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媳妇的美好时代》中的白雪叫什么名字?

求《媳妇的美好时代》中的白雪叫什么名字?,第1张

朱敏

主要作品

话剧

  2003 主演《想吃麻花现给你拧》 饰女一 依琳 导演 田友良

  2004 主演《迷宫》 饰 烂苹果 导演 孟京辉

  2005 主演 《新青年》 饰女一 灵儿 导演 杭程

  2005 主演 《魔山》 饰 美人鱼 导演 孟京辉

  2007 主演 《下一个就是你》 饰 COCO, 情人 导演 何江

  2007 主演 《堂吉诃德》 饰女一 小洁 导演 石展

  2007 主演 《混世》 饰 姚咪咪,男人婆 导演 张志鹏

  2008 主演 《彩虹猪,向前冲》 饰 摇滚狼 导演 张志鹏

  2009 主演 《谁爱谁 爱谁谁》 饰 NINA 导演 李珊

  2009 主演 《单反爱情主义》饰 欣然 导演 张志鹏

影视

  2003 主演《生死邂逅》 饰反一 美亚 导演 司晓东

  2005 主演《雕刻时光》 饰女一 陆晓露 导演 李小平

  2005 主演 《绝对现场》 饰 白海灵 导演 郑晓龙

  2007 主演《爱到不能爱》 饰 梅梅 导演 姜凯阳

  2009 主演《媳妇的美好时代》饰 白雪 导演 刘江

**

  2006 主演《旗鱼》 饰 胡燕 导演 依萌

  2006 主演《纯真》 饰 软老师 导演 肖锋

  2008 主演《重生》 饰女一 林记者 导演 赵晟

  2009 主演《晓敏的村官生活》 饰女一 杨晓敏 导演 刘悦 徐洋

同生共死的意思是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同生共死 [ tóng shēng gòng sǐ ]

注音:ㄊㄨㄙˊ ㄕㄥ ㄍㄨㄙˋ ㄙˇ

出处:罗广斌、杨益言《在烈火中永生》:一对同生共死的战友,肩并着肩;火热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近义词:生死与共。

反义词:同室操戈、你死我活。

笔顺

扩展资料:

一、生死与共 [ shēng sǐ yǔ gòng ]

释义:生一起生,死一起死,形容情谊很深。

出处:朱敏《深情忆念周伯伯》:“几十年来,周总理与我父亲生死与共,休戚相关。”

造句

战争把一些素不相识的人,连结在一起成为生死与共的战友。

二、你死我活 [ nǐ sǐ wǒ huó ]

释义:形容斗争非常激烈。

出处:元·无名氏《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没来由;争长竟短;你死我活。”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补语;指双方不能共存

朱德六任妻子不为人知的人生结局

摘编自《开国元勋家庭生活:帅府家风》

朱德一生曾经有过六次频繁的婚姻,当然也曾拥有个六位年轻漂亮的妻子。但他为自己的信仰抛头颅、洒热血,一脸的沧桑,一身的硝烟,一次次丧失家庭、一次次重铸婚姻,他读一读他的一生的婚变始末,或许你更是嘘唏不已。

朱德曾经有过六次婚姻

原配夫人刘氏(刘从珍)

刘从珍,四川仪陇人,朱德大舅的女儿,亦是他的表妹,生于1884年8月14日,长朱德两岁,1905年,由父母作主,把他大舅的女儿刘氏许配给他,并于这年九月完婚。

第二年春,朱德不顾生父朱世林的强列反对,在席聘三老师的帮助下,毅然外出求学。三年后又离家远赴昆明,再也没有回来过。

婚后刘氏虽然一直独守空房,但却任劳任怨,精心侍奉老人,深得朱德父母喜爱。绩麻纺线,挣取零用,从不写信向朱德要钱。三十年代中期,朱家祖坟三次被发。善良的刘夫人,从此有生之年吃斋念佛,祈求朱德一生平安。

1958年2月,刘氏在孤独中病逝,享年74岁。病逝后朱德的儿女还曾为嫡母送葬……

朱德的第二位妻子是云南姑娘萧菊芳

萧菊芳

1912年秋天,26岁的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朱德同昆明师范学院19岁的学生萧菊芳结婚了。

