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感情也是,一千个伤心人就有一千种伤心法。
我也见过太多挽回的故事了,看到最后,我都觉得人性真的复杂,找到我的人,放下是一瞬间的事,放不下也是一瞬间的事。
很多人都问怎么才能让一个人回头?怎么才能让他再次爱上自己?
我都告诉他,挽回讲究一个字:真。
很多人在面对感情迷茫的困局时都想下意识的行动,不想去浪费时间,要去“做”一些事。他们看了大众的爱情理论,去健身,去变美,去变得更优秀,最后才可笑地发现,对方在乎的根本不是自己的身材。
可见,很多人在补救一段感情时,做的往往不是对方想要的,更不是你自己想要的。所以做到最后不禁发问:我到底在图什么呢?
我来告诉你,你在图什么。
(我这里为你准备的几个有趣的小测验,看看你到底有没有读懂对方的心理?)
(可以准备一张白纸,写下自己选择的答案)
Q1:你认为,哪种情况代表着对方已经放下了你?
A:分手时十分客气,不说你的一点坏话
B:分手时十分绝情,狠心冷漠,删除好友
Q2:你认为,分手后哪种情况表示他还在思念你?
A:分手后继续联系,见面热情打招呼,朋友圈积极点赞
B:分手后仿佛失联,人间消失,不点赞,不联系,勿cue
Q3:你认为,哪种情况下表示一个人心中有愧?
A:分手后主动向好哥们、好闺蜜打问你
B:分手后从不会在别人面前提起你,对你不闻不问
同样,分手后以下哪些行为选项,更能让对方对自己念念不忘呢?
1)A:分手后应该监督自己自我提升,变得优秀
B:分手后应该停下来,先去考虑对方需要什么
2)A:分手后两人应该紧密联系
B:分手后应该冷淡疏离
3)A:分手后应该为他改变,一味迎合他的喜好
B:分手后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需求
我们一个一个分析,先来看前三个问题。
可能我们都会下意识的选择A,觉得对方多流露出些不舍,越客气些,他越注重自己的感受,越给自己面子,越说些亲密的话,甚至俩人还做了好朋友,俩人破镜重圆的概率也会越大。
可我要告诉你,不,你的想法可能是错的。因为你在感情中只看到了表面与皮毛,你错误地觉得他外在表现了什么,他的内在也就真的是这样想的;
他外表对你不言语,不关心,你就觉得他不爱自己;他看起来分手后不缺朋友,你就觉得他一点也不孤独。这种想法,十分荒唐。
就拿分手时的态度来说,科学表明, 分手时越体面的人,反而是真的狠心 。那些假心假意想要跟你继续保持联系的人,其实是在借此减轻自己的愧疚感。他不想做一个负心汉,不想让别人对他有负面的评价。
所以, 那些在分手时给予你善意的人,基本都是“伪善”。
而那些删除你的****,不会主动联系你的人,不会主动去打听你生活近况的人,默默消失在你的生活中的人,其实才对你留有念想,心里面总带着点不甘与放不下。他们用强迫冷漠与拒绝,切断与你所有的可能性。
尤其是来自 控制型家庭 的男生和女生,他们从小就不允许犯错,不允许低头,必须赢,所以他们也会急于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感情的最后多多少少都会用“伪善”来表明自己的界限与强大。
就拿 “分手后会不会主动向好朋友问起你” 这个场景,我们来做个分析。
你按照逆向思维思考一下,他如果真的放下了你,会把自己的这份会令人不齿的小心思公之于众吗?那些能主动向自己的心腹表示对你好奇的人,其实不正能说明你于他,早已和他生活中朋友一样,可以随时提起?
你就像一个陌生人一样,他能把你的名字顺畅地念出来,不带一丝羞耻。他之所以会把自己的后背留给你,表明他早已对你不再戒备了。
所以,千万不要看感情的外表,那是最脆弱、最伪善的。
所以,回到最本质的问题上,挽回也好,修复感情也好,爱也好,悔也好,都讲究一个“真”字,剖开一层层的伪装的外壳,最珍贵的,永远是内核。
再来看看后面三个选项。
说实话,其实这三个选项不太好选,因为我们看到的其他的回答、其他的老师说的,总觉得亲密关系的修复迫在眉睫,必须注重时间感、依赖感、需求的满足等等,而且要看到他的需求,放大他的需求,满足他的需求。
确实没错,但一些事,总会被一些不太专业的人曲解、扭曲,失去他最初的真挚感和诚意。
说白了, 我们到底要不要为了拥有一个人,而去迎合一个人?
