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桂林市临桂县黄沙瑶族乡80后青年何旭回到老家,和几个朋友一起尝试种植猕猴桃和茶叶。6年过去了,何就如文婆婆所说,这是束有着受伤灵魂的玫瑰。也许文婆婆可以修复,于是她来到文婆婆的花店。旭的创业到底怎么样了一起到黄沙何旭的茶园一探究竟。
何旭每天晚上炒茶,白天也参加采茶、指导工人、察看茶树成长,一天都忙忙碌碌的。
在一片反对和怀疑声中,瑶乡青年何旭铁心要回乡种茶
如今,在黄沙,很多人谈起何旭,都会竖起大拇指说这小伙了不起,有些能耐,因为他在当地成功种植了有机茶,开拓了一个新产业。
从黄沙乡政男友将我带回家,他母亲问了我的情况,并没有带我去医院,而我男友 她想起他曾经说起,他小时候颠沛流离,父母并不爱他。从小,他就是没有接受过别人的爱,在情感方面缺乏安全感的人。也没钱带我去,我就那样流了半个月血,身体越来越虚弱。在我感觉自己快撑不下去时,我打了我妈妈的电话。府出发,开车不到十分钟,就到了何旭的茶园。茶园位于一处山谷中,远处就是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到处雾气弥漫。山谷两边是茂密的森林,在河谷和高山间的盆地里,是一排排茂密的茶树,茶树绽放着新芽,绿中泛黄。
茶园沿着河谷向远处延伸开来。三三两两的农妇头戴斗笠,身系围裙,在茶园中穿梭采茶,不停地忙碌着。见记者到来,何旭迎上来,跟记者聊起他创业的故事来。
黄沙距离临桂城区有100多里,乘车要花近3个小时。这里没有一家工厂,地处偏远,经济条件落后,人们大多依靠种植毛竹、杉木和一些草药维持生计。这些年,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5000人口的乡镇,常住人口仅有2000余人。
中专在混乱家庭中长大的丘吉尔性情顽劣,成绩不佳,伦道夫无奈之下将这个不争气的儿子送进了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军校毕业后的丘吉尔成了《每日"该知道的都知道。"庞海淡定地回答。"什么?"罗素娟睁大"嗯"了眼睛,觉得庞海态度淡定得恬不知耻,自己的老婆跟了别的男人,他竟然没有丝愤恨不满,这像话吗,难道是他背叛在先?罗素娟疑惑地望着庞海。纪事报》的一名随军记者。1896年9月,丘吉尔随部队调往印度。不久他与年龄相仿的帕米拉・普罗登相遇并一见倾心。然而这时丘吉尔的父亲伦道夫勋爵已经去世,母亲也已另嫁,在帕米拉父亲的眼中,丘他擦掉她脸上的泪水,动作轻柔,像是对待一件精美的瓷器,生怕磕了碰了。吉尔这个不名一文的随军小记者就是个“穷光蛋人的忍耐有时也是有限度的,男友来找伊诺,伊诺跟他说:“干缉毒警多危险,调到别的科室或者干别的工作吧,我每天都为你担心,怕你有意外。””。两年后,帕米拉嫁给了当时印度总督的儿子利顿伯爵维克多。毕业后,何旭做过几年厨师,还帮助香港一家公司在桂林推广红心猕猴桃种植。
跟一般农村青年不一样的是,何旭一直想做点什么,特别是回到老家黄沙去搞点名堂出来。这么琢磨着,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台湾朋友给他出点子,提议他:“是不是可以种茶”
朋友的这一提议,引起了何旭和同伴的兴趣。于是他带着大伙去老家黄沙实地察看,采了土样到临桂农业部门进行测试,去福建、江西、柳州三江等地学习,还邀请广西茶科所的专家做他们的技术指导。经过反复调研,何旭觉得种茶可以试一试。
父母在得知何旭要回乡种茶时,坚决反对。他们哀求说:“我们宁可把正在经营的木材厂和家里所有的积蓄都给你,你就不要胡闹了好不好”
“就算是你们把所有的钱给我,也不过那一点点,那不是我想要的。”何旭认为,从各方面考察的情况来看,黄沙种茶叶的条件极为优越:高寒、湿润、多雨、无污染。桂林人普遍喝茶,但本地却不产茶,我们为什么不去种茶呢
黄沙围岭村支书左继明也告诉记者,当时,不少人觉得,黄沙这地方就这么个样,几百年来人们都没变出啥戏法来,你一个青年娃能怎么样
种植猕猴木浠再次呆了两秒,才开口:所以你知道她不会接受林钦?桃失败,种茶却让风怜遥淡淡一笑:“既然恰逢其会,咱们也不好让他们失望。”眉峰似刀骤然挑起,目光冷冷地扫向站在一旁的随侍绯月:“各处可已打点好?”他尝到成功的喜悦
恰在那段时间,临桂大力扶持种植猕猴桃,大家积极建议何旭种茶叶的同时,试着种猕猴桃。
何旭听从大家的建议,租地种下了60亩猕猴桃、60亩茶叶。
