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的经过

写作文的经过,第1张

1 写作文时要经过哪些过程

作文,是语文综合水平的体现。但是,对于好多同学(其实包括原来的我)来说,总觉得作文很深奥,不好写。其实不然,我觉得,要写好作文,只要注意下面这几点,并持之以恒,经常练习写作,写出一手好作文也是不难的。

第一,就是词语积累。作文,要有佳词妙句才有文采,才能吸引人。一篇文章,假如没有佳词妙句,无论这件事情多么精彩,你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平淡无味,怎么能够吸引人,让人去欣赏呢?你写的这篇文章也就等于白写。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班的黎老师就很注重在这方面对我们的教育和引导。我在看文章、阅读时也很注意这点。

第二个方面,就是注意留心观察。写作文,不是在屋子里憋出来的,而是要到实际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嘛!有些人,他是出去“观察”了,可是他只是走马观花,忽略了细节。所以写出来的作文只是条条纲纲,根本没有要点、细节。所以,在观察时要留心,要仔细,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好作文。记得外出时,爸爸经常会指这指那,问这问那,以引起我的注意与思考。

第三嘛,就是多看课外书。这是积累词语的重要渠道,也是写作文的关键所在。包括家里订阅的书籍和书店的各种图书。只要有空,我就会到书店看看各种各样的课外书。当然,不是只看就能写出完美无缺的作文的,关键还要注意积累、牢记和运用。才能实现“人为我用”,这样在写作文时,才能做到随心所欲、挥笔自如。

2 写事作文时经过怎么写

一、过程分解

孩子们在叙事写作的时候喜欢把事情的过程猪肚这块写成一个很大很长的段落,文章就成了鲜明的记叙文写作的三段式模式。这样的模式很难得高分,过程也很难清晰具体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三段式模式不可取,要避免。化解三段式模式的高招就是过程分解,就是要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将一个复杂的过程分解三四个阶段,这种过程分解的逻辑顺序主要有以下三种:

1、一种方法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即起因,经过, 、结局来分成三四段

2、按是按时间的推移顺序,即前中后三段。

3、按据地点的转移来分段,地点转换即另起一段。

一个复杂的过程被分解后三四个阶段后,然后我们要再做就是把每个阶段写清楚,为具体打下基础。

例如:《背影》这篇课文将父亲送别时的起因,经过, 、结局来分成四个阶段,写成了,2-6 5个段落。

1、点题,难记父亲的背影。

2:交代这次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3 、送别的原因、

4:送别前父亲的细心关照,

5:送别过程:进站买票上车后

6、送别 :上车后, 父亲为我买橘子,买橘子后告别。

7、送别后 ,对父亲背影的怀念。

进入车站去上车,上车坐在位子,父亲为我买橘子,买橘子后告别。

而对父亲为我买橘子的整个过程做了具体的描写。

《最后一课》是时间推移顺序来写的。按照上课前(上学路上)------上课时------下课时这三个连贯时间顺序来记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按地点的变化顺序来写的, 先写孩提时的百草乐园,再写少年时代的三味书屋。两个地点的变化构成一个少年的成长历程

二、详略得当

过程分解后,就要注意过程各阶段的详略了。叙事的要做到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做到主题突出。

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

例如《背影》中对而对父亲为我买橘子的整个过程做了具体的描写。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达出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

2)、几件事时,重要事件要详细描写。

例如: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3)、面要略写,点在详写。

面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点则为重点人物的刻画,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

3 写一个人拿手的事的经过作文大全

我最拿手的事情是下象棋,我曾杀敌无数,把敌人杀的落花流水、跪地求饶。比如有一次,我和李贺楠比赛下棋,比赛开始了,我一马当先来了个“当头炮”,他也不甘示弱了来个“屏风马”摆出防守阵式,我们俩势均力敌,旗鼓相当。这时,我的“马”可等不及了,马上跳了起来。李贺楠开始进攻了,把“车”出了出来,我一看见大势不妙,赶快开始防守。但是我比他慢了一步,让他吃了很多子。

过了一会儿,我的大部队逐渐被他给占领了。当务之急,我摆开了我的绝招“八卦阵”等待他落入陷阱,过了一会儿,我的绝招果然奏效了,他的“大将”接二连三落入我的陷阱。看着他的士兵一个一个的被我给消灭掉了他只好无耐地开始防守把进攻的权力乖乖地让给我。

最后,我给李贺楠剃了个“光头”,我反败为胜了。

怎么样,我下象棋的水平不错吧!

4 小学作文事情经过描写

小草经过残暴的洗礼,在初春中扭动腰肢;小树经过寒冬的洗礼,在初春中坚强屹立;梨树经过暴雪的洗礼,在初春中绽放洁白。——题记

她,抓住了冬天的尾巴扬长而来,带来了坚强、奋斗与拼搏。她,破开了季节的头颅孕育而生,带来了温暖、动力与绿意。她,挣开了自然的怀抱蹑蹑而来,向我们展示她的故事与人生。看,那小草在细雨中起舞,向我们展示它的身躯,告诉我们它是坚强的象征。当它那幼小的身躯别埋进土壤时,就想有一天破土而出,终于——突破了盖在自己身上的土壤看到了黎明。却又要面对残暴的折磨。它在寒风中坚强屹立,就为在初春中跳那桑巴拉。它用自己的身躯带来坚强,于是初春增添了一份意味。听,那是树在高歌,像是在告诉我们,它是奋斗的象征。当它的根被埋进土壤时,它就知道了自己的命运。

