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作家对美食的描写比较好?

哪些作家对美食的描写比较好?,第1张

汪曾祺作家对美食的描写比较好。读过汪曾祺先生写吃,再读其他人写的同类文字,就会觉得他们笔下的食物像没有放盐。

都说汪曾祺写吃是一绝,可他到底绝在了哪里? 每个人都看得见人间烟火,可为何唯独汪曾祺的散文里,人间不止有烟火,还有至味?

吃是一种个人体验感极强的活动,把味觉感受转化为文字。并且还能让读者有所共鸣极为不易。但这段文字,仿佛一段精妙的带货视频,视角由外及内,画面自蛋白到蛋黄动态游走,然后围绕冒红油镜头特写,最终用一个吱字勾勒出了红油满溢的动态感,并且巧妙地把视觉感受转到了听觉上。

这的确是汪曾祺先生写吃的特色所在。他的文字初读之下似乎都挺简单的,纯粹就是口语白描,但他总能巧妙地把通感植入文字中,也就是说,不光光只写味觉,而是尽量让文字色香味形音俱全。

将味道变成可见的形象。汪曾祺先生美食散文的人间烟火气。源自他文字里那种民间化与日常化的风韵。对他来说,写吃这件事本身所要表达的都只是一种对吃与生活极其朴素的热爱,哪怕通篇都是在引经据典、考证研究,那只是因为他真的真挚地想了解今天吃的这口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而不是卖弄与炫耀。

。最有趣的要属三楼的满汗全席了,烤全羊、鸡、鸭、鱼、肉样样齐全,可惜的是,这些美味佳肴只能看而不能吃。

正当我游览完这些奇石时,刚要走出门外,这时,来了一群脖子上戴着嘉宾证的人,我的直觉告诉我,跟着他们。果然不出我所料,一位年轻的女导游把其中的一位叫做陈书记,我心想:太好了!是位书记,我没跟错人。跟了好久,他发现我一直在跟着他,而且还不时的用相机拍照,便问我:“小朋友,你几岁了?”我回答道:“11岁了。

“艺术与美食的邂逅”是指将艺术元素与美食相结合,创造出具有艺术价值和美食价值的作品,以提升人们对美食的审美体验和享受感。这种结合可以表现在不同的方面,例如食材的摆放、菜品的配色、菜品的造型、餐厅的装饰等等。艺术与美食的邂逅旨在创造一种新的美食文化,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艺术所带来的美感和情感体验。这种结合也能够促进美食产业的发展和提高消费者对美食的认知和品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餐厅和美食爱好者开始尝试将艺术元素融入到美食中,以创造出更加精致和有趣的美食作品。

看美食视频是我最重要的解压方式。因为唾手可得,而且相对买买买和吃吃吃,性价比显得很高。也不像跑步什么的,需要惊人的意志力。

我观看的时间通常是晚上,十一二点,入睡之前。一边猛咽口水,一边畅想着周末买什么食材,做什么菜式,感觉又有活下去的希望了。是个比较会给生活找盼头的人。

我一般在B站看,有的是微博。下面是我最喜欢的11个美食UP主。

1美食作家王刚

这个不必说了,简直是目前国内第一美食UP主,连youtube上都每条过百万点击。他的菜谱相当扎实,按他的方法做菜很难会失败。唯二困扰就是他经常使用“宽油”,还有他把锅掀到飞起。大厨轻抖手腕,锅内食物就顺利从A面翻到B面。所以弹幕里经常闪过“宽油劝退”“我上次就这么操作现在还在医院”这种忠告。但瑕不掩瑜,除去这些略有难度的操作,还是有大量简单易上手的菜谱可以试做。

我就用他的菜谱做过白菜菌菇汤,鲜美极了。还做过水煮毛豆和韭菜烧鸭血,都让这些食材在我手下散发出新的意义。

2小高姐的魔法调料

小高姐,带有丁香花香气的美妙女子(我这个粉丝自己感觉到的)。每次她更新我就像过节,逢出必看。小高姐不仅做菜厉害,配音都像散文诗,带着厨艺高手的自信和笃定。小高姐擅长各类面食,不管面条还是饼,东方还是西方,面团的秘密被小高姐完全掌握。

面食大门就是小高姐为我打开的。她的鸡蛋饼秘方,做出来后家人都为我的厨艺折服了。还有她教的松软早餐饼,操作极简单,现在是我最常做的面点。她做番茄蛋花汤的方法,被我改良加入面疙瘩,做成疙瘩汤,现在是我的绝活。小高姐,她真的会魔法。

3美食台

美食台更新很快,因为每次是找料理爱好者或酒店大厨来介绍一款菜式做法。一个视频三四分钟的样子,我会用15倍速看。因为贡献者来自天南海北,所以厨艺眼界会变得非常开阔,对做菜很有启发。

