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第五大黄金储备国说明了什么?

中国成为第五大黄金储备国说明了什么?,第1张

黄金本身没有多大用处,在工业材料上,电路板上有1%左右的,在电镀上也有一点总体上没有多大量

黄金现在一年的产量大约是3300吨,有的是说3500吨,就这左右这点上就被大多数国家用来对冲经济振荡

黄金色彩迷人,化学属性稳定,沿伸性好,首饰品多用黄金

中国和印度生性爱好黄金,但是中国不会像印度人那样没有生活也要黄金现在中国黄金多起来,说明了一点,黄金饰品消费在中国增加,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上升了

由于中国人占世界人口的22%,所以中国人的消费增加会影响黄金价格

哈哈乱说,乱七八糟的

中国的国家战略储备粮的品类主要是大米、面粉。国家战略储备粮的数量属于机密,无法公开。

国家储备粮是国家为备战备荒而委托粮食部门专门建立的粮食储备。储备任务的确定、变更和库存的动用,均由国务院决定,所需储备资金由国家财政专项拨给,储存费用(包括新陈粮食轮换支出) 也由国家财政专项补贴。

扩展资料:

国家政策性粮食包括中央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临时储存粮和一次性储备粮,还有地方储备粮(省级、市级、县级)。

中央储备粮是中央政府储备的粮食,用于调节全国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等储备的粮食和食用油。

最低收购价粮是国家为了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根据国家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收购的粮食。

临时储存粮是2007年起国家先后在部分主产区收购旺季对玉米、油菜籽、大豆实施临时收储,并委托中储粮集团公司临时储存的粮食。2014年以来,国家已经先后取消大豆、油菜籽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目前仅在新疆保留小麦临时收储政策。

一次性储备粮一是国家为了消化政策性粮油库存,将一定数量符合条件的政策性粮油划转为一次性储备;二是东北玉米退出临时收储后,2016年国家收购了一部分玉米作为一次性储备。

首先中国国家储备的各类粮食总量近10亿吨。如果每人每天吃一斤粮食,那么中国14亿人口至少可以保证三年的粮食安全在农村,中国的老年农民家庭基本上是家家户户,因为他们信奉“家有余粮,心不慌”的信念。但是中国农民家庭仍然占中国的大多数,所以中国的粮食储备不仅有11吨,甚至超过21吨,6年内中国不会出现粮食供应短缺的情况。

其次国际公认的储备粮率指数为17%至18%。也就是说,如果年粮食消费量达到1亿吨,就要有1700万至1800万的粮食储备。其实这个指标不一定科学,因为不同情况下所需的食物储备量是不一样的。在极端灾害天气的情况下,17%~18%的储备率是不够的。中国目前的粮食储备率为35%至40%。按照我国粮食产量66384万吨,最大储备粮食为265亿吨。当然,这也与国家长期实行食品保护价格有关,大家对粮食种植的热情越来越高。

再者事实上,从我国食品市场价格来看,我们可以知道,中国市场的食品供应充足,库存也充足。因为中国的粮食价格很低,即使国家禁止粮食出口,甚至中国的一些大米也不能进口,目前中国的粮食价格只有小麦每斤122元左右,玉米每斤不到1元,大米的价格也是每斤。而且,中国国库不断向市场拍卖储存的粮食,但成交量很低。

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对食物的需求非常大。如果没有足够的食物,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食物问题。所以,我国的粮食储备向来是非常充足的,这在国家层面,甚至从战略的角度来看都是如此。虽然每年都有大量的粮食从国外进口,但国内的储备还是很丰富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太多问题。你不需要太担心。

