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说: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打仗终究是为政治服务的,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因此如果能够不打仗、不死人就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那才是最善于用兵的境界。兵圣孙武说的这种用兵境界,因为要求太高,一般是被人视作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历史上也有人几次实现过这种“理想状态”的作战理论。
唐太宗就是实现了这个理论的一个人之一,他通过与大臣商量,在与敌国和亲的过程中向敌国索取4种动物来换取自己的女儿。结果是敌国既没有得到唐太宗的女儿也没能够向唐朝发起进攻,反而因为唐太宗的这样一场阴谋直接亡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给大家讲一讲这场经典的“伐谋”之战!
唐朝虽然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强大的朝代,但是它并不是一开始就很强大的。在隋朝的时候,突厥因为隋文帝和隋炀帝的压制,都不得不向中原称臣,因此也没有那么强大。而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北方的突厥、薛延陀国等游牧民族国家趁着中原大乱不断地侵略、抢劫中原的物资和人口,迅速强大起来。
等到李世民刚刚继位的时候,突厥颉利可汗率兵20万于公元626年长驱直入距离长安只有40里的渭水北岸,当时的唐朝长安只有几万老弱病残,李世民根本打不过颉利可汗的20万精锐,于是亲自带着几人前去渭水与颉利可汗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渭水之盟》,答应每年给颉利可汗各种金银珠宝,成为了李世民和唐朝的奇耻大辱。
而当时的薛延陀国也是一个不输于突厥的超级大国,它也具有20万精锐骑兵。它的首领夷男可汗在李世民打败了颉利可汗之后自己独立建立了薛延陀国,统治着“东室韦,西金山,南突厥,北瀚海”的广阔地域,给当时讨伐突厥连年征战的唐朝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史书记载李世民“太宗亦以其强盛,恐为后患。”
于是李世民开始使用联合其他草原部落的办法来打击薛延陀国,俗话说得好,群狼咬死虎,有着李世民给那些与薛延陀国敌对的小部落输血,他们的技术、人口、粮食都在飞快地上升,这就造成了薛延陀国感到了极大的压力,于是薛延陀国夷男可汗转而想和唐朝缓和关系,向李世民求取大唐公主。
按道理这时候李世民是不能帮助薛延陀国的,但是这时候北方突厥势力死灰复燃,如果唐朝再以疲敝之师(他们刚刚与全盛时期的突厥打了一场,把突厥打残了)与夷男可汗火并,很可能会造成突厥残部坐收渔翁之利。但是李世民也不想把女儿嫁给他,因为这个人始终是他的敌人,嫁给他就相当于把自己的女儿送给敌人糟蹋,于是召集大臣商量。
这时候,大家的主流意见主要有2种,一种是“选士十万击之,使无遗种,百年计也”;一种是“羁縻使无边忧,三十年计也”,但是这两种李世民都不满意。正在李世民头疼的时候,一个叫做契何力的草原英雄站了出来,给李世民出了一条妙计,教李世民当场叹服。他说,不如让夷男可汗为公主准备一份丰厚的聘礼,好面子的夷男可汗肯定会去做,然而最终无法凑齐聘礼,就会导致:
“夷男性刚戾,既不成婚,其下复携贰,不过一二年必病死,二争立,则可以坐制之矣。”
李世民听后大悦,重赏了契苾何力。他答应了夷男可汗求取公主的请求,并且作为条件让他“献马五万匹,牛、橐驼万头,羊十万口”作为聘礼带到大唐的领土上来,到时候李世民将“帝将幸灵州以成婚事”,亲自为他主持婚礼。这样的待遇不可谓不高,男可汗马上就答应了,至于那什么牛、羊、骆驼、马,他根本不在乎,草原上多的是。
不过男可汗的数学能力显然不怎么样,他根本不知道这些牛羊动物他虽然能够筹备齐全,但是却足以对他的草原部落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基于迎娶大唐公主的夷男可汗哪里想这么多,于是急急忙忙地去草原上横征暴敛,到处搜刮牛羊、骆驼、马屁,导致他下面的部落苦不堪言,终于凑齐了这4种动物。
然而男可汗却没有考虑一个问题,这些动物经过草原、大漠赶到唐朝的时候,是有损失的,等到他辛辛苦苦地把4种动物赶到唐朝边境的时候,数目以及不足以达到唐太宗的要求了,于是唐太宗理直气壮地拒绝了男可汗。就这样,赔了夫人又折牛羊的夷男可汗回到北方一病不起,不久就死了。
他的横征暴敛导致了许多部落对他产生了怨恨,他的儿子又威望不足,很快薛延陀国就爆发了内乱,最终亡国,相当于唐太宗不费一兵一卒就灭亡了薛延陀国。这一战,才是真正体现唐太宗军事天才的最高水平的巅峰之作啊!
