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书法写得好的优美语句

形容书法写得好的优美语句,第1张

形容书法写得好的优美语句如下:

1、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

2、举笔信手涂抹几下,一幅腾飞的巨龙即跃然纸上。他所画之龙,栩栩如生,雄奇魁伟而变化多端。陈容画龙往往不画整条,或画龙首,或画龙爪,忽隐忽现,似闻其声,如见其形,且泼墨成云,喷水化雾,神妙无比,人称“所翁龙”(陈容号所翁)。

3、字形正倚交错,大大小小,开开合合,线条粗细变化明显,跌宕有致。最末一行写歪了,歪得简直要倾倒,但这样的倾斜并不生硬,反倒更见自由,体现出他的任情恣性的一面,自成格调。陈容取势险峻,他结字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轻,有“来如雷霆收震怒”之美。他行笔迅捷,用笔有力,发力沉重。

4、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或劲键或婉转,或如婀娜窈窕的美人,或如矫健勇猛的壮士,或如春风拂面繁花一片,或如北风入关深沉冷峻。

5、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具有了最为生气灌注的特点。

6、其色,其形,其浓淡枯湿,其断连辗转,粗细藏露皆变数无穷,气象万千。

7、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

8、龙蛇竞走、磨穿铁砚。

9、老师的字,如花瓣般,香气远播,越发清芬。

10、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说起来老陈其实并不老,今年不满五十的他有着挺拔的身板,洪亮的嗓门,走起路来飞快,仿佛脚下还带着一阵风,看起来也就顶多三十出头的样子。但他并不介意别人那样叫他“老陈”,用老陈自己的话说,前面带个“老”字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别人对你的尊重嘛。

老陈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化人”,他没读过大学,但却是个生活品质很高的人。抽烟但不嗜烟,喝酒但不贪杯,他的爱好和情趣全在他的那只“书箱”里。每当夜幕降临回到家里,卸下一身疲惫的他会来到书桌前,独自泡上一壶茗茶,打开熟悉的“书箱”,请出里面的文房四宝,笔情墨趣,跃然纸上……此时,白天那个在公路上挥汗如雨的老陈悄然退下,挥毫泼墨宛若文豪的陈先生闪亮登场。

老陈是他,陈先生也是他,他是个平凡的人,但绝不是个平淡的人,他的名字叫陈世汉。

从成长中发现书法的乐趣

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精神的乌托邦,而书法就是陈世汉心目中的那片圣域。从初次邂逅的一见钟情,再到今天年近半百的孜孜不倦,几十年来与书法之间的情缘让他有着数不尽的感慨。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还是学生的陈世汉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起初他也只是欣赏,不管走到哪,看到漂亮的书法就情不自禁地驻足鉴赏,看到好的字帖也都会想方设法讨来珍藏。这一点在他之后多年对书法的热爱中,也一直未曾改变。如今的老陈不管走到哪里,遇见喜爱的书法碑帖或是书法家题字,也总是用手机记录下来,回到家再翻出来,或自我品味,或潜心临摹。

毕业后,进入公路行业的老陈在拿起护路工具的同时并没有放下对书法的热爱,此时的他开始慢慢尝试着自己进行创作。起初大多是临摹,照着一本本字帖,从歪歪扭扭到初见成形,这其中,老陈没少耗费毛笔和旧报纸。那几年,给道班同事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各种毛笔字帖和练字用的旧报纸摆满了道班办公室的一角,只要闲下来就会去写上两笔。也是那时候开始,大家开始亲切地称他为“陈先生”。

但不管大伙儿怎么说,老陈自己心里清楚,书法对于自己而言,已经成了此后一生结缘的良师益友。

在生活中感悟书法意境

老陈说他对书法的热爱没有那么多的杂质。我笑着问他“杂质”是个什么意思,他告诉我,就是很纯粹的那种喜欢,不为什么功名利禄,也不为别人怎么看,自己坐在书桌前拿起毛笔,心情就不由自主地愉悦起来了。

朴素的大白话诉说着至真的大道理。

老陈钟情书法几十年,虽说没有经过什么正规培训,但常年苦心钻研和认真研习也让他的字日渐有了专业的味道。身边有人曾建议他,这么好的字,不拿去参加书法比赛真的是太可惜了;还有人说,老陈写字这么好,赶紧想办法进个什么书法协会,到时候写的多认识的人多了,说不定还能出名;更有甚者直接告诉他,过年去城里街边支个摊,这一手好字一个腊月赚个几千块绝对不是问题。老陈总是很认真地听完别人说的这些话,然后一一忘掉。

