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的雨巷到底要讲些什么

戴望舒的雨巷到底要讲些什么,第1张

雨巷》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之作,戴望舒也因此成为被传诵一时的“雨巷诗人”。

不妨先借用诗人原野牧夫的一段话:生活对于诗人来说,就好象世界万物离不开阳光和空气一样,诗人总是用自己敏感的心来感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一点一点,然后也以诗歌来介入其中。

生活其实就是一种生命体验的真实过程,一个诗人生命的过程就是感受着生活,然后用文字来介入,来思考——只要是生活,那么你感受的越深也就会思考的越深,最后会悟出某种“空缺”。

戴望舒的《雨巷》为我们精心描绘了一个富于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他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而诗人自己,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

他在孤寂中满怀美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面前。于是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怅惘,而美好的感觉倏忽即逝,如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那些无法实现的希望如梦一般飘然而逝。

全诗由7节组成。在第一节中,写到“我”“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而在这“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丁香般愁怨的姑娘”是我心目中的想象、追求和希望。

第二节是对这个“丁香般的姑娘”做进一步想象与补充。从视觉、嗅觉、感觉、情感等方面来丰富她,把丁香姑娘的幽怨温婉的气质凸显出来。这个丁香姑娘驻足在雨中“哀怨又彷徨”,此时把“她”和雨连结在一起,用雨来衬托“她”的哀怨,如同一幅水墨画般的让读者产生联想。

第三节,写这个让我着迷的“丁香般的姑娘”“像我一样”,在这寂寥的雨巷中默默的彳亍着,而“冷漠、凄清,又惆怅”的氛围,则充斥在这样的情境中。

第四节,写“她”和“我”在这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相遇,相较“我”的恋恋不舍,“她”只是默默的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然后“她”“如梦一般的飘过”。

第五节,写这个“丁香般的姑娘”与我擦肩而过,然后“她”“默默的走远了”,走完这条“雨巷”。

第六节,我与这“丁香般的姑娘”彻底的失之交臂。虽然“我”不舍,但“她”还是在我的目光中,在这哀愁的雨中,“消失掉了她的颜色”、“消失掉了她的芬芳”,“消散了她太息般的眼光”与“她丁香般的惆怅”。

所以,在第七节中,“我”独自“撑着油纸伞”,在雨巷中彷徨徘徊,期望能再逢着那个“丁香般愁怨的姑娘”。但是,要再次逢着这个“丁香般愁怨的姑娘”是渺茫的,所以我只能退而求其次,期望在梦中与“她”相会。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诗中的“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这个“我”似乎在期待着什么、追求着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这时候诗中的“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雨巷》从表面上看是写抒情主人公对在雨巷中邂逅的“丁香姑娘”充满甜蜜又忧伤的情怀,希望能与这个“丁香姑娘”再次相逢。但实际上“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只是诗人所创造的一个象征形象。这个像梦一般飘过的,像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只是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内心幻觉,“丁香”姑娘由景而生,又与景相互相生,这才构成了这首诗朦胧神秘的气氛。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的“丁香”姑娘,本身就带着一种隐约,模糊的光晕;而她的象征意义对读者来说或许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但我们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戴望舒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雨巷》就是这样。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在《雨巷》中,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诗转化了的中国古典诗词中集美丽、高洁、愁绪与一体的“丁香”形象,曾分别出现在李商隐、杜甫、李璟的诗词中(“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李商隐;“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杜甫;“青鸟不传云中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

同时,诗中的“油纸伞”、“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丁香般的愁怨”、“颓圮的篱墙”更体现了一种“杏花春雨江南”的古典文化传统,具有东方美学情调。

读戴望舒的《雨巷》总是情不自禁被带入其中,仿佛时空转换,我便在隐秘的角落,来见证这一场无声的邂逅。我走了那么远,也只是为了在这静谧的江南雨巷与你擦身而过。

还有《雨巷》中蕴含的朦胧美,不足以仅仅促使作者获得“雨巷诗人”这传诵一时的称号。整个诗歌不仅体现了主题的朦胧性,更体现了一种音乐美。诗中不断分行造成的缓慢,仿佛是抒情主人公在前行,又仿佛是在原地徘徊彷徨的脚步,成就了该诗罕见的音乐美。

我们可以看到,诗歌开首是将一个长句:“我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切分为多个短句,并且充分运用了押韵手法。此外,《雨巷》还运用了重复、顶真与回环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整体读起来流畅、荡气园润。

