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外传演员表如下:
1、佟湘玉 (闫妮饰)
佟湘玉从小娇生惯养锦衣玉食,下嫁衡山派掌门,却成了寡妇,从此要肩负起照顾尚未成年的小姑子的责任。所谓长嫂如母,一直在努力当一名好嫂子兼幼教家,同时身为掌柜。
2、白展堂 (沙溢饰)
沙溢,1978年2月15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中国大陆影视演员。1997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2001年毕业进入了空军政治部话剧团,2002年,参演《炊事班的故事》系列,获得第16届 “金星奖”优秀演员奖。
3、郭芙蓉 (姚晨饰)
姚晨,1979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中国内地女演员。1997年就读于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2003年毕业于北京**学院表演系。2006年出演《武林外传》,凭借郭芙蓉一角获得第18届北京大学生**节最受欢迎女演员。
4、吕轻侯 (喻恩泰饰)
喻恩泰,1977年11月3日出生于江西南昌,中国大陆影视演员,主持人。 1995年至1999年, 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艺术系,获得学士学位。2000年至2005年, 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获得硕士学位。2006年因在《武林外传》中饰演吕轻侯而为观众所熟知。
5、李大嘴 (姜超饰)
姜超,1975年3月19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中国影视演员。1994年首次参演《三国演义》。2002年主演情景喜剧《炊事班的故事》,并获得第十六届金星奖集体获优秀演员奖。
6、莫小贝 (王莎莎饰)
王莎莎,1992年1月18日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中国内地影视演员。2004年,出演抗战剧《小兵张嗄》中的女一号英子,而被广大观众熟知。同年因参演古装喜剧《武林外传》,饰演幽默搞怪的莫小贝一角继而广受关注。
扩展资料:
《武林外传》的故事围绕着一个在虚拟的明代(约在万历年间)的关中地区小镇“七侠镇”中“同福客栈”里的女掌柜佟湘玉和她的几个伙计展开。这群年轻人在同一屋檐下演绎了一幕幕经典的搞笑场面,在欢笑与眼泪中陪伴观众们一起渐渐成长。
以掌柜的佟湘玉为首的一个客栈班底,这其中有跑堂的白展堂,有打杂的郭芙蓉自恃有武功,乱闯江湖,喜欢动手动脚,虽为大侠千金,其实武功不咋的,是个标准的野蛮女友。
—武林外传
脑洞大掌柜是一款近期非常火爆的益智类的小游戏,游戏中4-4关怎么过呢?关于这个小编已经帮大家准备好了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快来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脑洞大掌柜》4-4关通关攻略
4-4
拖动桌子旁边的大石头到女掌柜手里,女掌柜使用无影脚踢碎大缸找到小偷即可过关。
如今,影视圈里各种翻拍盛行,例如射雕三部曲(射雕、神雕、倚天)、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白蛇传、封神传等等经典,已经被翻拍数次,引来网友们众多吐槽。
那么,还有那些经典剧未惨遭毒手呢?
1、无敌县令
《无敌县令》是沈庄执导,由苏有朋、王艳、宋丹丹、赵毅、寇振海等联合主演的古装破案剧,苏有朋饰演的男主角是一位既年轻又才思敏捷的县令,带著一个大剌剌的娘、还有一位鬼灵精怪且同样年轻的师爷,三人聪明伶俐、有条不紊、抽丝剥茧、还运用怪里怪气的工具、出人意料的方法,以证据和分析推理,让凶手无所遁形。
剧中,苏有朋饰演的杭铁生,与王艳饰演的女主凝香,还有黄晓明饰演的太子三人之间有着感情纠葛,凝香有着一身好轻功、和独门之打穴工夫,美若天仙、充满灵秀之气,性格极其单纯善良;而太子正是对凝香一见钟情,为得到凝香,也为除掉杭铁生这个眼中钉,做了很多坏事,当时许多观众就因为黄晓明的反派形象而不喜其多年。
2、雪花女神龙
《雪花女神龙》是一部由张俊导演执导的大型神话武侠连续剧,该剧由董璇、孙耀威、乔振宇、任晶、连凯、陈孝萱领衔主演。电视剧讲述的是江湖女侠上官燕(女神龙)为寻找自己的母亲踏上了一条前途未卜的凶险历程。是一部超豪华特效巨作,虽然仍然是女主角寻母、江湖仇杀的老桥段,却绕开以正压邪的主题,用“爱”对江湖世界做了一个深入的诠释。
女神龙、鬼见愁、赛华佗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也是一大看点,特别是乔振宇所饰演的赛华佗,不良于行,虽因身世导致性格孤傲,行事诡谲难测,但内心深处还是有情有义,扮相华美,乔美人当真名不虚传!
