写一位新娘初入夫家,惟恐处事不当的心态。

南朝徐陵曾把梁代以前的诗选作十卷,定名《玉台新咏》。严羽说:“或者但谓纤艳者玉台体,其实则不然。”(《沧浪诗话》)可知这一诗集,香艳者居多。权德舆此首,标明仿效“玉台体”,写的是闺情,感情真挚,朴素含蓄,可谓俗不伤雅,乐而不*。

人在寂寞烦忧之时,常常要左顾右盼,寻求解脱苦恼的征兆。特别当春闺独守,更易表现出这种情绪和心理。我国古代妇女,结腰系裙之带,或丝束,或帛缕,或绣绦,一不留意,有时就难免绾结松弛,这,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夫妇好合之预兆,当然多情的女主人公马上就把这一偶然现象与自己的思夫之情联系起来了。啊!“昨夜裙带解”,莫不是丈夫要回来了吗?她喜情入怀,寝不安枕,第二天,晨曦临窗,正又看到屋顶上捕食蚊子的蟢子(喜蛛,一种长脚蜘蛛)飘舞若飞:“蟢”者,“喜”也,“今朝蟢子飞”,祥兆迭连出现,这难道会是偶然的吗?喜出望外的女主人公于是由衷地默念:“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我还得好好严妆打扮一番,来迎接丈夫的归来。

这首诗,文字质朴无华,但感情却表现得细致入微。象“裙带解”、“蟢子飞”,这都是些引不起一般人注意的小事,但却荡起了女主人公心灵上无法平静的涟漪。诗又写得含蓄而耐人寻味。丈夫出门后,女主人公的处境、心思、生活情态如何,作者都未作说明,但从“铅华不可弃”的心理独白中,便有一个“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经。伯兮》)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通篇描摹心理,用语切合主人公的身分、情态,仿旧体而又别开生面。 作者简介 权德舆(759-818),字载之,今甘肃秦安人,一说为陕西略阳人。少有文名,曾官礼部侍郎同平章事,因与李林甫不合,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诗多而无甚特色,只有少数乐府诗为人称道。

1 虔州学记王安石文言文答案

原文虔于江南地最旷,大山长谷,荒翳险阻,交、广、闽、越铜盐之贩,道所出入,椎埋、盗夺、鼓铸之奸,视天下为多。

庆历中,尝诏立学州县,虔亦应诏,而卑陋褊迫不足为美观。州人欲合私财迁而大之久矣。

然吏常力屈于听狱,而不暇顾此。凡二十一年,而后改筑于州所治之东南,以从州人之愿。

盖经始于治平元年二月,提点刑狱宋城蔡侯行州事之时,而考之以十月者,知州事钱塘元侯也。二侯皆天下所谓才吏,故其就此不劳,而斋祠、讲说、候望、宿息以至庖氵,莫不有所。

又斥馀财市田及书,以待学者,内外完善矣。于是州人相与乐二侯之适己,而来请文以记其成。

余闻之也,先王所谓道德者,性命之理而已。其度数在乎俎豆、钟鼓、管弦之间,而常患乎难知,故为之官师,为之学,以聚天下之士,期命辩说,诵歌弦舞,使之深知其意。

夫士,牧民者也。牧知地之所在,则彼不知者驱之尔。

然士学而不知,知而不行,行而不至,则奈何?先王于是乎有政矣。夫政,非为劝沮而已也,然亦所以为劝沮。

故举其学之成者以为卿大夫,其次虽未成,而不害其能至者以为士,此舜所谓庸之者也。若夫道隆而德骏者,又不止此,虽天子,北面而问焉,而与之迭为宾主,此舜所谓承之者也。

蔽陷畔逃,不可与有言,则挞之以诲其过,书之以识其恶,待之以岁月之久而终不化,则放弃、杀戮之刑随其后,此舜所谓威之者也。盖其教法,德则异之以智、仁、圣、义、忠、和,行则同之以孝、友、睦、姻、任、恤,艺则尽之以礼、乐、射、御、书、数。

*言诐行诡怪之术,不足以辅世,则无所容乎其时。而诸侯之所以教,一皆听于天子,天子命之矣,然后兴学。

命之历数,所以时其迟速;命之权量,所以节其丰杀。命不在是,则上之人不以教,而为学者不道也。

士之奔走、揖让、酬酢、笑语、升降,出入乎此,则无非教者。高可以至于命,其下亦不失为人用,其流及乎既衰矣,尚可以鼓舞群众,使有以异于后世之人。

故当是时,妇人之所能言,童子之所可知,有后世老师宿儒之所惑而不悟者也;武夫之所道,鄙人之所守,有后世豪杰名士之所惮而愧之者也。尧、舜、三代从容无为,同四海于一堂之上,而流风馀俗,咏叹之不息,凡以此也。

周道微,不幸而有秦,君臣莫知屈己以学,而乐于自用,其所建立悖矣。而恶夫非之者,乃烧《诗》、《书》,杀学士,扫除天下之庠序,然后非之者愈多,而终于不胜。

何哉?先王之道德出于性命之理,而性命之理出于人心。《诗》、《书》能循而达之,非能夺其所有而予之以其所无也。

经虽亡,出于人心者犹在,则亦安能使我舍己之昭昭而从我于聋昏哉?然是心非特秦也,当孔子时,既有欲毁乡校者矣。盖上失其政,人自为义,不务出至善以胜之,而患乎有为之难,则是心非特秦也。

