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必修五《边城》教案

新课改必修五《边城》教案,第1张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小说情节铺设上运用顺叙、补叙的叙述手法,在时间的回环往复中使作品情节衔接得天衣无缝的写作特点。

2.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3.通过环境对描写的分析了解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

过程与方法

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线索,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2.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2.接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情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翠翠这个人物是“爱”与“美”的化身的含义。教学难点

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

氛围。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课前先作一个调查,大家都曾去什么地方旅游过

生:(纷纷抢答)长城、海南、泰山、周庄……

师:哟!看不出来,大家“走南闫北”,真可谓“行万里路”,堪比当年的徐霞客啦!

众生笑。

师:那我想问一问,有没有人去过一个叫“凤凰”的地方

学生议论纷纷,互相询问“凤凰”是什么地方。

师:(故作得意)难住了吧

生:老师,你给我们说说看吧!

师:凤凰可是个美丽的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

师:(看到学生表现出一种憧憬的神情,略做停顿)不过——目前,老师也是“心神往之”啊!

学生大笑。

师:不过,“凡事预则立”——

生:(争相抢答)“不预则废”。

师:所以,我找了这些,以备日后游凤凰一用,现在先拿来与诸君共飨。

投影。

出示一组湘西风景、民俗的。

学生边看边议论,对部分啧啧赞叹。

[推进新课]

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特别想去这个地方吗

生:(七嘴八舌)当然是去看风景啦!

师:(笑)大家只说对了一小部分,其实还有更重要的。

生:是什么啊

师:(看到学生很期待的样子,故意卖个关子)一言难尽啊!

(学生笑问为什么。)

师:(停顿一下)怎么说呢这样说吧:看不尽的凤凰美,说不尽的沈从文。

生:(恍然大悟)老师你说的是《边城》吧

师:对!可以说边城就是凤凰。这里不仅有着清山秀水,淳朴的民风,更走出了沈从文先生这样一位质朴、博学,将“爱”与“美”演绎得动人肺腑的“湘西的儿子”。

投影。

1.沈从文照片及生活书店1934年首版《边城》图。

2.1902年12月28日,我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先生诞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蜚声文坛,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金介甫.~effeI•ey C.KinKley著《沈从文论》j。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

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学生们读了这段话后,不禁再次赞叹。

师:就是这样一位“湘西的儿子”在走出大山之后的坎坷人生中,多次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对他的故乡——凤凰的牵挂。可以这样说,凤凰正如世界上许多名城名镇一样,崛起在世界文化大师横空出世的光环之中。没有莎士比亚,英国的斯特拉福小镇不会蜚声世界;没有莫扎特,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不会成为世界音乐中心;没有塞万提斯,西班牙的塞维利亚不会成为旅游胜地;同样,没有沈从文、黄永玉这样的世界文化大师,凤凰不可能驰名海内外。凤凰的美,不仅在山水,更在于沈从文笔下所描绘的、人间最淳朴的风情,这才是吸弓l老师的地方啊。

学生若有所思。

师:好的。那么凤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刚才是直观的,现在我们来看看沈从文是怎么写凤凰的。

投影。

一个好事的人,若从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寻找,一定可在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了一个名为“镇箪”的小点。那里同别的小点一样,事实上应有一个小小城市,在那城市中,安顿了数千户人口的。不过一切城市的存在,大部分皆在交通、物产、经济的情形下面,成为那个城市荣枯的因缘。这一个地方,却以另外一种意义无所依附而独立存在。试将那个用粗糙而坚实巨大石头砌成的圆城作为中心,向四方展开,围绕了这边疆僻地的孤城,约有五百余苗寨,各有千总守备镇守其间。有数十屯仓,每年屯数万石粮食为公家所有。五百左右的碉堡,二百左右的营汛。碉堡各用大石堆成。位置在山顶头,随了山岭脉络蜿蜒各处;营汛各位置在驿路上,布置得极有秩序。这些东西是在一百八十年前,按照一种精密的计划,各保持到相当距离,在周围附近三县数百里内,平均分配下来……

(选自沈从文《凤凰》)

