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玉,又称独山玉或南玉,产于河南省南阳市城区北边的独山。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独山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光泽透明,色泽斑驳陆离。有绿、白、黄、紫、红、白6种色素77个色彩类型,是玉雕的一等原料。独山玉雕,历史悠久,1959年在独山附近的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产的玉铲,证明早在5000余年前汉族先民们已认识和使用了独山玉。独山脚下玉街寺遗址,为汉代雕刻玉器的地方。清《新修南阳县志》载:故县北居民,多治玉为生。旧中国,南阳玉雕已形成一大行业,城内有作坊80多家,多是后设作坊,前面开店,自雕自销。玉雕品主要有人物、花卉、鸟兽、山水、神像、炉熏、首饰等120多个品种。独玉雕品晶莹闪烁、玲珑剔透,为南阳著名特产。镇平县每年举办大型国际玉雕节,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客商,南阳玉雕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三分天下有其一
河南南阳“玉”满天下
http://wwwzjolcomcn 2004年4月28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南阳消息(特派记者 徐晓峰):全国做玉器生意的人中有三分之一是南阳人,从事玉雕工艺的人员达30万人之多;南阳玉雕产品达10多类1万多个品种,产品数量上,摆件类占全国产品的90%以上,挂件类占全国产品的40%左右,茶具、酒具和乐器类在全国独一无二。用南阳当地人的话来说,全国玉雕行业,南阳三分天下有其一。
全国做玉器生意的人中有三分之一是南阳人。有人曾做过一次调查,从南阳、郑州发往广州的飞机航班上,将近有一半是玉器生意的南阳人;从南阳玉雕发展规模最大的“玉雕之乡”镇平县发往昆明、深圳、杭州、青岛、乌鲁木齐等几十个大中城市的大巴,每天都有100多辆车,车上80%的乘客是做玉器生意的南阳人。
单在北京,南阳玉雕的经商户就达1250多户。在王府井、西单、翠微、华联等繁华街区,在一些大的知名饭店、酒店,在首都机场及多个旅游景点,绝大部分的珠宝门店都为南阳人所开;王府井大街的“承古斋”以及工艺美术大楼的多家生意,还有“宝之苑”、“东方晓明公司”都为南阳人经营;潘家园的旧货市场上,数百家地摊玉雕,摊主十有八九都是南阳人。这些年来,有不少南阳玉雕经营者,已成为腰缠万贯的亿万富翁。
中华民族以玉为美,玉文化源渊流长。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曰:“玉之美有五德。玉石颜色温润光泽,仁德也;据纹理自外,可以知中,乃表里如一,心怀坦荡之义德也;玉石之音,舒展清扬,此乃富有智慧兼远谋之智德也;玉石坚硬、宁折不弯,勇德也;廉洁正直,洁德也。” 古有:“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之说。
可见,玉乃“撷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而生。玉,在我国几千年悠久的文化中,在从古到今每一位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心灵中,都占有着崇高的地位。她是神圣、高洁、富贵、文明的象征。南阳作为中原文明高度发达的地区,玉文化历史悠久。
据可考证的史料记载,南阳玉雕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汉、宋、元,后继晚清,盛在当今。
汉代,南阳玉已被大量开采并雕琢。当时独山脚下的沙岗店,是闻名全国的玉雕街,一街两行,作坊林立,琢玉之声,不绝于耳。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南阳人张衡在其文学名篇《南阳赋》中所赞美的:“其宝得珍怪,则金彩玉璞,随珠夜光……”将美玉大加赞扬。