墨子区区,不知失者在此,而发“尚同”之论,彼其为愚,亦独何异于秦。呜呼,道之不一久矣。

扬子曰:“如将复驾其所说,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盖有意乎辟雍学校之事。

善乎其言,虽孔子出,必从之矣。今天子以盛德新即位,庶几能及此乎!今之守吏,实古之诸侯,其异于古者,不在乎施设之不专,而在乎所受于朝廷未有先王之法度;不在乎无所于教,而在乎所以教未有以成士大夫仁义之材。

虔虽地旷以远,得所以教,则虽悍昏へ凶、抵禁触法而不悔者,亦将有以聪明其耳目而善其心,又况乎学问之民?故余为书二侯之绩,因道古今之变及所望乎上者,使归而刻石焉。 译文虔州在江南是土地最空阔的,高山深谷,荒山险阻,交、广闽、越贩卖铜盐的人,取道这里,从这里出入,偷盗抢劫作奸犯科的事,比全国其他地方多。

庆历年间,朝廷曾经下诏在州县建立学校,虔州也响应了号召,可是学堂低矮简陋狭小不能算是美观,虔州人想要聚聚私有财产,迁移并扩建学堂已经很久了,但是官吏常常在处理案件上耗尽精力,没有空闲顾及此事,总共有二十一年了。此后,改建在州驻地的东南,来顺从虔州人的愿望。

学堂在治平元年二月开始营建,提点刑狱宋城蔡侯代理虔州事务的时候,而在治平元年十月建成学堂的人,是知州事钱塘元侯。这两位侯爵,都是天下所说的有才的官吏,所以他们建成学堂不辞辛苦,斋祠、讲说、候望、宿息,都建有学堂。

然后州人又拿出剩余的钱买了土地和书,来等待求学的人,内外都具备了(万事俱备)。因此,虔州人都感激两位侯爵满足了自己的愿望,因而请我写了这篇文章来记叙这件事。

我听说,先王所说的治国的道德,是性命的本真罢了。它的界限在俎豆、钟鼓、管弦之间,却常常担心百姓难以了解,所以替百姓安排官方老师,给百姓建学堂,来聚集天下的学子,希望可以让他们辨别讲演,颂歌弦舞,使他们深深了解其中的意思。

周王朝衰落之后,不幸的是接连而来的是秦朝,君臣不知道委屈自己来学习,却以自以为是为乐,因而它倡导的道义也就错了。秦讨厌那些指责他们的人,于是就烧毁了《诗》《书》,杀有学问的人,拆除全国的学校,这样以后,指责秦的人更多,秦终于没有长久得保有天下。

为什呢?先王所说的治国的道德,是从性命的本真中提炼出来的。而性命的本真来自于人心。

2 文言文阅读

(1)B句子译为:李朴从担任小官开始,天下人尊重他的名望蔡京想要强行招致他,让(李朴)知道(蔡京)厚待他的意思,答应让他做侍从,李朴极力拒绝不见,蔡京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然而最终没有加害他“为小官”动宾短语,不可断开,故排除CD“俾”,让的意思,紧承后一句“所厚道意”,所以排除A,选B(2)C关于左、右地位的表述绝对化,不同时期,左、右的地位有变化(3)D“他相继担任虔州教授、肇庆府四会令、国子祭酒、秘书监等职”错国子祭酒,因病没上任高宗即位授他秘书监,未到就去世了,原文“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4)①死,置于死地;危言,耸人听闻的言语译为:忌恨(他)的人想排挤他,置他于死地,让人用耸人听闻的言语恐吓他,李朴泰然自若,没有害怕的神色②诸,介词,于;莫,没有;“惟王氏之听”,宾语前置句式,只听王氏的学说译为:现在士大夫做学问不求于自己,而只听王氏的学说,败坏思想学术,没有比这更严重的③谨,认真;颁白,须发花白的老人译为: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答案:(1)B(2)C(3)D(4)①忌恨(他)的人想排挤他,置他于死地,让人用耸人听闻的言语恐吓他,李朴泰然自若,没有害怕的神色②现在士大夫做学问不求于自己,而只听王氏的学说,败坏思想学术,没有比这更严重的③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参考译文李朴,字先之,虔州兴国人考取绍圣元年进士,调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特别器重赞许他调任虔州教授因曾经说隆祐太后不该废处瑶华宫一事,朝廷下诏审问他忌恨(他)的人想排挤他,置他于死地,让人用耸人听闻的言语恐吓他,李朴泰然自若,没有害怕的神色随即追回官衔,勒令停职,遇上赦免,排挤他,安排任汀州司户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己说待罪四十六天,听不到皇帝的声音,对李朴说:“某事难道有利于国家吗?某事难道有利于人民吗?”李朴说:“承旨知道却不说,没有你父亲的风范”右司谏陈瓘推荐李朴,有旨召他答对,李朴首先说:“自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多变开始出现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来就各执己见,互相排挤攻击,如果今天政事不当,必定导致不能挽救的局面”又说:“现在士大夫做学问不求于自己,而只听王氏的学说,败坏思想学术,没有比这更严重的希望下诏不要拘泥于王氏,就会英才辈出了”蔡京讨厌李朴的耿直,其他宰相三次拟定授官,都扣压不下发,重新任命他为虔州教授(蔡京)又让谏官弹劾李朴是元祐学派,不该任教导儒生的职务,将他罢免任肇庆府四会令有奸民说县东产金宝,破坏田地,发掘墓地,李朴到后,请求停止这件事改任承事郎,临江军清江县知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时就听说了他的名字,等到登位后,授任李朴著作郎,半年内共升迁五次直到国子祭酒,因病不能上任高宗登位,授予秘书监,召他速来,未到就去世,享年六十五岁李朴从担任小官开始,天下人尊重他的名望蔡京想要强行招致他,让(李朴)知道(蔡京)厚待他的意思,答应让他做侍从,李朴极力拒绝不见,蔡京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然而最终没有加害他中书侍郎冯熙载想邂逅李朴,李朴笑道:“不能见蔡京,怎能邂逅冯熙载呢?”做官所到之处有声望在广南,阻止帅臣孙埃以空文为皇帝效力,不如调拨常赋资助边疆反对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的计策,消除了边境的祸患,人们称赞他的智谋李朴曾自己写墓志铭说:“以天下为心,以道学为本体,以时势为实用,这样就可以了”大概是对他生平的叙述有《章贡集》二十卷在世上流传。