正是因为这种朦胧美和音乐美,才成就了《雨巷》较高的艺术成就。《雨巷》更因此而成为新汉诗在早期启蒙阶段成功实践的一个里程碑。

一、教材分析:《雨巷》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人教版)第一单元,本课在教材中的第二课课文通过写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场景: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我”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抒发了作者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一丝微茫的希望学习本文应从诵读体验入手,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充分展开联想,允许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理解二、设计理念: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激励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主动发现探究,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励学生独特的思路和想象,以自身的学习体验交流思想,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愉快地获得知识与提高阅读能力三、设计思路: 以教材为例,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将文章视为一个整体,抓住主要问题以勾联有关内容,准确把握内容,理解作者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中运用诵读联想分析法把握文中思路,理解作者的情感,品味关键词句,领悟其语言艺术内涵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新诗的特点、朦胧诗的一些表现形式 2.要学生了解作者复杂、朦胧的感情变化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3.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了解诗歌是如何透过意象来表情达意的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可以范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诵读体验并从中感悟诗人的情绪,从而把学生的思路引向课文 2.引导学生的联想能力,结合时代背景通过诵读体验,把思绪展开,进行探究式的个性化阅读 3.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朦胧诗歌进行朗读,让学生仔细比较体会和揣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应珍惜自己生活中的思想情感,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现实生活 五、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 1.掌握课文诵读的节奏并能准确朗读 2.通过意象把握意境 (二)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诵读体验进行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 2.使学生真正体会诗人的感情,理解作者是怎样内心情感的 3.让学生理解“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六、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通过对诗歌朗读让学生谈个人最初感受 2.启发式讨论法:让学生在启发中找出诗中意象并讨论其作用 3质疑探究法:让学生把握诗中“丁香姑娘”并作个人理解感受 七、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2.课前先找到诗的背景资料,准备上课时运用 3.课前找一些优秀朦胧诗作导引诵读 (二)学生准备: 1.课前认真通读全诗,找出自己的疑问 2.体会本文的写作手法,并和其他诗作比较八、课时安排:二课时 九、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从中体会到了当时的革命青年奋发向上的博大胸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戴望舒的《雨巷》,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二、介绍作者:(投影作者照片,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感知)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三、感知并探讨诗歌《雨巷》:(朗读此首诗,读完后谈谈对这首的初步印象)

1、放录音,学生静听并作感受

2、学生诵读同时自我思考

3、提问:大家感觉到什么了吗这首诗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归纳: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不过这情感也很美4、小结:对,每个人都有这种体验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感伤的东西有时也具有美的力量大千世界,美是无限丰富的

   5、这首诗低沉、哀怨和无奈,那么我们的感觉和体验是如何获得的不管怎么说,诗歌总是依靠形象、意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下面我们来找找诗中究竟有哪些意象吧  

明确:一共是6个,主要是三个意象(景物)

第一个是油纸伞作者并没有对它作过多具体的描写,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又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给人以风雨独立的形象这样子,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迷梦意境

第二个是雨巷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第三个是丁香整首诗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诗中另外的物象还有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除了6个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这些意象一起构成了全诗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6、提问:这首诗的显著特点,你认为是什么

明确: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六种意象(或者说是景物)四、熟读本诗,并背诵 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1、朗读与背诵检查2、引入:诗中写到了人——姑娘,其用意何在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分析姑娘的象征含义:

  1、思考: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这一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2、允许学生有其他的理解三、艺术特色:

  1、结构、巧妙组合,实现了由散文到诗的转化  《雨巷》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绝妙地切割散文式长句而又浑然天成组成了现代诗的神形兼备的能力以第一节为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诗人写诗手段是打破散文的文法结构,诗歌可以自由切割,原本相对完整的语意组合,以某种诗艺标准做原则此诗中诗人遵循的原则是语音,强调语音的节奏和音调,节奏有长短停顿,诗歌更注重语音的结构

  2、音节舒缓悠扬《雨巷》在音韵、节奏方面所达到的神奇效果是这首诗最为突出的成就

  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

  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的行首韵律诗停顿时间需基本一致,而诗行间停顿稍长,节与节之间停顿更长,《雨巷》单字顿放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③复沓句式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艺术运用典型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而和谐

  ④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3、诗讲究了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  4、修辞上使用排比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

  5、《雨巷》在用词上也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彷徨、芬芳、惆怅等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

四、总结与练习 附板书: 雨巷 戴望舒 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迷蒙雨巷———幽深、寂静、朦胧丁香———美丽、高洁、愁怨篱墙———颓圮、哀怨、凄凉姑娘———清雅,凄美、飘渺、哀怨=====>诗人伤感、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 十、教学反思:本课的学习必须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但是由于本课意象意义具有多样性,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必须给予引导和启发,主要是理解作者在文章中通过不同意象来表达思想情感,为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作准备总之,尊重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地学习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关键

赏析:《雨巷》创设了一个富于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彷徨的孤独者。

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面前。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

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和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而逝的希望。

