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9日,北京)位于北京繁华闹市的三里屯,北京瑜舍,作为太古酒店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居舍系列酒店,于近日完成了其公共空间及客房的翻新工作,正式以灵感迸发后的面貌启程。居舍系列旗下各家酒店各具风格、特色独立,作为独领“艺术生活居舍”之称的北京瑜舍,此次焕新从北京的城市创造力中汲取灵感,为宾客提供了一个形似当代美术馆的城中隐逸之所, 从任何角度欣赏,都能邂逅一“瑜”一美学。
风格源于设计
瑜舍由日本著名建筑大师Kengo Kuma(隈研吾)设计,采用浓烈的时代风格和无限舒展的空间设计,唤起瑜舍的宁静秘感。尚未踏入瑜舍,便能看见其外墙夺目的翡翠绿玻璃,与三里屯太古里耀眼的玻璃幕墙相互辉映。步入大堂,由隈研吾设计的“折纸”装置映入眼帘,如今它被作为新的迎宾墙并会在入夜后照亮中庭。巨型帷幔垂在高耸的中庭半空,创造了一幅有机纹理和色调的光屏,随光线的强弱而展现不同的纹理特质和明暗变化,营造出戏剧感的背景效果。当宾客踏入大堂中庭,便仿佛踏入了世外桃源,远离了外界的喧嚣,重返静谧恬淡。移步至崭新的客房,浅绿及米白色的软装饰品诉说出木质自然结构之外,柔软的空间语言。大落地窗将太古里的郁郁葱葱引入室内,透明隔断发挥了区隔空间的功能性,同时开放性布局使得空间的动线流畅。最新放置于客房内的装饰品呼应酒店的艺术性,带有一些北京特质的表达与所处城市产生互动,同时也不失摩登前卫的特质。
新任北京瑜舍总经理杜明硕 (Olivier Dumonceaux) 表示:“北京瑜舍此次以全新面貌启程,从新出发,我和我的团队都感到无比兴奋。作为艺术生活居舍,瑜舍源于设计,并将艺术、文化、体验及细致服务相融合,打造成为一个独特的目的地,带给宾客非凡的体验。我们期待能够邀请宾客前来透过不同角度来欣赏瑜舍的美,邂逅一‘瑜‘一美学” 。
艺术生活美学
艺术源于生活的点滴,在瑜舍,一“瑜”一美学,处处又可感受到艺术的存在。从与艺术家的合作、到甄选艺术品、甚至是一杯鸡尾酒,每个角度都展示着艺术的震撼之美。瑜舍每一季都会在酒店展示不同系列的艺术作品,为宾客呈现一个充满新鲜文化见地的当代艺术世界。每个装置都独立存在,与众不同却又彼此和谐,从而在建筑空间内带来亲密感和共鸣感,将革新派的酒店定义演释得淋漓尽致。2019年,居舍系列首次推出的“异国的相遇:初露蜂芒”于瑜舍展出,特邀跨媒体艺术家卡佳·洛尔(KatjaLoher),联合多位北京艺术家以及来自舞蹈剧院的舞蹈编导,打造出漂浮于北京瑜舍大堂的五行“影视星球”。今年,“异国的相遇2021”再次来到瑜舍,现当代舞蹈艺术家余锦鹰以及李欣蒙强强联手,以舞蹈作为创作的共同基础,打造交互式艺术装置,呼应酒店的建筑之美,吸引观众驻足欣赏, 探索 全新的体验方式。
瑜舍的美学渗透于酒店的各个角度,也吸引到了城中潮人前来体验,更为三里屯这一潮流腹地增色不少。无论是以 时尚 为灵感发想的下午茶,还是精品品牌的快闪店,瑜舍将 时尚 与艺术完美融合,潮流之中尽显优雅,宛如 时尚 T 台,吸引着八方宾客纷至沓来。市场传讯部总监周敦千 (Ami Tsou) 表示:“无论是与各界艺术家合作带来‘异国的相遇’艺术项目,还是与 时尚 品牌合作带来特别活动,我们希望为瑜舍的宾客继续创造不一样的美学文化。
文化交融之舍
三里屯太古里热闹繁华,北京瑜舍居于此,不断汲取创意能量,多元文化在这里共生。在超级飞餐厅,复古的风格与四川地区流行的街头文化相互交织一起,碰撞出别样的风格;而京雅堂中,主厨李冬的米其林星级大餐反映着中国 美食 在传统和摩登之间的联系;在Union 现代沙龙鸡尾酒酒吧内,以古丝绸之路为灵感的鸡尾酒,诉说着现代文明与古老文化的交融;Frasca 则用传统的地中海 美食 ,向饕客们述说着纯正的意大利风情。Union 酒吧经理经理高万超 (Will Gao) 分享:“无论是京雅堂,超级飞,Frasca 还是Union,都体现了我们对于古、今、中、外文化的致敬。在北京瑜舍,每个餐厅和酒吧相互关联。从不同角度来体验文化、 美食 和工艺。