3 周敦颐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周敦颐传》(节选)阅读——《爱莲说》同步阅读

上传: 黄海龙 更新时间:2012-5-14 18:05:42

《周敦颐传》(节选)阅读

——《爱莲说》同步阅读

南康市唐江红旗学校 黄海龙

原文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①主簿②。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③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无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释

①分宁:地名。 ②主簿:官名。 ③委:抛弃,扔弃。 ④手版:即笏(hù)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阅读训练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有 囚 法 不 当 死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狱( ) (2)悟( ) (3)得( )

3、说说“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的意思。

4、用自己的话说说周敦颐“将弃官去”的原因。

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周敦颐的哪两个特点?请结合所学课文《爱莲说》,用自己的话概括。

参考答案

1、有囚/法不当死

2、(1)案件,(2)明白,(3)获得、得以

3、有个囚犯按法律不应该死,王逵想要严厉地惩办他。(关键字: 法、深)

4、王逵对囚犯的量刑不公正,还不听取周敦颐的意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5、①善于断案;②为人正直,刚正不阿。

译文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改为敦颐。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4 求《学记》文言文及其译文,求最全

原 文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

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

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

《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客,然后尽其声。

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话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译文 (执政者)发布政令,征求品德善良(的人士辅佐自己),可以得到小小的声誉,不能够耸动群众的听闻;(如果他们)接近贤明之士,亲近和自己疏远的人,可以耸动群众的听闻,但不能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君子想要教化百姓,并形成好的风俗,就一定要重视设学施教啊! 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设学施教。《尚书·兑命》篇中说:“始终要以设学施教为主”,就是谈的这个道理啊! 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

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篇说:“(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古代设学施放,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一“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大学。

(学校)里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第一年考查。

5 文言文翻译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改为敦实。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敦颐)改任郴州桂阳县县令,政绩尤其显著。知州李初平很尊重他,对他说:“我想多读些书,怎么样?”敦颐说:“您年龄太大来不及了,请让我给您讲讲吧。”两年后,李初平果然有收获。(周敦颐调任南昌知县,南昌人都说:“这是能弄清分宁县那件疑案的人,我们有机会申诉了。”那些富豪大族,狡黠的衙门小吏和恶少都都惶恐不安,不仅担忧被县令判为有罪,而且又以玷污清廉的政治为耻辱。担任合州通判时,事情不经他的手,下面的人不敢做决定,即使交下去办,老百姓也不愿意。部使者赵抃被一些毁谤他的话所迷惑,对他的态度很严厉,周敦颐处之泰然。后来(敦颐)当了虔州通判,赵抃是虔州的知州,仔细观察了他的所作所为,才恍然大悟,握着他的手说:“我差点失去你这样的人才,从今以后算是了解你了。”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朱熹br

答案小题1B小题1A小题1D小题1(1)如果习以为常了,对所进的忠言不加重视珍惜,恐怕天下人都不敢进言了。

(2)契丹国用大军压境,派来使者说,大军前来是为中国讨贼,请朝廷不要与西夏讲和。 (3)余靖暗中使人告诉王全,要他躲避一阵,王全以家贫无钱外出为理由回绝。

答案解析小题1让:责备小题1③指余靖有才艺,④写其廉洁,⑥是余靖在求助于王仝小题1余靖“被贬”龙图阁学士与原文不符,当时余靖应是“升任”小题1(1)关键点:省略成分、重惜、钳…口等(2)以、“为”的主语、之、和等(3)关键点:讽、省略、介词结构后置等附文言文参考译文:余靖,字安道,是建州人。 奉事仁宗,做官到工部尚书一职。

