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玉器上的龙

关于玉器上的龙,第1张

  龙的分类

  有[tng]蛇没有脚而能飞(见《荀子•劝学》);有鳞的叫蛟龙,有角的叫螭龙,无角的叫虬(均见《离骚》洪补引《广雅》)。有翅膀的叫应龙(《天问》王注)。蛟龙,螭龙,虬,应龙,都不是龙的正统龙的正统叫做苍龙!在中国商周战国青铜器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不同种类的龙。

  《论衡》则说:“龙之像,马首蛇尾。”还有的说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蜃[shè甚]的腹,鱼的鳞,鹿的脚掌,鹰的爪子。《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了龙的形象,比最初的龙越来越复杂,被综合进去的图腾也越来越多,说明它在不断丰富发展。

  关于五爪龙、四爪龙、三爪龙:

  元以前的龙基本是三爪的,有时前两足为三爪,后两足为四爪。实例可参见唐、宋、元的瓷器纹饰。明代流行四爪龙,清代则是五爪龙为多。

  周朝“五爪天子、四爪诸侯、三爪大夫”

  民间“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形成于清代,主要作为皇帝与下臣服装上纹饰的差别,皇帝穿”龙袍”,其它皇族和下臣穿“蟒袍”,但这只是名称上的差别而已,从龙的形式上来讲无论龙和蟒都是四足蛇类,形状无差异。

  [龙 螭 虬 蛟 蟠 虺 夔]

  虺:是一种早期的龙,以爬虫类——蛇作模特儿想象出来的,常在水中。“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是龙的幼年期,曾出现在西周末期的青铜器装饰上,但不多。

  虬:一般把没有生出角的小龙称为虬龙,是成长中的龙。故古文献中注释:“有角曰虬,无角曰龙。”另一种则说幼龙生出角后才称虬。 两种说法虽有出入。但都把成长中的龙称为虬。还有的把盘曲的龙称为虬龙,唐代诗人杜牧在《题青云说》诗中就有“虬蟠千仞剧羊肠” 之句。

  蟠螭是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广雅》集里就有“无角曰螭龙”的记述。对蟠螭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的无角龙,另一种是指雌性的龙,在《汉书·司马相如传》中就有“赤螭,雌龙也”的注释,故在出土的战国玉佩上有龙螭合体的形状作装饰,意为雌雄交尾。春秋至秦汉之际,青铜器、玉雕、铜镜或建筑上,常用蟠螭的形状作装饰,其形式有单螭、双螭、三螭、五螭乃至群螭多种。或作衔牌状,或作穿环状,或作卷书状。此外,还有博古螭、环身螭等各种变化。

  蛟: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相传蛟龙得水即能兴云作雾,腾踔太空。在古文中常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关于蛟的来历和形状,古典文献中说法不一,有的说“龙无角曰蛟”,有的说“有鳞曰蛟龙”。而《墨客挥犀》卷三则说得更为具体: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于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倘蛟看见岸边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绕之,使人坠水,即于腋下吮其血,直至血尽方止。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有周处入水三天三夜斩蛟而回的故事。蛟可能是鳄鱼。

  角龙:指有角的龙。据《述异记》记述:“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角龙便是龙中之老者了。

  应龙:有翼的龙称为应龙。据《述异记》中记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

  火龙:是以火慑势的龙。全身有紫火缠绕,凡有火龙经过之处,则一切物体均被烧焦。

  蟠龙:指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庄梁上、天花板上的龙均习惯地称为蟠龙。在《太平御览》中,对蟠龙又有另一番解释:“蟠龙,身长四丈,青黑色,赤带如锦文,常随水而下,入于海。有毒,伤人即死。”把蟠龙和蛟、蛇之类混在一起了。

  青龙:为“四灵”或“四神”之一,又称为苍龙。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将天上的若干星星分为二十八个星区,即二十八宿,用以观察月亮的运行和划分季节,并把二十八宿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青、红、白、黑四种颜色以及龙、鸟、虎、玄武(龟蛇相交)四种动物相配,称为“四象”或“四宫”。龙表示东方,青色,囚此称为“东宫青龙”。到了秦汉,这“四象”又变为“四灵”或“四神”(龙、凤、龟、麟)了,神秘的色彩也愈来愈浓。现存于南阳汉画馆的汉代《东宫苍龙星座》画像石,是由一条龙和十八颗星以及刻有玉免和蟾蜍的月亮组成的,这条龙就是整个苍龙星座的标志。汉代的画像砖、石和瓦当中,便有大量的“四灵”形象。

  鱼化龙: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亦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这种形式我国古代早已有之。《说苑》中就有“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的记载,《长安谣》说的“东海大鱼化为龙”和民间流传的鲤鱼跳过龙门,均讲述了龙鱼互变的关系。这种造型早在商代晚期便在玉雕中出现,并在历代得到发展。