扩展资料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 , 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也有人把这些意象解读为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的缩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血腥的“四·一二”大屠杀之后。诗人时年22岁。曾因投身革命而被捕的诗人,面对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隐居在江苏松江朋友家,孤独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夜坐听风,昼眠听雨”,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可生活贫乏,整天“窗头明月枕边书”,诗人只能在“旧时的脚印”、“青春的彩衣”和星光下的盘桓中寻求慰藉。个性的轻柔、忧郁和时代的重压,使《雨巷》成为现实黑暗和理想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参考资料:

雨巷-

结构:变幻文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雨巷》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绝妙地切割散文式长句而又浑然天成组成了现代诗的神形兼备的能力。以第一节为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诗人写诗手段是打破散文的文法结构,诗歌可以自由切割,原本相对完整的语意组合,以某种诗艺标准做原则。

押韵:《雨巷》全诗共七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为“飘过”之外,其他语句完全一样。这样起结复见,首尾呼应,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也加重了诗人彷徨和幻灭心境的表现力。整个诗每节六行,每行字数长短不一,参差不齐,而又大体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每节押的两次到三次,从头至尾没有换韵。全诗句子都很短,有些短的句子还切断了词句的关连。而有些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 “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读小夜曲。一个寂寞而痛苦读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人的心头。

叠词:为了强化全诗的音乐性,诗人还吸取了外国诗歌中的一些技法,在同一节诗中让同样的字句更迭相见。这种语言上的重复,复沓,像交织一起的抒情乐句反复一样,听起来悦耳,和谐,又加重了诗的抒情色彩。在浪漫的自由诗和“新月派”的豆腐干诗体盛行的时候,戴望舒送来了优美动听的《雨巷》,开拓了音乐在新诗中表现的新天地。

  篇一:最美的旅行

 我以为再也不会来到家乡的那片山了,再也遇不到那段魂牵梦绕的故事了,我真的这样以为过。

 承载着20xx年冬天太多的快乐,承载着20xx年夏天太多的期盼,我想我无法承受更多的落寞了,我依然独自一人,背上书包,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从出发到终点,我选择了家乡的那片山,说不上回忆,也说不上冒险,就想静静的独自享受一段不一样的旅程。

 我还是怀念那块长满绿草的柔柔草坪,怀念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怀念那山里的所有故事。于是,在回到家乡后,在和亲人打过招呼后,我还是很不争气的走进梦幻般的那片山了,寻找那些开始远去的记忆。

 夏天的山里依然那么热闹,满山的知了互相战斗不停。不知名的花还是那么妖媚,一阵微风拂来,我就走在花雨纷落的林间小道,接受一场特殊的欢迎。我走进去的时候是一个人,就像是一条通往天堂的寂寞通道。但是我并不感到寂寞,我很享受的边走边胡思乱想,然后旁若无人的会心微笑。太阳软软的打在我的肩膀上,脚下的树枝被我踩得吱吱作响,也为这喧闹添上一抹特别。

 熟悉的小路上,有两个牵手的身影为我引路。不曾记得那是曾经还是未来。我只是欣赏着这里的每花每草,安静的接受一份熟悉美景的洗礼。最美的风景拄着最深情的浪漫。我觉得这里的一切都很浪漫。你曾说,浪漫不在路上就在身上。我曾说,浪漫就在寒夜里,草地上,就在温水流过我发端耳畔之际萦绕。

 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独自旅行的脚步信步的来到了柔柔的草坪,我无法摆脱着美景的冲击,幸福得已经不能自言自语。四周的山,四周的树,还有那条静静流淌在草坪边缘的小溪。完整的一幅墨彩,手机的镜头实在太小了。

 终于醒悟,要从心里把这些美景收藏起来,闭上眼睛,耳旁只有流动的风声,水声。那一股股泥土气息的嫩草香也扑鼻而来。此时,我仿佛已经不存在,只有那条静静的流淌的小溪了。无比舒畅,很久很久没有体会到这种宁静了。

 一个人的旅行,没有落寞,也没有失望。躺在这幅自然的风景里,我很知足了,如果旅行对于你的重量还不足以让你放弃那些你正在拥有的东西的时候,你不会选择旅行,也不会选择在旅行的时候回忆,这次的旅行只有我一个人的旅行,虽然我不希望你缺席,但是我发现,我在静静的享受这最美的旅行。

 那段留下回忆的2016年已经是一段感动的时光了,不管回忆与否,我最美的旅行就是这段一个人的旅行,日子久了,我确信自己人生中最快乐,最美丽,最难忘的一次旅行已经出现,并且已经过去。而留下了一段童话般的美好和永不退却的回忆。当中有树林变幻的颜色,山中初雪的温度,溪边泥土的湿度,微风吹过树叶的声音,还有那段浪漫的感动。

 最美的旅行,不时想起,嘴角就会泛起一丝笑意。

  篇二:心的旅行

 云卷云舒,看凡间人世百态;人山人海,体味异国他乡,短短的一生中,我们总要经历岁月的洗礼、红尘的铅华以及看透生命的脆弱、意识的坚强。匆匆忙忙的步伐,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跟上时代的轨迹,沉沦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疲惫的心早已千疮百孔,何不来一次心的旅行,重新拾获这世间的美好和纯净。