经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才有这一你多长的小身板,却又要面临寒冬的考验,仿佛是在考验它配不配在初春中争夺一席之地。寒风,刮掉了覆盖着它的衣服大雪使使的身体冰凉,连连打颤,但它仍然扭动不让自己被冻僵,他奋斗着,终于——在初春有了立足之地。它用自己的身躯带来了奋斗的枝叶,于是初春又增添了一份意味。嗯,香气弥漫,那是梨花的香气,那香气是高洁的象征。它为人们带来果实却没有人知道它所受过的苦。同样是植物,它却与众不同,同样经历了洗礼,但它却独散芬芳。没有人在意它——梨树。但它却是高洁的象征,它用自己的身躯带来了高洁的花朵,那花昂首挺胸,神圣不可侵犯。于是初春又增添了一份意味。经过了洗礼的初春,散发着无味的清香,带着坚强、奋斗与高洁来到人间,向我们展示她的美好。

5 写不出作文的经过

哎 我除了写作文,否则不会这么多话的首先,是天赋问题 然后,是缺少阅读 再者,没有积累 接着,你废话功底太差 最后,情商较低 时间有限,大体是这样我劝你要放开点,要光缆全书不仅是作文书,还可以是别的书籍我猜你不喜欢看作文,可我何尝不是呢? 书店有许多丰富情感的书籍,这是我建议你阅读的毕竟我觉得你的智商高,但是情商较低描写的功底一定要到位,这是废话功的关键你连描写都只写两三行,还凑个P呀有时候你需要一个灵感,有了灵感,你可以如行云流水一般的写出来所以你一定要本篇文章来源于突袭网[。

6 写 作文之中的过程

一,如何写作文?

首先能够清楚地表达思想、表达情感,然后把最好的文字表现在你这篇作文中,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够有一些新奇的想法、或者说新颖的表达形式,可以适当使用。不能一味地去猎奇。

章写的时候,应该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和自己的观点。提倡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东西。”只有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写出来才有真情实感。因为有这样的真情实感,写出来以后才是一个经过思考、经过经历得来的东西,这样的东西,才是生活当中很有价值的东西,写出来也才会赢得读者。

二,各种作文写作技巧:

A,记叙文----四段式加强描述法

一、「择要深入」:仔细描写人、事、物,而不是提一下而已;与草草的提一大堆事物,不如精细的描写几样就好。例如说别人胖,就别提他头发很长这些不相关的事。

二、「善用比喻」:把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鼻子所闻到的、嘴巴所吃到的、皮肤所接触到的、心所感觉到的,用「……好像什麽……」的方式,来取代呆板的直述。例如,「他很高。」不改成「他那过人的身高,几乎要摩擦天花板,再长的床都不够大,简直是个人形高塔。」

三、「成语俗话」:可以丰富文章。适时的加入成语或者俗话,有画龙点睛之效,当然切记不要太过火,整篇引用个没完没了,而能在文中加入成语的方法无它,就是勤背成语、俗话、名人语录、静思语、诗词等等。

四、「善用举例」:说明了一大堆,不如举一个实际的例子。例如:形容完小明是多麽多麽会吃之后,马上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和小明吃完晚餐后,一起去逛夜市,不料他竟又吃了三盘臭豆腐、一碗猪血汤、一杯绿豆沙、一包鸡蛋糕……。天啊!回到他家,他妈妈问要不要吃消夜,他竟然点点头说:『好好好……,我又饿了!』」

这样一来,文章肯定生动有趣多了!

B,议论文----说明型三段论

一、说明型的论说文的特徵,就是在说明题目是什麽,以「我的烦恼」为例,就是说明自己的烦恼是什麽。

二、说明型文章可以分成三大段:解题、说明、总结期望。

三、首段为解题,就是把题目概括性解释、举出例证、四方联想一下。以此题为例,就要说明一下什麽是「烦恼」、不同的人有什麽不同的烦恼、有了烦恼会有什麽影响等等。

四、次段为说明,要根据自己的想法、看法、经验、解决方法来深入说明,可以根据个人所见,分成几个项目来条列说明。以此题目为例,不妨细分几个小段来细说,细说之后,别忘了加入解决的方法和策略,例如:

「我最大的烦恼就是弹钢琴了,每次练习的时候……,我想为了克服这个「音障」,我想只好……。(第一项烦恼和解决策略)

其次是算数学的应用题,对我来说……。老师建议我……。(第二项烦恼和解决策略)

最后一个不大不小的烦恼就是我的身高太矮了,已经是六年级的我,居然……。看了几次医生后,我决定……。(第三项烦恼和解决策略)」

五、最后一段,说说自己的想法、感觉,以及心中的期望。

C,论说文----实践型四段论

一、有关於孝顺的论说文,是中国小孩一定充满了又爱又恨的情绪,爱的是:这是我们中国人独特於世界的一种社会制度,它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开端,也是社会分工的最佳示范;而恨的是:这种论说文是最容易流而千篇一律,最没有发挥的空间。但是这种很多人写到『臭酸』的题目,却没有多少人可以写得很好。

二、论说文最大的忌讳就是『言不由衷』,说一些自己都不一定认为对的话,拼拼凑凑出一篇不知所云的文章,而是要动头脑思考,真的以自己的角度去构思。

三、实践四段论:

(一)解题: 这个题目是什麽意思?需要我多做说明吗?古今中外的说法如何?有些什麽成语、俗话、典故?

