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碧玺,碧玺的历史渊源
碧玺是电气石的工艺品名,是电气石族里达到珠宝级的一个种类,是一种硼硅酸盐结晶体,含有铝、铁、镁、钠、锂、钾等化学元素,呈现各式各样的颜色。
碧玺的由来,1500年,一支葡萄牙勘探队在巴西发现一种宝石,居然闪耀着七彩霓光。像是彩虹从天上射向地心,沐浴在彩虹下的平凡石子在沿途中获取了世间所囊括的各种色彩,被洗练的晶莹剔透。
这藏在彩虹落脚处的宝石,被后人称为碧玺,亦被誉为“落入人间的彩虹”。在中国“碧玺”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清朝。
碧玺是一品和二品官员的顶戴花翎的材料之一,也用来制作他们佩戴的朝珠。同时,碧玺也是慈禧太后的最爱,因此在慈禧太后时代,碧玺在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独揽朝政的慈禧太后除了对翡翠情有独钟外,还对颜色丰富多彩、变幻万千的碧玺万分宠爱,是位十足的碧玺迷。清朝慈禧太后的殉葬品中,有一朵用碧玺雕琢而成的莲花,重量为36两8钱,以及一个碧玺做成的枕头,当时就值75万两白银。
碧玺有啥历史传说最早记录碧玺的中国文献是清代典籍《石雅》,之中就有对碧玺的记载,书中记载了碧玺的颜色特征,但是没有介绍碧玺的来源,在不同的典籍中对这种美丽宝石的称呼都不一样,最后仅有“碧玺”一次被沿用至今,并成为人们今天对它的普遍称呼。据历史记载,清朝慈禧太后非常喜欢碧玺,在她的殉葬品中,有一朵用碧玺雕琢而成的重量约5092g的莲花和西瓜碧玺做成的枕头,当时的价值为75万两白银,可惜这件文物已经被盗,至今不知去向。
在西方文化历史中的碧玺:
西方的传说中,对碧玺的来历有着较为清楚的记载,在西元1703年的一天,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有几个小孩玩著荷兰航海者从远方带回的石头,惊讶这些石头有一种能吸引或排斥轻物体如灰尘或草屑的力量,并且发现这些石头除了在阳光底下出现的奇异色彩外,因此,荷兰人把他叫做吸灰石。电气石这个名字是西方科学家给予的,这个名字的真正由来是在西元1768年,一名瑞典著名科学家林内斯发现了碧玺还具有压电性和热电性,从而为它定名为电气石。一直到 现在,碧玺还常在科学上被用于发光强度与压力变化的测定。
碧玺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除慈禧外,碧玺与之相关故事是什么碧玺又称为电气石,英文名称Tourmaline,是从古僧伽罗(锡兰)语Turmali一词衍生而来的,意思为“混合宝石”。
在中国碧玺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清代典籍《石雅》之中:“碧亚么之名,中国载籍,未详所自出。清会典图云:妃嫔顶用碧亚么。滇海虞衡志称:碧霞碧一曰碧霞玭,一曰碧洗;玉纪又做碧霞希。今世人但称碧亚,或作璧碧,然已无问其名之所由来者,惟为异域方言,则无疑耳。”而在之后的历史文献中也可找到称为“砒硒”、“碧玺”、“碧霞希”、“碎邪金”等称呼。现在的碧玺是我们珠宝行业惯用的名称。传说碧玺也是慈禧太后的最爱,据历史记载,清朝慈禧太后的殉葬品中,有一朵用碧玺雕琢而成的莲花,重量为36两8钱(约5092g)以及西瓜碧玺做成的枕头,当时的价值为75万两白银。
至于吴三桂与珠宝的故事,不还意思真的不知道
碧玺有啥历史传说最早记录碧玺的中国文献是清代典籍《石雅》,之中就有对碧玺的记载,书中记载了碧玺的颜色特征,但是没有介绍碧玺的来源,在不同的典籍中对这种美丽宝石的称呼都不一样,最后仅有“碧玺”一次被沿用至今,并成为人们今天对它的普遍称呼。
据历史记载,清朝慈禧太后非常喜欢碧玺,在她的殉葬品中,有一朵用碧玺雕琢而成的重量约5092g的莲花和西瓜碧玺做成的枕头,当时的价值为75万两白银,可惜这件文物已经被盗,至今不知去向。 在西方文化历史中的碧玺: 西方的传说中,对碧玺的来历有着较为清楚的记载,在西元1703年的一天,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有几个小孩玩著荷兰航海者从远方带回的石头,惊讶这些石头有一种能吸引或排斥轻物体如灰尘或草屑的力量,并且发现这些石头除了在阳光底下出现的奇异色彩外,因此,荷兰人把他叫做吸灰石。
电气石这个名字是西方科学家给予的,这个名字的真正由来是在西元1768年,一名瑞典著名科学家林内斯发现了碧玺还具有压电性和热电性,从而为它定名为电气石。一直到 现在,碧玺还常在科学上被用于发光强度与压力变化的测定。
碧玺是什么东西碧玺,宝石级电气石的俗称,英文名称为Tourmaline,是从古僧伽罗语“Turmali”一词衍生而来的,意为“混合宝石”。
在我国的一些历史文献中称为“砒硒”、“碧玺”、“碧霞希”、“碎邪金”等。 碧玺的来历,有一段有趣故事:传说1703年,一个温暖的夏天,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有几个小孩在玩荷兰航海者带回的石头。
突然,一个小孩发现这些石头将近处的灰尘和草屑纷纷吸了过去。小孩十分惊奇,便叫他们的父母来看,果然发现这种石头能吸引或排斥轻物体,如灰尘和草屑等。
因此,荷兰人把它叫做"吸灰石"。直到1768年,瑞典著名科学家林内斯发现了电气石后,人们才逐渐接受并采纳了现在的名称-碧玺。
碧玺与相似宝石的区别。与红色碧玺相似的宝石有红宝石、红色尖晶石、锂辉石、淡红色黄玉、红色绿柱石、淡紫色水晶等。
与绿色碧玺相似的宝石有透辉石、祖母绿、绿色绿柱石。与蓝色电气石相似的宝石有蓝色尖晶石。
碧玺与其区别是:碧玺的棱角处有明显双影,气液包裹体和裂隙较多,二色性强,透明度好,其密度和折光率均有较大差异,双折射率大。
什么是碧玺碧玺又称为电气石,英文名称Tourmaline,是从古僧伽罗(锡兰)语Turmali一词衍生而来的,意思为“混合宝石”。
历史传说 传说碧玺的来历是在西元1703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有几个小孩玩着荷兰航海者带回的石头,并且发现这些石头除了在阳光底下出现的奇异色彩外,更惊讶这些石头有一种能吸引 或排斥轻物体如灰尘或草屑的力量,因此,荷兰人把他叫做吸灰石。一直到西元1768年,瑞典著名科学家林内斯发现了碧玺还具有压电性和热电性,这就是电气石名称的由来。
一直到现在,碧玺还常在科学上被用于发光强度与压力变化的测定,在二次大战当初,是唯一可以判定核爆压力的物质,现在,则被广泛运用于光学产业。碧玺的历史由来 在中国碧玺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清代典籍《石雅》之中:“碧亚么之名,中国载籍,未详所自出。
清会典图云:妃嫔顶用碧亚么。滇海虞衡志称:碧霞碧一曰碧霞玭,一曰碧洗;玉纪又做碧霞希。
今世人但称碧亚,或作璧碧,然已无问其名之所由来者,惟为异域方言,则无疑耳。”而在之后的历史文献中也可找到称为“砒硒”、“碧玺”、“碧霞希”、“碎邪金”等称呼。
现在的碧玺是我们珠宝行业惯用的名称。传说碧玺也是慈禧太后的最爱,据历史记载,清朝慈禧太后的殉葬品中,有一朵用碧玺雕琢而成的莲花,重量为36两8钱(约5092g)以及西瓜碧玺做成的枕头,当时的价值为75万两白银。
碧玺的简介碧玺 电气石 - 碧玺 Tourmaline 化学式 Na Le Ca 。
