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我与古诗的邂逅》700字,初二的。

作文《我与古诗的邂逅》700字,初二的。,第1张

我爱古诗词我酷爱语文,更喜欢古文,文言文是我喜欢的古文类型之一,而最爱的古文类型就是古诗词了。我之所以喜爱古诗词,可能是因为表姐。小时候,我的表姐就钟爱语文,她非常喜欢古文,你别看她最喜欢的是文言文,但是以前她经常给我背诵古诗词,表姐不光背诗句,还给我讲述古诗词的大概诗意和所描绘的意境。那些古诗词不仅诗句美,连连所描绘的意境也美。“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和恰恰啼。”这是唐代诗人杜甫作的《江畔独步寻花》,我还记得表姐当时给我讲的大概诗意:在江边散步,看见黄四娘家前的小路上鲜花朵朵,把枝头都压弯了,是多么鲜艳,多么美丽啊!就连可爱的蝴蝶也不舍得离开了,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也在为花儿歌唱:“真美丽啊!真美丽啊!”听着表姐讲述的诗意,我想象到了那种美丽的田园风情,是多么美丽,真是恍若人间仙境!渐渐地,我发现光是诗句、诗意、意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的求知欲了。我开始想方设法地调查、了解诗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所作的《望洞庭》。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刘禹锡的诗内容富于战斗色彩,生活气息浓,其语言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是唐代诗坛上的重要诗人,被称为“诗豪”。刘禹锡与柳宗元同榜进士,交往甚多,人称“刘柳”,也与白居易交谊深厚,世人将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作品有《刘梦得文集》。这样优美、瑰丽的古诗词,不仅让我陶冶了自身的情操,还增长了语文知识,真是一举两得啊!我爱古诗词!

文字太多,打不上去,看见后回复我,我这还有很多。

小题1:⑴ cī 像 狗牙 那样 参差不齐  ⑵ shāng  水波浩荡的样子,各1分。

小题2:(2分)

⑴(1分) ① 使人感到心神凄楚(凉), ② 寒气透骨, ③ 寂静极了, ④ 幽深极了。(此句译文,错一处扣半分,错四处本句不得分)

⑵(1分)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此句本质上是一个“互文”句,看学生的翻译是否体现此意,酌情给、扣分。)

小题3:(3分)第一次轻读,是沉思的范仲淹在寻寻觅觅,喃喃自语,叩问心灵。而第二次却是激愤的范仲淹在问天问地,在茫茫宇宙之中寻找自己的志同道合者。以此方式朗读,入木三分地表现出了作者的孤独痛苦和坚决。意对即可,酌情给扣分。

小题4:(3分)示例:由“篁竹”远远的 广镜头 ,逐渐地 拉近 到潭底、潭周的 近景 ,并渐近到 特写 潭中鱼,然后 又把镜头再拉远 ,“望”潭之源,最后把 镜头拉高拉远 。

小题5:(2分)柳老先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还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妥吧。摘句意对,劝慰合理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有两个答点,一是拼音二是解释,不要遗漏。两个字都是多音字,尤其是“汤”是通假字,要读相通字的音。“解释”的是整个短语而不只是划线的字词。

点评:本题不难,字词简单,易于解释。解释古文字词,学生总是习惯地用现代义替代古义,这是习惯问题,所以要加强古文方面的学习,培养学习古文的好的思维,好的习惯。

小题2:

试题分析:第一句,凄:感到凄凉;神:心;寒骨:寒气刺骨;悄怆:孤寂伤感;幽邃:形容寂静。第二句,居:处于;庙堂之高(在朝廷做官):指威严的朝廷;则:就;忧:担忧:无义;民:百姓;处:身居;江湖之远:指偏远之地(不在朝廷做官);君:国君。

点评:本题有难度,虽然是所学课文,但第一句不太好翻译。古文翻译,是学习古文必做的训练,翻译是为了准确的理解文意,对朗读背诵也有一定的帮助。翻译句子,先理解大意,再抓关键字词,最后疏通句子。翻译要做到准确、通顺,完整。

小题3:

试题分析:先要思考此文的主旨,即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再思考两种语气表达的不同效果,仔细体会诗人对自己的扪心自问和对世事的质问。

点评:本题有难度,此句意义深刻,学生不一定理解得准确。对一篇文章中某些语句或词语含义的理解,不能只看到文字本身,要透析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从他的思想中找到与文本文字相一致东西,这样理解句子的含义就比较准确了。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即:“研课文讨与练习一” )。按照作者写景的顺序由于外到内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的设计镜头。

点评:本题有难度,这类题型学生见得少,学生必须明白问题的指向是“写作顺序”这一知识点方可解答。此题还是有匠心的,不仅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还考查了学生的判断问题的思考能力。

小题5:

试题分析:直接引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拟写劝慰语。

点评:本题不难,题意明确,学生熟悉名句。本题拟题很巧妙,将两文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即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又让学生识记名句,一举两得。

1.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1分)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 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2.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2分)

3.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 ”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 ”是远,“ ”是近。⑧动静结合。如写鱼:“ ”是静,“ ”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4.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3分)

5、“其岸势犬牙差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从文中另外找出修辞与之相同的一句。

6、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4分)

7.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8.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9.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

10.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11、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2.简要分析第②段景物描写的特点。(3分)

参考答案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 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给1分,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给1分。

3全石以为底\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闻水声\下见小潭\影布石上\俶尔远逝\鱼 \水

4: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3分)

5比喻;“斗折蛇行”或“闻水声,如鸣再佩环

6: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2分)。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2分)。

7、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8: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9:游鱼清澈的水

10:乐、悲(由乐到悲)(2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11、(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12: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衬托。