3、乌龙闯情关
《乌龙闯情关》是由广东巨星影业、海南菲尔姆影业联合摄制的古装喜剧,由高力强、德喜执导,孙耀威、宋妍、曹颖、李姝、林心如、柯受良等联袂主演。该剧主要讲述了汉武帝太子刘据被奸臣陷害,全家处斩。太子长媳惟一血脉得以逃脱,刘询改名病己,从此流浪江湖。最终,在忠臣及爱人的帮助之下,终于得报家仇并一登大统的一段传奇故事。
这部剧具有相当浓郁的喜剧色彩,悬念百出,情节曲折,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故事性非常强。当年的曹颖饰演的霍水仙灵动秀美,孙耀威饰演的刘病已机灵狡猾,两人从一开始的互相捉弄到最后的终成眷属,是此剧一大亮点。
4、水月洞天&灵镜传奇
《水月洞天》是梁国冠和李达超共同执导的奇幻武侠剧,由蔡少芬、陈法蓉、于波、杨俊毅、张晋等主演。影片围绕3个家族500年的恩怨,展开了一个回环复杂、悲欢离合的故事。《灵镜传奇》为第二部。
剧中两对主要CP,童博豆豆、童战天雪人气极高,可惜战雪最后结局不如人意,而大反派尹仲的感情也令人唏嘘。令人没想到的是,这部剧竟然促成了蔡少芬和张晋的美好爱情。
5、武林外传
《武林外传》是由尚敬导演执导,闫妮、沙溢、姚晨、喻恩泰、姜超等演员主演的回体古装情景喜剧。该剧围绕着一个在虚拟的明代(约在万历年间)小镇“七侠镇”中“同福客栈”里的女掌柜佟湘玉(闫妮饰)和她的几个伙计展开。
以掌柜佟湘玉(抠门之极的女店主,风情万种但心地善良,婆婆妈妈又十分鸡贼。)为首的一个客栈班底,这其中有跑堂的白展堂(会点穴、有武功,原本是个盗贼,想改过自新,其实胆小如鼠),有打杂的郭芙蓉(她自恃有武功,乱闯江湖,喜欢动手动脚,虽为大侠千金,其实武功不咋的,是个标准的野蛮女友),有厨子李大嘴(成天幻想学武功当大侠),有会算账的吕秀才(常常是子曰不离口,其实是个百无一用的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歪打正着地混来一个“关中大侠”的称号),有寄宿客栈的祝无双(虽为葵花派武林高手,其实是个常受欺负的弱女子,美丽却没有爱情光顾),有顽皮少女莫小贝(江湖上传闻是个女魔头,实际上是个爱逃学并且只想吃糖葫芦的小丫头片子),还有两位捕快,一个老邢,一个小六,每天吵吵着破大案子,其实是俩混日子的糊涂蛋……
这些个有血有肉的角色,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小客栈,令观众一直难以忘怀。后来,也有小打小闹的所谓续拍,即《龙门镖局》,主要讲述的是他们下一代的故事,还有**,但由于种种原因,效果并不如《武林外传》好。经典就是经典,这部剧恐怕是永远也无法被超越吧!
大家觉得呢?还有啥经典但未被翻拍的剧呢?