(二)反省: 这个题目一般人的现况如何,我自己的现况如何?有什麽古今中外比较好的例子吗?

(三)策略: 这个题目要如何去实践它?我能做得到吗?能做些什麽?

(四)期许: 这个题目我有什麽期望?有什麽感想?有什麽心底的话要说?可以引用谁的话来勉励自己,成为座右铭继续努力下去吗?

四、这种四段论法的文章,结构稳定而丰富,在大段与大段的连接上,如果加点巧思,就让人感觉侃侃而谈,再加上些历史上或典故的例子就更具可看性,但是临门一脚是什麽呢?就是要有『真心、真话、真情感』在背后支持著。

7 关于路过的作文 路过

路过如果只是路过,请不要打扰。

——题记太阳底下,我掀开一块土坯,随即掀翻了一个小世界:一群蚂蚁四散奔匿;一只多足虫,张皇着迈不开腿;还有几只不知句的小虫子,嫩嫩的,白白的,像几截草芽,僵卧在阳光下。我想 了一件坏事,也许刚刚,蚂蚁们在乘凉,多足虫在打盹,而那几只草芽般的虫子,只愿守着它们的嫩与白,和这个世界静静相望。

轻轻地,我将土坯放回原处,内心却再也无法平静。我只是一个过路人,却打扰了这个世界的梦。

实在是罪过。也许只有路过而不打扰,才能换得我们这个世界的宁静吧。

徐志摩于早年邂逅林徽因,从此便在心中烙下了她的倩影。天涯海角,追随着她而去。

而林徽因却不钟情于他。当徐志摩知道林徽因与梁思成已经然是伉俪情深之后,他选择的是安静地抽离,抽离出林徽因的生命,从此不再打扰,只将她的笑笑靥收藏心底。

“我在茫茫人海中寻访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吟着这样的句子,徐志摩终究将自己定位于过客,祝福过后,遵循命运的安排,从此退出林徽因的世界。

路过,却不打扰。徐志摩为了心上人的幸福。

没有强求,只忍着心酸路过了这段悲喜交加的单恋,让林徽因的生活不被扰乱。谁能不说这是一个诗人智慧的奉献呢?而就在前段时间,我听说南京市为修建地铁3号线,计划将阻拦在规划线路上的多株百年老梧桐树砍掉或移植。

眼看悲剧即将发生,南京的市民们立即行动起来:在老梧桐树上系丝带、在树下深情地念着对它们的爱,来唤醒城市管理者为追赶“中国速度”而日益麻木的内心。还有环保志愿者积极为“树”请愿,呼吁有关部门改变原方案。

频繁写信、打电话给城市规划管理局。最终,有关部门改换了地铁路线,绕开了那些古老而可爱的生灵,市民们又可以在树下感受那些轻碎的叶影了。

地铁路过梧桐树,绕开不打扰,让它们得以继续荫护美丽的六朝古都。谁能不说这是中国人民智慧的舍取呢?路过有梦的尘世,不打扰;路过他人的生命,不打扰;路过自然的怀抱,不打扰。

如果你只是路过,请不要打扰,还这个世界一片宁静。路过,却不打扰。

正是生活的大智慧。路过夜幕已经降临,喧闹的城市归于平静,漆黑的街道旁只有那家报亭依旧闪烁着微弱的灯光,这灯光总会让我有一丝莫名的感动。

是的,每次路过这报亭,我都会因所见而感动。清晨的鸟鸣打破了夜的寂静,我也睡眼惺忪地开始了新的一天。

骑车路过这报亭,已看见一位老人在忙碌,他便是这报亭的主人,六十多岁。他的动作令人赞叹:将报纸一份份夹好,一垛垛摆放在台面上,用铁尺压牢,没有一丝急躁、没有半点声音,他不是在理报,是在完成一件件艺术品。

那一刻,因早起带给我的疲倦与烦躁荡然无存。是的,老人不将这一切当做繁杂的工作,而把它视作生活的一部分,用心完成,用心感受,用心享受。

这样你就不会感到倦怠,你会感受生活的价值与意义。感谢老人,让我烦躁的心情得以平复。

太阳的升起让城市从睡梦中苏醒,平静的大街又在此恢复了活力。人来人往间,老人的报亭也开始变得热闹,来老人处买报的大都是老主顾了,买报的人在报台前选出自己需要的报纸,将钱放在一旁的铁盒里,便转身离去了。

这看似普通的举动却让我万分感动:老人信任他的顾客,顾客也相信老人的为人,人性之花在这一刻无声绽放。没有感天动地的场景,没有催人泪下的话语却给人心灵以无限感动。

感谢老人,让我在路过你的报亭时,在这纷杂的尘世间感受人性的温暖与力量!正午的烈日让街道又恢复了平静,饭后的人们开始了午休。老人报亭前的一块空地上,几位老人在棋盘上厮杀。

报亭的主人斜靠在树下的椅子上闭目养神。他仿佛听不见知了的聒噪、争斗者的吵闹……他的脸上是沉静的、闲适的,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却让人处处感受他的快乐与超脱。

