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玉石术语请教

关于玉石术语请教,第1张

  1俏色:又称巧作,指巧妙利用玉料上的不同颜色琢成图案纹饰,增加表现力。

2蛀孔:指玉质表面大小不一,如虫蛀一般的孔洞,是原料表面的一种特征。

3玉皮:往往指玉石子料表面的皮称为玉皮,有色皮,石皮,僵皮等等。

4沁色:是指玉器在特定的环境中长期与水、土壤以及其他物质相接触,这些物质侵蚀玉体,使玉器部分或整体的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常见的沁色有水沁-白色,朱砂沁-红色,土沁-土褐色和红色,水银沁-黑色,铁沁-暗红色,铜沁-绿色。

5脱胎:指出土玉器经人工长期把玩盘摩后,玉质晶莹亮润,色泽愈发鲜艳的一种变化,犹如羽化成仙,脱出凡胎。

6白化:玉器入土后,受到埋藏环境地下水的影响,其显微结构发生变化,透明度丧失,颜色变白的现象。

7喇叭孔:指用旧式工具钻磨的圆孔,上大下小,状如喇叭,俗称“喇叭孔”。

8管钻痕:指器物表面留下的圆孔钻孔的痕迹。

9老坑和新坑:实际上是按人们发现并开采玉石的先后年份来分的。不过,按着地质学观点看,它们在地下形成的地质时代是相同的。

10象鼻穿:又称“牛鼻穿”,指并排二孔,内部相通。

11通心穿:俗称“通天眼”,孔从顶至底钻成。

12斜刀:西周特有的刀法,指在并行的双阴线中,磨去其一的线墙,使之成斜坡形。

13汉八刀:汉代特有的刀法,器物线条粗劲、简练,雕琢极少,似八刀刻成。

14透雕:指镂空雕法。

15游丝毛雕:汉代特有的刀法,指线条织细如丝,作断游动状。

16剔地平雕:先在玉料表面设计主纹,把主纹外的地子均匀琢低在一定深度,将主纹凸显出来。

17圆雕:指立体雕法。

18小四、中五、大六:玉器行价述法,略

19赌石:司马迁笔下的那位“赌玉大师”卞和要抱着“和氏璧”痛哭——“神仙难断寸玉”。“一刀穷,一刀富,一刀穿麻布”。以其“赌”性浓烈、刺激性强、风险大而利润高,吸引着八方玉商参与下“注”。买家如果懂行、眼力好、运气佳,购得上品,瞬间就能成为“暴发户”;相反,如果货看走了眼或时运不佳,将会血本亏尽,倾家荡产。“不怕大裂怕小绺”,“宁赌色不赌绺”。

20相玉:琢玉工艺过程之一。从一块璞玉,到做成一件玉器,首先就是进行“相玉”设计。“相”即是“看”,看后琢磨思考,以判断玉石的内在质量,和外形的优劣,而后立意确定做什么题材的作品。

21制玉(治玉,或是琢玉、碾玉、碾琢玉,不叫雕玉):“玉不琢不成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道出了琢玉的真谛。事实上,巧夺天工的玉器,不是雕刻出来的,而是利用硬度高于玉的金刚砂、石英、柘榴石等“解玉砂”,辅以水来研磨玉石,琢制成所设计的成品。所以,用行话来说,制玉不叫雕玉,而称治玉,或是琢玉、碾玉、碾琢玉。琢玉的技巧是高超的,而治玉工具却是简陋的。

22开玉:玉石原石的外表皆有皮,采用各种型号的开料机,在较好的保留籽料原石外皮的前提下,将原石切割成需要的形状和大小。

23掏膛:有些玉器,如瓶、盂等的内部空间,应先以钢卷筒掏其膛,完后玉中心必留一根玉柱,则用小锤击碎。如器物口小而膛大,可再用弯的扁锥头掏其膛。

24上花:凡玉器外面需琢各种图案花纹的,皆用边薄似刀的小圆钢盘(名丁子)或小钢砣(名轧砣)磨冲之,工具之大小以方便适用为度。

25打钻:有些玉器图案需镂空透雕,就需先用金刚钻打透花眼,钻圆孔,然后才能用搜弓。

26透花:钢钻钻孔后,以钢丝一条结于弯弓两端,作为搜弓。用时先解钢丝一头穿过玉孔,复结于弓头上,用横木或竖木固定住玉器,加细石砂,顺花样以搜之,如同木工弯锯搜花一样。