1916年初,朱德随讨袁护国军第1军北征,开往家乡四川。不久,萧菊芳患了类似赤痢的热病,不幸去世。

朱德的第三位妻子是四川姑娘陈玉珍

第二次婚姻,让朱德有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过上了一段短暂的家庭生活。

1922年夏天,追求进步的朱德决心赴上海寻找革命道路。临走前,朱德接到川东军阀杨森的电报,杨森邀请朱德到重庆作客。于是,朱德离开了陈玉珍的家乡南溪。这一别,他们再也没有见面。

朱德的第四位妻子是四川姑娘贺治华

贺治华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失败婚姻。这段不幸的婚姻,在朱德的心灵上留下了很大的创伤。所以,朱德对外从不提及,他们的亲生女儿朱敏,也不愿提及。有关历史学者讳于领袖、讳于君子也甚少涉及。

贺治华曾是四川开江县女子中学的教员,开朗、漂亮。其兄是朱德的手下和好友,也是他们相识的介绍人。

1922年9月,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朱德远赴德国,随行的除了好友孙炳文,还有女友贺治华。在柏林,朱德幸会周恩来。同年11月,36岁的朱德在周恩来、张申府介绍下,加入了中国***。

不久,朱德和贺治华再结良缘,并一同到德国哥廷根城奥古斯特大学学习社会科学。

1925年7月,朱德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当局驱逐出德国,前往苏联。在苏联,朱德进入东方大学学习军事,不久,贺治华在莫斯科郊外的一个农庄生下了女儿朱敏。四十岁得了一个千金,朱德格外高兴。他为女儿起了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四旬,以表达他四旬得子的喜悦。而贺治华觉得有点土气,又给女儿起了一个带点洋味儿的名字——菲菲。

1926年5月,党决定朱德回国,去四川万县做军阀杨森的统战工作。考虑到国内环境恶劣,朱德只好让妻子贺治华和女儿朱敏暂居苏联。

为给母女俩的生活创造一定的方便,临行前的几天,朱德千方百计设法为她们准备了必需的生活用品,归国前的夜晚,朱德紧紧地把襁褓中的女儿抱在怀里,一遍遍用他那宽厚的大手轻抚着女儿娇嫩的小脸,一种别妻离子的凄楚陡上心头。

朱德回国后不久,俩人因政见不同而分手,这段婚姻生活就这样结束了。

朱德的第五位妻子是湖南姑娘伍若兰

伍若兰

越秀公园花木林,

百花齐放各争春。

唯有兰花香正好,

一时名贵五羊城。

这是1961年3月3日,朱德在广州游览越秀公园时,即兴写的一首诗,同时,它也是一首睹物思人之作。

朱德一生酷爱兰花,这源于朱德一段生死缠绵的爱情故事。

朱德和伍若兰的相识过程,很像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石光荣和储琴相识的一幕。

1928年2月15日,42岁的朱德率领工农革命军第1师攻下湖南耒阳古城。朱德进城时,突然看到街道上一位年轻女子边跑边喊:“乡亲们,***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1师打败了章家梅的常备队,解放了耒阳城。为了欢庆战斗的胜利,大家快到城中广场参加军民大会!”

朱德仔细一瞧,只见这位姑娘高个大脚,体格健壮,“头发挽在后面,黑黑的皮肤上有些麻点”,浑身洋溢着青春活力。这是和他母亲很相似的一个姑娘。

这位奔跑宣传的女子就是年轻的***员伍若兰。伍若兰在衡阳女子三师读过书,是当地有名的女秀才。 朱德和伍若兰可谓一见钟情。

不久的一天,朱德把伍若兰叫到部队驻地进行了一次长谈。朱德告诉伍若兰自己以前结过婚,然后,详细讲述了他的家庭和婚姻。

对此,伍若兰坚决地表示说:我不在意你的过去,只要你现在诚心诚意地爱我就行了。我真心爱你,是永远不会变的!

一双草鞋和一双布袜子,这是伍若兰送给朱德的定情物。

三天之后,朱德和伍若兰在工农革命军第1师师部举行了婚礼。

4月28日,朱德率领的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江西宁冈砻市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并后,组建了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在这期间,伍若兰从未离开过朱德。除了协助他工作以外,还精心照顾他的日常生活。

当时,井冈山被敌人重重包围,交通阻隔,消息十分闭塞,想了解山外的情况很不容易。为此,朱德交给妻子两项重要任务:一是调查井冈山内军民的详情,收集红军歌曲、短诗、歌谣及战役、战斗简况等;二是搜集敌占区的报纸,了解国际国内情况。

伍若兰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她走遍了整个山区,边调查边搜集宣传材料。为了给朱德提供情况,她派人化装成老百姓混到敌占区弄来一些报纸。夜幕降临后,她坐在油灯下,整理简报或者抄写文章,给朱德参考阅读。

1929年1月,为了粉碎敌人的第三次“会剿”,朱德和毛泽东率领红军转移到井冈山以外。一天,朱德和小股部队正在小庙里休息,突然被跟踪而来的敌军包围了。

情况非常危急。伍若兰望着丈夫,坚定地说:“我和警卫班的同志掩护你突围!”