学生看后窃窃私语。

师:大家在讨论什么啊,能不能说说看

生1:这个地方给人一种很古老的感觉,但是它又那么小。

生2:很神秘,感觉上去和我们周围的环境不一样。

生3:过去这里是不是经常打仗啊

生4:老师,我想问一下,这个地方远不远

师:怎么样,想去了吧!(学生笑。)

师:的确,仅仅是看这些文字的东西,我们就有一种被深深吸引的感觉,更何况生于斯、长于斯的沈从文呢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边城》的世界,去看看在这湘西一隅曾经发生过的一个名叫翠翠的女孩的故事。

师:说到《边城》这个故事的由来,还有这样一件事:1933年夏,沈从文同未婚妻游青岛崂山时,意外地看到一个身穿孝服的小姑娘到河边提水。他回想起家乡“起水”的古老习俗和美丽如画的青山绿水、充满诗情的淳厚民风,情不自禁对未婚妻说,他要以那小姑娘来写一个故事。沈从文不久到北京结婚后,就开始写起跟未婚妻说过要写的故事《边城》。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故事

师:这样一个令沈从文念念不忘、令我们倍感吸引的湘西到底有何魅力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这里的民俗吧。下面大家看书,看看书中都写了哪些风俗。

生l:端午节的时候,妇女和小孩们穿了新衣服,还在头上用雄黄蘸酒画个王字,这一天还可以吃鱼吃肉。

师:在你小时候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

生1:有的,过年时也这样,那时感到很高兴。

师:很留恋那段光阴吧

生1:是的。

师:哎——无奈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很多人都会意地笑了)我问一下,为什么要用雄黄蘸

酒画个王字呢

生1:……

师:谁能告诉大家

生:(有人举手)是为了辟邪,传说雄黄酒可以除病去灾。

师:很好。大家接着看下去,还有些什么风俗

生:赛龙舟。

师:好像有许多地方都有这个风俗,我们都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一个人——

生:(争相回答)屈原!

师:对。那么我们看看在这里,赛龙舟赛出了几个主要人物,他们是谁呢

生:(继续看书后有人回答)龙头大哥顺顺、天保和傩送。

生:(有人补充)这里也提到了翠翠。

师:翠翠也去赛龙舟吗

生:她是去看。

师:看龙舟的人多不多呢

生:当然很多,课文里说“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师:嗯,看来端午节对这里的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对于故事的主人公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

师:好的,下面大家来看一看翠翠和傩送是怎么相识的。

学生看书,之后请一位同学复述相关情节。

师:好的。可以说这是一次邂逅。起初翠翠对傩送的印象是怎样的呢

生:开始的印象不好。“她以为那男子就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然后还骂了傩送,而且文中还有这样一句“翠翠意思仿佛只在告给狗‘那轻薄男子还不值得叫”。

师:接下来的变化是什么

生:在她知道是二老派人送她回家时,她“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

师:从这里,你能看出翠翠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生:我认为她很淳朴、也很可爱。她不愿意别人把她看成那种唱歌的女子,同时,在她错怪了别人的时候她感到很难为情。

师:是的,正是好一个“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小姑娘。这就是翠翠,一个很单纯的小姑娘的形象,然而我们继续看下去,就是这一次邂逅在翠翠心里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请大家阅读第五部分的内容,把这方面的内容找出来。

生1:“两年日子过去了”,“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

生2:“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边河街去看了半天船”。

生3:翠翠在听祖父和喽罗的谈话时也一直在想着听到有关二老的消息。

师:(笑)看来翠翠开始为二老而伤神了。(生笑)不仅如此,在小说的第六部分又有相关的描写。说说看。

生:当爷爷提起当年端午的事情时,“翠翠还正想起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这时也可以看出她在想着二老。

师:还有没有补充

生:(一时间答不上来)……

师:(提示)请大家注意第六部分描写婚嫁的这一段,在看到别人家办喜事时,翠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当她听到“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并且还把船拉过岸去,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翠翠知道这是有人娶亲,或许她想到了自己和傩送,我理解这里似乎是表明翠翠对未来有一种向往。