一晃3年过去了,何旭整天跟朋友住在一起,守着100多亩猕猴桃和茶园,等着收获。
2014年春夏之交,猕猴桃开花了,需要人工授粉。然而花期短,只有一个星期左右,此时节黄沙多雨,一时授不了粉,猕猴桃便结不了果;勉强授粉结了一些果子,也因长期多雨、天气潮湿,容易生虫子,长势并不好。
尽管猕猴桃在灵川、资源等地都种植成功了,即便同是在临桂,南边的南边山都种成功了,可何旭在黄沙种植却出现这种问题。这对开始创业雄心勃勃的何旭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与猕猴桃种植形那个寒冷的冬日,他进屋,便看到她正在窗前认真得像个小学生似的画着轮太阳,硕大的,金灿灿。成对比的是,何旭种植的茶叶长势很好,多雨多雾的气候,很有利于茶树成长。何旭看到茶树长势好,便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如今整个茶园已将近400亩。
何旭一边扩大规模,一边学习制茶技术。他每天先从茶园里采摘回新茶,然后摊青、杀青、揉捻、干燥、理条、提香,一个步骤一她说了谎。她要回去了,她不能在这个地方再待下去,如果再和他吃一次饭,听他说着家常和钱,她真的要崩溃了。个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
经过2014、2015年的不断尝试,何旭把自己制的茶带到桂林的茶叶交易市场,让大家品尝。让他有点出乎意料的是,大家都评价很好,很多商家包厢里只有月菊姐和光头男人,月菊姐借着醉意,坐到了他的腿上,男人的脸色有些姗姗,月菊姐颤抖着手把衬衣扣子解开了,她不再挺拔的 在略微变形的内衣里起伏着,她闭上了眼睛,脸上却是圣母般奉献的表情。都抢着购买。何旭种的春茶,每斤价钱达到1600元,还要先交钱预订。
“对于茶叶,我们没有种植经验,但黄沙背靠花坪国家自然保护区,这里的环境是很独特优越的。同时我们都是用花生麸等有机肥料,坚持绿色种植,种出来的茶叶品质肯定好一些。”何旭告诉记者,茶叶在春夏秋3个季节都可以采,春季产量最低,按照目前的种植水平,每亩地只能产干茶10斤,加上夏秋两季的产量,每亩地的收入能达到两万多三万元。
茶园给附近农户也带来福利,他还要带着大家一起致富
从2015年到如今,何旭茶园的收益一天天看得见,附近村子的农民也沾他的光能够在家门口打工挣钱。茶园需要请人帮忙锄草、施肥、修剪管理,附近的农民来帮工,每天一人有80元左右的收入;春天采茶,何旭给农民的劳务费是每斤40元。一般每人每天可以采茶青3―5斤,可以得到120―200元钱的劳务费。
茶园一天一天地变样,当地人也逐渐改变了对何旭的看法,他们觉得这个年轻人的确有些不一样。
何旭的努力,也让很多黄沙当地的人看到,几百年从未有人耕种的荒山,也可以种出好茶叶,换来大把大把的钞票,他们纷纷要求跟着何旭种茶叶。何旭也打算带领大伙成立合作社,扩大规模,带着父老乡亲一起走上致富路。
站在何旭的茶园里,倾听他讲述自己创在沟里,我从树缝间不经意地向外瞅了一眼,不成想却和父亲的目光碰个正着。他已经摘下了草帽,拿在右手里扇着风,微微笑着,看着我藏身的地方。由于离得太近,我甚至都能看清他额头上沁出的汗水,以及他眼中那道异样的亮光……我慌忙掉转头,蹲下身子,一时进退不得。业的故事,与他一起感受着其中的成与败、苦与乐。茶园旁, 河的水奔涌不息,绿油油的一片片茶林延伸向远方,美丽极了。
青年回乡
“11月8日,记者节,辛苦节。该加班加班,新闻人的工作永远没完没了———除非去职,或者退休。”2011年11月8日,正在浏阳市张坊村参加长沙晚报报业集团最偏远乡村采访活动的他,写下了这样一条微博。中国第十二个记者节,他和所有的新闻记者一样,没有休息,奔跑在新闻的路上。
他是一个新闻人,这时,他担任长沙晚报编委、星辰在线总编辑总经理;当然,他还有一个特殊身份,他是吉大人。他叫何旭,我校85级政教专业校友、特聘教授。走近何旭,听我们为您讲述他的真实故事。
天门山·家乡的方向
“湘西一梦六十年,故地依稀别有天。吉首学中多俊彦,张家界顶有神仙。”这几句诗词出自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大作《重访湘西有感并怀洞庭湖区》。何旭说,他特别喜欢总理的这首诗。何旭说,因为总理的诗,写到了他的“母亲山”和“母校”。何旭说,张家界是他的“母亲”,是他出生的故土;而吉首大学温存了他最难忘的校园记忆。