是的,身外之物过多地打扰了我们的生活,过分的物质需求让我们心灵无处停泊。感谢路过,感谢老人,让我在这烦闷的午后感受生命的真谛,追寻快乐的方向! 黑夜再次来临,当一切又再次归于沉寂后你仍旧在黑夜里守候,守候着那几个夜班归来的工人,微弱的灯光把你瘦长的身影拉得更长。

这守候不是为了金钱,只是为给疲惫的心灵带来一丝安抚。没有过多情感的交会,没有过多语言的润饰,目光与目光的碰撞、手与手相接的温暖是爱心与责任的最好表达!在我的人生征程中我庆幸有这样一个报亭,我庆幸有这样一位老人,我庆幸我每日的路过。

路过这里我看见了人世间最美好的风景;路过这里,我看到人性的闪耀;路过这里,我感受生命与生活的价值与意义。感谢报亭,感谢老人,感谢路过!路过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预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刚巧赶到了。

席慕容也曾写道,前世佛前五百年祈祷,才换来今世的一次回眸。这是一种多么珍贵的缘分!如果很煞风景的,用概率来算一算,地球上两个人路过对方的概率是六十亿分之一。

微小的可能性,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所以珍惜我们的路过,珍惜每一次生命的邂逅。汶川地震似乎快要淡出人们的记忆了,可其中一个片段。

8 记事作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作文第一次骑自行车

星期天,爸爸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明天就去骑

第二天,爸爸帮我把自行车拿了出来这里真好啊!青青的草,红艳艳的花朵,可爱的小鸟,蓝蓝的天空,真是一个骑自行车的好地方

爸爸说:“孩子,骑上去吧!”我先一只脚上去了,可是,我没扶好,另一只脚还没上去,就倒下来了,一下子人仰马翻,重重得摔在地上,我说:“疼死我了”爸爸说:“没事,再去试”我咬咬牙爬了起来,然后,一只脚上去了,另外一只脚还是一样,没有上去,我又摔下来了,这回,我的 遭殃了,我生气地对爸爸说:“这自行车不听话,我不骑了”爸爸说:“做事要有耐心,一点一点地学,这样就会骑人不是天生什么都会做,而是一点一点地学,这样知识就越来越多了”我只好又爬起来学,爸爸说:“手扶稳, 坐稳,不要心慌我记住了这几句话,骑自行车,可是,我坐稳了,扶稳了,就是脚没有踏好,爸爸跑过来,扶着车,我把脚踏稳了,然后,慢慢地骑,一直骑,爸爸松手了,我也不知道,就这样,我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骑自行车

其实,骑自行车不难,只要坚持不懈,我了解了一些道理,人要学,不是天生就有这些本领的,我喜欢骑自行车!

徐志摩是一位一生都在追求爱、自由、美的诗人。作者对美好爱情的追求是真挚的,尽管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如愿以偿,但作者还是抒发出自己对爱美好的忠贞之情。

一、爱:疯狂痴情

徐志摩是现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一个风流才子,向往个性自由,喜欢浪漫无羁的生活。所以梁启超在他和徐小曼的婚礼上批评这种行为。在其作品中有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也有对爱国主义、理想主义的追求。我仅从爱情这个角度去分析一首诗:《这是一个懦弱的世界》他希望任何阻碍事物都消失,即使再艰难,他都要想办法去寻求这份感情。

“这是一个懦弱的世界/容不得恋爱/披散你的满头发/赤露你的一双脚/跟我来,我的恋爱/抛弃这个世界/殉我们的恋爱。”这是怎样疯狂的举动?

“我拉着你的手/爱,你跟着我走/听凭荆棘把我们的脚心刺透/听凭冰雹劈破我们的头/你跟着我走/我拉着你的手/逃出了牢笼,恢复我们的自由。”“荆棘”“冰雹”作为前行的阻碍,但依旧要逃出牢笼,去寻觅所谓的自由。

“跟着我来,我的恋爱/人间已落在我们的背后/看呀,这不是白茫茫的大海?/白茫茫的大海/无边的自由,我与你恋爱!"似乎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与世无争,只有你我在海边,超乎寻常的想象使诗多了些丰富的色彩,也体现了爱的坚贞。

最后一节则勾勒了一幅完美的画面,“星星”“群鸟”“青草”“鲜花”“飞鸟走兽等等,都足以是他到达美丽的天庭,从而获得恋爱的自由。完全以自己的想法去主宰这个世界,具有明显的个性主义思想。

二、自由(思想神奇飞动)

站在徐志摩先生的角度,自由的定义莫非是人身的自由、思想的自由,没有任何局限性只有无拘无束的猛然间,才能写出优美的诗篇,此举可以理解为放浪形骸。

另外,从他的感情经历中也可以看出来,虽已经和张幼仪结婚,她也有了孩子,但在康桥邂逅林徽因后又对她展开疯狂的追求,做自己想做的以为对的事情,回国后遇到陆小曼,心中的爱情之火又重新燃起,不管家人亲朋好友包括自己的恩师是如何的反对,他都不理会,最后终于冲破了层层阻碍,俩人结合到了一起。对于他来说,喜欢就去追,从不考虑其他的,他也不会故意隐瞒自己的感情。

还有,从他的诗句中也可以看出来,如《活该》这首诗,“活该”多么让人痛心疾首的一个词,去带着作者的愤怒,作者毫无掩饰内心的情感,而是一股脑儿的全倒在世人面前,诗人似乎很激进、极端,可以通过文字的让自己的心灵得到释放,此时此刻,不禁会大骂“疯子”,也正是如此疯狂的举动,给现代文坛留下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美(诗意美格律美)

