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有两面性。这世界有黑暗的一面,同时也有明亮的一面。所以你会遇到坏人,但也会邂逅一个让你温暖备至的人。我们也因此会被陌生人的温暖举动感动,也会在那一刻觉得世界还是温暖的。
曾经看过一句话:“我总是依靠陌生人的善意活着”,莫名其妙的被戳中泪点。
生活中很多片段以及和陌生人相处的瞬间,被陌生人感动油然而生出的暖流,足以激起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善意。或许是下雨的时候,陌生人递过头顶的那把伞,也或许是迷路的时候,陌生人给予的好心的关怀,还或许是嚎啕大哭的时候,陌生人主动上前的安慰。
情感流动在人与人之间,由于一时的温暖,温情就像是一盏灯光,可以点亮一个人对之后人生的期待。
你有被陌生人感动的瞬间吗?
去年冬天大雪如约而至,有种难得的浪漫,就和闺蜜约好到都喜欢那家火锅店,领略了一下冬日里特有的清冷,和吃顿火锅的酣畅淋漓。我们在城市的东西两端,快到了约定的时间就分别出发,我到火锅店的路上需要经过人行天桥。等我走上天桥楼梯的时候,才发现楼梯上的积雪已经冻成了冰,一不小心就可能把人摔下去。我扶着楼梯一旁冰冷的扶手,嘴里小声嘀咕着“路真滑”。没有想到我前面的一个大叔,突然停下来,转过身朝我伸出了手,安慰我不要害怕,他扶我下楼梯,我看像大叔的眼睛,亮晶晶的,很有诚意。由于是陌生人,我还是坚决拒绝了对方的好心。但是大叔的这个举动让处在冰天雪地中的我立马觉得没有那么冷了。看着大叔渐渐走远的背影,心里由衷的说一声谢谢。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一定要远离陌生人,走在路上主动搭讪的人呐,都别有目的。可事实上,人之初,性本善,这个世界上或许没有那么多的坏人,只有处在特定的情境中,才有可能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负向的行为。
镇上有一个刚被放出的大叔,据说是年轻的时候不小心伤了人,限制了人身自由好几年,妈妈早早就告诉我见了这位大叔要离得远远的,避免受到伤害,也很顺从地答应了。
有的时候,为了刻意的保持距离,不惜绕远路回家,直到有一天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玩,大家拿着弹弓弹啊弹,一不小心,有一位小伙伴的石子弹到了我的脸上,顿时血流如注。大家都吓坏了,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我也呆在原地大哭不止。周围没有大人,恰好那位大叔路过,二话不说,抱着我朝着镇上的医院跑去。那时我心里面完全没有害怕的感觉,而是满满的安全感,是家长在身边的可信任和可依赖。
后来父母带我去感谢大叔,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害怕他了。海洋说,有的时候我们可能总是对家人不满,以为父母不爱自己,可却总是轻而易举的被陌生人感动。
父母总说我是一个叛逆的孩子,虽然很讨厌这样的说法,却无力反驳,无形中我也给自己贴上了这样的标签。我以为自己是一个别人眼中的坏孩子,所以在不经意间允许自己的行为朝着坏孩子的方向发展,确实做了很多调皮的事情,让老师和家长都头疼不已,直到有一天无意中把路过的一个小姑娘的摊位打翻了。我以为对方会大发雷霆,甚至去告诉我的父母索求赔偿,没想到姑娘完全不生气,而是笑意十足的和我说,让我慢点,别伤了自己。我反问姑娘砸了他的摊位,是不是人很坏呢?她摇摇头,告诉我,这个世界上只有做错事的人,并没有坏人。这句话就像光一样照亮了我的生命,让我意识到我不是一个坏人,我不应该在否定自己的路上越走越远。从那之后,刻意地去做一些认为对的事情,没有想到轻松缓解了紧张的亲子关系。
被陌生人感动的瞬间很不经意,有可能只是相似的微微一笑,有可能是擦肩而过的回眸一瞥,还有可能是平平淡淡的一句话,一声关怀,就像石子投掷到水中荡起的层层涟漪那般,心里面泛起了阵阵波纹。
感谢陌生人带来的暖意,像光一样治愈了人心,也希望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在别人的世界中扮演陌生人角色的时候,大方地将善意传递。
世界之大为何我们相遇是什么歌
人们常说,世界之大,大到我们根本无法想象。世界上有数不胜数的人,他们出生在不同的国家,行走在不同的路上,拥有不同的人生。但有时候,我们却在某个特定的时刻相遇了,就像是命运般注定了交汇。然而,这究竟是怎样的一首歌?