其实最后三个选择下的B选项已而是最好的回答。
分手后,我们应该努力变得优秀,还是应该先去考虑对方需要什么?
我趋向于后者,因为可以说,后者包括了前者。
遵从本心生活和自我提升完全不矛盾。 但大家可能会觉得,在感情中遵从本心就是违背社会理念,不迎合社会期待。那这个理解,多少还是浅薄的。
遵从本心的生活是内化好外界所有的信息,按照自己的心意,作出自己不后悔的选择,可以去“优秀”,也可以选择“不优秀”,可以为他变“优秀”,也可以为自己变“优秀”。
这里的优秀为什么加引号?正如前文所说的,什么是优秀的女人,什么是优秀的男人,什么是具有吸引力的女人,是什么具有吸引力的男人,这些都是外界在定义的,而这个“外界”定义的标准,又不断的变化。既然变化,我们又为什么要去认这个死理?
就像分手后很多人一定都有过身材焦虑,觉得一定是因为自己不够漂亮,大腿赘肉太多了,对方才会走得那么决绝。然后开始疯狂地塑身,就是希望让对方看到朋友圈内苗条的自己,但事实呢,对方滑到了你的朋友圈,点开,放大,几秒后划走。
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到底想要看到什么,你只能做一些能让自己心安的举动。
因为我们只想变“优秀”,想变得更好,更完美,病急乱投医,只想永远保持联系,想着给他写一首情真意切的长诗感化他,甚至搬出亲朋好友给他做思想工作。
这些只会徒增他的负担,你既赔了自己,又恶心地了别人。很多人都会在修复感情时犯上面那些“蠢”的认知偏差。
就拿倒数第二个选择来说:分手后我们到底应该保持距离还是应该紧密联系?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分手后快速恢复之前的关系十分重要,不能浪费一分一秒,所以整天在前任面前刷存在感,认为这样最保险,对方也越能接受自己的重新进入他的生活中。
我见过一个女生,恳求男生就见一面,男生说什么也不同意,女生急了,想用激将法,说你怕什么呢?我机票都买了,明天到,这一下子让男生深感对方不尊重自己,对方肆意进入自己的边界,彻底厌恶。
所以我为什么建议“冷淡疏离”的沟通?因为冷淡疏离也是一种联系,一种尊重彼此空间感的联系,一种不要打扰彼此边界感的默契,一种默许对方可以拒绝自己的承诺,一种让对方心软的高情商做法。
但这不是不让你去联系,而是让知退进,尊重对方的“回避心理”,给他选择的机会,他可以找你联系,也可以不找你联系。
心理学表明, 当一个人可以自由选择的时候,说服他的效果会越好。 这放在挽回里就是,当你给对方他可以选择,他可以决定,反而他能回头的概率越大。
就像我跟那个女生说,在晚上的时候给男生发一条这样的信息:
不好意思,之前是我欠考虑,我好好思考了一下,觉得自己这样确实过了,我让你难受了,我想了一下如果我是你看到别人这么逼自己,我真的会觉得很窒息,也很恶心。你放心,我不会再烦你了,我也不会逼你了,因为我觉得现在的自己真的很糟糕。
果然,对方的态度立马好转,也表达了谅解,至少没那么排斥这个女生了。最后的最后他们也复合了,男生跟那个女生说,那天你跟我说的那些话,让我一下觉得这个小姑娘长大了。
再说说最后一个选择:挽回时,应该去一味迎合他的需求,按照他的喜好来,还是应该去好好审视自己的需求?
很多人在挽回时总告诉我,我好累。
每听到这句话,我就觉得问题不简单。挽回是双向奔赴的过程,为什么会有身心俱疲的感受。
每次我细问,我都会发觉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着根本的问题: 他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当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时,就会觉得特别累。
我见过一个来访者,她年龄不小,离婚后想挽回上段感情。在沟通过程中,我发现她特别想得到我的肯定,我一指出她的问题她就否认。我觉得她非常难沟通。有一次我问她,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你为什么想要他回来呢?
