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最美的诗句如下:
1、
根弥岁老壮春泥,花灿瓶瓯玉石堤。
篁竹凌霜篱菊友,梧桐向日凤凰栖。
——佚名
2、
流年花甲近黄昏,永葆初心步印痕。
认定清贫延岁月,唯图富贵误儿孙。
——佚名
3、
居家底薄平凡过,处事卑微美德存。
转眼光阴如水逝,勿留风雨载乾坤。
——佚名
4、
重赴云南献余光,又因贱辰回故乡,
儿孙绕膝溢蜜意,亲朋聚首诉哀肠,
——佚名
5、
花甲初经庚喜临,时逢戊子鼠缘深。
诗贤未面师如故,雅句已餐情似襟。
——佚名
6、
人生如梦早叮咛,甲子如期故不惊。
一日双分超百岁,四乡轮住历千程。
痴情未改书为伴,秉性何移身是兵。
减却心头多少事,但陪诗酒过三更。
——佚名
7、
花甲欣逢戊子年,沧桑历尽惜晴天。
危堤冷雨随风忆,竭石乡云伴梦眠。
伏枥秋心常坦坦,临屏诗趣自翩翩。
半生无悔家邦事,吟向南山意近禅。
——佚名
8、
甲子轮回岁月功,韶华荏苒感无穷。
文坛未觉诗心老,神彩犹兼笔力聪。
安享天伦知逸趣,投缰沙塞敢从戎。
羡君胜有凌云志,许我屏前共举盅。
——佚名
9、
白云苍狗竞江流,初度悬弧酒兴稠。
鼓浪操舟曾笑海,随缘作吏岂为囚。
诗书经史常相伴,野地林泉乐畅游。
长续逍遥平实卷,举杯邀月放歌喉。
——佚名
10、
年到花甲两鬓苍,含辛履难忍秋霜。
涸鱼曾熬生涯苦,老骥尤叹意气伤。
幸得熏风日照暖,常耘绿陇稻花黄。
桑榆陌上观夕照,但依朔风伴梅香。
——佚名
11、
光阴似箭六十年,岁月如霜染发尖。
回首往事多坎坷,沧桑历尽惜晴天。
五湖四海任遨游,四季三餐苦也甜。
天佑身康心理乐,承蒙党政泽甘泉!
——佚名
12、
龄满六旬花甲更,酸甜苦辣历人生。
青春搏岁相持重,志向酬年不敢轻。
业事怀它难自舍,功名忘我任他争。
竿头百尺从今始,步启新途又一程。
——佚名
13、
咸钦六十杖于乡,吾独无言向地方。
忠义萦怀甘守拙,江流系梦远帆航。
蹉跎有负桑梓意,辗转无为济世章。
堪惜春秋红照晚,诗文好养贱皮囊。
——佚名
14、
日至隆冬万木苍,潋水老鸥近寒霜。
皆曰花甲盛年好,安知桑榆晚照伤?
耕耘劳作心力竭。作赋吟诗词句忘,
晚霞锦绣时光短,空见浮云白鹤忙。
——佚名
15、
夫人耳顺悄跟前,伉俪须臾卅六年。
欣取春花香侣伴,喜添秋果俏娇莲。
龄芳静秀颜红润,岁暮庞眉鬓白缠。
恩爱媪翁同进退,草民幸福日依然。
——佚名
16、
虽则筋骸精康健,奈何情意已阑珊。
着身争处明开眼,三十年来看世间。
——邵雍《六十岁吟》
17、
禅榻萧然丈室空,薰销火冷闭门中。
光阴又似烛见跋,学问只如船逆风。
一岁临分惊老大,五更相守笑儿童。
休言四十明朝过,看取霜髯六十翁。
——曾几《壬戌岁除作明朝六十岁矣》
18、
人生有酒,得闲处、便合开怀随意。
况对寿、龟仙鹤舞,犹直壶天一醉。
蚕麦江村,梅霖院落,立夏明朝是。
樽前回首,去年四月十二。
——朱元夫《壶中天》
发挥直男本性,如果我要是你的话,肯定会认为一定是她不喜欢吃花甲,所以就一个劲儿给你吃。
可想而知,如果你俩在一起,以后的生活是怎样?想想就美好,每次和她约会都点花甲,她都夹给你吃,显得你俩多恩爱似的,羡慕一大帮群众,毕竟就像是遇到了不会剥虾而爱吃虾的女朋友,主要是废手。
当然,可能也有那层意思在里面,毕竟此时你们是在相亲,如果没相中她肯定早就走了,更不会给你夹菜做出类似亲密的动作。所以,要抓住机会,爱情的巨轮要飞起来了。
弱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的典故介绍:
1、弱冠
男子20岁称弱冠。
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
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出处《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曰弱冠”。
2、而立
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30岁。
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3、不惑
指40岁。也指遇事能明辨不疑。
(1)谓遇事能明辨不疑。
《论语·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唐 韩愈 《伯夷颂》:“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
宋 曾巩 《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人以怒迁,公能自克;人以利回,公能不惑。”
(2)《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因以“不惑”为四十岁的代称。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木工蔡荣》:"自幼信神只,每食必分置於地,潜祝土地,自总角至於不惑,未尝暂忘也。"
