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器会过蜡吗?我买了个雕件、看工像古玉、但发现它上过蜡、是仿的吗 ?

古代玉器会过蜡吗?我买了个雕件、看工像古玉、但发现它上过蜡、是仿的吗 ?,第1张

古玉就是上过蜡也保存不到现在,表层的蜡过段时间就没了。你看到的是货主才上不久的,玉石大多有裂纹,上蜡可以掩盖裂纹的存在,遇到这种处理过的是需要多小心,这只算是传统的美化手法,不算是造假。

玉器十分珍贵,若保养不慎,就可能会影响其价值,因此其保养是一门有讲究的学问,有些人对明清玉喜欢盘养,认为越盘越润泽。甚至对老玉或者沁色重的,也喜欢盘得净光溜滑。古玉一经盘出,确实古香异彩,神韵毕露,逸趣横生,妙不可言。但也有因盘玉不慎,将玉的暗伤引发断裂,或者掉落地上摔坏。因此,安全盘玉是需要十分注意的事情。玉的盘养方法不当,必然招致对古玉的伤害。

沁色是古玉独有的特征,也是鉴别古玉真伪的重要依据,古玉器受沁的原因,实质上是受自然环境下的风化作用与浸蚀作用所致,通常需百年以上方能受沁(海边盐质土壤中例外):

一、玉花(白玉中的豆花现象)与饭糁(玉质中有白斑,呈饭粒未熟透状):在清代以前的玉器中,较有可能形成;

二、玉质通透的立体现象:目视可见,汉代以前较为常见;

三、年糕或果冻现象:入过土的玉器经盘玩后呈现的温润质感;

四、冰裂纹:入土年深日久产生的明显现象,通常是玉质内部有裂,而在器表一则抚之无痕,二则即便在放大镜下也无显而易见的缝隙);

五、白沁现象(俗称钙化):玉器经长期风化作用,在器表或孔隙内附着一些白色粉末,或生成一层白色松软的包体(闪玉白化后,常常会比重变轻,硬度下降);视其程度,分为两种:

(1)凡入土时间不太长、或者玉质上佳周围环境呈中性,白化稍弱,其表层水沁、白化呈薄如云烟的粉状;

(2)凡入土时间长的高古玉,或因水土环境、或因玉质较次,造成白化严重,而呈鸡骨白、象牙白,甚至有完全腐化变质者),(类似的还有黑沁现象——俗称黑漆古、水银沁;红沁现象,如“枣皮红”、“洒金沁”——俗称血沁;土沁现象,如“老甘黄”、“松香沁”);

六、生结晶:古玉入土数以千年,其中一些成分在在下潮湿环境长期作用下,经毛细管作用,析出器表,形成少量斑晶(呈云母光泽,白色者为透闪石晶,黑色为阳起石晶——呈针状、冰花状,多见之于裂缝、刻痕、蚀斑、受沁处,与石英岩中云母片的随机分布大不相同,很容易区别);

七、熔斑:汉代以前之高古玉入土后,因受地热、受力不均等因素长期作用,形状发生变形,器表或呈现熔蜡状。

  中国玉器的加工,可以追溯到6000年的仰韶、红山文化,那时已经发现有玉龙玉盖等玉雕品。当时人们还未掌握金属冶炼技术,玉石的加工主要是以石攻石,利用锐石打凿、刻玉、划线、磨玉成形,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后来人们采集或用硬度大的岩石制成"解玉砂"用来琢玉,利用绳线、兽牙、木杆、骨片、石器配合解玉砂进行钻、锯、磨、使玉材成形,这是史前玉器加工的主要方法。

  用转动的砣轮加工玉是一大进步,而原始砣很可能始于良渚文化时期。人们用手拉弓弦(后用脚蹬)使砣轮转动,砣轮用石材制成,做成不同的砣头配合解玉砂进行琢玉。

  商代有了铜,铜制铊轮强度不大,自身容易磨损,做出的沟线浅而宽,断面多呈半圆形。西周末、春秋初有了铁,铁铊坚硬,能够做得薄而锐,提高了加工精度。可以刻出细细的线条,深深的沟。砣轮改用铜、铁制造后,铁铊一直使用到民国初期。民国后期到20世纪70年代,有些地方仍有用铁铊解玉砂琢玉的作坊,这种加工玉器的方法俗称为老工。80年代后几乎全部使用高速电动机具和用人造金刚砂制成的磨具砣。这样,现代玉器加工,电动工具和砂轮磨砣便成了一统天下,这就是新工。

