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搬子有何意义?

玉搬子有何意义?,第1张

首先,是高贵身份的象征。玉扳指是中国古代就流传下来的东西,特别的在乾隆时期,更是成为了高官、贵族们身份的象征。而现代人佩戴亦如此,一方面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品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

其次,是精致、时尚的代表。对于新一代年轻人来说,他们更喜欢精致、时尚、有个性的东西,而玉扳指形状奇特、每一枚都是独一无二的代表,可以说是时尚的最佳选择了。

再次,好运、招财的宝物。玉有灵性,而和田玉制作而成的扳指更是带有好运连连、财源滚滚的说法。传闻经常佩戴者,可保佑自己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富贵不断。

最后,做事果断、雷厉风行的代表。纵观过去,佩戴过玉扳指的人,无一不是做事果断、强硬的领袖者,当然其中还是不少商业界的精英们,他们都是这一意义的代表者。

后来的玉扳指还引申出了别的含义,如把玉扳指赠送给友人,表示团结;夫妻间的扳指,表示坚贞不移等。

 玉扳指背后的历史

 我自小就爱收藏一些不起眼的小物件,铜墨盒、石砚、印章、玉片等等。自乾隆玉扳指大拍成功后,突然记起我早年也收过一个扳指。翻箱倒柜找到后,把玩一阵,觉得很有研究的必要。这个玉扳指给我最初的印象较为普通,材质为和田青玉,还有一些杂质,壁厚显得粗笨,做工也略显粗糙。唯一值得称道的是,扳指外壁上刻有四字,“恒”“鹄”“射”“用”。当时我解读这四字认为“恒鹄”是一个人名,“射用”就可理解恒鹄这人的专用,并将我的解读与朋友们分享。还好有一个朋友提醒我再认真查找资料,务必准确。不想一查,让我后怕不已,所刻内容与我的解读是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如果不认真研读古籍,这笑话就闹大了。资料显示这个扳指与满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满族,是一个半农耕半游牧的民族,在广袤的东北大地养成了剽悍的作风。努尔哈赤十三幅铠甲起事,从而进关入主中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汉学造诣深厚,尤其是乾隆皇帝对中国文化中的某些部分,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但他身上毕竟流淌着满族人的血,对满族文化中的一些传统习俗不仅没有放弃,而是将其发扬光大,扳指就是一个代表性事物。

 满族骑射之风盛行,扳指又怎能例外。据《清史稿·兵志》记载:清雍正十一年,以亲军未满十年者挑选前锋。满、汉八旗左右翼各设前锋统领一人,各警跸宿卫。侍卫班内有上驷院侍卫、司辔、司鞍。其兼尚虞、鹰鹞房、鹘房、十五善射、射鹄、善扑等侍卫,统在三旗额内,俱无定员。因而可以确定,“射鹄”为清代禁卫军中的一个兵种,兵源多来源于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

 1983年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曾出土过一枚刻有乾隆御制诗的玉扳指。该扳指高24厘米,直径3厘米,呈圆筒状,一端边缘内凹,从里向外逐渐趋薄,另一端边缘则向外有少许凸出。扳指外壁上下各有一圈回纹,中间刻乾隆御制诗《咏玉韘》,扳指内壁刻单圈题“射鹄恒用”四字。由此可见,我收藏的那枚板指是有史料和实物所佐证的,其正确的读法是“射鹄恒用”,这类扳指在当年是较为盛行的。

 我们平常理解“鹄”这个字,都会联想起成语“鸿鹄之志”,“鹄”亦称天鹅。而“鹄”字的'另外一种解释,知人甚少。鹄,箭靶的中心,中鹄,就是射中靶心的意思。唐张茔“一箭不中鹄,五湖归钓鱼”,即为此意。而我收藏的这个扳指,通高3厘米,直径35厘米,稍大于北京皂君庙出土的扳指。弄清了这个扳指的年代、历史背景等相关情况后,就平添了三分喜欢,再看发现工艺还算精细,上下刻有一圈回纹,然后在地子上凸刻出四个椭圆形圈,每个椭圆形圈上分别雕出“射鹄恒用”四字。在当年生产力低下,工具落后的客观条件下,仅这一个扳指的制作时间都不少于10天。

引子

 在金三角一个不起眼的地方,D18安静的趴在山顶草丛里,全身上下数码迷彩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一张弓轻轻握在右手,弓长130厘米,外观呈迷彩绿,弓弦处也做了潜伏伪装。这是一把中国传统弓,属于明小梢层压弓,重量才500克。可以分成两节拆装,每节才65厘米长,便于隐蔽携带。