作为格律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都有各自的特色,徐志摩先生属浪漫一派,他的诗追求追求意境的完美,清脆流丽的个性语言及和谐律动的律动相结合,充溢着一种潇洒飘逸的俊美,而闻一多先生则提倡“戴着脚镣跳舞”主张新诗要有“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他的诗作便是这一理论的最好实践。 如《再别康桥》:

这首诗是作者第二次去康桥诗写的诗,唯一让我沉迷的是意境的超然、和谐优美,节奏轻柔舒缓,浮华的词藻,凝聚成一首余音绕梁的诗歌。初读诗歌顿觉很美,而细分析来却又哑口无言。想像似乎很超常,把众多优美的意象统融其中,且基调柔和婉转,好像人们在听轻音乐一般,享受那份独有的优雅。而其最大的特色便是音乐性,诗在声乐中借节奏和音调的和谐来显示其韵律,以致直接打动人,而不假于理智。

总之,他是世间少有的诗人、散文家、学者!!!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1926年5月,乃是诗人徐志摩初遇林徽因于伦敦时所写,昔时徐志摩偶识林徽因,燃起爱情之火、诗作之灵感,一挥而就有此佳作。初载于同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署名志摩。这也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合写的剧本《卞昆冈》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词。

  文学赏析:对人生的呐喊,对爱与美的追求

 徐志摩的《偶然》这首诗作于1926年5月,初载同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署名志摩。诗人运用多种意像将自己的人生历程融入于此,表明诗人人生中经历了太多的偶然,将偶然形象化,不仅充满情趣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想像空间。无数次偶然,无数次坎坷,无数次邂逅,似乎都显得如此平常,不必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记得也好,你忘掉构成诗人的态度。他与张幼仪的结合是偶然,与林徽因的恋情是偶然,与陆小曼的风波也是偶然;他学习金融是偶然,倾心康桥是偶然,飞机失事更是偶然。这些偶然就像一根穿线的珠子。

 诗句开始以“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比喻自己,表明诗人在天涯海角肆意飘忽却高洁不俗,直喻自己为下文作了铺垫,突然一转意“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给人一种舒缓气势却又耐人寻味,两人偶然的相遇就好比云与水的相遇,但都是虚幻的,短暂的相遇更能使其产生了距离的美感,却最终还是昙花一现。特别是“波心”的“心”字的用得恰到好处,意在表明及时再多么的投入和缘分或许也只是一个偶然罢了。虽然人生中充满着偶然,但我们却不能停止自己的脚步继续等待,唯有追求的永恒。正因为这次相遇只是一个偶然,所以接着说明对方应该持有的态度:你不必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这就借景抒情,充满着人生哲理,是人生中很平常的事了,更没有值得留恋的地方,同时也表明诗人的坦诚,这也只是在转瞬间消灭的踪影。

 诗歌第一节运用了“天空”,“云”,“水波”等形象的实物比喻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天空的一片云投影在波心也反应出诗人的内心活动以及心里特征,表明其爱与美的追求。还运用了“投影”,“消灭”两个动词更显示出其偶然的因果关系,投影是虚幻的就必将导致彻底消灭,最终从偶然相遇转化到消灭了的踪影,踪影又与投影形成对应关系。另外诗人将诗歌中的主人公“你”和“我”也清楚的表现出来了,说明“你”和“我”的两个主体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虽然在这个联系中存在感情的依托,但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这里起到一个波浪转折的作用,意在表明虽然是偶然与你相遇似乎还是比较融入但却因为最终踪影的消灭,所以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最后说明其原因。而在“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中存在着更进一步的关系,讶异没有必要,欢喜更没有必要,中间用一个“更”字联结恰到好处,说明诗人一再压抑自己的兴奋而还在奉劝对方不要讶异和欢喜过早了,表明诗人明白自己的人生处境而不想伤害对方,因为“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同时可以看出人生不是又自己可以主宰的,任何美好的事物都要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既然是偶然的事物就一定是转瞬间的事物,我们一定要加倍珍惜这个事物。

 诗歌第二节以“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将你我两个主体同时拉在一起,在黑夜的背景下,在海的渲染下,“你”的突然出现,似乎让我在黑夜的海上不再孤单不再寂寞,“你”的出现更使我获得了感情的寄托。但即使是这样,却我们只是人生旅途中的匆匆过客,因为: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在这种偶然的必然情况下发生的相遇,就像一次上帝的眷顾,情剧中的故意情节,在同样甘受寂寞孤独的相遇最终还是会因为我们彼此的方向不同而彼此错过,说明在人生方向上的选择往往是充满着戏剧化的,是不会永恒的。在此处戏剧化的安排一个与我相对应的主体的你,说明诗人对爱情等的追求和向往,但因为选择的方向不同我们彼此擦肩而过,或许彼此留下了一个会心的微笑甚至在彼此留恋着对方,但终究在黑夜的海上的背景下因为方向的选择而错失美好的事物无可奈何,顿时诗人一种失落的情感流露在心间,最后奉劝自己:“你记得也好,你忘掉”,这里起到一种安慰自己的作用,告诫一种人生哲理:很多时候何曾不只退一步想呢同时承接上文“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诗歌第二节运用了“黑夜”,“海”,“光亮”等形象的实物比喻使诗歌更加生动,具体。也运用了“相遇”,“交会”等相对应的动词,直接承第一个情节将第二个情节拉得更近,由云与水的远距离直接转入你与我的近距离,由白天转入黑夜,由水波转为海,完全是上一个情节的更进一步升华。你我即使距离再近或许也因为外部的因素而阻止我们的继续相遇,在人生茫茫无边的大海上,即使情节安排得再好,环境安排得再好,心与心的艰难交融也最终成为一个泡影,消失在大海深处。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方向,在偶然相遇中互放的光亮也只是一时的不是永恒的事物,因此诗人告诫自己不要盲目回忆过去,要赶快走出阴影,记得也好,你忘掉,这里也是诗人的感情变化条件,中间用一个“最”字联结,说明诗人以信心的态度渴望走出人生的低谷奉劝自己要忘记掉偶然的事物而迎接新的曙光,这是现实的无奈,人生的无奈。面对“记得”与“忘掉”的两难选择,选择了后者,人生何不是如此呢