  老工新工的不同,源于所用工具、磨具的不同,以及这些工具的转速、效能、精确程度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留下不同的痕迹。判断老工新工就是从这里入手。

  老工的工序(指铁铊工)大致如下:捣石、研浆(或采集自然砂)、开玉、掏膛、上花、琢玉、磨玉、打眼、上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用人力和铁铊,转动速度不快,靠解玉砂磨玉,材料与设备同时磨损。老工用手工定位操控,精度差、几何误差大,在平行度、基准面、图形对称等方面会有出入。但老工介质细,磨削量小加工力度轻,周期长,玉件不起热。老工细心制作的玉件十分精美,形状匀称,线条流畅,掏膛宽阔,压地柔平,抛光明亮,这样的老工是精(细)工。

  新工的工序是:玉石用砂轮开料,粗磨具砣脱坯后,用无级变速电机,带动一根软轴,软轴卡头上可以更换不同的、用人造金刚砂制成的砂轮砣头,最高转速可以达到每分钟1万转。由于金刚砂砣转速高,磨削快,制作时间大大减少,工效显著提高。也正因为这样,新工的粗工往往有快速急成的痕迹,如:转速高出现干磨现象,玉表就会起热起毛,在钻眼、开窗时因磨削量大,选用的砂轮粒度粗、磨削快,钻孔或窗口侧壁上,会见到起热后拉毛的现象,玉表呈现一些环绕钻孔或窗口的沟痕,平行毛刺,有时会看到黄焦颜色。

  老工新工的不同之处,利用放大镜只要细心观察,总能见到不同的加工痕迹,下面就其典型特征作如下对比:

  1、 线条:老工速度慢,线条比较流畅,在线条的两侧沟边没有崩口(特别是十字交叉、网纹、也完好平整)。老工沟底呈现磨砂状,无明显长条形磨痕。这是因铁铊与解玉砂接触时才能磨玉,而解玉砂又很快被铊轮带走,只能留下短暂的磨痕,不可能划出长长的道道。做工不细的老工,有时可以见到铊轮走速不均,压力不匀,而出现的沟底坑洼,沟线有宽有窄等现象,也有重复下铊之重线等,这样的老工是粗工。

  新工的线条是用砂轮砣,在高速磨削下快速形成的。线条的边沿往往出现玉石的崩口,使线条出现锯齿形边沿。新工线条的沟底还会有长条状磨痕,这是因为砂轮砣上的砂粒不可能排列非常均匀,总有个别砂粒稍有突起,突起的砂粒在高速转动下就会在沟底划出长条形道道。但有的新工仿老工,选用砂轮砣的砂粒很细,加工走线时用力小走速成慢,沟边也很完整,沟底没有道道而且光滑。此时,只要看看沟底有否磨砂情形,就能识别是老是新。

  2、 钻孔:老工钻孔靠解玉砂,孔壁磨砂状,如果砂粒粗会有沟痕,但沟痕不大规律,有时解玉砂排泄不畅会使孔径粗细不匀。新工金刚砂磨具,高速磨削,孔壁有沟痕成螺旋状,孔径规矩笔直。

  3、 开窗:老工开窗是在钻孔中穿过钢丝线锯,再配合解玉砂浆用手工拉玉,沿所需成形的窗口拉一圈,掏出芯子窗口便形成。它的特点是在窗口的内壁上有线锯的拉痕,此拉痕必定垂直窗口而且边口锐利。

  新工也是先钻眼,而后沿钻眼处用高速磨具将窗口内的玉料磨去,直到取出芯子或全部磨掉。这样新工在窗口内壁上留下的磨痕,必定是平行于窗口,与老工的磨痕成90度夹角,窗口的边口不锐利。

  4、成洞:老工制作两面不透的洞时,是用解玉砂和顶铊慢慢磨(压)出来的。由于切削量大,往往选用的砂浆砂粒粗,于是在洞的内壁上,会留下粗粗的磨砂现象。

  新工也是用顶砣,只不过这个顶砣可以直接磨玉,于是会在洞壁上留下螺旋状磨痕。

  5、 掏膛:老工在制作鼻烟壶之类口小膛大的工件时,使用湾铊加解玉砂掏膛。弯铊是一根钢丝,下端成弯曲状,旋转时会形成一个内膛形,带动解玉砂磨削内膛使之成形。掏碗膛、环膛也是这个原理。因此在工作的内膛会留下漂亮的环形磨砂状痕迹。新工钻速高,磨削快,工时紧,往往用钻头直接向瓶膛内各个方向冲钻,而后再磨平。做出来的内膛成锥形,膛壁上部厚下部薄,很不舒服。

