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博物馆藏品简介

洛阳博物馆藏品简介,第1张

洛阳博物馆作为十三朝古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孕育了大问题体系,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那么洛阳博物馆到底收藏了多少珍宝和文物呢?镇馆之宝有哪些?

洛阳博物馆镇馆之宝很多。以下是洛阳博物馆市政厅公认的五大珍宝:

1、白玉杯

时代:曹魏

尺寸:高115cm

出土时间地点:1956年洛阳市涧西区曹魏正始八年墓出土。

魏晋时期的饮酒器具。玉质上乘,无任何纹饰,线条流畅,更显不凡。这是唯一一座有确切年代的曹魏墓出土的。虽然墓室一度被扰动,但角落里的玉杯幸运地保存了下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是由新疆和田的白玉制成的。杯身打磨的很好,线条流畅,没有任何纹饰,但给人的感觉是美在自然。这与魏文帝曹丕极力推荐的淳朴的社会氛围非常吻合,反映了玉由浓厚的政治等级制度向世俗化转变的重要历史事实。是中国三国时期最好的玉。试想,魏武帝是否正拿着这个白玉杯,感叹“酒是一首歌,人生几何”。

2、乳钉纹青铜爵

年代:夏朝

尺寸:高225cm

发掘时间和地点:1975年,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

钉纹青铜爵、饮水器。1975年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出土,现藏洛阳博物馆,流长,尾尖,腰扁,足细长三锥。弯曲处有两根钉状短柱。腹部一侧有两条凸纹,两条纹之间横着五个奶钉。墙很薄。有“天下第一绝”的美誉。

3、石辟邪

年代:东汉

尺寸:高190,长297,宽90cm

地址:1992年12月在金梦油坊村出土。

东汉时期的石驱魔,高19米,长29米,重8吨,是我国出土最大最完整的石驱魔。据说这个驱魔是光武帝原陵神道一侧的石雕。它是由一块完整的绿色石头雕刻而成,看起来像一只虎豹,一只大嘴利齿的狮子。它有翅膀,拖地的长尾巴,直立的角,和一个非常奇怪的形状。好像要起飞了。

解说员说“驱邪”并不是大家以为的驱邪目的,而是古人死后能飞的愿望。

4、镶嵌绿松石铜牌饰

年代:二里头文化晚期(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尺寸:高165,宽11CM

它装饰着绿松石铜牌。它于1984年秋在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它呈盾形,面部略微突出。它是先铸造一个品牌形状的框架,然后将数百颗方形、圆形或不规则的绿松石粘嵌在一个凸出的动物脸上制成的。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最精美的镶嵌青铜器。

5、三彩黑釉马

三色黑釉马是稀世珍宝,属于唐代一级作品。它使用低温多色釉陶,多来自唐代。它的做工非常精美,工艺水平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可以分为人物、动物及其名称。

中国七大古都,河南占了三个。十三朝古都洛阳,曾有105位皇帝定居九州。问古今兴亡,请看洛阳,一句话道出洛阳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重要性。

要了解一个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最好的方法是去当地的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是洛阳的文化地标,馆藏文物40多万件。要花一整天的时间才能仔细欣赏。

十三朝古都洛阳,是人类最早居住的城市。4000年前就有人居住了。洛阳前进的历史,辉煌的辉煌,日日夜夜都在说。在洛阳,仅市内就有60多家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是最有名的,文物最多的。

走进洛阳博物馆,感受这座十三朝古都的深厚底蕴。馆内按历史阶段和朝代分设多个展室,陈列着从50万年前到明清时期的2000多件文物。洛阳博物馆有五件宝物,其中夏朝青铜青铜爵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青铜酒器。看细长的古代青铜器皿,当时的古人审美有一种极简主义的审美味道。

如果你想很好地了解洛阳这座城市,那就从博物馆开始吧,在这里你可以一览无余。仔细逛完博物馆,你就知道洛阳不仅仅是洛阳牡丹。这座古城可以作为十三朝古都,它的深远韵值得每一个喜欢历史的人去探索。

在博物馆里,我们可以看到唐三彩摆放在博物馆的显著位置,这与洛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密切相关。

东汉时期,洛阳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洛阳代表了最早的中国,也是最真实的中国。洛阳博物馆收藏了洛阳出土的史前至明清时期的各类珍贵文物,尤其是夏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汉唐陶俑、唐三彩、宋代瓷器。藏品数量众多,品种丰富,富有地域特色,在我国文物界占有一定的地位。

洛阳博物馆陈列的文物比较密集。如果喜欢文物的人来这里,想仔细观看,估计要四五天。

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出自洛阳,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我去哪里的博物馆,我都会第一个知道镇馆之宝是什么。我潜意识里觉得镇馆之宝最能代表一个博物馆的分量。