 通过诗歌的全文不难读出所描述出的两个情景,语言生动,形式完美,情节波浪起伏,给人以无穷的想像空间。诗歌前后两节相互对应,读起来朗朗上口,耐人寻味。从表面上去看是一首爱情诗歌,仔细去品读,却更加有味,给人越读越有味的感觉,蕴涵了深层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感悟,不乏一篇经典名作。新月诗人陈梦家也认为:“《偶然》等几首诗,划开了他前后两期的鸿沟,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气,用整齐柔丽清爽的诗句,来写那微妙的灵魂的秘密。”同时将平常熟悉的意象穿插于整首诗歌中并将诗歌的两个主人公融入到意境中,仿佛一部戏剧片,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诗人采用两两对的事物将其矛盾化,可谓匠心独运的写作手法将其动静结合。偶然的相遇或不再来临,但我们是否应该懂得更加珍惜美好的时光,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无不表现和谐之美。随着我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感悟也会随着逐渐加深,因为人总是在不断认识实践中前进的。

 仰望星空,天空还是原来的天空,但是因为我们的命运不完全由自己掌握,在充满挫折中总是遇到或多或少的偶然,既然是偶然,但我们必须得意识到最终的结果,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不管是天空的一片云还是黑夜的海上,在不伤害对方的同时还要奉劝自己,在奉劝对方的同时还要看到自己的方向,何不在得不到的情况下忘掉呢,毕竟彼此的交会也留下过光亮。

 在贫困黑暗的时代里,诗人的偶然何不是一种对人生的呐喊,对爱与美的追求,抒写着诗人的灵魂空间。在呐喊与追求的路上,难道不是苦苦挣扎的路吗?

82年前的11月19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罹难。他“轻轻的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却把痛惜和追思留在了中国诗坛。他生于浙江,留学于英美,一生看似与天津毫无关系,但从求学的学子到育人的导师,他与天津也曾有着两段不解之缘。朱自清曾说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徐志摩作为民国四大才子之首,被誉为“中国的雪莱”。他出生于江南望族,表弟是金庸,表外甥女是琼瑶。他少年荣宠,青年得意,与郁达夫同学,师从梁启超,与蒋百里、胡适是莫逆之交。他也活得坦荡热烈,与鲁迅、郭沫若笔战,与泰戈尔、罗素结为知己。他的生命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五年,却像烟花一样璀璨。

徐志摩第一次与天津邂逅是在1916年,当时年少的徐志摩放弃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考入以全英文授课著称的天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读法律预科,选修的是逻辑学、心理学、中国文学、英国文学等课程,表现出了对文学的热爱。

第二年夏天该升正式本科了,但北洋大学却撤销了法科,与北大法科合并了,于是徐志摩自然就转入了北京大学,并加修了法文和日文。也正因为这个机缘巧合,才众所周知地拜了梁启超为师,这段时间的学习使徐志摩的思想境界大为开阔,开启了真正的文学之路。在涉猎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的同时,也广交了许多朋友,他的诗文开始关注民生疾苦。不得不说,两个大学法科的合并,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们在他的诗集《翡冷翠的一夜》中,看到有一首诗名叫《三月十二日深夜大沽口外》,其中写到“今夜守在大沽口外:绝海里的俘虏,对着忧愁申诉……”正是他对天津的回忆。这首诗写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初春,当时,孙岳的军队守在天津大沽口以拒奉军。徐志摩则乘轮船北上,所以在大沽口被迫等了一个星期,于是徘徊在甲板作了这首诗。此时的徐志摩已经留学归来数年,但文中那种厌恶战乱、渴望自由的现实情怀依旧浓烈,这多多少少也来源于北上生活对他的影响。

如果说徐志摩与天津的第一段缘分是学生的身份,那么这第二段机缘则变身成为了导师的身份。1921年以后,徐志摩开始创作新诗,行文飘逸,语言优美,深得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要领。1922年归国后,徐志摩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在国内引起关注。

徐志摩一生执拗痴迷地追求现实中的和梦幻里的“爱、自由、美”。他的这种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社会里不仅不易开花结果,还常常遭到扼制与摧残。“理想主义”的碰壁,使徐志摩对黑暗的现实环境产生不满与反抗,同时他也把理想寄托在幻想的世界里。这种感受也代表了当时一些年轻人的想法,所以当时很多文学青年都是徐志摩的“粉丝”。