师:(笑)是向往结婚吗

生:应该是。

师:可以这样理解。不过,或许翠翠心里还没有想到那么远,或许这只是表明了她内心里刚刚开始萌动起一种对爱情的渴望,一种对于未来的模糊的感觉。也正是这样的一个翠翠,才更使人感到真实、可爱。

师:除了翠翠与傩送的感情故事外,《边城》还给我们展示了爷爷与翠翠间的亲情。文中这样的文字比较多,请大家选几处来谈一谈。

生1:(笑)爷爷非常疼爱翠翠。比如看赛龙舟时,他不忘叮嘱别人送翠翠回家。

师:你是说那个替爷爷撑船的人吗

生1:是的。

师:可是接下来他们两个人都喝多了啊

生1:(笑)爷爷有点老糊涂了。(众生笑。)

师:(笑)看来这个爷爷也是有些老顽童的脾气。(生笑。)

生1:不过,爷爷后来还是认错了。当他看到翠翠回来后,还在问“翠翠,你怎么不答应我,生我的气了吗”,这说明爷爷很在意翠翠,怕她生气。

师:(笑)可是翠翠似乎是没领情嘛,因为她在想着“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并且这件事“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她一晚上都没理睬爷爷,似乎她对爷爷的话很不放在心上。老师这样理解对不对

生2:不对。这是因为翠翠挂念傩送而有了心事,和她跟爷爷的感情没有关系。从其他情节来看,爷爷对翠翠的关心和翠翠对爷爷的关心都是一直没有改变的。

师:举个例子说一说

生2:第六部分当爷爷说到翠翠长大了时,翠翠说“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人老了应当歇憩”,这些话表现出的是翠翠对爷爷的关心。况且下面还有这一句:“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我认为这句话也是写翠翠对爷爷的感情的,她看到爷爷越来越老,已经想着替爷爷守船了。

师:很好。可见,虽然这祖孙俩偶尔会有一些小矛盾,但在一些微小、琐碎的生活细节中,时时都让人感到祖孙二人相互关心、相依为命的那分浓浓的亲情。很多时候这祖孙二人可谓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真正是相亲相爱一家人啊!(生笑。)

师:不过,在另外一件事上,爷爷没有弄明白翠翠是怎么想的,并且祖孙二人似乎真的是有那么一点隔阂了,大家明白我说的是什么事吗

学生讨论。

师:这个问题有一些难度,请大家自由发言吧。

生:应该是在翠翠爱恋傩送这件事上。第五部分写到爷爷和翠翠在回家的路上有一句话

“祖父不说什么,还是唱着。两人都记起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但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这句话里说“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说明爷爷还不知道翠翠的心事。翠翠的“记忆所止处”应该是指想到二老,而爷爷不知道这一点。他还在想着让

师:(鼓励)你的阅读非常仔细,很好!这么说,在这件事上,爷爷有点“自以为是”了。(生笑,表示同意。)

师:从全文来看,在爱情问题上,一开始.祖父的确不是很了解翠翠的想法,这也给翠翠带来了烦恼。不过虽然如此,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祖孙二人的感情。翠翠对爷爷一如既往地依赖和关心并没有发生改变。

师:在刚才的讨论中,翠翠与爷爷之问的亲情,翠翠对傩送的爱情让我们看到了小说中所表现出的人情美。在这种人情美之外,小说还为我们展示了湘西地方的风俗美。下面请大家看看,小说中都有哪些情节表现出了湘西人的美好、善良。

学生讨论。

生1:这里的人们有一种自己的生活乐趣,像是自娱自乐。在第三部分写到“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似乎就没有什么事情能打扰他们,很有一种世外桃源的味道。我想,这就是湘西吸引人的一个原因,也是这里的人们更为善良的原因吧。

师:“世外桃源”,我认为你的这个词用得很好。老师在读这篇小说时也有这样的感受。这也是老师向往这里的一个原因啊。(生笑。)

生2:这里的人情非常淳朴、厚道。第六部分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人乘船过河后,一定要给钱,而爷爷却坚持不肯收,为此两人还起了争执。爷爷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礼轻仁义重”,虽然他不肯收人家的钱,但他还是领了这分情。