“瑜”众不同体验
居三里屯一隅,当旅行者踏入瑜舍的一刻,便宛若步入世外桃源,隐逸于都市绿洲之中。赏写意的竹丛,于漫天的“星光”之下肆意畅游,通过池畔的瑜伽发现自我,北京瑜舍宁静与浪漫,让宾客们告别外界的热闹与世事的喧嚣,重返静谧恬静的悠然时刻。从公共区域到客房,贴心的工作人员都将竭诚为宾客们提供优质而个性化的入住体验。宾客体验团队领队鞠伽盈 (Jessica Ju) 说道:“我们的团队始终秉持着为宾客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的理念,我们希望为每一位宾客带来全新的体验,让他们感受到真正的休闲与放松。“
花道
作为一种传统艺术,
早已形成其
特有的象征语言和装饰概念。
花道
运用自然的、生命短暂的
花卉和枝干
使得时间维度被定格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
为室内营造
一种优雅、独特的芬芳气息。
花道,起始于古代中国,盛行于近代日本。当代日本花道,一方面表现形式多样,流派众多;另一方面还在继续研究使用传统的形式。此外,花道被当作针对四季变迁进行冥思的一种形式,它的宗教根源与生命的自然周期紧密关联,使得花道具有了深刻的精神内涵。
草月流从传统花道中脱颖而出,虽然已有近百年的历程,但其创始人敕使河原苍风从创立之初即主张“花道”应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在尊重个性、追求自由表现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草月流花道始终洋溢着清新前卫的时代气息,并以其轻快时尚、自由大胆的风格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被《时代》周刊称为“花道界的毕加索”!
在当今花道界,草月流更加懂得顺应时代变化,从家庭空间布置和个人怡情养性,走向了商业领域,通过橱窗展示、跨界舞台表演和置景等多种形式,将草月流的立体造型插花理念融入更多的现代空间中。
草月流的大型作品,在日本以及亚太、 欧美 国家的一些商场、酒店、机场、办公空间等随处可见,向人们展现着植物“短暂却永恒”的艺术魅力。
在当代花道的创作中,新花道主义的花道家们甚至使用玻璃、金属和塑料以及新科技材料来与植物结合,做各种空间作品的创作,彰显和创造更多 美的 可能!
在花艺设计领域,与室内设计行业相通,同样有东、西方风格及流派之分,东方多称为花道,西方称之为花艺,花植设计的“道”与“艺”,不仅在一字之别上,更有意蕴和设计着眼点的极大不同。
中国、日本、欧美等不同风格和流派,在基础课程的设置上也多有不同。东方的流派,从使用器皿插花开始,而西方的教学,则由不使用器皿的花束开启。近年,也出现了东、西方融会贯通的花植艺术理念及课程设置方向。
人们习惯了日常生活、工作中有鲜花相伴,在消费和审美理念上,也逐渐不满足于仅仅是观赏艳丽的花朵和花束,进而催生了花植、花艺设计行业的多方面发展。
如今,建筑及室内设计领域现代简约风盛行,中式、新中式空间,与“中为本、西为用”的中、西融合的室内设计更受高端市场青睐。
因此,在东方这块最具活力的热土上,终究会愈来愈多地需要东方的审美以及东方的花植设计作品。
我们认为花植设计作品不应停留在点缀环境的作用上,尤其不能简单将花束装入花瓶来做为居室空间的色彩衬托,那将是室内设计的一大缺憾。
插花可以是一种修养。中国古代尤其在唐宋时期盛行茶道、香道和花道,文人雅客无不追捧;近代日本将由中国传入的茶、花、香、艺发扬光大,尤其在花道方面的普及和运用非常广泛。
草月北京·2019初秋首期特别课程——
公开课
9月14日
下午 14:00~18:00
草月流花道
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人文体验?
