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豆腐放屋外歇后语

东北的豆腐放屋外歇后语,第1张

东北的豆腐放屋外歇后语就是冻豆腐的意思。

一到冬天,很多东北人都会将豆腐切成小块,然后直接放到屋外晾晒。低温让豆腐的质地收紧变硬,豆腐里的组织会变成蜂窝状,这样的冻豆腐看起来颜色淡黄,摸起来硬实,是煲汤煮火锅和乱炖里必不可少的食材。

东北人通常都是将冻好的豆腐放进汤汁中,不一会儿就能吸收鲜美的汤汁,一口一个豆腐,咬下去汤汁爆出,那叫一个鲜美,是东北“四大冻货”中最受人们欢迎的食材。

与豆腐有关的歇后语

1、关王卖豆腐——人硬

2、刀切豆腐——两面光

3、豆腐光棍——闯一方

4、吃了豆腐渣——散了心

5、豆腐做的——没有骨头

6、铁丝穿豆腐——提不得

7、马尾穿豆腐——甭提了

8、麻绳捆豆腐——不能提

9、发了毛的干豆腐——霉透

10、回汤豆腐干——硬不起来

11、小葱焖豆腐——一清二白

12、清水煮豆腐——淡而无味

13、猪血拌豆腐——有红有白

14、豆腐坊的石磨——道道多

15、豆腐掉地上——一塌糊涂

10个歇后语

10个歇后语,我国的劳动的人民在生活中创作出来了无数的歇后语,歇后语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下面就为大家分享10个歇后语吧。

10个歇后语1

1、水仙不开花——装蒜

2、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3、挨了巴掌赔不是——奴颜媚骨

4、暗室里穿针——难过

5、八十老翁学手艺——老来发奋

6、跋脚驴子追兔子——赶不上;撵不上

7、白了尾巴尖的狐狸——老奸巨猾

8、长竹竿进巷道——直来直去;直进直出;直出直入

9、长虫打架——绕脖子

10、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10个歇后语2

1、五百年前的老槐树——盘根错节

2、卖红薯的丢了称——就是这一骨碌了

3、秃子头上撒豌豆——光不溜丢搁不住;不招子儿

4、按下葫芦漂起瓢——顾了这头儿顾不了那头儿

5、山芋不叫山芋——递呱递呱;地瓜地瓜

6、哑子食黄连——有苦讲唔出;有苦没哪学

7、茅厕里栽桂花树——香臭不分;香臭难分

8、三个钱买个糖葫芦串——有吃没玩的

9、黄连水洗脑壳——苦到头了

10、黄米熬红薯——糊里糊涂

10个歇后语3

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2、喝血的蚊子——全凭嘴伤人

3、倒水入葫芦——吞吞吐吐

4、袜子里长草——慌(荒)了脚

5、八仙聚会——神聊

6、老太婆吃黄连——苦口婆心

7、黄连水洗胸口——一番苦心

8、黄连拌成醋——又苦又酸

9、向日葵的孩子——没数

10、葫芦下水——吞吞吐吐;浮起来了;富起来了

11、趴在屋顶上瞧人——把人看矮了

12、施耐庵看打狗——无巧不成书

13、甘蔗地里栽黄连——又苦又甜

14、铁拐李里葫芦——不知装里啥药

15、秦叔宝卖马——穷途末路

16、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17、精沟子穿裙子——全凭围滴好

18、吃口黄连吃口蜜——同甘共苦

19、变戏法的本领——全凭手快

2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21、得过且过——不求长进

22、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23、诸葛亮舌战群儒——全靠一张嘴;凭嘴;贫嘴

24、小孩不识葵花秸——麻木

25、开了发票没盖章——不足为凭

26、一年四季刨黄连——专门挖苦人

27、西瓜皮钉鞋掌——不是那块料

28、牛背上放葫芦——不稳当;非倒不可

10个歇后语4

1、破草帽子——晒脸;赛脸

2、踩着高跷演戏——半截不是人

3、帽子铺的老板——帽子成堆

4、老鹰叼个驴驹子——专吃大食

5、肚子装满了海水——不是滋味

6、冬天的`炉子——闲不着

7、连长腿看戏——站长了看

8、墙上栽花——高种(中)