1966年,何旭降临在张家界一户土家族人家。“山连山,山套山,山衔山,山抱山,千山万岭,层峦叠嶂。”这就是何旭童年印象里的家乡。大山,养育了何旭的人,也塑造了他的品。
“我要走出大山,去看外面的世界。”何旭说,儿时的愿望之一,就是迈出大山去打拼。1985年,何旭考入我校政教专业。从张家界到吉首,虽然没有离开大湘西的群山,但是他的生命也正因为“山”奇迹般的变了。
虽然学的是政教专业,但何旭却与文学和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何旭第一次名震全校,正因为他写的和山有关的短篇小说《麻佬》。1987年10月,首先在《河北文学》发表的《麻佬》被《新华文摘》转载了。
何旭出名了!何旭成为了吉大历史上第一个被《新华文摘》转载作品的学生,《麻佬》也从此改变了这个农民子孙的命运。
“即使没有《麻佬》,何旭的名字在当时也是响当当的!”当年的老师们回忆说,何旭是文艺活跃分子,播音、主持、主唱、主奏,何旭是校园里多才多艺的“明星”,他的“风头”甚至盖过了当时的音乐系的专业人员。同时,何旭还是“校园社会活动家”,系学生会主席、校学生会社团部长、五陵文学社社长等,算一个身兼数职的大学生了。
1988年毕业,何旭选择了留校工作。1991年,他又幸运地被选拔到湘西州委宣传部任职。1993年,何旭获得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单位支持他到武汉大学新闻系深造。这一次,就像1987年的校运会上一举打破了撑杆跳高的记录一样,何旭以“笔”为杆,跳出了湘西的重重山峦。
何旭说,他是“扛着”天门山上路的。在他心中,家乡那座美丽的天门山是座神山,母亲山,良心山。“我特别崇尚自然,希望任何发展,不要把自然给破坏了,这样的发展,是让人恐怖的。”这是一种敬畏自然和生命的信仰。
此后的人生征途,何旭也正是 “与山同行”。也许,后来他在《南方周末》名震中外的生命的呐喊:《资源玩家,住手吧!》和《我哭天门》就是他最强的心声。这是大山儿子的呐喊,更是赤子的呐喊。
湘江水·事业的航向
2011年4月22日,第42个世界地球日当天,国际视野大手笔的 “大爱母亲河·莱茵湘江环考接力行”在湘江风帆广场隆重起航,成为深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话题。外界也许都知道,这是由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主办,星辰在线承办的大型公益活动。但是外界也许不知道的是,活动的总策划师就是何旭。
“大爱母亲河”活动,是今年刚刚接手星辰在线总编辑、总经理的何旭带领星辰在线的全体成员办的第一件大事。他的这一生,与山同行,也与水同行。他事业的航向,也正是沿着水脉,走向远方。
群峰竞秀丽,一弯澧水绕。何旭说,在他童年的记忆里,满是澧水边不灭的印记。何旭喜欢在听山歌,更喜欢听船歌。这也大抵就是唱歌不仅成为他的爱好,更成为了他的特长的原因。他喜欢歌唱,歌唱者永远有一颗年轻的心。从澧水到峒河,再到湘江和长江,他从不停止歌唱。1995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后,何旭毅然选择了回到湖南。他来到了橘子洲,来到了湘江边。从此,他大写的事业,就在这里起步了。
何旭事业的第一站是湖南日报报业集团。1995年,何旭以“笔试第一,免于面试”的骄人成绩进入了《三湘都市报》湖南日报社。何旭自告奋勇地选择了颇具挑战难度的广告部。短短两年,他就成了广告行业的专家,从策划到编辑,样样都是轻车熟路。
1997年,他又选择下海经商,自己创办广告公司。又是两年,“何老板”的钱袋子是鼓了,车有了,房有了。文字的梦想短暂破灭,让他在那刻感觉不到生活的意义了。这世界上可以少一个小老板,何旭决定继续文字之梦。
1999年,34岁的何旭再次成为湖南日报集团《现代消费报》一名一线记者。在《现代消费报》,每期头版一条“特别关注”的通讯稿子几乎成了何旭的专利。凭借优异的表现,不到两年,他当上了这家报纸的副总编辑。这年何旭36岁。次年,《现代消费报》停刊,经过深思熟虑,他走向了长沙晚报报业集团。
伯乐总是有的。何旭说,他非常感谢时任晚报总编辑邬恩波先生。是他,几乎没有做什么思考就向集团党委推荐了何旭,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到了晚报评论员岗位。