据《南阳县志》记载,在西汉时期独山玉就正式开采。现在独山脚下,仍留有汉代“玉街寺”的遗址。
北魏郦道远的《水经注》也载有:“南阳有玉山……山山出碧玉。”宋元时期,南阳玉器以生活使用器和供玩赏的装饰品为主。明清时的南阳玉业更具规模,全国做玉商贾云集南阳,使南阳玉雕业得到迅猛发展。
从西汉独山脚下的“玉街寺”到现在的中州玉雕名镇“石佛寺”,历经千年兴盛而不衰的玉雕产业,形成了浓郁的、博大精深的南阳玉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代代相传、层出不穷、技艺高超的南阳玉雕艺人。
改革开放以来,南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把集产、加、销一体化的玉雕产业作为全市的特色经济、支柱产业,着力打造,通过自1993年以来由南阳市人民政府或镇平县人民政府主办的一年一度的国际玉雕节,加强了与国内外玉雕业界的联系与沟通,加快了玉雕产业的快速发展。
论起玉雕产业的发展,南阳人首先引以自豪的是南阳的“镇市之宝”——“南阳独玉”。
南阳独玉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位于南阳市区北8公里的独山,最早采于春秋战国时期,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等70多个天然调配色彩类型,色泽鲜艳丰富,五彩缤纷,璀璨夺目,斑驳陆离,万象纷呈。硬度高,光泽好,质地细腻,透明度高,是雕琢玉器的上好原料,可同翡翠媲美,人曰“玉宝石”,有“南阳翡翠”之美称。
南阳玉雕大师们用南阳独玉精心雕琢的“万里长城”被誉为国宝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1999年河南省赠送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稀世珍宝《九龙晷》,是由精选的一块完整的优质南阳独山玉雕成的。该工艺品设计风格新颖独特,巧妙构思,匠心独具,把南阳独山玉特有的各种色彩巧妙利用,采用浮雕、镂空、线刻等多种雕刻手法,使这件产品线路流畅,形神兼备,气势雄伟,九龙盘绕因料施艺,巧用俏色,形象生动,如来自大自然般栩栩如生。在庆祝澳门回归大会上,这件稀世珍宝的独特艺术魅力,令世界各国嘉宾称赞不已。
……
然而,南阳人并不仅仅满足于自己的独玉。在玉雕加工上,选用原料非常丰富,除独玉外还有来自辽宁岫玉、缅甸翠玉、阿富汗白玉、加拿大碧玉、俄罗斯白玉以及珊瑚、玛瑙、芙蓉石、水晶石、紫晶石、红蓝宝石等150多个玉种。
玉石雕刻是民间工艺艺术的一个类别,它的每一件成品都有着一定的文化和艺术含量。大批学有所成的玉雕人才为南阳玉雕作品注入了文化色彩和独特风格。
经由国家宝玉石界权威认定,南阳玉雕汇萃多路文化,博采百家众长,融京津工艺之雄浑,苏扬工艺之俊秀,粤闽工艺之纤巧,滇缅工艺之粗旷为一体,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魅力。人物类,有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佛像及中外古典名著、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花鸟类,有形态各异的鸟虫花卉。山水类,有造型奇特峻秀优美的山水、园林、盆景、亭台楼阁。炉薰类,有巧夺天工的各种炉薰、鼎塔器皿。兽类,有形态逼真的自然界物种生灵。首饰类,有翡翠、玛瑙、天然水晶和各种戒指、手镯、项链、挂件等各种艺术品种。此外,新开辟的茶具、酒具和玉编磬、玉编钟、玉笛、玉箫等系列乐器类,在全国独一无二,为玉雕业增添了新的内涵。门类齐全的南阳玉雕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玲珑剔透,无不显现出南阳玉文化的灿烂光彩。
南阳的玉雕艺术大师们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引进、吸收、创新艺术设计雕刻手法,使南阳玉雕工艺惊世之作不断问世。