这种“忘掉”是老陈的一种态度,和周围很多“书法家”们不同,老陈对于书法和生活的理解有着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自己练习书法是一种心情的调节,是一种心境的修炼,就如同是一场佛法修炼,结果是其次的,重要的是在过程中的那些点滴感悟。

在工作中体会人生之道

写书法也能述说人生,有怎样的性格,经历过什么样的风雨,都能体现在书法里,于是就有了“字如其人”这一说。有的人写字沧桑遒劲,一看就知道是生活的历练者,有丰硕的人生经历;有的人写字珠圆玉润,一看就是生活的安逸者,玲珑透彻。

看过陈世汉书法的人都会惊叹他笔法的独特,并非一般的行书,也不是肆意的狂草,平静中蕴含着大气磅礴,苍劲中又透出几分细腻。字体矫健,像极了他的为人。

工作中的陈世汉极其认真负责,到镇安公路段至今几十年间,一直兢兢业业地从事着干线公路的养护和统计工作。在单位,老陈的认真劲儿是出了名的,多年以来他几乎从未因个人状况而出现工作失误,同事们经常在私下说,任何工作只要交到老陈手里,就两个字“放心”。

在中省市新一轮的“脱贫攻坚”大潮中,老陈因为平日优秀的表现被单位选派至包扶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进入新岗位的他很快积极投身到扶贫工作中,走村入户,认真调研,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有时甚至加班到凌晨三四点,镇村干部也对这位新来的老同志赞不绝口。

然而,当周围很多人都对他啧啧称赞的时候,老陈自己却一摆手,轻松的一句:这不都是咱份内的事情嘛!

一句大白话,透着这个中年汉子的率真和洒脱。

白驹过隙,时间不经意地在我们身边悄悄流逝。对于老陈而言,书法和他早已结成挚友。每一次的挥毫泼墨不再是懵懂的尝试,亦不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赞誉。更多的,是通过书法这座桥梁搭建起与自己心灵间的一次次对话,从书法中感悟生活的点点滴滴,从书法中体会人生的真谛。

唯一不变的,是老陈对于书法一如往昔的热爱和恒久不变的那颗初心。

他已走出半生,但归来仍是少年。

1、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2、群鸿戏海,舞鹤游天。

3、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4、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

5、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

6、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

7、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

8、朴实无华而兼纳乾坤。

9、龙蛇竞走、磨穿铁砚。

10、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少豁胸襟气。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11、问气古今三鼎足,杜诗韩笔与严书。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12、狂僧挥瀚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13、恍恍如闻魔雷惊,时时只见龙蛇走。——王梦楼《快雪堂跋》

14、平原气在胸,毛颖足吞虏。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

15、兴来洒素壁,挥毫如流星。——傅山《论书》

16、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文字大如斗。——窦冀《怀素上人草书歌》

17、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18、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

19、 草书的体裁几乎是通篇字字相连、一笔而成的。虽然字与字间偶有不连接处,但上下笔意贯串,首尾呼应相顾,而血脉相通,有一种笔墨飞舞、龙骧豹变、一气呵成的气势。在运笔过程中,每一个字的屹立部位,都似乎险象丛生,却又妙在能险中扣稳,使字形没有歪斜软倒之嫌,而有玲珑飞动之姿。

20、 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21、 草书轻如鸿毛,龙飞凤舞。正楷苍劲有力,端端正正。

22、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老师的字,如花瓣般,香气远播,越发清芬。

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

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

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

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具有了最为生气灌注的特点。

问气古今三鼎足,杜诗韩笔与严书。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少豁胸襟气。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弘扬民族文化精髓,演绎书法神奇魅力。

画笔描绘美好未来,色彩绘就壮丽人生。

精雕细刻出精品,千锤百炼铁成金。

苦攻中外古今万卷书,巧绘人情物理千张画。

练好钢笔书法,传承汉字文化。

内容如下:

1、书

唐代:李峤

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

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

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

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

译文

池边鸟雀声稀环境静谧闲适,依着栏杆细细品评着书简上的文字。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起始源头,洛河的存在才导致了《洛书》的出现。