师:你说得很好!不过,我替你补充一点,爷爷和翠翠的生活是不是很宽裕

生2:不是。他们的生活是很拮据的,节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还是顺顺给他们的鸭子和粽子。这也就更显示出爷爷和这里的人彼此之间的感情都很厚道。

师:也就是说,物质利益的东西在边城这个环境里显得并不重要,尽管这里有些人,如爷爷和翠翠,他们的物质生活可以说是清贫的,但他们并没有为此而成为物质利益的追逐者。

学生边听边点头。

师:刚才我们提到了顺顺,那现在我们就借这个话题来说说顺顺这个人。根据课文内容来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3:在边城里,他是一个富有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师:文中有哪些内容表现了顺顺这种品格

生3:第三部分说“但下水救人呢,当作别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

师:也就是说,在顺顺这个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在这里,没有贫富贵贱的分别,只有人和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多好的人,多好的边城啊!(生会意地笑了起来,不时有人在议论着)请大家继续往下看,还有哪些内容可以看出这里民风的善良、淳朴。

生4:我觉得这篇小说给人的感觉非常安详。

师:安详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和善良、淳朴的民风有什么关系呢

生4:这里的人除互相帮助外,还能以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生活,在这里没有那种尖锐的矛盾,似乎大家都很平和,就连翠翠的那条狗都很善解人意。我认为这正是受淳朴民风的影响所致。

师:你说得很好。正如沈从文先生自己在谈到《边城》时所说的:“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与世无争、平和安详不正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的形式吗(学生若有所思,时而窃窃私语、时而赞叹。)

师:(略作停顿)不过说到与世无争,说到没有矛盾,这里我想给大家补充一个情节——

师:大家知道天保和傩送同时都喜欢上了翠翠吗

学生摇头。

师:在课文节选的内容之外,小说是有这个情节的。所以,说到没有矛盾,其实是不对的,问题是人们如何去处理矛盾,尤其是天保、傩送、翠翠这三个人不同一般的关系会让他们选择怎样的方式去化解这种矛盾呢按照湘西的传统,天保和傩送是要进行一场类似于西方的决斗的,但他们最终并没有选择这种方式(停顿了一下)……

生:(很急切地问)那他们怎么样了

师:(笑)这个结果,老师希望大家课后自己在小说里寻求答案。相信大家会在其中发现更富意味的人情美。

[课堂小结]

师:有人这样评价《边城》:“《边城》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或许每一位初读《边城》的人,都会为作品中所呈现的唯美淳朴的人性、恬淡舒展的意境、清新幽静的氛围、醇厚幽远的回味所沉醉,小小的边城,如一杯用清晨山泉冲泡的清茶,淡香缓缓飘散;又如一位在水一方遗世独立、只可遥望而无法靠近的伊人,有着不可企及的绝尘之美。作为一个喜欢边城、喜欢沈从文的老师,我希望同学们能再次走进边城;沈从文是一个相信纯情的力量的人,那就让我们也到边城中去寻找一种恒定而久远的感动,去寻找一种超于物外的纯粹的美!

[布置作业]

课后完整地阅读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并将自己的感悟写成一篇文章,以备交流。

沈从文笔下《边城》是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淳朴的民风,如画的水乡风景,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书中描写:“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边城》成书于1931年,那正是沈从文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1931年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总体上还是稍显和平,这个时候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沈从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

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扩展资料:

因为沈从文是凤凰人,所以很多人都以为边城就是湖南凤凰,其实不然。看《边城》的第一句:“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便有一溪······”。

很明显,沈从文所写的“边城”名叫茶峒。翻看湘西的地图就会发现,整个凤凰县境内并没有“茶峒”这个地方。当你把视线转移到凤凰县北部的花垣县,在湖南、四川辖市雾都(也就是现在的重庆)、贵州的交界处,就会发现“边城”在此。