1993年完工的巨型南阳玉雕《卧龙出山》,重38吨,长25米,高16米,就是将南阳汉画像石艺术中的抽象夸张等处理方法和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利用独玉色彩丰富、鲜素一体的特点,严谨布局,巧用俏色,雕刻精细,把绿色设计成苍松翠柏,红色设计成燃烧的熊熊烈火,白色设计成白云流水……人物、动物巧妙分布在这风景秀丽的卧龙岗上,把《三国演义》中“徐庶荐诸葛”、“三顾茅庐”、“火烧博望坡”三个发生在南阳的故事,刻划得栩栩如生、形象逼真,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整幅作品气势雄伟,精妙绝伦,的确属玉雕中的艺术瑰宝。
截至目前,南阳玉雕艺术大师们设计雕刻的“卧龙出山”、“九龙转动花薰”、“鹿鹤同春”、“万里长城”、“九龙晷”等40余件精品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多件产品被作为稀世珍宝由故宫博物院、美术馆和收藏家收藏。
在龙头企业和领头产品的辐射带动下,在悠久玉文化历史的影响下,在一大批优秀人才的技术指导下,南阳玉雕业逐步走向成熟,形成规模。几百人、几十人、几个人甚至一家一户等大大小小的加工企业迅猛发展,短短10余年间各类加工企业发展到11万多家。
“村村都有机器响,家家一片琢玉声。”这是对素有“中州名镇”、“玉雕之乡”的镇平县石佛寺镇的真实写照。近年来,该镇已拥有玉雕专业村16个,专业市场4个,从业人员2万多人,各类玉雕加工企业(户)4000多家,年产销各类玉器产品1300多万件,产值56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玉雕加工销售集散地。
产业支撑市场,市场拉动产业。为使玉雕业形成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体系,南阳先后在南阳市区开辟了玉器一条街,在镇平县城建起了玉雕大世界,在石佛寺镇建成了贺庄摆件市场、榆树庄玉镯市场、石佛寺翠玉玛瑙精品市场、玉雕湾市场等4大玉雕专业市场。
1992年建成的亚洲最大的珠宝玉器专业市场——镇平玉雕大世界,总投资650万元,占地32亩,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容纳商户800余家,每天接待数千客商,年销售额达24亿多元。
1997年建成的石佛寺与县城、晁陂梁堂U字型大道,使大道两旁16个玉雕专业村的玉雕一条街首尾相连,4000多家大、中、小玉雕加工企业和5000多个经营店铺连成繁华的玉雕加工生产链。
1998年投资1亿多元建成的玉雕湾,面积近2平方公里,集旅游、购物、休闲文化为一体。这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具有都市气息的工业区,碧波荡漾的人工湖,郁郁葱葱的绿色长廊,双双飞架的龙翔、彩虹大桥,欧式风格的玉雕商贸楼群,构成了玉雕湾的全景。目前,玉雕湾容纳企业400多家,门店摊位1200个,日接待区外游客5000多人次,日成交额200多万元。
有了市场,只是把客人请进来。开放的南阳人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们把眼光瞄向了国内外大市场,要让南阳玉雕走遍天下。
依靠产品的一流质量,利用口岸转口、自营出口和在国外设立销售窗口等多种形式,南阳把成批成批的玉雕产品销往美、日、德、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成交额达8亿多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玉雕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
在国内,南阳玉雕10多万经营者在所有大中城市、许多旅游景点及城镇分布着5000多家销售门店,使玉雕产品源源不断地进入国内市场,年销售产值达10亿多元。
在当今玉雕产业的发展史上,可以说,南阳玉雕,三分天下有其一!南阳玉雕功不可没!