我性格不一样,我看过东西从不爱看第二次,再好看也是一次过,看重复没意义,所以不希望有重拍,希望永远有新作品,夸越那种,其待
不知道有没有人记得一部武侠片《江湖恩仇录》。小的时候挺喜欢看的,不过好像没见有人翻拍。
里面的男主角叫李小刚,当时就觉得这个名字很接地气。然后是三女主的,一个叫向春花,一个叫娇娇,还有一个叫秀秀。话说编剧起名字怎么这么随意呢。
剧情虽然比较雷,但还蛮符合武侠片的特质的。武侠小说不就是那样,男主肯定是邂逅好几个女的,然后都产生感情。不是冤家不聚头,先是吵吵吵,最后吵到一起了。这个李小刚,先是遇上向春花,然后在和鬼教的周旋中,又被娇娇看上了。两女一男这可为难了,不过这时真正的大boss出现了,黑白教教主要和李小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李小刚起初肯定是不干的。结果见了面发现,哎呦喂,敢情教主是个大美女。男主李小刚,为了大义,为了江湖的安宁,必须舍身了。于是和教主归隐田园。然后那两个红颜知己,向春花选择了出家,娇娇以泪洗面。当时看完是一脸懵逼的。也是太小不懂爱。所以还挺期待翻拍看看是个什么效果的。(D)
小时候的电视剧并没有现在的电视剧那么高产,但是却产出了很多无法超越的经典,这也是至今无人翻拍的原因吧。
《渴望》
1990年的电视剧《渴望》让大家记住了贤惠的刘慧芳、好人宋大成还有毛阿敏的“好人一生平安”。至今我们还习惯叫凯莉“慧芳”姐。这部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剧走向市场、迎接大众 娱乐 时代到来的里程碑,无人翻拍就是出于这种尊重吧。
《雪城》
改编自梁晓声同名小说。第一部反映返程知青在逆境中奋斗的电视剧。主演:倪萍、金鑫、黄梅莹、程煜。刘欢的那首《心中的太阳》和《离不开你》在电视剧播出之后火遍大江南北。“下雪别忘穿棉袄,天晴别忘戴草帽”。也许有一天会有人翻拍这部电视剧,但再也不会有人能写出这样的主题曲。
《便衣警察》
87年的《便衣警察》,这个电视剧也许已经被人遗忘,但是每当听到《少年壮志不言愁》这首歌的时候,它当年播出时的盛况您一定能回想起来。
《新白娘子传奇》
赵雅芝和叶童之后再无白娘子和许仙了吧?她俩把这一对已经演绎成了教科书了。
《铁齿铜牙纪晓岚》
张国立、王刚、张铁林,这三个老戏骨的铁齿组合已经将这三个形象演绎到极致,连他们自己都无法超越。
《宰相刘罗锅》
凡是李保田演绎过的角色还能找到可以超越的翻版吗?难!比如这个罗锅子、那个神医喜来乐。还有谁能把那个马屁拍得如此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臣刚才聆听圣言,已兴奋得不辨东西,不分南北了。自古以来,德才两全之天子,竟无一人,唯我圣主,德比尧舜,才过李壮……”这段尽显功底和气势的台词,从逻辑到用词,真是再无第二人能甩得出来!
《激情燃烧的岁月》
用现在的话说,这部剧真是超燃的。那个倔老头石光荣和那些经典大气的配乐,两个人从年轻到老,一路的磕磕碰碰和鸡毛蒜皮,就这样燃爆了所有人的青春岁月。说到康洪雷导演,那么至今无人翻拍的经典还有一部,那就是《士兵突击》。我不知道下一个许三多会是谁,但是王宝强真的只有一个。
我小时候爱看的电视剧很多,以后没翻拍过的也不少。其中给我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是:
《我爱我家》拍摄于上世纪九十年初,是中国首部情景喜剧,由英达执导,梁左编剧,文兴宇丶宋丹丹、杨立新、梁天、关凌、赵明明主演。该剧首播四十集,次年(一九九四年)续拍丶播八十集,全剧计一百二十集。该剧人物形象、性格比较鲜明突出,故事幽默,台词经典,一经播出,深得广大观众喜爱。多年以后,一个“葛优躺”被网友特意挖掘出来,竟成了大网红,这是人们始料不及的。这部戏还有一特点,现在的许多明星都在里面充当配角:冯小刚、王志文、大山、张国立、于谦、郭冬临、李丁、陶慧敏……太多太多了。时光荏苒,这部作品在众多观众心里仍然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还有一部就是《围城》。
陈道明扮演的方鸿渐,已经成为银屏上的经典人物,被誉为“书中走出的方鸿渐”,这个评价对陈道明来说,既不高,也不低,正好!还有葛优、吕丽萍、英若诚、英达俩父子等演员在剧中也有不俗的表演。这部戏若想翻拍,可能尚需时曰。
