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文物有哪些

七年级历史文物有哪些,第1张

七年级历史文物有:陶鹰鼎、司母戊铜鼎、利簋、大盂鼎。

1、陶鹰鼎。

新石器时代陶鹰鼎为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化陶器,于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一座成年女性墓葬,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陶鹰鼎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最大腹径32厘米,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鼎口设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

新石器时代陶鹰鼎是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于2002年1月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2、司母戊铜鼎。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后母戊鼎初为乡人私掘,因体积过大,为防日军抢走,将其重新掩埋。1946年6月重新出土,存于南京中央博物院。1959年铜鼎从南京调往北京,存于新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至今。

3、利簋。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

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4、大盂鼎。

大盂鼎(Great Yu Tripod),又称廿三祀盂鼎,是西周时期的一种金属炊器,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今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一组,即李家村)。1952年藏于上海博物馆,1959年转至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鼎"是古代一些地方古人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是古代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大盂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大盂鼎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当今世界上四大博物馆之一,也是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博物馆。在走访过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冬宫后,终于来到大都会艺博馆,此时最急切的就是想见咱中国的一重要文物:元代壁画《药师佛佛会图》,其原存山西·洪洞·广胜寺后殿。 

就发现和保护而言,最早对广胜寺投以关注的是梁思成和林徽因。1934年夏,梁林夫妇专赴洪洞考察广胜寺。考察下来,梁林对建筑颇为失望:其为元代建筑(1303年建)。而当时梁林正赌气要破日本学者之说:中国已无宋代木建筑。他们正到处寻找宋之古建筑。虽如此,梁林仍对此进行测绘,并称寺内雕塑精美。但此时寺内壁画已被盗走。

图例由左至右分别是:林徽因与友人在广胜寺·飞虹塔前合影。该塔为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大型琉璃塔,1515年建,高473米;梁思成拍摄的广胜寺下寺正殿斗拱结构;当年梁林在山西考察古建筑的路上。梁林在1930到1945年的15年里,为考察古建筑踏足15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但现已存世不足三分之一!

广胜寺再度引人关注是1964年。美国著名的远东艺术品收藏家塞克勒以其母亲之名将《药》壁画捐给大都会艺博馆,并称:此画出自广胜寺。对此,大都会博物馆东方部研究员进行专题考证,并发表论文确认此说。博物馆就将画陈列在亚洲馆内最重要的大厅里。

笔者曾有幸见识过诸多山西优秀古建筑:应县木塔(1058)、太原晋祠(1068),如非此壁画被重新发现,广胜寺或没如今之“盛名”。就此壁画流失海外,广胜寺有《重修广胜下寺佛庙序》铭文记述“去岁(1929年),有客远至,言佛殿绘壁,博古晋雅好之,价可值千余金。僧人贞达即邀士绅估价出售········“ 壁画,就以修庙无资为由,作价1600块大洋卖给了文物贩子。

许多人并不知,当年该寺总共是四幅壁画流失海外。除上面所说的《药师佛》外,还有一幅《炽盛光佛佛会图》(见上图)为美国堪萨斯城的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所收藏,其同为广胜寺后殿的元代壁画。

此外,广胜寺还有前殿两幅明代壁画外流,被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收藏。在宾大收藏的大量中国文物中,最珍贵当数唐昭陵六骏中“飒露紫”和“拳毛騧”。

而这两件浮雕,和前面提及的壁画《药师佛》,都是经当时赫赫有名的古董商卢芹斋之手流落海外的!昭陵六骏中“飒露紫”与“拳毛騧”,当时卢出售价15万美元,后经长达3年的讨价还价才终以125万美元成交,卖给宾夕法尼亚大学收藏。

图为唐昭陵六骏中“飒露紫”和“拳毛騧”

在大都会艺博馆里的亚洲部,还有许多堪称精品的中国历代文物。如上图中的两尊辽时的等身三彩罗汉像,这是出自河北·易县的唐代作品。为当时最高水准之雕塑,且为瓷塑工艺!当年能制作如此大的瓷塑,真令人难以想象!塑像容貌逼真,表情生动,手法高超。现查这批作品总计16尊已全被盗流散异域,已毁3尊,存世11尊。

这是件大幅的距今1500年的北魏原石浮雕石雕·孝文帝礼佛图。其表现的是当年北魏皇室贵族前簇后拥的礼佛场景。雕塑中人物如真人般大小,神采奕奕,衣袂飘飘···· 但由于当年此件是被打碎后运往海外的,所以许多残破处已无法修复!