就一个国家来说,什么样的国际储备水平才算是合适,目前并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统一标准。我们只能从一国对国际储备的需求及其供给两个方面进行探索。 1、国际储备需求 国际储备需求是指为了获取所需的国际储备而付出一定代价的愿意程度,具体而言,它是指持有储备和不持有储备的边际成本二者之间的平衡。决定一国对国际储备需求量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持有国际储备成本 国际储备实际是一国对国外实际资源的购买力。他们若得到利用,就可以增加国内投资和加快经济的发展。因此,一国持有国际储备,实际是将这些实际资源储备起来,牺牲和放弃利用他们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机会。这是一种经济效益的损失,是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即使用国外实际资源的投资收益率的损失。它表明一国持有国际储备所付出的代价。 但是,一国持有的国际储备中生息的储备资产(在国外的银行存款和外国政府债券)还会有一定的利息收益。这样,一国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便等于投资收益率与利息收益率之差。这个差额大,表明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高;差额小,则表明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低。受经济利益的制约,一国需求国际储备的数量会同其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成相反方变化: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越高,对国际储备的需求量就越少;反之亦然。 2)对外贸易状况 对外贸易状况包括一国的对外贸易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贸易条件和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等。如果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在其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对外依赖程度比较高,它需要的国际储备就比较多;反之,则需要较少的国际储备。一个在贸易条件上处于不利地位、其出口商品又缺乏竞争力的国家,则需要较多的国际储备;相反则需要较少的国际储备。对外贸易状况之所以是决定一国需要国际储备多寡的重要因素,在于贸易收支往往是决定其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因素,而国际储备的最基本作用也是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教授在其1960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总结了几十个国家的历史经验,并得出结论说:一国的国际储备额应同其进口额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关系应以40%为最高限,20%最低限。一般认为,一国持有的国际储备应能满足其3个月的进口需要。照此计算,储备额对进口的比率为25%。这即所谓的储备进口比率法。 3)借用外国资金的能力 一国借用国外资金的能力较强,其国际储备水平可低些,因为该国的国际清偿能力,不致因其储备水平较低而降低;相反,则需要较高水平的国际储备。但是,应该指出,一国如果国际储备水平过低,就不具有较高的国际信誉,因而借用国外资金的能力也会降低。 4)应付各种因素对国际收支冲击的需要 一国在考虑其对国际储备的需求量时,必须注意到各种可能出现的因素对本国未来国际收支的冲击;否则,必将陷入困境。为不致陷于困境,一国应该对这些冲击的类型和程度有正确的预测。关于冲击的类型,如系短期性冲击,即发生暂时性国际收支逆差,则只能依靠经济调整,即实施开支变更政策和开支转换政策,来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关于冲击的程度,各种因素对一国国际收支冲击的概率和程度,影响着该国国际收支的稳定性,从而决定其对国际储备的需求量:各种因素对国际收支冲击的概率的程度越大,国际收支越不稳定,从而需要的储备就越多;相反,则需要较少的储备。 5)经济调整的强度和速度 一国实施经济调整来解决长期性国际收支逆差,会引发国内经济的震荡。这种震荡的剧烈程度,同经济调整的强度与速度成正比关系,即:经济调整的强度与速度越高,经济震荡就越剧烈;反之亦然。但是,一国如在进行经济调整时也运用国际储备,则可降低经济调整的强度与速度,从而能减轻经济震荡。这样,一国需要国际储备的数量,便同其进行经济调整的强度和速度之间存有一定的替代关系:经济调整的强度与速度越低,需要较多的国际储备;反之,则需要较少的国际储备。 6)对外贸和外汇的管制程度 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既不靠外汇资金来融通,也不靠实施经济调整来扭转,而是通过对外贸和外汇的直接管制来扩大外汇收入和限制外汇支出,从而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这些管制越严格,需要的储备就越少;管制越松,需要的储备就越多。当然,一国实行的管制越严格,就越反映该国国际储备的短缺。 7)汇率制度与外汇政策 在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和稳定汇率的外汇政策条件下,为干预外汇市场平抑汇率,对国际储备需要的数量较大;反之,则对国际储备需要的数量较小。 8)货币的国际地位 一国货币如果处于储备货币的地位,它可以通过增加本国货币的对外负债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而不需要较多的储备;反之,则需要较多的储备。 前面所述说明,确定一国对国际储备的需求量是很复杂的,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应将上述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仅从某个因素来考虑是片面的。 鉴于确定一国国际储备需求量的复杂性,IMF曾采用几项客观标志来反映一国国际储备不足和对国际储备需求量增加的情况:第一,持续实行高利率政策,这表明该国抑制资本外流和吸引外资内流,以增加储备和满足对储备的需要;第二,对国际经济交易加强限制,这主要是由于储备不足,而加强对国际贸易与资本国际流动的限制;第三,实施增加储备为目标的经济政策,如奖励出口和限制进口、紧缩银根的政策等;第四,汇率的持续性不稳定;第五,储备增加的结构变化,如一国储备的增加,主要来自于向国外的借款,则表明该国储备不足。 2、国际储备供给 一国的国际储备水平,不仅取决于它对国际储备的需求量,而且还取决于其国际储备供给的数量。 黄金储备、外汇储备、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这四项储备形式中,后两者是一国不能主动增减的。这是因为,他们都同份额紧密相连,而会员国缴纳给 IMF又以该国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在其经济实力无明显变化或在IMF未调整份额的情况下,该国持有的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就不会增减。这样,一国国际储备的增减,便主要取决于其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的增减。 1)黄金储备 一国黄金储备增加,是通过黄金的国内外交易实现的。就黄金的国际交易来说,储备货币发行国若用本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购买黄金,该国的国际储备可随之扩大;非储备货币发行国只能用其外汇储备在国际市场上购买黄金,其结果只能改变该国国际储备的构成,而不能扩大其国际储备。但是,若从黄金的国内交易来说,不论是储备货币发行国,还是非储备货币发行国,中央银行以本国货币在国内收购黄金,即所谓的“黄金货币化”都可增大它们的黄金储备量。当然,靠这种办法来增加黄金储备量要受到黄金产量的制约。 2)外汇储备 一国增加其外汇储备的渠道,首先是该国中央银行针对本国货币升值所进行的抛售本国货币和收进外汇的市场干预,其次是一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向国外借款,第三是国际收支顺差。第三种渠道是一国增大其外汇储备最稳定、最可靠的来源。由于经常账户收支顺差往往是形成一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因素,经常账户收支顺差便成为一国外汇储备的最主要来源。当然,资本金融账户收支顺差也是一国外汇收支的一项来源。但是,资本金融账户收支顺差并不是一国外汇储备中最稳定、最可靠的来源,因为长期资本项目收支顺差,如果没有新资本流入,发生外国资本抽回投资,就将消失;至于短期资本则具有转移不定的特点。