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看起来比较大,位置也比较里面。是一座清代乾隆年间的金丝楠木塔。整座塔高6米,重4吨。有304个壁龛,每个壁龛都供奉一尊镀金佛像。整个塔采用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不用一颗钉子。中国传统工艺的精妙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金丝楠木被誉为王者之木。雕刻师能雕刻出如此精美的大型木材实属罕见。再加上榫卯结构的特殊性,眼前的这座木塔让人叹为观止。

镜面光素,铜镜背中心为乳突,周围铸四乳钉,辅以古典纹饰。整器保存较为完好,包浆古朴。铜镜在三千多年的变迁中出现过很多种类,尤其是纹饰十分复杂,形制也常变,这一切都与改朝换代相关。此藏品种类别致,历史悠久, 雕刻工艺,均可圈可点,是一件十分难得的藏品,颇有艺术鉴赏性,观赏价值较高,升值潜力巨大!

宋代墓葬

宋代墓葬与砖雕艺术

合水境内已发现宋代墓葬8座,均系方形墓室八角叠涩覆斗藻井式砖砌建筑,其中固城乡6座,太白镇1座,板桥乡1座。

1984年10月,北京大学考古系研究生秦大树,本科生田凯、荆文煌、李海霞,庆阳地区博物馆何翔和合水县文化馆寇正勤组成宋墓测绘工作组,对高台、董家寺3座古墓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测绘、拓片和拍照。测绘工作结束后,建议对这两处宋墓列级保护。

董家寺M1为方形单室仿木藻井式青砖墓,墓向140°。该墓由竖穴土圹墓道、拱形墓门、正方形墓室和八角形叠涩藻井组成。砌墓青砖6种:长形普通砖为墓室主要用材,花纹雕刻砖,模制,图案有奔鹿、海石榴、莲花、牡丹等;转角砖,转角角度285°,用于八角形顶部转角处;方砖,素面,用于铺地和顶部斗四部位;大砖,用于制作斗拱、假门和假窗;小砖,用于斗皿下的第一层。墓道,竖穴土圹式,宽15米,长123米,深5米,竖穴底部辟通道和长方形土洞,墓室砌于土洞之中。墓门,砖砌券顶洞门式,高129厘米,宽62厘米,深55厘米,方砖铺地,距地面144厘米发券砌顶,楔形砖夹紧,六层丁砌砖封闭。

墓室,正方形,边长240厘米,高127厘米。地面分为三阶:墓道内有一砖铺地面,比墓道高出6厘米;其后又高出6厘米,4块方砖平砌;其后又高出12厘米,平砌方砖,形成棺床。四壁(除墓门外)平砌错缝,转角处竖有仿木半圆形立柱。棺床上平砌5层镶嵌花纹砖一周,丁字砌,后壁设假门、假窗。假门为仿木双扇木门,左扇上雕以半侧身侍女像,倚门而立,掩口含笑,环状髻,花巾绕头一周。假窗由桯、棂组成,隔间坐造。四角距榷床49厘米处起叠涩,砍出贴角五层,上承墓室上部八角顶。贴角出层后,四角二分成八角,层层叠涩5厘米。墓顶最下部每面置一斗三升平作斗拱1朵。斗拱上砌 檐枋、方形檐椽各1层。中部菱形牙子两层,最上部3层为方砖砌斗四藻井。

董家寺M2,位于M1之上偏东40米的一村民窑庄东部崖面内。墓型基本与M1相同,但远不如M1 装饰内容丰富。室里无任何装饰。正壁却有券顶的洞式墓室,高宽均在90厘米左右,深167厘米。

董家寺 M1 装饰较为讲究,墓室内下层,镶嵌花纹砖18块,图案有缠枝莲和衔草奔鹿。假门砌有搏柱、上额、门砧和地栿。直棂窗砌有边框、横额、搏柱、立颊、子桯、7棂。斗拱为一斗三升托替木,斗上出耍头,替木两端卷杀,上承抹角形燎檐枋,檐枋置椽头。这种墓型与陇西建炎二年(1128年)砖室的大小、形状一致。亦同大山门彩绘墓记录的数据、形状相同。该墓装饰简单,所用花纹砖具有北宋时期的基本特征,即花朵周围缠枝环绕,大面积的花朵和枝叶繁茂之间主次分明,繁而不乱,明显受到宋瓷图案的影响。假门上无门簪圆钉,表现出较早的形制。仿木建筑砖墓从北宋中期,特别是宋神宗以后,在中原十分流行。从简单的一斗三升托替木式把头绞项造,逐渐发展到五铺作的复杂斗拱,是一个较长的时期。可见该墓时代应在北宋中期,即神宗以后到《法式》颁布以前,即崇宁年间所建。 m2无任何装饰,却有1卷顶式洞穴建筑,这种型式要比 m1早,应是神宗以前的墓葬。

