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为什么总是比水贵?

钻石为什么总是比水贵?,第1张

众所周知,水是人类生活的源泉,没有水,人类就无法生存,地球也就失去生机,更别说社会进步了。

因此,水的作用是巨大的。但现实中水的价格却很低廉。与之相比较而言,钻石的价位似乎要比水的价位高出很多,但钻石却不如水那么实用,它除了装饰之外最主要的用途是用在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上。

人类没有钻石可以继续生存,但没有了水却活不下去。从生存的角度来说,钻石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是可有可无的,可以说它本身是没有价值的,但它在现实社会中的价格却非常昂贵。这是为什么呢?

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作品,因为他已经去世无法再出新作,所以他的作品只能是卖一件就少一件。齐白石的画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面对这些稀有“产品”人们自然要去高价竞拍。

有一个企业家曾经发表过这样一番言论:“你知道现在最赚钱的行业是什么吗?是倒腾古董。我就是倒腾古董的,只要没看走眼、不是假的,只要买上了,一件东西就价值连城。因此我在这上面赚了很多钱,之后便什么都不用干了,只买卖古董就够满足我的生活。”现如今赚大钱的行当有很多,如开金矿、炒股票或者炒房地产。但这个人面对那些诱惑却能无动于衷,由此可见他说的那些话肯定不是空穴来风,而且投资古董也一定是有利可图的。

古董是一国经济繁荣的一个指数。当古董价格飙升,大家都去抢古董、拍卖古董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国家的经济已经开始走好了。

人们只有在温饱之后才会想到古董,吃不饱肚子的时候,谁还想去弄个古董在家放着呢?

发生在1991年底的一件事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当时莫斯科的油画虽然很有名,可是却卖得非常便宜,只需要几十个卢布就能买下一幅。这是因为那时1美元可以换100卢布,当地很多人都没有吃的。可悲的是,他们能找到的不是面包和牛奶,而只有这些非常漂亮的油画。

那个时候俄罗斯人为了温饱,只能把家里的一幅幅油画都拿出来卖,把所有的古董都拿出来卖。当时即使有人觉得那些油画很好看、很漂亮,也只能欣赏欣赏,因为他们要把钱留下来去买吃的。

一转眼过了将近20年。今天再来看俄罗斯的油画,却已经非常贵了。如果当时谁有理财的观念,买上一幅油画,那现在不知道值多少钱了。可当时很多人还没有满足温饱,甚至还冻得直发抖,根本就没有心思去考虑赚钱的事情。而当时的德国就不一样了,在那里体现出了西方经济的发达,那里的油画、古董,甚至那里的每张床都卖得很贵。

当然,现在的俄罗斯与过去也迥然不同了。其古董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买家们疯狂涌进莫斯科来买油画。这些现象说明什么?说明俄罗斯的经济开始回升了,说明俄罗斯人民有钱了、富裕了。说到这里,只想告诉大家,古董是稀缺的,而稀缺东西的价格是昂贵的。

古董是稀缺资源,所以越少越值钱。同理,钻石与水比较起来,钻石也是一种稀缺资源,所以钻石要比水珍贵。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这种现象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困扰了不少的经济学家。在我们跟随后来的经济学家揭开钻石比水贵的谜底之前,让我们先来弄明白几个经济学概念。

边际效用和总效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边际效用是新增加的一单位商品所增加的效用,而总效用是消费一种商品主观上所获得的总的满足感。

根据上面的概念,可以得出这样的理论:一件商品的价值,不是由它的总效用决定的,而是由其边际效用决定的。

下面我们再来看总效用的规律。随着消费某种物品数量的增加,效用会跟着不断增加。但这个增加也是有一定极限的,它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增加了。之后就倒过来开始减少,随着消费的增加而减少。比如喝水,开始的时候,因为口渴,喝的越多越满足,但是喝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再也喝不下去了,总效用就会下降。

为什么总效用是先增加后下降呢?答案是:这都是由边际效用造成的。边际效用变化的特征是逐渐递减,也就是后一单位的效用没有前一单位的效用大。

那么为什么边际效用会递减呢?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主观感受,也就是来自于我们脑细胞中的神经元对外界刺激的应激反应。这就好比你住在闹市区,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有来往的车辆非常吵闹。开始的时候,你一定是辗转反侧睡不着觉,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你对这种噪声就根本没有感觉了,它也就不再影响你的睡眠了。也许没有了这种噪音,你还睡不踏实了呢!

