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孤独的美食家》第一季就开始追,前几天去细算了下才发现,原来看五郎叔吃饭已经6年了。但事实上,看到第2季就没紧着追了。不是不喜欢,而是因为不具备剧情连贯性,可以随时拾起又放下,反倒没每集都看。
最近因为开B站时偶尔能在首页刷到相关视频,所以又点来看了一些。现在依然觉得五郎叔确实是“美食家”,起码称得上“懂食物之人”。对于这样的食客,食物被吃得都有了价值。
从2012年第一季到现在,7季电视剧外加几个SP,也算是人气又长寿的作品了。
《孤独的美食家》每集都是标准流程:
出门工作—> 工作告一段落突然就觉得饿了—> “咚咚咚”—> 好,找餐馆! —> 在街头徘徊,思量半天,考虑当下的心情,决定就这家了! —> 面对菜单继续思忖半天,找到最优解 —> 痛快地吃 —> “学人精”(看到别人点的好吃的、被推荐被怂恿而产生了好奇,所以追加点单) —> “战歌起”,继续大快朵颐 —> 啊,吃好了……(吃多了)—> 心满意足地伴着小曲儿(片尾)回家
但就是这样的“固定模式”,就是怎么都让人看不够。一集一集地追,一年一年地追。陪着“五郎叔”从2012年走到2018年。很多国内不看日剧的小伙伴也认识“松重丰”,就是因为他的这部剧吧。
说实话,早年因为其他日剧而接触松重丰时,实在觉得并不是个帅大叔呀,反倒长得有点奇怪。演五郎的“松重丰”自己也说,本来以为这样一个深夜档播出,又是一个大叔自己吃饭的电视剧拍几集就结束了,但没想到这么受欢迎,实在不明白大家为什么爱看他这样一个大叔吃饭,还一看就是这么多年。
是啊,一个不靠颜值取胜的四十多岁的大叔来吃东西,有什么可看?那么,我喜欢的松重丰的五郎叔,有3个原因:
1 他不挑高档馆子,只是路遇街边的民家餐厅、小酒馆,都能让他吃得很开心。
在这个“离开美食情报网站(比如我们的“大众点评”)就不知道该吃什么”的智能时代,叔突破了这种局限。当然,即使是现在,电视剧中的叔还在用着非智能手机,拿着打印地图去见客户,实在是老派作风了。但有时正是这些老派风格,可以让人不被评价和星级所束缚,而专心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心情去觅食,而有些平民美食就藏在这些出其不意的偶遇中。
而且,看似“好打发”,“不讲究”,但能将家常菜也品出丰富的味道、获得十分的满足,也是爱吃、会吃的人才能做到的。另一方面也许是像很多人都说的那样,在日本刷餐馆不太容易踩雷吧,即使随便推门进一家店,都很难遇到不好吃的食物。
2 另一方面说叔是“美食家”,或者“懂食物的人”,是因为他懂得战略布局,且想象力和表现的丰富。能感受到他在仔细品尝味道,而且当真是在投入地享受食物的愉悦。
时常都能看到他在路过的街巷中走来走去地考察市场、然后判断出去哪一家店。然后面对菜单继续犹豫着,纠结着,用尽了自己的脑子去找出最好的组合搭配,当真是个有战略思考的讲究之人。
而且,在大家都越来越不善于言辞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都变得词汇贫瘠,对喜欢的食物只会说一句“好吃”。虽然享用食物、享用美味的食物,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是不是吃到“点”上,因人而异。无疑,并非美食评论家的“五郎”是在行的人。他对食物和味觉敏锐,又能细微地捕捉自己的感情并加以描述。对于食物只能以“好吃”来描述的话,不是语言能力没被好好锻炼、无法表述出自己体会到的层次,就是味觉没被好好锻炼、根本没体会到食物组合带来的丰富又不同口感。这样只能是“爱吃”的普通人(如我们很多人),而不是“美食家”。
但叔就是能把自己的每一个心情、对食物的美每一种味道唤起的感受,都能以丰富有趣的比喻来加以呈现。我喜欢看五郎叔吃饭,但不喜欢看一些吃播或大胃王,因为觉得后者没有美感。叔虽然能吃、曾经一直是一人吃2~3人份的食量,而且吃得豪放甚至不顾形象,但依然可以算有“美感”、值得看,因为他懂得品鉴。只是胡吃海塞、将一盘盘、一碗碗的食物送到胃中,对我来说并不具有“美感”。