晶系 六方晶系 硬度 75 比重 306 折射率 162-164 产地 巴西、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 碧玺又称为电气石,英文名称Tourmaline,是从古僧伽罗(锡兰)语Turmali一词衍生而来的,意思为「混合宝石」。传说碧玺的来历是在西元1703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有几个小孩玩著荷兰航海者带回的石头,并且发现这些石头除了在阳光底下出现的奇异色彩外,更惊讶这些石头有一种能吸引或排斥轻物体如灰尘或草屑的力量,因此,荷兰人把他叫做吸灰石。
一直到西元1768年,瑞典著名科学家林内斯发现了碧玺还具有压电性和热电性,这就是电气石名称的由来。一直到现在,碧玺还常在科学上被用於发光强度与压力变化的测定,在二次大战当初,是唯一可以判定核爆压力的物质,现在,则被广泛运用于光学产业。
而在中国碧玺这个名词最早出现于清代典籍「石雅」之中:「碧亚么之名,中国载籍,未详所自出。清会典图云:妃嫔顶用碧亚么。
滇海虞衡志称:碧霞碧一曰碧霞玭,一曰碧洗;玉纪又做碧霞希。今世人但称碧亚,或作璧碧,然已无问其名之所由来者,惟为异域方言,则无疑耳。
」而在之后的历史文献中也可找到称为「砒硒」、「碧玺」、「碧霞希」、「碎邪金」等之称呼。而我们现在称呼的碧玺是我们珠宝行业惯用的名称。
传说碧玺也是慈禧太后的最爱。据历史记载,清朝慈禧太后的殉葬品中,有一朵用碧玺雕琢而成的莲花,重量为36两8钱(约5092g)以及西瓜碧玺做成的枕头,当时的价值为75万两白银。
另外在日本,某些日本机构研究由於碧玺具有热电性(指在温度变化下,将会在两极产生电荷)及压电性(对碧玺的C轴方向加压,会在两极的部位产生电荷),因此可以产生神奇的疗效,提高自然治愈力,所以碧玺在日本也相当的受欢迎。对宝石而言,碧玺是族群的名称,但若以GIA(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n)的分类下,碧玺可分为:红色碧玺(Rubellite)、绿色碧玺(Verdelite)、蔚蓝碧玺(Indicolite)、黑碧玺(Schorl)、紫碧玺(Siberite)、无色碧玺(Achroite)、双色碧玺(Bi-Colored)、西瓜碧玺(Watermelon)、猫眼碧玺(Cat's eye)、钠镁碧玺(Dravite)、亚历山大变色碧玺(Color-change)、钙锂碧玺(Liddicoatite)、含铬碧玺(Chrome)和帕拉依巴碧玺(Paraiba)等十四种。
而具有宝石级价值的碧玺几乎都产自伟晶花岗岩,碧玺的产地分布很广,但现在市面上的碧玺大多来自巴西,其他还有坦桑尼亚、肯亚、马达加斯加、莫三鼻克、纳米比亚、阿富汗、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意大利、美国加州与缅甸,甚至中国大陆的新疆与云南也有。1768年,瑞典著名科学家林内斯发现了碧玺具有压电性和热电性,所以碧玺又称为电气石。
而在中国历史文献中也可找到称为「碧霞希」、「碎邪金」等之称呼,同时碧玺也是清朝慈禧太后的最爱。碧玺的强劲自由能量,能提高处事能力及自信心,并且其特殊的吸收性能量,可吸引爱情及友情的优质频率。
据说碧玺晶体的颜色多达15种复色之多,颜色以无色、玫瑰红色、粉红色、红色、蓝色、绿色、**、褐色和黑色为主。其中更以通透光泽的蔚蓝色、鲜玫瑰红色及粉红色加绿色的复色为上品。
碧玺由於颜色鲜艳、多变而且透明度又高,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碧玺目前是仅次于钻石、红宝、蓝宝、祖母绿的有色宝石之一。
碧玺的品相跟其他水晶相同(其实也跟所有宝石珠宝相同 ^^),都是以颜色光泽、透明度、内含物、缺陷与否及重量作为评价与选购的依据。但由於碧玺具有易脆性,所以在佩戴的时候应注意避免撞击。
目前碧玺中以帕拉依巴碧玺价位最高,此特殊霓红蓝绿色调宝石首度在1989年於巴西Paraiba州之小村落Sao Jose de Batalha发现,由於其挖掘不易,晶体不大,加上近年来矿权不清,纠纷不断,价位一直居高不下,尤其在日本极受欢迎,高级碧玺零售价可达每克拉美金2万元。最近在巴西距旧矿约40公里的北里奥格兰德之Parelhas发现新的帕拉依巴碧玺矿,因此在市场争相抢购下,价格再次飚升。
至於在台湾的碧玺市场仍以红色和绿色(俗称的西瓜碧玺)最为畅销。其中尼日利亚出产的红碧玺为市场上的热卖货品;而坦桑尼亚的含铬绿碧玺,其鲜艳可比拟祖母绿,也颇受欢迎。
水晶灵性 :碧玺其能量强劲,以吸收性能量为主要特点。由於碧玺的颜色多种鲜艳,所以可以很轻易的使人有一种开心喜悦及崇尚自由的感觉,并且可以开拓人们的心胸及视野。
碧玺也可以激发创意,带来无限的灵感及思绪,并且冷静、清晰、及集中的力量,更可以使你行事妥当,全力以赴,并且可以放射出吸引爱情及友情的频率喔。 碧玺又可以放射出亲和力磁场,对于有领袖气质的人,自然可吸引更多的人往你身上靠拢,并且可融化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碧玺本身对于新陈代谢及内分泌线体活动可产生高度作用,并且可平衡内部气场,可使阴阳相反元素容易结合及融合,也可在对外化解人际间的各种冲突及矛盾。碧玺,在中国历史文献中被称为「碧霞希」、「碎邪金」等,同时也是清朝慈禧太后的最爱。
碧玺用来做宝石的历史较短,但由于它鲜艳丰。
碧玺为什么被称之为中国的碎邪金碧玺用来做宝石的历史较短,但由于它鲜艳丰厚的颜色和高透明度所构成的美,在它问世的时分,就博得人们的喜欢,被称为风情万种的宝石。
碧玺宝石最早呈现于中国唐朝: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在征西时就曾得到过碧玺,并将其刻成印章。明朝,皇帝特地派太监或大臣到云南腾越督办采购碧玺和红宝石、蓝宝石,特别是明朝永乐年间,斯里兰卡国王亚烈苦奈儿曾向明成祖朱棣奉献方物和宝石,宝石中就有宝贵的碧玺。
碧玺这个名词最早呈现于清初谷应泰所著的《博物要览》中,称之为“披耶西”;随后被载于清代典籍《石雅》之中:“碧亚么之名,中国载籍,未详所自出。清会典图云:妃嫔顶用碧亚么。
滇海虞衡志称:碧霞碧一曰碧霞玭,一曰碧洗;玉纪又做碧霞希。今世人但称碧亚,或作璧碧,然已无问其名之所由来者,惟为异域方言,则无疑耳。”
而在之后的历史文献中也可找到称为“砒硒”、“碧玺”、“碧霞希”、“碎邪金”等之称谓。清末和明国初期才被简称为“碧玺”。
如今“碧玺”已成为中国珠宝行业习用的称号。 没有任何宝石像碧玺这样有着如此丰厚的颜色变化,从已知的古老年代的地中海区域,早在公元1703年荷兰人便已开端从斯里兰卡进口碧玺到欧洲。
他们给这种新发现的矿石一个锡兰语的名字叫Tufamall,原义为何则不得而知。
碧玺的寓义碧玺历史传说
传说碧玺的来历是在西元1703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有几个小孩玩着荷兰航海者带回的石头,并且发现这些石头除了在阳光底下出现的奇异色彩外,更惊讶这些石头有一种能吸引 或排斥轻物体如灰尘或草屑的力量,因此,荷兰人把他叫做吸灰石。
一直到西元1768年,瑞典著名科学家林内斯发现了碧玺还具有压电性和热电性,这就是电气石名称的由来。一直到现在,碧玺还常在科学上被用于发光强度与压力变化的测定,在二次大战当初,是唯一可以判定核爆压力的物质,现在,则被广泛运用于光学产业。
