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河津龙门山的飞龙栈道从上往下看,空旷的辽远在蔓延,浑黄的波浪在翻卷,雄浑而有力,正午金色的光播撒在河面,咘零咘零闪艳着鳞光,象极了金色的黄河大鲤鱼在欢快地扭转腾挪。那动感那姿态,我想要瞬间长出一对飞翔的翅膀,飞舞着盘旋、盘旋,最后飞跃而下,追寻那波光鳞闪的精灵,投进那黄河水的怀抱里,虽会飞翔,但九死不悔,至死不渝———这,就是爱了!
龙门位于山西河津与陕西韩城交界的黄河峡谷出口处。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所凿,故又称禹门。据《水经注》载:“龙门为禹所凿,广八十步,岩际镌迹尚存。”还有人间流传的神话传说“鲤鱼跳龙门”就指的是这里。《三秦记》中曾记述“龙门山在河东界……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这个神话传说常用以励志,也含有美好祝福的吉祥之意。在龙门山的景区门口有一个鱼跃龙门的雕塑,几尾鲜肥的大鲤鱼形态各异,奋力跳跃在凌凌的水浪波涛之上,跳得最高的一尾大鲤鱼已跃过了龙门,长出了龙的触角,大张着嘴巴,龙的眼睛充满了欣喜与渴望,憧憬着它想要飞往的远方。身体还是鱼的鳞与鳍,尾巴努力向上扭转着,应该是正在等待着“云雨随之,天火烧其尾”。它在完成着鱼到龙的艰苦蜕变,这蜕变应该也象人生飞跃的过程——痛并快乐着吧!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这是李白神来之笔下的大气磅礴之龙门。“低虹饮水,向溪谷而全斜;戏鸟凌空,狎林亭而半度。”这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夏日登龙门楼寓望序》里的田园山水之龙门。“连山忽断禹门开,中有黄河滚滚来。更欲登临穷胜景,却愁咫尺会风雷。这是明朝薛瑄七言绝句里雄伟壮观之龙门。那现在的龙门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徒涉于龙门观景台上极目远望,青山葱葱,绿野遥遥,沙洲沉静,一排排桔白相间的凉篷象齐整的队列遍布于周围的隰地之上,钓鱼的人儿手执长长的钓杆沉浸于其中,自得其乐。远处的小孩子轻扯纸鸢,奔跑跳跃,嬉笑玩闹。人们休闲散步于沙洲之上,影影绰绰,红衣绿点相缀于泼翠微澜的山水画卷之上,又怎么不是一曲安恬静美、幸福悠然的田园牧歌呢!
手搭凉篷,抬望眼,右侧是黄河龙门大桥,一列火车正拉着汽笛声从大桥上长啸而过,也象飞龙一般蜿蜒,“咣珰咣珰”的韵声经久不绝,拉扯着我的思绪穿山越岭挤入了童年的彩虹时光。那是一个美丽的梦,闪烁着缤纷的五彩,光晕里,穿着小花棉袄的我牵着父亲的大手第一次坐上绿皮火车去省城,欢快的笑脸、兴奋的神情,象个叽喳的小鸟雀鼓舞欢欣,一转头已是不惑之年,尘满面,鬓微霜。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不多的年过后也将魂归在了黄河里。
有人曾问过“喜欢和爱有什么区别?”想一想,喜欢是想要靠近,而爱是离不开。釆风途中,朋友们聊起家乡的话题,有个老师说他年轻时曾倦了北方黄河边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就到南方去闯荡,想要在发达的城市里开启崭新的生活,要拥有不辜负年轻的激情。的确,几年过去了,他觉得自己已经适应了南方的工作和环境。可是有一天傍晚,他一个人走在南方熙攘的街道边,巷子里突然传出来几声熟悉的蒲州梆子,就在那一刻,时光静止,一个人的他眼泪“唰”地流了满脸,他想家了。第二天就写了辞职,打起了行囊,回到了他生于斯长于此的黄河边,心,是踏实的。故乡需要他,而更多的是他离不开黄河边的这一方土地。想一想,西晋那一年,秋风起兮,季鹰张翰的“莼鲈之思”又何尝不是魂里梦里的故乡情呢!爱,其实很简单,不管想与不想,原来一直幽居在你的心里。