也就是说,“边城”的原型是湖南省花垣县的茶峒镇,不过2005年这个镇已经改名为“边城镇”,在之前出版的地图上仍标为“茶峒”。

边城镇原名茶洞镇,2005年7月改为边城镇,以沈从文所写《边城》小说名称命名。2016年10月,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边城镇是以文化旅游开发为发展方向的城镇,因此,边城镇的小城镇建设始终围绕旅游两个字做文章。

先后建成了中国边城翠翠岛和“中国边城百家书法园”这两个即有民族特色又有艺术价值的景点,使之成为广大《边城》迷和书法爱好者向往的圣地和游乐的天堂,成为推动边城旅游业发展的巨大助推器。

-边城(沈从文著中篇小说)

  摘 要:沈从文的社会理想是希望用古老的湘西文化给中华民族带来一种蓬勃的原始生命力;然而,他还发现,湘西文化是人们在内心深处受现代文明的冲击,但真正的价值,是他自己一生都在追求理想中的城市和偏远农村的又爱又恨的情感体验与现实的沉浮和沉重,这就导致了沈从文深刻的矛盾的社会理想。

关键词:沈从文 边城 社会理想矛盾

一、沈从文的社会理想

沈从文出生在传说中的风景如画的湘西凤凰县,他身上奔流着苗族、土家族和汉族的血液,给他带来特殊的气质,带来多彩的幻想。还有少数民族遭受长期压迫和堆积在心里沉重的悲伤和痛苦。十几岁的沈从文经常会目睹家乡饥荒、骚乱、杀害和抢劫现象,他产生了一种人类的天性:人道主义以及产生到大城市去找到理想的想法。沈从文离家的导火线是本地的几个绅士财主,想纳他作女婿,这其实是一种策略,那些在当地称王称霸的人,以联姻的方式,能建立和巩固上层社会错综复杂的统治网络。但是独立性较强的沈从文拒绝做他们的女婿,拒绝做乡村绅士,他觉得应该有自己的“初恋”。他爱上了一个女孩子,并深信她也爱着自己。沈从文的思想和《边城》中傩送的思想是相同的,他真正需要的是生命的活动,想出去,不愿意遵循固有的乡村绅士的路混沌的走下去。沈从文最终毅然走出了湘西,思考着更为严肃的人生问题、社会问题。

沈从文从乡村到大城市,见证了堕落的上流社会生活,对城里人庸俗、卑鄙、自私有着一种莫名的厌恶。,这引发了他的乡愁,让他对自己家乡尚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了诚实的民风十分向往。回到故乡的所见又令他十分失望。在《长河》的题记中,他说:“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但仔细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的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葆有的那点正直朴素的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惟实惟利的人生观。”这就不难理解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渲染湘西人的简单的风格,作品中有很多章节用显式或隐式批评湘西社会隐患和丑陋和那些美丽的田园的图画经常形成鲜明的对比。

沈从文离开茶峒后,接触了一些社会底层人物,感受深刻的世俗观念和真实的生活有着很大的距离。他感触到的社会现象 ,全是“黑暗”和“邪恶”,但在邪恶的后面,却又有为“人”的东西,还有着耀眼的光。他发现了湘西豪侠、仗义、慷慨、雄健、粗犷等民风中蕴藏着蓬勃的生命力与湘西人自然不做作、葆有真性情的自然人性。在社会生活中,沈从文强调城市现代文明所造成的畸形发展的人性和伦理的失去,但他同时也意识到传统的道德和封闭、保守的粘连,所以他在对“乡下人”的弱点的思考中,提出了如何组织他们去进行新的竞争问题。沈从文反思湘西文化,觉得湘西的人们对自然妥协,表面更加人性化,更自然,但结果却是不能适应潮流,被迫退出历史舞台。沈从文对家乡的情感是爱与恨交织,希望与失望兼有。