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就是这样的吗?
太和公主是唐代晚期的公主,她是为了唐朝的平安而出嫁番邦,但却鲜少有人知道她的史事。太和公主是第四位被送到回纥(回鹘)可汗的大唐公主,尽管西方敦煌学的研究者对她的评价颇高,但是在我国,她的名气却远不及初唐的高阳公主、文成公主或是盛唐的太平公主。
公元821年,回鹘保义可汗请婚,唐穆宗许以亲妹妹、宪宗之女永安公主嫁之,尚未成行,保义可汗就死了,永安公主留在唐土,出家做了道士。穆宗的另一妹妹太和公主,则于同年嫁给保义可汗的儿子、崇德可汗,太和公主的姑婆咸安公主,曾在唐廷仓促要求回纥出兵协助对抗吐蕃而被送到吐蕃和亲,可怜的咸安公主作为政治筹码,在回纥待到808年,直到过世为止,前後总共嫁给三位可汗。
太和公主则是唐代最后一位和亲的公主,当时衰弱的唐廷,长安城竟没有足够的设备能够招待所有迎亲的回纥使节团人员,於是有大部分的回纥使者是被安排在边境外,唐朝还得被迫以强势货币来买多馀的贡品(回纥以马匹作为贡品要求唐朝以丝绸来交换),以及公主的嫁妆。好在唐回两国边贸自此和亲之後重新活跃,只是好景不长。一是公主嫁过去才三年,崇德可汗也死了,二是回鹘在战争中先败于吐蕃。
公元840年又大败于其西北部族黠戛斯,盛极一时的回鹘汗国竟然转瞬崩溃。黠戛斯自认是汉将李陵之后,与李氏唐室本为一家,遂派人送太和公主归唐,中途为回鹘残部乌介可汗所劫,企图奉公主南徙至唐朝边境重振河山。这时唐帝国见其衰败若此,便再也不将一度不可一世的回鹘放在眼里,果断出兵予以痛击,抢回公主,一吐咽了将近百年的恶气。乌介可汗不曾料到和亲了这么多年的岳家,竟会从背后给自己来这么一刀,仓惶中率三千人逃走,后为部下所杀,回鹘亡国,众部族离散。唐回两国恩怨,终于了断。
太和公主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故国,悲喜交集,尤其见到宗亲故旧,说起国外所经历的周折、磨难及思乡之痛,欷嘘流涕。唐王朝以极为隆重的礼仪恭候公主来归,在京百官班迎再拜。并进封为定安长公主,以感谢她为国家作出的贡献。而那些未被远嫁他乡执行和亲的她的姐姐妹妹们,在京中养尊处优惯了,有七位公主见她回来享有那么高的荣誉,竟拒不出迎,激起武宗皇帝愤怒,差夺了她们的封绢(公主食俸)以赎罪。
对南诏和亲议由来已久,朝中重臣赞同反对各执一词,故好几年未能决。公元880年,镇守西南边陲的地方节度使再申和亲议,唐僖宗被劝说不过,同意以宗室女为安化长公主许婚。南诏王隆舜见求了多年才有结果,十分高兴、慎重,当即派三位宰相前来迎接公主。而最先提出和亲的唐前西川节度使高骈从扬州上书僖宗,说这三人都是南诏重要谋臣,最好将他们毒死,“蛮可图也”。于是三位南诏宰相被毒死。
第二年,南诏又遣使臣来迎公主,还带来一百多床珍异毡毯进献,僖宗找了个托词,说是正为公主准备嫁妆,把他们打发掉了。过了两年,南诏不屈不挠再遣使来迎,僖宗大概也不好意思再推托,只好约定礼使、副使及婚使,择日送公主南下和亲。这一年正是中和三年,即公元883年。《新唐书・南蛮传》的记载是,“未行,而黄巢平,帝东还,乃归其使。”最终还是让他们空手而返。
唐末皇帝的谋臣们,总是以蛮夷们不讲信义,劝谏君王对他们也不讲什么诚信,甚至可以先下手为强。像僖宗这样反复无常、将两国外交嬉同儿戏,在一些人眼里还成了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的聪明之举。可是他们却忘了唐朝初期是以诚信立国的,大唐盛世期间唐太宗和唐高宗又何曾背弃与周围邦国的盟约?南绍王隆舜死后,谥号圣明文武皇帝,其子即位,遣使欲与唐朝修好,唐昭宗不答。这时的南诏王国与大唐帝国,都已走到历史的尽头,不复相通。没几年,两国皆亡于内乱。