再抬望眼,左侧是新建成的禹门口黄河特大斜拉桥。该桥采用双塔斜拉索,桥宽27米,主塔高度170、8米。桥的外观看上去时尚、漂亮,设计感强,与右侧的大桥相比,一个是敦厚稳重的成熟长者,头戴纶巾、手执羽扇,时历沧桑、笑谈世事;一个是时髦洋气的二十岁女郎,笑靥如花、长发飘飞,丝丝分明,象灿烂的向日葵般朝气蓬勃,又象清晨里让人一凛的炫风,裹挟着新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黄河龙门一直在发展,而且前进的脚步是踩了哪吒的风火轮,飞速巨变。在禹门口百余米的河段上现今已是五桥飞架、且风格各异、规模独具,浓缩了现代桥梁发展的历史,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此时的黄河水温柔而沉静,缓和得象待字闺中的少女在沉思未来夫婿的模样,不仔细看它,都感觉不到它是在流动。真地很难想象那奔腾澎拜、激山为浪的“禹门三级浪”是如何地水流湍急、波涛汹涌,“平地一声雷”!浑黄的水面被太阳镀上了一层金色,鳞鳞地闪烁着,桥身在水面投下清晰的倒影,象在河面上画了一幅素描,水面平稳得能数清有多少根桥柱子。此处河面很宽广,左边望去视野开阔,空旷辽远,能一眼放极到蓝色的天际;右边望去则是两岸的山谷夹击着黄河水,望尽了头,是连绵着起伏的青山和蜿蜒到尽头拐了弯的河水。观景平台上适时放起了音乐,是一首深情的英文经典歌曲:Scarborough Fair,音响效果还真是一级棒!优美婉转的旋律回扬在空旷高远的平台上,又飘荡向远方的山谷,自让人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情感在酝酿、在升华,情不自禁之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爱这黄河沉静的美景,醉这龙门魂牵的乐曲,带着萦存于心的美好,继续拾级而上,到达龙门山的顶端,是高空玻璃栈道,这里是欣赏黄河风光的最佳点。站于其上,脚步轻移,此时高山、平原、黄河、桥梁、船只,所有的一切尽收眼底,“风景这边独好”!你会感觉有一种独与天地之往来的精神贯注于心。不止是视野的开阔,人的心胸气度也随之变得宽广大气,豪迈奔放之情喷薄而出,让你想要拥抱这壮丽翠美的山,亲吻这金光鳞闪的水;让你想要长出一双鲲鹏的翅,飞翔起来、盘旋起来,才能看得清、赏得尽!这,应该就是发自内里,对黄河一种本能的热爱吧! 此时若有一支笔,定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才能尽抒这胸中的热爱之情!
此时此际我看到的黄河水是温柔沉静的,但其实龙门是黄河水流经黄土高原晋陕大峡谷的出口,龙门的黄河水真正的样子是破山峦而径出,泻千里而东流。《名山记》中曾这样记载“黄河到此,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两岸均悬崖断壁,唯“神龙”可越,故名“龙门”。看来,这黄河水也如人的脾性一般,是有多面性的,那且来乘船穿越峡谷,近距离观看龙门真正的黄河水是什么样子的。
乘游船临河而下,穿行于神奇陡峭的大峡谷之间,我立于船尾,此时的黄河水汨汩滔滔、浊浪排空,飞花四溅,似深涧腾蛟一般。水声哗然震耳,响彻云空,风声也加紧呼呼袭来,混合着水浪声,水浪又不遗余力地翻卷拍击着钢铁的船舷,发出“哐啷”的敲击声,所有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又回荡在了空旷的山谷里,共同奏响了一支黄河行船进行曲。爽!这才是壮丽的黄河之声!这才是雄浑有力的阳刚之气!岂是那江南娇滴滴、莺莺燕燕着的小桥流水声所可比拟?