 心累了,何必再苦苦地支撑着已疲惫的心灵,在一个没有晴天的黑屋里煎熬着自己,我们都不是机械的机器,会哭泣、会喊累、也会有抱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离开了七情六欲,也就变得麻木和冰冷了;情为谁起,一往而深,我们都是情感的寄宿者,在游离了一次又一次的悲欢离合之后开始,找到最终稳居的理由。谎言的完美编织需要强大的意志,爱过之后的伤害找不到可以愈合的创可贴,既然已经那么累,何必再苦苦挣扎和煎熬着自己的情感和心灵。心若天晴,天天天晴;心若有雨,哪里还会感受得到晴朗,人生匆匆数几十载,短短的一生,不如意之事,也会有十之八九,既然无法逃避,那就选择微笑地面对。

 没有谁的世界里是没有风雨的侵袭的,我们不要求我们的世界没有风雨,因为那是不完整的世界,一个完整的世界应该是这样的,会有风雨的来袭,那样我们才可以看到风雨之后的彩虹,会有生老病死,那样我们才倍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美好;会有酸甜苦辣,那样我们才会体味百味的人生;会有失意和会落魄,那样我们才会更好的成长。我们期待风雨的洗礼,期待一个更精彩的人生。为此,我们一直在追求,然而会时有迷茫,甚至迷失在追寻的`海洋中,沉浸于深不见底的漩涡中无法自拔;也会时有感动,人情的温暖总是包围着我们,让我们冰封的心不再寒冷;也会时有得意,但是也不可以忘记得意之前的辛苦付出和努力,以及未来的的不确定和不可测。人生是一场没有归途的旅程,背上行囊,走向梦的远方,一路上风雨相随,荆棘相伴;越过高山,踏过泥泞,让心中的梦想绽放耀眼的光芒。

 行走的旅途上,疲惫和感伤也会悄悄来袭,倾诉和停下来歇息是我们最好地选择,诉说心灵的疲惫,释放精神的压抑,汲取积极的营养,充实自己的人生,选择一次心的旅行,不为他人,只为自己。

  篇三:旅行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题记

 读书给我们一个诗意的精神世界,任我们思绪飘飞,所有浪漫的事都可以在我们的头脑中一一完成它带领我们领略古诗词的华美与隽永,体味平平仄仄的韵律,想象江南烟雨巷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在志摩的康桥柔波里寻得一片灵魂的栖息之所,沉醉于夕阳西下落日余辉洒满全身,依然可以风吹杨柳,长发飘飘的畅然书籍可以描绘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令我们遐想,然而只有当我们真正涉足时才会刻骨铭心,增加自己的多么的人生阅历

 尼采说:"无论一个人的思想多么的伟大,那一定只是他自己经历的诠释”而旅行带给我们的恰恰是那些各不相同的经历,去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对一个女子来说:见识很重要,,心胸你见得多了,自然就始业宽广,心胸自然豁达,女性特有的缺陷就会淡化,优点自然就更突出了设想如果我们老是呆在相同的地方,那我们的空间该是多么的狭隘,没有接受新鲜事物的熏陶,我们的人生该是如何的悲哀所有的青春年华只是在重复单调的歌曲没有出发,生命只会使一潭死水没有比双脚更长的道路,只要起航,世界就在脚下然与

 当然,旅行并不一定代表要在某些著名的旅游景点观光,因为这对于仍然属于消费者的大学生来说经济能力有限不是说旅游一定要欣赏到多么壮观的奇景,有时候,你一个人背起行囊在偏僻的村落里更加可以体会到内心的满足美学大师罗丹曾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处在大都市的我们,由于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少有时间去留心身边的人和事,或者忙于各种应酬,觥筹交错,灯红酒绿的夜生活使我们醉生梦死,生活也少了一种充实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总是体会到孤独的滋味,我们笑的频率越来越高,内心的欢乐却少得可怜。旅行带给我们的恰恰是心灵的回归,返璞归真的释然。

 旅行的意义其实是教会我们做独立的自我,习惯一个人的生活,不依赖,有自己的主见,能够独立的面对生活中的磨难与困苦。年轻的我们总是期待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总想出去闯一闯,即使是头破血流,也无怨无悔,有泪可落,但绝不是悲凉。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谁也无法替代,每当自卑的时候,我总会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微笑,只要笑一笑,没什么过不了。旅行使我

 可以重新找回自信,一直到现在,我都微笑对待每一个人,把我的欢乐带给他们,同时也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变得优秀。优秀是没有任何衡量标准的,只要自己喜欢,基本上就可以达到目标。

 趁着年轻,背起行囊,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吧。青春没有失败者,我想等到我老得实在走不动了,还可以回忆当年疯狂的模样,还可以心安理得的对自己说一声:“这辈子,你活得很精彩。”

