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邂逅七仙女在河南还是湖北名人之争理不清

董永邂逅七仙女在河南还是湖北名人之争理不清,第1张

诸葛茅庐在哪里董永到底是在哪里遇到七仙女的汉光武帝刘秀到底是湖北人还是河南人河南与湖北文化遗产之争,网上一直不断。

从炎黄文化视野的角度来看,除了文化遗产争论,两省有哪些合作空间呢湖北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玉德在中部六省炎黄文化论坛上分享了他的观点。

理不清的名人、地名之争

河南和湖北都是中部实力很强的省份,一个每年在河南新郑拜祖祭祀黄帝,另一个则在湖北随州祭祀炎帝。

2014年河南全省生产总值接近35万亿元,全国排名第五;同年,湖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万亿元,全国排名第九。中部六省中,两省占据了冠亚军宝座。就经济增长速度而言,湖北比上年增长97%,河南比上年增长89%,湖北增速略高于河南。

除了比经济块头,两省文化遗产方面多有争执,主要是名人之争。湖北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玉德在中部六省炎黄文化论坛上,称两地之争为中原的大象遇到了南方的强鳄。

诸葛茅庐在哪里

一篇出师表使得诸葛亮获得了智圣、忠臣的美名。关于诸葛亮躬耕隐身之地南阳,河南与湖北有争议,从大清国一直到现在。

现行人教版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陋室铭对南阳注释为:南阳,郡名,诸葛亮躬耕隐身之地邓县隆中,属南阳郡。湖北人坚信隆中就在襄阳。而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中的陋室铭对南阳注释为:南阳,今河南南阳。

董永在哪儿邂逅的七仙女

汉代的董永,流寓于汝南,又迁徙于湖北孝感。

那么董永是在什么地方邂逅七仙女的呢古人说在河南的汝宁县或西平县,明清两代的汝宁府志对此均有记载。而湖北人坚持认为董永的故事全发生在孝感。

刘秀等跨界伟人

汉光武帝刘秀,出生于湖北枣阳,活动于河南南阳,是介于两省之间的历史伟人。

你说他是哪里人呢就像你小时候跟爸妈在老家,工作后迁居别地,安居落户在此,户口本、身份证都是别地的,那么你家是哪里的呢唉,不好说。

诸如此类的跨界伟人还包括: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期思人;春申君,战国时期楚国属国黄国人。

花木兰是哪儿的人

花木兰本姓魏,商丘市虞城县营廓镇人。隋朝,朝廷全国征兵,父老弟幼,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屡建奇功。

可湖北黄陂有座木兰山,并新编楚剧少年花木兰,为此黄陂把木兰生态区建成木兰史迹、宗教旅游、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产业区。

关于写朋友深厚友情的诗句整理如下: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送别|友情|感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

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 山中送别 / 送友》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杜耒《寒夜》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王维《少年行四首》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白居易《别元九后咏所怀》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赠卫八处士》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佚名《击鼓》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王维《送别 / 山中送别 / 送友》

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辛弃疾《沁园春·和吴尉子似》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杜甫《春日忆李白》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赵嘏《江楼旧感 / 江楼感旧》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佚名《旧题苏武诗 / 别诗四首·其一》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高适《别董大二首》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我与先生,夙期已久,人间无此。——姜夔《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陆凯《赠范晔诗》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白居易《梦微之》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击鼓》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佚名《秦风·无衣》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杜甫《贫交行》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 送沈子福之江东》

清风朗月,辄思玄度。——《世说新语·言语》

知君仙骨无寒暑。——苏轼《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杜甫《赠卫八处士》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杜甫《天末怀李白》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张九龄《答陆澧》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佚名《旧题苏武诗 / 别诗四首·其一》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杨敬之《赠项斯》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吴伟业《遇旧友》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苏轼《江神子·黄昏犹是雨纤纤》

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苏轼《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郑文宝《柳枝词》

念故人,千里至此共明月。——寇准《踏莎行·寒草烟光阔》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李颀《送陈章甫》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 留别王维》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王之涣《送别》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沈约《别范安成》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罗隐《赠妓云英 / 嘲钟陵妓云英》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张籍《没蕃故人》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王昌龄《重别李评事》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杨炯《夜送赵纵》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李颀《送陈章甫》

安得促席,说彼平生。——陶渊明《停云》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陶渊明《移居二首》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郑文宝《柳枝词》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眸。——王以宁《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杜甫《春日忆李白》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

云深山坞,烟冷江皋,人生未易相逢。——吴文英《声声慢·友人以梅兰瑞香水仙供客曰四香分韵得风字》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此心终合雪,去已莫思量。——虚中《送迁客》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李白《送贺宾客归越》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韦庄《章台夜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佚名《白驹》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贺铸《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王维《哭孟浩然》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王之涣《九日送别》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苏轼《卜算子·感旧》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王维《酬张少府》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温庭筠《送人东游》

故人何在,水村山郭。——孙道绚《忆秦娥·季温老友归樵阳人来闲书因以为寄》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白居易《别元九后咏所怀》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庾信《重别周尚书》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李白《劳劳亭》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佚名《箜篌谣》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王昌龄《送柴侍御》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南浦别》

君向潇湘我向秦,后会知何处。——黄公度《卜算子·薄宦各东西》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李白《送友人入蜀》

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尔我同心,曰金兰;朋友相资,曰丽泽。——《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杜甫《春日忆李白》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

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白居易《梦微之》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刘长卿《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刘子翚《绝句送巨山》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红楼梦·第五十七回》

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杜甫《赠卫八处士》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王维《酌酒与裴迪》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黄庭坚《品令·茶词》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薛涛《送友人》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礼记·儒行》

当年紫禁烟花,相逢恨不知音早。——王恽《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黄庭坚《秋怀二首》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骆宾王《送别》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杜甫《不见》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杜牧《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眉眼盈盈处。——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君担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佚名《越谣歌》

江南好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辛弃疾《上西平·送杜叔高》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钱起《送僧归日本》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纳兰性德《金缕曲·赠梁汾》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王昌龄《送郭司仓》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张炎《解连环·孤雁》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文天祥《端午即事》

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汉书·传·司马迁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杜甫《赠卫八处士》

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毛滂《烛影摇红·送会宗》

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泪。——吴文英《无闷·催雪》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白居易《梦微之》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苏轼《生查子·诉别》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崔珏《哭李商隐》

邂逅淇南,岁寒独在,故人襟抱。——王恽《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

长安故人别後,料征鸿声里,画阑凭偏。——王月山《齐天乐·夜来疏雨鸣金井》

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卢照邻《送二兄入蜀》

算阴晴,浑似几番,渭城故人离会。——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李白《哭晁卿衡》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辛弃疾《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刘昚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王安石《伯牙》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沈约《别范安成》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李白《戏赠杜甫》