通过老师的叙述及影像短片的播放,给大家拉开草月流花道近百年发展历程的画卷,客观真实地再现草月流花道与人文、美学的无界关联,以及所致力的跨界艺术创作和舞台表演,包括各类空间及大型展会上的创作作品;
届时,老师会为到场的嘉宾和学员表演作品;演示插花技巧,依据学员对插花的了解程度,指导每位学员完成一幅具有草月流风格的插花作品。
研修课
9月15日—16日
上午10:30~12:30
下午14:00~18:00
草月流花道,主题创作与空间设计
系列课之一
以实战为目标,分区块设置课程。老师讲解、布置课题,并示范作品及辅导创作过程。
学员创作作品,老师指导点评,学员完成作品;学员及老师共同给予小组作品打分,评比出三组最优作品,并给予奖品及作品发布。
主题创作作品
1线条/色彩,个人作品。
2块状/材料,个人作品。
空间设计作品
1商业空间点位设计,小组作品。
2艺术空间展示设计,小组作品。
师者
日向雄一郎
日本 ∙ 花道艺术家
草月流师范会 理事
日向雄一郎花道事务所 创始人
日向花道艺术株式会社 董事
一般社团法人花行日本 代表处理事
师者
林小蕙
中国 ∙ 花道艺术 践行者
草月会本部师范 二级
草月北京 ∙ 花道艺术中心 创始人
优度蕙坊花植设计工作室 主理人
国际花道协会 会员
授课地址:
北京-前门-北京坊- W 7号楼一层南侧
课程学费:
A 公开课 490元/人
B 研修课 4900元/人
报名方式:
请扫描二维码,咨询课程或索要报名表。填写报名表并缴纳费用后,视为报名成功。
咨询电话(微信) :13901384701
↓↓↓点击民宿头条,详细了解课程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单一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目标和自己的信仰。但是彼此之间又并不孤立,每个人周围都有朋友、家人。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才能和谐便是让生活成为一门艺术的根源。
把自己当成别人是艺术生活的敲门砖。无疑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私欲,学习与人相处,便是学习如何平衡个人私欲与他人利益之间的比例。有人说过,大多数的争吵的根本原因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当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时候,怒瞪着的眼睛或许会立即黯然失神,拔高的嗓门或许会顿时哑然无语;因为我们会发现,对方的见解和观点同样情有可原,并不像先前听起来的那么无理取闹。同时,我们也会意识到,只有站在多种角度,用辨证的眼光看待问题,我们才能做出最公正的判断。
把别人当成自己是艺术生活的垫脚石。电视里常常报道爱心人士为贫困山区捐款的感人事迹。而我们该做的,并不该只是在一旁拍手称好,而是应该由人及己,把别人当作自己的榜样,乐于行善。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当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会是快乐的。为自己树立生活榜样,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滋养,并在实际行动中得以延续,也正是人生中的一大乐事。
把自己当作自己是艺术生活的标尺。每个人都会有梦想,而梦想也正是每个人努力拼搏奋斗的动力。志向远大固然是好事,但切记不可好高骛远;而应该切合实际。生活中,有欢乐,也会有悲伤。当梦想的希望落空,失意难过也在所难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失败。把自己当作自己,各个阶段的能力总有极限,但不必太过逞强;只要心中的信念不灭,每个人都能不断地突破极限,正所谓:“能力有限,潜力无限。”与此同时,我们也更要懂得,“得之坦然,失之泰然,争之必然,顺其自然。”的道理。惟有如此,我们才能顺利地度过每个难关,迎接新的挑战!
生活是一门艺术,它不只是吃饱穿暖,还有精神层面上的不断修炼与成长;每次风风雨雨,总能不断催促着我们慢慢蜕变快快坚强;这是一种超然,也是一种禅。而当我们学会了生活的艺术,那么愉快的心情也自然会与我们永远相伴相随!