《边城》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民国初年湘西小城茶峒,外公与翠翠在渡口摆渡,翠翠的婚事成为老船夫最大的心事,老船夫唯一的心事就是要将翠翠交给一个可靠的人。船总有四条船的家业且有两个儿子,大佬天宝天性淳厚却木讷寡言,二佬傩送眉目清秀活泼善良。翠翠年方十五,情窦初开,于端午节邂逅傩送,心里产生异样,在二佬面前却躲躲闪闪,这让老船夫很苦恼。船总家派人来给大佬提亲,老船夫为难。兄弟俩将话说明,相约山头唱情歌,翠翠听到情歌喉心有所动,老船夫喜极将此事告知大佬,半个月老船夫在未听到过山歌,却得天宝遇难噩耗,天宝一家将天宝的死怪罪于老船夫求亲时的躲闪。时间久了,老船夫明白了翠翠的心事,遇到傩送他招待傩送却被报以冷眼,老船夫不甘,亲自去船总家提亲遭拒。王团总给女儿提亲以碾坊为嫁妆,船总答应了,傩送以出去闯闯为由出门。老船夫心力交瘁,死于雷电交加的晚上。经历了这件事后,翠翠有所成长,常年摆渡守候傩送。在《边城》中的沈从文不是实际存在的时间描绘30年代的湘西社会,而是用浪漫主义手法,试图重建他的脑海里对过去湘西的渴望和萌生出的痴迷的感情。沈从文严肃的思考着社会的未来,把握我们民族所有问题的症结,了解民族的人生观的弱点,徒劳的迷信,懒惰和由于历史的不良影响,已有的报应。并且在作品里足以告诫人们,千万不能再糊涂愚昧下去了,否则,会出现更悲惨的场面。作者在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做。

《边城》中作者在浪漫的氛围下,写他的精神积累,难以忘记的一段感情。这是一个既荒凉又有梦想的歌,但是作者也总是关注社会改变,希望找到变革民族精神的良药。可在原始湘西文化中又存在着一些人性的阴暗面,例如迷信、愚昧、笃信因果报应等,而且湘西已不像过去那样纯净,它正在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人们内心深处产生了维实维利的价值观。这些使沈从文的社会理想中有着深刻的矛盾。

二、沈从文的美学追求的矛盾

《边城》是一个著名的讴歌人性美,人情美的小说,但是在这部小说中却经历了最不人道的,最缺乏人性的事情。一对真正爱的人——翠翠的父母:一个茶峒士兵和湘西的女人手牵手走进死亡。其实逃去不好吗?为什么要选择结束生命?逃去就毁了一个军人的名誉了吗?直到翠翠长大后,她的祖父仍然自卑和自责交织在一起,当有月老来为翠翠提亲时,爷爷看出了翠翠的心思,作者写道:“他还记得那可怜的母亲的过去,有一点点痛在心里,却带着微笑。”他们的死是不负责任的,是一种逃避,根本没有敢爱敢恨的豪爽。他们对对方的爱没有大于对虚无荣誉的爱和对刻板规则的恐惧。他们的爱是真的,互相吸引的,并有一个结晶,他们应该建立婚姻,是因为他们是在有婚礼之前就怀上了孩子,就让他们失去三条生命?

这并不是美好人性,也并不是对于死的无所畏惧的伟大。

另外在《边城》中对妓女极其宽容,显得茶峒人男女之情的淳朴、真挚。“短期的包定,长期的嫁娶,一时间的关门,”这些在一个女人身体上的贸易,因为民风的诚实,当事人不感到羞耻。这可能表明,沈从文内心的矛盾:一方面,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已经拒绝了这个没有道德约束的,开放的性,但又这种感觉是原始人的本质而加以褒扬。 《边城》中的生和死的自然,爱恨自然,但这种自然只是因为湘西一直经历着动荡的社会,长期不接受新的观点,人们的观念是继承了长辈的,没有什么会引起人们思想的激烈冲突,认为这一切是正确的。沈从文在描述这个生死爱恨的时候用的是一种浪漫,诗意的风格,是远观,田园情调。给人感觉是一幅画,与自然完美融合,那里发生的真实生活的故事远离我们的边境小镇,所以这平静的残酷背后将很难让人感到和认识。

**边城的拍摄地点是湖南凤凰古城。

《边城》是北京**制片厂摄制的彩色故事片,由凌子风执导,冯汉元、戴呐等主演,于1984年上映。影片改编自沈从文同名小说《边城》,讲述了民国初年湘西山区偏远小镇茶峒城发生的故事。

