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永川龙的故事

上游永川龙的故事,第1张

恐龙,生活在中生代,是中生代的主宰。化石,是今人解读中生代的密码本。

1976年夏天,重庆永川的上游水库开始修建,6月的一天,水库突然狂风大作,天空乌云密布,随之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下,泥水、碎石顺着山坡、大坝、库堤,哗哗地流淌,树木、花草在风雨中东倒西歪……

雨后的清晨,工程副指挥长吕祥志、职工连指导员陈诗能,一起检查工地。

被大雨冲刷过的上游水库,坡坡坎坎一片泥土全新,这也是最可能出现安全隐患的时候,他们查看得非常仔细。

在一片突出的地方发现了一块白色的物体,半悬裸露于岩石外,格外的醒目,陈诗能快步跑上去,只见白色物体凹凸不平,异常坚硬,像是什么动物的骨头。

陈诗能立刻叫道:“报告副指挥长,发现了疑似化石的东西!”两人反复查看,仍不能断定是不是化石,于是决定上报。

考古专家的到来,确定了这些“骨头”的特殊身份:恐龙化石。

通过挖掘,恐龙的形态渐渐展现出来,呈现出头朝下四肢朝上的姿态。

经过专家的精心研究,确认它是肉食性恐龙,以发掘地命名为“上游永川龙”。

“上游永川龙”的发现,打破了西方人认为 “中国没有肉食性恐龙”的论调。

“上游永川龙”的化石头骨,保存精美,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是中国境内,最早发现、几近完整的肉食性恐龙化石,也是亚洲最完整的大型肉食恐龙化石之一。

上游永川龙,是肉食性恐龙,生活在距今14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通过化石研究,科学家能够推断,当时的重庆河湖纵横、森林密布、灌木丛生、气候温暖潮湿,恐龙种类繁多。

上游永川龙,体长约9米,头骨大,牙齿呈匕首状,两条后肢强健有力,前肢长有巨爪。

上游永川龙,是顶级掠食者,以植食性恐龙为食,也吃其它动物。它们的性情异常凶猛、残暴,称霸于侏罗纪时代。

上游永川龙化石,经过科学家的精心研究设计,组装成完整的恐龙化石骨架,在北京自然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分别向观众展示。

2021年3月3日,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重庆自然博物馆推出了《博物馆说——上游永川龙》,介绍了上游永川龙的前世今生。

上游永川龙的发现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普通人也应该学习、了解化石知识,如果有缘与化石邂逅,就不会失之交臂。

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记录者,它在地球的角角落落存在,科学家千幸万苦求而不得,普通人也许会偶遇,然而,要具备基本的化石知识,才能识得世间珍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3375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0
下一篇2023-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