比如现在很流行的“大胃女王”们,像在YouTube上很火、在中国有众多粉丝和很高认知度的 “木下”,以及胃如无底洞、在日本也一直保有话题度的女艺人 “ギャル曽根”。但是,除了像木下、曾根这些胃天生有不同构造的人,这种大食量所带来的“痛快”是不能轻易获得的能力。但五郎叔的这种“品鉴”能力却可以通过学习、练习、不断加强自己的五感的敏锐度,从而磨练出来。所以,五郎叔吃东西的过程值得看,而他的吃饭方式也可以被学习和模仿。
当然,五郎叔的美食评论有很多发散和无厘头的表现方式。这也和日本特有的表达和修辞习惯有关。
举个例子,很久前看Arashi相关的内容,看到他们形容相叶雅纪是“笑颜宝石箱”,就是他常笑又很治愈人。还有一期《VS ARASHI》中,嘉宾说杰尼斯家的偶像们往那一站的场面宛如“帅哥停机坪”……都是一些出其不意、说严谨又不严谨、说有误又有几分贴切、但在我们语言习惯中绝对不会出现的、日式特有的一种方式。而这种语言表现手法,在《孤独的美食家》作品中屡屡出现。不管是民间字幕组的巧心又本土化的翻译,还是日文原文,都是“金句”频出。
3 最后,很敬佩的一点是,叔是真吃,而且吃得精光,丝毫不浪费食物。
一直以来,叔都在《孤独的美食家》表现得很能吃。应该是源于爱吃之人的好奇心和贪心作祟,总是点了一堆食物,一个人吃2~3个人的量。而且作为演员的松重丰也是敬业地很,多次表明自己是真的吃、而且如剧中呈现的那样将食物吃得精光,没有一点浪费。所以为了拍戏,他前一天都会故意不吃饭,留出一个好胃口和充足的胃袋,去真实地感受和呈现那些食物的味道。
在大多数明星看重身材维持、“逢场作戏”的拍摄变得理所当然的情况下,叔的这种认真、敬业和对食物的尊重的做法,真的值得肯定和学习(当然,这里面肯定也有剧组的理念在)。
叔能吃很多,但不会让人觉得是在胡乱地胡吃海塞。他大快朵颐,也让人觉得毫不矫情。
是啊,自从美食番开始层出不穷后,很多后来之作,却并不能感受到演员们真的在享受美食。可能是演技不到位,可能是怕伤了身材而有心理负担。种种原因相互影响,就真的流露出了几分尴尬。
那么,关于美食番,继续来唠叨唠叨吧。
个人总觉得,比如吃播或者一些剧集,因为太过想迎合观众、或者太过想红,再加上演技或许不过关,所以时而刻意到让人看着尴尬。
看美食日剧已经好多年了。有字幕组制作的美食相关的故事,我也看过八九成了。曾经有一段时期是故意搜集那些与食物相关的剧集在看。嗯,那时在英国,一个人也是精神上凄苦的很,而每日食用的食物又不足以美味,总觉得心里空着,焦躁着,不安着。所以,看日剧,尤其是有食物镜头相关的日剧,就是每天的治愈了。《西洋古董与洋果子店》《阿仙》《调酒师》《料理新鲜人》……当然,也因为食物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在很多日剧中无意出现的桥段中都有很多关于食物的镜头。即使吃不到,看一看也是一种慰藉。
看,人真是好奇怪。总有像我这样的人,以看“食物相关视频”来缓解焦虑,填补内心的空洞。啊,这么想来,又是某种程度上的“精神毒品”呀。
之后就是大热的《深夜食堂》。其实,《深》也是一个借由美食来传达人的情绪的故事,食物是辅。边缘小人物的人生百态才是主线。他们在城市中生活,夜不能归,但熟悉的美食、小酒馆中一期一会的新客人或者长年相熟的老客人,变得独具温情,让人惦念。所以,一直觉得《深》有美食元素,但却不是为了品美食的。相比之下,《孤独的美食家》则真的是为了邂逅不同的味道和食物而诞生的作品。
近年来美食剧越来越多,《和歌子酒》也是类似的作品,《爱吃拉面的小泉同学》等,其实都是不错的作品。但也许是演技和表现形式的问题,有时会让人看着尴尬。《花的懒人料理》《约饭》《在蒂凡尼吃早餐》等等的女主演们演技还过关,而且都知名又美貌,但为什么没法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一脸褶子、毫不美型的叔却可以俘获很多人的心呢。
而大叔如松重丰,毕竟也是演技历练了这多年的老手了,演什么像什么,而且没有什么偶像包袱,也不存在女演员要面临的吃相是不是优雅之类,反倒演得自然又放松。(台湾版的《孤独的美食家》的演技还是……有些捉急。看着出戏,没法跟着主人公享受食物。也不觉得主人公是真的热爱食物。)