只要你认可了这一点,那么水和钻石的价值之谜就会不攻自破了。

一件物品,它的用途是多种多样的。经济学家认为,理性的人们在拥有一件物品的多个单位后,可以根据用途的重要性来对这些物品从大到小地排序。比如你获得了20000个单位的水,你会把第一单位的水用来自己喝,第二单位用来做饭,第三位用来洗衣服,第四单位用来洗澡等等,因为喝水要比做饭重要,而做饭又比洗衣服重要,诸如此类。

到还剩下一单位的水时,你怎么想都想不出应该做点什么,最后选择滋润大地,把最后一单位的水抛向在空中,这时你就会看着水在阳光下熠熠闪光。然而这时水的效用几乎接近零。

假如,你也获得了20000单位的钻石,第一单位你肯定会将它们戴在身上炫耀,因为钻石本身就稀缺而且还是奢侈品,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虚荣。对于第二单位,不管你会怎么处置,是送人还是珍藏都随你开心,但是无论怎么样,你不会傻到把它像水一样抛到空中吧?对最 后一单位,也就是第20000个单位,假定你傻到把它抛洒在空中,但是它的总效益还是要比水高很多。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洒过水,也看别人洒过水,可以说水满足了我们所能想像的所有用途或者效用。可是谁见过扔钻石的呢?没有。钻石大概也就只能满足第一种用途,填补一颗虚荣心。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排在前面的效用大,排在后面的效用小。水可以满足我们非常非常小的欲望,于是,它的边际效用很小,甚至没有。而钻石只满足了我们一个欲望,只排了一个,其边际效用当然很大。因为边际效用决定价值,所以,钻石的价钱要比水贵。

水对生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应该具有很高的价值。钻石对生命来说是不重要的,所以认为它的价值比水低。

一、水对人类的重要性?

1水是生命之源,健康之本。新陈代谢作为生命最基本的活动,也要通过水的运动来实现,各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等,最终也要深溶于水才能被血液运送,被组织吸收。另外,各个内脏器官也是有70%—80%的水构成。

2有句俗话说“人可以三日无食 但不可一日无水”,这句话形象的表达了人类对水的依赖,每人每天需要饮用2升以上的水,每天呼吸出空气中可以消耗1~2千克的水,人体失水量达到1/4就会有生命危险,水不仅世间万物离不了,工农制造也不可或缺。

二、水的作用?

1水是体液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体内的水分称为体液,它集中分布在细胞内、组织间和各种管道中,是构成细胞、组织液、血浆等的重要物质。

2水是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载体。水作为体内一切化学反应的媒介,是各种营养素和物质运输的平台。

3水可保持稳定的体温。人体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生热营养素,只有在水的帮助下,利用氧气,才能代谢分解、放出热能。

4水参与肌体的各种代谢。水可以帮助机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除废物、参与调节体内酸碱平衡,并在各器官之间起润滑作用。如果体内没有水,一切生物化学反应都将停止,就会发生代谢障碍。因为食物进入口腔、胃肠道后,要依靠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包括唾液、胃液、胰液、肠液、胆汁等),才能进行消化和吸收。

因为钻石对于人的用处确实远不如水,所以,人们从水的消费水平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并不是由总效用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商品边际效用的大小。 虽然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很大。但是,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大,因此,水的边际效用很小,人们只愿付非常低的价格。

边际效应:

边际效应(Marginal utility),有时也称为边际贡献,社会知觉中的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识记材料时发现,由于分别未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人们对开端和末尾部分的内容记得较牢也适用于社会心理学中对社会知觉过程规律的研究。

西经的解释是,钻石的供给量小(表面上供给量小,实际上是被大量囤积导致的)而需求很大,水的需求大但是供给更大。 但是劳动价值论的解释是:钻石以及黄金等稀有矿藏开发利用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很大,而获取水所需要的社会劳动相对较少,因此,决定了钻石价值远远大于水。但是,不能否认其中供求关系,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作用。

麻烦采纳,谢谢!