她突然愣住了,不知道说什么。
我帮她回答了这个问题: 你想要被爱。包括你在和我沟通的过程中,你特别想让别人爱自己、认可自己、接纳自己。
这句话仿佛扎进她心窝子一样,她也不再和我针锋相对,开始示弱,她说实话跟你说吧,因为我们家重男轻女,所以我一直想要最好的,但因为我失去了最好的感情,所以我特别痛苦,觉得自己必须争一口气,可我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在争什么。
我告诉她,现在的你应该先去弄明白,自己想在那段感情中重新获得什么。
不用说,肯定是爱了, 但爱有很多种,认可的爱,尊重的爱,归属的爱,自我成长的爱,还有理性的爱,感性的爱,每一种又可以细分成很多感受需求:理解、包容、呵护、崇拜、敬仰、平等
而当她知道自己之所以觉得累,是因为觉得自己觉得现在这样的自己太屈辱、太屈尊,处于心理低位,太没自尊了,这让她觉得丢人,认为自己在对方眼里就是没有价值的人时,我又鼓励她。
我鼓励她说我看到了你很多的价值,你有的经济可以独立,你的社会地位不低,情感价值的暂时稀缺,怎么能说明你没用?你现在应该先去把自己的自尊感提高,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魅力,你才能安心走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
看到这里,你懂应该如何让一个人重新爱上你了吗?
要记住,感情的挽回,永远没有最终的答案,永远没有一个万能的模板。
心理测试:测试前任最想对你说的一句话
1 在一起时你们是否会因为一些小事争吵?
是的,经常觉得很累 —2
很少为了小事争吵 —2
偶尔会,但很快就能和好 —3
2你认为你是一个喜欢自我反思并愿意改正错误的人吗?
是 —3
不是 —4
3TA是否会把自己的烦恼主动告诉你?
经常说—5
不怎么说 —4
4你会把你们恋爱的过程跟你的父母说吗?
事无巨细,经常跟我爸妈吐槽 —6
偶尔他们问起来就说一下 —5
几乎不说,没啥好说的 —5
5面对你想要的东西,你愿意花费多少精力去获取?
一切随缘,是我的终归是我的 —7
努力一下,说不定能成功—6
拼尽全力,我想要的都要得到—B
6你们分手是因为出现了第三者吗?
是—A
否 —7
7分手后对方是否主动联系过你?
是— D
否 —C
完整版测试题及答案可私信获取
我是雨宸,一枚情感咨询师,知道的比你想到得多。有情感困惑可私信或评论咨询。
晚10点以后扰民谁管?
感情是需要用心维护和经营的,缺少了认真和专注,再美好的缘分也只能荒废在时光中,令人感觉到遗憾和迷惘。
当时光越拉越长,我们却距离爱情很远时,不妨尝试着主动靠近和争取,不要给时间太多的时间以单薄,有些缘分,有些感情,终将需要我们的人力参与和助力,才可能成为我们的心中温暖和可爱。
随意随缘只是一种宽慰,真正的幸福多少需要一点人力物力的推移,少了人生的极致追溯,太多美妙的目标都是一场幻灭。
追求爱情,追寻幸福,也是有办法的,并不是强求和逼迫,而是识辨出对的人,找到对的幸福,然后倾注全力去陪伴和经营,也就有了后来的感情运气,比如,你能意识到爱也需要机缘巧合,以及人力的恰到好处,还能认识到某些时刻需要主动和积极,才能找准爱的唯美与浪漫。
当遇见注定了一场幸福的开始,我们的所作所为就是唯一的标杆和趋势:第一,在乎对方情绪的人,更容易让对方信任和好感;第二,愿意认真赠送礼物的人,更容易快速地拥有姻缘的幸福;第三,总能有所独处的机会,就算没有机会,也能制造合适的相处,这份用心迟早会被对方察觉和接纳,并且有些感动。
升温感情不是强求幸福和运气,而是看到了爱的机会,找准了对的姻缘,并且乐意在合适的人与事上付出和专注。
老一辈最糟糕的育儿建议是一直跟孩子哭穷。
为了让孩子懂得父母不容易,让孩子更懂得感恩、节约,父母对孩子哭穷,是我们最常见,觉得最有效的一种教育方式。
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是正确的吗?