当杜尚用一个男性的小便池去参加展览并命名其为《泉》的时候,我们发现,艺术形式的审美化正在消灭着艺术与生活的距离,但是艺术的意象的美却距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
在这个时代,艺术家总是能以新奇的或者我们说是“创新的”概念迅速的成名。安迪•沃霍尔说“每个人都能在15分钟内成名。”于是,绘画不再是高高在上、具有威严性的宗教题材,而是一些生活中的现成品或是看起来庸俗不堪的物品都可以拿来当做题材。安迪用了当红的明星玛丽莲梦露当做他众多系列创作的主题,他用一些时髦、鲜艳的颜色来描绘玛丽莲,而这些艺术也被当做了工业文明社会市侩、轻浮、空虚的心理表现。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代艺术的题材与形式越来越趋向与日常的生活,很多艺术家不再去花大把的时间去在作品内容的创作当中,而是直接拿来生活中的一个实物或是一个空间,直接进行创作。从这种角度上来看,毫无疑问,近现代的非博物馆艺术是贴近了人们的生活,艺术不再是有阶级有身份的人们消遣时候的玩物,而是每一个大众都能参与其中的活动。而我们这个时代就成了一个约瑟夫•博伊斯口中的:“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时代了。
但是这样做的弊端毫无疑问的是降低了艺术的门槛,一个艺术家的思想与理念完全可以在他的作品里表达。在信息时代里,人们获取信息十分容易,鼠标一点,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而这些轻而易举得到的信息毫无疑问是缺乏一种体验的。所以,现代的艺术家是根本不能表现出古典主义绘画的那些神圣的、纯洁的美。这时,一些想要创造出石破天惊艺术的大众艺术家们就开始了他们的“创新”。而这个时候,他们所表现得,并不是古典主义追求精准造型的自然美,也不是最求纯粹状态的艺术美,他们所追求的正式不断发现自身准确定义的第三领域美。
那么什么是“第三领域的美”?美学家丹托在《美的滥用》中将这种美解释为“通过行为——这些行为的目的是指向美好——而拥有了某些东西。”那么是什么东西呢?他用黑格尔的话说:对于艺术“我们要求…一种生活的质量,而普世价值不存在于形式法则中,也不存在于格言中,而是伴随感觉和感受而给予的一个存在状态“。所以”对于黑格尔而言,艺术只是一个精神的渡筏,我们由此进入了他称为的绝对精神的最高阶段”。“绝对精神的三个阶段,每一个都在第三领域有实践性——那就是实际在过着的人得生活。而每一个实践都和是、人的生活该是什么样子的相联系。”“第三美学领域的东西与人类生活和幸福息息相关。”
所以在这个阶段的艺术,实际上艺术家要表现的已经不是美了,而是一种精神上的体验。我们发现当代艺术的内容表现的越来越个人化、抽象化,没有了艺术家自身的解释我们可能完全会误读这个作品为另外一个含义。而这个时候,艺术家也开始充当着哲学家的角色,他们指引着观众去思考他们作品的内涵。有的艺术家就是在用自己的艺术去反映自己的生活,从而引发观众对这类人群生活的思考。
这些当代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正是他们个人化的艺术理念,而我觉得大多数时候这种理念里更多的是一种反抗。他们在利用着观者的各种感官来反映他们对传统艺术的反抗,对一种生活状态的反抗。从这一方面看,观者的感官确实被艺术家全面的解放了。但是,他们用来反抗的手段正是一种刺激感官的方法,而比美更能刺激人感官的毫无疑问的就是一种痛感了。于是他们的艺术手段往往充满了性、暴力等以往艺术未曾涉及的领域。
诚然,他们做到了创新与反抗。但是,他们的艺术给人们带来了什么?除了在一瞬间夹杂着快感的痛感之外,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还能感到什么?美已经被抛弃了,那种由美带给我们的愉悦感、幸福感都已经被一种刺激的、麻木的、颓废的痛感所取代了。当我们在欣赏一件当代艺术的时候,我们已经感受不到了内心的宁静,当代艺术本身就是用来让人们刺激的。在当今这个人人都渴望成名的社会里,艺术也就像林清玄所说的变成了“爆炒苍蝇头”,观者也在“刺激中麻木”,然后艺术家再寻求“更刺激”。
我并非想要否定全部的当代艺术,只是我们需要思考,在当代艺术离开了物体本身的形状分析,我们将以何种标准去审美?是以艺术家所赋予作品所谓的含义的美么?当艺术表现的目的不再是美的时候,我们又将如何欣赏它们呢?在当代艺术的意象走到了“刺激”的尽头时,又将何去何从呢?