如今《孤独的美食家》第七季正在火热地播,我也偶尔会看上一阵。想来,任何喜欢美味的食物又时常自己一人做饭或者外食的人,都能在五郎叔上找到共鸣吧。
因为我隔着屏幕,就总觉得自己实在太理解松重丰所演的五郎叔的心情。一旦觉得肚子饿了并决心要去吃饭,再来谁和我讲话也都只想敷衍了事。也很理解他对食物的好奇心。每遇到一个馆子都恨不得能“制霸”,把好奇的口味和食物都尝一遍。还有那种带着“一期一会”的心情去找馆子,并对着菜单左一遍思量右一遍犹豫、不断试图寻找最优解的举棋不定……
这些纠结和愉快,让“一人食”也可以乐在其中。
初见老友鱼,是在万象城的桂小厨,当在菜单上看见这个菜名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南宁的老友粉,想这鱼必定也是按老友粉的方法来制作的。想到老友粉的至酸至辣,便已口舌生津、馋涎欲滴了。
及至鱼上了桌,整条煎炸好的大鱼横卧方盘中,鱼身上覆盖满满的豆豉酸笋辣椒姜丝蒜末等作料,汤色红亮,辅以翠绿的香菜香葱点缀其上,未及品尝,已先被其外表惊艳,没错,是咱老友粉的范儿。
拨开金黄的鱼皮,鱼肉白嫩,口感细腻,鲜美中带着丝丝酸辣,真的非常够味儿。
辣椒与鱼本来就是天然好搭档,桂林菜里的酸豆角辣椒炒鱼仔干是可以让人吃饭把鼎锅刮烂的,而南宁的老友鱼配料之辣椒用的是非常辣的指天椒,再加上上好品质的酸笋豆豉,熬煮出浓郁的酸辣味儿,在寒冷的冬日食之,也会被辣得酣畅淋漓、浑身发热、脑门出汗,大呼过瘾。
鱼吃完了,剩下的汤水用来拌饭或者下面条都是极佳的选择,一定会把鼎锅刮烂的。
虽然我吃老友粉的时候非常怕辣,总是叫厨师不要放辣椒(话说不放辣椒的老友粉还叫老友粉吗),但是吃这个老友鱼,却没感觉到那种让人眼泪鼻涕横流的辣,可能真的是鱼肉太鲜美,已经让我忽略那份辛辣了。
其实老友粉的前身应该是老友面,关于老友面有一个很温暖的传说:
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位老汉每天都光顾周记茶馆喝茶,有几天老汉因感冒没有去,周记老板十分挂念,便用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笋、牛肉末、胡椒粉等煮了一碗热面条,端去给这位老友吃。
老汉吃完这碗热辣酸香的面,发了一身大汗,感冒也好了。事后老汉感激不尽,书赠“老友常临”的牌匾送给周老板,“老友面”由此得名。后来人们又用这种方法煮米粉,受到广大食客的喜爱,慢慢的老友粉的名声反倒盖过老友面了。
老友粉属于广西南宁的本土美食,于2007年入选南宁公布的首批2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柳州的螺蛳粉、桂林的桂林米粉、梧州的炒河粉同为广西“四大米粉”。老友粉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酸和辣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酸辣可口的独特风味,夏天吃了开胃,冬天吃了驱寒。
南宁老友粉正宗的味道应该是“酸、鲜、辣、咸”,要想做出正宗的味道,从原料制作到用料比例,从烹饪的手法到时间掌握都有一定的讲究,这是很考验煮粉师傅技能的。所以在南宁并不是每一家粉店的老友粉都是那么正宗美味,那些有名的老友粉店,在用餐时间常常人满为患,人们宁愿等久一点也要吃上一碗正宗的老友粉。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说是有关部门要制定或修订一批广西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名单中就有老友粉(方便型),有媒体就此做了一个网上投票调查,老友粉的标准配料有哪些,网友们热烈地讨论起来,其中放不放酸笋成为争论的焦点。因为酸笋有一种独特的味道,不喜欢的人会觉得很臭,喜欢的人就爱它独特的风味。有人说不放酸笋的老友粉还叫老友粉吗?