垂露圆浑有力,一笔一划又好似碎裂的云朵力劲暗藏期间。

请你仔细观察每一个笔画,每一寸都是圆浑流畅、筋骨俱备。

2、石苍舒醉墨堂

宋代:苏轼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恍令人愁。

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

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

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

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

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

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

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译文

人的一生忧愁苦难是从识字开始的,因此,只要能写能认自己的姓名就可以了。更何况用草书来夸耀书法的神奇和快速,让人看了模糊恍惚令人发愁。

我每每自笑曾经爱好草书,不想你也有这个“毛病”,不知道哪年才能病愈?还说这里面有什么最大的快乐,非常称心合意,和庄子的逍遥游没有什么不同。最近,先生建造了醉墨堂,就像啜饮美酒能消愁销除烦恼一样。看先生这个样子,我才领会到柳宗元说得不错:嗜好土炭的病人吃起土炭就像美味佳肴一样。

先生在书法艺术也可以说达到了最高境界,用坏的笔堆在墙边像山丘一样高。兴致来时,挥动笔墨多少纸都用得完,就好像骏马一转眼就踏遍九州大地。我的书法都是凭借想象力创造的,本来就没有什么章法,一点一画随手写来,也懒得去仔细推敲琢磨。

为什么我的随口议论独独被先生所容纳,就连只字片纸也会收藏起来?如果用“不低于钟繇、张芝”来评价先生,先生完全当得起。

如果用“向下和罗晖、赵袭差不多”来评价我,我似乎还要好些。从今后,先生不用再像张芝那样临池苦学,池水尽黑了;那些未曾染色的白绢与其先写字后再染色做衣服,不如直接拿来做被褥床帐。

3、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宋代: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

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译文

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

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

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

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

有志男儿当建立功业,有所立身,金人侵略者的命运已尽,应当去平定他们。

何时才能够像汉朝时在五原塞出兵讨伐匈奴那样北伐金人呢?我已能想象到我军队伍十分整肃的场景,只听到扬鞭催马的声音,而没有人语声。

4、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宋代:苏轼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

龟趺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

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

书来讫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年如风灯。

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时须服膺。

译文

茧纸书写的《兰亭集序》真迹已埋入昭陵,人间还遗留下王羲之龙腾虎跃的字形。

颜真卿公改变书法创造新意,字体筋骨强健如秋日雄鹰。

徐峤之父子的书法也极其清秀,锋芒不露笔势却苍劲雄浑。

峄山上的石刻文垂示了典范,千载书法传承者是李氏阳冰。

杜甫评论书法特别看重瘦硬,这样的观点我不能够听凭。

书法无论短长肥瘦各有姿态,玉环肥飞燕瘦能说哪个不美丽绝伦!

湖州太守真是好古博雅,不惜花费金钱求购断石残碑刻文。

亭中有龟形碑座,壁上镶嵌着螭龙雕刻,白昼静书斋空,只听拓碑声响登登。

你把奇妙的拓片赠给友人走遍吴越,风雅事在朋友间夸奖谈论。

写信来求诗要我亲自书写,于是我手执狼毫写在了名纸剡藤。

后来人看待今天正像今人回顾往昔,过眼的百世光景不过是风中之灯。

将来人们也会像当年的刘郎怀念贺监,遗憾没和我们坐在同时好表示内心崇敬。

5、草书歌行

唐代:李白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箱,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译文

小小少年,小小和尚,名号怀素。你的草书堪称风格迥异,独步天下。

你用掉的墨水之多,简直就可以养北冰洋的鲸鱼。你用了那么多兔毫笔,难怪中山的兔子都被杀光了。

八九月这里天气正凉爽。酒徒诗人,高堂满座。

地上放着几箱白布和纸笺,都是别人请你书写的。桌子上摆放着宣州的石砚,放射着墨水的黑又亮的光芒。

我的小师傅喝醉以后就在绳床上小眯一会 。突然起身,须臾之间就横扫了几千张字。

如同疾风骤雨一样,飒飒惊魂。又像花飞雪飘飘扬扬,一片苍茫。有时候对着粉白的墙壁手不停笔,字大如斗。

观看你书写的人一个个惶惶然如见鬼神。满眼只见龙飞凤舞巨蟒游走。

笔势左盘右收,左冲右突,如同漫天的闪电。也如同汉楚之间的战争来回拉锯。

湖南七郡多少名门大家。那家的屏风和粉壁没有珍藏你的笔墨?

什么王羲之什么张伯英,那也叫草圣?跟你一比就知道他们是浪得了几百年的虚名。

我那位癫狂的酒友张旭,也号称草圣,他现在可是廉颇老矣,饭都吃不了了,现在凑不上草圣的名号了。我的小师傅的笔法不拘于古人的规矩。

从古到今,万事到了极至的水平都要靠天生的才能。何必要像张旭一样,要观看公孙大娘《浑脱》剑舞才有所启发呢?