花海景观、麦田怪圈、稻田画,让我们看到了艺术与农业融合的魅力,乡村墙绘、彩绘村让我们领略了乡村的另一种美丽,国外诸如越后妻有等大地艺术节,让我们见识了艺术复兴乡村的巨大能量。
Kadriorg公园林间小路
如果农业(乡村)与艺术还有其他的邂逅方式,壹度创意以为,大地艺术公园算得上第四种浪漫的方式。
Kadriorg公园林间小路:在塔林市中心的树木已经生活了有3个世纪之久,设计师在林中建立了一个蜿蜒起伏的高架步道,人们可以在林间畅游。高架全长95米,利用139mm的钢管和5mm厚的钢板焊接而成。沿着这条长桥行走,会感受到完全不同的森林。
正如大地艺术节不同于地方民俗活动,不同于桃花节梨花节,大地艺术公园亦不同于民俗村、民俗园、农业博物馆或者类似798的城市艺术(文创)空间。
大地艺术公园更多地是以装置艺术作品为主角,从当地艺术的角度,重塑一片土地或空间,审视当地的文化 历史 ,展示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历史 文化、民俗风物等更多地是作为设计元素,起到文化连结的作用。
爱丁堡丘比特大地艺术公园:这是由苏格兰艺术家JimLambie设计的公共空间作品,是一座林间小屋的外墙。它利用铬图层,反射林间的色彩。作品本身剥离出来的颜色,增加了漫步林间的乐趣。这件景观小品敏感地向游客们反射和传递了季节的每一点变化。
成功的大地艺术公园应该具备“在地性”和当代艺术两个要素。纵观国外经典案例,壹度创意总结了大地艺术公园的两种形态:
还静于民的阿姆斯特丹机场公园:这座公园不仅能够降低飞机带来的噪音,同时也为整片区域带来了景观质量极高的活动空间与休闲场地。三米高的条状矮堤阻挡着大地噪音,而穿插其间的一米宽小路则成为了临近居民的散步道。
附近居民在机场公园举办活动
一种是园区中散落着以大地为尺度的装置艺术作品,甚至整个园区就是一个大地艺术作品,比如爱丁堡 jupiter artland 主题公园、阿姆斯特丹机场公园。
墨西哥库利亚坎植物园内作品“相遇”
另一种则是以大地为创作空间,展示当代艺术作品的“野外艺术馆”,比如俄罗斯艺术庄园、布鲁克林大桥公园。
爱丁堡 jupiter artland 主题公园
Jupiter Artland位于苏格兰爱丁堡Kirknewton,是一个主要用于雕塑展览的主题公园。
这是美国艺术家Charles Jencks为丘比特大地艺术园设计的作品,层层叠叠的流体几何形态,营造出豪华葱郁的绿色空间,构成“生命细胞”之意象。
“生命细胞”由8块不同的地形构成,彼此有长堤连接,方便游客穿越整个场地。草堆的周围是4片湖泊和一个较平缓的小岛,上面陈列着小型的雕塑。
该景观的灵感源自生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尤其是有丝分裂。游客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地貌,区分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关系。
布鲁克林大桥公园的三种“触摸艺术”
"一棵树的距离”:这个椅子利用树隔开了坐在同一个椅子上的两个人,坐一个椅子的两个陌生人更有私密感。如果两个认识的人坐在这个椅子上,似乎还能增加彼此的神秘感,让关系更进一步。
纽约的布鲁克林大桥有着百年 历史 。作为纽约标志性的景点以及公共空间,布鲁克林公园一直以来都是休闲互动的好去处。
滑梯椅:孩子们总是很享受滑梯带给他们的乐趣。
去年,丹麦艺术家 Jeppe Hein 的展览 Please Touch the Art(请触摸艺术)就在这个公园举行。
8字椅:这个长椅营造出了两个圆形空间,为坐在里面的人提供了更互动的交流环境。
Jeppe Hein的设计俏皮,醒目,能使观众一起互动。他希望游人能够参与到艺术之中,而不只是观赏,所以选择在公园展出。展出的作品包含三个部分:水帘屋、镜子迷宫以及十六个鲜红的长凳。
1可以隐形的镜子迷宫
Jeppe 按照圆形在草坪上放了几圈垂直竖立的镜子,这些镜子高低不同,可以反射出四周甚至远处的美丽景色。
这些镜子其实是抛光的不锈钢,镜子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躲在镜子后面,一定的角度下你可以隐形其中,就像披上了哈利波特的隐形衣,令人既激动又紧张。
2水帘屋
喷泉和广场总是最佳搭档。这个喷泉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你既能乐于其中,又不会弄湿自己。
这个喷泉颇有一番水帘洞的感觉,奥秘就在于只有最外围一圈是会喷水,只是看起来整块地面都在喷水。
3鲜红的长凳:在绿色的草坪上尤为显眼
可以躺着休息看书的椅子:这款椅子似乎就是专为想休息的人设计的,圆形的弧度,恰好可以让人舒服地靠着,不会因没有枕头而不习惯。
背靠背长椅:并排坐在这样的椅子上,如果你中意邻座的女孩,只要轻轻打个招呼就可以和她搭讪。似乎转过头就可以看到她手里拿的是什么书,然后你就可以跟她进行一番讨论。是不是突然就蠢蠢欲动了?