 磅数是28拉锯85磅,最大拉锯34英寸(约86厘米),34英寸大拉锯下有95磅。

 背上背着一个牛皮箭筒,可以从下方的左右缺口处拿箭,也能从肩头快速抽取。箭筒内有50支安装了不同箭头的箭,其中一支其貌不扬纯碳箭就摆在他顺手位置。

 箭100挠度,950格令重,是按照每磅10格令合理标配,极具穿透力。箭长35英寸,三片绿色梭型状箭羽三英寸长,乌黑的四菱箭头就和今晚夜色样,杀人于无形。

 他冷冷的观察山脚下50米外那三幢竹楼,有两个游动哨手持AK步枪,一左一右围着竹木楼巡逻、另一个暗哨则趴在树下不起眼的地方,警惕的看着四周。其余几个都在竹楼里睡觉。

 从他们服装看不出来是哪个大毒枭的队伍,服装都差不多。

 其中一个竹木楼下拴着十几批马,白天观察到的货物,早已经搬到了中间那个竹楼里。

 D18心里习惯的算着这个距离,三个目标高度,以及周边适合自己的不同潜伏位置。

 手上这把弓磅数,配上箭格令数,32的中拉锯,在五十米内箭轨迹是平直的。但因为是趴着居高临下俯射,所以箭头瞄准目标位置,要比平时略微调低一尺高度。

 这时内置耳机传来命令:“行动,五分钟结束。”

 D18听到后,轻微换个姿势,变成了右胸侧趴。伸直握弓手右手,弓身平推和草地保持水平。这个环境下,不适合站射或蹲射,因不够隐蔽。如果弓竖着的方式射出,山下哨兵一下就会发现。

 左手搭上箭,大拇指放松的轻扣弓弦,食指第二关节搭在拇指的指甲上,自然锁住。缓缓拉弦至耳后,开弓如满月,这用的是蒙式射法。

 蒙式射法,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自古以来,骑马射箭征战沙场、杀伐天下的射技之一。因为古人骑在飞奔的马上,身体上下颠簸起伏,蒙氏射法可以很好的把箭稳稳扣住,瞄准射向远处目标。

 神射手一般可以左右手开弓,用各种姿势、不同高低位置、不定距离射中大小目标。

 原清朝皇帝或是武将大臣,右手大拇指都会套个扳指,那叫武扳指,作用是协助拉弦开弓。扳指有鹿角扳指、牛角扳指、皮扳指等,不同材料都可以用。但以鹿角扳指最为宜,因为透汗透气,雨水不打滑。

 但在现代战场,手拿传统弓执行任务的人,很少,几乎没有。

 D18没有用扳指开弓,因为现代战场环境瞬息万变,不同于古代。扳指敏感度不如肉手指更可靠,抽箭、射出速度会更快,这是用命换来的经验。双手的几个手指已是老茧重生。

 传统弓的好处在于,一根棍子一根绳子就可以搞定。

 面对各种地形和环境,维护、使用都简单。根据不同地理条件,左右手任意互换。在射法上,也可以在蒙式或者是地中海之间灵活转换。拉锯大小更是自由调节,根据使用情况,用大拉锯或者小拉锯射中目标。

 只见他侧躺在地,将四菱箭头稳稳对着暗哨,食指轻轻卸力,绷紧的弓弦从大拇指处流畅滑过。拉弦手留在原处不动,一个干脆利落的定撒。只听见细微“嗖”的一声,箭离弦而去,左右摇摆修正后,迅速消失在黑暗中。

 随后四菱箭头牢牢钉进了暗哨额头,箭羽还在轻微摇曳着,仿佛在跳死亡之舞。

 暗哨一下就被射趴在原地一动不动,没发出任何警报,马也没被惊到。这个部位被射中,人在零点几秒就会失去生机,无法呼救,好比电脑一下被扯掉电源插头。

 D18边盯着下面动静,弓顺手卡稳在背后,边鳄鱼爬般,伏低身子慢慢往山下滑去。夜色照耀下看着可怕,一个人像鳄鱼样,摇摆着腰身带着双腿和双手掌撑着身体重量,很轻松就滑出了十几米距离。

 鳄鱼爬也是日常功力练习法,要求像鳄鱼样,弯曲四肢紧挨地面,身体离地面只有两厘米高度。用手掌撑地,肘弯曲至30度左右,腰带动手脚,相互配合快速潜行。这个功法着重锻炼上肢力量,也可以用五指或紧握拳头切训练,锻炼不同的部位。

 在四菱箭头击穿暗哨头骨时,有个离得近的游动哨,貌似听到了细微的声音。警惕的端着AK枪,意欲过来查看动静。该游动哨是典型的东南亚身材,165厘米高,黑瘦黑瘦,弯着腰一脸紧张的向暗哨位置慢慢挪过去,没有发出声音,看得出是个老兵油子,有任何风吹草动就会第一时间鸣枪发出警报。

 游动哨走到距离暗哨位置还有段距离,看到暗哨趴在那里一动不动,像在打瞌睡,头上隐约有跟树枝样的东西插着,但太黑,视线不好,纳闷的想走近看个缘由,同时枪保险也打开了。