4&5绵阳料理&爱做饭的芋头SAMA

这两个都可爱妹子,所以放在一起说了。她俩教做菜和便当之类,菜式是小清新白领菜,实用且治愈,光是听配音就特别开心了。强烈安利。

6&7马壮实&cbvivi

马壮实和薇薇都是可爱男孩子,也放在一起说了。做菜风格也都是都市小资型,不过很好上手啦。马壮实讲话吞音严重,哈喽 大er好偶,我日er马昂实,超好笑。薇薇长得有点像玉木宏+小田切让结合版,有股日式风,也很可爱。看可爱的男孩子是一种享受,况且他们做菜真的挺厉害。

8陕西老乔吃货

老乔教做各种小吃,别看年纪挺大,视频剪辑得特别好。他每次先出一集教怎么做,然后再出一集看他吃。他吃的时候特别有仪式感,不管吃啥都必须“再来一瓣蒜!”。老乔教得特别好,手法行云流水,平时你不太敢想象自己能做的食物,他做起来都特简单,而且你真的可以照他的方法做出来。午餐肉什么的,你敢想?

9闵晓熙

晓熙是个朴实小伙,和爸爸妈妈妻子女儿一家人生活在农村,经常看他从菜地里现摘东西。他的做菜手法非常粗放,你经常怀疑他是不是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但他都知道。虽然看上去粗枝大叶,实际上很有章法。做鱼烙饼全都手到擒来。你看的时候就会想,阿勒?这么容易?那我也能做。他会提供勇气。看他烙饼,我也会烙了。

10曼食慢语

Amanda的视频以烘焙为主,也教一些特色菜。反正如果想学烘焙,看她视频,一定能跟着做出很多好看的小蛋糕小甜点。Amanda长得好看人也可爱,她每次结尾会说“如果喜欢我的视频或我本人,欢迎点赞……”,然后弹幕里就会出现大批的“喜欢本人”……

11野食小哥

野食小哥是我心目中唯一的中国版《小森林》,不接受反驳的那种。他以糙汉形象出现,从不说一句话,就是默默干活儿。上山砍竹子,上树抓知了,下水捞鱼,去取款机提钱,然后去菜场买菜。他的视频清新唯美,而且还很有故事情节,经常把我逗得嘎嘎乐。粗狂派小清新,话少能干活,而且还搞笑,好多女孩儿想嫁他。

11个最喜欢的博主介绍完毕,也欢迎美食同好们留言,也欢迎推荐你喜欢的博主给我哦。

  汪曾祺汪曾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有《大淖事》、《受戒》等。

  中文名: 汪曾祺

  别名: 中国

  出生地: 中国江苏高邮

  出生日期: 1920年

  逝世日期: 1997年

  职业: 小说家,散文家

  毕业院校: 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主要成就: 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

  《大淖记事》获全国短篇小说奖

  《沙家浜》深受观众的喜爱

  代表作品: 《邂逅集》;《羊舍的夜晚》;《骑兵列传》;《受戒》;《大淖记事》

  目录

  简介

  基本资料

  汪曾祺格言式名诗

  人物生平

  人物评价

  作品一览汪曾祺散文的特色

  汪曾祺小说的特色

  相关事件汪曾祺与美食

  平静淡泊的汪曾祺

  人物自述

  《受戒》绝美的比喻

  迷惑人的高手

  宣扬着复苏的人性

  曾受业于沈从文

  随意漫谈

  价值意义简介

  基本资料

  汪曾祺格言式名诗

  人物生平

  人物评价

  作品一览 汪曾祺散文的特色

  汪曾祺小说的特色

  相关事件 汪曾祺与美食

  平静淡泊的汪曾祺

  人物自述

  《受戒》 绝美的比喻

  迷惑人的高手

  宣扬着复苏的人性

  曾受业于沈从文

  随意漫谈

  价值意义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汪曾祺(qí)(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编辑本段基本资料

  姓名:汪曾祺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20—1997 籍贯:中国江苏高邮 汪曾祺从小受传统文化精神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名家学习写作。他是跨越几个时代的作家,也是在小说、散文、戏剧文学与艺术研究上都有建树的作家。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诗和散文。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多卷本《汪曾祺文集》等十几个作品集。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大淖记事》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他还写散文、评论和剧本。他与人合作改编、加工的《沙家浜》深受观众的喜爱。他的短篇散文《端午的鸭蛋》入选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本。