1爱哭穷的父母,养出自卑的孩子
“我孩子如果想买玩具,我就跟他说家里穷,太贵了买不起,他就会说那我不买了。”“是吗?你孩子真懂事!”这些对话是否觉得熟悉?作为父母或是作为子女,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家里有个侄子,名叫小亮,他的爸妈想让孩子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从小就常对小亮说:“家里穷,你要懂事一点。”小亮在父母不断哭穷的潜移默化下,努力变成了“我什么都不喜欢,我什么都不想要”的样子。小亮的爸妈看着孩子能够如此“懂事”,也觉得特别的欣慰,逢人便夸自己的孩子,我们也纷纷羡慕他们教子有方。
小亮长大后,把“无欲无求”的性格,放在了爱情中,喜欢一名女孩,却不敢去追,因为父母哭穷,让他觉得家里“穷”,配不上人家;也放在了工作中,想要升职加薪,却觉得自己不够资格,看着同事竞争得胜,自己只默默在一旁为胜利者喝彩。慢慢的,老板觉得小亮没有上进心没有竞争力,以能力不足为由把侄子辞退了。
“穷”是孩子从父母中口中得到的对于自己家庭的理解,不断对孩子哭穷,孩子确实变得“懂事”起来。殊不知,这样的“懂事”慢慢变成了自卑。
一晃过去了一年,停笔了一年,自己身边也发生了很多事,2021年还剩不到2个月的时间,最终在感情上得到了成长,深切体会,这个对感情这个再熟悉不过的字眼,我指的是爱情,恋爱和婚姻终究是不同的,感情这个课题,谈论起来就如同佛洛依德临死前说的那样,我对爱情的了解实在太少太少。
对于三十有加才开始恋爱的我来说,对爱情这个课题了解的更少,是懵懂无知。
对于一个有经验的人来说,顺手牵羊的把我拐进他的生活,原来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我就像一个意向客户,在没有疑虑的基础上成交了一笔生意,我就是那只天下掉下来的馅饼,只要他稍微主动一点,积极一点,表现的更热烈一点,我就这么容易被冲动而迷惑自己,把持不住当初那个稚嫩的心,带着好奇心进入到该进入的角色,我感概的是庆幸还好没有到晚期,复发的程度还可以治愈,还有拯救的可能。
当真正的去发现,两性问题的时候,我心中有诸多的疑惑,年轻时没有去犯的错,现在30+才去尝试,是不是不够理智,幻想着很梦幻的罗曼蒂克爱情会发生,去年就是一直沉浸在这样的状态下,一步步把自己逼进看似爱情而非爱情的深渊无法自拔,我后悔过,后悔自己的不够自律,不够自爱,早早的付出,直到发现对方的一些秘密,骤然对这个爱情幻灭急速下降,原来男生和女生,无论在思想,行为举止,沟通,本性上都去有区别的,这个是在准备结婚的前提下去幻想的结果,让我一味的害怕接下来的婚姻结局,而我选择了在这方面的修炼,不断去学习,通过看书和听书的方式提升这类情感的技巧,借鉴前人提到的两性关系的建议,如何搭建亲密关系,如何通过5种爱的语言技巧去维系双方的感情,我在这方面的足足去做了功夫,婚前我应该如何调教自己的男朋友,以至于以后不要犯如此不堪的错误,到头来受罪的是自己,伤害的是自己。
但愿婚前我知道,这本书很值得大家去阅览和参考里面的建议去实施,我用了一天的时间,实实在在的去做了些笔记,为了能够成长,我宁愿花点时间研究和学习,有时候自己也很矛盾,为什么要为这些破事去烦恼,为什么人性就是要如此复杂,经过洗礼后,我重新又去重温了一遍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从多个方面了解人性这个复杂的一面,更好的和它握手言和。
现在我们交往的时间已经有7个月有余,我慢慢的做了些总结,和另一半的交流,第一,永远都不要过于主动,保持一定的神秘感,让对方对你加以好奇,不要一味的把所有知道的告诉他,以前就是很傻,什么都是自己来说,自己一味的主动,之后他对我的兴趣逐渐的消失,话题慢慢少,提不起劲,对我开始慢慢怠慢,永远记住这点,主动是男人的事,神秘感是女人的事。 第二,不要过早的把自己交接出去,保护好自己,爱护好自己的身体,男人在没有跟你确定关系之前,不要过早的把自己交代出去,因为所有的甜言蜜语之后都是惨痛的无理取闹,对方的新鲜感没了,对你也就没有那个味道了,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要珍惜自己的第一次,男人没有得到你之前,很多甜腻的话语都不要信以为真,这是蒙骗小女孩的手段,不要陷入这个套路里面,给未来的女儿也做一个借鉴。