9、帽子里藏鸡——光捂着

10、顶着碾盘唱戏——自讨苦吃

11、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12、洪泽湖的鱼鹰——老等;吃饱了不动

13、冬天的青蛙——躲起来啦

14、草把做灯——粗心(芯)

15、草人看戏——无动于衷

16、大海里的黄花鱼——掀不起大浪;翻不了大浪

17、三个魔王戏白骨精——净耍鬼把戏

18、唱戏没主角——胡闹台

19、木鱼掉在大海里——闯荡江湖的老梆子

20、阎王爷不戴帽子——鬼头鬼脑

21、双簧戏表演——随声附和;扭捏作态

22、十冬腊月出房门——动(冻)手动(冻)脚

23、海蜇皮做帽子——装滑头

24、兔子见鹰——如临大敌

25、爬海走路——横行霸道

26、野鸡戴着皮帽——充得甚么鹰;充鹰

27、炎夏天打冷战——不寒而栗

10个歇后语5

1、深山里打猎,大海里捕鱼——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2、圣人喝卤水——明白人办糊涂事

3、湿水被盖身上——从头凉到脚

4、湿水的大鼓——不想(响、

5、湿水的仗(爆竹、——不想(响、;想(响、不起来

6、水缸里的葫芦瓢——沉不下去

7、水缸里摸鱼——十拿九稳

8、前胸坎挂笊篱——捞(劳、心过肚(度、

9、穿迈门槛——先进褶(者、(是东北传统的种鞋,鞋的前部有许多褶皱、

10、黑瞎子打立正——手遮天

11、黑瞎子照镜子——熊样

12、黑瞎子掰苞米——捡穗,丢穗。(黑熊常去玉米地掰玉米,但只能夹住穗,其余的都掉在地上。用来形容记忆力不好。、

13、庄稼佬不认得电棒(手电筒、——股急火

14、庄稼佬不认得元宵——白丸(玩、儿

15、打“乌米”的眼睛——就知道往上看。形容只会溜须拍马的人。“乌米”是指高粱结穗时因病而成种细小白皮黑瓤的东西。

16、仰巴颏(指仰卧、撒尿——往上浇(交、。和打“乌米”的眼睛意思相同。

17、坟圈(quan,四声、子拉弓——(、鬼。坟圈子,即坟地。

18、叨木官子(啄木鸟、卡前失(向前跌倒、——全靠嘴支着。指能说不能干的人。

19、撅嘴骡子卖个驴价钱——吃亏就吃在这张嘴上了

20、连鬓胡子吃炒面——里挑外撅(jue,平声、,指挑拨关系,制造矛盾,破坏团结。

21、洗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

22、走路捡了个爬犁——有捞(唠、的。(东北人把“拉爬犁”叫做“捞(lao,四声、爬犁”。路上捡了个爬犁,自然有东西可捞了。指的是某人很有谈资,有“嗑”可“唠”。、