在中国碧玺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清代典籍《石雅》之中:“碧亚么之名,中国载籍,未详所自出。清会典图云:妃嫔顶用碧亚么。滇海虞衡志称:碧霞碧一曰碧霞玭,一曰碧洗;玉纪又做碧霞希。今世人但称碧亚,或作璧碧,然已无问其名之所由来者,惟为异域方言,则无疑耳。”而在之后的历史文献中也可找到称为“砒硒”、“碧玺”、“碧霞希”、“碎邪金”等称呼。现在的碧玺是我们珠宝行业惯用的名称。传说碧玺也是慈禧太后的最爱,据历史记载,清朝慈禧太后的殉葬品中,有一朵用碧玺雕琢而成的莲花,重量为36两8钱(约5092g)以及西瓜碧玺做成的枕头,当时的价值为75万两白银。
了解更多碧玺寓意及功效,百度一下 婕妤坊商城
碧玺寓意
辟邪之石:碧玺与“辟邪”谐音,因此也被称为“辟邪之石”。人们认为佩戴碧玺能得到佛祖的庇佑,远离鬼怪,化解一切不如意。
权力之石:清朝时期,碧玺被赐予一品或二品官员,是地位显赫、身份高贵与权势强大的象征,因此被称之为“权力之石”。
幸运之石:1906年,美国宝石协会确定各月的生辰石,将碧玺定为十月份的幸运石,象征着希望、平安、祥和,免除恶运而带来幸运。
健康之石:居里夫妇称碧玺为“神奇的能量石,人类的长寿素”。科学证明,碧玺作为结构特殊的永久极性晶体,表面流动着微电流,长期产生高浓度负电离子,释放2-25微米的远红外线光波,这些都有利于人体健康。
以上资料由天然水晶专卖 -- 婕妤坊水晶商城整理提供,仅作参考!
碧玺为什么叫碧玺外来语种的音译,其英语名称 Tourmaline 由古僧伽罗(锡兰)语Turmali (තුරමලි) 一词衍生而来,意思为“混合宝石”
一、化学本质:
碧玺又称为电气石,是一种硼硅酸盐结晶体,并且可含有铝、铁、镁、钠、锂、钾等元素。正是由于这些化学元素,碧玺可呈现各式各样的颜色。
二、典籍记载:
1 在中国“碧玺”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清朝。
2 清朝的古典中曾有相关记载:碧亚么之名,中国载籍,未详所自出。
3 清会典图云:妃嫔顶用碧亚么。
4 滇海虞衡志称:碧霞玺一曰碧霞玭,一曰碧洗;玉纪又做碧霞希。今世人但称碧亚,或作璧玺,玺灵石,然已无问其名之所由来者,惟为异域方言,则无疑耳。”
豫西核杂岩内部有大量的岩浆侵入体,其中一部分为前寒武纪深成岩体,另一部分为燕山期深成岩,后者于伸展期前或伸展期侵入,区域地质工作者认为还有加里东期及印支期侵入的岩浆岩体,由于确定其时代的依据不足,其可靠性有待研究。
前寒武纪岩浆岩主要为花岗岩,其中包括太古宙片麻状花岗岩(主要为斜长花岗岩及二长花岗岩)及早元古代含黑云母石英花岗岩,后者片麻状构造不明显。另一类前寒武纪花岗岩形成于中元古代,此类岩体呈岩株状至岩基状产出,为不具片麻理的二长花岗岩,卢欣祥认为元古代的花岗岩是与大陆拉张、裂陷有关的A型花岗岩。除此之外,小秦岭还大面积分布伟晶花岗岩,其中一部分可能是前寒武纪侵入的。
豫西变质核杂岩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核杂岩内部出露大量的中生代花岗岩体,其中多数是大的花岗岩基,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核杂岩上盘地层中通常没有出露花岗岩体,或者即使局部出露也是小的岩株。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这些花岗岩基原来侵位的深度远较现在地表的侵蚀面要深,它们是在伸展拆离的过程中从拆离断层下盘逐步抽拉至地表的。这一判断的依据是在紧靠拆离断层下盘的花岗岩体中,见到受拆离伸展剪切带变动的痕迹。因此,花岗岩的形成时间及与拆离断层活动的关系是需要研究的问题。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核杂岩内部中生代侵入的大花岗岩体在时间上并非是同时的,例如崤山后河的似斑状花岗岩中出现近东西向的面理及近南北向拉伸线理组构的糜棱岩带,其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显然此花岗岩体已经过更早期的陆内造山阶段的构造变动,其侵位时间应较另外一些中生代侵入的花岗岩要早。由于花岗岩的年代学研究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迄今为止我们还无法较为准确地确定其时代。兹将核杂岩内部中生代侵入岩体的情况叙述如下。
1深成花岗岩体
豫西核杂岩中存在众多大的花岗岩体(岩株及岩基)。熊耳山核杂岩内部分布着五丈山岩体、花山岩体、金山庙岩体、篙坪岩体等,有人将上述岩体统称为花山花岗岩基,有人则分别称之为花山花岗岩基、五丈山花岗岩基。上述岩体均为S型花岗岩,其同位素年龄如表5-1所示。
表5-1 熊耳山变质核杂岩中大的花岗岩体同位素年龄
由上表不难看出,上述岩体之中五丈山岩体侵入时间较早,野外观察也表明花山岩体、篙坪岩体均侵入该岩体中。从所测试的年龄值看,K-Ar法测试的年龄值明显低于Rb-Sr法测定的年龄值,而根据整个东秦岭S型花岗岩大量的年代学研究资料来看,Rb-Sr法年龄值偏大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因此熊耳山核杂岩中花岗岩侵入体的年龄值约为90~150 Ma,这一数值与环北秦岭的燕山期花岗岩带的年龄值相一致。野外观察表明熊耳山西北侧的拆离断层下盘即为花山岩体及金山庙岩体,可直接见到花岗岩破碎后形成的微角砾岩、绿泥石角砾岩带。
崤山未出露大的花岗岩基,但在东北部的后河滩、张村以南的卧龙沟、后河水库及张家河水库一带见到花岗岩体出露,地球物理工作者根据物探资料推断,地表的一些花岗岩在深部连成一个大的花岗岩基。崤山花岗岩体仅少数做过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其中后河水库的花岗岩全岩K-Ar年龄值为89Ma(南京大学)、张家河钾长花岗岩的钾长石K-Ar年龄值为2682Ma(豫地调一队),上述年龄数据的可靠性有待验证。卧龙沟及张家河岩体直接处于拆离断层下盘。
小秦岭核杂岩自东而西分布着五个花岗岩基,其年代学研究资料如表5-2。
以上资料表明,小秦岭核杂岩内部的深成花岗岩体用不同的方法测试的结果年龄数值差异较大,显示以往我国同位素年代学测试中存在较多问题,其中华山岩体早期用39Ar-40Ar法所测的年龄值281Ma(主坪)及314Ma(副坪),较该岩体Rb-Sr年龄及K-Ar年龄要大得多,而最近同位素年代学专家张宗清在对华山岩体中锆石进行深入研究后,挑选了一种浅色、结晶好的锆石测定U-Pb年龄值为100Ma,并用其他方法进行了验证,表明后一年龄值较为可靠,而这一数值与K-Ar法所测定的年龄值相接近。小秦岭的边缘剪切带较薄,在边缘带受剥蚀后,难以判断边缘剪切带与花岗岩体的相互关系,但野外仍见到娘娘山岩体在接近边缘剪切带处出现与边缘糜棱岩带相同的组构,同时见到绿泥石化碎裂岩带,其中见假熔岩网脉(图5-7)。而华山岩体在拆离断层下盘处出现厚的糜棱岩,且在孟塬火车站附近岩体破碎后形成微角砾岩带贴在华山岩体边缘。
综上所述,豫西核杂岩内部大多数深成花岗岩体是燕山期东秦岭山脉环北秦岭花岗岩带的一部分,是东秦岭造山期的产物,其形成时代大约为90~160Ma,即多数岩体在拆离伸展期之前侵入,有可能少数岩体侵入时期在伸展拆离阶段,但这一问题的最终定论取决于同位素年代学的进一步研究。
表5-2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中大花岗岩基同位素年龄
2同构造期侵入的中—酸性小岩体