扩展资料

1、幕后制作

1983年,北京**制片厂改编《边城》为**剧本;2月,沈从文读了姚云和李隽培的剧本,写了很多具体修改意见,其后又和导演凌子风及姚云一起讨论剧本;8月,**开拍。1984年10月,**摄制完成。影片开始的镜头是沈从文在书桌前,于1983年8月在沈从文家里拍摄。 

2、影片评价

《边城》准确把握了小说质感,流畅运用了镜头语汇,采用用大量固定机位摄影和长镜头来凸现文字中的诗情画意,是一部很美的诗意**。小说中的人情之美、人性之美和自然之美,在胶片上流转变成了一幅幅清新隽永的图画。(《**文学》评)

-边城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心里感觉莫名的紧张,因为这里是文学家沈从文的故里,写这里实在有点班门弄斧的感觉,但是又实在太喜欢了。只好写下。

沱江水从吊脚楼下缓缓流过,翠翠和傩送的爱情也在潜滋暗长。这座位于湖南吉首和贵州铜仁交界的小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怀着对这座小城的向往,踏上了前往吉首的列车,从吉首到凤凰还需要在汽车站换乘汽车,车票大概10块,经过30分钟左右就到达凤凰的汽车站了。

出了汽车站,也是和其它地方一样,有“非法的”小三轮,摩托在等候你。在这里你能够充分感受到来自湖南人民的热情好客。这座小城虽然不大,但是要想徒步从汽车站走到古城的中心,还是要消耗很长时间的。最后,选择了一个朴实的小伙,并搭乘他的摩托“进城了”。

我预定的客栈在古城的中心,距离文学巨匠沈从文的故居只有几步之遥,这下我可以充分接受文化的熏陶了吧。在凤凰,最好的客栈不是在中心市区,而是在沱江边上。我去的时候是在五一的前夕,距离五一还有不到十天。但是这里江边上的房子早已经被预定一空。而且,通常江边的房子比其他地方贵上一倍左右。在那里住的好处是:在晚上可以欣赏静谧的古城伴随着江水缓缓流过,内心的疲惫也缓解了不少。

五一前夕,还没到凤凰乃至江南的雨季,但是我到的那个下午。刚下来小摩的,就开始下了一会小雨,幸运的是,我带了伞。赶紧走进预定的“彼岸花开”客栈,这时一家很有情调的小客栈,老板也很热情,还有一只小猫咪。本来我预定的是一间大床房,但是后来老板告诉我,大床房被别人预定走了,给我换了标间。不知道哪个情侣或者小夫妻预定了,反正我一只单身狗也没关系,只不过让我住标间有点浪费了,毕竟要空一张床,难不成要找一个……

小憩了一会,就起来活动了。这时候才发现,夜幕已经开始慢慢降临了。这时候肚子也开始抗议了,毕竟经过了一夜的奔波,早就饿了。我和饥肠辘辘的肚子在大街上寻觅可以给他提供食物的地方。在来之前就听过很多关于凤凰的特产,血粑鸭,姜糖……但是这些都是一些小吃,并不能满足此刻如此饥渴的我。继续沿着大街往前走,发现一家小餐馆里面人气甚是旺,就顺势走了进去。进去一看,发现宾客落座几乎已满,就举步上了二楼,视线果然不错。这家小餐馆的布局也是极具特色的,木质的椅子和桌子,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有点小贵,碗筷也要钱。

极具特色的桌子和椅子

吃过晚饭之后,就想着今天先回去休息吧,白天实在是太累了。沿着我所住的那条街往前走,不远处就望见了一家酒肆。我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喝酒,看见这么具有特色的酒坊自然是不能错过。在老板的推荐下,买了糯米酒。装酒的是一个塑料葫芦,当然,也可以选择真的葫芦,不过那个是要收费的。走的时候老板还不忘叮嘱上一句:‘这酒别看是甜的,但是劲大,少喝点。’回去之后打开,喝了两口,实在是不要太好喝,有点甜,而且不失清爽。一时兴奋,就忘了老板的叮嘱,把买的一斤全喝下去了……

