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里的珍珠是怎么来的

贝壳里的珍珠是怎么来的,第1张

  1、当蚌的贝壳张开时,外界的泥沙,寄生虫等异物偶尔掉进去。

 2、外套膜受到刺激,它就会分泌出珍珠质。

 3、把掉进去的异物裹住,逐渐形成珍珠囊。

 4、这样,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就会变成晶莹圆润,细腻光滑的珍珠。

 5、珍珠的成分是碳酸钙。

形成 生活在水中的某些贝类蚌体动物,当它张开躯壳觅食时若有沙粒等异物嵌入,体内受刺激就分泌出一种叫珍珠(碳酸钙)的组织液(就象人的眼睛飞进了沙子一样),将异物包裹起来,组织液逐渐由表皮细胞增殖成固体的珍珠囊,珍珠囊在营养充足下日渐增大,日积月累,就凝结居成一颗或数颗晶莹的珍珠。

其实双壳纲的贝类都是可以产生珍珠的,主要是产生的珍珠品相有好有坏而已,世界上最大的珍珠是在砗磲里采到的,我们一般在市场上可以购买到的珍珠项链基本上都是淡水的珍珠蚌所产,珍珠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双壳纲的贝类贴合在贝壳内侧的外套膜收到了外来的异物刺激,自己分泌珍珠质包裹后产生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1482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