第三,要信任对方,有想要表达的要跟对方坦白,信任对方的同时也要给自己一个警惕,彼此交心彼此信任很重要,前提要做好心理准备,给对方加一个很重要的要求条件,彼此之间的底线问题就是不允许对方出轨,因为男人和女人出轨只有0次和无数次,一旦纵容对方和瞎蒙蒙骗过去的都是耍流氓手段,我曾经就翻过他2次手机,这是相处的底线,不忠贞者永远出局,没有任何理由,包括精神出轨和肉体出轨,都不接受! 第四,沟通的重要性,跟另一半沟通,除了保持神秘感之外,还需要很多的技巧,谈话永远都是自己懂也要装不懂的样子,对对方,永远都是要保持赞美和欣赏的状态,任何的赞美,别人听起来都是好听的,不要一味的耷拉着愁眉苦脸的脸,也不要有任何报复的心态去抱怨,学习去欣赏另一半的优点,每个人都有优缺点,看到另一半的优点要及时的去赞赏,对缺点要学会包容和理解。第四点,吵架也要有方法,不要冷战,要有有技巧的沟通,非暴力沟通这本就值得借鉴,里面有个公式,当我看到。。。我的感受是。。。我的想法。。。为了。。。我的请求是。。。。
沟通一定不要有情绪价值,一旦有这个情绪价值,你自己在对方的段位就降低了,也不要因为哭闹去折腾,要进行有效的沟通,要表达自己的诉求,对方理解,彼此达成共识。第五,懂得什么是稀有成本。不要一味的认为男人天天给你说,记得喝水,记得吃饭,记得。。。所有的这些都只是低成本的表达,这些都最不值得信赖,要记住,这些低成本都是基础的条件之一,不是不重要,有行动就很重要,没有行动就更不用说,这人不值得交往和托付,除了低成本和行动表达外,更应该关注的是“稀缺资源”,男人真正的稀缺资源到底是什么,人品,三观,上进心,经济能力,情绪的稳定,对事业和生活的理解,在家庭的角度看问题,处理矛盾时的解决方案,这种才是高成本的付出。我们应该在选择恋爱和结婚对象时,最应该关注的就是这些东西。我奉劝我以后的女儿,找一个最佳的伴侣,就应该是你人生战场上的盟友,一起打怪兽,一起对抗生活的酸甜苦辣。这个点到为止。我似乎都没有做到。
上面所阐述的这几点总结,我有些是做到了,有些没有做到,重点原因在于踏上了这条自己选择的路,退也不是,不退也不是,也很矛盾也很纠结,狠下心去抛弃他,又重新一段感情,似乎都是一样,能独立就独立,在精神上修炼自己,无论是学习还是提升,在经济独立更好,所以女孩子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这是你捍卫自己权力的最佳避风港,因为你要知道,女孩子长大了,是没有家的,要卯足劲去努力争取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哪怕自私点,对自己终归是好的。
感情这个课题永远都没有人把握的准确,你有自己的人生课题,选择了就要对自己负责,至于你做到了对方没有做到遵循的该有的原则,那是他的课题,你无须理会,越级越权了,你离开则是,不必理会。
经济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可是概括为研究在资源稀缺条件下人类行为的学科。这里隐含着一个资源稀缺的前提,事实上这个前提也是符合事实的。当然对于那些对人类的科技发展持十分乐观态度的人,甚至可以怀疑资源到底是不是稀缺性的。在这里,我默认了这个稀缺性的假设,并主要是想在这个假设下展开对人类行为的探讨。如果对我的假设存在怀疑和问题,我想那就是信仰问题,在信仰问题上争论就像判断一种价值观一样,是不可能达到一致的。
经济人的假设
有了资源稀缺这个假设,那就意味着,人的需求是不可能得到完全的满足的。既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就只能在一个约束条件下选择一些,放弃另一些。这个约束可以取决于一个人的经济地位,社会层次,道德规范,甚至是自然条件。这个约束对于任何人都是存在的,这就使一个理性的人应该在自己可能实现的条件下努力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这也就是经济分析中经常会出现的经济人的假设。当你在选择一些,放弃另一些的时候,实际上就不自觉地吻合了这个假设。