抬头静观两岸风光,悬崖峭壁、山峰奇崛,高耸入云端,观之顿觉自然之雄伟,而自身如山中一草芥般渺小。踱至船头,临风而立,又有苏轼《赤壁赋》里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神魂般附灵。虽头顶正值中午骄阳如火,身穿救生衣汗湿夹背,但身体的潮热在自然的惊魅之下,已被忘之所以,丝毫阻隔不了身体内里魂灵的神似与感知。难道这也是黄河母亲赋予自己黄土地上的儿女们的神灵密码吗!
船行至石门,此时宽阔的河面突然一下子变得极窄,滔滔滚滚的黄河从宽仅60米的石崖中倾泻而出,因此称之为石门。石门上下,壁立如削,水流湍急,山色青葱,波光闪耀。更为美丽的是,两岸的青山之上飞起了一道彩虹桥,这就是有名的蒙西铁路黄河石门大桥。实在是想象不到,当时是如何在陡峭的山崖上建起了这座天外飞桥。坐在船头远远望去,半月牙的彩虹桥镶嵌在蓝天白云的底色之上,象神话故事里的一道梦幻之门,仿佛从这里迈过,就会到达另一个圣洁五彩的神秘王国,就会重新开启一个新世纪的未来之城!
优秀的龙门人倒的确是在自己的黄河边上,在自己的黄土地上,用“大禹凿龙门”的精神,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梦幻之城,实现了河津龙门人“鲤鱼跃龙门”一般的神话。船从石门缓缓地往回折返,同行的河津朋友就在一起聊起了龙门村这几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开发了黄河湿地公园,打造了黄河大峡谷山水画廊,开辟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了龙门古渡明清街、龙门古镇、大禹文化园。修建了四星级新龙门客栈、32栋崭新住宅楼、学校、医院、街心公园、鱼跃龙门文化园、展览馆、民俗博物馆……
太多的变化,聊不完的话题,不觉得船已靠岸,大家鱼贯而下,纷纷坐至边上的小亭台回廊里休息小憩。我就又问起了刚才的话题,大家热烈地讨论了起来。“这龙门村的村民啊,可是让我们人人都羡慕!”“为啥?”“为啥,为的多啦!光他们村民每年的集体分红就有三次,还不说他们什么养老补贴、上学补贴、医疗补贴。他们看病都不花钱的,水、电、暖都是免费,就连电视收视、热水洗澡都是免费。”“还有他们村的居住环境可真美!不是一般的美!一片花海翠楼,林荫绿地,泉水淙淙,在全国都是数得上的,是“中国十佳小康村”,就连他们村东头“鱼跃龙门”的彩虹门,都荣获了上海吉尼斯中国村门之最,还真是了不得!”“他们村办企业特别多,富民政策都落实到各家各户啦!这简直就是提前步入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听他们七嘴八舌的议论,我也顿生羡慕之心。真好!真不简单!龙门村的这番景象岂不是孟子所描述的那个理想的仁政境界?岂不是现世里陶渊明笔下那个真正的“桃花源”吗?