  编辑本段汪曾祺格言式名诗

  1989年在上海从《新民晚报》上读到汪老的《老夫子自道》非常知趣,特引用如下,供朋友们一读: 我自写作,原因无它:从小到大,数学不佳。 钻研文学,读书很杂。偶写诗文,幸蒙刊载。 百无一用,乃成作家。弄笔半纪,今已华发。 成就甚少,无可矜夸。有何思想?实近儒家。 人道其里,抒情其华。有何风格?兼容并纳。 不今不古,文俗则雅。 与世无争,性情通达。 如此而已,实在无啥。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汪曾祺在书房

  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的汪曾祺,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39年秋,汪曾祺进入心仪已久的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名师。众所周知,该校师生的教与学,是自由的。汪曾祺就经常晚上看书,白天睡觉,或泡在茶馆里。但该校的制度是刚性的,没有一点通融的余地。汪曾祺本应在1943年毕业,因体育不及格、英文不佳,只得补学一年。对此,豁达的汪曾祺后来曾感慨地说:“我觉得不会外文(主要是英文)的作家最多只能算是半个作家。这对我说起来是一个惨痛的、无可挽回的教训。我已经72岁了,再从头学英文,来不及了。我诚恳地奉劝中青年作家,学好英文。”经过一年的学习,两门功课过关。但这年毕业生要到陈纳德的飞虎队做英文翻译。他未报名,根据学校规定,只能算肄业。因之,他虽在该校学习了五年,并未获得毕业证书。以后,在填各种表格时,他只是写1939年至1943年在西南联大中文系学习汪曾祺虽未获得毕业证书,但在校期间,他读书之博之杂,让后人称道,加上受名师熏染,使其打下了丰厚的精神底子。他的大学生活,在其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1943年毕业后在昆明、上海执教于中学,出版了小说集《邂逅集》。 1948年到北平,任职历史博物馆,不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行至武汉被留下接管文教单位,1950年调回北京,在文艺团体、文艺刊物工作。 他是跨越几个时代的作家,也是在小说、散文、戏剧文学与艺术研究上都有建树的作家。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诗和散文。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多卷本《汪曾祺文集》等十几个作品集。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大淖记事》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他还写散文、评论和剧本。他与人合作改编、加工的《沙家浜》深受观众的喜爱。 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 1958年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 1962年调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1963年出版儿童小说集《羊舍的夜晚》。“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 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 80年代以后写了许多描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的小说,受到很高的赞誉。出版了小说集《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论文集《晚翠文谈》等。所作《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受戒》《异秉》等。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1] 汪曾祺同别人不一样之处,在于他接受过西南联大正规的高等教育,当属科班出身。他虽也喜欢做学问,但同那些大学者不同的是,他多半陶醉于辞章考辨之类的“小学”,做的是阐幽发微的工作。他喜爱《世说新语》和宋人笔记,继承明清散文传统和五四散文传统,倾心晚明小品集大成者张岱的文章,同晚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也息息相通。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深厚、从事过京剧编剧的汪曾祺,深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东方古训和布莱希特标榜的“间离效果”的西方现代理论,加上个人身世浮沉的沧桑之感,促使他不去追求反映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而是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去努力建构作品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美学价值。他长于江南,定居于京城。翻阅他的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汪曾祺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楔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章典故,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文革”、改革开放等等。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狂泻喧腾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丽澄明的小溪边,观鱼游虾戏,听流水潺潺,不是让人忘掉精神疲惫而顿感其乐融融吗?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正是适应了中国读者文化心态和期待视野的调整。

  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汪曾祺,资深文化界名人。汪曾祺同别人不一样之处,在于他接受过西南联大正规的高等教育,当属科班出身。他虽也喜欢做学问,但同那些大学者不同的是,他多半陶醉于辞章考辨之类的“小学”,做的是阐幽发微的工作。他喜爱《世说新语》和宋人笔记,继承明清散文传统和五四散文传统,倾心晚明小品集大成者张岱的文章,同晚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也息息相通。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深厚、从事过京剧编剧的汪曾祺,深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东方古训和布莱希特标榜的“间离效果”的西方现代理论,加上个人身世浮沉的沧桑之感,促使他不去追求反映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而是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去努力建构作品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美学价值。他长于江南,定居于京城。翻阅他的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汪曾祺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楔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章典故,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文革”、改革开放等等。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狂泻喧腾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丽澄明的小溪边,观鱼游虾戏,听流水潺潺,不是让人忘掉精神疲惫而顿感其乐融融吗?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正是适应了中国读者文化心态和期待视野的调整。 当今社会,由于复制技术造成的那种虚拟幻化的“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因为它们的虚幻和刻板,已经不再具备可体验的审美特征。真正具有可体验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实的个体生存中的无时无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话语”“小叙事”。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对“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解构,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边,美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见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 必须指出,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对立起来。他的作品间或也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保的悠然任化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谈和颓废,在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现代艺术,太多的夸饰,太多的刺激,太多的借助声光电气。汪曾祺则是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边的“凡人小事”还没来得及完全呈现自己的意义就被抛到记忆的背后。由此看来,人们除了被“忙”包裹、挤压之外,似乎根本体验不到人生还有什么其他乐趣。汪曾祺的散文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吁请:慢点走,欣赏你自己啊!