高台宋墓较高,位于该村北山之上。该墓保存得十分完整。由竖穴土圹墓道、甬道、券顶式墓门和正方形墓室组成。砌墓砖亦有6种,用途与董家寺M1 相同。墓道长1 61米,宽130米,深610米。墓门高127厘米,宽61厘米,深55厘米,方砖铺地。墓室正方形,边长251厘米,高129厘米,到顶通高285厘米。地面铺方砖,基本与墓道呈水平状,无台阶突出。除北壁无假门、假窗外,所有结构与董家寺M1相同。雕砖花纹内容亦为海石榴花、莲花、牡丹和奔鹿,均模制。这种简化的仿木藻井式青砖墓的时代应比 M1稍晚,时代在崇宁年间后期。

大山门发现的政和二年彩绘墓虽已被毁,但笔录记载犹存,为研究提供了资料。该墓坐北向南,北偏西15°,由竖穴土圹墓道、券顶墓门和正方形藻井式墓室组成。墓顶为八角形叠涩方砖斗四结构。墓室内通体彩绘,四壁绘制墓主人“宴请图”、“狩猎图”、“出行图”和“居乐图”。四壁下部亦镶嵌花纹砖一周,内容亦为海石榴花、莲花、牡丹和鹿。室内共有人骨架4具,仰身直肢。出土墓志砖、豆绿瓷壶、豆绿暗花瓷碗和灰陶罐各1件。

墓志砖墨书楷写:“庆阳合水县大虫谷人户赵文/本门男赵千孙赵得财赵小汉勘莹博士高太/政和二年二月十五日了记”。政和是宋徽宗赵佶的年号,二年是公元1112年,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说明大山门彩绘墓比董家寺砖墓、高台砖墓时代均晚。

县博物馆收藏宋代雕刻砖22件,1件是西华池镇古房码头上的嵌砖,21件是盘克出土的墓砖(图四十五)。

镶嵌砖为正方形,边长29厘米,单面剔地起突,浮雕神仙对弈图。古柏之下,二神仙穿着随和,面对面地正在聚精会神地下棋。左下方一青年躬身观阵,足下放着绳斧。相传很久以前,一个青年樵夫到山上砍柴,见二老正在对弈,不由得在旁观阵。这个樵夫自幼爱好下棋,见二老棋艺高超,看得入了神,不觉太阳已经偏西,离落日时间不远,二老起身笑道:“小伙有缘啊!”说罢飘然而去。小伙见二仙已去,便拿着绳斧回家。到了山下,越看越不对劲,往日茅草房变成了大瓦房。他想问问,却找不到一个熟人,正在纳闷,迎面来了一个70来岁的老汉,连忙问自己的家在哪儿老汉一听,楞在那儿,原来这个老汉就是他的儿子。回到家里,妻子已经白发苍苍,见他回来,放声大哭。樵夫连忙安慰妻儿,讲说了他观看神仙对弈的经过,原来天上一日,人间百年,难怪有如此变化,悲喜交加,感叹万分。

墓砖21件,分条砖和方砖两种。方砖图案有乳钉纹铺首假门、9棂直棱窗、双交四碗菱花窗、缠枝牡丹、缠枝旱莲、交叉双莲等。条砖4件,图案有衔草奔鹿、缠枝牡丹和缠枝莲花。这些墓室内使用的花纹砖,画面疏密有致,构图严谨,刀法娴熟。保存得也相当完整。

综合上述得出如下结论:

1、神宗以前,即崇宁以前,合水北宋砖墓基本上与吉岘乡沟门前五代砖墓接近,不过造型上已经有了明显进步,出现了仿木构件和八角形叠涩四斗藻井和券顶式洞室,但仍无任何花纹砖出现。

2、北宋神宗时期,即崇宁年间,合水北宋砖墓已经有了明显改变,出现了花纹砖、假门、假窗,结构相对复杂,砖雕工艺日臻完善。

3、神宗以后,即崇宁年间以后,到宋徽宗政和以前,合水北宋的砖墓更为复杂,不但出现了花纹砖、假门、假窗,还出现了须弥座等。

4、宋徽宗政和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彩绘砖室墓,雕砖艺术进一步发展,内容更为丰富。

5、宋代砖室墓内均有四五具人骨架,置于棺床之上。说明这一时期的墓葬,为一家族的合葬墓(寇正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6916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