昭君出塞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汉代宫女 王昭君 为了家国安宁,不远万里入匈奴和亲,换取两国的和平共处。几百年后的唐朝,又有这样一位女子再次踏上了和亲之旅,她就是被誉为唐朝版昭君的 文成公主 。为什么说 文成公主 是唐朝版的昭君呢文成公主的和亲之旅又经历了哪些事情呢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文成公主的生平简介
文成公主,生于625年,汉族人,汉族姓名不详,嫁入吐番后被尊称为甲木萨。文成公主原本是李唐远支宗室女,史书中没有记载文成公主的祖籍、出生地、名字、父母,仅仅记载她为宗室女,后人多猜测是江夏郡王李道宗之女。文成公主自幼聪颖,精通琴棋书画和礼仪医术,可以说是一个全才。唐贞观十二年,吐番首领松赞干布为强娶公主对吐谷浑开战,唐太宗为平息战乱,于贞观十四年封 李氏 为文成公主,命其次年远嫁吐番。文成公主嫁入吐番后为吐番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深受当地人民的爱戴。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凡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逝世,文成公主继续在吐蕃生活达30年,致力于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永隆元年(680年),文成公主因患天花去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至今拉萨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1300多年历史。
文成公主和亲的原因背景
唐贞观8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大唐,提出要迎娶大唐公主,却遭到了唐太宗的拒绝。而此时的吐谷浑王诺曷钵入唐朝见,唐朝不久便让弘化公主嫁入吐谷浑和亲。于是,从唐朝回来的吐蕃使臣便告诉松赞干布,他们之所以没有娶到公主是因为吐谷浑从中作梗,才使得大唐将原本应该嫁给松赞干布的公主嫁给了吐谷浑。松赞干布听到此言颇为愤怒,遂向吐谷浑发兵,直指松州。唐太宗闻讯后,派大量的军队前去讨伐吐番,松赞干布大惧,于是退兵求和,并带了大量的聘礼再次入唐求亲。唐太宗见吐蕃如此有诚意,也为了能维护和吐蕃的和平关系,于是将选一宗室女封为文成公主入吐蕃和亲。
文成公主和亲之旅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举行了婚礼,成为了松赞干布的王妃。松赞干布非常喜欢贤淑多才的文成公主,专门为公主修筑的布达拉宫,共有1000间宫室,富丽壮观。文成公主带了大量的经书典籍、植物种子及各种工匠艺人进入吐蕃。随文成公主入藏的文士们帮助整理吐蕃的有关文献,记录松赞干布与大臣们的重要谈话,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正规化。