  编辑本段作品一览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 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初访福建》 散文集:《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 艺术小品集 手稿《羊舍一夕》

  :《汪曾祺:文与画》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剧本京剧:《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 京剧:《范进中举》 文集:《汪曾祺自选集》(1987年);《汪曾祺文集》(共四卷,《小说卷》《散文卷》《文论卷》《戏曲剧本卷》1993年,江苏文艺出版社);《汪曾祺全集》(共八卷,《小说卷》《散文卷》《戏剧卷》《其他卷》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汪曾祺》(共五卷,《说戏》《五味》《谈师友》《文与画》《人间草木》,山东画报出版社) 汪曾祺著作 《邂逅集》,1949年4月,文化生活出版社。 《羊舍的夜晚》,1963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1982年8月,北京出版社。 《晚饭花集》,1985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寂寞和温暖》,1987年9月,台湾新地出版社。 《汪曾祺自选集》,1987年10月,漓江出版社。 《晚翠文谈》,1988年3月,浙江文艺出版社。 《茱萸集》,1988年9月,台湾联合出版社。 《受戒》(法文版),1989年,中国文学出版社。 《蒲桥集》,1989年3月,作家出版社。 《晚饭后的故事》(英文版),1990年,中国文学出版社。 《旅食集》,1992年4月,广东旅游出版社。 《汪曾祺小品》,1992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汪曾祺》,1992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汪曾祺散文随笔选集》,1993年6月,沈阳出版社。 《菰蒲深处》,1993年6月,浙江文艺出版社。 《榆树村杂记》,1993年9月,中国华侨出版社。 《草花集》,1993年9月,成都出版社。 《汪曾祺文集》(4卷5册),1993年9月,江苏文艺出版社。 《塔上随笔》,1993年11月,群众出版社。 《老学闲抄》,1993年11月,陕西人民出版社。 《异秉——汪曾祺人生小说选》,1994年9月,甘肃文艺出版社。 《五味集》,1996年1月,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 《矮纸集》,1996年3月,长江文艺出版社。 《逝水》,1996年3月,中国青年出版社。 《汪曾祺散文选集》,199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 《独坐小品》,1996年11月,宁夏人民出版社。 《去年属马》,1997年,北京燕山出版社。 《中国当代才子书·汪曾祺》,1997年,长江文艺出版社。

陆文夫《美食家》杨志红《饮食定生死》汪增祺《吃食与文学》七七《天下厨房》、《私房菜谱》梁实秋《雅舍谈吃》叶怡兰《极致之味》陈建功《北京滋味》张健雄 《红酒心语》《馋话连篇》《馋游四海》沈嘉禄《美女鸭头颈》林忆莲 《林忆莲——上海回味》

宋代美食家苏轼曾经品尝过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豆腐。

资料拓展:

东坡肘子:四川菜做为我国汉人八大菜系之一,在中国饮食文化占据关键影响力,东坡肘子是中国四川地区经典的汉族传统名菜之一,属于川菜系。东坡肘子,说白了,与着名作家苏轼相关。调味解释:总的咸淡,盐三成,腐乳一成,酱油六成。香味主要来自酱油和黄酒。黄酒用半干型正宗黄酒不要用料酒或乱七八糟其他黄酒。

2:东坡肉:相传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一首:“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是苏东坡自己研究出来的东坡肉烹调法,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这东坡肉遂也跟着沾光,成了中华美食上不可或缺的一道名菜。

3:东坡鱼:苏东坡不仅是一位大文人,也是一位美食家。相信大家都知道东坡肉就是由苏东坡发明的,其实苏东坡在美食上的贡献远没这么简单。据说苏东坡一生最喜欢吃的就是鱼,而且他喜欢自己动手亲自烹调,在这期间也研制出了各种做鱼的方法,《鱼蛮子》中就曾记载苏东坡做鲤鱼的步骤。可能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东坡鱼的存在。

4:东坡豆腐:是以苏东坡名字命名的菜肴中,少见的一道素菜这道菜除了与苏轼有关,还牵扯到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苏轼的好友——佛印。佛印是一名僧人,因此他只吃素食。苏轼与佛印二人切磋棋艺,不料苏轼也是马有失蹄,结果输了一局。于是他只得愿赌服输,亲自下厨给佛印做出了一道豆腐佳肴,这便是最早的东坡豆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3727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1
下一篇2023-10-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