偶然的相遇,注定的相识
有人说,两个人相遇,不是偶然的,而是注定的。或许是多年前一场交通事故,或许是偶然的旅途中扶起的物品,或许只是天意布下的一场阴差阳错,就让我们在某些瞬间踏进了对方的生命中,开始了奇妙的交集。
这种注定的相识,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命运”,有时候就像是在播放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它有起伏、有高潮、有沉静,让我们在生命这一段旅程中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情绪。
世界之大见证了我们的相遇
我们身处的地球,是如此的广袤无垠。在大洋彼岸,有一个可能永远都不会遇见的人;在相对陌生的城市,也有一个惊奇的邂逅。世界之大,见证了我们的相遇。
这就像是一首充满着宏大气魄的音乐,在高处,让我们感受到了兴奋,彷佛能飞升到天际;在低谷,让我们感受到了无助,彷佛全世界都已经抛弃了我们。
相遇背后的意义
那么,世界之大为何我们相遇是什么歌?相遇背后是否还有其它更深刻的意义呢?
或许,相遇就是为了让我们更了解自己。有时候,生命中有些人、有些事,如果没有这个瞬间的交集,我们也许很难感受到另一个角度,也许对于自己的生命轨迹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体验。
歌曲应该是不完美的,而相遇也不可能一直维持着美好状态。在交汇的轨迹中,我们也许会遇到分离,会遇到痛苦与坎坷。但就像每一首优秀的歌曲都要经历一个旋律的起伏,才能打动听众,每一段人生经历也都必须经历过程,才能成为更成熟的自己。
结语
世界之大,为何我们相遇是什么歌?无论答案是怎样的,生命中总有那样一些瞬间是我们无法预料的,但它们却有着深刻的意义。只要用心聆听,我们就能够从现实的生活中,感受到它们传递的巨大能量。
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尽管年轻时,他家境贫寒,但因为很有才华,所以仍被许多年轻女子所爱慕。不过,他却对其他的女子都不感兴趣,只想一见当时才貌双全的卓文君。为了赢得卓文君的青睐,他还在同伴的帮助下,精心设了一个局——在酒宴的席间弹奏了一曲“凤求凰”,以表达自己的求偶之意。而卓文君恰巧也在帘后偷偷观看,结果果真与司马相如一见倾心,之后两人便成就了一段佳话。直到今日,这个“一见钟情”的故事还在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其实,除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古往今来还有很多一见钟情的例子,汉成帝与绝代美女赵飞燕,苏东坡与名妓王朝云,顺治帝与董鄂妃等等,都是一见钟情。国外一见钟情的故事也有很多,拿破仑与约瑟芬、乔治六世的爱女玛格丽特公主和国王的侍从武官彼得汤森都是一见钟情的典范。这些例子告诉我们,“一见钟情”并不是飘在云端的不可企及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里的。并且,我们也发现,周围经常有人对只见过一面的人念念不忘,长久倾心。那么,我们为什么会一见钟情呢?
事实上,很多原因都能让我们一见钟情,而且,促使我们能一见钟情的原因还不尽相同,有先天的原因,也有后天的因素。与先天因素相比,后天因素促成的一见钟情似乎更多一些,因此,让我们先从后天因素说起。
“替身效应”产生一见钟情
很久前,西方学者就提出过一种说法,认为每个年轻男女都有自己崇拜的人,比如自己的亲人或偶像。如果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与自己崇拜的人相吻合的异性,那就会对对方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爱恋之情,就会产生一见钟情,这是一种“替身效应”。
依据遇到人的类型不同,这种“替身效应”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亲缘型和偶像型。亲缘型指的是一见钟情的对象很像其父母、祖父母、或者兄弟姐妹。这类例子是非常多的,拿破仑爱上大自己6岁的,还带两个孩子的骄纵的寡妇约瑟芬,就是因为约瑟芬太像他的母亲了——不仅在相貌上,就连约瑟芬的性格举止也特别像他的母亲。同样,英国的玛格丽特公主喜欢侍从武官彼得,美国歌星麦当娜恋上影星肖恩潘,都是因为对方比较像自己喜欢的父亲。当然,如果对孩子影响比较大的是祖父母或者某个哥哥或妹妹,那么他或者她一见钟情的对象特征会更接近这些人。
不过,倘若比起亲人来,一些非亲非故的人给自己造成的影响更深,那么就更容易与这些人“一见钟情”了——这是偶像型的表现。如果一个小女孩比较迷某个明星,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那么可想而知,一旦让她遇到了与之类似的人,她与对方一见钟情的几率会非常之高。事实上,很多情侣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结合到一起的。这时,如果问他们为什么会相爱,他们一定会信誓坦坦地告诉你,“找到了真爱,因此一见钟情了”。
当一个人一见钟情的对象既不像他的亲人,也不像他喜欢的偶像时,这恐怕就是另一种情况了。或许,顺治帝和董鄂妃就是这样的一种代表,因为董鄂妃既不像福临的额娘孝庄,也不可能像福临喜欢的偶像——那时还不兴偶像热。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这样的一对有情人一见钟情的呢?