在崤山及小秦岭变质核杂岩中,典型的同构造期侵入岩为顺糜棱面理侵入且发生糜棱岩化的岩墙,此类岩墙多由花岗岩及花岗伟晶岩构成。在小秦岭边缘剪切带中,一种浅色的含暗色矿物极少的二长花岗岩岩墙极为常见,其沿糜棱面理侵入且糜棱岩化程度较围岩高,从而表明岩体侵入后在余温较高的情况下发生糜棱岩化。另一类可能是同构造期侵入的岩体是闪长岩,呈岩枝状出现在边缘糜棱岩带中,闪长岩中常见离散状韧性剪切带,局部出现糜棱岩化且具有与边缘糜棱岩相似的组构。除上述两类侵入体外,还见到一些其他类型岩石构成的同构造期侵入体,但分布较为局限。
同构造期侵入岩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尚在开展,迄今在灵宝周家山后沟的二长花岗岩所采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值为(1785±12)Ma,表明所采锆石来自花岗岩浆形成之前的深部古老岩层,在闪长岩中已采黑云母样品,其 K-Ar年龄值为(1139±12)Ma,而39Ar-40Ar年龄在127Ma。
3同构造期侵入的基性岩墙
遍布于豫西变质核杂岩的基性岩脉在文献中多被统称为辉绿岩脉,通常已强烈蚀变,迄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工作由于矿物蚀变强烈而无法采样。豫地质三队及栾世伟等曾分别测得小秦岭的辉绿岩K-Ar年龄为(418±124)Ma及(148~213)Ma,因此分别认为辉绿岩的侵入时代为加里东期及燕山期。野外观察表明豫西核杂岩中的基性岩墙是伸展拆离期侵入的,其依据如下。
A崤山涧里沟口可见到两期基性岩墙侵入边缘糜棱岩带中,早期岩墙中出现韧性剪切带且存在与边缘糜棱岩带一致的面理及线理(气孔及杏仁体被拉长构成拉伸线理),晚期基性岩墙切过早期岩墙但未出现韧性变形。
B小秦岭的一些矿区,含金石英脉与基性岩墙侵入于同一断裂带中,通常岩墙侵入在先,石英脉稍晚沿岩墙侵入,而岩墙及矿脉侵入的裂隙为具有 线理的正断层。在桐沟金矿,辉绿岩墙切过早期形成的305石英脉,而晚期形成的303脉则切断辉绿岩墙,显示金矿脉与辉绿岩墙在形成时间上相近,均为拆离伸展期侵入的。
C薛良伟(1996)曾根据不同阶段的含金石英脉与辉绿岩、煌斑岩相互切割关系划分出早、晚两期辉绿岩墙及更晚期的煌斑岩墙,求出各期岩墙的w(Fe2O3)/w(FeO)的比值后,发现愈是晚期形成的岩墙这一比值愈高,认为从早期形成的岩墙到晚期形成的岩墙,其形成时的氧逸度逐步增高,表明不同时期形成的岩墙是在核杂岩逐步隆升的过程中侵入的,由于逐步接近地表而氧逸度逐步增高。
尚不清楚的问题是,按照上述时序分析,应当是核杂岩中花岗岩基侵入后,才是辉绿岩墙及含金石英脉侵入,但野外在花岗岩基中未发现被辉绿岩墙侵入的现象,而含金石英脉也仅在局部地点出现于花岗岩基中,这一现象尚待研究。
图5-10 河南省灵宝县枪马峪金矿区地质略图
1—辉绿岩;2—辉长辉绿岩;3—辉绿玢岩;4—金矿脉
基性岩墙作为地幔局部熔融产生的岩浆侵入体,出现于伸展地带,华北板块南缘区除栾川群及陶湾群中有大量晚元古代至早古生代基性岩墙侵入外,在核杂岩以外的其他各个时代的地层中,均未见到大规模的基性岩墙分布。在豫西的核杂岩分布区,基性岩墙是极为常见的侵入体,例如在枪马峪金矿区(图5-10),密度极大纵横交错的岩墙显示一种强烈的拉张环境。作为一种宏观的地质现象,岩墙的出现是拆离伸展构造的表现,同时其与含金石英脉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对于了解金矿化的成因有着重要意义。
南岳衡山的特点可以分别从以下5点说明:
1地理位置
衡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中南重镇——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原隶属衡阳市衡山县,当地人指的衡山是指衡山县城,而衡山山脉当地人称南岳山,询问当地人最好说南岳山。北纬27°2′~27°26′,东经112°33′~112°47′之间。衡山南面是衡阳盆地,东面是湘中丘陵地区。
2地质地貌
衡山风景名胜区山体的主要部分有:峰林状花岗岩断块中山位于海拔1000米,以地貌上呈岩基岩珠状产出的衡山花岗岩穹鼍体,几经断裂上升,困强烈风化和坡面冲刷作用,在长不超过20公里,宽不超过20公里的范围内,交叠出现19座超千米的山,构成峰林状山体。
3气候特征
衡山风景名胜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类型。冬季衡山风景名胜区多为欧亚大陆干冷气团控制,北方寒流频频南下,造成雨雪冰冻,气候比较湿冷;夏季则多为低纬海洋暖湿气团影响,温高湿重,在春夏之交,衡山风景名胜区正处在冷暖气团交替的过渡地带,锋面、切变线和气旋活动频繁,造成阴湿多雨,天气多变;而在盛夏期间,因副热带高压脊高控制湘东、湘中一带,酿成高温酷热。
4植物资源
衡山风景名胜区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景区分布有苔藓植物48科101属152种,维管束植物232科1044属2666种,其中野生植物201科767属1807种,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植物119种,恒山植物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1种有银杉、水杉、秃杉、珙桐、金花茶、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长蕊木兰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67种。拥有世界独有的自然分布植物绒毛皂荚和衡山蹄盖蕨。
5动物资源
衡山风景名胜区野生动物资源正在逐年增加,现有野生动物17目48科 184种,珍稀濒危动物28种,其中Ⅰ级1种,Ⅱ级22种,中国优先保护动物中国特有种4种画眉、棕头鸦雀、白头鹎、黄腹山雀。较著名的野生动物有中华蟾蜍、大鲵、红中华鳖、银环蛇、穿山甲、野猪、灰胸竹鸡等。衡山的昆虫主要是森林昆虫,共有17目186科1835种。
资料扩展衡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衡阳市南岳区,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海拔13002米。由于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有南岳独秀之美称。清人魏源《衡岳吟》中说:“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
衡山呈北东—南西走向,北起衡阳市衡山县福田铺乡,南迄衡阳市衡阳县樟木乡,长38公里,西起衡阳县界牌镇,东止衡阳市南岳区,最宽处17公里,总面积640平方公里。
衡山主要山峰有回雁峰、祝融峰、紫盖峰、天柱峰、岳麓山等,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衡山东北坡、东坡、东南坡共计河川26条,经衡阳、湘潭、衡山三县的易俗河、荆坡河、乌石港、龙隐港、萱洲港、白鹭港等注入湘江。
衡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和国家AAAAA级旅游区。
世球各地均有水晶产出。