森林里的艺术作品:俄罗斯艺术庄园
向日葵花田里的城堡
俄罗斯卡卢加州一个生态农场里,陈列着28件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塑造了一片讲述农村地方生活的艺术空间。
距离莫斯科河畔约200公里的巨型章鱼
这座艺术庄园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和艺术家,还会开设免费的儿童夏令营,未来这里将是全年开放的自由之境。
古城的废墟
“森林之家”(案例整理自互联网,转载请注明)
乡村集结号: 北京城乡策略研究院自办媒体。肩负“破解乡村振兴之惑, 探索 产业融合之道,塑造乡土田园之美”使命,深耕乡村产业升级、美丽乡村建设、农文旅融合等领域,传播世界乡村发展新思维、新理念、新模式。搭建全面赋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自媒体信息交流平台、智慧创新讲台、乡村产业舞台,宣传推介展台。为致力乡村发展的建设者提供快速、有效的知识传递服务,实现村企相依、景田相望、城乡相融的美好愿景。
"人应当把自己当艺术品来雕琢。"
每每想到这句话,心里就会产生一种向上、向美的冲动,借着这一点儿冲动,当下的自己会比平常更努力创造想要的生活,更有诗的眼睛。比如止住挠脚丫子,开始整理房间,给花瓶换上一束桔梗;比如忍住了玩手机游戏——提供短期娱乐的无意义活动,去真正沉下心享受读一本书的乐趣。
这句话真好。
第一,它提醒我们,人是可以自己掌控自己的。我们不是被生活的浪潮和命运的漩涡推着走的可怜虫,而是拥有施加给自己和生活影响力的主人翁,这种掌控感,能带给人自信。而我们总是被我们所相信的事物影响和塑造着,相信自己有掌控的力量,那就的确会有。比如我玩游戏,沉迷其中,虽然知道不对,但是会给自己找借口说游戏太好玩了,我抗拒不了。可是当我明白我是自己的主人,我应当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时,游戏对我的影响就减弱了,因为我明白了,抗拒不了,只是自己的借口而已。
这句话还告诉我们,生命应当是美的。人要把自己当艺术品雕琢,那为什么不能把自己当成经济学家、科学家或者别的什么家呢?为什么只有"艺术家"才如此打动我们呢?因为它道破了我们人类的普遍追求,我们爱美,爱美是我们的天性。让自己的生命,逐渐散发出多姿的光彩,享受其中并且也让别人从自己的言行、创造成果中得到享受,是每一个人或隐或显的共同追求。说真的,这世界上也只有人是有这点儿追求的,想一想,除了人,还有什么动物会辛辛苦苦种花,养花,只为了它好看呢?除了人,还有什么动物,会欣赏音乐,阅读作品,只是图精神上的享受呢?这种超脱于功利性之上的追求,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它让我们从动物性的汲汲营营中得以喘息,能从更高的层次俯瞰生命。
最后,"雕琢"两个字,足以让人在头脑发热、神思困倦或者惫懒怠工时警醒。把自己当艺术品雕琢,是一生的事业,不是一日一时之功,容不得冒进,也容不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流淌于指间的每一分每一秒,自己做出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选择与行动,都在塑造着自己的样子。小到琐碎的生活小事,比如邋邋遢遢不打扫房间还是维持居住处整洁优雅,注意自己的仪表行止;大到心灵经历的每一次抉择:欺骗或是坦诚、自私还是无私、勇敢亦或怯懦,它们都像一把把刀子,日夜雕刻着"人"这件艺术品的外观,赋予它内有的灵魂与精神。怎能不心惊,怎能不使人如当头棒喝!宇宙之广袤浩瀚,时间之无穷无尽,更显得人也不过如微尘而已,倘若也毫不自省,不去为无意义的人生去赋予它意义,那不是太可惜了吗?
"日月斯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人的自我意识如萤萤灯火,倏忽即灭。时间的流逝、身体的衰弱、生活的重压和自身的惰性都无时无刻不要把这点光熄灭,好在我们可以不断自我提醒,互相激励,努力活成自己最期待的样子。共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