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或银离子有毒吗

银或银离子有毒吗,第1张

银离子就是以离子状态存在的银原子,对人体是没有害的。

1、银离子是银原子失去一个或一个以上电子形成的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如Ag、Ag 、Ag等。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存在,银离子具有氧化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杀菌消毒等。

2、银离子为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经化学反应发生电子转移形成,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存在。其溶液无色透明,无任何固体颗粒。

3、银是人体组织内的微量元素之一,微量的银对人体是无害的,根据WHO最新发布的《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质量指导标准》第四版,银离子浓度低于01ppm的饮水不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ppm是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一种表示方法,1升水溶液中有1毫克的溶质,g/m3或mg/L)。

可以,可以测砒霜

砒霜(又称“鹤顶红”)是古代最为常见的毒药之一,少量服用即可致人死亡。其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可通过烧炼砷矿石获得。由于提炼技术落后,古人所制的砒霜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硫化物,银制品容易与硫化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黑色的硫化银。

银针等银质物件遇某些东西后马上变黑,主要见于银与硫化物相互的作用。硫化物可以在银器表面形成暗色的硫化银,使银针等看起来变黑。这与“毒素”的作用无关。

因此说,只要遇到含有很多硫的物质,无论这种物质是否有毒,银针插入其后都会变黑。而相反,一些剧毒物质,如砒霜、氰化钾、氰化钠等,由于不含硫,用银针检验就不会发生变黑的情形。

扩展资料

关于“银针验毒”的记载

唐人所著《外台秘要》中,对此有明确记载:“取银匙若箸或钗含之,经宿,色黑即是,不黑者非。”白话释义:拿银制的汤匙、筷子或者头钗,放在死者口中,经过一夜,如果银制品变黑,即可判定此人为中毒死亡。

南宋的宋慈,在《洗冤集录》中也写道:“若验服毒,用银钗皂角水揩洗过,探入死人喉内,以纸密封,良久取出,作青黑色。”白话释义:仵作验尸时,把用皂角水洗过的银钗,插到死者喉咙中,然后用纸密封。过一段时间取出银钗,如果呈青黑色,说明此人是中毒而死。

-银针 (指针灸用针)

从重金属的角度来说当然有害,重金属危害人体是通过金属离子破坏人体的蛋白质使其失活。但银的金属性较稳定,用银器皿食用东西并不会有太大危害,它不会随食物大量进入体内。相反,蒙古地区还利用银器保鲜牛奶,因为它也可以杀死细菌!

银子本身是没有毒的,但是银子,如果进入胃里会变成游离态的银离子就会中毒。

银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Ag(来自拉丁语Argentum),原子序数47,是一种银白色的过渡金属。银在自然界中很少量以游离态单质存在,主要以含银化合物矿石存在。银的化学性质稳定,活跃性低,价格贵,导热、导电性能很好,不易受化学药品腐蚀,质软,富延展性。其反光率极高,可达99%以上。

银字属于艮字族。在艮字族里,艮字都是声符兼义符。艮字族汉字都与"边界"、"极限"之义有关。银的本义是"(价值)接近于黄金的金属"。纯银是一种美丽的银白色的金属,它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其导电性和传热性在所有的金属中都是最高的。银是古代发现的金属之一。银在自然界中有单质存在,但绝大部分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银具有很高的延展性,因此可以碾压成只有000003厘米厚的透明箔,1克重的银粒就可以拉成约两公里长的细丝。银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在金属中名列前茅。

化学性质

银单质的化学性质

银溶于硝酸,生成硝酸银。银不易与硫酸反应,因此硫酸在珠宝制造中,能用于清洗银焊及退火后留下的氧化铜火痕。银易与硫以及硫化氢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这在失去光泽的银币或其他物品上很常见,银在高温下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棕色的氧化银。在溴化钾(KBr)的存在下,金属银可被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侵蚀;这些化合物在摄影中用于漂白可见影像,将其转化为卤化银,既可以被硫代硫酸钠去除,又可以重新显影以加强原始的影像。

与硫化氢和氧气反应

4Ag +2H2S + O2==== 2Ag2S + 2H2O

与浓硫酸反应

2Ag + 2H2SO4(浓) ==== Ag2SO4 + SO2↑ + 2H2O

与硫反应

2Ag + S ==== Ag2S

与氧气反应

4Ag + O2 ==== 2Ag2O(条件为高温)

银针试毒的原理

古代常用砒霜做毒药,而囿于技术的限制,砒霜中会混有大量的砷或氧化砷。银会与氧反应生成氧化银黑色沉淀,从而试毒。 由此可看出,银针试毒只不过检出了砒霜中的砷罢了,而对于如今的无数种毒物,银针试毒就无能为力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1408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