爱别人不如爱自己
我们爱上了另一半,从根本上来说,是遵循了自然界异性相吸的原理。但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1875-1961)认为,人们生来就具有双重性别,我们爱上另一半,其实是另一个自己。
当我们以胎儿身分开始我们的生命之时,我们没有性器官的差别,仅仅逐步受到荷尔蒙的影响,而发展成男性和女性。然后,当男女性别成型以后,社会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性别的分野,男性总是需要流露出雄性气概:勇猛强悍、睿智理性,感情不要太细腻;女性则相反,她们需要表现出符合性别身份的另一种特征:沉潜文静、柔弱如水、感情细腻丰富。久而久之,我们就相信自己只有一种性别了。
然而,我们长大后,与另一性别相关的气质仍被保留了下来,形成了一种所谓的“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与个人潜意识不同,它不是个人经历过又遗忘的部分,而是我们与生俱来就存在、却一直都意识不到的东西,是人类集体的传承。不管我们意识到还是意识不到,集体潜意识还是会在无形中影响整个群体的行为。
尽管我们意识不到另一种性别的存在,但如同希腊神话所言,我们却总是不自觉地注视着我们另外的那一半,那被神取走的那一半。而这些人恰恰就在无数与我们相反性别的人之中。于是,当我们受到对方强烈的吸引而与他(或她)一见钟情的时候,也许就是自己心中的另一半在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并不是周围的其他人的“替身”,而是一个你不曾意识到的另一个自己。
与后天环境导致的“他人替身”不同,这个自己的替身是一种先天因素造成的,并非后天所形成,因为与集体潜意识是祖先们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它是天生的。
如此说来,顺治帝与董鄂妃一见钟情其实是出于爱“自己”了?我们只能说有可能,却不能因此下确切的结论,因为让他们一见钟情的还有可能是基因。
基因注定我爱你
此外,从基因角度看,一见钟情也是存在的。科学家经过周密地调查和研究发现,人类是可以通过嗅觉、味觉、视觉、触觉和听觉等发现同自己基因互补的对象。换句话说,人们可以找出与自己基因匹配最好的那一个人。所以,当这个对象出现时,无论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他或她的举止、声音、气味都能让自己产生愉悦感。这种能力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本能。
一般来说,一见钟情的对象大多是美女帅哥。这是有道理的,因为美女帅哥的基因比较优秀,缺陷比较少,与大多数人的基因都能达到比较高的互补率,所以他们就会显得特别可爱,也更容易被大家选作一见钟情的对象。遇到了基因条件与自己互补率较高的,人们往往更容易与之一见倾心,坠入爱河。从进化论角度来说,比起前两种促成一见钟情的原因,基因优势互补促成的一见钟情对物种繁衍更加有利。
那后天因素造就的“替身效应”不能用先天因素比如基因来诠释吗?或许不能。亲缘型的一见钟情,大多是因为对方的基因组成都是与自己更相似,这样的结合与近亲结合有点类似,而近亲结合是不被提倡的,因为这更容易引发疾病,对后代没有多少好处。而偶像型一见钟情虽然不存在这个问题,但是偶像型的紧密程度比起前者差很多,随着个人经历和环境的变化,人们的偶像也常常会变化,也就是说,偶像型“替身”是不大靠谱的。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基因互补型一见钟情最有可能转化为恒久的爱情。
古代女子平常不可以外出,但有某些传统节日,女子有的以女装外出有的扮男装外出,她们会进行上街看花灯,清明节踏青放风筝等活动。《出其东门》中的“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讲的就是郑国人喜欢春游,出了城东门后,放眼望去之下全部都是春游的女孩子,是郑国小伙偶遇爱情的好机遇。很多男生和女生在春游时情投意合,定下终身。
谈恋爱的浪漫元素,慢慢转变成这些阶段春游的一个特性。为了更加方便大伙儿找女朋友,那时候甚至还设置了大型春游相亲约会节日——“上巳节”。上巳节,因选择夏历3月的首个“巳日”而出名,有着中国古代“中国情人节”之称。
魏晋阶段,三月初三被明确地固定为上巳节。不过魏晋人不像先秦人民那样,痴迷于边春游边恋爱的浪漫,而是追求“玄游”。文人们把出游视为陶冶情操的一种方法。他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返乎自然,在山河间品茶,饮酒,作诗。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也就是上巳节这天,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共游会稽山,写下了著名游记,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到了唐代,春游才成了一项全民活动。《唐诗纪事》记载,每一年春天里,皇上一定会带着后妃、朝臣游梨园,到渭水边游玩祭拜。把出游形成制度,正是综合国力丰厚的主要表现。另一方面,老百姓都积极响应,迅速形成了全民性“春游热”。