结缘《长沙晚报》,名震《长沙晚报》,都和何旭的一手好评论有关。在不少省市领导心中,何旭是相当出色的评论员;在老百姓心中,何旭的评论更是一个响亮的品牌。这或许就是何旭众多评论作品屡获新闻奖的原因,或许就是他成为湖南省唯一一个在党报要闻版开辟言论专栏(“何旭说今”)的评论员的原因。
2006年,何旭就用他的评论为他的家乡办了一件大事:阻止战机穿越天门山。当年,有人策划了苏27战机穿越天门山事件,何旭极力反对,并先后在《南方周末》上发表了《资源玩家,住手吧!》《再哭天门》,网络点击率超千万,掀起舆论对玩弄资源者们的讨伐风暴,终引起上级有关部门关注。而“穿越天门”也被紧急叫停。“身在湘江,不忘澧水,不忘天门山”。何旭说,饮水思源,他是澧水之子,是湘江之子。他说,粉身碎骨,也要为“母亲”呐喊。
后来,何旭还当上了 《长沙晚报》理论评论部主任,办起了至今仍旧深受老百姓喜欢的“你说话吧”。今年1月,何旭再次被委以重任,出任了星辰在线总编辑、总经理,成为了全媒体新闻网的领衔人。
日前,何旭正带领自己的团队在策划“中国最美温泉城”宁乡灰汤紫龙湾温泉大型文化活动。他说,人的生命起源于水,他会延续“大爱母亲河”的大爱精神,带领自己的团队踏上“感恩之旅”、“亲水之旅”、“信仰之旅”。
吉大人·情感的走向
很多吉首大学的校友都说,何旭是卓越的吉大人。这话不假,打开,你可以找到他的简介,那一大堆的获奖成果着实喜人。
除了上文提到的长沙晚报报业集团的职务以外,何旭还是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内知名时政评论员、杂文家。何旭多次获赵超构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湖南新闻奖、湖南省市州好新闻奖、湖南省报纸系统好新闻好作品奖等奖励。
2007年,何旭入选了长沙市首批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名单(理论界);湖南新闻奖名牌栏目《你说话吧》创办人之一、总策划;先后参与 《星城夜谈》、《学人访谈》、《麓山论坛》等品牌栏目的创建;辟有湖南省会报纸唯一的个人新闻时评专栏“何旭说今”。2010年策划湘西翠翠评选、长沙首届读书达人知识竞赛等品牌活动,2011年主持“大爱母亲河·莱茵湘江环考接力行”活动,并被湖南省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聘为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
很多吉首大学的校友还说,何旭是感恩的吉大人。这话实在,何旭不是一个忘本的人,他时刻关注、并为母校的发展贡献着自己力量,也积极为需要帮助的吉大校友们热情无私的伸出了援助的双手。
何旭说,他常常思念着母校的老师和当年的同窗。他说,吉大人,是他身上永远的标签。他说,吉首大学,是他永远鲜活的情感归属。
“印象湘西,您对湘西印象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
“峒河,大田湾,凉薯,醋萝卜,牛肉粉,凤凰,猛洞河。这些看来杂乱的点滴,其实就是丰富的湘西印象。我84年到吉首,97年离开,湘西到过的地方不少,也许说不出什么最深刻。我认为都很深刻。”
“在母校吉首大学,您最怀念的是什么?”
“好怀念校园,青春留痕啊!大田湾的校舍建筑,方位如何,样式如何,颜色如何,如果有沙盘我可以复制出来。校园里的人,老师,同学,同伴。一闭眼睛,一切就生动起来,宛如昨日。”
“吉首大学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一个图书馆,一个跟传统中小学格外不同的学习方式,一个比较开放的学术环境,也比较包容个性。”
“能否说一件大学时代的印象深刻的事?”
“大学生时代,我算校园最知名活跃分子之一。拉琴和歌唱。那时我跟一位叫杨晓红的同学合作唱过《单身苦》,风靡校园,记得在校园礼堂里演唱,一礼堂的凳子椅子都被围看的师生踩坏了。”
当记者问他这些问题的时候,何旭言语中满是深情地怀念。现在的何旭,在湘江边的星城,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事业。他说,只要有空,他就会带着爱人和孩子,去他出生的地方,去他求学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记者问何旭,“你未来有什么样的规划?”