南阳玉雕雕刻艺术始于六千年前新石器石代,这里勤劳智慧的汉族先民就开始利用和雕琢独玉了,玉文化开始萌芽并初步繁荣起来。楚国人卞和所发现的“和氏璧”经多方考证为南阳独玉所创。到了汉代,南阳玉已被大量开采并雕琢,盛况可观,有了加工、雕刻玉器的聚居区,一街两行,作坊林立,琢玉之声,不绝于耳。在西汉时,南阳玉雕就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独山脚下的沙岗店,还留有汉代“玉街寺”的遗址。唐宋以后,南阳玉雕逐步由原来单纯作为贡品供达官贵人观赏享用,发展成为既有装饰品,又有生活使用器皿。明清时期南阳玉雕品种已十分丰富。清代以后,南阳玉雕已形成一大行业。南阳玉雕花色品种繁多,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等30多种色彩类型,色泽鲜艳,硬度高,光泽好,质地细腻,透明度高,是雕琢玉器的上好原料,可同翡翠媲美,德人曾称其为“南阳翡翠”。
南阳玉雕历史:始于六千年前新石器石代
南阳独山玉的生产历史悠久。从南阳市黄山、新野凤凰山、镇平及社旗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独玉铲、独玉璜等说明,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勤劳智慧的汉族先民就开始利用和雕琢独玉了,玉文化开始萌芽并初步繁荣起来。楚国人卞和所发现的“和氏璧”经多方考证为南阳玉所创。到了汉代,南阳玉已被大量开采并雕琢,盛况可观,有了加工、雕刻玉器的聚居区,一街两行,作坊林立,琢玉之声,不绝于耳。在西汉时,南阳玉雕就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独山脚下的沙岗店,还留有汉代“玉街寺”的遗址。唐宋以后,南阳玉雕逐步由原来单纯作为贡品供达官贵人观赏享用,发展成为既有装饰品,又有生活使用器皿。明清时期南阳玉雕品种已十分丰富。清代以后,南阳玉雕已形成一大行业。独山玉的开发利用倍受重视,在矿床研究、矿山开采、雕琢加工、市场销售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久负盛名的南阳玉雕业吸引了大量的业内外人士,从而使独山玉为更多的人所了解、欣赏和接受。
雕刻按技法不同分花活、素活两类,花活如花熏、转炉、飞禽、走兽、仕女人物等。雕技精湛,刀法复杂,寓意深刻;素活如戒指、手镯、耳环等。现代艺人除继承传统雕刻外,融汇国画的山水、人物、花鸟等画风格,经历代玉雕艺人的潜心研究,逐步形成花活以技取奇,素活以色显贵的特点。
•独山玉是我国历史上四大名玉之一,当玉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刚刚萌芽时,独山玉就以其独有的魅力,在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玉器百花园中一枝独秀,芳香四溢,被誉为“东方翡翠”而名满华夏、声播海外,为传承、弘扬广博精深的中华玉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史前时期独山玉文化是中国玉文化的中心地区之一
四、五十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距离独山仅60公里的“南召猿人”就破洪荒立足中原,繁衍生息在南阳这块富饶的土地上。宋朝罗泌《路史·国名纪·已》就有“三皇之世,宛,即郁郁华国”的记载。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今南阳境内就有一“宛”部落。居住在独山周围的原始先民在漫长的上山狩猎、采食果实、采集石料、打制劳动工具的过程中,逐步对独山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开始了自然采集和自觉采集的原始小规模开采。随着原始手工业的发展,磨制工艺的发明,造就了一批兼职的专业性琢玉工匠,极大地推动了玉雕业的发展。到了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早期,独山周围的先民已经掌握了磨制和钻孔工艺,能够把玉石从一般石料中分离出来,选择出美丽温润的独山玉,进行分类设计、加工,磨制成玉斧、玉铲、玉凿等生产工具及玉镯、玉璜等装饰品和礼仪器,较早地步入了中国玉文化的殿堂。