27打眼:有些小器物,如鼻烟壶、扳指、烟袋嘴等,需打眼时,因手不能扶持,得用22厘米-24厘米高的竹筒一个,内注清水,水上按木板数块,形状不一,或有孔,或有槽窝,用时将玉器按在板孔中或槽窝内,再以左手握扣金刚钻,右手拉绷弓助金刚钻以打眼。现代玉雕业使用专业的打眼工具——超声波打孔机,速度快,效果好。

28划活:琢玉工艺过程之一。就是根据所构思的形象,在玉料上用笔墨线条,把它形象地划(画)出来。“划活”,在琢玉工艺中是关键的一环。

29琢磨:琢玉工艺过程之一。就是指玉器的具体制作。制作玉器行话称“琢磨”。因为玉石异常坚硬,必须用铁制圆盘——铊为工具,以水和金刚砂为介质,经过铡、錾、冲、压、勾、顺等工艺,一点一滴琢磨而成。它与雕刻的“刀子活”截然有别。玉石琢磨,是一种十分谨严的技艺,高手琢磨的玉件,能达到“小中见大”、“以轻显重”的艺术效果。

30碾磨:琢玉工艺过程之一。也叫“光亮”、“抛光”。是用紫胶、木、葫芦、牛皮及铜制的铊子,将玉件琢磨的粗糙部位,碾磨平整。并通过应用氧化铬等一些化学粉剂原料作介质,使玉件显露出玉材光洁、温润和晶莹的本质。玉雕业的行话讲,“七分采,三分磨”。

31开门:由成语“开门见山”演化而来,通常形容那些一看便知的真品。不开门指的是仿品。

32捡漏:是指慧眼识宝,以较低的价格买进了价值较高的收藏品。

33包浆:器物表面长时间氧化形成的光泽。

34吃药:形容上当受骗买到了假东西。

35走眼或打眼:指把赝品看成了真品。

36掌眼:请别人帮着看真假好坏。

37有一眼:东西不能确定为仿品,有真的可能性。

38国宝帮:是指家里收藏满眼望去尽是国宝重器,实际却全是赝品的独特人群。

39交学FEI:指买入赝品所花费的冤枉钱。

40土咬:玉器表面遭到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侵蚀形成的凹坑,又称土吃、土蚀。

41提油:一种人工染色的方法。

42绺裂:玉料里面的裂纹称绺,表面的裂痕称裂,和起来为绺裂,泛指玉料上的裂纹。

43走宝:针对卖主而言,一件好东西很便宜地出手了;此时,收藏爱好者便是“拣漏”了。

44行价: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是“蚀本”,这就叫“行价”。

45压堂:是主人店堂里最好的镇店之宝。

46贼光:刺眼的光叫“贼光”。

47滚籽:是经过人工磨制,后经人工染色做假皮。

48嫩:透明度大但不灵,有娇嫩的感觉,年头不够。

49油:非凝脂的油性感觉。

50干或僵:不温润,没有油性,发石白。

51瓷:如瓷质。

52松:结构不紧凑。

53暴(起性):在制作中易起鳞片。

54串石:浆石侵入内部又称“串石”。表现为:石钉:呈圆钉点状,有的外表看一点到里面呈喇叭型扩大。有的外大里小。

55石花:不规则如花点状。

56石线:长短、粗细不同的石线分布与玉中。

57水线:水线在玉面上反映出蛋清或透明色呈细脉状是质地不均形成的现象,往往比玉质部分要硬,用好也是优点。

58盘玉:是通过手把玩,或皮肤表面有意识地进行摩擦。但是人体皮肤含有油质,盘完玉后应用干净软毛巾擦掉油质。

59养玉:包括擦玉、盘玉在内,注意正常的湿润度,像佩件、手镯类通过佩戴可以达到玉石内部及表面达到一定的润而透的效果。

60避:避碰伤碰坏,保存妥善,避免与酸碱类物品接触,避免长期强光照射,以免损伤玉石表面结构。

61饭掺:似碎米粥样的地子,多为出土玉。

62籽料:从河中出的卵石状的玉石。高质量的和田玉籽料均采自和田河中,它经过长时间的河水漂流变得细腻晶莹、如凝如脂,才成为著名的和田玉。

63山流水:即指原生玉矿石经风化崩落,并经洪水冲刷搬运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

64山料:山料即没有风化面表皮的或风化层很薄的玉石荒料,多为从矿山露头或掌子面上开采的原生矿石。

看照片都是初步判断。从目前效果看,第一张是广义和田玉的青玉料,品质不高,仿古纹饰,工艺一般。最后一张像是翡翠材质,颜色发暗,糯种料,水头不强。中间的猪型雕件,光泽不大像和田玉,颜色上,一种情况是石英岩玉类,另一种情况就是品质比较高的和田玉。从目前感觉,不是高品质的和田玉。这些都看不出高端料或工艺,喜欢可以购买,但是收藏价值不大。仅供参考。