想想也是,如果一个食客走进粉店,冲着厨师喊“煮一碗老友粉,不放酸笋、不放辣椒、不放豆豉”,那还叫老友粉吗?不过人家要定的是老友粉(方便型)的标准,估计是类似方便面这样的方便食品,不是现煮的,所以众食客们大可不必担心去到店里不要酸笋就变成不符合标准不合格的老友粉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想怎么吃就让厨师怎么煮呗。
现在超市里有瓶装的老友酱卖,方便多了,买一瓶回来,想吃的时候也可以自己炮制老友粉。
我在桂小厨吃过老友鱼后,就曾经自己用老友酱山寨了一盘老友鱼,不过因为怕辣没敢放太多酱,所以完全没有老友鱼的酸辣鲜香劲儿,而且用酱做的老友鱼,没有那些丝丝缕缕的酸笋辣椒纠缠在里面,端上桌来也少了许多的情趣。下回一定要买酸笋豆豉辣椒回来,真正地山寨一把。
附:老友粉或老友面的做法(内容来自网络,表示感谢):
材料(一人份):切粉(河粉)或伊面二~三两;酸笋一两切丝;豆豉少许切细茸;姜丝蒜末各少许;小辣椒两颗切细末;青菜几片;葱花少许;肉类切片一~二两(看各人喜好,可以猪肉、牛肉、猪肝、粉肠)。
做法:1、肉类用料酒、盐、糖、生抽、嫩肉粉、胡椒粉调味,味道可稍重;
2、起油锅放姜丝、蒜末、辣椒末、豆豉茸炝炒,出香味后放入肉类翻炒至变色,加入酸笋丝炒一分钟,加高汤或水煮开后,放入湿面或切粉,捞散后加青菜,煮开后加葱花即成。
越南美食之花——越南米粉。在越南,你除了要知道Xin
chào(你好)怎么说,还一定得知道Pho(粉)。越南米粉的Pho,可能是最低限度的越南语救急词汇之一。因为米粉在越南几乎是无处不在,而且是去越南的游客必吃的越南美食。“知一字,吃一国”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是足以彰显越南米粉的地位了。
“米饭如妻子,米粉似情人。”据说这句话在越南已经是家喻户晓。但是如此让越南人心醉神迷的越南米粉原来并不是越南的传统食物。关于越南米粉的传入有两种说法,一是广东移民在20世纪初期带入越南,二是越南粉常配以生牛肉有可能是受到法国菜的影响。但不论如何,越南米粉如今已经成为越南的国食,去了越南不吃一碗米粉,简直成了去北京不去天安门一样不可能的事。而且无论是在高档的酒店还是在街头的小摊,你都可以品尝到这一份异国美味。
越南米粉
在越南米粉名扬四海的过程中,越南米粉可以从四部分:汤底、米粉、牛肉和配菜来评价。其中汤底的好坏关乎着一碗米粉的美味与否,是米粉的灵魂所在。牛骨头熬成的汤味道浓郁,但颜色却是清浅的褐色,一点都不会显得油腻,除了牛骨之外,还会加进各种香料、调味品,每家米粉店都有各自的独门配方。好的米粉会非常有弹性,煮熟后是半透明的白色,不会粘到一起,吃起来还会有弹牙的口感。
牛肉一般是切成薄片,利用米粉的热度直接烫熟,这样烫好的牛肉不仅嫩,还会透出一股诱人的嫩红色。如果比较偏好生牛肉,店家会将牛肉分开来放。配菜则是一些非常具有东南亚特色的蔬菜,例如豆芽、紫苏、薄荷叶、九层塔和罗勒,神秘的香气能令人瞬间想起东南亚夏日的晚风。
鸡粉和牛肉粉可以说是越南米粉的招牌,也是食客的心头爱。两者均久负盛名。鸡粉用料讲究,除鸡丝外还配有肉丝、蛋丝、木耳丝、葱丝、香菜丝。蛋丝制作独特,摊成薄薄的片,切成细细的丝,不粘不连,撒在粉上与红的肉丝、白的鸡丝相辉映,格外撩人食欲。牛肉粉同理,只是味道更加浓郁。
越南米粉中还有一味配料非常有特色,那就是鱼露。鱼露在越南饮食中尤为重要,为越南人民所钟爱。鱼露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是鱼露的味道比较特别,初次接触可能会令人难以忍受,但是当它与食物相遇,一起被送入口中时,却会在口腔中散发鲜美的味道,令人难忘。越南妇女还将鱼露作为保持身材的秘方,认为如果长期食用鱼露可以永葆青春。
越南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东盟十国”之一,我们与越南的交流今后也会越来越频繁。与越南的邂逅,不如就从一碗米粉开始。如今非常有名的越南米粉品牌“阮妈妈”,成了许多向往越南米粉的吃货的选择。但是速食食品总归是没有显著的好。有机会还是要去当地品尝最正宗的味道,才能真正感受到饮食之美。不用特地去豪华的酒店,可能真正的美味,就藏在你走过的下一个街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