在古代,人们认为玉是宝贵之物,以玉为祥瑞之器,故礼器、佩饰、信物等多以玉来制作。故此,在古代流传下来的诸多器物中,我们不难发现雕龙刻凤的玉器。

龙是我国四大吉祥神兽之首,在神话中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是众鳞虫之长。它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能隐能显,是古代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

在中国玉文化里面,早在8000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开始龙崇拜了。而且,是通过玉雕形式表现出来的。玉与龙的结合也是玉器历史上的经典。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形图案是自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兴隆洼文化因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敖汉旗紧邻辽宁省,查海遗址在辽宁阜新县)。考古学者们在那里发现了一条长约197米、用红褐色石块堆砌、摆放的龙。这一遗迹的发现说明,早在8000年前,中国人就已经有龙崇拜了。而且,是通过玉雕形式表现出来的。

  各种玉器的寓意[ZT]

  在众多的珠宝中,和我们渊源最深的,要数民族灵魂的“玉”石,国人因此也无不努力精选这种宝石的表现。温润美德的玉石饰品,特别是“玉坠”的吉祥物为其精华,其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它用“雕刻”的玉石,显现中国文字意象的吉祥语意。在单品单一主题的玉坠上,大致有动物、植物、器皿、文字、图案等等,所代表的吉祥意义是:

  龙凤-权势;蝴蝶-不朽;蝙蝠-福气;蝉-再生;猪-富足;鱼化龙-蜕变;鲶鱼-年年有余;蟾蜍-招财进宝;鱼-金玉(鱼)满堂;羊-吉祥;知了-功课进步;葫芦-魔力;竹节-节节高升;佛手-福寿;青莲-清廉;荔枝-利市大开;桃子-长寿;石榴-多子多孙;白菜-清白传家;八卦-自然的力量;太极-阴阳调和;寿字-长生不老;喜字-吉庆;鞋-(谐)万事顺遂。

  玉件上雕刻着某种情景事物的巧妙组合,使得意象空间更为宽广丰富,这些雅俗共赏的奇趣创作,单品玉件上,雕刻成复合图样,表示一种主题的有:

  鱼跃龙门-湍急的水流鱼儿逆流而上,眼看龙门近在咫尺,谓“通过考验,身价百倍”。

  马上封侯-小猴儿坐在马背上,状似得意,表示“出将入相”不远矣。

  福到眼前-蝙蝠嘴巴咬着铜钱,意“好事当头”

  欢欢喜喜-形状似小熊的獾、猪与喜鹊,表示开心与笑口常开。

  喜上眉梢-喜鹊站立在梅花枝杆上,形容快乐的不得了。

  富贵万年-芙蓉、桂花、万年青、长红拗咕场br> 平平安安-花瓶与鹌鹑,居家行止一切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岁岁平安-花瓶里插着几穗的稻穗,旁边立着鹌鹑,谓日日是好日,岁岁有今朝。

  连年如意-莲花荷叶雕刻在玉件上,遂人意、得人事、足畅无比。

  连年有余-莲花荷叶下有水有鱼,不小富也难。

  太师少师-大狮子和小狮子,来寓意古时候的官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合和二仙-一手拿荷花及一手捧盒子的两位小童,合和同音,祝福家人、夫妻相处和睦。

  吉祥如意类

  用龙、凤、梅花(谐音)、喜鹊、云纹(形似如意、绵绵不断)、三星(福、禄、寿)、笔、鲶鱼(谐年年有余)、蝙蝠(同福、遍福)古钱(谐前、眼前)双钱(谐双全)寿桃(桃形如心)等等来表达;龙凤呈祥、喜上眉稍、流云百福、三星高照、必定如意、福从天降、福在眼前、福寿双全、福至心灵等意。

  平安类

  用:瓶、灵芝(如意)、鹿、鹌鹑(谐安)、柿子(谐事事)、穗、竹、蝙蝠等来表示:平安如意、一路平安、岁岁平安、事事如意、诸事遂心、祝福如意、竹报平安等意。

  前程远大类

  用喜鹊、桂元、元宝表示喜报三元。

  用台:同台升之意,瓶音平表示四海升平。

  用竹象征前程美好,节节高升。

  用莲来表示一品清廉。

  用茄子状似高冠来表示高官得中。

  避邪护身类

  有十二生肖、观音、佛、兽面纹(餮纹、龙纹、鬼头、虎头)、葫芦(音同福寿),此外葫芦嘴容身肥,挂于身前,能化解各类不同煞气之喻义

  白菜又名生菜,取意百路生财;

  竹是虚心有节,步步高的意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1366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