龙门村人真幸福!可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龙门村人在他们的村党委书记原贵生的领导下,怀揣着对这片黄河故土的热爱,接力了“禹凿龙门”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坚持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把龙门村打造成了新时代的新农村形象,成为一个文明和谐、绿色生态的美丽家园!原贵生自己也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多次受到国家***的亲切接见,并出席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看着滚滚翻涌的黄河水,枕着汩汩滔滔的浪声,耳边回想着朋友刚才讲的有关原贵生村委书记的故事,龙门村发生泥石流灾害时,道路被阻,情况危急、险情随时可能发生,第一个挽起裤脚跳下烂泥坑里的是他;绑匪绑架了他的儿子,要让他交出村里的集资款,他不惧威逼,维护了集体的利益,残忍的绑匪居然杀死了他的儿子……黄河呀,黄河,听到这些真实可歌可泣的故事,看到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发展,您也为这些优秀的黄河儿女而骄傲吧!黄河情,有黄河儿女们对母亲的深深依恋,更有母亲河对儿女们的无比自豪!
你、我、他,这些生活在黄河边的儿女们,黄河养育了我们,我们爱这条母亲河,无论身处何处,对母亲河的怀恋是亘古不变的!无论岁月沧桑流转,无论时日轮替变更,我们都会为了母亲河的发展而胆心沥血,倾尽所有,为了幸福生活而一直努力向前奔跑。
慢慢走出景区,又看到了那个栩栩如生“鱼跃龙门”的雕塑,不禁驻足凝思:那个变成龙的鱼,正在经历“痛并快乐着”。龙门人用他们“禹凿龙门”的精神,用敢为人先、不服输的劲头,经历了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的艰难困苦,实现了他们的“鲤鱼跳龙门”。那我们呢?我们这些黄河边上的子民们,应该带着我们与生俱来对黄河故土的热爱,加紧步伐,去经历那蜕变的痛,去享受我们自己“鲤鱼跳龙门”的快乐!让我们的黄河母亲河在这片黄土地上更为雄浑壮丽!
前几年曾经去过山西,途中所见很多,唯汾河是为关切之甚。记得小时候常听一个**插曲,其中有汾河的水哗啦啦地流过小村庄。但那次去山西所见汾河基本无啥水,而且河床狭窄,当时便认为是这么多少年来汾河水量严重下降导致了人们无原则侵占河道,人为狭窄之故,感叹不已,昔日汾河的风光早已不在了。
连续降雨,各处支流,汇于汾河。山西是黄土高原,四处沟壑纵横,连续降雨形成许多支流,这些支流最终归于,黄河,汾河等几条主干河流,因属黄土地质,支流携带着泥沙,随水流一同汇入主河道,加重了各主河道负担,再坚固的堤坝也经不起,泥沙快速沉淀,河水迅速上涨。
山西隶属于北方,缺水省份,长年降水量也并不是太多,洪水这样的事情都会觉得不可能,所以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山西地理环境特殊,这里的土土质松,蓄水能力差,加上寒流与与副热带高压相遇,雨水变多,土壤蓄水严重饱和,致使水渗不进去。
在险情发生后,当地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不断完善应急措施,调用大型机械,组织各方力量进行抢险救援。为了减轻洪水造成的压力,当地还启用了后方的蓄滞洪区。
今年陕晋多雨,山西洪水成灾,是没有预见的,但汾河及其它大小河流不能顺纳雨水,应是主因。聪明近利的人们,总是贪图眼前小利,不虑未来,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吸取教训吧。
山西的雨总量相比较其他地方可能不大,但这是山西过去很少发生过的,再加上山西的特色地形,就造成了严重灾害。保佑山西吧!给山西人民加油!