学书法之感

 书法自古就被视为中华文人士大夫的必备修养,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书法倍受中华人民的喜爱与推崇。

 书法的发展离不开汉字的发展历程。汉字发展分线条化、图象化、笔画化。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体,楷书结构的排列正好是中间阶段。它是从隶书演变过来的,如果把楷书写得平正偏扁,加波磔笔法即是隶书。将书写得简便流动一些即是行书,行书再写得简便草化即是今草。

 如果从隶书开始,就难以掌握楷书的笔法,因为楷书的笔法要比隶书丰富复杂。可见,练好楷书基本功可以作为练写各体的基础。楷书最为难学难掌握,但是楷书是书法规律的基础典范,所以从目前学习者绝大多数是从学楷书开始。当你感觉怎么写也写不好的时候,一方面是楷书难写,另一方面是你在不断地进步着,你感觉写的不好,就会努力地去写好,因为你看到了差距。

 我们在学习楷书时候也可以练习着行书、隶书、篆书等,这样可以有助于更好的练习楷书,也可以减少练习中的疲劳感。书法,很美的一种艺术,闲暇之余,练练书法,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好办法。

 学好书法也是需要花很多时间的,但经过两个多月的书法练习我也学到了很多,至少我们学习它可以了解更多的书法知识写字技巧,还能了解一些历代书法家和书法家的作品,特别是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与耐性。

 学书法,如果真的投入当中的话,你可以感受很多的乐趣。我们起初接触到的是篆书,然后过度到隶书,接下来是楷书,每种书法字体都有它的特点我觉得篆书的笔画是非常优美的,隶书是比较柔和的,只有楷书是挺拔有力,有气势的。

 而且我个人比较偏爱楷书,特别是颜真卿的楷书,因为我能感受到它的神,所以每次我写的时候,都能胸有成竹的写好每个笔画的形,写的'时候注意起笔、顿笔、提笔和收笔,但只要心中有它的形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要真的学好某种字体,领略名家风采,模仿名家特色,形成自己风格,是比较难的。首先你得对历代书法家和他的作品要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要掌握他的书法特点和运笔技巧。

 其实书法的境界确实是无穷大的,你要学好它,真的得花时间,我们要花时间去领悟某种字体风格,多去了解些书法家的时代背景和他作品诞生的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的掌握某种书法风格。学书法,重在临摹,精心读帖,有实临与虚临之分,不要随心所欲,不论法度。

 最后,我觉得学好书法,也得有一定的审美要求,写出来的作品要有美感。要在追求美的风格中不断超越自我。在书法学习和创作中,追求美的风格,看一幅书法作品美不美,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变化,结体、点划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

 由于每个人爱好和审美观的不同,必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要求和追求。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讲,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不断地超越别人、超越自我,才能从容地走进这一人类书法艺术的殿堂。

 “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就终有所获。

 书法艺术是国人的骄傲,我们必当代代相传。

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来自于中国古代至今一代又一代书法巨匠的辛勤汇总和艺术实践。由于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起源于对形象的理解与艺术的浓缩,使现在书法作品肿依然可以令人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灿烂。

中国书法从诞生起传承了几千年,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帝王将相、豪杰侠士、平民百姓,流连、徜徉、沉醉于其间,并为之倾倒,这就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有人作过这样一个比喻。中国书法艺术像一根魔柱,只要你有机会靠近它,就会被它紧紧地吸住。当你沿着这根魔柱往上爬的时候,任你用尽气力,使尽招数,总是难达其顶。

明代的项穆在他的《书法雅言》中是这样描述书法艺术的,他说:“能随形而绰其态,审势而扬其威,每笔皆成其形,每字各异其体。”

中国书法艺术的这种特有魅力,不仅吸引着东方人,同样也吸引着西方人。远隔重洋生活在另一种文化环境中对中国书法艺术知之甚少的美国人费正清·赖肖尔在他的《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是这样赞叹中国书法的:“书法在东亚是一种伟大的艺术!”

扩展资料: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著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史的分期,从总的划分,可将唐代的颜真卿作为一个分界点,以前称作"书体沿革时期",以后称作"风格流变时期"。书体沿革时期,书法的发展主要倾向为书体的沿革,书法家艺术风格的展现往往与书体相联。

风格流变时期的书体已经具备,无须再创一种新的字体。於是书法家就提出"尚意"的主张,"书体"已经固定,而"意"是活的,这就进一步加强了作者的主体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9058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4
下一篇2023-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