水晶的内生矿床有伟晶岩型、热液型和矽卡岩型;外生矿床常见于砂矿。宝石级的水晶主要产于晶洞或伟晶岩脉中,几乎世球各地均有水晶产出。如马达加斯加、赞比亚、巴西、德国、俄罗斯、缅甸、阿富汗等 。
中国的水晶矿床分布也较为广泛,25个以上的省、区均有水晶产出。如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查斯台水晶矿床,我国最著名的水晶之乡,江苏省东海县的水晶矿床。
扩展资料:
水晶的形成条件要比一般石英更加苛刻。首先需要有足够且较稳定的的生长空间,其次要有富含硅质矿物的热液,略偏碱性、盐度较低,第三需要低一高的温度。
第四需要有一定的生长时间,具备这四个条件才可生成水晶。自然界中,发育的节理裂隙及断层是水晶生长的良好空间。
花岗岩发育或变质作用强烈,可提供充足的热液,这种热液本身就具备较好的温度与压力。时间因素更易获得,因此在地球上水晶的产出较为广泛。
水晶常以晶簇、晶洞形式产出,其中水晶洞一般存在于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巨厚熔岩流层的火成岩与玄武岩中。
—水晶
于文贞
(四川省地矿局九〇九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江油,621701)
内容摘要 雅砻江是国家确定的12大水电基地之一。雅砻江中游牙根—卡拉河段全长1983km,初步规划7个梯级,在雅砻江干流水电开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质灾害发育,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严重制约着该河段的水电开发,因此,查清该河段的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和发育规律,是进行该河段水电开发的前提。
关键词 水电开发 地质灾害 浅析
雅砻江发源于青海省玉树州巴颜喀拉山南麓,至呷衣寺附近进入四川省,流经四川甘孜、凉山两个民族自治州,在攀枝花附近汇入金沙江。
雅砻江干流全长1571km,流域面积136万km2,天然落差3830m,年径流量596亿m3;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容量34696万kW,其中干流技术可开发容量2856万kW,占四川全省的24%,是国家确定的12大水电基地之一。雅砻江中游牙根—卡拉河段全长1983km,初步规划7个梯级,在雅砻江干流水电开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雅砻江中游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过度地带,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河谷地貌以高山峡谷为主,物理地质作用十分强烈,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十分发育,严重制约着该河段的水电开发,因此,查清该河段的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和发育规律,是进行该河段水电开发的前提。
1 河段自然经济地理
该河段位于四川甘孜、凉山两个民族自治州境内,地理坐标:北纬28°20′~29°40′,东经100°50′~101°30′,北起雅江县恶古乡牙根村,南至木里县卡拉乡,流经县境有雅江、康定、九龙、木里4县,全长1983km,北端距雅江县城50km,南端距木里县城200多公里,南北两端各有简易通乡公路分别至雅江、木里两县城。区内山高谷深,地形崎岖,江中险滩密布,水流湍急,交通极为不便。
区内气象特征属川西高原气候区,主要受高空西北环流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干、湿分明。据九龙与新都桥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51~87℃,最高气温31℃,最低气温-322℃,极值差632℃,多年平均降雨量8974~9491mm,最大年降雨量12175mm。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降水少,占全年5%~10%,5月至10月为雨季,气候湿润,降雨集中,占全年的90%~95%。
河段由于为高山峡谷,岭谷高差大于1000m,在两侧一级分水岭区,一般海拔5000m左右,因此又具有河谷地带特有的气候特征,垂直分带甚为明显,河谷内冬季温暖、干燥,春末夏初干旱多风,夏季闷热,四季不分明。在两岸山顶地带,每年11月开始积雪,至翌年3~4月才融化解冻,属高山寒带气候。
雅砻江多年平均流量为1220m3/s,最大年平均流量为1850m3/s,最小年平均流量为236m3/s。历年实测最大流量为8020m3/s(1980818),最小流量为236m3/s(1985211),年径流量596亿m3。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暴雨多出现在6~9月,主要集中在7~8月,较大洪水多为两次连续降雨形成,洪水具有洪峰不高、洪量大、历时长的特点。
区内共9个乡、81个自然村,居民以藏民为主,多居住在2000~3000m高程段的缓坡及沟谷内,以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在缓坡及冲洪积台地上有少量耕地,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青稞、土豆等。植被发育特点:一般在海拔4000m以上为草甸带;3000~4000m段为乔木带,以杉木为主;2700~3000m高程段为灌木丛带,以青杠为主;2700m以下大多为裸岩带。木材是区内主要资源之一,矿产品由于受交通条件所限,目前勘探程度较低。
2 河段基本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规划河段处于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带,地跨著名的川滇南北向构造和青藏滇缅印尼巨型“歹”字型构造,区域地貌形态严格受其控制,山川水系与构造线方向近乎一致,多呈南北向展布。总的地貌特征是高山峡谷,由极高山至中高山,岭谷高差达1000m以上。按其成因类型及形态特征划分为构造侵蚀地形和侵蚀堆积地形。
211 构造侵蚀地形
该地貌类型纵贯全部河段,河谷以长段峡谷和短段中宽谷相间展布,前者横断面均呈“V”形峡谷、嶂谷,水流汹涌,两侧一级分水岭为4800~5400m的古高原剥夷面,山头缓圆,多有终年积雪或高山草甸带。从一级分水岭向河谷呈阶梯状递降;二级台面多位于3500~4000m一带,呈宽缓的山脊,岸坡中段坡度一般40°~50°,近河谷地带,岸坡陡峻,坡度一般在60°~70°之间,陡者达80°以上。两侧坡面冲沟发育,受雅砻江干流强烈切割控制,支沟多呈悬谷,沟床纵坡降极大。近谷底地带,一般多呈基岩石槽,水面呈带状或线状,局部段形成近于直立的绝壁,岸边常有岩块崩于江中,形成急滩跌水。从一级分水岭至干流河谷谷底高差2500~3000m,河床纵坡降3‰左右,差距大者可达10‰。
中宽谷呈“U”形,中上段与峡谷段相同,仅在河谷底部有少片阶地,河谷形态较峡谷开阔。
212 侵蚀堆积地形