石英岩玉:

琉璃工艺品

azure stone handicraft

用低熔点的玻璃制成的工艺品。又称料器。琉璃古称璃、流离、吠璃、璧琉璃、琉璃等,释义不一。据《翻译名义集》和《汉书》等记载,琉璃原为梵语,汉代名璧琉璃,为宝石名称,青色,莹澈有光,光彩纷繁陆离,因而得名。当时主要产于大秦(古罗马帝国)、宾(今克什米尔一带)等国。但《魏书》等记载,璃是以矿石冶炼成的有色透明玻璃,又称颇黎、玻。现在,琉璃是中国传统玻璃的泛称,以区别于从国外引进的现代玻璃。山东淄博和北京是中国琉璃工艺品的传统产区。

沿革 中国琉璃历史久远。西安出土了西周时期的浅绿色的琉璃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琉璃已用于制碗、(盛酒器皿)、砚匣、屏风以及大量的佛像身上的装饰品。隋唐时期,琉璃品种多,用途广,除了制成碗、瓶、盘外,还用于门、窗、屏风的装饰。唐代后期,妇女以琉璃为钗(发髻上的首饰)、钏(手镯),直至宋代绍熙年间(1190~1194)仍然流行。山东博山出土了元代后期银子市琉璃炉址。元代宫廷手工艺作坊也设罐玉局,炉址可能在大都(今北京),生产模仿玉石的琉璃。明代,宫廷御用监在博山颜神镇设琉璃作坊,烧造青帘(青色琉璃珠串成的帘子)等。云南昆明和永昌的琉璃在明代也很著名,有黑、白、红、鹅黄、鸭绿等色,品种以围棋子为主。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宫廷在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下设玻璃厂,生产杯、碗、瓶、盘及鼻烟壶等,玻璃厂的原料和匠师来自博山、广州等地。琉璃的色彩有玻璃(透明)、珍珠(乳白色)、凝脂(羊脂)、霁雪、藕粉、红、蓝、紫、黄、绿、金星等10多种,至乾隆年间(1736~1795)已达20多种。

工艺 据介绍,生产琉璃的原料由于采用含24%铅的晶质玻璃,所以熔点只需要800多度,此时的二氧化硅如麦芽糖一样能够自由流动,待降温后即可形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整个脱蜡工艺流程前后共47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可以让你前功尽弃。比如,如何保证琉璃充满模具的各个细节:倒钩、圆圈、直角,每件琉璃品各部分的厚度不同,膨胀系数就不同,冷却时,各部分产生撕拉,很容易碎裂。一般出炉成功率只有40-60%。由于琉璃在半液体状态下流动,有很大不确定性,可以说没有哪两件琉璃制品是完全一样,每一件都是“孤品”。一件完美的琉璃作品即靠设计和技术,也靠运气。

  买籽料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商家如此介绍:“这么老熟的料子,油度你随便上手玩”,这老熟一般都是指年龄的嘛,难道和田玉也分老人和年轻的?

  当一位朋友刚步入玉友之列,首先被传授的便是籽玉的白度判断标准,而最容易接受的也是籽玉的白度判断标准。对于授者来说,白度是最容易被表述的;对于受者来说,白度是最容易被比较的。

  两件玉器,只需放在一块儿,即使是不知玉为何物的人,也总能判断出谁更白一些。对于一种市场化商品,标准是必需的,而白度对于籽玉来说是最易成为标准的指标,于是白度便成为了当今籽玉优劣判断的首要指标,在判断籽玉市场价格时起到了主导作用。

  因此矛盾便出现了,如果仅比白度,俄料、青海料的白可以轻松赶上甚至超过和田籽玉的白,和田籽玉之优在何处?和田籽玉价值之高又为何而高呢?这我们就要回过头看看古人为何崇玉、爱玉、佩玉、玩玉的了。

  “石之美者谓之玉”,玉之所以区别于石,是因为玉之美,而非玉之白。真正主导玉之价值的,是玉的温润之泽。

。一旦玉友深入地玩玉,“老气”、“老结”、“老坑”、“熟糯”等一些比“白度”虚无飘忽得多的词语便会在耳边频繁出现,而事实上这些无标准可循的“标准”,却是对和田玉理解必须跨过的一道“槛”,一旦融通,便是玩玉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其实,“老气”“老坑”等词汇可以概括为籽玉的“成熟度”,而这个“熟”在籽玉身上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1、看结构