范仲淹因为上书言事得罪了某些大臣,被贬至饶州任知州。谏官和御史都闭口以躲避灾祸,没有敢说话的。

唯独余靖上书说:“自陛下亲政以来,已经三次贬逐敢于进谏的人。如果习以为常了,对所进的忠言不加重视珍惜,恐怕天下人都不敢进言了。

”余靖的奏疏呈上去之后,就被贬到筠州任酒税监。尹洙、欧阳修等人也相继上书为范仲淹辩护,又写信责备谏官不敢犯颜直谏,因此也都得罪当权者,遭到贬官。

当时天下的贤士都为他们被贬出朝而惋惜,称他们为“四贤”。余靖奉命出使契丹,进殿向仁宗辞行。

他将准备奏议的事写在笏板上,每一条用一个字点出纲领。仁宗看见笏板上有字,问他写的是什么?余靖如实地回答。

仁宗便指着余靖笏板上的字,一条一条地问,直到他回答完毕为止。庆历四年,西夏李元昊求和,仁宗准备加封他。

这时契丹用大军压境,派来使者说,大军前来是为中国讨贼,请朝廷不要与西夏讲和。 朝廷为此事而担忧,商议很久也没有结果。

惟有余靖进言说中国不想打仗已很久了,这是契丹的幸运。中国如果一天仗也不打而息兵养勇,对辽邦就不利。

所以他们故意用这个方法扰乱我们,千万不能听信。朝廷虽认为他的建议正确,仍把册封西夏的诏书留下来暂不发布,而派余靖以谏议大夫的身份去报知契丹。

余靖带着十多个随从驰往居庸关的九十九泉,见到契丹的国主。他从容地坐在军账中,与契丹人反复辩论几十次,最后终于说服他们,将会商的主要内容带回朝廷。

朝廷这才派使者持诏书去册封李元昊,西部边境随即解除警报,西北部边境也没有发生什么事。余靖出使契丹,能用契丹语说话,契丹人很喜欢他。

当他第二次出使时,契丹人对他更加热情。余靖还能用契丹语作诗,契丹国主大为高兴。

余靖出使归来,却因此而被贬官。唐朝时的外国船装货时都依旧例收取装船税。

他奏请朝廷免除了它,以使外商买卖顺达。又奏请朝廷立法,禁止在任的官吏购买南方药材。

余靖从南方返京时,未携带南海一件土特产。余靖的本名叫余希古,韶州人。

考进士时没有被地方荐送入试,只有曲江县主簿王仝对他很好。当时的韶州知州要应试制举,王仝也要应试制举。

知州认为王仝是在玩弄自己,十分生气,便动手搜集王仝的罪行,无有所得,只知道他同余希古交好。 王仝被处以“违敕”的罪名停职免官,余希古被打了二十臀杖。

王仝遂即赋闲居虔州,不再出来做官。而余希古却改名余靖,在别州被荐送入试,中了进士。

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时,推荐余靖为谏官。秘书丞茹孝标服丧日期未满,就到京城谋求官职。

余靖上奏说,茹孝标服丧未满就急着做官,这是不孝的表现。 茹孝标因此获罪,便对余靖恨入骨髓。

之后,余靖升任为龙图阁学士,王仝曾数次写信给他请他代谋一官半职,余靖未能答应。茹孝标听说余靖曾受过刑罚,并将此情隐瞒去参加科举考试,于是便到韶州将余靖犯刑的案卷设法买到手。

当时钱子飞任谏官,正全力攻击范党,茹孝标便将余靖的事告诉他。 于是,钱子飞就将余靖以前所犯的案子上奏给仁宗。

于是仁宗下诏虔州,令王仝前来对证。余靖暗中派人劝王仝,要他躲避出去,王仝以家贫无钱外出为理由回绝。

余靖在茶篓子中放了一百两银子,托人给送他,所托之人感到茶篓很重,便打开来看,发现银子,便将银子偷去,只将茶送给王仝。 王仝大怒,等到诏书降下,州官劝王仝回答说,不知道当时受牵连的余希古现在何处。

王仝不听劝告,回答说余希古即是余靖。余靖于是被贬为将军分司。

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意思

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意思是我看见那美丽的脸庞和桃花互相衬托,显得分外红润。

诗人拈出一个人们犹知的形象——桃花,春风中的桃花人人都知道是何等的艳丽,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红艳,则“人面”之美可以想见;再者,本来已经很美的“人面”,在红艳艳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显得更加青春美貌,风韵袭人。一个耀眼的“红”字,正是强烈地渲染出这种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气氛。

出处:题都城南庄

唐代·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人面桃花相映红是夸人漂亮吗

是的。

此句出自《题都城南庄》,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作品。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全诗白话译文:去年冬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扩展资料

这首诗设置了两个场景,“寻春遇艳”与“重寻不遇”,虽然场景相同,却是物是人非。开头两句追忆“去年今日”的情景,先点出时间和地点,接着描写佳人,以“桃花”的红艳烘托“人面”之美。

结尾两句写“今年今日”此时,与“去年今日”有同有异,有续有断,桃花依旧,人面不见。两个场景的映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的无限怅惘之情。此诗脍炙人口,尤其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二句流传甚广。