翻拍是属于“后发制人”类,而观众往往又先入为主了。没有充分准备,就仓促上阵,往往是费力不讨好,引来骂声一片。
在此,本人有个小提示:翻拍有风险,开机需谨慎。
四大名著除三国演义外,似乎都被翻拍。三国演义人物众多,气势恢弘,表演真切,场景逼真,百看不厌。
本人出生在80年代,80年代的孩子们经历了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30年,当时家里面有个黑白电视机都是家庭情况不错的家庭,所以在我们童年的记忆里,没有太多的影视作品,记忆很深刻的当时早上十点左右会有电视连续剧,中午两点以后就没有了,然后下午六点多是动画片,七点钟就是新闻联播;
转入正题,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看得最多的应该就是《西游记》、《三国演义》、《新白娘子传奇》,《济公》、《射雕英雄传》等这几部作品了,因为当时地方台比较少,可以播放电视剧的台也比较少,所以说在成长的记忆里这些电视剧基本上伴随我们度过了整个童年;本人就以西游记为例简单介绍下翻拍的几个版本:
《西游记》
1、1986版《西游记》始终是无法超越的经典,它伴随着我们每个人成长,给我们留下抹不掉的记忆,高老庄、御弟哥哥、俺老孙等等经典台词,有杨洁执导,六小龄童、徐少华、迟重瑞、汪粤、马德华、闫怀礼等主演;
2、20世纪90年代初期《西游记外传》电视剧,这不是西游记续集,也不是网友恶搞的剧情,而是由86版本副导演苟皓和任凤坡在上世纪90年代初执导的荒诞讽刺剧,共四集,分别为重返人间、沙和尚招亲、猪八戒回家和坑人大饭店;
3、陈浩民版西游记,又名《齐天大圣2》,有陈浩民、江华、黎耀祥、麦长青、郭政鸿、张慧仪等联袂主演;
4、2000年《西游记后传》,由李源执导,钱雁秋改编,曹荣、黄海冰、吴健、黑子、马雅舒等主演,乔灵儿、碧游、无天。
小时候最爱看的电视剧应该是《婉君》,还没翻拍过。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琼瑶阿姨的电视剧,印象特别深刻,金铭扮演的小婉君更是清纯秀气,灵动可爱。
这部剧讲述了八岁的婉君为周家长子伯健冲喜,在周家与二子仲康,三子书豪一起长大,四人之间萌发的感情纠葛。剧情缠绵、浪漫、唯美。每个人都在爱与被爱、亲情与爱情之中无力自拔。最后各自找到真爱,婉君与伯健也历经磨难终于走到一起。
当年这部剧上映时正是文艺片刚刚崛起,这种以爱情为主题的电视剧很快火遍大江南北,纯情善良的婉君成为很多人喜爱的偶像。
我特别喜欢这部剧的主题曲,现在还经常哼哼几句:一个女孩名叫婉君,她的故事耐人追寻,小小新娘,缘定三生,恍然一梦,千古伤心………
当年喜欢这部电视剧,是因为剧中的少男少女们对爱的执着,狂热及善良的本性,引起我对美好纯真爱情的渴望。
多年以后,历经岁月沧桑,在回头看这部剧可能会觉得自己当年追剧的傻样很可笑,对这部剧可能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如果重新翻拍,希望可以不要让剧情那么虐心,让追剧的心也支离破碎。
当然也是这部剧的魅力所在!
是不是有部雪山飞狐,这部电视剧好像是也没有翻拍吧,小时候很爱看,看过这个的人,现在基本都在奔四了,岁月是个时光机,他在不停的走,从来不停下,有的时候不是一部电视剧有多好看,而是我们老了,怀念儿时的玩伴,那个时候没有电视,挤在一起,跑到邻村去看,现在家里电视基本一个月都开不了一次,特效什么的也比之前强太多,但是那个时候的无忧无虑,童真缺再也没有了。
泻药
武林外传 童年记忆了,太经典了。
它留给我们的印象太深了。武林外传就是陪着我长大的,对每一集都不能再熟悉了,但是即便知道所有剧情,也都舍不得快进。平时放假都会重温一遍。
当时选的演员真的都太好了,大气善良却又克扣工钱的佟掌柜,武功高强却名声扫地的盗圣展堂,饱读诗书又胆小惧内的关中大侠吕秀才,骄横跋扈又正直勇敢的大**郭芙蓉,好面子文盲却又痴情孝顺的李大嘴,天天瞎咋呼却负责尽职的燕小六,调皮捣蛋可是是非分明的莫小贝……
每个角色都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了,就算重拍,很多观众可能都不买账了。因为心里走了武林外传的情怀了。
不过幸好没有翻拍,武林外传就好像一直没变,客栈里的每个人都好像一直那么年轻。
每次重温真的应了开头那句,“嘿!兄弟!我们好久不见 你去了哪里?”