图为大都会艺博物馆里陈列的中国清皇族使用的马具。在国内诸多博物馆里似还从没见过有如此精美的马鞍。当然这马鞍已明显受到了欧洲马具制作的影响。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大都会艺博馆里,绝大多数中国文物都是经私人或古董商手买得的。1949年前中国古董市场,几乎就是向国际开放的。而这其中,流往欧美的中国古代文物之精品的六成,都是位名叫卢芹斋古董商一手操办的!时年战乱,许多破落家庭被迫出卖自家收藏谋生活,卖中国人或外国人。

而卢在当时多年专业从事中国古代艺术品经营,当年他就已经常在纽约等处举办展览,边展边卖。西方各大博物馆争相买他的东西。现美国各地的中国古代文物收藏很大一部分竟然来自于他。

19世纪初浮世绘就已出现在巴黎,其后西方前卫画家,如马奈、惠斯勒、德加、莫奈、劳特累克、凡高等人都从中得到些启迪:轮廓构线、无影色彩平涂,取材日常生活、构图等。而这些要素则明显受益中国绘画之影响。中国传统的美术境界远在日本之上,但中国美术对西方的影响却仍远逊于日本,这不能不说的非常遗憾的事。

记得曾有人这样评论今天的诺贝尔文学奖:其奖项更多是对文学作品的社会影响和社会价值进行评价,而非主要是对作者文学能力的评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或许就能对当今世界上中日美术作品之评价,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维度呢?

关于盗墓类的小说或者**层出不穷,最具代表的就是《盗墓笔记》了,这部风靡一时的小说粉丝众多,相信有很多人都读过,并且现已被翻拍成了**,票房也是取得不错的成绩。《盗墓笔记》里面描绘了许多让人毛骨悚然、险象迭生的情节,也提到了一些很奇特的历史文物。那么现在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当中有哪些历史文物是古代真实出现过的。

1蛇眉铜鱼——宋代的青铜鱼

《盗墓笔记》中对蛇眉铜鱼描述得十分玄乎,三条蛇眉铜鱼都被雕刻上了女真族的文字,这些文字记录了汪藏海被万奴王掳去修建女真皇帝修建陵墓的事情,并记录了万奴王是来自地底的怪物。真实的青铜鱼真的也这么神乎其神吗?答案:并不是。我国考古学家在宋代的古墓发掘中出土了这个用青铜为材料做的鱼挂件,经过考究这是北宋时期的文物,在当时这是很常见的贴身挂饰,除了装饰并无什么特别之处。

2玉俑——汉代的金缕玉衣

《盗墓笔记》对玉俑神奇功能做了详细的说明,里面提到身穿玉俑可以让人,尸身不腐,死而复生。因为穿上玉俑之后500年可以蜕皮一次,因此也更年轻一次,直至里面那个人死而复生。真实的玉俑其实金缕玉衣,它是一种死者生前身份的象征,我国在河南的汉墓中就曾经出土金缕玉衣,在汉朝时期只有国王或者近身的贵族才能有资格死后穿上金缕玉衣,其他地位没那么高的贵族死后只能穿用银线或者铜线编织的玉衣。

3青铜鼎——楚国的铸客大鼎

从夏朝大禹开始,鼎一直都是权力的象征。战果时期就有过楚庄王问鼎的典故,在当时楚庄王经过一番励精图治,使得国富兵强,最后成为了中原霸。,而这个楚国的铸客大鼎同样也是最高权力的象征,代表着楚国的强盛。

4秦岭神树——商朝的青铜神树

《盗墓笔记》中写道秦岭神树是具有强烈致幻的能力的,它能够创造人的意识,并且可以利用它去操控别人的意识,但是具有明显失忆的副作用。里面所提到的秦岭神树就是商朝晚期的高达将近5米的青铜神树,这个历史文物是国宝,它出土于著名的四川广汉三星堆,是我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对象。

5六角铜铃——青铜铃铛

《盗墓笔记》有提到六角铜铃是佛教或者道教拿来招魂用的器具。六角铜铃实际就是青铜铃铛,这种青铜铃铛是较为常见的文物,出土机率较高。在古代铜制的铃铛多用于墓葬中使用,因为古人认为它是具有辟邪消灾,化解煞气的是风水之物。

真实历史文物可没有小说中描写的那么悬乎,也没有这些神奇的功能,但那却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它对于我们研究古代历史的经济、文化、风俗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1935年,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办的“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开幕了。这次展览共展出了5000多件中国古代文物,参展文物都是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和私人藏品出借的文物。

当时北京故宫博物院挑选了700多件精美文物参展,这是故宫、也是中国古代文物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走出国门、参加国际上举办的文物展览盛会。故宫的文物学家庄尚严和傅振伦先生参加了这次展览会。展览会上,他们第一次在异国他乡看到这么多流失在海外的中国珍贵文物,作为故宫和中国的文物专家真是备感亲切又感慨万千,他们特别被一件青铜器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是一件代表大英博物馆参展的展品,一直收藏在大英博物馆,能作为大英博物馆的代表参展,可见它的珍贵。

这件青铜器高约20厘米,器身的纹饰十分精美。凭借着多年文物工作的经验,两位专家知道这件青铜器应该是中国古代食器和祭器的一种——簋。

更让他们震惊的是,这件青铜器还有几十个铭文字,这是相当难得和珍贵的。在国内,曾有一些文物专家听说过这件青铜器——簋,但谁也没有见过它,更不知道它的具体情况,难道这只青铜簋就是那件只闻其名未见其面的珍贵文物吗?