在那时候的京城长安,有一种专供女性的春游方法:女士们联手出游踏青,路遇好花,就在花前“铺席藉草,围坐一圈”,说说笑笑,还解下身上的红裙子递相垂挂。这些赏花方法,在日本至今依然时髦。
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叫做邂逅。
词语拼音:xièhòu。
词语释义:也可以表示欢快的神态。邂逅和相遇虽然词义相近,但含义不同。邂逅是指两个人(互相认识的或久别的亲友)偶然遇到;而相遇可以是旧友的相逢,也可以是两个陌生人的见面。
代社会中对“邂逅”的运用有时也用于两个陌生人的偶遇,在影视、广告中尤其常见,但此种用法和传统释义的“邂逅”其实是有较大偏差的。
词语出处:《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邂逅。”释义:今天是什么年月、什么时间,在此邂逅。
词语造句:
1、多年不见的朋友,没想到今日会在公车上邂逅相遇,使我喜出望外。
2、今日在街上邂逅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同学。
3、那一幕男、女主角初次邂逅在雨中的情景真感人。
4、我的父亲和母亲是在逛书店时邂逅的。
5、我们在一次偶然的邂逅中认识,现在却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6、一次幸运的邂逅使我们相识,让我们相知相惜。
7、有一颗浪漫的心,才能邂逅一段浪漫的恋情。
8、在国外留学期间,他邂逅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另一半。
9、在街上,想不到能和分别十多年的老同学邂逅相遇,真是太巧了!
陌生人更容易让我们觉得感动,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熟悉的人的付出,所以才会对那些本应该感动的事情视而不见。
面对一个陌生人的时候,我们对他并不熟悉,不知道他会有怎样的行为,所以对这个人的预期并不会太高。实际上大多数人都会把陌生人不自觉的划为邪恶范畴,每个人都会对周围不熟悉的人产生防范心理,这种警惕心理会把别人身上的好无限放大,所以也就会更容易被陌生人感动一些。而且在遇到很多事情的时候,陌生人并没有帮助我们的义务,哪怕他对你不理不睬,也没有发脾气的理由。
毕竟当你面对别人困难的时候,心里也会有一些小小的想法,不会轻易的去付出。所以当有一个陌生人对你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或者你看到他在帮助别人,瞬间就会觉得这个人非常伟大,哪怕只是一件小事,这也会成为让你感动的理由。
而对于熟悉的人来说,他对你做的所有事情,你都会习以为常,所以对于一些平时的细节,你不会去太过的在意,也就让你没有了感动的机会。
比如你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他每天会给你做饭、叫你起床,会一遍遍的叮嘱你多穿衣服,但是你绝对不会因为这些每天都发生的事情而感动。而如果你瑟缩在寂静的街头,一位老大爷温和的对你说,姑娘回去添件衣服吧,今天的天有些凉了。这样一句普通的叮嘱,就会让你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爱。有的时候感动就是这么简单,只是突如其来的一份关怀,让你措手不及,让你受宠若惊。
人的同理心也会非常严重,当你看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把自己放在这个境地,所以你看到受困的人被陌生人帮助,就像自己被人邦住了一样,很多人会在心中充满了幸福感,就这样轻易的被人感动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内心却在不停的纠结,道德告诉你应该上前提供帮助,而自己的情绪却在提醒你,去帮助别人可能会耽误你的事情。所以在这种矛盾的情绪下,有人做了你不敢做的事情,你会感到惭愧,也会觉得感动。
人在什么时候最容易被感动?答案是在你最无助的时候。而如果你身边有熟悉的人在,这种无助就不会那么难以接受,毕竟多了一个人可以和你商量,可以帮你分担,但是更多的时候你都要自己面对,而在这种境况下,帮助你的大多都是陌生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