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条先(歇)后语:
1、财神爷摸脑壳 —— 好事临头;
2、苍蝇飞进盐店里 —— 不识闲儿;
3、猪八戒背把破棉絮 —— 人没人,货没货;
4、吃了五六个小老鼠 —— 百爪搔心;
5、屎爬牛变臭虫 —— 越变越恶心;
6、过了冬至种小麦 —— 赶不上节气。
歇后语的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很多的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1曹操吃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有一次,曹操领兵攻打蜀国。战争打的进退两难。曹操心中想退兵,但是怕别人笑话,心中很郁闷。一天晚上,庖厨给他送来了鸡肋汤,正好夏侯敦来问暗号。曹操夹着鸡肋,说了两遍“鸡肋,鸡肋”。夏侯以为是鸡肋,因此传令下去说当晚暗号是“鸡肋”。主簿杨修听到了,急忙要侍从收拾行装。后来夏侯看到了,急问何故。杨修说:“主公说今夜暗号为鸡肋,鸡肋者,食之无味,不如弃之。我猜主公必有退兵之意,因而收拾行装,免的临行慌乱”。结果全营士兵都收拾起来了。后来被曹操知道了,以散漫军心而把杨修给杀了。
2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周瑜为了找借口杀了诸葛亮,故意叫诸葛在几天时间之内造出10万枝箭。但是诸葛亮说只要三天。结果在第三天晚上,长江上起大雾,诸葛亮带领200只小船,擂鼓在曹操营前,曹操因为雾大,不敢出兵,只命放箭。诸葛亮因此而得到了10万枝,以献周瑜。
3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在赤壁之战中,为了让周瑜知道厉害,齐心抗曹操,诸葛亮三次气倒周瑜。
4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张飞喜欢喝酒,也喜欢吃肉,因为张飞以前就是杀猪的。所以,后人就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来形容事情对某人来说很简单。
5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话说火烧赤壁之后,诸葛亮料到曹操必然从华容道上经过。但是后来吩咐的时候,故意不分任务给关羽。后来关于立了军令状,诸葛亮才让他去受华容道。诸葛亮已经料到关于会放过曹操,因为关羽曾经和刘备失散,在曹操手下当将军,曹操为了收买他的心,对他很好。关羽是个义气很重的人,所以当曹操真从华容过时,关羽最终还是放过去了。这就是不出所料的来由。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和比喻,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等一些脍炙人口的歇后语,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会意,通过会意后再进行概念扩充和延伸,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等。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得最的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读了之后往往能令人会心地一笑。歇后语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
歇后语是汉语独有的文字游戏,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有时也称作「俏皮话」。最初的歇后语与现在我们看到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会意,通过会意后再进行概念扩充和延伸,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等。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
集锦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子吃黄莲: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说不出」)
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他在前面一种烈性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炭(叹,即享受)
粪坑关刀:文(闻)不能,武(舞)也不能。
以下为一些常用的歇后语:
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秀才遇著兵:有理说不清
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贪
http://wwwxiaoshuowangorg/2/2308/483180html
歇后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运用歇后语的好处
歇后语能令人更加理解,更加形象生动得表达所要说的意思。让别人知道你所表达的意思,并且比普通的说话更有强调性,使语言更生动,更容易理解意思,诙谐,简短
生活中常用的歇后语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白娘子喝了雄黄酒——现了原形
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朝着窗外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
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有
打破沙锅——问到底
灯盏油干——火烧芯(心)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
丢了西瓜捡芝麻——因小失大
冬水田里种麦子——怪栽(哉)
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蛤蟆跳井——不懂(扑通)
滚油锅里撒了一把盐——炸开了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好泥巴打好灶———好心讨不到好报
猴子捞月亮——白忙一场
“歇后语”的由来
歇后语起源于唐时的一种“歇后体”,为唐人郑綮所创。
《旧唐书郑綮列传》载有这样一则趣闻:郑綮善写诗,诗里总带“刺”,诗的样式也有些怪,当时被人们称为“郑五歇后体”。
这种本来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怪诗体竟不胫而走,广为流传,以至连唐昭宗也经常听到下人的吟诵。
这些诗有很多是讽刺时弊的,但唐昭宗非但不怪,反而觉得诗中大有“蕴蓄”,亲笔批“郑綮可礼部侍郎平章事”。
后来,郑綮真的当了宰相。
不过,他当了官以后就寡言少语,更不写什么带刺歇后诗了。
但歇后体却从此流传开来。
关于中秋的歇后语
八月十五过年 ———— 差远了
八月十五桂花香 ———— 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吃粽子 ———— 不是时候
八月十五吃月饼 ———— 正是时候
八月十五办年货———— 赶早不赶晚
八月十五做糕 ———— 趁早儿;陈枣儿
八月十五坐月子 ———— 赶节上了
八月十五无月光———— 不该咱露脸
八月十五种麦 ———— 太早了
八月十五种豆子 ———— 晚了三秋