庄尚严和傅振伦当即要求大英博物馆允许他们为这件青铜器做一份拓片,以便带回中国进行研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拓片带回中国后,俩人立刻着手研究。青铜器上铸刻的68字珍贵铭文终于让他们解开了这件神秘青铜器的身世。

写作思路及要点:以秦兵马俑这中国历史文物为例,对其进行详细写作。

正文:

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km处。

秦子婴元年,秦兵马俑被项羽焚烧。一和二号俑坑塌陷。1974年3月,有人在陵东1。5km的地方打井时,发现几个破碎的陶俑。经陕西古勘探,兵马俑重见天日。1974年7月,考古工作者对兵马俑坑进行发掘工作。1978年,秦兵马俑被法国总统誉为“八大奇迹”。

1987年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2009年6月,考古工作者进行了第三次大规模发掘。共发掘出310余件文物,其中有陶马3组12匹,战车2乘,战鼓2处,兵器10处,弓驽箭12处,漆盾1处。将军俑头戴双尾冠,身穿双层战袍,目视前方,神定自若,双手交叉,腰前有一把青铜宝剑。

骑兵马俑,双脚合并,双手低垂,手牵马僵,马僵为玉石著。三年之间,至少有200万名游客近距离目睹了兵马俑的发掘。

一号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约14260平方米。二号坑东西长96米,南北最宽84米,深5米,面积约6560000平方米。三号坑面积约为52平方米。从布局来看,应为一和二号坑的指挥部。整个坑面积约为20000平方米,体积约为120000立方米。

兵马俑分为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军吏俑、骑兵俑、铜车马等20余种兵马俑。

兵马俑是我国古代的艺术宝库,是秦代写实艺术的完美体现,形体高大,形象生动,神态逼真,可谓千人千面,栩栩如生。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它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而古老的文化增添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国宝,有的是稀有动物,有的是名贵植物;有的是古代文物,有的是古代建筑;有的是珠宝艺术品,也有的竟然是文学大师……。这些国宝受到所在国家的特别保护,它们大都作为无价之宝,成为国家的骄傲和象征。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古代国宝有哪些吧。

 古代国宝有什么

 新石器时代

     人面鱼纹彩陶盆

     河姆渡文化彩陶猪

     良渚文化神兽纹玉琮

 夏商周

     三星堆铜像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玉凤

 春秋战国

     越王勾践剑

     莲鹤方壶

     曾侯乙墓编钟

 秦汉时期

     铜马车长兴宫灯

     金缕玉衣

     马王堆帛画

     马踏飞燕

     魏晋南北朝

     青瓷羊

     青瓷莲花尊

 《洛神赋图》顾恺之

 《快雪时晴帖》王羲之

 隋唐五代

     唐三彩

 《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

     兽首玛瑙杯

 《祭侄文稿》颜真卿

     佛指舍利——法门寺地宫

     宋辽金元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定窑孩儿枕

     南春早枝图

     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纹梅瓶

     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托

 明朝

     万历帝金丝冠

     大彬款提梁紫砂壶

     黄花梨圆后背交椅

     《落霞孤鹜图》唐寅

 清朝

     大禹治水图玉山

     《竹石图》

     珐琅彩芙蓉雏鸡玉壶春瓶

 中国古代文物中十大顶级国宝

 10、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高185厘米,扁圆腹,莲瓣纹壶盖,弓形提梁,一条细链连结着壶盖与提梁。壶底与圈足相接处有同心结图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条结。

 圈足内墨书十三两半,是壶的重量。壶腹两侧用模具冲压舞马图,马肥臀体健,长鬃披垂,颈系花结,绶带飘逸。只见它口衔酒杯,前腿斜撑,后腿蹲曲,马尾上摆,好像正合着音乐节拍,以优美的舞蹈为饮酒者伴饮助兴。

 9、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藏于河北省博物馆,是汉代规格最高丧葬殓服。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河北满城一号墓出土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它用一千多克金丝连缀起2498片大小不等的玉片,金丝重1100克。其妻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克,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十分惊人,由上百个工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是旷世难得的艺术魁宝。

 8、镶金兽首玛瑙杯

 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

 而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运。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

 7、马踏飞燕

 藏于甘肃博物馆,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

 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6、曾侯乙编钟

 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编钟是中国汉族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

 5、越王勾践剑

 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宽格上铸阳文鸟篆书越王鸠践,自作用剑。

 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铸工精湛,被称为天下第一剑。

 4、大禹治水大玉山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玉山置于嵌金丝褐色铜铸座上。

 系用呈青白二色的最为名贵的密勒塔山和田玉雕成,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35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也是国之瑰宝。

 3、清明上河图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原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该画描绘了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及优美的自然风光。

 《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2、司母戊大方鼎

 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全称为司母戊大方鼎。

 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

 1、四羊方尊后母戊鼎

 藏于国家博物馆,商代晚期的青铜礼器,主要以祭祀为用。四羊方尊是目前已知的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高度为583厘米,重达345公斤,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尊工艺之精湛、造型之典雅、气势之磅礴,堪称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是名符其实的国宝级文物,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5649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6
下一篇2023-10-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