何旭说:“这半辈子我都在被社会折腾,或曰自己折腾自己。我真不知道下一步我是谁,我会干什么。我是最没有人生规划的一个,随性惯了。但我有一条,我要干的,必须是我那一刻最想做的,并且,要在这个行业里做得有模有样。我现在做互联网,我认为这个值得我做。下一步,没准又干其它什么去了。”
或者,真不必问天门山,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也许,真不必问,湘江水,将如何流向远方。或者,更不必问,何旭要往哪里去。
我们只需知道,从天门山下来,在湘江边,他是永远的吉大人。
我们只需相信,何旭定会和那些秉承“凤飞千仞、薪传八方”的一代又一代的吉大人,实现“以人名校、以业报国”的梦想。
1、小说《麻佬》——被新华文摘1988年转载;
2、评论《矮了数米,高了万丈》——2005年3月《长沙晚报》
昨日午后,一朋友传来一条手机短信:珠峰新高8844.43米。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家伙不是在恶作剧吧?随即心里一沉,赶紧上网求证。果如斯言!
自此,首先是中国人要接受这个事实:珠峰新高程比1975年公布的高程数据8848.13米矮了差不多4米。在我们的地理“常识”中,这个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造就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是每年都在“长高”的。从今年3月15日我国开始对珠峰高程复测,到5月22日科考人员成功登顶并完成相关数据的采集之后,珠峰新高就一直为人关注。在一般人的心理预测中,珠峰肯定是长高了。而结果,珠峰却变“矮”了。
珠峰,她不仅仅是一座雄奇的雪山,她饱含了一个民族太多的情感。珠峰是世界第一高峰,也是属于中国人的某种精神顶峰。珠峰变“矮”,潜意识的联想是:高度“矮”了,数字少了,“官品”低了,这意味着面子就丢了,自信就消失了。
求全求满,是国人的哲学。到如今,求高、大、全的观念,很难说就在我们的意识形态中彻底扭转了。泱泱大国、地大物博,还有那么多的世界之最,这些原本很客观的东西,一情绪化起来,主观色彩浓烈得不得了。凡事只能往最好处说,往最高处说。这些东西对中国文化影响太久,它的危害性想必大家都意识到了。它的存在无疑还阻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社会、政治、经济的领域里,这种表现就更是层出不穷了。“百佳”的入选、“十大”的评定、某某统计数字大关的突破、多少金牌的确保……此等口号的提出,必然带来数据与事实真实的差别。一个小例子是,明明旅游黄金周还没有过完,层层统计就出来了,无非是借数字说话,一年更比一年好。真是那样吗?随便逮个路人去问问吧。
如同一个竞赛的纪录突然因为计量的误差要突然改写一样,这滋味是复杂的。幸运的是,能跟珠峰堪比的高峰实在没有,哪怕新高程下降了近4米、40米,还是没有其他山能试与比肩,它仍是世界第一高峰。一个大胆的设想是,如果这次新高程一公布出来,老大变成了老二、金牌变成了银牌,那我们该怎么办?人们的反应又会如何呢?
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在对科学和真理的追求中,摸索得太久,也太辛苦。我们逐渐学会必须一边吸收,一边扬弃改正。就如同对珠峰高程的测量结果,30年间,我们就纠正了一个限于当时科学条件的误差。这个在现在看来“精确、专业”的结果,既然大大接近“真理”了,我们就不能因为顾及某种情感,而不实事求是。可喜的是,我们终于看到了一个矮了尺码的科学结果。其实,这个结果让世界看到了一种更加可贵的精神,一个高了万丈的中国形象!