伍若兰使尽全身力气,把朱德推出庙门外,说:“你快走吧,再迟了会出事的!”

朱德突围后,伍若兰在战斗中不幸被捕了,并惨遭杀害。残忍的敌人用大刀砍下她的头,并将其头颅解送长沙,挂竿示众。

得知伍若兰英勇就义的详情,朱德泪如雨下。一朵兰花被敌人摧残了,这也成了朱德一生的痛。

朱德的第六位妻子是江西姑娘康克清

康克清

康克清在一篇文章中说:

“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有一天,我们的队伍停在遂川附近,听到同志们兴高采烈地互相传说:“朱军长来了。”以前,我还幼稚地以为“朱毛”是一个人呢,后来才知道是两个人。他们被传说得非常神,现在有机会亲眼见到他们,内心充满了好奇和敬仰。我挤在队伍中,顺着别人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位中等个头,体格健壮,忠厚长者模样的人,正向我们走来。走近了,才看清楚他身穿灰里透白的军服,脚穿着草鞋,一身风尘,面带微笑,威武中透露着慈祥。朱军长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他很平凡,平凡得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这个像农民一样的军人最终成了康克清的丈夫,他们携手走过了47年的婚姻历程,坚韧而执著。

康克清从小生长在贫苦农民的家庭里,没有上过学。上井冈山时,康克清还不识字。参加红军以后,康克清担任了宣传工作。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康克清经常大胆地到朱德那里登门求教。在朱德的热情辅导和影响下,康克清的文化水平提高很快。朝夕相处的革命斗争生活,使将军与战士之间萌发了爱慕之情。

对于自己的选择,康克清曾坦率地说:“我的婚恋观就是无产阶级的婚恋观,只要革命坚决,品德高尚,对党的贡献大,真的志同道合,我就不计年龄,不媚权势。”

1929年底,43岁的红四军军长朱德在井冈山与17岁的女战士康克清结为伉俪。

康克清在回忆自己的婚姻生活时曾说:

“1939年冬天,朱老总五十三岁寿辰。记得我给他写的贺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和你相处十多年了。觉得你无时不以国家和革命为重。凡事不顾自己的利害。人们不能忍受的事你都能忍受,人们所不能干的事你去开辟。还有,你见书便读,学而不厌,总是前进着,提醒同志,督促同志,爱护同志……”这是我当时的认识,也是我现在的认识。几十年过去了,后来的生活实践更加深了我的这一认识。”

成语生死与共。

生死与共 [ shēng sǐ yǔ gòng ]

释义:生一起生,死一起死,形容情谊很深。

出处:朱敏《深情忆念周伯伯》:“几十年来,周总理与我父亲生死与共,休戚相关。”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相依为命、同生共死、生死相许、相濡以沫、玉石俱焚、生死之交。

反义词:同床异梦、你死我活、离心离德、背信弃义。

笔顺

扩展资料:

一、相依为命 [ xiāng yī wéi mìng ]

释义:互相依靠过活,谁也离不开谁。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成》:“小人无恒产;与相依为命;不愿售也”。

白话译文: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成》:“小人没什么产业,与它相依为命,不愿卖它”。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

二、生死之交 [ shēng sǐ zhī jiāo ]

释义:同生共死的交谊。

出处:元·郑德辉《绉梅香》:“晋公在枪刀险难之中,我父亲挺身赴战,救他一命,身中六枪,因此上与俺父亲结为生死之交。”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共存亡的朋友

三、相濡以沫 [ xiāng rú yǐ mò ]

释义: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互湿润。后用“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出处: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白话译文: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庄子·大宗师》:“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终bai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忍受着对方的吹气,忍受着一转身便擦到各自身体的痛楚。此时,两条鱼便不禁缅怀昔日在江河湖水里各自独享自由自在快乐的生活。”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8212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2
下一篇2023-10-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