说到天津,当时也新崛起一些年轻诗人,尽管诗歌作品不少,但局限于对外界了解不深,在作品上稍显欠缺,更希望与徐志摩进行交流。当时有个叫赵景深的年轻人,和几个文学青年在天津发起组织绿波社,影响力逐渐扩大,成为新文学青年的聚会根据地。如《夜哭》、《他乡》的作者焦菊隐,《晨曦之前》、《魔鬼的舞蹈》、《孤灵》的作者于庚虞等都是学员。这个社团的成员大多热衷新诗的创作,对徐志摩的“西洋体”诗颇感兴趣。因此社团的成员都很希望能听一堂这位大师的讲座。

没想到有些事就这么巧,1923年夏天南开大学开办暑期学校,就是暑假的时候举办系列讲座,果然就把当时刚刚出名的徐志摩邀请来了,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近代英文文学》十讲及一次讲演《未来派的诗》。这大好的机会当然得把握,于是绿波社就决定全体天津总社的会员一起报名听课。讲座持续两个星期,一共十个小时。这两种演讲都被赵景深记录了下来,收录在了1925年出版的《近代文学丛谈》里。

在赵景深写的那篇《志摩师哀辞》一文中,我们可以详细地知道这次讲座的内容以及给这群年轻人带来的深远的影响。徐志摩在讲课当中,曾拿一首英译的歌德的诗要全班听讲的学生翻译,结果赵景深得了第一名,得到第一是有奖励的,奖励的什么呢是一帧大幅的歌德的照片。此后他还得到过徐老师颁发的一张法郎士像的明信片的奖励,并一直珍藏,作为对徐志摩老师的纪念。

讲座之余,绿波社的学员常常到徐志摩的宿舍里去拜访。徐志摩还曾询问学员是否看过莎士比亚,他引导学员要看一些莎士比亚的原书,以了解真正的英国文学。

在徐志摩此行讲学结束后,绿波社天津总社的社员还请这位老师喝茶聊天,也为了话别。湖畔草坪,阳光透过绿荫,照射在学员身上,鸟语草醇伴着徐志摩优雅而 的谈吐,使学员感受一次次灵魂的洗礼,最后大家还一起合了影。期间徐志摩问赵景深:“你是否以文学为业呢”赵景深说:“我是这样的想。”徐志摩就摇了摇头说:“大难,大难!文学是只好作为副业的。”对于希望了解外国文学流派与发展历史的年轻人,徐志摩还开出了有代表性的书单。

这位赵景深在徐志摩走后依然和他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友谊。赵景深1930年起任复旦大学教授,逐渐成长为中国戏曲研究家、文学史家、教育学家、作家。同样在徐志摩讲学时倾耳聆听的焦菊隐,在日后也成为享誉全国的戏剧大家。可以说,虽然徐志摩此行只在天津停留了短短的十五天左右,但却为天津播种下了文学的种子。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诗人泰戈尔来中国演讲时,徐志摩正是随行的翻译,二人亦师亦友、感情深厚。徐志摩这一生就宛如泰戈尔诗中所写——“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只是这片秋叶,未免也凋零得太匆忙了,没能留给这世间更多斑斓的色彩。82年后的今天,人们依旧会记得,徐志摩曾为中国文坛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天津新文学带来了一缕春风。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这是诗人徐志摩为自己短促一生所写的注脚。

1922年秋天,诗人徐志摩从英国剑桥留学归国,石破天惊地发表了一篇一一徐志摩离婚通告,文名尚未远播的他立即以此头号新闻震动了中国,造成了近代史上头一宗西式离婚事件,挑战了百年前中国的封建婚姻制度。徐志摩当时智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这可以说是徐志摩为自己短促的一生所写下的注脚,“寻求灵魂伴侣”这样一个想法,引领徐志摩在匆匆的三十六载人生里历经了三段感情,交错于三个不同典型女子的生命之间,他们共同创造了诗人徐志摩,也同样因他而改变了各自的命运。徐志摩二十岁时由父母,安排,娶了十六岁妻子,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义务后,便远赴西方求学,守在家乡的妻子张幼仪,以为只要紧紧追随丈夫的脚步便能抓住丈夫的心。可是当她远渡重洋到了英国后,才发现徐志摩在旅英期间邂逅了一位才情洋溢的清丽少女林徽音。她不愿意介入徐志摩的婚姻,匆促地随父返国。

徐志摩为了反抗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婚姻及思想,毅然决然提出离婚要求,并鼓励张幼仪也跟他一样活出自己的新生活,成为反抗封建思想、改造社会的先锋,人在异乡又怀有身孕的幼仪,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几度失去求生的勇气,但最后她终于坚强起来,答应志摩的要求并决定留在异乡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离婚后的张幼仪,留在德国求学,回国后接办上海女于商业银行,一生却没有走出徐志摩的世界,这以后,她跟夫家维持着奇异的关系,共同经营事业,还替他奉养双亲,连丧事都由她承办主持。