吐蕃与大唐和亲后,中原与吐蕃之间关系极为友好,使臣和商人频繁往来。松赞干布十分倾慕中原文化,他脱掉毡裘,改穿绢绮,并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学读书,短短几十年吐番的文化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成公主博学多能,她对吐蕃国的开化影响很大,不但巩固了唐朝的西陲边防,还把汉民族的文化传播到西藏。自此 ,唐朝和吐蕃结为亲姻,保持了长达两百多年的和平关系。
文成公主病逝
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逝世。不久,唐朝便遣使来吐蕃欲接文成公主回去。此举引起了吐蕃赞普的恐慌,很多吐蕃大臣都在猜测,唐朝接公主回去是不是有征伐吐蕃之意。于是很多人都痛哭挽留文成公主,文成公主为了确保吐蕃与大唐的和平相处,没有随唐使回去,而是留在了吐蕃继续生活了30年。直到永隆元年(680年),文成公主得天花病逝。文成公主的一生都致力于西藏的发展和吐蕃与大唐的和平共处。可以说,她为了做到这些几乎是鞠躬尽瘁,甚至客死异乡 ,后人将其誉为唐朝昭君。西藏的人民为了纪念她,为她塑造了雕像,并世代保护。
以上就是对唐朝版昭君文成公主和亲之旅的有关介绍,本内容源自 历史网 (lishi)如有转载,请说明出处!
太和公主是第四位被送到回纥可汗的大唐公主,尽管西方敦煌学的研究者对她的评价颇高,但是在我国,她的名气却远不及初唐的高阳公主、文成公主或是盛唐的太平公主
公元821年,回鹘保义可汗请婚,唐穆宗许以亲妹妹、宪宗之女永安公主嫁之,尚未成行,保义可汗就死了,永安公主留在唐土,出家做了道士。穆宗的另一妹妹太和公主,则于同年嫁给保义可汗的儿子、崇德可汗,太和公主的姑婆咸安公主,曾在唐廷仓促要求回纥出兵协助对抗吐蕃而被送到吐蕃和亲,可怜的咸安公主作为政治筹码,在回纥待到808年,直到过世为止,前後总共嫁给三位可汗
太和公主则是唐代最后一位和亲的公主,当时衰弱的唐廷,长安城竟没有足够的设备能够招待所有迎亲的回纥使节团人员,於是有大部分的回纥使者是被安排在边境外,唐朝还得被迫以强势货币来买多馀的贡品,以及公主的嫁妆。好在唐回两国边贸自此和亲之後重新活跃,只是好景不长。一是公主嫁过去才三年,崇德可汗也死了,二是回鹘在战争中先败于吐蕃
公元840年又大败于其西北部族黠戛斯,盛极一时的回鹘汗国竟然转瞬崩溃。黠戛斯自认是汉将之后,与李氏唐室本为一家,遂派人送太和公主归唐,中途为回鹘残部乌介可汗所劫,企图奉公主南徙至唐朝边境重振河山。这时唐帝国见其衰败若此,便再也不将一度不可一世的回鹘放在眼里,果断出兵予以痛击,抢回公主,一吐咽了将近百年的恶气。乌介可汗不曾料到和亲了这么多年的岳家,竟会从背后给自己来这么一刀,仓惶中率三千人逃走,后为部下所杀,回鹘亡国,众部族离散。唐回两国恩怨,终于了断
太和公主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故国,悲喜交集,尤其见到宗亲故旧,说起国外所经历的周折、磨难及思乡之痛,欷嘘流涕。唐王朝以极为隆重的礼仪恭候公主来归,在京百官班迎再拜。并进封为定安长公主,以感谢她为国家作出的贡献。而那些未被远嫁他乡执行和亲的她的姐姐妹妹们,在京中养尊处优惯了,有七位公主见她回来享有那么高的荣誉,竟拒不出迎,激起武宗皇帝愤怒,差夺了她们的封绢以赎罪