斯密在1795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中,开始把人假设为一个利己的动物。但是人们似乎又并非基于自私自利的考虑来判断道德。在斯密后来的《国富论》中,提出了经济人的概念,区别于《道德情操论》中的道德人。但是二者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假设人是一个利己的动物。人是利己的特性并不是完全等于自私。斯密认为,人们互通有无,相互交换的倾向是人类的本性。在这些互通有无的经济生活中,利己心而不是同情心才是一切行为的原动力。同时利己心也是一切交换的基础,如果不存在利己心,那么交换显然不如赠与更简洁和流畅。所以可以做这样一个推理:因为人是一个利己的动物,所以为了使自己过得更好,人们倾向于互通有无,于是开始了利己基础上的交换。然后在这种交换中产生了分工和货币。同时在交换的过程中,由于利己是天然的,那么每个人都追求个人利益就使得每个人在交换中为了自己利益的实现不得不考虑其他人的利益。因此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并不矛盾,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就促进了社会利益最大化。这种以利己心为基础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对立统一就是《国富论》的基本哲学基础。
显然从斯密提出这个经济人的假设以来,经济分析几乎都默认了这个前提。张五常曾经说他用过的经济理论只有简单的两招。其一就是个人争取在局限下最大的利益,其二是需求曲线向右下垂。这简单的两招就是经济人的假设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足以说明经济人假设对后来经济理论发展的重要影响。
人类行为基础
每个人在做某件事之前是不是一定会三思而后行呢?我想是不会的,因为有些人做有些事是不需要理由的。在我思考人类行为之前,把理性人和非理性人区别对待我想是有必要的。然而对于理性的划分显得过于随意和模糊。如何判断一个人是理性还是非理性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也许一个理性的人同样会做出不理性的行为,于是我在这里做一个简化,理性人在我眼里就变成一个能够准确了解自己的行为的动机和所可能产生的后果的人。可以清楚地看到,理性并不是人类的普遍特性。但是从一个宽泛的角度,我仍然相信理性是人类大脑存在的必然。或许非理性只是暂时和偶然的现象,而更多时候理性是主要的。
一个理性的人的行为,我想可以从效用和成本比较的角度说明他的一切行为。这个效用的来源是广泛的。它可能来自物质的追求,精神的升华,感情生活,以至于任何能够使他感到快乐或是幸福的物品和行为。当然效用的定义是主观的,没有人可以完全理解另一个人的效用来源。也不会有任何两个人的效用偏好是完全一致的。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人们的行为会如此多姿多彩。而和效用相对的成本则来自于行为本身需要付出的代价,当然还包括为了实现这个行为而放弃其它时所产生的机会成本。当成本和效用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时候,人们就会选择把它付诸行动。
当然这个比较分析的前提是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展开的,如果资源的供给是源源不断的,人类的任何欲望都最终会满足的情况下,效用和成本的比较就是没有必要的。我想或许在一个资源无限充裕的世界,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一个物品本身带来的效用将趋向零。这时候,行为本身大概会比结果更能让人们感到效用的存在。而成本也就更加无从谈起,一个人永远不会为失去什么感到伤心,因为一切都是无限的。当然只有时间是有限的,成本只来自时间的消耗,机会成本的存在会使人们最大限度地去尝试。可是由于效用只是来自于行为本身,成本和效用永远都是同时发生,并且是同时结束。这就使效用成本分析显得多余。
正是资源稀缺的存在,才使人类的行为不是肆无忌惮的,也使得那些规范人类行为的道德伦理、政治法律被创造。一个人,无论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都面临一个约束。约束的存在使得人们不得不理性地思考什么可以做,什么值得做。经济学往往会给出一个最有效率的解决方法,但是很多时候这解决个方法是不可能实现地的,因为约束本身很多时候也是非理性的。