徐志摩带着一个全新的未来回国追寻林徽音,乍抵国门时,却听闻林徽音已接受父母安排订下了婚约,对象是他恩师的儿子一一梁思成。这对志摩而言无疑的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盘根错节的关系,进退两难的局面与夹缠不清难以收拾的感情,至此便成为志摩与徽音一一生无法说与人知,只能流向诗里的秘密。林徽音虽选择了粱思成的婚事,但是她仍无法淡忘与徐志摩的感情;这段情宛若春风,拂面面来如此可亲,一旦迎身向前却只能抱得满怀愁绪,不能有结果;徐志摩十分痛苦。就在此时,,北京的社交名媛陆小曼翩然而至,她虽已是有夫之妇,但却因为同样窒闷于封建婚姻之中,同样有着对爱情渴望,因而快速的呼应了诗人的热情,也因此徐志摩想把她从一个封建婚姻解救出来,开创出两人性灵自由的美丽人生。两人努力冲破了家庭的反对和社会舆论的压力,终于争取到了一场不被祝福的婚礼。他们相爱,可是当时大多数的人却说他们互相毁了对方,实事也是,徐志摩因她而声名狼藉,因她而与父母不合,因她的挥霍浪费而疲于奔命地赚钱,更因她而身心俱疲,她给了徐志摩一个爱情的答案,又给了他一个生命的问号;诗人的人生最后困在她这里。不稳定的感情生活,让徐志摩在婚后数年里感到无尽的困顿与苦闷,梦想幻灭,诗作枯竭,乃至为生活南北奔波教课,最后终于以一场意外结束了他这来去匆匆的短暂人生--为了赶赴北京听一场林徽音的演讲而搭机撞山葬送了生命,以顽童般的笑声为朋友所记忆的徐志摩,趁着盛年以这样突兀的告别式为自己光彩夺目的人生划下旬点,同时让所有爱他与他爱的人错愕与终生的怀念。

林徽音与徐志摩这段走了一生却未完的感情,也因此成为后世一直不解的悬谜,甚至,连带她的丈夫梁思成对她感情的了解及缄默也成为另一个迷;粱思成亲自捡了一块志摩坠机的残骸带口北京让林徽音一直摆在案头直到她病逝,数年后她还继续发表给徐志摩的情诗,在她临终前,她要求并第一次见到了张幼仪,却什么话依然没说出过,张幼仪却明白了她对徐志摩的爱。

陆小曼在徐志摩死后竟变成另一个人;她费了几年的力气帮他收集出了遗作,终身不穿华服、不打扮、不出门应酬,让自己华丽的生命从此消迹匿影在这世上。而立志追求真爱的徐志摩,他的一生虽然以不幸福的婚姻、不完美情感生活悲剧收场,然而,他以一生之力,以自己的灵魂与诗歌来讴歌并追寻生命中的真善美的精神,却也打动了每一个人的心,或许,这正是他的故事会一再的被中国人记忆的原因。

第一,拿婚姻当儿戏。果不喜欢父母包办的婚姻,大可以不答应不结婚。结果见到张幼仪,觉得不是那么讨厌,于是结婚了。很快他们就有了大儿子。可是即便有了孩子,他对张幼仪没有一点的怜惜。对儿子没有一点疼爱,没有尽到半点丈夫和爸爸的责任。第二,对爱情不忠贞!不久他又开始了留学生涯。这时他邂逅了林徽因,开始对她展开了强烈的攻势!这时,张幼仪在家人的安排下,来到了伦敦!如果他真的爱林徽因,那他肯定不会再和张幼仪有半点交集。结果他一方面向世人宣告他爱林徽因,一方面却享受着张幼仪的温存,不久张幼仪又怀孕了。渣男无遗。后来,眼看着和林徽因没有希望了,转身就和陆小曼搞到了一起。

第三,毫无人性。不配做父亲。为了得到林徽因,他逼迫张幼仪离婚。哪怕那会张幼仪已经怀孕。他坚持让张幼仪打掉他们的孩子。虎毒还不食子,结果这个男人为了自己所谓的爱情。竟然要亲手杀死自己的孩子。张幼仪求他,很多人因为打胎死掉,有生命危险,同意离婚,不打胎。可是他却说,有人坐船死掉的,难道就没人坐船了?后来张幼仪在德国生下孩子,他去看望,逼迫她签完离婚协议他就开心的走了,没看一眼自己的孩子。

第四,对朋友不信。徐志摩和王庚将军是好朋友,因为王庚忙于政务,无暇顾及陆小曼,让他陪自己的老婆逛逛,结果没多久他们两就好上了。朋友妻不可欺,结果他还明目张胆的和陆小曼在一起了。他爱陆小曼吗?不见得!因为那会陆小曼怀着王庚的骨肉,打胎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如果真爱,完全可以让她把孩子生下来。但最终陆小曼是打胎后和他在一起的!而且,婚后,他还惦记着林徽因,为了听林徽因的演讲,最终坐机遇难。

以上四点就是我为什么会不喜欢徐志摩的原因。

偶然

作者: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惊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很喜欢徐志摩的诗

我觉得这是写一个暗恋中的人的小心境,偶然碰面,彼此之间擦出绚烂的火花,在诗人心中的灯火瞬间点亮,诗人觉得这也许只是一个一厢情愿的感觉,于是想要接近却又不敢惊扰,只有装作毫不在意,转身离开,可是当时瞬间的触动却停留在诗人心中,久久难以忘怀这次的偶遇,于是写下这首诗来抒发情怀,却也期待那个“她”能了解~~

写完这些,我忽然觉得这也许是写给林徽因的,他们之间的欲说还休,浪漫却又遗憾的故事~~

希望能有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7970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1
下一篇2023-10-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