主人酒尽君未醉,薄暮途遥归不归。——高适《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

故人一去无期约。尺书忽寄西飞鹤。——孙道绚《忆秦娥·季温老友归樵阳人来闲书因以为寄》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辛弃疾《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高适《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 送前卫县李宷少府》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杜甫《狂夫》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晁卿衡》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刘克庄《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王昌龄《送魏二》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吕岩《梧桐影·落日斜》

长安故人问我,道寻常、泥酒只依然。——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王勃《别薛华》

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白居易《寄殷协律 / 多叙江南旧游》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杜甫《宿赞公房》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高适《送魏八》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王之涣《九日送别》

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詹玉《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

松江上,念故人老矣,甘卧闲云。——吴文英《沁园春·送翁宾旸游鄂渚》

但东望、故人翘首。——戴复古《贺新郎·寄丰真州》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王勃《别薛华》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相逢旅馆意多违,暮雪初晴候雁飞。——高适《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温庭筠《送人东游》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岑参《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李攀龙《送明卿之江西》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佚名《伯牙绝弦》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元稹《得乐天书》

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赵以夫《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陆游《金错刀行》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前赤壁赋》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陶渊明《答庞参军》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白居易《梦微之》

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李白《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元稹《得乐天书》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崔珏《哭李商隐》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李白《哭宣城善酿纪叟》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王之涣《送别》

前年伐月支,城上没全师。——张籍《没蕃故人》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参》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温庭筠《送人东游》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 送沈子福之江东》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杜甫《别房太尉墓》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蒋捷《声声慢·秋声》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岑参《送崔子还京》

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蹴。——苏轼《送顿起》

客路相逢难,为乐常不足。——苏轼《送顿起》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李白《赤壁歌送别》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裴迪《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 留别王维 / 送崔九》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送董元达》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李白《送韩侍御之广德》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元好问《颍亭留别》

汉江明月照归人,万里秋风一叶身。——边贡《重赠吴国宾》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高适《夜别韦司士》

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悭会遇,同翦灯语。——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李白《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张先《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李白《送贺宾客归越》

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杜牧《送人》

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莼鲈。——辛弃疾《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

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李邴《汉宫春·梅》

姜维

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三国末期蜀国名将。

姜维自幼少孤,和母亲一起生活。他喜好郑玄的经学,在郡中做上计掾,不久,任州中从事。姜维的父亲姜冏曾为郡中功曹,羌族、戎族叛乱时,他亲自保护郡太守,战死在疆场。因此,魏朝赐姜维中郎,命他参与管理本郡的军事。

建兴六年(魏太和二年,228年)春,蜀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今甘肃东南部山地)。派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占据箕谷(今陕西宝鸡南),佯从斜谷道(今陕西眉县西南)攻郧,以牵制魏军主力。魏明帝曹睿派曹真率关右诸军,在郿重兵设防,诸葛亮却亲率大军攻祁山。时天水太守马遵正带姜维和功曹梁绪、主薄尹赏、主记梁虔等人随雍州刺史郭淮在各地视察。马遵闻蜀军至祁山后,诸县响应,郭淮闻后,决定东行,回上邽守备。马遵疑姜维等人有异心,于是,也乘夜随郭淮至上邽。姜维发现马遵已走,忙追随其后,可惜晚了一步,待姜维等人至上邽,城门已闭,不肯放其入城。姜维等人又返回冀县,冀县也不放姜维等人等进城。姜维等害怕,只好去投诸葛亮。时蜀军先锋马稷因违背诸葛亮的部署,又不听裨将军王平劝阻,擅自放弃街亭,依山立寨,以为据高临下击魏军势如破竹。结果被魏左将军张郃击败,失守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陇城镇,一说今天水东南)。马稷丧失街亭,使诸葛亮的主力侧翼受威胁,整个作战计划遭到破坏。诸葛亮只好攻克西县,率千余户和姜维等人班师。姜维于是同其母失散。

诸葛亮喜姜维有胆智,命其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姜维时年二十七岁。

诸葛亮给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写信,对姜维赞赏不已,信中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马良)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信中还说:“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三国志·蜀书·姜维传》)。不久,姜维就升任中监军、征西大将军。

孙盛《杂记》记载,姜维投奔诸葛亮,跟母亲失散了。后来,他接到母亲的书信,让他设法回去。姜维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这记载不太可信。因为姜维粗知学术,待母不至如此。

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率军10万出斜谷攻魏,为魏大将军司马懿所拒。二军相持百余日。其间,诸葛亮数番挑战,司马懿坚壁不出,欲待蜀军粮尽,相机反攻。诸葛亮派入送司马懿女人衣服羞辱之,欲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仍不出战。为平息部属不满情绪,故意上表请战,魏明帝派卫尉辛毗为军师制止之。以后,诸葛亮一来挑战,司马懿就要带兵出击,辛毗杖节立于军门,司马懿便不出兵。辛毗一到,姜维就对诸葛亮说:“辛佐治杖节而到,贼不复出矣。”诸葛亮说:“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军中,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见蜀军撤走,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出兵追击,姜维令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中计,急忙收军退回,不敢逼近。于是蜀军安全而撤,百姓作谚语道:“死诸葛走生仲达”(《晋书·宣帝传》)。姜维回成都后,任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

延熙元年(238年),姜维随大将军蒋琬驻扎汉中。蒋琬升大司马后,任命姜维为司马,多次率领偏师西进。延熙六年(243年),姜维升任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

延熙九年(246年),汶山郡(郡治绵质,今四川汶川西南)平康县(今四川松潘西)的少数民族聚众起事,反抗蜀汉统治。姜维率军征讨,恩威并施,迅速平定。

延熙十年(247年),姜维升任卫将军,与大将军费柿共录尚书事。同年,汶山郡平康县的夷族起事,姜维率兵讨平。不久,雍州(治长安,今西安西北)、凉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等地区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姜维率兵出陇右(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接应,与魏雍州刺史郭淮、讨蜀护军夏侯霸战于洮西(洮水以西)。胡族首领白虎文、治无戴等率部降蜀,姜维将其迁至蜀境。未迁走者皆为郭淮击平。

延熙十二年(249年),朝廷授予姜维符节。秋,姜维督军进攻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依傍曲山(今甘肃岷县东百里)筑两城。姜维熟悉陇西风俗民情,欲诱羌胡归蜀,以控制该地区。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驻守,并联合羌胡人进攻附近各郡。魏军则以征西将军郭淮与雍州刺吏陈泰统兵抵御。郭淮采取围城打援策略,命陈泰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进围曲城(今甘肃岷县东漳南),切断交通及水源,曲城蜀军困窘不堪。姜维被迫领兵救援,进至牛头山(甘肃岷县东南,洮河南岸),为陈泰军所阻。姜维闻郭淮率军进逼洮水,企图切断退路,迅速率军撤回。而句安、李歆等人因孤立无援,最终降魏。郭淮又西击羌人各部,留邓艾屯白水(今甘肃白龙江)北岸,以防蜀军反攻。姜维闻讯后,令廖化驻军白水南岸牵制邓艾,自率重兵奔袭洮城(今甘肃临潭西南)。后为邓艾所识破,并于当夜抢占洮城,姜维只得撤军退走。