你好

(1)

《江南水乡》 

文 / 美酒当饮如泉

我出生在浙江,长江以南,人人都说那里很美,好象天堂。我无法判断他们是否正确,因为他们之中并没有全都来过江南。传说中的水乡。美丽的天堂。

十三岁以前,我在浙江;十三岁以后,我来到另外一个地方。妈妈说,背井离乡。十八岁以前,我没有家的概念,哪里有妈妈哪里就是我的家;十八岁以后,我开始怀念度过生命最初日夜的地方,仅仅因为怀念,那意味着我再也回不去。

我是个奇怪的小孩,奶妈说我出生十个月就会说完整的句子,可是直到三四岁了还是不会走路,当时她曾一度担心这孩子的双腿是否健康如常人,后来某一天我忽然学会了走路,为此奶妈高兴得不行,当下一把抱住我眼泪汪汪地说:我的宝贝会走路了!我的宝贝会走路了!

我念书的学校我们那个时候把它叫做学堂。我们的老师用方言讲课,我们在每一堂课上从不用心听讲。

那个时候,我羡慕马路上飘摇而过的年轻女子,她们容貌皎好,笑容甜美并且长发飞扬。当我也终于成了这样的年轻女子,容貌皎好,笑容甜美并且长发飞扬,却再也找不到那种欣喜的感觉。仿佛一个世界,被永远封存于过去的某个时间,那里阳光灿烂,那里鲜花常年盛开,那里的蝴蝶徜徉于大片油菜花中不知疲倦。

生命中,意识里最亲的人是奶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最初时光是在她的臂湾中度过,母亲在三个月的时候就把如同一驮粉红色肉泥的我托付给了奶妈。忙于工作。呵呵现在很少再回老家,但是每次回去总免不了到奶妈家住上几晚。聊聊家乡的变化,聊聊我在外的成长,甚至聊我小时候尿床的光荣事迹。在她那里,我才真正感觉到家的温暖,那是一种和风习习,清风拂面的温暖。我不知道我有多依恋,以至于在异乡的时候总是梦见儿时天天陪伴的这种母性的脉脉温情。

小时候总喜欢在烈日炎炎的中午逃出家门,带着心爱的斑点狗狗一起在田野里飞奔。那里的一切都流泻着我们欢快的声音。累的时候,随便找个地头坐下休息,身边到处是青草的芬芳气息和泥土的和煦温暖,至今难忘,永生铭记。

夏天是最值得记忆的日子,夏天里总有那么多的美好事物。比方说蝉,便在每年夏季开始的时候早早登上枝头,开始一夏的欢唱。我们总是在一根长竹竿上用细铁丝绑上塑料袋,在整个夏天中不知道要捕获多少个这样的小生命。后来,有个胆大的孩子把这些整天叫喊的小东西拿回家让母亲煮熟了,瓣开黑色的壳,里面的肉鲜嫩而漂亮。这一大胆的举动导致了后来更加频繁的捕蝉运动,但是奇怪的是这种顽强的小生命并没有因此而灭亡,在来年春天过到尽头的时候它们照样准时出现在枝头。在赞叹它们生命力的同时,我不得不想起另外一些和蝉一样牢刻心底的事。

小溪一直是孩子们最钟情的地方。夏天一到,溪水的温度上升到可以卷起裤管肆无忌惮的下水游玩。摸鱼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保留选项。看那清清亮亮的河水,清可见底,一尾尾银白色的小鱼反映着太阳金色的光芒在石头和泥沙间穿梭游玩。再加上期间夹杂的绿油油的水草,一派美不胜收的景象。此时最不可拒绝的是孩子们下水的欲望,通常会漠视父母的呵斥而执意下水。即使回家挨骂也在所不惜。不过可惜的是这种鱼在溪水里生活习惯了,即使放在塑料袋里小心的带回家也养不常,通常都会很快的死去,空留一个孩子在第二天早上醒来对着他们白色的小尸体追悔莫及。

和这种溪水里生活的鱼一样难于养活的就是麻雀了。灰色的小雀子,捉来之后关在竹子编织的小笼子里,无论你怎样用心死命的喂饭粒,它们总是约好了似的在半夜里死去。空留下无限遗憾的孩子不解的看着它们小小的尸体,而后伤心的孩子会为它们筑起小小的坟墓,一个碗口大的隆起的土堆,前面像墓碑一样放些石头和采来的小小的野花,陪伴这些早死的小生灵飞向天堂。

那个时候我们不知道什么样的生命才被允许进天堂,在我们小小的幼稚心灵中所有的灵魂死后都将被长着白色翅膀的美丽天使引向天堂。所以,死,在我们童年的印象里不是黑暗而是美好的和去另外一个陌生而美丽的地方。