新生代以来地壳上升强烈,侵蚀切割作用剧烈,谷狭水急,不利于流水堆积,故堆积地形不甚发育,仅在库绒巴、达霍、牙依河、角坝、八窝龙、麦地龙等中宽谷段内有小面积分布,主要为零星的漫滩和阶地。此外,在一些较大的支沟沟口部位亦发育一些规模不等的冲洪积扇;在崩滑堆积区前缘也常有崩坡积分布,见图1。
图1 技术战略的类型
22 地层岩性
规划河段沿岸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岩浆岩、三叠系浅变质砂、板岩及第四系松散岩类。
221 岩浆岩
沿岸岩浆岩多为规模不大的岩体,沿江两岸均有零星出露。分布面积约占测区面积的20%,主要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局部亦有喷出岩。侵入岩一般呈岩株、岩墙、岩脉产出。岩性有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普通花岗岩、伟晶花岗岩脉、辉绿岩、辉绿玢岩、玄武岩等构成。花岗岩类一般具有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野外无法截然分开,一般呈浅灰、灰绿色,岩脉多呈白色,晶粒粗大。
玄武岩主要为三叠系晚期喷出岩,区内仅在加囊西南约2km的上三叠系上统底部有小规模的透镜体产出。岩体呈灰绿色,具杏仁状结构,块状构造。玄武岩夹于深灰色变质细砂岩中。
222 变质岩
依据四川省1∶50万区调查资料,区内有两个地层分区,从马蹄湾以下以江为界,左岸为马尔康分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上统(T3)杂谷脑组、侏倭组、新都桥组和两河口组。右岸为义墩、中甸分区,出露地层主要有古生界二迭系冈达概组和中生界三叠系领麦沟组、三珠山组、索马山组、曲嘎寺组、图姆沟组。
马尔康分区主要岩性为灰黑色浅变质砂岩、深灰—灰黑色板岩。薄—中层状构造,呈互层或夹层产出,总体具有由粗到细的沉积韵律。
义墩、中甸分区主要岩性为深灰、绿灰色板岩、变质砂岩夹角砾状灰岩、结晶灰岩及玄武岩为主,岩层致密坚硬。
223 第四系松散岩类
1第四系冲洪积物(Qp、Qh)
主要包括雅砻江干流及两侧较大的支沟冲洪积形成的阶地、漫滩及冲洪积扇,分布零星。主要分布于恶古河、库绒巴、马河、木恩、牙依河、角坝、阿姜永、西河、八窝龙、麦地龙等宽谷河段及较大的支沟内。区域地质报告中一般未将其详细划分,根据测区的岩性及分布特征,Ⅱ级以上阶地划为更新统(Qp),主要岩性特征为漂石、块石及砾卵石、砂混杂堆积,局部具有层状结构,表层多为含碎块石的砂、粘土,漂砾卵石成分复杂,但多以花岗岩为主,次圆状,风化程度不一,高阶地风化较强烈,部分花岗岩漂砾风化成砂状。岩层多已胶结或半胶结,结构密实。主要在达霍、角坝、八窝龙、麦地龙等地有分布。单层厚数米至数十米。在支沟及干流的I级阶地、漫滩分布区的冲洪积层可划为全新统(Qh),主要岩性成分亦为漂石、块石及砂砾卵石混杂堆积,漂块石及卵石成分仍以花岗岩为主,伴有砂岩、板岩及其他岩石,具次圆状,Ⅰ级阶地一般具层理,台面多为含碎石粘土,支沟内冲洪积层理较差。堆积物结构松散,厚数10米。
2重力堆积碎块石土( 、 )
分布于河流岸坡的缓坡坡面及坡脚地带,主要有牙根—恶古段、达霍—日岗段、牙依河—布林永段、木兄—田埂等段的2500~2800m高程带的坡积体,雨日、夏日、木恩、牙依河、姜忠堂等地的坡积和崩、滑堆积,岩性以碎块石为主,充填少量岩屑及粘土,半胶结至松散状结构,厚10~30m。
3残积碎块石土( )
主要由风化残积物组成,分布于谷肩的平缓山顶区域,由于受本次测绘所用底图幅面限制,对3000m以上区域调查较少,因而图幅内对该类地层反映较少,仅在楞古、鱼儿顶及木里县上田正有零星分布。岩性以碎石夹黄褐色或绛红色粘土为主,结构松散,厚度一般数米。
23 地质构造与地震
231 规划河段所处大地构造部位
根据现今活动断裂构造的格局,按断块学说,本区处于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则木河—小金断裂带及金沙江—红河断裂带所围的“川滇菱形断块”内,次级构造单元隶属甘孜—丽江断块区,第三级划分为雅江—九龙断块内,如图2所示。
图2 川滇菱形断块图
232 河段及其邻区主要构造形迹
根据区调资料反映,雅砻江中游河段外围主要发育有理塘—德巫断裂带和玉农希断裂带。前者位于河谷西部,于理塘—德巫一线呈北西—南东向延伸,至河谷边缘与区内的北北西向断裂归并;后者位于河谷东部,于玉农希—六巴一线向南西延伸,至河谷边缘与区内的北东向断裂归并。
区内构造形迹受区域构造体系控制,以走向近南北向、北北西向和北东向的断裂为主,褶皱次之,各构造形迹展布及特征见表1。
表1 规划河段构造形迹特征表
续表
233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进入第四纪以来,测区新构造运动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活动断块边界断裂的差异和块内大面积上升。
1块内上升运动
块内上升运动强烈,反映在地貌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山峡谷地貌发育
测区外缘沿雅砻江两岸一级分水岭区域,山岳海拔一般在3500~5500m之间,河谷下切深度多在千米以上,河谷形态形成“V”型峡谷及嶂谷,区域内广泛分布不同高度的残余夷平面,显示了测区形成第一级夷平面以来,地壳处于大面积均衡间歇上升状态。
(2)堆积阶地不发育
雅砻江及其支流断续出现高度稳定的多级侵蚀阶地和基座阶地,堆积阶地少见,如麦地龙最高一级阶地高出河水位315m。阶地连续性差,阶面窄,各级阶地高差明显,这些特征说明了在形成阶地的时期间,块内地壳是间歇平稳上升的。
(3)支沟形态的演变
沿雅砻江两侧的支沟,其发源地常有冰斗湖、U形谷,许多冲沟的中上游段往往比较开阔,纵向比降小,但下段汇入干流前往往变窄,切割加深,有些成为悬谷,反映了大面积的抬升,使干流切割速度大于支沟的切割速度,因而加强了支沟下段的侵蚀作用。
2断块边界差异性活动
断块边界差异性活动主要表现在地震、地热活动及微地貌差异。
(1)地震
有史记载以来,区内地震频繁发生,许多地震震中多位于较大的断裂带上。如1948年6月8日麦地龙地震,震中位于前波断层的北西端,等震线呈椭圆形,长轴与前波断层走向一致。1972年及2001年的雅江县孜河地震,震中也位于宋玉断层和牙依河断层的南西端。测区外围有较多的地震记载,多与断块边界主干断裂有成生联系,地震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断块边界差异性活动的结果见表2。
(2)地热
区内地热活动主要以温泉形式表现,分布于雅江县牙依河、康定县宋玉、九龙县八窝龙、木里县热水沟、岗尖等地。这些温泉多位于断裂带上,多为裂隙上升泉,水温在40℃左右(见表2),含硫或钙质,其成因与断层有着必然联系。
表2 主要地震统计表
(3)微地貌特征
在规划河段下游麦地龙至卡拉河段,顺前波断层带,表现出沿断层两岸阶地截然不同,主要阶地均在左岸,右岸阶地不发育,是该断层活动使右岸(上升盘)抬升,左岸(下降盘)上升相对较慢所致。此外,八窝龙、江忠堂段雅砻江中宽谷、西河、大孔、阿姜、三岩龙支沟等较大支流的发育,均分别受放马坪断层、阿姜断层、三岩龙断层的控制。
综上所述,进入第四纪以来,区内新构造运动强烈,其中牙衣河断层、宋玉断层、八窝龙断层、前波断层为活动断层,对地震、地热活动、微地貌形态均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24 水文地质条件