延熙十三年(250年)十二月,姜维再次出兵陇右(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联合羌人,攻魏西平未克,俘魏中郎将郭循而还。

姜维认为自己熟悉西部风俗,又依仗才兼文武,想用羌族、胡族为羽翼,并说“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三国志·蜀书·姜维传》)。因此,他常常提出要大举兴兵。费祎多次制止他,拨给他的部队也从未超过万人。

费祎还对姜维说:“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不如且保国治民,谨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为希冀徼幸,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资治通鉴·卷第七十六》)。

延熙十六年(253年)春,费祎去世,姜维得行其志。三月,吴太傅诸葛恪再次兴师攻魏,发兵20万进攻淮南。姜维也乘机率数万人出石营(今甘肃省西和县西北),经董亭(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包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率军解围,进至洛门(即洛门聚,今甘肃甘谷西)时,姜维因久攻南安不克,军粮已尽,撤围退走。

延熙十七年(254年),姜维主持蜀国内外军事。二月,魏中书令李丰与皇后之父光禄大夫张缉等密谋废易大臣,欲以太常夏侯玄代替司马师为大将军。事泄,司马师杀李丰、夏侯玄等,废张皇后,魏国一时陷于混乱。魏狄道长李简密向蜀汉请降。六月,姜维乘机率军攻魏,李简献城降,姜维占狄道(今甘肃临洮)。十月,姜维率军进围襄武(魏陇西郡治,今甘肃陇西南)。魏将徐质反击,蜀前军荡寇将军张嶷战死。姜维率军继至,击败魏军,斩杀徐质。魏军撤退,姜维乘胜进击,破河关(今甘肃临夏西北)、临洮(今甘肃岷县)等县,并迁河关、临洮、狄道三县民入川,率军撤回。

延熙十八年(255年)七月,蜀卫将军姜维乘魏大将军司马师病亡之际,督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等数万人攻魏。八月,到达枹罕(今甘肃临夏东北),遂向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魏征西将军陈泰命雍州刺史王经率所部进驻狄道,待他率主力自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到达后,再钳击蜀军。王经不俟陈泰军至即擅击蜀军,姜维率军先后故关(今甘肃临洮北)、洮西大败王经,魏军大部伤亡或逃亡,损兵数万,王经只残部万人还保狄道。姜维乘胜围狄道城。魏大将军司马昭命长水校尉邓艾出任安西将军,与陈泰并力抗击蜀军,并遣太尉司马孚为后援。陈泰与邓艾军会合后,分三路进至陇西,避开蜀军,出其不意地绕过高城岭(今甘肃渭源西北),进至狄道东南山上,燃火击鼓与城内联络,守军见援军至,士气大振。姜维即督军沿山进攻,被魏军击退。这时陈泰扬言截断蜀军退路,姜维遂于九月二十五日撤军退走钟堤(今甘肃临洮南)。

延熙十九年(256年)正月,姜维在驻地被后主封为大将军。六月,姜维与镇西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邽(今甘肃天水)会合。七月,姜维率先出兵祁山,闻邓艾有备,乃改从董亭(今甘肃武山南)攻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邓艾军抢占武城山(今甘肃武山西南)据险拒守。姜维见地利已失,强攻难克,乃夜渡渭水东进,沿山进取上邽。两军战于段谷(今甘肃天水西南)。胡济失期未至。蜀军交战不利,士卒溃散,死伤甚众。百姓因此埋怨姜维,而陇山以西的地方也趁机骚乱起来。姜维败归,谢过引责,自请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延熙二十年(257年)五月,魏将诸葛诞联合东吴在淮南起兵反司马昭。司马昭调关中兵力东下讨伐诸葛诞。姜维乘机攻魏秦川(渭水流域)。十二月,姜维率兵数万出骆谷(今陕西周至西南),到达沈岭(今陕西周至南)。当时,魏在长城(今陕西周至南)积存大量军粮,且防守薄弱。闻姜维至,众皆惶惧。魏征西将军司马望和安西将军邓艾恐姜维袭夺长城,立即合军据守。姜维军进至芒水(今陕西周至黑水),依山为营。司马望、邓艾军近水筑寨。蜀军多次挑战,魏军坚守不出,两军长期对峙。景耀元年(258年)三、四月间,姜维闻诸葛诞败亡,遂引军而还。并再次被任命为大将军。

姜维屡次北伐,不但未见成效,反而弄得民困兵疲。于是,不再轻易对外用兵,转过头来,致力于加强汉中的守御。

当年刘备留魏延镇守汉中,各个营寨都充实兵力,抵御外寇。敌人来进攻,使其不得入一步。后来汉中之战,王平抵拒曹爽,用的就是这种办法。姜维认真研究了蜀中形势,提出了“敛兵聚谷”的新策略。

姜维认为,“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臣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三国志·蜀书·姜维传》)。

朝廷也觉得姜维的办法不错,便命令汉中都督胡济退驻延寿、监军王含驻守乐城,护军蒋斌驻守汉城。又在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等地建立军营驻防。

其实,敛军聚谷之法,弊大利小,等于是自弃险要,自拆樊篱。

景耀五年(262年)十月,姜维起兵再度攻魏,攻入洮阳境。魏征西将军邓艾率兵迎战。邓艾抓住姜维悬师远征,战线长,给养困难,难以持久的弱点。抢占有利地势,在洮阳以东的侯和(今卓尼东北)设阵,以逸待劳,阻击蜀军,双方激战后,魏军发起反击,蜀军大败,损失严重。姜维只得退往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此后,蜀军实力大减,转为被动防御态势。

姜维北伐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少孤,与母居,好郑氏学。原为州、郡吏。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军向祁山,天水太守马遵惶惧逃走,保守上邽。姜维等闻讯,追赶太守,太守关闭城门不纳。维等还冀,亦遭拒绝。于是维等乃降于诸葛亮。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字)、季常(马良字)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说:“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赡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说明诸葛亮对姜维极为器重,并准备把他培养成栋梁大材。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卒,维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延熙元年(233年),维随大将军蒋琬出屯汉中,琬迁大司马,以维为司马,数率偏军西入。延熙十年(247年),迁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

维自以熟悉西方风俗,又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屡求发动大军出击,费祎则比较持重,对维常加以节制,与其兵不过万人。费祎死前,姜维终未能发动大规模的北伐曹魏的战争。

延熙十六年(253年),费祎死后,姜维行动有较大的自由,常出动数万之众北击。次年,维再出陇西,破魏将徐质,乘胜多所降下,拔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延熙十八年(255年),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经众死者数万。经退守狄道城,维围之,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维退住钟题。

延熙十九年(256年),维升任大将军,更整勒人马,与镇西大将军胡济期会于上邽。济失期不至,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于段谷(今甘肃天水市东南),士兵星散,死者甚众。众庶因此怨望,而陇以西亦骚动不安。