 但他没注意到山半腰,本在缓慢鳄鱼爬行的D18,已经半蹲在一颗树后,举弓对准了自己。

 D18没有释放杀意,也早就习惯了不去释放杀意瞄着任何目标。因为很多动物或者是在战场杀戮多年的老兵都有第六感,有危机感应。所以D18只是把箭对着他,默默的看着他,平静的心没有波动和想法,只是把拉弦的食指一松,定撒后,身体肌肉原状放松。

 没有任何额外动作,在战场在实际任务中,有其他多余动作都要用命来买单。

 两人这时相距只有25米左右,箭在空中左右摆动急速,带着箭羽和空气细微摩擦声,直直插入游动哨咽喉。只见四菱箭头射进咽喉,瞬间撕开个大口子,并继续在射断颈骨后,穿过脖子,直接前后射了个对穿。游动哨双手本能捂着咽喉,想堵住嘶嘶外喷血液,但张嘴瞬间即倒地毙命。

 “第三个游动哨不准用弓箭,只能用徒手方式灭了他。而竹楼里剩余其他人则用匕首解决掉,不要活口,货物你不用管。”耳机里传来新的命令。

 听到修改的指令后,D18默默的把弓卡在背后,身体匍匐在地,鳄鱼爬慢慢朝第三个目标滑过去。

 不一会儿来到游动哨后面,他还认真的隐藏在树后,眼睛巡视着周围,D18仿佛在看一个死人。稳健的伸出右手摸到游动哨喉结,迅猛的用五指一拧,往怀里一拖,右手紧紧箍着他双手不让动弹。游动哨声都来不及发出,身体一软就被放倒在草丛里。

 D18看了下时间,已经过去一分钟。

 三个竹楼里还剩余9个人,左边那个大点的竹楼住了四个,右边住了三个,中间只住一个人,是这支队伍的老大。

 “从左边一路收拾过去吧,”D18默想道。

 潜行到左边竹楼,小心翼翼的趴在地上,透过竹门缝隙观察,里面几个人睡得是鼾声四起,毫无一丝警惕性。

 轻轻去推门,没锁。缓慢的把门推开一点点。D18左手摸出匕首,来到睡在最外面那个,用右手紧紧卡着他喉咙同时,左手匕首快速在胸口狠狠一插,手再一转,目标就一动不动。

 摸营有技巧,这个环境下不合适割喉或划破颈动脉。不仅大量血液滋滋喷出来,空气中会有很浓的血腥味。遇到警惕性高的一下就惊醒了。当然,如果只有一个目标,或者户外倒是可以,这需要灵活掌握运用。

 接着熟睡的那三个,也如法炮制被一一干净利落的解决了。

 像这几个毒贩吃这碗饭,靠的是自己平时小心谨慎,养成良好职业习惯才能走的远、活的好。既然高空走钢丝还麻痹大意,就要敢用命来换。

 D18敏捷的鳄鱼爬到中间竹楼床边,淡淡的看着睡得正酣的那人。消瘦清秀的脸颊,高高鼻梁,长长睫毛,这队伍领队是个年轻的女孩子,混血儿还蛮漂亮的。

 白天观察的时候,D18就看出来了。只是觉得奇怪,在金三角恶劣环境,这个女孩子胆量挺大的,敢带队走这条死亡之路。

 虽心里奇怪,但D18手上动作不慢,右手麻利卡着咽喉左手匕首狠命在胸口一插、手一扭,解决搞定。这只是他执行任务中,解决的一个目标而已,任务以外的没想那么多。

 继续摸到右边的竹楼里面,这三个还不知死活的呼呼大睡。当然,是因为D18前面几个下手稳、狠,选择方式和战术动作合适,暂时没有出现变故惊动目标。

 D18刚快速解决了竹楼里第二个毒贩后,突然有东西掉落在竹楼地上,发出嘭的一声,在寂静夜晚很是突兀。原来这个死了的毒贩手上握着个对讲机,死后就顺势掉下。

 靠角落的最后一个毒贩马上惊醒,体现出良好军事素质,二话不说,一个翻滚抱着枪到了门口,欲回身开枪扫射。

D18在对讲机落地后就心生一紧,鳄鱼爬紧贴着最后一个毒贩,说时迟那时快,在毒贩回首之际伸出匕首一刺,两人仿佛彩排过的极有默契,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犹如手入水般丝滑,匕首竖进横出。

“呼叫教官,任务完毕,请指示!”

玉扳指又叫玉谍(音同射),本意是拉弓射箭时扣弦用的一种工具,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以保护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伤的专用器物。后来引申为能够决断事务,具有身份和能力的象征。

玉扳指的价值是依靠其材质。也就是说材质等级越高价位就越高,不同的工艺不同的人使用都会对藏品价值的提升有帮助,具体而言,清代玉扳指几千至40多万元的价格都有出现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9299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