测区属高山峡谷区,雅砻江是区内最低排泄基准面。受气候、地形、岩性及构造条件的制约,区内水文地质条件也有明显的差异。
按地下水贮存条件划分,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溶隙裂隙水。
241 松散层孔隙水
主要分布于河谷沿岸阶地、漫滩及较大支流两侧的松散堆积体及冲洪积扇内。由于该类地层分布零星,规模较小,受斜坡地形控制,其贮存条件欠佳,因此,一般富水性较差,野外调查期间,在该区基本未见泉水出露。在一些较大的冲洪积扇及漫滩分布区,由于分布位置低,受河流侧向补给,地下水相对富集,但雨洪期多被江水淹没。
242 基岩裂隙水
分布范围较广,主要赋存于三叠系(T)、二叠系(P)浅变质岩岩体中。其赋存条件受岩性、构造及地形控制明显。三叠系、二叠系层状变质岩以浅变质的砂板岩为主,粗细交替,具有多个沉积韵律,经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后,岩层中裂隙发育,含构造裂隙水,各层间具有一定的水力联系,受地形控制,一般在河谷中下部陡崖下及坡脚地带有小股泉水出露,泉流量一般小于1l/s。
另外,在岩层及花岗岩体表部,由于风化裂隙发育,其间含有一定量的风化裂隙水,该类地下水埋藏一般较浅,因此,其动态受气候影响明显,常形成散流或伏流顺松散堆积层排泄。据1/5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资料统计,该类地下水平均径流模数一般为326~335l/(s·km2)。
243 碳酸盐岩溶隙裂隙水
测区碳酸盐岩仅在下段麦地龙—卡拉一带的三叠系、二叠系地层中,呈条块状或夹层状零星分布,分布范围极小,地表溶蚀现象轻微,仅见有小型溶沟、溶槽发育,含少量的溶隙裂隙水,并与相邻砂板岩裂隙水有一定的水力联系。
244 地下热水
区内出露有7处地下热水,分别位于鸡打、宋玉、牙依河、八窝龙、旦波、麻撒、卡拉乡岗尖。其形成条件受构造控制明显,多出露在南北向及北北西向断层带上,泉流量一般1~5l/s,大者达14l/s,水温在40℃左右。
3 工程地质岩组及岩体结构划分
根据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及结构特征,把区内岩土体划分为块状结构工程地质岩组、层状结构工程地质岩组、块裂—碎裂状结构工程地质岩组和松散结构工程地质岩组。各类工程地质岩组及岩体结构划分列于表3。
表3 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划分表
31 块状结构花岗岩类工程地质岩组
主要有三叠系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等组成,岩体结构呈块状,其工程地质特性主要表现为岩体坚硬致密,抗风化能力强,岩体较为完整,形成块状结构岸坡。主要分布在牙根段、木灰—楞古段、决尼、大空坝址、孟底沟坝址和扬房沟坝址段。分布面积约占测区面积的20%。
32 层状结构工程地质岩组
主要有二叠系和三叠系的玄武岩、灰岩、浅变质砂板岩构成。砂板岩常成互层状或夹层状,玄武岩、灰岩多呈夹层状,分布范围极少;根据岩层组合特征及其工程地质特性,将其进一步划分为坚硬—较坚硬工程地质岩组和半坚硬工程地质岩组,前者主要为砂岩夹板岩和砂岩夹玄武岩、灰岩组成的岩组,后者主要为板岩夹砂岩或砂板岩互层的岩性组合。该类工程地质岩组分布广泛,是规划河段内主要岩组,分布情况见附图1。该岩组常构成层状结构岸坡。层面裂隙及次生构造裂隙较为发育,物理地质作用表现较为强烈,工程地质特性较块状花岗岩差。
33 块裂—碎裂结构工程地质岩组
主要由层状工程地质岩组经构造裂隙分解和进一步的风化作用形成的碎块状岩体。岩块块径一般为20~30cm,岩块多为矩形,多形成镶嵌结构,主要分布于断裂带上和易于形成风化的谷肩地带,厚20~30m,常形成不连续的碎裂结构岸坡,由于其完整性差,因此工程地质特性较块状和层状结构岩组差,易产生崩塌、滑坡、冲蚀、危岩等物理地质现象。
34 松散结构工程地质岩组
由冲洪积、坡积及重力堆积物组成,主要物质成分为碎块石夹土、含漂石砂砾卵石和含碎石亚粘土等。冲洪积层一般具有层状结构,多形成阶地,主要分布于中宽谷河段内,如达霍、牙依河、姜忠堂—角坝、八窝龙、麦地龙等地,组成不完整的松散结构岸坡。坡积及重力堆积的碎块石土较冲洪积更加松散,不具层理,连续性差,常形成分散的堆积体,如:唐古栋滑坡和夏日滑坡体具有一定规模,形成相应的松散结构岸坡,其他多形成零散的松散堆积体。
由于该岩组结构松散,对地下水,地表水及其他外动力作用敏感性强,因此其工程地质特性较差,易发生坍塌、溜滑、冲蚀等变形破坏。
35 河谷与岸坡结构类型
351 河谷结构类型划分
根据河谷走向与岩层走向之间的交角及岩体结构,对河谷类型作如下划分:
(1)横向谷:河谷走向与岩层走向之间的交角≥60°的河谷。
(2)斜向谷:河谷走向与岩层走向之间的交角>30°而<60°的河谷。
(3)纵向谷:岩层走向与河流流向的夹角<30°的河谷。
(4)块状河谷:由岩浆岩组成的侵蚀性河谷。
(5)混合型河谷:由岩浆岩和层状变质岩组合而成的河谷。
352 岸坡结构类型
岸坡结构类型的划分主要根据组成岸坡岩体的结构和岩层倾向与岸坡坡向之间的夹角两大因素。按岩体结构,规划河段内岸坡可分为块状结构岸坡、层状结构岸坡、碎裂结构岸坡和松散结构岸坡。按岩层倾向与岸坡坡向的夹角可划分为横向坡、反向坡、顺向坡、斜顺向坡、斜反向坡。将两者进行组合,区内大至可划分出12种岸坡结构类型,如表4。
表4 岸坡结构类型划分表
4 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发育规律
41 地质灾害发育现状
规划河段内目前发育滑坡、崩塌、泥石流、剥落、危岩、坍塌等变形破坏现象,其中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要变形破坏形式。经野外实地调查,规划河段内目前共有各类变形体184个。总方量约376407万m3,线密度093个/km,线变形模数约18982万m3/km。其中>1000万m3的特大型崩滑体6处。
(1)滑坡。规划河段内共有滑坡54处,体积≤10万m3的有7处,体积大于10万m3,小于50万m3的有21处,体积大于50万m3,小于100万m3的有7处,体积大于100≤1000万m3的有14处,其中大于1000万m3的特大型滑坡体5处。滑坡主要发育在砂板岩地层中,其主要类型为拉裂式,滑坡成因主要为高高程岩体在强风化作用下形成碎裂结构岩体,在地形、降雨、地震等因素作用下形成滑坡。堆积物多为碎块石土,形成不稳定岸坡,较大的滑坡体常形成边滩或堵江,形成险滩。
(2)崩塌。规划河段共发育崩塌体89处,体积≤10万m3的有39处,体积大于10万~50万m3的有38处,体积大于50万~100万m3的有7处,体积大于100万~1000万m3的有4处,其中大于1000万m3的特大型崩塌体1处。崩塌多发生在岸坡中部的陡、缓坡变坡地带,多以层状碎裂岩体为主,其成因主要为岩体在构造作用下,形成多组裂隙切割,经风化进一步作用后,形成碎裂岩体,在地形控制下,产生卸荷作用,最终导致失稳崩落。崩塌体变形特征多以浅表层崩落为主,一次性形成大规模崩塌较少。崩塌体形成碎块石堆积,堆积体多呈锥状,有些形成大片石漠,是岸坡松散堆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后库岸变形的主要地段。