人们愿意为钻石支付的钱要远高于水。原因是一个人对任何一种物品的支付愿望都基于其边际利益,即物品产生的额外收益。反过来,边际利益又取决于一个人拥有

多少这种物品。水是不可缺少的,但增加一杯水的边际利益微不足道,因为水太多了。于此相反,并没有一个人需要用钻石来维持生存,但由于钻石太少,人们认为

增加一单位钻石的边际利益是很大的。”

以下是这个例子可能用到的信息:

1边际利益(marginal benefit)又作边际效益、边际收益,指每多消费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利益。

边际学派对价值悖论的解释中提到:“商品的价值取决于边际效用。”

2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3经济学十大原理中的原理三提到: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即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和边际成本来作出决策。

4边际学派认为,决定商品价值的不是它所包含的社会必需劳动量,而是消费者从消费一种商品中得到的效用,即消费该商品带来的满足或享受程度。一种商品的价值大小不取决于它有多大用途(使用价值)或所包含的劳动量,而是消费者对它的主观评价。

范存会 没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能用它交换的货物却非常有限;很少的东西就可以换到水。相反,钻石没有什么用处,但可以用它换来大量的货品。斯密认为,水的价值大于钻石的价值,但是价格却低于钻石,这种现象被称为价格和价值的悖论。 为了解释这个悖论,有人提出了以下观点:只有在沙漠里,水的价值才大于钻石的价值,这个时候,没有人还会认为水的价格会低于钻石的价格。现实生活中,水的价值是低于钻石的价值的,因此,水的价格也低于钻石的价格。只有在人濒临死亡的沙漠里,水的价值才会大于钻石的价值,并且,价格也高于钻石的价格。水和钻石的悖论并不是一个悖论。这样的解释并没有完全符合经济学的逻辑,而只是从结果来反推原因,是典型的倒果为因的分析思路。 采用经济学逻辑分析水和钻石的悖论,首先需要对于价值和价格有明确的界定。价值是指隐含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而价格是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才能够出现的,有供无求或者有求无供都不会形成商品的价格。 在日常生活中,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均衡价格和数量。其中商品需求取决于消费者的效用和预算约束;商品的供给取决于生产者的成本曲线和投资约束。供求关系决定的商品市场价格围绕着商品价值波动,但是不会偏离太多。 一般情况下,生产水投入的一般人类劳动要远远少于生产钻石需要投入的一般人类劳动,在有些水源条件好的地区,可能只需要花费人力就可以取到符合饮用条件的天然水,因此水的价值要远远小于钻石的价值。 生产钻石的成本曲线要远远高于生产水的成本曲线。相同数量下,生产钻石的边际成本要远远高于生产水的边际成本。从需求角度看,人类对于水的需求往往缺乏价格弹性;而钻石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奢侈品,因此其价格弹性往往比较大。 于是在市场上就会有完全不同的表现。水的均衡价格由于供给曲线较低,并且需求缺乏个弹性,于是就会表现为较低的均衡价格和较多的均衡数量,水的价格围绕着较低的价值波动。钻石的均衡价格由于供给曲线很高,并且需求价格弹性大,于是就会表现为很高的均衡价格和很少的均衡数量,钻石的价格围绕着很高的价值波动。 通常假定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是交换的一般等价物。于是相同数量的钻石通过交换,能够得到比水多得多的货币,从而钻石可以通过市场换来大量的货品;同样的道理,很少的东西就可以换到水。 斯密悖论的问题在于混淆了价值跟使用价值。平常情况下,可能水的使用价值是高于钻石的使用价值(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参加奢侈富豪举办的宴会,钻石作为炫耀品的使用价值就要高于水的使用价值),但是由于生产钻石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所以钻石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水。