  “无结构”是现今常被提起的一个词,而如何才算无结构,其标准却又不一。很多人认为无结构必须是在任何自然和人造光源条件下,肉眼直视观察玉内无任何结构。

  无结构就意味着玉质极致密,是纤维状交织结构的极端形态,因此无结构的“熟”玉密度和硬度会比一般的玉石略高,而玉薄之处有时会显透,但区别于青海料水性的“嫩透”,是韧性与刚性并存的“熟透”。整体观察“熟”玉的质地柔韧中又透显出刚性,会散出一种宝光感。

2、看玉色

  老玩家都会有一个感觉,往往质地特好的籽玉很难达到特级白的标准,而色极白的籽玉往往质地又会显疏松,有干涩之感。这就如同雪与冰的关系,两者本是同一物质,雪的结构疏松,更易折射光线,就显得很白,而一旦由雪变为冰以后,结构紧了密度高了,颜色也就没那么白了。

  而我们看“老熟”的籽玉,有人说它的白色会微泛黄,有人说它的白色会微泛粉,其实都是想形容“脂白”这个概念,“脂白”绝不是雪白,更不是纸白。

  “熟”玉之色应是有油脂光泽的暖白色调,这种色调自然而然地会给人一种精光内蕴之感,不是极白,却又比极白更让人感觉心情静谧,似乎玉与人可以由此而融为一体。“熟”玉之色的“暖”是必须被强调的,色可以偏青,但绝不可偏灰偏冷,否则它又如何能被称之为“熟”呢?

3、看毛孔

  如今毛孔已成为籽玉的重要身份证明,以至于明明一块可以完整对称的玉牌非得缺去一角以留下那“珍贵之皮”,而同时日益成长的“高科技”手段让玩家们对毛孔也越来越把握不定,但总的说来以今日之工艺,天然毛孔与人造毛孔还是能区别一二的,毕竟长期积累与短期速成给人的第一感觉总会有些不可言明的差别。

  再来说“熟”玉的毛孔,由于“熟”玉的质地紧密,其毛孔也相对细微,表面不会有较深的坑洼,毛孔大小也相对较平均,但一定要区别于喷砂毛孔的机械平均感。用肉眼观察,“熟”玉表面毛孔折光柔和流畅,不会有粗滞感。

4、看皮色

  还是由于“熟”玉质地紧密的缘故,其皮色往往想入而又不得入,于是只能在极浅的表面着色化开,因此“熟”玉的皮色多为洒金色,且多为活皮、油皮。所以说“洒金皮下出羊脂”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一些“老熟”的光白籽中,常会感觉其表面有一层不易察觉的淡**包裹,那其实也是一层洒金皮,所以这类料开出后里面的肉往往会比表面更显白一些。

5、看形状

  “熟”玉的形状在籽玉中最为流畅,过渡最为自然,不会有鲜明的棱角,包括一些老的断面绷茬,都在岁月的历练下变得柔和顺滑,把玩起来给人一种舒爽感。

6、看手感

判断玉的手感,首先要把玉在净水中浸泡至少一昼夜,去除其表面油迹污渍的残留,以避免影响真实手感。

  “熟”玉从水中取出时,由于其表面毛孔细密,可以观察到水与玉会迅速分离,甚至不用擦拭玉就会将水几乎完全排除。将“熟”玉握于手中摩挲感觉,如婴儿肌肤般的凝脂之感便会在此刻出现,顺滑流畅,毫不滞手,甚至让人担心它会脱手而出。

  那么什么是“生”籽料那?

生的和田玉是因为年份不够就被人开采出来了,也就是还没有成熟,生的和田玉就像生的大米一样,没有熟那种油性,没有油脂感,就会有干干的感觉,而且透明度极低。就好像种的庄稼,还在生长中就采摘出来了,也就是还没有成熟。(新坑料就属于生)

(青海料新坑)

  “新坑料”:指的就是现代开采出来的和田玉料。由于受自然洗礼时间较短,所以其矿物颗粒较大,内部结构疏松,玉质较差。新坑料往往水头过大,整体略显清透,或料质不够纯净,水头较差,缺乏油润度,看上去给人一种发闷的感觉。另外,通常在加工过程中,新坑料往往比较容易“起性”。

  籽料以白为贵,以熟为尊。无论如何,判断料子的老熟程度都是老玩家的一项必修功课,和田玉圈子就是要在这种不断的交流和分析中,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多玩多看,才能感受到人与和田玉的和谐之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8659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