已经被我喝了很多的糯米酒,颇有些“莫笑农家腊酒浑”的感觉

结果就是第二天很晚才爬起来,就沿着湘江一路向前。趁着阳光,可以看见凤凰古城的主体雕塑——一只想要展翅飞翔的凤凰。

凤凰古城的雕塑,凤凰展翅欲飞

在一座座吊脚楼的下面,也流过凤凰母亲河——沱江。在凤凰的一座小桥上,清晰地可以看见清晨的阳光洒向大地。去很多地方旅行,很有乐趣的一件事情,就是一大早起来去看日出。旅行本来是件辛苦的事,需要早起,需要奔波,但是只要看见清晨的那一缕阳光,就能明白,这一切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从小桥上拍摄的阳光

离开了小桥,一路往前,就可以走到文学巨匠沈从文的故居。这里也成为了很多文艺青年和文学爱好者的必去目的地之一。当年的沈从文上小学的时候,也和你一样,去逃学,去捉小虫子;也会见了心爱的姑娘害羞的说不出话,多亏了媒人从中牵线,才促成了他们的一段佳话。沈从文在北京病逝,去世之后,才将他的骨灰运回到故乡凤凰安葬的。他的英魂永远的安眠在了凤凰南面的小山上,山下沱江流过,渔民们有条不紊的打渔、经商。这位文学巨匠时刻可以看到家乡的亲人。穿过古街,就来到了他的墓地,在墓地的前方,黄永玉题写的一句“一个战士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概括了沈从文的一生,出生在边城凤凰,在北京成为一代大师,死后魂归故里。在沱江边上,有一处沈从文孙女沈红悼念爷爷的散文《湿湿的想念》,“爷爷,有一天我要送你回来,轻轻地,回到你的土地,回到你的风景里。那风里雨里,透明的阳光里,透明的流水里,有我湿湿的想念,永远永远。”这句话也成了我想念凤凰时候经常能想到的一句。来到从文墓地,出于对死者的尊敬,就没有拍照,但是故居还是拍了几张。

沈从文故居游客络绎不绝

沱江的水,养育了凤凰人,也使得凤凰的美变得与众不同。兼具了古城和水的灵动。沱江的周围,有很多拍照的景点,还可以租借苗族的传统服饰,来到这里的很多姑娘都会穿上苗服拍照。也给青春留下美好的回忆。

穿着苗装拍照的姑娘们

沱江上面有很多桥,有大的凤凰一桥、二桥,也有小的木质桥,还有类似于梅花桩的立柱桥。从桥上走过,也能感受到沱江水日夜流淌带来的“逝者如斯夫的感叹”和美好的想像。沱江水养育了善良的凤凰人,湘西人。在这里,人们自食其力,就连老人和小朋友也都出来找点差事。在沱江的边上,就遇到了捡矿泉水瓶的祖孙。为环保贡献一份力量的同时,也给自己的生活多了一份来源。

小姑娘十分漂亮,而且很可爱,看见我拍她,不好意思的转过去了

很多人说凤凰和其它古城一样,商业化严重。可是我想说的是,商业化有时候也未必不好,因为这样给游人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她也并不耽误对于古城的感受,晚上或者早上,坐上沱江边上,看着沱江水,能引发无数遐想。畅游天下,凤凰行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回忆,有关人。凤凰给我带来了美好的邂逅,虽然最终没有在一起。但是那段鼓励我的日子,至今难忘。相信也会成为我一生的记忆。在我困难的时候给我鼓励,和我一起度过美好的下午。

站在沱江梅花桩一样的桥上看到沱江缓慢的流淌

一度,凤凰古城因为收费,被淹等原因被推上热点新闻。我也曾经担心这座百年小城会出现难以复原的灾害。今年还有关于湖南特大降雨的新闻。好在都挺了过来。感谢你给我带来的美好回忆,有机会我一定会再去。去到那个我们初次相遇的地方;去喝糯米酒;去在沱江边上住一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5103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4
下一篇2023-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