人面桃花比喻什么

意思:比喻少女的美丽,也用来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

拼音:rénmiàntáohuā

出自:崔护《题都城南庄》

全文: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释义:去年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的农家门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出来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院门紧闭,姑娘不知在何处,只有桃花依旧迎着春风盛开。

扩展资料:

人面桃花典故:唐朝时有一位到京城应考的读书人,有一次他到城南郊外游玩,看到一间小屋很不错,就找借口走进去看看。没想到一看就看上了屋里一位美丽的姑娘。

第二年清明节他又回到那间屋子,却看见大门锁着,人已经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于是就提笔写了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然后就回去了。

过了几天,不死心的他又回到那个地方,这一次大门不但没深锁,还看见姑娘的父亲,姑娘的父亲伤心地告诉他说:“我女儿因为看了他写的诗因此得了相思病,没想到竟因此而死了。”他听了之后非常难过,情不自禁抱着姑娘大哭,没想到这时姑娘却醒了过来,原来她只是昏倒而已。不久后,身体渐渐痊愈的姑娘就和读书人结成了夫妻。后人取诗中“人面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

参考资料:

人面桃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的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去年的今天,在这户人家里,我看见那美丽的脸庞和桃花互相衬托,显得分外红润。

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原文: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

去年的今天,在这户人家里,我看见那美丽的脸庞和桃花互相衬托,显得分外红润。

时隔一年,我再故地重游,只是不知那美丽的脸庞去了何方,只留下满树的桃花笑开在这和煦的春风里。

扩展资料:

诗的开头两句是追忆。“去年今日此门中”,点出时间和地点,写得非常具体,足见这个时间和地点,在诗人心中留下了多么深刻难忘的记忆。

第二句是写人,诗人拈出一个人们犹知的形象——桃花,春风中的桃花人人都知道是何等的艳丽,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红艳,则“人面”之美可以想见;再者,本来已经很美的“人面”,在红艳艳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显得更加青春美貌,风韵袭人。

一个耀眼的“红”字,正是强烈地渲染出这种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气氛。面对着这一幅色彩浓丽、青春焕发、两美相辉的人面桃花图,不用说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态,诗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欢爱和兴奋,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的。

三、四两句写今年今日。去年今天,有同有异,有续有断。同者、续者,桃花依旧;异者断者,人面不见。这就产生了愈见其同,愈感其异,愈觉其续,愈伤其断。正是这种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心情,越发加剧了眼前的惆怅与寂寞。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崔护,字殷功,唐代博陵人,生平事迹不详,唐代诗人。公元796年登第。公元829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

《全唐诗》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参考资料:

《题都城南庄》——

文 / 烟雨立凡

时值端午,倚窗听雨,日子清简如水。任窗外风雨交替,内心平和,云水禅心也就这般吧。

在这样的日子里,思绪是自由的,不由想起花城雨巷。

雨纷纷中,湿漉漉的青石板巷道,洗去岁月尘埃,所有的青梅柳梦,民国风情,若隐若现,依然是风月情愁的清淡。

说来也奇,一个在大草原上长大的离人,却心恋岭南雨巷,关山万里的乡愁,淹没在古城烟雨。

或许,到了年纪,感悟多了些通透。人生欢喜,不是万水千山走遍,也不是世事看淡,而是心底放下包袱吧。若如是观,纵然一世飘泊,亦可安居乐业,宁静自然。

苏子词云:“此心安处是吾乡。”千年前,一柔弱女子,面对东坡发问而作此答,亦是称奇。

苏轼天纵其才,一生坎坷,半世漂泊。虽屡受朋党陷害,却也结下几位肝胆相照,荣辱相依的真性情知己,有男有女,生死不离。

如王巩,字定国,北宋著名诗人,官位不高,人却极为正直与豪迈。苏轼于他,亦师亦友。

“乌台诗案”中,受牵连的有20多位,王巩是被贬得最远、责罚最重的,去了岭南广西宾阳。苏东坡很内疚:“兹行我累君,乃反得安宅”。

王巩有一女侍宇文氏,小字柔奴,不离不弃,随王巩前往岭南苦寒之地。三年后,王巩北归,探望苏轼。

酒宴上,苏轼问柔奴:“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奴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闻言,为之惊叹,遂以《定风波》词赞。

苏子夸人的功底,不必待言。惟“此心安处是吾乡”,令此词千古传诵,宽慰了多少游子的离愁别绪。

此语源自白居易《初出城留别》一诗。“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种桃杏》“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语境相似,却道尽了诗人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

若时光倒流,词神邂逅诗仙,定是浮一大白,击箸当歌,快意人生。

可一弱女子,千里奔波,历险若夷,“笑时犹带岭梅香”,令多少须男羞愧也。她定是将困境,只当堂前风、雨后竹、雪中梅,等闲视之,落入眼中的皆是美好。

人总是要经历风雨的,坎坷多了,便不再那么执着,放下烦恼,心思也就豁达许多。

其实,也不尽是古风气节,今人也如此,无关名利与福䘵。每个人都是在经历中成长,太多的无常与变故,滋养着内心的强大,收获的是朴素日子的内心安稳。

此心安处是吾乡。是禅语,也是和解。如我这般,岁月不居,逝水流年,故乡是北国还是岭南,又有何妨?