永远的经典,永远的武林外传。
佟掌柜是电视剧《武林外传》里的人物,全名佟湘玉,同福客栈的老板娘,由闫妮饰演。
《武林外传》的故事围绕着一个虚拟的明代(约在永历年间)关中地区的小镇“七侠镇”中“同福客栈”里女掌柜佟湘玉和她的几个伙计展开的故事。
这群年轻人在同一屋檐下演绎了经典搞笑的场景,陪伴观众在欢笑和泪水中成长。
以掌柜的佟湘玉(极其吝啬的女店主,风情万种但心地善良,婆婆妈妈又十分鸡贼)为首的客栈。
其中有跑堂的白展堂,有杂务郭芙蓉,有厨师李大嘴,会算账吕秀才,祝无双,有调皮的少女莫小贝还有两个捕快,一个是老邢,一个是小六,他们每天都梦想破大案子。
他们很正直但没有能力,他们不知道的是真正的大盗就在他们身边……
川端康成把《伊豆的舞女》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展现在如诗如画的美丽背景下:“俊秀的天城山,茂密的树林,清冽的甘泉,浓郁的秋色,袅袅的炊烟———”“南伊豆是小阳春天气,一尘不染,晶莹剔透,实在美极了。在浴池下方上涨的小河,承受着暖融融的阳光。”“群山和天空的颜色都使人感到了南国风光”。“雨停了,月亮出来了。 雨水冲洗过的秋夜,分外皎洁,银亮亮的。”川端康成把主人公放进这伊豆秋色中,使人物形象与自然情景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细腻优雅的风光描绘,让我们身临其境,享尽淳朴伊豆的旖旎风光。同时,又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清新淡雅的哀愁。川端康成通过自然美与个人情感的有机结合,构筑出“物心合一”的美学思想。
纵观整篇小说,不难发现,这部小说一如川端康成其它作品,具有忧郁和哀怨的情绪,但在这其中却又浮现出一股暖人心扉的温馨。这份暖意不因身份的悬殊而淡漠,正是这种身份上的差距让彼此的相伴和信任显得弥足珍贵。旅途虽短暂但却足以让“我”铭记,温暖了“我”今后的人生之路。小说的动人之处还在于对“我”和年少舞女之间微妙的情感波澜的细腻刻画,舞女的清纯与天真如一股清泉净化了“我”抑郁阴沉的心灵,让这场原本孤寂的伊豆之旅充满了青春的悸动和初恋的浪漫。本文通过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旨在阐明笼罩《伊豆的舞女》的忧郁气氛突显的是这段与巡回演出艺人的旅程给具有“孤儿根性”的“我”所带来的温馨与浪漫。
物哀”最早是日本江户时代的国学家本居宣长在评论《源氏物语》时,把平安时代的美学理论概括为“物哀”。“物哀”不仅可以作为悲哀、悲伤、悲惨的意义,还可以解释为同情、怜爱、感动等意思。“哀”在日语中等同于“美”,哀即美的审美观是日本民族文化中较为独特的一种现象。“物哀美”的美学传统一直被后世作家所继承发展着,成为一种日本文学的理念,也成为日本文学美的基调。
物哀是悲与美的结合体,《伊豆的舞女》自始至终都弥漫着一种若有若无的伤感。蜿蜒的山路、潺潺的流水、飘零的秋雨都渗透着淡雅的忧伤。物哀比悲哀要恬淡,恬淡到静寂、闲寂、空寂,小说中的学生“我”与舞女薰子邂逅之后,自始至终俩人谁也没有向对方倾吐一句爱慕之言,而彼此之间的感情又都处于似乎觉察又似乎没有觉察之间,川端康成有意识的将这种似是爱情而又非爱情的情感色调淡化,物哀化,让主人公邂逅就是告别,告别就是永别,什么都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淡淡的悲与真实的美交汇创造出一种悲哀美的抒情世界,体现了川端文学“物我一如”“物心合一”的美学观。“舢板摇晃得很厉害,舞女依然紧闭双唇,凝视着一个方向。 ———直到船儿远去,舞女才开始挥舞她手中白色的东西。”“物哀”抒发了即美且悲的情怀。哀美的意识已经深入到日本人的感情世界,残月、飘零的樱花、甚至生离死别中都潜藏着令人怜惜的哀愁,会增加美感。这种哀感和美感已经影响到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审美意识。
