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故事?小时候的、长大之后的都可以。每个故事200字介绍。

李白的故事?小时候的、长大之后的都可以。每个故事200字介绍。,第1张

1、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

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

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

2、李白的酒品不太好,或者说太不好。他若是喝醉,连皇上都敢惹。唐代的量酒单位是小斗,一斗约合2000毫升。李白的酒量,也就那么回事儿,半打下去就开始说胡话了。

那么这一斗酒值多少钱呢?李白自己的诗说:“金樽美酒斗十千。” 一斗是十贯,可真够贵的。开元二十八年,两京的一斛米才两百多文钱;天宝二年,市面上一匹突厥敦马是9550文。

也就李白这种人能喝得起,一斗酒能换来一百篇诗,把诗折成稿费差不多能把酒钱折完。但以长安之富庶,货产之丰富,李白下的这个馆子,即使不到一斗酒十千,相信价格也便宜不到哪里去。

3、唐天宝年间,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

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欣然应邀而至,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

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

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端。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舟欲往万村,登旱路去庐山,汪伦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

并拍手踏脚,歌唱民间的《踏歌》相送。李白深深感激汪伦的盛意,作《赠汪伦》诗一首: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

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

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

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5、李白五岁诵六甲(道家数术历算),十岁观百家。相传,李白少年时代,曾经做过一个奇特的梦。一天晚上,李白读书作文之后,酣然入梦。

梦中,他仍然在奋笔疾书。突然,他发现自己的笔头上开出一朵洁白如玉的莲花来,光彩夺目,正在诧异之间,一张张白纸又从天而至,落到他的眼前。

李白高兴极了,猜想一定是神仙送妙笔给他。想到这里,李白抓起妙笔飞快地写了起来,没成想落在纸上的却是一朵朵盛开的莲花。

于是,李白捧起一堆莲花,向屋外的池塘跑去,他在池边站定,扬手把莲花洒向池水中。顷刻间,奇迹出现了:只见莲花入水后,即刻生出茎叶,竞相绽放。

微风吹来,花儿轻轻摇曳,阵阵清香沁入人的心脾,李白十分欢喜,刚要伸手去摸,忽然醒了过来。李白回忆着梦中的历历情节,感慨: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美好的梦啊。

说也奇怪,打这之后,李白的才思真就更加锐进,读书也更加刻苦。他深入社会生活,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创作了大量的不朽诗篇,最终成为一个才华横溢、举世闻名的诗人。

至今他的许多著名诗篇仍被中外读者吟咏传颂。后来,人们就将梦笔生花看作是有文才的吉兆,而成语“梦笔生花”就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情横溢,文思丰富。

关于李白的故事有:仙人下凡、桃花潭水、饲鸟高手、铁杵磨成针和智怼乡绅

1、仙人下凡

传说李白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于是孕育了李白。取李白字为太白。长大后的李白也确有几分仙气,他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李白在当朝就享有谪仙的美名,后来更被人们尊为诗中之。

2、桃花潭水

唐天宝末年,李白漫游到南陵、宣城。汪伦是住在桃花潭岸边的隐士,是个不图仕途的文人。汪伦得知李白东游至宣城,修书请他。李白欣然应约,汪伦款留他几天后,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自送行。李白感念他的真意而作《赠汪伦》。

3、饲鸟高手

据史料记载,李白是训养禽鸟的高手。他20岁时,曾隐居成都附近的青城山,除读书练剑外,还驯鸟。当地刺史知道后,到山上拜访,还以身怀道术为名向朝廷举荐。李白不愿作御用法师没应召。

4、铁杵磨成针

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想中途不念了。有一天,在路上看见一位老大娘磨铁棒,说要把它磨成针。李白因此受感动,于是赶紧跑回了家,捡起之前被自己丢在地上的书本,专心致志地阅读,再也没有偷过懒。

5、智怼乡绅

李白十四岁的时候,来到南浦,当地有一个姓胡的乡绅,非常自大。他常常自以为很有学问,看不起别人。听闻了李白的名气,于是想要考一考李白。面对胡乡绅的刻意刁难,李白一一对答,胡乡绅满脸通红,慌忙跑出了房间。从此以后,胡乡绅再也没有蔑视过李白,反倒是对他无比尊敬。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古往今来,可曾见如此可爱的诗人?天子是谁?李白醉了,醉了的李白生活在一个自由的世界,一个美的王国。什么天子,什么王侯贵胄(周),都湮没在李白的酒里,幻化出这一个任情恣性的诗仙,“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千古一醉,快哉李白!