这样美好的印象直到目睹了一个大人的死亡,一个真正活着的人的死亡。他是华华的爸爸,一个正值壮年的男人,却喝农药自杀了。我们看见他的时候他还没有死,躺在他们家门口刚搬出来的床板上,嘴里不断的向外面吐东西,带着浓烈的农药刺鼻气息。华华的妈妈坐在一边哭泣,而华华不知所措的看着他妈妈。以我们当时的年纪根本不可能理解到底发生了多么可怕的事情,我们只是看见大人们严肃的表情和华华妈妈的声嘶力竭的哭声以及华华爸爸临死前痛苦的往外吐东西的情景。后来,华华的爸爸就在那天中午死去了,我还记得那天中午有炎炎的太阳和人们悲伤的表情。从此以后,我们开始恐惧死亡,在我们小小的简单脑袋中开始模模糊糊明白死亡并不是我们之前所想的那样,那里有美丽的天使和温暖的阳光。很久以后我才明白,华华的爸爸是因为和华华妈妈吵架才自杀的,但那已经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后来华华的妈妈又招了个忠厚的山里人做华华的爸爸,两年后给华华生了一个弟弟,而华华一直生活在那个新家,并且现在已经娶了媳妇自己分了家。

我这次回家最大的惊讶就是很多小时候的同学和伙伴居然都已成家,有的甚至为人父为人母,惊讶之外就是世事变化太快的感叹。区区的眨眼间,当年流鼻涕,长虱子的小屁孩居然也正儿八经的为,为人夫,为人父母。而我,在外多年求学和多年漂泊依然是孑然一生的回到故乡,那生我养我的地方。

一个人在异乡漂泊的时候,总会在不经意间触及心底这块最柔软的地方,因为那里有我度过生命最初时光的田野,那里有活蹦乱跳的鱼虾和清澈见底的小溪,那里有我一起度过童年欢乐时光的最最亲爱的小伙伴,和我亲爱的奶妈。那里,才是我的家,我亲爱的江南,我深爱的水乡。

(2)

《江南水乡》

文/丛立杰

江南,对我一直是个很女人的名词,如同那个诗里的丁香姑娘,让人滋生出几许莫名的喜悦和向往。而今走过江南,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江南是被水点缀,滋润,眷顾着的。

江南的水是随遇而安的。坐在旅游车上,随处可见路边的田间有一池水,夏荷正艳。江南最大的水域是太湖。太湖的所在地无锡是个干净清雅的城市,虽然不大,却处处显示着小家碧玉的气质。无锡的街道就是自然的园林,有修剪的一丝不苟的植物,叫人怀疑这些植物是被输入了某种程序而生长的。

初到太湖,就有种懊悔的感觉,觉得应该先来看湖才去看海才对。因为湖之于海,总是有局限的,尽管太湖很大,但它的边界在浩渺中给人遗憾,总有不够遐想的滋味。在太湖边很夸张的照了张相,回来看时忽然想起了“相忘于江湖”的句子,也许,江湖便是如此,在光阴的两岸,总有无数遗憾。

女儿一直盼着能快些到乌镇,以至于对于先前的景致有些不耐烦。我对于她的这份执着有些担心,不知乌镇会不会如她所愿的,宁静,悠远,简单,清澈。到了乌镇,我的这一担心终于落下。乌镇不愧是中国江南的封面,有着与生俱来的美丽。清秀的河水,古朴的石桥,很古旧很古旧的房子,像是刹那间把人带回了明清。走在乌镇的街道,总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那些蜡染的织品,那些韵味十足的扇子,都似乎有一种莫名的情愫暗掺在里面,使人有关于前世今生的恍惚。女儿照了许多乌镇的景物,还特别的不让我加入到景物中去,说,那些景物,有了我,就变味了。对此,我只能不置可否。

以一个北方人的心情去体会江南,总是有点力不从心。到了西湖,这种感觉尤为强烈。我不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女子,但到了西湖,仍是觉得自己太过北方了。西湖的纤秀和才华使我一直惭愧着,好象,北方一直金戈铁马,西湖一直吟诗作画。这里的文物古迹,神话传说渗透在每一座桥,每一段路上,经过千百年的廝磨,已经幻化成了西湖的灵魂。我们是坐豪华游艇去游西湖的,这又让我多了些遗憾,西湖是要泛舟的,那种木制的小舟。如此,若再有机会,定要来西湖边上住上几日,圆了这个泛舟西湖的梦。

希望帮到你。

不能互换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不可以互换,这是一种由远及近的描写,感情逐渐升华,突出丁香一样的忧愁

所谓知己难求,每个人都希望找到一个懂自己的人,每个人也都期望可以踏着七彩祥云邂逅自己的另一半。诗人撑着油纸扇,独自走在一个幽深的巷子里,院墙隔绝了外面的一切,天气小雨。这样的环境不觉让人觉得心情有些苦闷,寂寥。这时诗人开始期待邂逅心中美好的姑娘,在诗人想象中,她一定很完美,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里是诗人对姑娘的期待,那么结果是怎样的呢?