3、评论《资源玩家,住手吧!》——首发于红网,转载于2006年3月《南方周末》
我的老家张家界发生了的一件大事。以叶文智为首的几个玩家,1999年把几架运动型的小飞机拿到张家界飞了一通,并表演性地穿了天门洞。这不得了,一下子成名成家,似乎具备了点石成金的能耐。也还得佩服这个玩家的胆识,从占山包洞玩起,胆子越来越大,不仅张家界似乎成了他的前庭或者后花园,而且从那以后,不少名山古城都交给此人一并经营起来。外面有人这么美誉他,说没有叶某,就没有张家界的今天。对此我懒得驳斥,我只知道,张家界比叶某的年岁只怕要久远些。没有叶某,这世界遗产只怕还会迟些遭遇风化。
如今,他又心血来潮故伎重演,要再飞一次天门洞,只是这次他不用小飞机,改成又重又大又快的苏27、苏30战斗机,并且连飞行者都是高鼻子俄军。你看,这动静想不大都不行了。其实,我知道这个“策划”是早就做好了的,也放出了风声的,但不知道怎么回事,去年没有办成。他终于在今年办成了,再过一个月,假如没有万一,俄军战机将在美丽的张家界上空呼啸,将听到各式人等看菜市口屠宰般的欢呼了。我看,我们在没有看见飞机穿洞之前,还是预先欣赏叶老板高超无比的“通关”能力吧。
去年,当笔者听到要搞战机穿洞的把戏后,曾给张家界的一个官员表达了一个意见,希望不要批准叶这么冒险,这么肆无忌惮地向大自然获取。当时我说了三个理由,一是张家界的资源是国家的,也是全人类的,任何人、任何单位都不能把它当后花园;二是使用战机飞穿天门洞存在危险,因为仅仅根据网上简单查询,就知道苏27飞机公开飞行表演中有失事记录。三是这样做影响很坏,是对私自占用、破坏公共资源行为的一种怂恿。此位官员表示理解和赞同我的观点。但当我知道一飞成定局的消息,再次向该官员质询时,他却暧昧起来:你反对,我不表态,反正赞同和反对对张家界的发展都是好事!
居然连我的反对都成了好事!我越愤懑,就有人更高兴,这就是玩家的策划功力。不是要炒作吗?我不自觉就成了炒作的参与者。当我在《长沙晚报》上发表文章非议此事,不少人就怀疑我和他们是一伙乡党,是在小骂大帮忙。因此,对这个事件,我不能再使用任何诸如质疑啊商榷啊之类的含糊语言,我除了坚决反对外别无选择。一个张家界的子孙,一个土家血性汉子,能忍看那山水越来越面目全非而不着一字,不呐喊一声吗?对这样的玩家们,鲁迅先生教给我们轻蔑的法子是用不上的,不仅眼珠子要转过去,并且还要死盯着他们,要高喊反对直到用尽唾沫。
从小时候起,是天门洞让我知道了什么叫神秘,什么叫对大自然的敬畏。而这帮子人,他们却学会了“开发”,学会了利用这满山的石头花草去吆喝换钱。洞里的石笋折了、暗淡无光了,涧流的水臭了、不再清澈见底了,富饶的澧水河谷日益被钢筋水泥蚕食……这些资源,凭什么就成了玩家们手中的王牌,成了他们换取名声、换取私人直升飞机和豪华庄园的资本?
感谢网易时事论坛,它让我们把“苏27要穿越天门洞”的话题高挂,点击率甚高,民众反对者居多。可是,一些旅游业内人士、政府的官员、有些名望的专家,似乎对这个话题谨慎得不得了,纷纷借故推辞来讨论现场发表评论。我想起老家一句民谣:火烧天门山,有我何相干?离张家界的物理距离越近,某种磁场的引力越大,质疑的声音越稀少,这让人着实恐怖。在金钱和权力的联动面前,居然就出现了群体失语,是张家界不重要吗?不过,关于事件,喧嚣的声音还是有的,那是他们花钱做好了的宣传片。
我想,不能把质疑之处放在本次飞行会不会对天门山、天门洞造成损害这个事情上。偶然同样可以造就“成功”的假象,并且,刚好上了他们的当:你说飞行有风险,反对,他们马上就会拿出专家意见,拿出可行性论证报告来让你闭嘴。姑且不说像叶这样多年来“承包”经营旅游国家资源是否合法,就说飞行事件,难道不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冒险?以大自然做赌局,就算是飞行1万次,前900次都没有出丁点事故,本质还是赌博,这性质没有变。就像不能因为赌徒赢了一大把钱而受到赞赏和肯定一样。据说,这样的版本,他们还准备在湘江上复制的,要在湘江上挂几个圈,让战机去钻,结果被长沙否决。而这样的宏图,最终还是在他们的地盘上开始展现了。这几天,我真的是夜不能寐,因为我觉得自己真的没有能力说服那些不以为然者。科学的发展观,我们多么重视,可是,一到真正的问题上,就忘记在脑后。还是眼前利益重要。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我们考虑了多少?难道只有冒烟的烟囱和变色的工业废水,才是一种破坏行为?穿越天门,它有着最坏的社会启发意义:你玩得大策划,我就玩不得小虚幌?生态和自然,就这样一次次地被看似没有什么影响的行为破坏侵蚀。苏27就算在本次飞行中绝对没有撞击山体的可能,难道对山体就不造成任何影响?记载说,天门洞是1700多年前才“訇然洞开”,是什么外力和内因造成的?它会不会再“轰然坍塌”呢?可惜我不懂地质学和空气动力学,有水平有学问的不站出来释疑解惑,只有我等莽汉在这里瞎操心乱放屁了。
社会上有两种大玩家,一种玩资本,一种玩资源。现在,在金融、证券等资本监管上,政府已经日益理性,成立了银监会、证监会,这还真管用,维护了金融和证券的秩序。有了这些保护神,好些资本玩家就玩不转了,一帮子资本玩家还就此触犯法律永落夕烟。而反观另一部分资源玩家,似乎还滋润得很,端着救世主的架子,正一块块地包着地、一座座地租着山,不问土地愿不愿,只管银子来不来。反对张家界飞行苏27,看来是不会奏效的,叶不是孤立的,他身后的利益链条上任何一个人都比我等强大数倍。因为愤怒,我已经近乎理性缺失。我要据此唤醒麻木者,并让玩家们知道,要真正为子孙后代负责!