上一篇文章里讲到,在唐宪宗元和十年,柳宗元再一次离开长安,到遥远的柳州任刺史,因此后人称柳宗元又为“柳柳州”。离开故乡,柳宗元分外想念亲友,为了排遗愁思,在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天高云淡,他与朋友浩初和尚一同登山望景。

登上山顶, 他看见远远近近的山峰就像一柄柄利剑的剑锋,此景更加触动柳宗元的思念之情 ,于是他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寄给京城长安的亲友,以表达对他们强烈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就是《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上人”,是对和尚的敬称,比如孟浩然有一首诗叫《秦中感秋寄远上人》。柳宗元这首诗,从题目看,这位僧人名叫“浩初”,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海畔尖山似剑铓”,这是柳宗元登上山顶所见,描写柳州四野群峰的峻峭。“剑铓”就是剑锋,海边高耸突出的尖山好像利剑的锋芒,这个比喻是不是很可怕?但这并不是夸张,而是正常的描写。柳州一带,千山林立,大多数是拔地而起,非常陡峭,有如桂林。

我没去过柳州,但曾经去过桂林玩,桂林的山,真的很尖,很险。 后来大文豪苏轼被贬到广东,路经桂林,看到这里的山之后,说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铓”的诗句一点也不是夸张, 是纪实。

古人认为,秋天是万物由盛而衰的季节,天气转凉,树木凋零,容易让人产生愁思,所以古人多有悲秋之词,就像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似剑铓的尖山,在萧瑟的秋季里,对被贬到万里之外的柳宗元来说,的确是觉得像锋利的宝剑在割自己的愁肠似的。

柳宗元面对着柳州的无数山峰,进一步产生出一个奇特的幻想: 他希望能有一个变身法,将自己一个人的身体变化成千万个,以便散落到千千万万个山峰的峰顶,站在高处远望故乡。

柳宗元和刘禹锡在湖南衡阳分别的时候,写了一首诗,叫《重别梦得》:“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他预感自己去了柳州,可能再也回不到长安了, 也不再想着宏图大志,只想着年纪大时可以归隐田园,做个农夫。

那么,他这个愿望实现了吗?

并没有。柳州生活环境比永州还差,柳宗元到达柳州之后,由于生活条件不好,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以至于一病不起。 临终前,他写下遗嘱,要仆人把多年的书稿交给刘禹锡,请刘禹锡帮他刊印出来。

公元819年,在柳州的第四年,柳宗元病逝,年仅47岁。而此时刘禹锡的母亲也正好去逝,他解去官职, 告别连州,正扶着母亲的灵柩走在去衡阳的路上。

当他得知柳宗元病故后,悲痛欲绝,立即停下来料理柳宗元的后事, 我估计这时候刘禹锡心里一定痛苦万分,因为他同时失去了最亲的人和最真挚的朋友。

后来刘禹锡给韩愈写信,让韩愈为柳宗元撰写墓志铭, 那件“以柳州换播州”的事情就被记在了石碑上。

而后, 刘禹锡花毕生之力,整理柳宗元的遗作,又全力筹钱印刷,使得柳宗元的作品得以问世。 可以说,没有刘禹锡的这翻动作,我们可能不知道柳宗元,也可能看不到这位文章大家的作品。

另外一件事,也能看出来二人的深情厚谊,那就是柳宗元托孤刘禹锡,什么意思呢? 就是柳宗元去世时,把自己年仅六岁的儿子柳告托付给刘禹锡抚养,刘禹锡也是不负好友所托,把柳宗元的儿子视若己出,全力抚养他,一直到柳告长大成人。

后来,柳宗元的儿子也中了进士,不过已经是在刘禹锡去世之后。

时光弹指过,柳宗元去逝后十年,57岁的刘禹锡再次被召回长安,这距离上次离开长安,已经过了十四年。

十四年是一个很长的时间,十四年,一个女孩已经亭亭玉立,一个男孩也已经发芽长大,但是刘禹锡已经失去了他最好的朋友。

回到长安,刘禹锡再次来到玄都观,发现观中已经没有树,而是杂草丛生,于是他又写了一首诗,叫《再游玄都观》。

这次回来,玄都观也变了模样,荒凉了,人少了,这么大的庭院中有一半长满了青苔,原先盛开的桃花已经不见了踪影,只有菜花在开放。于是他忍不住感慨:先前那些辛勤种桃的道士,当年打击他们永贞革新的朝廷里的官员,如今哪里去了呢?前次因看花题诗而被贬出长安的我刘禹锡又回来了!

刘禹锡这次回来,即将迎来他人生中的春天。

不过,古来万事东流水,当年种桃花的人和与他一起看桃花的人都不见了。有人说他写这首诗,是对自己重回长安感到很得意,可是我却觉得除了春风得意,应该还有伤心和失落。毕竟, 在他最美好的年华,被赶出长安24年,回来之后,身边最好的朋友,像韩愈、像柳宗元都永远地告别了。

就像玄都观里开放的桃花逐渐失色,刘禹锡的人生也失去了很多明丽的颜色, 渡尽劫波回首,身后已无兄弟。

晚年的刘禹锡离开长安,定居洛阳,与大诗人白居易成了邻居。当年柳宗元想与他一起做的事情,现在,要由他一个人去实现。

有一种朋友叫柳宗元和刘禹锡,有一种成就叫刘柳。作为唐代并驾齐驱的诗人,柳宗元和刘禹锡都为我们留下无数的名篇佳作。他们的诗感发我们,他们的友情感动我们。

其实,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文化史上,像“刘柳”这样并称的名人很多,但是只有“刘柳”这两人的关系比较特殊,他们是保持着亲密友好关系的朋友。所以说, 好朋友一定是互相成就而不是互相扯腿,是互相欣赏、彼此扶持、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朋友一生一起走,愿我们都能遇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8781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3
下一篇2023-10-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