踏遍山河万里,蓦然回首,生命的原乡,已是温暖的冬阳,金黄的秋叶,和在眼前的龙舟雨里,细细端祥,再无怨悔,轻道一声:珍重。

作者 / 烟雨立凡 一本书,一杯茶,只谈温暖不言殇

1、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 )依旧笑春风。

2、“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 依旧笑春风”出自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全诗如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该诗大意:

去年的今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

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4、关于此诗,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奇故事。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唐时,博陵(指河北省安平县)有一青年名叫崔护,容貌英俊,文才出众,性情孤洁寡合,来到都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结果名落孙山。由于距家路途遥远,便寻居京城附近,准备来年再考。清明时节,他一个人去都城南门外郊游,遇到一户庄园,房舍占地一亩左右,园内花木丛生,静若无人。崔护走上前去叩门,过了一会儿,有位女子从门缝里瞧了瞧他,问道:“谁呀?”崔护告诉了自己的姓名,说:“我一人出城春游,酒后干渴,特来求点水喝。”女子进去端了一杯水来,打开门,让他进去坐下。她一个人靠着小桃树静静地立在那里,对客人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意。她姿色艳丽,神态妩媚,极有风韵。崔护用话引逗她,她却只是默默不语。两人相互注视了许久,崔护起身告辞。送到门口后,她似有不胜之情,默默回到屋里,崔护也不住地顾盼,然后怅然而归。此后一年,崔护没有再去见她。到了第二年清明节,忽然思念起她来,思念之情无法控制,于是直奔城南去找她。到那里一看,门庭庄园一如既往,但是大门已上了锁。崔护便在左边一扇门上题诗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过了几天,他突然来到城南,又去寻找那位女子。听到门内有哭的声音,叩门询问时,有位老父走出来说:“你是崔护吗?”答道:“正是。”老父又哭着说:“是你杀了我的女儿。”崔护又惊又怕,不知该怎样回答。老父说:“我女儿已经成年,知书达理,尚未嫁人。自从去年清明开始,经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那天陪她出去散心,回家时,见在左边门扇上有题字,读完之后,进门她便病了,于是绝食数日便死了。我老了,只有这么个女儿,迟迟不嫁的原因,就是想找个可靠的君子,借以寄托我的终身。如今她竟不幸去世。这不是你害死她的吗?”说完又扶着崔护大哭。崔护也十分悲痛,请求进去一哭亡灵。死者仍安然躺在床上,崔护抬起她的头让其枕着自己的腿,哭着祷告道:“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不一会儿,女子睁开了眼睛。过了半天,便复活了。老父大为惊喜,便将女儿许配给了崔护。

这个故事以及崔护的题诗后来衍生了一个典故,即“人面桃花”。它被用来形容男女邂逅分离后男子追念的情形,用于泛指所爱慕而不能再见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产生的怅惘心情。后世文人创作常用到这个典故。比如晏几道《御街行》:“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再如袁去华《瑞鹤仙》:“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戏剧家欧阳予倩曾以这个典故为基础创作了一出京剧《人面桃花》,后来还被改编为评剧、越剧及影视剧等。

5、崔护(772 — 846年),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市)人,生平事迹不详,唐代诗人。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太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所谓一诗定诗名,崔护也以这一首诗,而成就了他的名垂青史。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意思是: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喻指物是人非。

演化来的成语“人面挑花”意思是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

扩展资料: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唐代诗人。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市)人。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大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终岭南节度使。

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参考资料:

崔护_

近期在太原当地有发放文旅体惠民券,这个优惠券是可以在很多方面都可以使用,大家如果也是有需求,可以参考下面的相关信息,活动时间比较长,一直持续到今年七月底。

介绍

近日市文旅局发布,百项消费新业态打卡地,这些业态以新型文旅消费为主,满足游客需求,并被纳入锦绣太原文化旅游季,文旅体惠民消费券使用范围。也就是说,市民在5月1日至7月31日期间,凭太原市发放的文旅体惠民券,即可到这些打卡地享受补贴价格,百项消费新业态打卡地包括,主题餐厅、特色民宿、文化非遗,科技潮玩、城市美学、国风文创,缤纷戏剧、乐享嗨购等八大类别。

主题餐厅

品地道美食

同时更可享受融合音乐

艺术表演、科技互动等

多种形式的视听盛宴

打卡地

01山西会馆(体育路店)·体验面食文化非遗

地址:小店区体育路北口7号

02中正天街胡桃里音乐餐厅·最美树屋里的音乐美食双重邂逅

地址:迎泽区并州北路48号中正天街1号楼3层

03晋韵楼·经典本土晋菜

地址:小店区体育西路188号

04杏花堂(南中环店)·地道新晋菜

地址:小店区南中环街426号

05百姓渔村(南中环店)·最家常的山西菜

地址:小店区南中环街119号北张村口

06河东颐祥阁·晋南菜的人气名店

地址:小店区亲贤北街10号

07破店·隐藏在巷子里的“深夜食堂”