对南诏和亲议由来已久,朝中重臣赞同反对各执一词,故好几年未能决。公元880年,镇守西南边陲的地方节度使再申和亲议,唐僖宗被劝说不过,同意以宗室女为安化长公主许婚。南诏王隆舜见求了多年才有结果,十分高兴、慎重,当即派三位宰相前来迎接公主。而最先提出和亲的唐前西川节度使高骈从扬州上书僖宗,说这三人都是南诏重要谋臣,最好将他们毒死,蛮可图也。于是三位南诏宰相被毒死
第二年,南诏又遣使臣来迎公主,还带来一百多床珍异毡毯进献,僖宗找了个托词,说是正为公主准备嫁妆,把他们打发掉了。过了两年,南诏不屈不挠再遣使来迎,僖宗大概也不好意思再推托,只好约定礼使、副使及婚使,择日送公主南下和亲。这一年正是中和三年,即公元883年。新唐书南蛮传的记载是,未行,而黄巢平,帝东还,乃归其使
最终还是让他们空手而返
唐末皇帝的谋臣们,总是以蛮夷们不讲信义,劝谏君王对他们也不讲什么诚信,甚至可以先下手为强。像僖宗这样反复无常、将两国外交嬉同儿戏,在一些人眼里还成了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的聪明之举。可是他们却忘了唐朝初期是以诚信立国的,大唐盛世期间唐太宗和又何曾背弃与周围邦国的盟约南绍王隆舜死后,谥号圣明文武皇帝,其子即位,遣使欲与唐朝修好,唐昭宗不答。这时的南诏王国与大唐帝国,都已走到历史的尽头,不复相通。没几年,两国皆亡于内乱。
结局都不太好,虽然唐朝公主是历朝历代公主待遇以及地位最高的公主们,但也许就是因为这种太过接近权力的原因,让这些大唐公主们的结局似乎都不太好。
太平公主说起唐朝公主,第一个要提的就是太平公主,因为她是唐朝历史上一位漂亮,能干以及很得宠的公主,她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独女,从她一出生,她就站在了大唐权力的顶端,享受着唐朝的至高权力,就算武则天为了称帝,迫害过自己的儿子们,但武则天也没有对女儿太平公主有过防范以及迫害,似乎太平公主就是大唐最幸福的公主,即便处于权力斗争的中心,可她却从来没有被权力斗争波及过。
在武则天死后,太平国公主依旧是大唐的镇国公主,手握大权,好像权力似乎与她如影随形,可最后她还是死于了与侄子李隆基的政治斗争中,就像那时候很多李氏皇族那样,死在了阴谋与政变当中。太平公主的一生可谓是风光无限,且一直处于权力的顶端,可惜最后还是死于权力之下。
安乐公主而唐朝另一位不得不说的公主就是唐中宗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安乐公主比起太平公主,她的前半生很落魄,她出生在李显被发配的路上,一家子生活在贫困与恐慌当中,也许那时候的安乐公主根本不知道富贵与荣华到底是什么。直到李显再次登上皇位,这位美丽又命运坎坷的公主终于站在了权力的顶端,并且依靠着李显的溺爱,成为当时可以欺负皇太子,无视群臣,无法无天的公主。
似乎安乐公主的一生是先苦后甜,有着皇帝的溺爱,她的结局不会很差,但事实上,安乐公主最后也死于阴谋政变,不过是在李显去世之后,她一直有野心做大唐女储君,这让李唐皇族不能容忍。虽然她没怎么参与前朝要事,但最后她还是死在了胜利者的屠刀之下。
大唐有很多公主都是一出生就站在了权力的中央,享受着权力带来的特权与富贵,但最后都在权力中不知不觉迷失自我。唐朝有一半以上的公主都参与过政变,并且都死于阴谋政变之中。就算是中唐以后的公主们,也没有消停,依旧在权力中不停地试探与跳跃,最终大多结局都是幽禁惨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