延熙二十年(257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在淮南起兵反对司马氏,关中兵部分东下,维欲乘虚向秦川,率数万人出骆谷,径至沈岑(今陕西周至县西南五十里)。时长城(在沈岑北)积谷甚多而守兵少,闻维将至,众皆惶惧。魏大将军司马望与邓艾皆屯守长城。维数挑战,望、艾不出。景耀元年(253年),维闻诸葛诞败,乃还成都。

自从刘备留魏延镇汉中以来,皆实兵外围以御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王平扞拒曹爽,皆承此制。姜维以为“错守诸围,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听敌入平,重关头镇守以扞之,今游军旁出,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运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于是令督汉中胡济退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资治通鉴》卷77高贵乡公甘露三年注云:“姜维自弃险要,以开狡焉启疆之心,书此为亡蜀张本。”接姜维这种御敌办法,遇小敌尚可,若遇强大数倍之敌前来,使其得入平地,何啻放虎出山!姜维以区区之蜀,竟敢如此冒险,诚非稳妥之计。

姜维本非蜀人,托身蜀国,加上连年征战,没有建立什么功绩,所以颇遭非议。而当时蜀国后主刘禅无能,宫廷由宦官黄皓专权,为所欲为。右大将军阎宇见黄皓炙手可热,便依附于他,于其勾结。黄皓想寻机废掉姜维,扶阎宇掌管军政大权。姜维疑心,颇为恐惧,于是,不再回成都,在沓中驻扎。

据《华阳国志》记载,姜维对黄皓专权恣肆很不满,曾上言后主,请求诛杀黄皓。后主说:“黄皓不过是一个奔走效力的小臣罢了。过去董允对他切齿痛恨,我常常感到遗憾。您大人大量,又何必介意他呢”姜维见黄皓枝附叶连,势力很大,感到自己失言,便告辞后主出宫。后主命黄皓到姜维那里谢罪,姜维对黄皓说自己要到沓中种麦,以资军用,实际是为躲避黄皓。

景耀六年(263年),姜维表奏后主,说:“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诣督堵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三国志·蜀书·姜维传》)。

在这紧要关头,黄皓不听人言,却信鬼神。他相信巫者的预言,认为敌人不会到来,禀告后主,把姜维的表章压下,不予理睬,连大臣都不知道。

同年八月,魏军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兵3万余人,由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的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3万余人,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以切断姜维退路;钟会率主力10余万人,欲乘虚取汉中,然后直趋成都。

直到魏将钟会将要进入骆谷,邓艾将要进入沓中时,黄皓这才派右车骑将军廖化率军去沓中援助姜维,派左车骑将军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率兵去阳安关中(今陕西沔县西),作为各个营寨的外援。并令汉中诸将放弃汉中外围据点,收缩兵力退保汉城(今陕西勉县东)、乐城。廖化进军到达阴平,闻魏将诸葛绪正向建威迸发,便停下来等待敌兵。

邓艾命天水太守王颀直攻姜维营地,命令陇西太守牵弘等人邀击姜维的前部,而命令金城太守杨欣进击甘松。姜维在沓中见邓艾的军队攻来,又听说钟会进军汉中,知汉中难保,立刻引兵东撤,急摆脱邓艾,退往阴平。魏将杨欣等人追击,直到疆川口,双方大战,姜维败退,为抢先占桥头(阴平东南)的诸葛绪所阻。姜维从孔函谷(今甘肃省武都县孔幽水人白龙江处)佯作向北欲绕道而东,作出出兵攻击诸葛绪后部的样子,诱使诸葛绪离开桥头三十里向北堵击时,姜维乘机迅速通过桥头,与廖化、张翼等合兵,据守剑阁。诸葛绪赶去阻截,差了一天,没有赶上。这一战,姜维灵活用兵,暂时摆脱了被动局面。

在阴平,姜维遇到了赶来增援他的廖化。姜维命廖化在阴平抵御敌军,自己想率军往阳平关迎击钟会。

由于蜀军未对咽喉险道斜谷、骆谷、子午谷严加防守,被魏魏兴太守刘钦占领。钟会遂几路并进,直入汉中,留2万人围汉、乐二城,自率主力直下阳安关口,守将蒋舒降投,傅佥战死,继克关城(今陕西阳平关),钟会攻乐城不下,闻关口已克,引兵长驱南下。这时,张翼、董厥才到汉寿,姜维、廖化也舍弃阴平退回,刚好和张翼等会合。于是,合兵退守剑阁,抵御钟会。

钟会写信给姜维,企图用故土关系招降他。信中说:“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三国志·蜀书·姜维传》)。

姜维没有回信,而列营守险。钟会不能克,双方形成了对立之贽。魏军因军粮不继,钟会准备退兵。

时邓艾上书建议,出奇兵从阴平经江油(今四川江油北)、涪县(今四川锦阳东),袭取成都。十月,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攀登小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越过7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迫降守将马邈。并克绵竹,斩诸葛瞻。一鼓作气、攻陷雒县(今四川广汉北),逼近成都。蜀后主刘禅惊恐失据,感到大势已去,在主降派劝导下,决定向邓艾请降。

姜维等坚守剑阁,惊悉绵竹失守,接着,一日三惊,有的说后主想固守成都,有的说后主要向东投奔盟国东吴,有的说后主要向南进入建宁。姜维恐腹背受敌,即引军退至巴西境,至郪县(今四川射洪西)时,后主诏书传来,命令全军投降。姜维伤心落泪。但事已至此,只好奉诏到涪城向钟会投降。“将士咸怒,拔刀斫石”(《三国志·蜀书·姜维传》)。邓艾率军入成都,蜀汉灭亡。

蜀汉的灭亡 蜀汉自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相继执政,陈寿评二人的政绩说:“蒋琬方整有成重,费祎宽济而博爱,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虞,邦家和一”。在当时鼎立的三个国家中,蜀汉最为弱小,蒋琬、费祎二人虽无赫赫之功,但能够安稳地保住基业,说明诸葛亮挑选的接替人还是不错的。蜀汉的柱石大臣除了诸葛亮、蒋琬、费祎以外,还有董允。常璩《华阳国志》卷7《刘后主志》把以上诸葛亮等四人号为“四相”,也称“四英”。诸葛亮时,把宫中府中视同一体,诸葛亮死后,宫、府之事由蒋、费、董三人共同管理,他们合作得很好,三人都是诸葛亮精心挑选与培植的辅政大臣。董允,父和,曾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后主时,迁黄门侍郎。亮北伐,允主持宫省之事,统宿卫亲兵,掌管献可替否,很能匡救补缺。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允以为古时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已具备,不宜增益,终执不听,后主益严惮之。后主所爱宦人黄皓,善于迎合主意,允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于皓,皓畏允,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延熙七年(244年),允以侍中守尚书令。延熙九年(246年),允与蒋琬病故,尚书吕乂代允为尚书令,侍中缺由陈祗填补。吕乂“为政简而不烦,号为清能”。陈祗为人,“矜厉有威容,多技艺,挟数术,费祎甚异之。”延熙十四年(251年),吕乂卒,祗又以侍中守尚书令,加镇军将军。大将军姜维虽班在祗上,常率众在外希亲朝政。祗上承主指,下与黄皓相表里,深受后主信爱,权重于维。景耀元年(258年)祗死,后主以尚书仆射董厥为尚书令,尚书诸葛瞻为仆射。景耀四年(261年),后主以董厥为辅国大将军,诸葛瞻为卫将军,共平尚书事。自陈祗死后,黄皓操纵国事,董厥、诸葛瞻皆不能矫正。于是蜀政益坏。这时孙权使薛珝聘于蜀,珝归后,孙权问蜀政得失,珝对曰:“主�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臣闻燕雀处堂,子母相乐,自以为安也,突决栋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祸之将及,其是之谓乎!”