地址:小店区南内环街与南内环街南三巷交叉口南70米路东

08清和元(铜锣湾店)·早餐太原打卡地

地址:迎泽区柳巷北路铜锣湾宝地小区A1座22号

09认一力(敦化南路店)·羊肉蒸饺爱好者的福地

地址:杏花岭区敦化南路79号

10王萍面皮(建设南店)·太原版本的“庆丰包子铺”

地址:小店区建设路132号

11狄府家宴·狄仁杰廉政文化主题家宴餐厅

地址:小店区建设南路狄村社区红楼快捷酒店南侧

12太原面食店(解放路店)·一个老太原人聚集的本地餐厅

地址:迎泽区解放路5号

13老太原菜馆(滨河路店)·汾河岸边的晋味餐厅

地址:晋源区滨河西路长风桥南500米

14郝刚刚羊杂割(山大店)·招牌美食,鲜香四溢

地址:小店区坞城路585号(山大店)

15林香斋(千峰南路店)·面食文化非遗

地址:万柏林区千峰南路111号唐茗茶城南侧1-4层

16东湖醋园·醋文化宴

地址:杏花岭区马道坡街26号东湖醋园内

特色民宿

区别千篇一律的城市酒店

遴选安眠度假好去处

打卡最具特色的主题民宿

打卡地

01几念山居民宿·桃花深处里最美民宿

地址:尖草坪区横岭村80号

02知隐云宿·一房一世界,疗愈身心

地址:小店区寇庄西路102号

03青草坡乡村客栈·最赞乡村质朴民宿

地址:阳曲县黄寨镇上安村

04山西饭店·华丽的古建筑风格

地址:迎泽区五一广场

05“琅琊阁”_寂风民宿·返璞归真的简约新居住态度

地址:万柏林区广北街

06窝家民宿“卡布奇诺”loft·手作集合,文艺摄影

地址:小店区经济开发区云特区

07时光漫步怀旧酒店·奇趣老物件,重拾儿时记忆

地址:万柏林区瓦窑街76号

08栖庭水岸民宿客栈·新中式风格民宿

地址:娄烦县西果园上潭新农村8排5号

09梵高先生loft(墨轩)·室内网红滑梯,惬意小惊喜民宿

地址:小店区广北街

10一宅公寓·北欧轻奢主义,多主题风格民宿

地址:小店区体育路和晋阳街交叉口云水世纪明珠B3栋2单元

11缘宿(北美N1君泰店)·万般皆是缘,众里寻栖宿

地址:小店区龙城北街166号

12古槐民宿·赤桥村水稻田旁边的古老院子

地址:晋源区晋祠镇赤桥村

13龙隐温泉度假酒店·太原人的世外桃源,家门口的疗愈温泉

地址:万柏林区神堂沟神泉街3号

文化非遗

5000年文明史

2500多年建城史

太原拥有璀璨的文化经典

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卡地

01晋源风火流星·流光溢彩,火龙飞天

地址:晋源区晋源街道

02清徐县徐沟背铁棍·空中的芭蕾,无言的戏剧

地址:清徐县徐沟镇

03莲花落·散落民间的遗珍

地址:柳巷食品街懿曲社茶馆

04琉璃烧制技艺·皇家御用孔雀蓝,探寻琉璃文化

地址:迎泽区山头村孔雀蓝琉璃制品研究基地

05美和居老陈醋酿制技艺·“华夏第一醋”,品尝网红老陈醋冰激凌

地址:杏花岭区马道坡街26号东湖醋园内

06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感受舌尖上的太原

地址:杏花岭区北大街5号双合成食品有限公司

07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手工制作扎小样

地址:杏花岭区小窑头村理沟街非遗小镇

08古筝制作技艺·藏匿于东山的高雅艺术

地址:杏花岭区小窑头村理沟街非遗小镇

09陶塑·泥与火的艺术之花

地址:杏花岭区小窑头村理沟街非遗小镇

10太原锣鼓·太原社火习俗的灵魂

地址:晋源区太原古县城

11晋祠庙会·迎神赛会

地址:晋源区晋祠镇

12面塑技艺·掌中的面艺术

地址:杏花岭区小窑头村理沟街非遗小镇

科技潮玩

搜罗太原市VR、AR、全景游览

户外运动等潮流玩法,

带来非比寻常的科技潮玩体验

打卡地

01晋阳湖畔《如梦晋阳》·大型水上实景演艺

地址:晋源区晋阳湖剧场

02太原古县城灯光秀·光与影里的文化古城

地址:晋源区晋源北外环街

03蹦客E族·太原最大的蹦床公园

地址:小店区学府街120号

04太原方特·东方神画,古风打卡地

地址:阳曲县华强中路1号

05崛山航空飞行营地·嗨到天上的滑翔伞体验

地址:尖草坪区横岭村

06天际国际赛车场·太原的速度与激情

地址:万柏林区长风西街神堂沟北260号

07龙城射艺射箭俱乐部·解锁射箭新技能

地址:迎泽区并州东街138号

08美吉户外·肆意骑行,放松自我

地址:晋源区X245(西仁线)