再加上以上对于两种商品供求关系的分析,钻石的价格高就不难理解了。 即使是在沙漠里,钻石的价值还是要高于水的价值。但是在沙漠里如果没有市场,两种商品的价值就很难反映为价格。但是其使用价值的表现就不同了,水的使用价值要远远高于钻石的使用价值。那些认为在沙漠里水的价值低于钻石的价值,也是由于混淆了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概念造成的。由此可见在经济分析中(其实所有科学分析中都是如此),保持明确的概念和概念的一致性,是一切分析的基本条件。 水和钻石悖论应该怎么看? 范存会 没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能用它交换的货物却非常有限;很少的东西就可以换到水。相反,钻石没有什么用处,但可以用它换来大量的货品。斯密认为,水的价值大于钻石的价值,但是价格却低于钻石,这种现象被称为价格和价值的悖论。 为了解释这个悖论,有人提出了以下观点:只有在沙漠里,水的价值才大于钻石的价值,这个时候,没有人还会认为水的价格会低于钻石的价格。现实生活中,水的价值是低于钻石的价值的,因此,水的价格也低于钻石的价格。只有在人濒临死亡的沙漠里,水的价值才会大于钻石的价值,并且,价格也高于钻石的价格。水和钻石的悖论并不是一个悖论。这样的解释并没有完全符合经济学的逻辑,而只是从结果来反推原因,是典型的倒果为因的分析思路。 采用经济学逻辑分析水和钻石的悖论,首先需要对于价值和价格有明确的界定。价值是指隐含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而价格是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才能够出现的,有供无求或者有求无供都不会形成商品的价格。 在日常生活中,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均衡价格和数量。其中商品需求取决于消费者的效用和预算约束;商品的供给取决于生产者的成本曲线和投资约束。供求关系决定的商品市场价格围绕着商品价值波动,但是不会偏离太多。 一般情况下,生产水投入的一般人类劳动要远远少于生产钻石需要投入的一般人类劳动,在有些水源条件好的地区,可能只需要花费人力就可以取到符合饮用条件的天然水,因此水的价值要远远小于钻石的价值。 生产钻石的成本曲线要远远高于生产水的成本曲线。相同数量下,生产钻石的边际成本要远远高于生产水的边际成本。从需求角度看,人类对于水的需求往往缺乏价格弹性;而钻石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奢侈品,因此其价格弹性往往比较大。 于是在市场上就会有完全不同的表现。水的均衡价格由于供给曲线较低,并且需求缺乏个弹性,于是就会表现为较低的均衡价格和较多的均衡数量,水的价格围绕着较低的价值波动。钻石的均衡价格由于供给曲线很高,并且需求价格弹性大,于是就会表现为很高的均衡价格和很少的均衡数量,钻石的价格围绕着很高的价值波动。 通常假定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是交换的一般等价物。于是相同数量的钻石通过交换,能够得到比水多得多的货币,从而钻石可以通过市场换来大量的货品;同样的道理,很少的东西就可以换到水。 斯密悖论的问题在于混淆了价值跟使用价值。平常情况下,可能水的使用价值是高于钻石的使用价值(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参加奢侈富豪举办的宴会,钻石作为炫耀品的使用价值就要高于水的使用价值),但是由于生产钻石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所以钻石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水。再加上以上对于两种商品供求关系的分析,钻石的价格高就不难理解了。 即使是在沙漠里,钻石的价值还是要高于水的价值。但是在沙漠里如果没有市场,两种商品的价值就很难反映为价格。但是其使用价值的表现就不同了,水的使用价值要远远高于钻石的使用价值。那些认为在沙漠里水的价值低于钻石的价值,也是由于混淆了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概念造成的。由此可见在经济分析中(其实所有科学分析中都是如此),保持明确的概念和概念的一致性,是一切分析的基本条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10029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