蜀政之坏,由于后主愚暗,黄皓窃权,投机嗜利士人依附黄皓。皓与右大将军阎宇亲善,阴欲废维,令宇掌握军权。姜维知之,给后主说:“皓奸巧专恣,将败国家,请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每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维见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后主今皓诣维陈谢,维疑惧,因求种麦沓中(今甘肃甘南州舟曲西北),不敢还成都。

这时蜀吴二国政治都很腐朽,内部矛盾重重。魏国在司马氏统治下,虽然屡起内争,但国力强盛,人才不减于昔。魏元帝曹奂景元三年(262年)冬,司马昭欲大举伐蜀,先告谕众人说:“自定寿春以来,息役六年,治兵缮甲,以拟二虏。今吴地广大而下湿,攻之用功差难,不如先定巴蜀……计蜀战士九万,居守成都及备他境不下四万,然则余众不过五万。今绊姜维于沓中,使不得东顾。直指骆谷,出其空虚之地,以袭汉中,以刘禅之暗,而边城外破,士女内震,其亡可知也。”次年,令钟会都督关中。

同年(蜀景耀六年),姜维上表于后主说:“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左右车骑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又叫关城,即今陕西阳平关,在今陕西宁强西北,南倚鸡公山,北靠嘉陵江,为当时从汉中入蜀正道)及阴平之桥头(桥头在白龙江与白水江汇合处,即今甘肃文县之玉垒关),以防未然。”但“黄皓信巫鬼,谓敌终不自致,启汉主寝其事,群臣莫知”。

次年(263年)夏,司马昭大举伐蜀,“遣征西将军邓艾督三万余人自狄道趣甘松(在沓中西,今甘南州选部县东南)、沓中,以连缀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督三万余人自祁山趣武街桥头,绝维归路;钟会统十余万众分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趣汉中。以廷尉卫瓘持节监艾、会军事,行镇西军司”。

蜀汉闻魏军将至,始遣廖化将兵诣沓中为姜维继援,张翼、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为诸围外助。敕诸围皆不得战,退保汉、乐二城,二城各有兵五千人。所以当钟会的军队进到汉中时,并未遇到抵抗。九月,钟会使前将军李辅统万人围乐城;护军荀恺围汉城。会率大军直趣阳安口,使护军胡烈为前锋,攻关口。蜀关口守将傅佥、蒋舒两人不和,蒋舒诡称出城杀敌,傅佥信以为真,既未阻拦,也未设防。舒率其众出城后,直奔胡烈投降,胡烈乘虚袭城,傅佥格斗而死。关口既下,钟会大军长驱而进,大得库藏积谷。

这时在沓中的姜维,受到邓艾所部诸军的进逼,又闻钟会已入汉中,引兵且战且走,但诸葛绪已屯驻桥头。姜维乃从孔函谷(今甘肃文县西北)入北道,绕出绪后,绪怕后路被断,却退三十里,维得过桥头。绪还截维,迟一日不及。维遂还至阴平,合集士众,欲向关城,未到,闻关城陷,乃退往白水,遇廖化、张翼、董厥等,合兵守剑阁,以拒钟会。

冬十月,邓艾进军至阴平,简选精锐,欲与诸葛绪自江油(戍名、令四川江油东)趋成都。绪以本受节度邀姜维,西行非本诏,遂不从艾,而引军向白水,与钟会合。会欲专制军势,密告绪畏懦不进,绪被滥丰征还,其军悉并属会。

维等在剑阁,列营守险,会不能克,粮运艰难,军食乏,欲退军。邓艾上言:“宜乘胜进取,如从阴平由邪径经德阳亭趣涪,剑阁蜀军必还保涪,则钟会之军可方轨而进;如剑阁之军不还,则有利于我军攻涪。”于是邓艾自阴平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桥作阁,备历艰险。加以粮运将尽,濒于危殆。艾以毡裹身,推转而下,将土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当先登到达江油时,蜀守将马邈投降。于是邓艾得继续挺进。

诸葛瞻督诸军前来拒艾,至涪,停性不进。尚书郎黄崇屡劝瞻速行据险,无令敌军得至平地。瞻不能从。艾长驱而前,击破瞻前锋,瞻退住绵竹,艾以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列阵以待艾。艾遣子忠等自右击,司马师纂等自左击,忠、纂战不利,退还。言:“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蜀军,斩瞻及黄崇。瞻子尚叹曰:“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使败国殄民,用生何为!”策马冒阵而死。

蜀人不意魏兵猝至,未作城守调度,及艾入平地,百姓惊扰,奔走山野,不可禁止。后主与群臣会议,或主张投吴;或主张往南方四郡。光禄大夫谯周以为:“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若人吴国,亦当臣服。且治政不殊,则大能吞小,此数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称臣,为小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已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或曰:“今艾已不远,恐不受降,如之何?”周曰:“方今东吴未宾,事势不得不受,受之不得不礼。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请身诣京都,以古义争之。”众人无以易周之理。后主犹欲入南。周上疏曰:“南方远夷之地,平常无所供为,犹数反叛,自丞相亮以兵威逼之,穷乃率从。令若至南,外当拒敌,内供服御,费用张广,他无所取,耗损诸夷,其叛必矣!”后主乃从周策,遣侍中张绍等奉玺绶以降于艾。北地王堪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将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奈何降乎!”后主不听,是日,堪哭于昭烈之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

