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谦谦君子,如没有特殊原因,身上应该随时佩带一块玉,其中涵义是说言语和思想都要符合君子的行为,其温良有如玉石一般。
出自《诗经》:君子无故,玉不弃身,言念君子,气温如玉。
玉石坚韧、温和、细腻、含蓄,由内向外慢慢透射出一种魅力无穷的美,这些特点与人性有着极大的一致性。古代男人带玉,就是希望自己像君子一样,或者自己本来就是君子。
古话说:“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过去中国的男人都喜欢佩戴玉石,为了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自己的性格像玉石一样温润,内敛,不张扬,不轻浮。
扩展资料:
国人历来以佩玉为美:帝王将相的冠冕上嵌着玉珠,达官贵人的腰带上镶着玉片,文人骚客的衣服上系着美玉,宋徽宗嗜玉成癖,杨贵妃含玉镇暑,就连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也不忘给他偏爱的主人公脖子上挂块“通灵宝玉”。
杜甫《春望》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古代男人留长发,需束于头顶用簪子别住。
当今社会也不乏喜佩玉饰的雅士。这类人多具书卷气和文化内涵,他们之所以选择玉饰,固然由于它别具一格的文化意蕴、优雅含蓄的东方韵味、美丽动人的外貌形象,还因为玉石本身的保健作用。人养玉,玉养人。
据研究表明,玉埋藏地下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能产生静电效应,使人体发出谐振;它含有许多微量元素,也可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从而醒脑提神,蓄精养气,消炎解毒;活化细胞组织,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同样,人的身体好,长期佩玉也可以滋润玉,玉的折光度会越来越好,越来越亮。
-君子如玉
玉是石之精华,古人以玉比人,将君子比作美玉,《周礼·玉藻 》中曽记载:“古之君子必佩玉。左结佩,右设佩。可见,玉在古人眼中是与君子等同的存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是自然,自然的运转永不停歇,君子也应像苍天大地一般深厚不息。玉石,历经千万年的风雨沧桑,岁月的无情雕琢,才成就了玉石温润细腻的美,时光无情的打磨没有让它消逝,反而使其不断在涅槃中重获新生,正如那人中君子,面对无数艰难险阻,却依然坚守本心,不忘初心。
“君子如玉,温文尔雅。”这是人们称赞君子时,常用的话语,君子以玉比德,仁之义者,德之厚者为玉之仁德;拾遗而不贪者,临危而不乱者,决胜千里之外者,为君子之德,君子赋德以玉,时常佩玉,可使君子时刻警醒自身,不忘君子之礼。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将玉视作自身的德行操守,除非遇见重大的变故,否则,君子是绝不会让所佩戴之玉离身的,可见,古人爱玉,更是将玉视作可相伴一生的知己良友。
悠悠华夏,源远流长,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爱玉惜玉,将玉视作品德修养的象征,千年之后,我们依旧站在华夏的土地上,手握着曾经被视作仁德智慧的玉,泱泱大国,礼仪之邦,我们从未放下过自身的道德修养,从未遗落过中华的良好品德,这是我们无数中华儿女的智慧结晶,现在、未来,我们都将继续延续华夏名族未完的传说。
实际上,佩玉撞击并不是为了悦耳,而是起着一种提示作用,提醒佩玉男子的行止必须从容适度。走快了,佩玉的撞击声非但不悦耳,而且很乱;走慢了,力度不够,佩玉就不会发出撞击声;只有不疾不徐,从容适度,佩玉才会发出悦耳的声音。人起坐时也是如此。因此,这是一种通过外在手段强化男子道德修养的方式,其道德作用远远大于审美作用。
同时,它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儒家的“修身”本就是内外兼修,既有“五日三省吾身”的内省,也有通过佩玉来节制行止的外修。因为,儒家的教化是全方位的,诗乐礼仪无不是实现教化的具体途径。可是,“佩”玉就具有装饰性作用,就会具有审美功能,不过,在中国古代,男子佩玉的审美功能不但与道德功能相比是比较弱的,就是与其区别功能相比,也要弱很多。汉魏以后,门阀世族子弟、官宦士绅无不佩玉,并相沿成俗。固然其道德功能还在起作用,起码在士阶层中是这样,但是,作为一种社会身份的表征,佩玉更多地发挥着一种社会区别功能。在中国古代男子佩玉这种习俗中,道德功能与区别功能是佩玉的主要功能,不过在不同时代,这两种功能的重要性有所不同而已。
相比之下,其审美功能始终比较弱。这与现代以后女性玉饰品的功能大不相同。女性玉饰品根本不具有道德功能,而是以审美功能与区别功能为主要功能,并且区别功能始终与审美功能共同发挥作用。甚至这样说也并不过分:离开审美功能,女性玉饰品的区别功能不会独自产生作用。因为对于现代女性来说,一件玉饰品首先是一个美的符号,然后才是一个身份符号。
玉石作为我国自古以来统一的审美潮流,在历朝历代都受到了社会各阶级的推崇。其实在唐朝的时候,因为当时国内的经济政治比较繁荣,所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我们也可以看到唐朝的男女都喜欢在腰间挂一个玉佩。这是因为古人认为玉佩有君子的美名,玉石晶莹剔透的材质,象征着君子的温润如玉。而且还有警示自己的行为举止的作用,所以唐朝的人普遍都喜欢戴玉佩。
一、玉佩的起源玉佩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这个阶段人们的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我在大自然中挖掘不同的材质制作工具。后来在地上人们挖掘出了一个很美丽的石头。但是对于部落首领来说,他们不敢将这么漂亮的石头据为己有,于是玉石最早是作为祭祀跟上天沟通的媒介。后来到周朝的时候,玉石就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因为玉石有美好的寓意,所以他们希望自己身边的人如玉石一般。秦朝之后就普遍佩戴玉石,不过一般都是王公贵族。
二、唐朝玉佩的精神唐朝时期因为国内的经济比较繁荣,社会各阶层都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自然有能力去购买玉石,所以在唐朝社会各阶层佩戴玉石比较常见。因为腰间佩戴玉石,走路的时候会导致玉石相撞而发出清脆的声音。于是这个声音就会警示人们保持君子的言行,因为走的太快,玉石碰撞会比较难听,走的太慢则没有这个声音,所以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社会人们的行为。
三、玉佩的历史意义玉石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一直到现代社会人们对玉石也是趋之若鹜。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也诞生了玉石文化,而玉石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玉石在古代也是被认为凸显因此道德品性的物品,所以在唐朝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喜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