当两人碰面的时候,不可思议的一幕,大家可以想象,两个装扮、心情一模一样的人,在一条冗长寂静的巷子相遇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小雨滴在油纸扇上,诗人和丁香姑娘之间心脏砰砰砰的快速跳动着,两人距离越是近,那种激动的心情就越是强烈。但是,两人却没能像童话剧的王子和公主一样幸福的走在一起。“她投出太息般的眼光,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这里看得出姑娘实际是不愿意与诗人分离的,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又不得不离开。诗人必须眼睁睁看着心中的姑娘远去。无奈与不舍交织,诗人不得不目送丁香姑娘一步步走远,到了篱墙,走尽这雨巷。

当小雨消散了丁香姑娘所有的信息之后,雨巷再次只剩下诗人一个人,孤独,寂寥的独自彳亍。诗人想再一次的遇见丁香姑娘,但也深知希望渺茫,所以最后他说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刻骨铭心的爱情,大概就是各自活在自己的空间,彼此思念吧。

 诗人选取了油纸伞、雨巷、丁香花、篱墙等意象,通过朦胧、细腻的表现手法描绘出了一副雨天诗人独自彷徨于雨巷的情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在时代的孤寂中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中语文《雨巷》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想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掌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人内在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3、积极引导学生如何面对青春的迷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工具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二、作者简介

 “雨巷诗人”: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三、诗歌赏析:

 步骤一:感悟诗歌,整体把握

 师: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教师示范配乐朗诵。

 全班集体朗诵。(教师点评)

 师:读完之后,你对这首诗最强烈感情是什么呢请同学们从文本中找出能表达本诗情感的词。

 生1:

 生2:……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回答都非常好,基本上都能准确地把握住诗歌的感情基调。我们可以归纳为:忧愁、苦闷。

 步骤二:解读文本,理解意象,把握情感

 师:同学们在心情忧愁、苦闷的时候选择怎么样的宣泄方式呢

 生1:……

 生2:……

 师:那么诗人在这样忧愁、苦闷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呢可不可以从诗中找到相应的诗句呢

 生1:……

 教师总结:同学们了解一下诗歌的创作背景:《导与练》材料P6

 明确:诗人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的又寂寥的雨巷。这句话交代了什么

 生:交代了诗人所处的地点、环境等。

 师:这个环境的特点有哪些来组成

 生:环境特点:凄凉,哀愁。有油纸伞、雨、巷三个景物。

 师:很好,在诗歌中,我们把这些景物称作是“意象”,诗歌通过一定的意象营造一定的氛围、环境从而为诗人抒发感情提供了空间。我们来研读一下戴望舒所选取的这些意象。比如大家学过的《天净沙、秋思》就通过10个孤独、寂寞的景物来营造一副游子的羁旅愁思情景。

 师:油纸伞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呢

 生:……

 明确:(美)复古 怀旧 神秘

 油纸伞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美的点缀。现在,但是伞却又突出了一个自我的天地,外面是笼罩天地的榆木,耳边是雨的滴答,是自己寂寥心灵的声音。这时的我是孤独的,深深地沉入了自我内心的苦闷天地的。当然油纸伞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雨——春雨。

 师:大家想一想,这里的雨是什么样的雨

 生:小雨,细雨。淅淅沥沥,像绵长的倾诉。

 师:宋人秦观又在词中这样描绘春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春雨也是一个惹人闲愁几许的经典意象。而《雨巷》则把文人对雨的喜爱推向了极至:象一幅微微泛黄的旧水墨画,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雨巷中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嫣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

 为了营造一个符合自我内心与“姑娘”相逢的场所,诗人可谓是用心良苦,选择在小巷,撑着油纸伞,在雨天。为什么选择在小巷呢

 生:……

 师:小巷的特征:狭窄,宁静,隔离了喧嚣的人群;青石板,带着一种不染纤尘的唯美。我们用一组语言来形容一下这个环境:

 细雨斜飞,暮色苍苍,雨声淅沥,烟雨朦胧中的雨巷悠长悠长,它远离喧嚣热闹,幽暗的青石板铺成的街道湿漉漉的,透着寒气,静寂,萧条,而又冷清……为浪漫的遐思做好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的准备。这样的意象,充满着孤独的暗示。

 师:这样的雨巷与我的心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明确:从色彩的基调来看,雨巷属于暗色调,而且是在雨中,与我的心情一样都是灰暗、阴沉的。

 雨巷:黑暗而沉闷社会现实的特征。

 小结诗人选取油纸伞、纷飞细雨、狭长小巷通过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图景,诗人在雨巷中独行,他彷徨不定的步态则分明透露着他内心的孤寂和苦闷之情。