4、评论《我哭天门》——2006年3月《南方周末》;
2月17日,我作为张家界的一个子民,已经猛烈地呐喊了一次。我坚决反对俄苏27、苏30飞机进行穿洞的冒险飞行实验,我当时承诺,要高喊反对,直到唾沫用尽。到现在,唾沫几尽,热血尚存。我的言论出来后,省旅游局某负责人就为他们撑腰,也放出言论:天门穿越飞行,是锦上添花。一个月了,我冷眼看玩家门继续操办盛事,丝毫没有收敛的迹象。今天315,据说是俄军飞机起身抵达张家界的日子。越明天,我们的天门山,我们的天门洞,一场玩家策划的“战机戏仙山”闹剧就要上演了。
各位朋友,不是要敬畏大自然吗?不是要崇拜大自然吗?就因为它们是一切生命的母亲。您仔细看看,天门山,不是一个安详的母亲吗?而天门洞,不是一个活脱脱的生命之门户吗?天杀的,我想起张家界的乡亲们诅咒歹人的种种话语。这个时候,都该用上了。当我们的母亲、我们一切可爱的母性,将要被歹人侵袭,而我们又没有办法抵挡那金钱和权力交织的来袭力量的时候,我们只有饱含热泪,长歌当哭!愚昧的子孙,无用的子孙,我向自然之魂灵请罪:我们就这样眼睁睁要看你遭戏弄了!
百无一用是书生,在中国,看来是真的了。假如我当年一直醉心仕途,能够有一官半职在身,甚至官能做大点,就完全有能力对他们进行棒喝了,就能够保护自己的母亲了。而我,只是一个书生,一个幼稚的、永远也不会达到某种成熟标准的书生。但我懂得大廉耻,懂得守法律。与他们作对,倒成了秀才有理讲不清了。因为,他们从来只按自己的逻辑办事,法律和廉耻都为他们让路了。上篇反对他们的言论在网易论坛、在《南方周末》发表后,网友和读者大多支持我这个黄口小子。这是我的欣慰,是母亲山的欣慰。我感受到一种人性的巨大温暖力量。哪怕他们做再多的广告,有再多的电视直播,从门票中赚取再多的钱财,他们都是不光彩的,是有亵渎自然的大罪的,是有占有和怂恿继续侵害国家公共资源的故意的,本质上,他们是一伙公然下手的赌徒。哪怕他们赢了,具有赌赢的超然本领,也不会获得每一个有良心者的掌声。
反对是有风险的。我还是个拿党报薪水的评论员,一旦他们发怒,坏了他们的好事,要端掉本人的饭碗,于他们而言似乎也是轻而易举的。他们的势力,想必也不仅仅在红道。这些我都想到了。在这一个月间,我才发现自己真正长大许多了。我想,他们的头颅大约自认为比我的要贵重许多的,所以,有些事情我干脆不去想。我倒是想,他们的底牌也许并没有他们自己装模做样的那样硬扎。政府和一些权力部门,也并非他们所说的那样,似乎是自家开办的似的。我看,许多单位部门,可能正受了这些玩家的欺骗和蒙蔽,到现在,让他们充了回冤大头,上下左右皆不能矣!我的一个体会是,到现在为止,也没有收到上级部门的任何指责和批评。相反,湖南省政府担负此项活动的领导多次反复强调,要确保飞行安全,做到万无一失。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的政府是理智的,也在做防患于未然的种种努力?不管怎么看,这个就是有反对的效果,就是民众呐喊的效果。起码,能让我们的母亲山暂无性命之忧虑了。
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是,他们原来准备要瞒天过海的。他们与俄方的飞行协议,是没有明确的“穿洞”一项的。如果他们真是这么签订的,并且这么做了,仅仅是一场在张家界的飞行表演,我当然不会反对。我只反对他们搞飞机钻洞,或者利用飞机钻洞做噱头吆喝。这是一个关键点,也是我不“反对中俄文化年开篇之作”和不“反对政府”的关键所在。然而,仅有飞机在张家界飞飞,他们当然还不过瘾。他们是要把飞机搞来再说,比如,通过某些小动作(如额外发红包等手法)让来的飞行员乐意再做些小项目。在中文里,飞越和穿越是两个不同意义的词。他们玩了这个文字的游戏,到时候,穿与不穿,解释权全在“店”家。从他们发布在央视等荧屏上的广告中,你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他们模拟的战机穿洞而过,而在一些场合,他们又再三地申明,到时要看天气等自然状态,以决定是否穿越山洞。我惟希望届时老天爷能凶云恶雨,让他们无计可施,也但愿他们善心复现,借口天象而放弃穿越计划,回头是岸,也是善莫大焉。