  李白有幸,生长在盛唐时代;李白不幸,不得在这个盛世经邦济国。然而,他不能泯灭自己的个性俯首为奴。于是,他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一次次破灭。没有哀叹,没有悲吟,在浩浩唐风里,李白,将他对理想的讴歌,对未来的向往,对人生的礼赞,都融入到酒里,飘荡在诗中……

  醉中的李白与月对望,月之高洁,月之冷傲,月之洒脱,月之圆融,成了李白咏之不尽的意象。“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常想,这些诗句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李白的心里流出来的。孤独的月亮阅尽了千古风流,可是她,就那么淡淡地超然地挂在天上,这样的月亮融进李白的酒杯,怎不使醉中的李白凡心顿释,俗念全消。月在酒里,酒在诗中一个飘飘然然的诗仙在千年的月下独酌。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月,真的不解饮吗?此时此刻,只有月方解其情,只有月方会其意。所以,不是月不解饮,而是只有月才解饮的浪漫的忧伤,只有影来随身的诗意的寂寞,充溢在李白的心头。李白醉了,醉在这如诗的月中。“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有明月相伴,李白,愿长醉在千年的诗酒风流中。

  李白醉了,可世人都在“醒”着。

  李白确是醉了,醉了的李白整个儿把自己释放在这一个美的天地,向世人展示了另一种诗意的人生。这样的人生士人只能寄情于梦中,而李白,却把这一梦境变成了现实。“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别了半轮峨眉山月,飘过峻拨的千里江陵,咏叹壮美的庐山瀑布……李白,神采飞扬逸兴满怀的在奇山秀水间飘荡,以他独特的文化人格魅力俯视人寰,傲视众生。只有月才知他的情思,只有酒才解他的豪气,只有诗,才能诠释他的性灵。李白,以山为笔,以水为墨,把自己浪漫成了不老的艺术形象——一个醉人的诗仙。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沐浴着如霜的月色,李白醉了,我也醉了,醉在了一个梦到李白的梦里……

  

李白是我最喜欢的诗人,在我的眼里,发髻高耸、长袍飘然、左手握酒壶、右手举酒杯,对着苍茫的天空、对着一轮孤月,仰天大笑:“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这样慢慢的,心湖里荡起片片涟漪,青莲居士从遥远的唐朝徐徐的向我走来

    我眼里的李白不畏强权,才华绝世。少年时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文武全才。然而唐玄宗只让他侍诏翰林,做文字侍从之臣。仕途的不顺,社会的黑暗,当朝皇帝沉溺于杨玉环的美色之中,夜夜笙歌,那里管人民的疾苦、社稷的安康?李白的诗里流露出太多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空有一腔热血、满腹经纶,却不能才尽其用,然而,决不阿谀奉承、摧眉弯腰。借着酒劲让杨贵妃宠爱的太监高力士为其脱靴磨墨,蔑视强权、挑战皇威,嬉笑怒骂,何其痛快!

    我眼中的李白是热爱祖国山河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站在盛唐诗坛的最高峰,是风流倜傥的真名士!赞庐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现黄鹤楼美景“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字里行见又流露出童稚的想象力“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他的眼里、他的字里流露出对祖国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无限眷恋!

    我眼里的李白渴望从军展抱负,怜惜守护边关的将士。李白仗剑走四方,诗里透露出投军抗敌的意愿。“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对戍边战士的无限理解“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玉关殊未入,**莫长嗟”,舍家离子,只为报效国家,奈何皇上不委以重任,只能独自忧愁:“白发三千丈”多少的无奈,多少的凄凉,使得华发早生?

    我眼中的李白珍惜爱情、重视友情,是个敢爱敢恨的性情中人!“妾发处覆额,折花门前倒,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没有对美好爱情的忠贞不渝,怎能留下青梅竹马的传世佳句?“长相思,摧心肝”亲爱的人啊,隔着千山万水,让点点思念随着白云飘进你的梦乡!李白对朋友肝胆相照“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贺之章、杜甫都是他的知己、他的文友。

    安史之乱,李白隐居庐山,应邀入幕永王门下,力主永王灭贼,不久永王败北,李白因此入狱。至德二年,被判长流,此时李白已到暮年“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公元75年,被赦免,公元76年,与世长辞,终年62岁。一颗照亮世界文坛的巨星陨落了,但他的诗歌、他的才情却在这滚滚红尘中一代代的流传下来,永不泯灭

思路:从为何喜欢李白的诗出发,展开描述。

因为李白代表唐朝盛世时期的一种文化,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bai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扩展资料:

李阳冰曾与伟大的浪漫诗人李白有过一段不平常的交往。唐肃宗时李白曾投身于永王李璘幕府帐下,因李璘丹阳起兵叛乱兵败,李白受到牵连,被治罪流放。

后虽被大赦,但居无定所,穷困潦倒,流浪到当涂,李阳冰时任当涂县令,仰慕李白的文才和人品,得知李白遭遇后,毅然把李白在当涂安置下来,生活上给予多方照顾。李白死于当涂,终前,把一生诗作托付给李阳冰。

李阳冰不负重托,便用精美的书法把书稿重新抄录编成《草堂集》20卷,还为诗集写了一篇序言。流传于世。李白的诗作所以能广为流传,除诗本身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外,李阳冰编辑整理之功也是功不可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8196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2
下一篇2023-10-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