  6、 压地:老工精雕细琢,地子用解玉砂细心压平,不惜工时,但终因手工操作,地子只能压得柔和平整,总体来看还有误差,有深浅或轻微波浪感;新工制作效率高,工时紧,粗工地子不平,特别是边边角角处理潦草;而细工用机器与工具操作,地子特别平整无误差。

  7、 抛光:老工抛光均匀,柔光柔润可爱,玻璃在地下埋藏千年出土仍然明亮反光,很少能见到磨痕。老工未抛光处和抛光处的反差小,这是因为解玉砂比金刚砂软,而且混有其他杂质,加工后留下的糙面比较光滑,虽未抛光但与抛光面相比反差不大。

  新工抛光急成,特别是粗工,工件上的弯曲弧度时有过渡不匀,边边角角留有死角,有的地方能见到抛光磨痕或加工磨痕,未抛光处与抛光处的反差大。在高速强力抛光下,有过度磨光(损)现象。

  8、 圆雕:在雕刻弧面圆面时,老工细腻无过度磨损,而新工磨削快掌握不好,圆弧不圆滑,会有棱起的现象。

  9、 粗沟:开挖粗沟时往往用铊扩切,老工下铊细腻。新工加工快速,有过渡不均等粗糙现象,边坡有磨痕。

  以上9点不是每件玉器都会全有,有些特征表现也会不够典型。但综合观察,这项不清那项清,是老工还是新工也就可能判断了。

  如果我们手中的玉器是一件出土受沁的老玉,玉质老化沁色自然,那么一般不用关心它会是新工,古人加工只能是老工,除非是老玉新做。反过来假如有一件玉器是新工特征,那不一定是现代作品,不管它是老玉也受过沁,甚至编出一个刚出土的故事,可以不用相信。

  以下来谈谈老玉新工和新工老玉:

  老玉新工有三种情况,一是老玉补工,如在老玉素器上加上纹饰。二是老玉改制,如将断壁改作玉璜。三是老玉新做,利用残破的老玉改制一些小件玉器,如肛塞、鼻塞、冲牙之类。老玉新做的目的是提高玉件的身价,想谋个好价。但老玉新工会有很多蜘丝马迹,除上述9种之外,首先是破坏了老玉的皮壳。大家知道玉器埋地久远之后,其表面会有一层蜡状、石灰状的皮壳,如果施以新工,那末新工之下玉质表面光泽与质感。就会不同于原来的表面光泽与质感。老玉新工还会破坏原来老玉的沁色、沁纹,使之断开,这也是老玉新做的一个特征。改制的老玉露出皮壳之下的玉质,也不同于透过皮壳看到的老玉的颜色,这是因为受沁的皮壳被磨去,沁色就变为空中楼阁,成了“孤立”的沁色,失去了从哪里沁入的“大门”。老玉新做很有迷惑性,一不小心就会上当。

  新玉老工,是在新玉上模仿老工制作。因为世间有一些石材和边玉具有自然花纹条斑,有的像沁色,有的像钙化,有人就利用这些石材来仿造老玉器。为了在做工上不露马脚,有的开窗口也用手锯拉出来,有的先用新工做好,再用解玉砂磨砂,有的用特别细密的金刚砂砣,减少转速细心勾线,不让线条出现崩口……等。做好之后还要人造皮壳、灰皮、假沁、土咬种种花头,包装出笼骗人骗钱。新玉老工除了认玉之外,在钻孔、线条沟底、开窗时首先钻下的钻孔(就算线锯锯完,仍然会留下残剩的半个钻孔)、沿底死角、膛内形状等处很容易找到新工的痕迹,从而识破伎俩。

  现在据报道,新工有了新的发展,如激光雕刻、微波振动雕刻、喷砂雕刻等等,但只要我们认识了老工,那么别的什么加工方法都不会与老工完全一样。这是因为古人与现代人在审美观点、文饰与造型的理解、使用的工具设备的差别都不可能相同,因此制作出来的器件在神韵、气质上必然不会一样,在做工和工艺处理上也会有所差别。尽管有些仿件也精心模仿,百般掩饰,只要我们多看多想细心留神,总会查出端倪看出破绽,避免上当。有一点要指出的是,现代新工由于设备、工具、磨料都会比古时先进,精心制作的玉器完全可能超过陆子刚!用先进的加工方法和现代工艺去创造当代崭新的玉器艺术,是我们共同赞成和希望见到的!

  (此文章转发,供研究学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11006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