想必这个盛事,是有许多人去凑热闹的。对此我不好说什么。法不责众,何况言论。尤其是一些商家,也会不明就里的要去赞助,想借此机会出名的。这个无可厚非。但要请他们想想,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名声,是好名声?还是助纣为虐的恶名?我还不知道飞机翅膀上印的是哪家的商标,所以,无意攻击诽谤它们。但有一类人,是有必要提醒一下的,那就是参加他们精心策划的“选秀“者们。何为选秀?这个月来,几个媒体竟然为他们的合作者大献殷勤,为他们吆喝做势:从社会上吸纳一心想乘坐苏27、苏30战机上天玩耍的人。这个选秀还真吸引了一帮子有着好身板的人。我只有哀叹不幸:这样的“勇”者,在中国自古层出不穷啊。我只是想问问这些精力过旺者,你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你们于心何忍?!
女儿哭嫁,那是土家族的习俗,这是女儿对娘的依恋。男儿有哭吗?在有关这个民族的有限记载里没有。今天有了。我们愧对苍天啊。
5、评论《还湖就是还民心》——2008年7月《长沙晚报》
这两天,跃进湖被倾入殷殷民意。
跃进湖,是截取浏阳河湾而成。众所周知,作为城市钢筋丛林中的一个难得的湖,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乎防洪、排渍等实用功能。围绕跃进湖,民意还湖和有关方面填湖建设的观点,一直在进行着漫长的拉锯,民意显然处于劣势,跃进湖原有的400余亩水面,目前只剩下200余亩。2000年以来,当获得了跃进湖某些地段开发权的地产商,仍然将位于烈士公园东大门处的湖面填埋20余亩,这时候,民众开始不屈不挠地救湖。
救湖的行动,得到了舆论和政府的支持。市政府当机立断,回购了此片土地,并承诺还湖于民。可是,正当余音未了之时,近日却冒出了一个长沙园林管理局的“烈士公园东大门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送审成果公示”,从发布在该局网站的“公示”中看,好不容易“虎口拔牙”而来的那20余亩土地,园林部门不准备用来还湖了,而准备用来建办公区。这让民众大为不解。
将回购的土地建办公楼,与任凭开发商建商品房,难言有本质区别。城市规划,要满足于基本技术的层面,相信不是一件难事,而要超越其上,真正实现以人为本,那才尽善尽美。在发达国家的许多城市当中,你至今仍能找到原始的湿地或者森林形态。环境友好,是每个细节都尽量“原生态”,都能找到自然的踪影,而并非景点一律再造。而在长沙,那些已经归于建筑之下而不能复活的文化和自然,如今只能诉说遗憾和不幸了。相比之下,跃进湖是幸运的,在它还没有彻底被埋葬之前,我们还可以抢救一把。
应该说,包括年嘉湖、跃进湖在内,今年以来,已经以极端方式证明它们的存在价值。因为修建湖底隧道,湖水被彻底放掉的时候,让许多人都空落落的,心底如同湖底一样干涸。但大家也充满希望,这是一个让两湖彻底清澈的好机会,清淤和环保的许多工作都可以趁机做好。民众期望,包括地产商填埋在跃进湖的那20余亩土石方,是否可以一并移除呢?我找出几年前的报道,有部门是曾经严令地产商“恢复水面原貌”的,而实际上,原貌至今不回,又计划要在上面盖办公楼了。某些部门由此表现出的诚信和依法行政能力,在这里被一并晾晒在干涸的湖底。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真心与群众商议,按民意办事,而不是表面的“尊重民意”,并不是什么麻烦事。规划和建设,归根结底是让民众满意。过程麻烦点,总比结果麻烦点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