我个人把非理性的根源归于感情的存在。感情的产生是自然的,它的存在也是人类无法拒绝的。感情使得人们的行为更多地欠缺思考。一个人在他的思维被感情所左右的时候,所做出的行为往往是非理性的。诸如一个人看见有人落水,对生命的珍惜或许会让他毫不犹豫地跳下水。然而行为本身的后果他是不会在一霎那间思考清楚的,也许他自己也会象要救的人一样死去。对于非理性的行为,判断它是不是有价值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理性的价值判断往往是无法对非理性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的。
人类行为是复杂而且无序的,完全理解人类的行为也是不可能的,但是至少从理性和非理性两个方面,我想可以大概概括人类行为的基础。人本身就是一个理性和情感的混合体,所以人类行为也是被理性和情感左右着。
“为己利他”
更多的时候,“为己利他”似乎更像个借口,一个为自己追求个人利益开脱的借口。不否认外部性的存在,使得为己利他的可能性确实存在。斯密也论述了为己的过程中考虑他人利益,就会使得为己利他成为可能。而事实上的情形确是;为己的过程中,思考他人利益的情况越来越少。为己利他并不是一个必然的后果。普雷托改进也不是随时随地就会发生。
经济人的假设是一个人努力使得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过程。这当然是在可能的情况下,理性人会努力追求个人效用,而是否在追求的过程中使得他人变得更糟就是微不足道的。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消费总是会使资源变得更少,而他人可能获得的消费边界就会缩小。但是由于效用偏好的区别,或许这样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不过这只是给出一个思维的方向,为己利他只是个假设或者说是意外。
普雷托改进应该是为己利他的基本前提,至少一个人的改进不能建立在其它人变糟的基础上。如果单单凭借个人的思想境界,普雷托改进就会变得偶然。人类行为的另一些约束,道德和法律应该开始起作用,使得人类的行为更加趋近普雷托效率。所谓的“己不所欲,勿施于人”,就是道德约束的典型。
如果为己利他是一个狭窄的范围,利他并不是使整个社会的每一个人,而单单指的是一部分人的话,为己利他似乎更合理也更可能一些。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社会受益的增加也是十分可能的。从产品的角度分析,私人品很难具有利他的可能性,而纯公共品事实上由于免费搭车的难以避免又会供给不足,大量的准公共品就是使这种狭隘意义上的为己利他成为现实。
所以,也许为己利他真的只是假设而已。
什么是情绪价值呢?情绪价值是一个人对他人情绪的影响能力。
比如你工作受委屈了,找个人唠嗑,他说“你老板真不是人!给这么点钱让你干那么多活”,你说“可不是嘛气死人了”然后心里感受舒服多了,这就说明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他的情绪价值比你高,你从他那里成功索取了情绪价值。
而如果你找他唠嗑,他说“你说这些没用,你为什么不把工作做好让你的老板无话可说呢?”,你会说“好吧是这样”然后心里却感觉更堵的慌了,这就说明他的情绪价值比你低,你想从他那里索取情绪价值但失败了。 ┑( ̄Д  ̄)┍
从上例可以明显体会到,情绪价值高的人,更能够让别人产生情绪上的依赖和信任,因为这类人能够让别人觉得舒服 (/ω\)。一段感情,颜值、身材、学历、谈吐、收入、资产、背景这些都很重要,但往往击败一段感情的其实并不是上面这些,真正的原因只是因为不舒服——你让我不舒服了,又没有额外的原因可以让我留下来,因此我们分手。所以在长期关系里,情绪价值是很重要的一种价值,或说能力。o( ̄▽ ̄)d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情绪价值这一大杀器
一、减少负面反馈
有很多人拥有一种神奇的一句话气死人的添堵能力,先把这些错误的表达习惯抑制住,别做负面情绪的制造者,再考虑怎么提供情绪价值。 (⊙﹏⊙)
1、指责:都是你的错!就是因为你
2、打压:你不行,你看看你的xx、xx、xx都不行
3、负面预判:按我对你的了解,这事你去做一定没有好结果
二、增加积极反馈
怎么反馈才能给对方提供情绪价值呢?