1959年1月,原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对位于独山以南约5公里的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琢玉工具石砣、完整的独玉铲、独玉凿、独玉璜、独玉簮、未加工的玉料及未成形的玉镯、玉璧、玉环等半成品,均为仰韶文化遗存。独玉铲为绿白独山玉,一面泌色较深为**,上部有一穿孔,孔洞极圆。另外,还在南阳市的南召、淅川、镇平、新野等县及周边地区发掘和发现了该时期的独玉璜、独玉环、独玉坠等多种器物。根据出土独山玉的位置及状况证明:新石器时代中早期,已对独山玉就地取材,就近加工,被普遍打制或磨制成玉器,独山周围玉器作坊已初具规模。黄山遗址很可能是一处较大的独玉加工基地,已形成以独山为基础,辐射中原地区的玉文化中心。不仅玉器种类丰富,而且工艺先进,处于中国玉文化发展的领先地位,为玉文化的传播、发展注入了无穷的活力。更为重要的是,独山玉器在中华文明初露曙光时大量出现,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史前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打开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新天地。
二、夏、商、周时期独山玉文化是中国玉文化传承的先锋
夏、商、周三代是彪炳我国古代的三面大旗。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历史正式进入文明时代。在夏文化的探索中,二里头文化遗址是迄今发现的最具代表性遗址,出土的玉器能够反映夏代玉器的大貌,因此研究夏代玉器,目前为止主要是研究二里头玉器。二里头遗址出土玉器数量大,礼仪器和装饰品居多,玉质大多色泽青灰、灰黄、灰白等,质地混合,浓淡深浅不一,大部分为独山玉。
至夏代,独山玉的开采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是中原最古老、最大的玉产地,品种齐全,工艺先进。独山距偃师二里头遗址不足300公里,道路畅通,受当时交通工具的限制,夏王朝统治者很难从更远的地方得到优质的玉材,独山玉以其运输便利,质地细腻而应为首选。
商代独山玉的开采除原始的在地表开挖矿坑之外,已开始在天然的山洞寻找矿脉,打凿玉料,掘取深层玉材,采掘量大大增多。独山脚下已形成专门琢玉的手工业作坊,涌现出了一批技艺精湛的奴隶玉工,独山玉一部分供本地贵族享用,其余则向商王朝进贡,或馈赠或作为商品流通。殷墟妇好墓玉器多属独山玉,四川广汉三里堆,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玉器中也有部分属独山玉。另外,还在湖北黄陂、南阳地区也出土多件独山玉器。
商代后期,政治和文化中心在河南安阳。南阳作为商朝属国一南乡,与安阳同属中原地区,交通便利,且殷商中期曾经是苑侯的封国,是武丁奋伐荆楚,控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门户和前哨阵地。有关丝绸之路开通前和田玉如何输入中原的研究目前仍未有新的进展。从地理位置和当时生产力水平分析,商代玉器就地取材的特征仍很明显,因此,妇好墓出土玉器多属独山玉应为实事。作为“邦畿千里”的殷商大国,它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影响已经扩展到遥远的边区和外域。三星堆和大洋洲商墓玉器除就地取材外,材质优良的独山玉必为其用。因为独山较之和田、岫岩,特殊的地理位置,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水运发达,经白河、汉水直达长江,西上入川,东下至赣,陆路由荆襄古道也可以达长江。加之中原与西蜀、东南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古老,因此,独山玉当为四夷接受和使用。
周代玉器包括西周和东周(春秋和战国)玉器。从西周起,用玉已步入政治化、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完整的礼乐制度,将中国玉文化的成果融入了儒家学术的范畴,正式载入国家的典章制度,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一次历史性飞跃。自此以后,礼乐圣坛上不可无玉,表现血缘亲疏关系和等级高下不可无玉,祭祀神灵及典章制度不可无玉,象征人伦道德、社会风貌也以玉为主,甚至为争夺一块美玉不惜发动战争。
西周王室玉器因王陵尚未发掘而状况不明,但在周国势力的中心地带一陕西、河南发掘出土了数千件西周玉器,使我们对西周玉器有了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春秋战国玉器出土丰富,三门峡虢国墓、淅川楚国墓、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河北平山县中山国墓、山西长治市韩国墓、桐柏月河楚墓及湖南衡阳、耒阳、湘乡、资兴等地的春秋越人墓等都出土了数量众多、工艺精美的玉器,其中很大一部分为独山玉。