然而,综观全文可以发现,比起“我”,舞女在文章中写的更为哀伤,这也牵引出另外的问题。这种哀伤体现在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中。女主人公“薰子”的真实年龄虽然只有14岁,却为求生计,常年背着比书包还重的鼓和鼓架,无论酷暑严寒,翻山越岭四处卖艺。作品通过天城山顶老婆婆的恶语,鸟店商人的歹心,汤野小客栈纸商和女掌柜对待艺人的蔑视态度,“每个村子的入口处都竖立着一块牌子,上写:乞丐、巡回演出艺人禁止进村”等几个情节,描绘了世事炎凉之感。世人的冷眼使作品自始至终贯穿着忧郁、哀伤的气氛。过早承担了生活的重担,承受着超出她年龄的生活压力,饱经颠沛流离之苦,还要在人们的歧视中强颜欢笑。这种社会的不公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无情的现实与14岁少女纯情的理想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也散发着哀伤之美。
这种哀伤还体现在男女主人公的身份不平等上。“我”与舞女“薰子”之间的感情发展是贯穿整个作品的一条主线,《伊豆的舞女》中,男主人公“我”是旧制高中的学生,在当时社会上是地位较高的人物,而女主人公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舞女。在故事的深入过程中,这种不平等就伴随始终。学生“我”总是从优越的视角出发,俯视身份卑微却纯洁美丽的少女。“薰子”第一次同“我”搭话时,是“有点儿慌张地小声回答”,接着就“脸颊绯红”。这些文字表现了舞女的羞怯腼腆,也流露出了男主人公的优越感。“我”和舞女一行一起走在崎岖的乡间小径时,舞女总是跟在“我”身后,保持不到两米的距离。这两米空间正是男女主人公身份地位差距的暗示。发现泉水后,姑娘们却都站立在泉水周围,让“我”先喝未被搅浑的干净水,“我”坦然接受。舞女跪在地上,弯下身子给“我”掸去身上的尘土,气喘吁吁地请“我”坐;下山时,舞女跑着去给“我”拿来竹子做手杖,为此还险些倒在田埂上;“我”要离开房间,舞女就抢先走到门口,替我摆好木屐等。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都暗示了两位主人公之间的不平等。也为两人没有结果的爱情故事埋下了伏笔。作为社会精英的“我”不顾等级差别,与身为江湖艺人的舞女互相爱慕,当甜蜜的爱情一步步发展到顶端时,却不得不分开。“我”同情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受人歧视的艺人,包括穷困潦倒的“荣吉”,因流浪奔波而孩子早产夭折在路途中的“千代子”,为生计所迫做舞女的“薰子”。这也是小说在另一方面上所能反映的。 叙事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将他自己在旅途中与舞女产生恋情的自身经历进行艺术加工写就的,第一人称叙述无疑与《伊豆的舞女》自传体的性质相吻合,小说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者“我”与聚焦者相重合的叙述方式,即固定式内聚焦。在第一人称人物聚焦者讲述的故事中,许多是以回忆过去的方式进行的,包括回忆多年以前发生的往事。当然,作品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我”并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而是一个等同于主人公的“虚构作者”。叙述者进行的叙述是回顾性的,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两个不同的自我,即站在叙述当前时间点上的“叙述自我”和涉及处在往事中的“经验自我”,这两种自我代表了不同的视角,都在叙述过程中发挥着作用。可以看到,《伊豆的舞女》中出现了两种眼光的交替:叙述者“我”追忆往事的眼光(即“叙述自我”的眼光)和被追忆的“我”正在经历在汤岛旅行时的眼光(即“经验自我”的眼光)。小说的开篇就让人感受到了这两种聚焦方式的互相切换。在小说开头,作者写到:
山路变得弯弯曲曲。快到天城岭了。这时,骤雨白亮亮地笼罩着茂密的杉林,从山麓向我迅猛地横扫过来。这是通过“经验自我”的视角来描写当时旅途中的景色。旋即,小说便转为“叙述自我”事后的讲述:
“那年我二十岁,头戴高等学校的制帽。身穿藏青碎白花纹上衣和裙裤,肩挎一个学生书包。我独自到伊豆旅行,已经第四天了……一派秋色。实在让人目不暇接”。这一段叙述也是对故事背景的一种介绍,而接下来的部分,作者写到:
可是,我的心房却在猛烈跳动。因为一个希望在催促我赶路。这时候。大粒的雨点开始敲打着我。这样的描写又明显是出自“经验自我”眼光的叙述,描写“我”当时渴望见到艺人们的迫切心情。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经验自我”而言,“叙述自我”具备更强的认知能力和更强的总结、归纳和评价功能,常常在叙述过程中对情节的发展进行注释、补充和评价。在小说的第四节,提到了“我”决定跟随艺人们到大岛的家的原因时,作者写道:
对她们. 我不好奇。也不轻视,完全忘掉她们是巡回艺人了。我这种不寻常的好意,似乎深深地渗进了她们的心。
在第五节,叙述“我”在听到舞女说自己是好人的一幕之后,作者则插入了如下阐述:
我已经二十岁了,再三严格自省,自己的性格被孤儿的气质扭曲了。我忍受不了那种令人窒息的忧郁,才到伊豆来旅行的。因此,有人根据社会上的一般看法,认为我是个好人,我真是感激不尽。
“我”与艺人们之间浓浓的互敬互爱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由此可见,“叙述自我”适时作出的回顾性的盘点,揭示了作品的主题,使读者可以更好地从中体会到小说的内涵。如此一来,文本便穿插进行着出自“经验自我”眼光的“场景展示”与出自“叙述自我”更为成熟的眼光的“补充说明”,进一步加强了故事的戏剧性与可读性。
人物形象
情节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叙事作品的两大中心任务。以人物身份或名称命名的作品,对人物的刻画应该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伊豆的舞女》即属此例。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如果只是一部单纯的青春小说,无法取得如此高的文学地位,它之所以可以列为川端康成最具成就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作者通过各种叙述视角,对“我”和舞女的描写细致入微,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叙事视角的相异理所当然地会导致不同的叙事效果。作品中“我”和舞女之间的情感,始终带有朦朦胧胧的不透明性。由于第一人称视角的限制,在《伊豆的舞女》中,“我”对舞女的爱慕之心有所展现,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内聚焦叙事的手段,使用大量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言,生动地刻画出“我”的心理状况。正如“我”刚到茶馆见到舞女所在的巡回艺人时的情景,由于内聚焦叙事的限制,舞女内心对于“我”的感情究竟如何,是无法进行直接叙述的,只能通过他人的言语和动作描述予以间接体现。在整个小说文本中,作者都是通过对舞女外部动作和形态的描写展现其内心活动。在读者看来,这段青涩初恋显得若隐若现,缥缈不定。其实,《伊豆的舞女》中“我”的视角代表的就是男性视角。所以,女性在作品中始终是一个“被看”的“他者”。应该说,求知若渴的舞女对高中生“我”的感情,更接近于一种仰慕和感激交织的情愫。与此同时,作者使用娴熟的叙事技巧,对自己的“孤儿根性”和“受惠者根性”也进行了细腻的描写。
除了从第一人称叙述者的视角进行叙述之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还可以从各自的意识形态视点对其他人物进行评价,每一个人物都可以从各自的视点出发,表现出各自的立场,而视点的意识形态层面和话语层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伊豆的舞女》中,作者还穿插了社会上其他人对艺人们的评价。然而,当时的日本社会,艺人们社会地位低下,受人岐视。而“我”是一个高中生,前途无量,被视为社会精英,处处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优待。由不同人物视点产生的叙述话语形成对比,而这样的对比制造出文本中的张力,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很多人都把文中的“我”和舞女间的感情理解为一种朦胧的爱恋,而笔者认为,这种感情远比恋情要复杂,既是一种建立在平等关系上的纯真友情,也是来源于舞女对“我”的格外照顾和赞誉后我的一种感情回报和对舞女境遇的担心和同情。