以下是在山西省河津市的一些地方赶集的日子:
樊村镇:农历一、六
干涧村:农历二、八
固镇村:农历三、九
西磑村:农历五、十
以上都是一些地方的集市时间,具体的可能还需要您根据当地的习俗进行查询。
有幸从网上拜读了通化医院李周洋院长的《圣人坟碑文考》,其中有南阳先祖明万历京官高讳拱辰为王通墓题写碑文的信息,近段参与撰写《南阳村志》,如此有关村中历史名人的重镑信息,真让痴迷于抢救挖掘民间历史文化遗产的我辈欣喜若狂。赶紧叫上文友吉平,驱车前往通化镇。在李周洋的陪同下,来到镇北数里外的一块田地旁。
王通墓离乡间小路约三十余米,由于坐落在一片刚翻耕打磨的净地里,远远就能看到空凉孤寂的砖砌碑楼,以及后面一座不大的黄土坟莹。砖碑楼高两米多高,石碑正面正中刻有“隋儒王文中子墓”七个楷书大字,正是南阳先祖高拱辰所题写,字体苍劲有力,应为其手迹,这是首次发现先祖真迹,无疑是一个天大的惊喜。
在碑首可以清晰地看到“奉政大夫工部都水清吏司员外郎高拱辰题”及“邑庠生候登翰书”,落款则刻有“邑庠生严自强立石”及“石匠任朝宗任省三”字样。最后为“大明万历二十一年十一月吉日”。“邑庠生”三个字的意思,“邑”即行政区划,如绛州叫绛邑。庠,古代学校之称谓,庠生即学生、秀才,即为当地秀才的意思。碑后额上刻有“碑阴”二字,碑文则字迹模糊不清,碑面磨损严重,这无疑给这块原本承载厚重历史的石碑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石碑是大明万历二十一年所立,距今已有424年矣。为什么隋末大儒王通之墓碑由相隔唐、宋、元三代七八百年后的异姓之人所立,而王氏后代何在?族人何为?时光浩渺,其真相早已湮没于滚滚的历史红尘中,如此这般,李周洋在他的《圣人坟碑文考》已作了精辟的阐述与解析,毋庸赘言。
现今发现有关先祖高拱辰的遗存文物不少,除了此次证实王通墓碑外,仅村中就有万历皇帝所赐其妻圣旨碑两块,其母墓志铭一块。另外平原村发现的薛瑄五世孙薛苍、六世孙薛惟顺于万历二十三年为其祖薛瑄次子薛淳所立石碑,从碑文可以断定高拱辰为薛苍女婿,此碑文亦为高拱辰所题写。此碑在王通墓碑之后相差仅两年,从官职上看,一个为奉政大夫(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奉政大夫),一个为修(协)正庶尹,均是正五品文官,而后者称勋官,授给有功者以一定官称。
从这两块均由先祖高拱辰题写的碑文上寻找镌刻着历史的痕迹,使原《河津县志》卷之七《人物》中“⋯⋯名震三辅,擢户部郎中⋯⋯以出塞功,进二秩⋯⋯。”的记载得到充分印证,进一步厘清了历史脉络,清晰地反映出了先祖后期的仕途轨迹。
两块石碑,将三个历史名人串连在一起,王通,文中子,隋末鸿儒巨擘;薛瑄,薛夫子,明代亷吏、理学大师。两位先贤均是改写与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大思想家、教育家。而先祖拱辰,自草根阶层一步步走来,由九品知县、同知、员外郎最后官至四品郎中,今天也算是一位相当显赫的省部级官员,在当时的家乡是一位地位、身份及知名度相当高的重量级人物。如果说他为薛瑄次子薛淳墓题写碑文是作为薛家女婿的份内之事的话,能为一代名儒王通之墓题写碑文作为王通老乡的当朝京官则是实至名归。
俯身于王通墓碑前,轻轻拂去碑面上的浮尘,目光凝聚着热切,让心灵一遍又一遍抚摸着石碑上的每个字,每个点、横、撇、捺。恍惚中,面前的石碑分明是一个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老者。此时此刻,我终于明白什么是历史,它可以是一本书,一个人,仰或是一块墓碑;它可以是一段时间,一个朝代,甚至是一个传说。不过这些都只是漫漫岁月留下的一个缩影罢了。历史是无尽的,历史总是这样,由古人写就,由今人传承,世代相继,祖辈相袭,直至地老天荒。
一阵清风吹过,带着暮春田园的清新气息,还有小路两边满树的桐花香,熏得人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