1、积极关注:哎呀今天你这身衣服真好看/不会啊我感觉你这报告写得挺好的啊(′▽`ʃ♡ƪ)
2、赞美细节:你这衣服真好看,这款式和布料感觉好高档,羡慕有钱人
3、正面词汇表达:我喜欢xxx/如果能够这样调整的话我会更开心 o( ̄▽ ̄)ブ
三、给予认同感
现代大部分人都是缺乏存在感、认同感的,用大白话说,就是缺乏展示自己的舞台和缺乏对人生高光时刻的聚焦。o( ̄︶ ̄)o
①询问更多细节:这个是什么意思?这是怎么能够办到的?那这里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②根据自己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双方关系高低亲疏,给予正面反馈。(^&^)/
认同感是一种稀缺资源,如果你有制造舞台的能力,那很多人都会为了登台表演,而跟你进行价值交换。★,°:☆( ̄▽ ̄)/$:°★ 。
连续学习了经济学的稀缺理论,开始对自己个人生活,工作中的稀缺进行全新的认识。
对个人来说,什么是稀缺的?稀缺,代表在自己所有资源中非常有限和重要。
此生的生命只有一次。这对个人来说是稀缺的,因此对于有可能危及生命的事情,即使概率小,也不能去碰。
生命的延伸,其实应该是健康的身体,这是我们一切活动的基石。
当然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健康并不稀缺,我们要做的是避免让健康的身体成为稀缺,所以作息,运动锻炼都是避免这种稀缺的出现。
另外,身体的特征也可以成为稀缺的资源——你有的,别人没有。
例如性别,例如美貌,例如身高,例如身体的敏捷度等。这些都是稀缺资源,不少行业也正是利用这些身体稀缺资源。
金钱是稀缺的吗?maybe但是钱是可以再生的,钱没了可以再赚,钱少了可以赚多点。
金钱从来不是稀缺的,他在商业社会里源源不断。
钱本质是货币,它只是一个媒介的作用。
有人说,只有当人很想要某件物品,而没钱的时候,这时候钱不就是稀缺了吗?
不是的,稀缺的是你头脑中对这件物品的执念,稀缺的是你觉得这件物品是稀缺而已,如果你并不需要呢?那去除购买这件物品的念头,岂不是没了?
因为钱本身不属于你,它只是一般等价物,代表着信用。
既然生命是有限的,那么我们在此生的时间也是有限的。
人生只有900个月,我们每个人只有24小时。
时间是稀缺资源,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并不觉得。我天天闲着没事干,时间怎么会是稀缺的呢?
我都活着等死了,时间对我并无意义,也更谈不上资源。
是的,每个人对时间的利用都不同,时间并不是每个人的稀缺资源。
那么稀缺的是什么呢?
我们的注意力。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最宝贵,也最稀缺,也最容易被忽视的财富资源。
我们最稀缺的就是我们的注意力。
你想下每天24小时,真正能利用起来的时间有多少? 这个真正利用的时间,就是你的注意力所花费的地方。
它本质由我们身体内的精力所提供,我们关心什么事情,思考什么事情,关注什么人,和谁沟通,都需要用我们的注意力。
既然注意力如此珍贵,那么我们就不能浪费在无用的地方:
例如随大流去讨论关系和自己无关的八卦事情,例如瞎操心一个你根本不会与之产生连接的人,例如莫名其妙地被广告,电视所吸引走,无所事事。
回想自己过去,自己的注意力就很容易被廉价地收割。
被莫名其妙的新热点,被奇葩无用的新闻,被繁杂冗余的社交信息,不断刷新的碎片只是,注意力在信息漩涡所吸走,然后被售卖——观众对明星/品牌的注意力多少,决定明星的价值。
我们每个人的注意力资源本身是稀缺的,因此怎么用好注意力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要不断成长的我们来说,注意力花在个人成长上,我们的注意力才能有高效的产出。
注意力上思考的质量,输入输出的质量,以及在商业社会上的价值,都决定你的最终价值。
我们每个人稀缺的资源是:身体 注意力>时间>金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