美
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最初来源于对自然美得感悟。可以说,自然美是日本文化的基石,是日本文化形态之美的原型。日本人对自然景物,尤其是四季变化有着独有的纤细之情,这也是日本人自然观的基本特性。因此,作为日本文化重要组成的日本古典文学,其特征之一就是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以景生情,表现作者自身的情感。譬如,在日本和歌中出现的“季题”就是其典型。所谓“季题”就是指在和歌中出现的以表现季节感为主旨的诗句。正如我国学者叶渭渠、唐月梅所说:“季题的意识起源于季节感。没有对四季时令的自然景物的感觉乃至感情,就不会产生季题的意识。”由此可见,体现和注重情景交融是日本古典文学的特征之一。对深受其熏陶的川端康成来说,其文学创作也必具有此特点。在《伊豆的舞女》中,作者把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展现在如诗如画的美丽背景下,一开头就是“骤雨白亮亮地罩在茂密的杉林上,以迅猛之势从山脚下向我追赶过来”,仿佛连雨点也在催促着“我”去追赶舞女,小小的雨点把“我”和舞女相连,表现出“我”急切想见到舞女的心情。在小说中,夜雨听鼓声一段更加优美、动人。“黄昏时分,下了一场暴雨。巍巍群山染上了一层白花花的颜色。远近层次已分不清了。前面的小河,眼看着变得浑浊,成为黄汤了。水声变得更响了。这么大的雨,舞女们恐怕不会出演了吧。我心里这么想,可是还是坐立不安,一次一次去浴池洗澡。……鼓声停了,我又不能忍受了。我沉醉在雨声中。……”作者在这里通过一个细微的片段,以雨声为背景,渲染出“我”对熏子的朦胧、缠绵之情。雨声、鼓声、喧嚣声共同作用于“我”的耳朵,使“我”在一种从未有过的担惊受怕中度过了一个令“我”无法忘记的夜晚。可以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把“我”和舞女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晶莹剔透的雨水正如“我”与舞女之间纯洁无暇的友情。作者借助雨水,向读者充分展现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形象。雨在作品中成为抒情的象征,也成为作者抒情的媒介。川端康成把主人公“我”放置在一个这样的情景中,使人物形象与自然情景相互交融,相得益彰,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境界。
在作品中,作者善于用洗练的笔调来描绘自然的清新、恬静与纯美,并通过自然色调与气氛来映衬人物的活动与心理。作品没有大段大段的景色描写,而是在展开故事的同时,描绘了远离闹市的伊豆那重叠的山峦、原始森林、深邃的幽谷、蜿蜒曲折的山路、以及供人们憩息的茶馆,这就给这个纯朴的故事设置了一个最适宜的环境,使自然的纯静与20岁的“我”和14岁的“舞女”之间那种纯真之恋造成对应。唯其描绘了纯美的背景,这种纯真的恋情才得以充分体现;唯其感情的纯真,那纯美的背景才变得活泼而真切。纯真的感情与纯静的自然水乳交融,达到了一种超乎尘世的境界。如当“我”在“铺满了落叶,壁峭路滑,崎岖难行”的山间小径上,“下气不接上气”地攀登时,别人都落在后面了,只有“舞女独自撩起衣服下摆,急匆匆地跟上了我。她走在我身后,保持不到两米的距离。她不想缩短间隔,也不愿拉开距离。我回过头去同她攀谈。她吃惊似地嫣然一笑,停住脚步回答我。舞女说话时,我等着她赶上来,她却依然驻足不前。非等我起步,她才迈脚。小路弯弯曲曲,变得更加险峻,我越发加快步子。舞女还是在后头保持二米左右的距离,埋头攀登。重峦叠嶂,寥无声息”。在这里,通过人物行动间穿插的自然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幽静寂寥的氛围。这条崎岖难行的山路,这种寥无声息的气氛,为人物感情交流布置了最好的场所。烘托了情窦初开的“舞女”对“我”产生的那种微妙的欲近不近的羞涩,表现了那种若隐若现的朦胧意识。空灵、含蓄,别有古雅温柔的诗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