张绍等见邓艾于雒城,艾大喜,报书褒纳。后主遣人别敕姜维,使降钟会,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于艾,凡有“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甲士千万二千,吏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少孤,与母居。好郑氏学。傅子曰: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脩布衣之业。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以父冏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卫郡将,没於战场,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太守适出案行,维及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行。太守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於是夜亡保上邽。维等觉太守去,追迟,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纳。维等相率还冀,冀亦不入维。维等乃俱诣诸葛亮。会马谡败於街亭,亮拔将西县千馀家及维等还,故维遂与母相失。魏略曰:天水太守马遵将维及诸官属随雍州刺史郭淮偶自西至洛门案行,会闻亮已到祁山,淮顾遵曰:“是欲不善!”遂驱东还上卦。遵念所治冀县界在西偏,又恐吏民乐乱,遂亦随淮去。时维谓遵曰:“明府当还冀。”遵谓维等曰:“卿诸人(回)复信,皆贼也。”各自行。维亦无如遵何,而家在冀,遂与郡吏上官子脩等还冀。冀中吏民见维等大喜,便推令见亮。二人不获已,乃共诣亮。亮见,大悦。未及遣迎冀中人,会亮前锋为张嘌繇等所破,遂将维等却缩。维不得还,遂入蜀。诸军攻冀,皆得维母妻子,亦以维本无去意,故不没其家,但系保官以延之。此语与本传不同。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孙盛杂记曰: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后迁中监军征西将军。十二年,亮卒,维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延熙元年,随大将军蒋琬住汉中。琬既迁大司马,以维为司马,数率偏军西入。六年,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十年,迁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是岁,汶山平康夷反,维率众讨定之。又出陇西、南安、金城界,与魏大将军郭淮、夏侯霸等战於洮西。胡王治无戴等举部落降,维将还安处之。十二年,假维节,复出西平,不克而还。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汉晋春秋曰:费祎谓维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幸而决成败於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解围至洛门,维粮尽退还。明年,加督中外军事。复出陇西,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间)〔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后十八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经退保狄道城,维围之。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维却住锺题。

  十九年春,就迁维为大将军。更整勒戎马,与镇西大将军胡济期会上gui,济失誓不至,故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离,死者甚众。众庶由是怨讟,而陇已西亦骚动不宁,维谢过引负,求自贬削。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二十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反於淮南,分关中兵东下。维欲乘虚向秦川,复率数万人出骆谷,径至沈岭。时长城积谷甚多而守兵乃少,闻维方到,众皆惶惧。魏大将军司马望拒之,邓艾亦自陇右,皆军于长城。维前住芒水,皆倚山为营。望、艾傍渭坚围,维数下挑战,望、艾不应。景耀元年,维闻诞破败,乃还成都。复拜大将军。

  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於是令督汉中胡济却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於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

  五年,维率众出汉、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维本羁旅讬国,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於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华阳国志曰;维恶黄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维见皓枝附叶连,惧於失言,逊辞而出。后主敕皓诣维陈谢。维说皓求沓中种麦,以避内逼耳。六年,维表后主:“闻锺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皓徵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及锺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然后乃遣右车骑廖化诣沓中为维援,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以为诸围外助。比至阴平,闻魏将诸葛绪向建威,故住待之。月馀,维为邓艾所摧,还住阴平。锺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汉晋春秋曰:蒋舒将出降,乃诡谓傅佥曰:“今贼至不击而闭城自守,非良图也。”佥曰:“受命保城,惟全为功,今违命出战,若丧师负国,死无益矣。”舒曰:“子以保城获全为功,我以出战克敌为功,请各行其志。”遂率众出。佥谓其战也,至阴平,以降胡烈。烈乘虚袭城,佥格斗而死,魏人义之。蜀记曰:蒋舒为武兴督,在事无称。蜀命人代之,因留舒助汉中守。舒恨,故开城出降。会攻乐城,不能克,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适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会与维书曰:“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维不答书,列营守险。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

  而邓艾自阴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诸葛瞻於绵竹。后主请降於艾,艾前据成都。维等初闻瞻破,或闻后主欲固守成都,或闻欲东入吴,或闻欲南入建宁,於是引军由广汉、郪道以审虚实。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会於涪军前,将士咸怒,拔刀砍石。干宝晋纪云:会谓维曰;“来何迟也?”维正色流涕曰:“今日见此为速矣!”会甚奇之。

  会厚待维等,皆权还其印号节盖。会与维出则同轝,坐则同席,谓长史杜预曰:“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世语曰:时蜀官属皆天下英俊,无出维右。会既构邓艾,艾槛车徵,因将维等诣成都,自称益州牧以叛。汉晋春秋曰:会阴怀异图,维见而知其心,谓可构成扰乱以图克复也,乃诡说会曰:“闻君自淮南已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复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夫韩信不背汉於扰攘,以见疑於既平,大夫种不从范蠡於五湖,卒伏剑而妄死,彼岂闇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绝迹,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岭,而从赤松游乎?”会曰:“君言远矣,我不能行,且为今之道,或未尽於此也。”维曰:“其他则君智力之所能,无烦於老夫矣。”由是情好欢甚。华阳国志曰:维教会诛北来诸将,既死,徐欲杀会,尽坑魏兵,还复蜀祚,密书与后主曰:“原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孙盛晋阳秋曰:盛以永和初从安西将军平蜀,见诸故老,及姜维既降之后密与刘禅表疏,说欲伪服事锺会,因杀之以复蜀土,会事不捷,遂至泯灭,蜀人於今伤之。盛以为古人云,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其将至,其姜维之谓乎!邓艾之入江由,士众鲜少,维进不能奋节绵竹之下,退不能总帅五将,拥卫蜀主,思后图之计,而乃反覆於逆顺之间,希违情於难冀之会,以衰弱之国,而屡观兵於三秦,已灭之邦,冀理外之奇举,不亦闇哉!臣松之以为盛之讥维,又为不当。于时锺会大众既造剑阁,维与诸将列营守险,会不得进,已议还计,全蜀之功,几乎立矣。但邓艾诡道傍入,出於其后,诸葛瞻既败,成都自溃。维若回军救内,则会乘其背。当时之势,焉得两济?而责维不能奋节绵竹,拥卫蜀主,非其理也。会欲尽坑魏将以举大事,授维重兵,使为前驱。若令魏将皆死,兵事在维手,杀会复蜀,不为难矣。夫功成理外,然后为奇,不可以事有差牙,而抑谓不然。设使田单之计,邂逅不会,复可谓之愚闇哉!欲授维兵五万人,使为前驱。魏将士愤怒,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世语曰: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

  邵正著论论维曰:“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馀,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孙盛曰:异哉郤氏之论也!夫士虽百行,操业万殊,至於忠孝义节,百行之冠冕也。姜维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违君徇利,不可谓忠;捐亲苟免,不可谓孝;害加旧邦,不可谓义;败不死难,不可谓节;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御侮之任而致敌丧守,於夫智勇,莫可云也:凡斯六者,维无一焉。实有魏之逋臣,亡国之乱相,而云人之仪表,斯亦惑矣。纵维好书而微自藻洁,岂异夫盗者分财之义,而程、郑降阶之善也?臣松之以为邵正此论,取其可称,不谓维始终行事皆可准则也。所云“一时仪表”,止在好学与俭素耳。本传及魏略皆云维本无叛心,以急逼归蜀。盛相讥贬,惟可责其背母。馀既过苦,又非所以难邵正也。