 二

 诗人在独行同时抒发了内心的独白:希望逢着一个姑娘。

 师:这个姑娘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呢

 生:丁香一样的颜色……

 (全体朗读诗人理想中的丁香姑娘)

 为什么是丁香花而不是其他的呢比如菊花、牡丹花等我们说戴望舒是一个深受中国古典诗风影响的诗人,同时有着法国印象派作风。

  课堂小讲座

 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开花,多为淡紫、粉、白色,貌不惊人,容易凋谢,然而却可以散发淡雅的花香。

 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

 明确:选用丁香花是因为丁香姣好却容易凋落,姑娘美好但倏忽即逝,同时又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

 师:根据刚才的课堂小知识,同学们思考一下,在这里丁香一样的姑娘是怎么的姑娘呢

 生:……(追问学生依据在哪里,尽量从文本来)

 师:是一个美丽、有着丁香花芳香、忧愁、哀怨、孤寂、彷徨的女孩……(允许多种解读)

 师: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呢

 生:……多种解读

 师:(从虚实来引导)丁香姑娘她美丽、高洁、飘缈、哀怨,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信念、美好爱情等的追求,但是这个追求却又是易碎的,飘忽短暂、转瞬即逝的。

 师:那么我和这位姑娘照面了没有请在第4小节中找出一个词。

 生:没有。飘过(让人感觉有点虚无飘渺)。

 师:当她向诗人走近时,诗人正想和她说点什么的时候,丁香姑娘的反应是什么呢

 生: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师:为什么太息呢

 生:因为她的忧愁。

 师:很好。她没有向诗人打招呼,而只是向诗人投出了一道叹息的目光,然后像梦一般轻盈而不着痕迹地飘过了。诗人这时候感觉到她的感觉是凄婉迷茫的。

 诗人目送这位丁香姑娘在雨巷中渐行渐远:他们在朦胧的雨巷中不期而遇,竟然又失之交臂,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啊!眼睁睁地看着美好的(爱情、理想)就这样消失去了,诗人是何等心痛啊。

 师:诗歌是如何写丁香姑娘离去的

 生: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全班朗诵)

 师:很好。同学们注意这里的一个意象:篱墙,而且前面用定语颓圮修饰。(引导颓圮的意思:坍塌、破败)

 师:诗人为什么要用一个极美的丁香姑娘消失在极丑的破墙里呢生: ……

 明确:提示:这首诗写于1927年,虽然有些事可能是偶然的,但我想该有必然因素在内。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镇压后,1927年的闻一多在诗集《死水》中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1927年的朱自清在清华园里“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1927年的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诗人遇见的美好的理想的象征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破碎了,因此在这里形成一种美丑对照,来说明诗人心中的美好理想、爱情的希望破灭。

 师:丁香姑娘消失了,而诗人此时却还依旧回味在刚才相逢的情景中,还处于魂不守舍的状态中,依旧还感受着丁香姑娘的丝丝气息。那么诗人怀念丁香姑娘的什么呢(全班朗诵第5节)

 生1::颜色,芬芳,太息般的眼光

 生2:还有丁香般的惆怅。

 师:回答非常完整。我们可以想见,诗人一个人呆立在雨巷中,久久地回味着刚才与丁香姑娘相逢时所感受到的颜色、芬芳,甚至她的满含叹息和惆怅的目光。但是残酷的现实却容不得美好的爱情或理想。在诗的最后,我们看到:在“悠长、悠长的雨巷中”又只剩下诗人在独自彷徨。(全班朗诵最后一节)

  小结

 至此,诗歌通过写自己对“丁香姑娘“这个意象的翘首期盼—邂逅相遇---伤情离别—无情消失,来写出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理想破灭,对美好事物(革命理想、爱情婚姻)苦苦追寻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师:在诗的末尾,诗人似乎又将诗的开头所出现的那个镜头又重新播放了一遍。只是将“逢着”改成了“希望”。为什么要这样改呢(全班朗诵最后一节)

 生:……

 师:一方面表明诗人并没有完全放弃希望,另一方面却让人感到了希望越来越渺茫了。

 因而,读到诗的最后一节,我们不禁感到:诗中所渲染的那种理想破灭而又无法挽回的苦闷、哀怨而又无奈、惆怅的情感又加了深了一层,升华了诗歌的感情。

  步骤三总结全诗

 全班再次朗诵全诗。

  教学总结

 《雨巷》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是戴望舒的成名作。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这首诗体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曲折的心路历程,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该诗意象优美,意境朦胧,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初次接触这类诗歌,有的因为其难懂而不喜欢,有的只能模糊地感觉写的很好,但又不知道好在哪里,还有的同学则完全没有感觉。基于这些原因,我在上课时特别注重问题的设置,并且尽可能创设一些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能真正读懂《雨巷》,走进《雨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6719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8
下一篇2023-10-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