黄金是一种贵金属,因其颜色而得名,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偏爱,在世界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黄金作为财富的象征,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就占据着巨大的重要地位,而黄金储量也是一个国家的实力重要评定标准之一。 

美国目前是世界官方黄金储量最大的国家,拥有的黄金储量几乎是其后三个国家储备量之和。并且黄金配置占外汇储备比例也是最高的。据悉,大部分,黄金存放在肯塔基州的诺克斯堡,其余的存放在丹佛造币厂、费城造币厂、西点存金库和旧金山检验室。第二名的是德国,在2013年首次宣布将共计六百七十四吨黄金从法国央行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转移回本国的金库,这个国家的黄金投资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第三名是意大利,多年来它一直保持着一定规模的黄金储备。第四名是法国,法国央行一直呼吁完全停止出售黄金。第五名是俄罗斯,俄罗斯央行是全球最大的黄金买家,一直在想尽办法购买黄金。

中国黄金储量排名是第六位,目前我国一直在积极大力购买黄金增加储备量。第七名是瑞士,虽然总量排第七位,但瑞士的人均黄金储备在世界上是最多的。第八名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央行多年来积极推行量化宽松政策。第九名是印度,它是全世界第二大黄金消费国,也是全球黄金需求最可靠驱动原因之一。排在最后一名的是荷兰。

黄金是一种稳定的保值增值物品,也是一种简单却有效的经济工具。同时作为珍贵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天、化工、医疗等科学技术领域,对于推动前沿科技的发展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10629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