八月十五蒸年糕 ———— 趁枣;趁早
八月十五套年磨———— 早点
八月十五月亮———— 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月儿圆———— 年年有
八月十五面朝火 ———— 渐渐冷了
八月十五买纸马———— 早半年;早办年
八月十五看笼灯———— 迟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放木排———— 赶朝头
八月十五的团圆饼———— 不给外人
八月十五送月饼———— 赶在节上
八月十五生孩子 ———— 赶巧了
八月十五捉只兔子 ———— 有你过节,没你也过节
八月十五夜里吃圆饼———— 上有圆下有圆;上有缘下有缘
八月十五的月饼 ———— 人人欢喜;个个喜爱;上下有
八月十五涨大潮 —— 一浪高一浪;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一浪
关于茶的歇后语
茶壶里喊冤——胡(壶)闹
茶壶里煮挂面——难怪(拐)
茶壶里开染坊——无法摆布
茶壶里贴饼子——无法下手
茶壶里洗澡——扑腾不开
茶壶没肚儿——光剩嘴
抱着茶壶喝水——嘴对嘴
茶壶茶盖——不分离
茶铺里的水——滚开
茶馆里摆龙门阵——想起什么说什么
茶馆里伸手——胡(壶)来
服务员上茶——和(壶)盘托出
阿庆嫂倒茶——滴水不漏
口渴遇见卖茶人——正合适
爆米花沏茶——泡汤了
玻璃杯沏茶——看到底
不倒翁沏茶——没水平
茶碗打酒——不在乎(壶)
春茶尖儿——又鲜又嫩
滚水泡茶——又浓又香
冷水泡茶——无味
茶里放盐——惹人嫌(咸)
茶食店失火——果然(燃)
茶杯里放块糖——寿命不长
茶杯盖儿上放鸡蛋——靠不住
关于猴的歇后语
1 猴子的屁股——坐不住
2 猴子戴手套——毛手毛脚
3 猴子倒立——尾巴翘起来了
4 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5 猴子捡生姜——吃也不是,丢也不是
6 猴子见水果——欢天喜地
7 猴子看果园——监守自盗
8 猴子看果园——求之不得
9 猴子戴礼帽——假充文明人
10 猴子扛大梁——受不了
11 猴子拉弓——不是样子
12 猴子捞月亮——白欢喜一场
13 猴子捞月亮——空欢喜
14 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15 猴子爬板凳——各想一头
16 猴子爬竿——直线上升
17 猴子爬山崖——有能耐
18 猴子爬上樱桃树——粗人吃细粮
19 猴子爬树——拿手好戏
20 猴子爬树——拿手戏(比喻擅长、有把握)
21 猴子爬树梢——到顶了(比喻达到了顶点,或事情达到了顶峰)
22 猴子爬竹竿——上蹿下跳
23 猴子骑老虎——下来完
24 猴子骑马——一跃而上
25 猴子骑羊——不成人马
26 猴子扫地——只顾眼前
27 猴子扇扇子——学人样
28 猴子上凉亭——丑鬼耍风流
29 猴子耍把戏——老一套
30 猴子耍大刀——胡砍
名著西游记中的歇后语的故事和由来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 妖怪)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 孙悟空)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 孙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 猪八戒)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 众僮仆)
6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 猪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 孙悟空)
8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 作者)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 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 猪八戒)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 哪吒太子)
12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 小妖)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 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 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 猪八戒)
;歇后语的概念
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
歇后语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的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歇后语的分类
歇后语的分类,有各种分法。常见主要分为以下四大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目(木)中无人;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人“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卜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这类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综览上述分类,设比恰当是歇后语的共同特点。然而,“比喻总是跋足的”。歇后语的前半段比喻部分,有时不免有不恰当或不可取之处,有的还会涉及一些生理缺陷、迷信说法和旧风俗等,这都是为了取其某种性质或特点,以引出所比喻的意义。
歇后语的书籍记载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 。 《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辞海》歇后语 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前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数;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 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2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歇后语的故事和由来: 画蛇添足
答案: 多此一举
歇后语的故事和由来拼音:huàshétiānzú
歇后语的故事和由来释义:多此一举
歇后语的故事和由来示例: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画蛇添足指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搞砸。画蛇添足歇后语的故事和由来是多此一举。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反而坏事明人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张翼谏曰:‘将军战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