09樱桃熊CBVR+·全新高科技VR,游戏不无聊

地址:万柏林区新晋祠路华润悦府6号楼3单元802号

10长藤鬼校·极致版密室逃脱

地址:迎泽区柳巷铜锣湾广场02号馆B02户2层

11SecretClub·终极玩家福地,剧本杀推理破案

地址:小店区平阳南路保利香槟国际九号楼一单元102室

12山西省科学技术馆·科普研学基地

地址:晋源区广经路17号

13太原滨河自行车专用道·追风骑行

地址:汾河公园两岸北起柴村桥—迎宾桥以南2公里

城市美学

时尚龙城的文艺生活

美学好物,艺术展览,音乐盛宴

精彩就在你熟悉却不经意的角落

打卡地

01城市森林图书馆·现代化设计,太原最美的图书馆

地址:小店区万科城一巷

02太原花舍·中西餐创意搭配,情侣约会圣地

地址:小店区晋阳街与体育路口东南角宏安大厦B座二层

03太原植物园·超美夜景,充满未来科技感

地址:晋源区晋源街道太古路

04盒里joybox·工业风西餐厅,吃一顿浪漫的烛光晚餐

地址:广南街万象城西门一层

05杨氏九饼记·新奇多样的小吃饼铺

地址:小店区怡和巷与亲贤北街交叉路口南侧

06TOMATO咖啡店·超酷工业风咖啡店,享受片刻安静

地址:小店区亲贤北街117号

07太原美术馆·邂逅艺术美学经典

地址:晋源区长风商务区广经路1号

08康达时光里6层小型天台·打卡工业风天台,文艺拍照

地址:迎泽区新建路与康乐街交叉口

09太原文庙·旅拍必打卡的红色小巷

地址:迎泽区文庙巷3号

10历史街巷·人间烟火气,市井太原城

地址:杏花岭区、迎泽区

11教场巷历史建筑·民国复古风

地址:杏花岭区教场巷22号

12钟书阁·太原最美书店

地址:小店区长治路IFPARK国金中心A座5楼

国风文创

走访山西文化创意街区

亲身了解古城太原历史文化的

保护和创意传承

为亲朋好友定制一份国风好礼

打卡地

01北美N1文创区·创造非凡艺术体验

地址:小店区晋阳街与体育路交汇处

02小窑头非遗文旅小镇·太原市首家非遗研究基地

地址:杏花岭区小窑头村

03707ROCK·大隐于市的中古CD店

地址:迎泽区桥头街48号

04老车文化博物馆·蒸汽时代火车搭配站台,穿越旧时光

地址:小店区正阳街36号(恒达印象城内)

05钱记钟表维修·钟表国风文创的巅峰之作,恍惚间穿越回民国

地址:小店区亲凤苑北区东100米

06山与西文创店·寻觅山西特色礼物

地址:迎泽区帽儿巷食品街17号

07朴时书屋·24小时不打烊的文艺静谧之地

地址:长风文化商务区山西省图书馆一层

08山西博物院·青铜器纪念章,有山西风格的纪念品

地址:万柏林区滨河西路北段13号

09太白小厂·三晋文明的时尚复兴

地址:万柏林区长兴路5号华润万象城6层

10山西大学商务印书馆·百年老校,打卡必去

地址:小店区坞城路92号

11慢读时光文创概念书店·时光慢下来,品读生活美好

地址:小店区南中环电子路3号K座

12晋源区太化工业园区·动漫主题文化创意园区

地址:晋源区旧晋祠路三段329号

缤纷戏剧

传统戏曲艺术,历史悠久,剧种繁多,音乐剧、话剧、舞台剧等,新型戏剧涌现,精彩纷呈。

打卡地

01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三晋戏剧人才摇篮

地址:迎泽区新建路天龙大厦三楼

02如梦晋阳·科技与梦幻之美

地址:晋源区新晋祠路滨湖街口东北方向5米

03山西大剧院·“山西之门”文化地标

地址:晋源区长风文化商务区广南街

04懿曲社·莲花落曲艺的文化名片

地址:迎泽区食品街15-2号

05好悦来·山西相声中心

地址:迎泽区并州北路48号中正天街4号楼2层

06喜善汇文艺社·古彩戏法表演

地址:小店区茂业天地一期六层

07见笑喜剧·最新潮脱口秀,互动娱乐

地址:迎泽区新建南路53号

08长风商务区·横跨山西五千年历史,大型水幕灯光秀

地址:晋源区滨河西路辅路

09太原青年宫演艺中心·周末亲子时光最佳聚集地

地址:杏花岭区府西街109号

10星光剧场·山西经典戏剧打卡地

地址:迎泽区并州东街95号

11太原古县城·沉浸式国潮剧院,带来震撼视觉盛宴

地址:晋源区晋源北外环街

12山西省晋剧院·晋剧戏迷的乐园

地址:迎泽区新建南路8号

乐享嗨购

太原购物寻宝地图,触手可得地道特产好礼,搜罗正宗实惠大牌尖货。

打卡地

01北美新天地·流行时尚大牌应有尽有,潮流时尚达人必逛地

地址:小店区长风街116号

02北美新天地N1艺术购物中心·艺术时尚综合体

地址:小店区晋阳街与体育路交汇处

03万象城·潮流前沿,轻奢高雅

地址:万柏林区长兴路5号

04茂业天地·网红打卡,时尚达人汇聚地

地址:小店区亲贤北街79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0149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