(3)泥石流。规划河段共发育泥石流沟38条,其中大—特大型泥石流沟23条,泥石流沟在规划河段两岸均有分布,且较分散。其类型多以沟谷型泥石流为主,堆积物以巨大漂石、块石和碎石为主,含泥质较少,在调查的泥石流沟谷中,仅唐古栋滑坡体形成的泥石流含泥质成份较多,为粘性泥石流,其余均为稀性泥石流。泥石流发育规律表现出受岩性及地貌形态控制明显,其一多位于层状砂板岩地层分布区。其二以坡面型冲沟发育为主,成形的较大的支沟一般无泥石流活动。泥石流活动特征主要取决于物源区供给量的多少、沟谷形态及降雨强度。规划河段内泥石流沟多为年轻的坡面冲沟,沟床坡降大,沟谷延伸距离短,物源区多位于3000m高程以上的区域,岩体风化强烈,物源丰富,沟谷水流量枯、洪期悬殊较大,在强降雨作用下,沟水流量呈数倍、甚至数十倍增长。成为泥石流活动的主要激发因素,因此,泥石流多随降雨作用呈间隔性的活动。一次性携带量取决于降雨强度的大小。
泥石流堆积物多为轴线坡度3°~5°的扇体,对江水形成阻碍,多数形成险滩,也是河段淤积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
42 变形体分布及发育规律
从野外调查的实例资料和各项统计结果表明,规划河段内斜坡变形破坏的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变形体分布规律右岸多于左岸。全河段的146个崩滑体,分布在右岸的有92个,左岸有54个,两者之比为175∶1。其中大中型以上的崩滑体有85%分布在右岸。
(2)浅层变形较多。从调查的崩滑体平面形态、变形体厚度及滑移面形态特征分析,区内除几处特大型崩滑体外,大型、中小型变形体多具有面积大,厚度小的特点,反映出变形体以浅层变形为主,尤其是崩塌体,其活动特征多为多次剥落,没有明显的一次性形成的变移面。变形体厚度一般小于10m。
(3)层状岩层多于块状岩层。组成规划河段的岸坡岩层主要为三叠系中、上统的砂板岩,一般属半坚硬—较坚硬岩层。岩层中除原生层面外,节理裂隙发育,且易于风化作用。外表部形成碎裂结构岩体,因此较有利于变形破坏的产生,尤其利于浅层滑坡及剥落形成。从统计资料看出,发育在层状岩层中的各类变形体127处,而发育在块状(花岗岩)岩体中的变形体为12处,两者之比为11∶1。
(4)地貌位置较为明显。纵观沿岸变形体分布的位置,可明显反映出一定的规律性,即多分布在岸坡的中下部,这些部位多为上部缓坡向下部陡坡转变的变坡地带,坡度一般在60°以上,临空面较大,利于卸荷作用,因此是变形体多发地段。
43 变形破坏控制因素分析
从区内变形体分布规律、规模、物质结构等特征综合分析,影响变形破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431 地形控制因素
由于雅砻江的强烈下切,沿江形成高山峡谷地貌,河谷断面呈“V”形峡谷或嶂谷,岸坡陡竣,尤其是下部近河床地段,坡度多大于60°,局部在80°以上,多部分形成谷中谷。加之坡面沟谷的冲蚀破坏,岸坡完整性一般较差,从而使一些坡体三面临空,因而加剧了斜坡岩体的变形破坏。
此外,由于河谷中下部岸坡陡竣,岩土体蕴含地下水的能力较低,因此,中下部坡面植被稀少,基岩裸露,利于浅部岩层的风化作用,至使表部岩层风化裂隙十分发育,岩层尤其是层状砂岩、板岩多呈碎裂结构,直接导致浅表部岩层变形,从而破坏其形成。
432 岸坡结构
岸坡结构是斜坡变形破坏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岩性组合、不同的岸坡结构类型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斜坡变形破坏的方式和规模。
在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中,一般仅在地形控制下的临空陡峭地段形成小规模的崩塌,而在层状岩层中,尤其在砂岩与板岩互层产出的地层中,由于层面及次生裂隙的存在,易于风化作用,岸坡岩体多形成碎裂结构。因此,变形破坏的规模、变形率及变形模数均高于坚硬完整的岩体。
在下软上硬的岸坡结构区,也常形成较大规模的崩滑体,如夏日滑坡就是典型案例。
433 构造因素
在断层分布区,受断层影响,岩层较为破碎,在地形控制下易形成变形破坏。规划河段的左岸由于发育多条主干断裂,因此左岸变形体发育多于右岸。
黄蜡石 黄蜡石又名龙王玉,因石表层内蜡状质感色感而得名(一说此石原产真腊国,故称腊石)。属矽化安山岩或砂岩,主要成份为石英,油状蜡质的表层为低温熔物,韧性强,硬度65~75。由于其地质形成过程中渗杂的矿物不同而有黄蜡、白蜡、红蜡、绿蜡、黑蜡、彩蜡等品种。又由于其二氧化硅的纯度、石英体颗粒的大小、表层熔融的情况不同,等而下之可分为冻蜡、晶蜡、油蜡、胶蜡、细蜡、粗蜡等,冻蜡可透光至石心。黄蜡石以**为多见,其中以纯净的明黄为贵,另有蜡黄、土黄、鸡油黄、蛋黄、象牙黄、橘黄等色。主要产于两广地区,又以产于广东潮州的质地最好,石色纯正。产地另有广东揭西、佛冈、韶关、清远、台山、开平、电白,广西柳州、贺州、钟山、金秀等地。质地以润滑而细腻为贵。 黄蜡石是岭南石玩界广为流行的石玩,是传统赏石中质地最为坚硬致密的一种,大者侧身于四大园林名石之列,但质地稍嫌粗涩:小者堪与印石之王田黄相颉颃,润滑细腻,质胜于玉,久经把玩,包浆滋润,极富灵气。是握游佳石。 湖南黄蜡石,主要产于湖南省桂阳县太和镇、城郊乡境内官溪河段,泗洲、华泉、莲塘、桥市等乡镇也有分布。该石坚而细腻,硬度为摩氏7度左右,色泽金黄,石表滑润,块体以15~50cm大小居多,质地以细蜡、晶蜡为主,偶有冻蜡。编辑本段八步黄蜡石 盛世兴收藏,时下民间收藏流行这样一句话:“天下收藏三大宝,古董字画奇石好”。黄蜡石,作为中国传统四大名石之一,在新的时代也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据贺州市奇石盆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峰介绍,时下由于黄蜡石名声在外,收藏价值日趋见涨,身价也一路攀升,在2002年广东奇石展销会上,一块质纯色艳,质量不足10千克的八步红冻蜡被一新加坡商人以130万元的高价购去,大有“一寸蜡石一寸金”之势,近期一些石界知名人士也在撰文中屡屡提及,诸如:“新派赏石最重质地,特别是黄蜡石质地上佳者可谓不是田黄而又胜田黄”,“古代称田黄石‘石帝’,而今品位高的黄蜡石(冻蜡)应封以‘石皇后’”等等。在原产地,黄蜡石价格也已是日新月异了。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地处湘、粤、桂三省交界,是一座天然地质博物馆,也是一座天然奇石宝库。贺江上游方圆百里,地质结构特殊,属伟晶花岗岩地段、接触带地段及沉积岩,远古时期为深海盆地中的海底火山强烈活动地带。又由于这一地带稀土含量元素极高(中国最早开发的725稀土矿就设址在此),所以含稀土元素的黄蜡石更是八步独有,别无出处。 “质坚、色艳、形奇、种多”是八步黄蜡石的突出特征。按质地分,八步蜡石有冻蜡(呈透明状)、蜜蜡(也称胶蜡)、细蜡、晶蜡等;按外表颜色可分为黄蜡、红蜡、青蜡三大主色系,而杂有白蜡、乌蜡(黑蜡)、紫蜡、花蜡、彩蜡等。当今玩石特别强调优良的质地和艳丽的颜色,这正是八步黄蜡石的强项。 随着中华赏石文化事业的飞速发展,随着祖国西部大开发步伐的迈进,天生丽质,精光内蕴的八步黄蜡石终会大放光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