清 方文 《初度》诗:"行年将不惑,学道尚无闻。"
4、知天命
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叙述方法。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刘氏《正义》说:“知天命者,知己为天所命,非虚生也。盖夫子当衰周之时,贤圣不作久矣。及年至五十,得《易》学之,知其有得,而自谦言无大过。则天之所以生己,所以命己,与己之不负乎天。故以知天命自任。命者,立之于己,而受之于天,圣人所不敢辞也。”
孔子学《易》,乃知天命。吾人虽闻天命,未必能知,须先信赖圣言,以求知之。
5、花甲
花甲之年:指60岁。
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6、古稀
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寿:指70岁寿辰。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明 李贽 《观音阁》诗之一:"如何古希人,不识三伏苦。"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瑞文端公重瞳》:"公早贵,致位宰辅,寿臻古稀。"
《当代》1981年第6期:"他后悔自己的鲁莽行动,年届七旬,古稀高龄了,干么还这么不知轻重。"
7、耄耋[mào dié]
耄,《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
耋,《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
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
耄耋: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耋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8、期颐
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
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期颐之年:指百岁。
上联——
花甲重逢:花甲=60岁,重逢也就是说两个花甲的年纪总和,也就是120岁;
三七岁月:岁月也就是年,3×7=21。
所以三七岁月就是21年。
下联——
古稀双庆:古稀=70岁,双庆与重逢同意,都是两个的意思。这里指两个古稀年龄的总和;
一度春秋:春秋就是春去秋来的时间,也就是一年,一度,也就是一个轮回。所以一度春秋也就是年。
这段话出自《古稀说》,原文应该是:
乾隆五十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宫”开千叟宴,应邀赴宴的人达三千九百多人。其中有一老叟一百四十一岁,乾隆皇帝便以此为题,与纪晓岚对句。
“。”乾隆出了上联。
纪晓岚思索片刻,当即对出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原文的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解释为:
花甲重逢+三七岁月=老叟年龄
也就=
60
×
2+
3
×
7=
120=21=141=老叟年龄
原文的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解释为:
古稀双庆+一度春秋=老叟年龄
也就=
70
×
2
+
1
=140+1=141=老叟年龄
所以两联都是打老叟年龄
,老叟年龄也就是141岁
后弦在新年伊始推出了幻想系创作达人后弦的又一首新歌《花甲》。这首以古代凄美传说为背景的歌曲,曲风延续了后弦擅长的R&B风格,古韵十足的歌词配之以西洋风,更加凸显了后弦独特的嗓音。 后弦的新歌《花甲》,源于古时爱情传说“一夜花甲”的故事:一年轻画师与一女子桥头邂逅,两人一见钟情。从此相濡以沫。时过七年,女子不得已离开画师。当晚,画师面对空中一轮明月,手握女子画像痛心不已。画师索性用画笔蘸上白漆,将双鬓染白,,祈求上苍用一夜花甲换取和女子下一个六十年后的轮回,重修这段姻缘。 翌日晨,双鬓已白的画师,在二人初遇的桥头重遇了离开后的女子…… 《花甲》的创作背景打动了所有歌迷的心,在网络上纷纷发表自己对这个故事结局的看法。而面对歌迷们的各种想象,后弦终于抛出了自己心中《花甲》理想的结尾:二人虽然相遇,只是女子却没有认出霜鬓的画师。虽然结局让人唏嘘,不过后弦表示,一千个人听《花甲》,都会出现一千种不同的结尾。每个结尾都是唯一的“爱情轮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