23、腰里别个扁担——横晃(形容蛮不讲理、

24、老太太上鸡窝——奔(笨、蛋

25、爪子上鸡窝——不捡蛋(简单、

26、蹲茅楼嗑瓜子——入不抵出

27、白菜地里抡镰——把颗(嗑、捞(唠、散了。(白菜以“颗”为单位,用镰砍,“颗”自然就散了。“颗”与“嗑”谐音,表示已经“跑题”。

28、破草帽子——晒脸

29、破火炉子——欠扇

30、三条腿的凳子——欠踹

31、窝窝头踹脚——不是个好饼

32、被窝里放屁——独吞

33、癞蛤蟆上马路——楞充进口小汽车

34、疤痢眼照镜子——自找难看

35、铲子切菜——不地道(抵、

36、吃柳条拉筐子——肚子里编

37、出门逢债主,回屋难揭锅——内外交困

38、床底下亮相——姿态不高

39、大粪缸里练游泳——真是不怕死(屎、

40、肚子里揣漏勺——心眼太多

41、光屁股拉磨——转圈丢人

42、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

43、脖颈上拴头驴——不是正庄(桩}

44、癞蛤蟆背小手——愣充地方小领导

45、土豆子搬家——滚球子

46、察抓他爹——公事公办

47、十坛醋泡根黄瓜——你就可劲儿吧

48、罗锅上山——钱(前、紧

49、撵鸭子——呱呱叫

50、豁牙子啃西瓜——净道

字体加粗部分为具体黑话,特强调。

其他是整句话及其解释。

比如, “白酒就大葱,一盅顶两盅。” 这句被奉为经典台词的歇后语就道出东北和山东两地人的两大饮食特点,

文儿他娘总叫传武 “活兽” ,就是形容人很“野”、很“倔”、很“拧”,带有“反叛”的意思。

还有 “孬货” ,就是形容人不好,没出息。

“虱子不能顶起被单来,蚂蚱也不能穿着我的鞋跑。” (朱开山语)

还有一些土匪的“黑话”。

张垛爷说:“我是里口来的(这个地盘的)。

老大,看您可不像是这梗子(山头)的。”那人“呸”了一口说:“我浪飞(没入绺子)。”张垛爷说:“爷,给个话。”那人说:“我满转(什么都干),插旗(寻找目标)呢,口渴(没钱),只好别梁子(打劫)。”张垛爷说:“兰头不海(钱不多),我还有活窖(很硬的关系)。” 那人站起上下打量张垛爷,一拍腰。

张垛爷左手四指,右手三指交叉一揖。

那文说:“我看你是星(冒牌)!”张垛爷说:“楼子(太阳)在上,倒阳切裂(东南西北)任你打听。”那文问:“里码(同道人)?”张垛爷说:“空子(外人)哪敢起垛。”那文说:“山不转水转,报个蔓(姓)吧。”张垛爷说:“跟头(张)。”张垛爷掏出一摞银元,放到那顶狗皮帽子里,说:“请林子后面的几位兄弟搬姜子(喝酒),山串(喝醉)。”

民俗学者曹保明先生著有《土匪》一书。

该书根据伪满康德2年1月《临江县志》,对土匪黑话进行了编篡整理,比较全面,现转录如下,供大家把玩、参考。

据《临江县志》载:

碰码——见面。

碰——有交情。

顶——无交情。

滑——走。

蹻——行路。

水——官兵。

项——钱财。

板山——饮酒。

山串——饮醉。

押白——休息。

活窖——有认识人可以里外勾结。

顶天——帽子。

拉线、线头子——侦探。

嘈腹肯腹——吃饭。

开克——打仗。

踢筋——打伤了。

狗子——巡警。

皮子——狗。

风子——马。

水柜——看人票。

跳子——兵。

飞子柴火——子弹。

别梁子——劫路。

放亮子——放火。

压水——设卡。

漂洋子——水饺。

翻张子——饼。

珍珠闪——粳米饭。

马牙敢——玉米饭。

肯海草——吸食鸦片。

东北当年的土匪黑话有多少? 搜狐历史

瞎子点蜡烛——白瞎

大碗碎了一地——白瞎

白瞎造句

不过是位粗使丫环罢了,长得一点也不好看,白瞎了她身上那套翡翠鱼鳞百褶裙。

想我来到这世界五年了,天天吃的不如猪食,睡得不如狗窝,每天被人颐指气使,呼来喝去,活得尊严尽失,脸面无存,白瞎了新中国培养了我那么多年。

真有意思!我结了拿啥当周转金白瞎大老板帽子给你戴,怎么就改不了抠搜的臭毛病

东北二人转 —— 一唱一和(歇后语)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它植根于汉族民间文化,属于汉族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

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亦称“落子”,是北方地区汉族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边说边唱,载歌载舞。

东北二人转常说的歇后语:

刘备编草鞋 ——内行

张飞使计谋 ——粗中有细

张飞战马超 ——不分胜负

拿着鸡毛当令箭 ——小题大做

刘备的江山 ——哭出来的

张飞耍杠子—— 轻而易举

貂蝉唱歌 ——有声有色

庞统当知县 ——大材小用

针尖对麦芒 ——针锋相对

过河的卒子 ——有进无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5141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4
下一篇2023-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