西周时,南阳境内方国林立,周王朝始终把南阳作为稳定东南局势的重地。周宣王七年(公元前821年),周宣王把他的舅父申伯封至谢地(今南阳),王化南土。独山脚下的申城开始设置王府,有玉人专门管理玉材储备、加工制造。春秋战国时,南阳为南北进军的战略要地,曾为楚争霸中原,饮马黄河的阵地。南阳为著名的手工业和冶铁中心,冶铁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琢玉工具的改进,推动了南阳玉雕业的发展。特别是南阳首先发明了脚踏砣子代替落后的手工磨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艺水平。玉雕业除官府和“豪民”经营的大作坊外,独山周围开始出现家庭作坊和独立加工、经营的个体手工业和商业。他们就地取材,精工细雕,除纳贡之外,还把玉料和成品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满足其它诸侯国的需要,并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综合夏、商、周时期独山玉采掘、加工流通呈现出的繁荣局面,足以表明:夏代独山玉在玉文化发展中起了承上(新石器时代)启下(商周)的作用,砣轮的发明是中国工艺史上一次技术革新,使琢玉工艺从石器工艺中彻底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手工业门类;商代的独山玉加快了玉文化的传播速度,率先发明的圆雕、俏色等工艺,使琢玉技术突飞猛进;周代独山玉促进了南北玉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先进的琢玉工具和技术,实现了玉文化与儒家的结合、升华,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进程。
三、两汉以后,独山玉是民玉的佼佼者
汉代玉材的种类和数量随着汉帝国的强盛和疆域的扩大而更加丰富。丝绸之路的开通,开劈新疆和田玉进入中原的通道,和田玉受到达官贵族的青睐,作为官方的主要用玉,独山玉成为民间用玉的主流。南阳特殊的政治地位和繁荣的工商业,使得独玉的开采,加工达到了历史上最高峰。西汉时,南阳为南北交通的中枢,富商大贾云集,和京都长安、洛阳、邯郸、临淄、成都并称为全国六大商市,有“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之称。东汉时,光武帝刘秀“帝业”起于南阳,号称“南都”,工商业发展到鼎盛时期,与京都洛阳并称全国两大最大中心城市,南阳为“既丽且康”的乐都。独山玉雕作为南阳悠久的手工业技术,此时也步入黄金发展期,独山脚下的沙岗店村是加工、雕琢、销售独玉的集散地。琢制精美的独山玉器不但王公贵族争相佩戴,而且也成为文人君子的喜好之物。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独山玉器发展的低潮。南阳“南蔽荆襄”的重要军事地位,使得战火连绵,独山脚下的“王街寺”也被夷为平地,琢玉技术高超的玉工或遭屠戮或逃难他乡,南阳的玉雕从此一厥不振,独山玉的开采加工走入底谷。加之“餐玉”思想漫延,使本来就低靡的制玉业更是雪上加霜;唐代的南阳,随着国民经济的繁荣,手工业、商业逐渐得以恢复,独山玉经过漫长的沉寂之后,走出底谷,又步入了一个发展轨道,创造出了独山玉的新造型、新工艺,更加贴近生活,适合一般民众的需求;宋、元时期,玉器已经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成为寻常百姓的偏爱之物。独山玉料被大量运往苏、杭等制玉中心,独山周围、宛城之内及镇平石佛寺等遍布玉雕作坊,兼收并蓄各地琢玉技术,产品销售往东南沿海及海外;明清时期,和田玉仍是宫廷用玉的首选,特别是乾隆皇帝的喜玉、爱玉起了推波助澜作用。独山玉一直是民间用玉的主流,到清中期,独山一带“玉雕之乡”已初步形成,镇平石佛寺的民办玉雕作坊达100多家。
因此,“丝绸之路”开通之后,独山玉的“民玉”身份凸显,为挖掘提高传统的琢玉技术,培养、储备高超的玉雕人才,扩大用玉范围,弘扬、传播玉文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纵观独山玉的发展轨迹,经历了神玉——王玉——民玉的三大阶段,虽然每个历史时期的开采规模、琢玉技术不同,但是独山玉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玉文化得以发扬光大的中流砥柱,并且必将在未来的玉文化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