  评曰: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於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干宝曰:姜维为蜀相,国亡主辱弗之死,而死於锺会之乱,惜哉!非死之难,处死之难也。是以古之烈士,见危授命,投节如归,非不爱死也,固知命之不长而惧不得其所也。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少孤,与母居。好郑氏学。傅子曰: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脩布衣之业。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以父冏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卫郡将,没於战场,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太守適出案行,维及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行。太守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於是夜亡保上邽。维等觉太守去,追迟,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纳。维等相率还冀,冀亦不入维。维等乃俱诣诸葛亮。会马谡败於街亭,亮拔将西县千馀家及维等还,故维遂与母相失。魏略曰:天水太守马遵将维及诸官属随雍州刺史郭淮偶自西至洛门案行,会闻亮已到祁山,淮顾遵曰:“是欲不善!”遂驱东还上邽。遵念所治冀县界在西偏,又恐吏民乐乱,遂亦随淮去。时维谓遵曰:“明府当还冀。”遵谓维等曰:“卿诸人(回)复信,皆贼也。”各自行。维亦无如遵何,而家在冀,遂与郡吏上官子脩等还冀。冀中吏民见维等大喜,便推令见亮。二人不获已,乃共诣亮。亮见,大悦。未及遣迎冀中人,会亮前锋为张郃、费繇等所破,遂将维等卻缩。维不得还,遂入蜀。诸军攻冀,皆得维母妻子,亦以维本无去意,故不没其家,但系保官以延之。此语与本传不同。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孙盛杂记曰: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后迁中监军征西将军。主 十二年,亮卒,维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延熙元年,随大将军蒋琬住汉中。琬既迁大司马,以维为司马,数率偏军西入。六年,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十年,迁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是岁,汶山平康夷反,维率众讨定之。又出陇西、南安、金城界,与魏大将军郭淮、夏侯霸等战於洮西。胡王治无戴等举部落降,维将还安处之。十二年,假维节,复出西平,不克而还。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汉晋春秋曰:费祎谓维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倖而决成败於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解围至洛门,维粮尽退还。明年,加督中外军事。复出陇西,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间)〔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后十八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经退保狄道城,维围之。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维卻住锺题。 十九年春,就迁维为大将军。更整勒戎马,与镇西大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誓不至,故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离,死者甚众。众庶由是怨讟,而陇已西亦骚动不宁,维谢过引负,求自贬削。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二十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反於淮南,分关中兵东下。维欲乘虚向秦川,复率数万人出骆谷,径至沈岭。时长城积谷甚多而守兵乃少,闻维方到,众皆惶惧。魏大将军司马望拒之,邓艾亦自陇右,皆军于长城。维前住芒水,皆倚山为营。望、艾傍渭坚围,维数下挑战,望、艾不应。景耀元年,维闻诞破败,乃还成都。复拜大将军。 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適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於是令督汉中胡济卻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於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 五年,维率众出汉、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维本羁旅讬国,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於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华阳国志曰;维恶黄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维见皓枝附叶连,惧於失言,逊辞而出。后主敕皓诣维陈谢。维说皓求沓中种麦,以避内逼耳。六年,维表后主:“闻锺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皓徵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及锺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然后乃遣右车骑廖化诣沓中为维援,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以为诸围外助。比至阴平,闻魏将诸葛绪向建威,故住待之。月馀,维为邓艾所摧,还住阴平。锺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汉晋春秋曰:蒋舒将出降,乃诡谓傅佥曰:“今贼至不击而闭城自守,非良图也。”佥曰:“受命保城,惟全为功,今违命出战,若丧师负国,死无益矣。”舒曰:“子以保城获全为功,我以出战克敌为功,请各行其志。”遂率众出。佥谓其战也,至阴平,以降胡烈。烈乘虚袭城,佥格斗而死,魏人义之。蜀记曰:蒋舒为武兴督,在事无称。蜀命人代之,因留舒助汉中守。舒恨,故开城出降。会攻乐城,不能克,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適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会与维书曰:“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暢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维不答书,列营守险。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 邓艾自阴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诸葛瞻於绵竹。后主请降於艾,艾前据成都。维等初闻瞻破,或闻后主欲固守成都,或闻欲东入吴,或闻欲南入建宁,於是引军由广汉、郪道以审虚实。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会於涪军前,将士咸怒,拔刀砍石。干宝晋纪云:会谓维曰;“来何迟也?”维正色流涕曰:“今日见此为速矣!”会甚奇之。 会厚待维等,皆权还其印号节盖。会与维出则同轝,坐则同席,谓长史杜预曰:“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世语曰:时蜀官属皆天下英俊,无出维右。会既构邓艾,艾槛车徵,因将维等诣成都,自称益州牧以叛。汉晋春秋曰:会阴怀异图,维见而知其心,谓可构成扰乱以图克复也,乃诡说会曰:“闻君自淮南已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复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夫韩信不背汉於扰攘,以见疑於既平,大夫种不从范蠡於五湖,卒伏剑而妄死,彼岂闇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硃公泛舟绝迹,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岭,而从赤松游乎?”会曰:“君言远矣,我不能行,且为今之道,或未尽於此也。”维曰:“其他则君智力之所能,无烦於老夫矣。”由是情好欢甚。华阳国志曰:维教会诛北来诸将,既死,徐欲杀会,尽坑魏兵,还复蜀祚,密书与后主曰:“原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孙盛晋阳秋曰:盛以永和初从安西将军平蜀,见诸故老,及姜维既降之后密与刘禅表疏,说欲伪服事锺会,因杀之以复蜀土,会事不捷,遂至泯灭,蜀人於今伤之。盛以为古人云,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其将至,其姜维之谓乎!邓艾之入江由,士众鲜少,维进不能奋节绵竹之下,退不能总帅五将,拥卫蜀主,思后图之计,而乃反覆於逆顺之间,希违情於难冀之会,以衰弱之国,而屡观兵於三秦,已灭之邦,冀理外之奇举,不亦闇哉!臣松之以为盛之讥维,又为不当。于时锺会大众既造剑阁,维与诸将列营守险,会不得进,已议还计,全蜀之功,几乎立矣。但邓艾诡道傍入,出於其后,诸葛瞻既败,成都自溃。维若回军救内,则会乘其背。当时之势,焉得两济?而责维不能奋节绵竹,拥卫蜀主,非其理也。会欲尽坑魏将以举大事,授维重兵,使为前驱。若令魏将皆死,兵事在维手,杀会复蜀,不为难矣。夫功成理外,然后为奇,不可以事有差牙,而抑谓不然。设使田单之计,邂逅不会,复可谓之愚闇哉!欲授维兵五万人,使为前驱。魏将士愤怒,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世语曰: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 郤正著论论维曰:“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馀,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孙盛曰:异哉郤氏之论也!夫士虽百行,操业万殊,至於忠孝义节,百行之冠冕也。姜维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违君徇利,不可谓忠;捐亲苟免,不可谓孝;害加旧邦,不可谓义;败不死难,不可谓节;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御侮之任而致敌丧守,於夫智勇,莫可云也:凡斯六者,维无一焉。实有魏之逋臣,亡国之乱相,而云人之仪表,斯亦惑矣。纵维好书而微自藻洁,岂异夫盗者分财之义,而程、郑降阶之善也?臣松之以为郤正此论,取其可称,不谓维始终行事皆可准则也。所云“一时仪表”,止在好学与俭素耳。本传及魏略皆云维本无叛心,以急逼归蜀。盛相讥贬,惟可责其背母。馀既过苦,又非所以难郤正也。 维昔所俱至蜀,梁绪官至大鸿胪,尹赏执金吾,梁虔大长秋,皆先蜀亡没。

      1含有常字的诗句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常向别时圆别瞎说误人子弟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汉武好神仙,为觅长生酒

      带彤字和常字的古诗词

      带彤字的:

      奉和春日玩雪应制 宋之问

      北阙彤云掩曙霞,东风吹雪舞山家。

      琼章定少千人和,银树长芳六出花。

      献鄜坊丘常侍 许浑

      诏选将军护北戎,身骑白马臂彤弓。

      柳营远识金貂贵,榆塞遥知玉帐雄。

      秋槛鼓鼙惊朔雪,晓阶旗纛起边风。

      蓬莱每望平安火,应奏班超定远功。

      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一、带“常”字的诗词:

      1、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唐朝·张说《幽州新岁作》

      原诗: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2、除听好语耳常聋,不见诗人眼底空。——唐朝·王建《寄同州田长史》

      原诗:除听好语耳常聋,不见诗人眼底空。莫怪出城为长史,总缘山在白云中。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唐朝·杜甫《登高》

      原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常闻贫贱士之常,嗟尔富者莫相笑。——唐朝·孟郊《伤时》

      原诗:常闻贫贱士之常,嗟尔富者莫相笑。男儿得路即荣名,邂逅失途成不调。古人结交而重义,今人结交而重利。劝人一种种桃李,种亦直须遍天地。一生不爱嘱人事,嘱即直须为生死。我亦不羡季伦富,我亦不笑原宪贫。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因知世事皆如此,却向东溪卧白云。

      5、日日花前常病酒。——宋朝·欧阳修《蝶恋花》

      原诗: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裹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6、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宋朝·李清照《如梦令》

      原诗: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7、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宋朝·李清照《清平乐》

      原诗: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8、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宋朝·苏轼《西江月》

      原诗: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3长一点的古诗最好优美些

      原发布者:李鹏亚

      长一点的唯美古诗词篇一:长一点的唯美古诗词1、让眼神蓄满渴望,穿越无边的清风月光,把心,用温暖缓缓地照亮。风,吹过西窗,穿越弄堂,把水袖轻摇,醉一地泪伤。谁,起舞轻弄,让花儿凋谢得如此匆忙。谁,犹抱琵琶,半遮了音里的轻狂。心,失落,慢慢地数,逝去的过往。2、梦里思大漠,花时别渭城。长亭,咫尺人孤零;愁听,天涯传绝音。且行且慢且叮咛,踏歌行,人未停。3、烟雨落,碎。斟一杯天涯、一半花开,在风雨中潇洒。轻风过竹林,低声语。酌一杯牵挂,在上开花。4、叹。殇。别。离合。悲欢。三颗心。两千年。大梦一场。再回人间。欲寻旧时事。难续往日缘。爱至浓处转薄。恨未成时已远。到如今物是人非。再与谁醉笑百年。5、感觉苍凉。白驹过隙的不是时间,是情感,在匆忙的交错之间,巡回着朝朝暮暮的过去和现在,还能在抬眼垂眸之间,想起烟火坠落的瞬间,弥漫在湖边阵阵的香气,和凝视着自己的清眸,所散发出来的,的味道。6、倘若我找到一道微光,那里便是我的暖城;倘若我找到一片阴暗,那里便是我的奈落。那些从指间流失的时光和韶华,在现实的笼罩下蒸发掉最后一丝温热。如若可以,请允许我来世身若,苍笙踏歌,驾雾而来。歌不尽乱世春秋,舞不尽烟火。7、去时光易老,酒意醉眼角眉梢。原来却是,江湖无忧,,庸人自扰。8、时光静好,我亦不老。倾我一生一世,换取。如若,我亦微笑,亦不老。9、才华既是一种恩赐亦是魔咒,常要求以己身为炼炉,于熊熊中淬砺其锋芒。

4关于"长歌"的诗句有哪些

      1、《长歌行》

      两汉: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长歌行》

      唐代:李白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3、《长歌行》

      唐代:王昌龄

      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

      系马倚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

      高皇子孙尽,千载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4、《长歌行》

      唐代:李泌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

      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5、《长歌行》

      宋代:陆游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辉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锯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5关于常字的成语

      关于常字的成语 :

      一反常态、

      习以为常、

      反复无常、

      老生常谈、

      非同寻常、

      人之常情、

      喜怒无常、

      家常便饭、

      知足常乐、

      胜败乃兵家常事、

      名不常存、

      明月不常圆、

      逆道乱常、

      俗语常言、

      季常之癖、

      爱憎无常、

      蹈常袭故、

      兰芝常生、

      常胜将军、

      常备不懈、

      家无常礼、

      不法常可、

      贵无常尊、

      异乎寻常、

      游居有常、

      法轮常转、

      作辍无常、

      寻常管弦、

      非常之谋、

      国无常强

6关于铖字的诗句

      《病中喜李仲霍王子载见过》

      年代: 宋 作者: 晁公溯

      春风饯余寒,山雨留暝色。

      杜门正卧病,俯仰空四壁。

      庭空鸟雀至,窗破风雨入。

      拥炉意无聊,胸次百忧集。

      肉消时抚髀,啸罢空抱膝。

      户外云气昏,春泥污阡陌。

      清晨履声喧,不见车马迹。

      忽传高轩过,未知当何适。

      仆夫走告予,有客来问疾。

      起迎屐齿折,颇觉心悦怿。

      沈疴脱去体,阳气满大宅。

      坐闻枚叟言,汗复淟然出。

      平身拙自卫,外邪屡见袭。

      昔尝倦宾至,束带难自力。

      今者乃不然,惟恐归骑铖。

      向来谢交游,正乏君辈客。

      《十日祭先农拂晓过刘寺》

      年代: 宋 作者: 程公许

      喔喔晨鸡唤出城,篮舆兀睡忽天明。

      偶因半路松招客,始觉空山雨未晴。

      蘸水一梢偏韵胜,搀空万壑自天成,

      夺祠铖是搜奇观,始信容台职最清。

      《寄题郑熙宁夫玉轩》

      年代: 宋 作者: 林表民

      良玉本不琢,不音无希声。

      观君命轩意,欲以诗自鸣。

      君诗志古调,考击在差韺。

      泠泠涧泉泣,切切溪条清。

      孚尹露涵采,润美月泛英。

      昔闻洛山中,种者须其成。

      非铖感受价,卖韫那敢轻。

      用之荐穹昊,何但鬼神惊。

      凉欲觉庭叶,夜疏耿镫惊。

      一读一启予,古调真难评。

      《复挽》

      年代: 宋 作者: 施士衡

      十年帅铖倦驰驱,适意方谋一壑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0225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