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的文字意义是什么?

“玉”的文字意义是什么?,第1张

“玉”字最早见于我国最古老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西周钟鼎文中在古文字中,“玉”字并没有下面的一点,而是写成“壬”或“王”,表示“像三玉之连其贯也”,即“玉”象形字最初的意思是三块美玉用一根线绳贯穿起来,代表天地人三通,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世界观的体现

玉佩

古代男子戴玉佩,代表品德高尚。古代女子戴玉佩,提醒自己走路要端庄。

孔子在《礼仪·聘义》中说:“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在古人眼中,君子是人格审美的典范,而玉是高洁的德行。

君子是玉,玉是君子。因此古代男子常以佩玉来证明自己是一位理应受到信任和尊重的君子。

古代女子也常佩一种叫做“禁步”的玉佩。

禁步,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控制步伐的。它由各种不同形状的玉佩组成,最早被用于压住裙摆。

贾谊《新书·容经》中说:“位执戒辅,鸣玉以行。”就是说古代女子走路时,禁步上的玉会互相撞击发出声音。

因此当女子莲步轻移时,坠饰轻轻碰撞,叮当悦耳,更显优雅轻盈;而当行走稍快或跨步稍大时,坠饰叮当乱响,是以失宜。

戒指

古代男子戴戒指,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古代女子戴戒指,是个标记,“戒止”即戒止房事。

乾隆皇帝有首诗:“快马飞生耳后风,浮麋数肋中无空。漫言刻玉占佳兆,发羽抨弦屡此同。”

在古代,扳指是力量、威势的体现,是身份、地位、权力、富贵和气质的象征

因此有权有势的男子常在大拇指上带扳指,以代表自己的尊贵地位。

对于女子来说,戒指并不是饰品,而是一种“禁止”的标志。

戒指最早流行在宫廷。那时的妃嫔各有金、银两只指环。

即将去侍奉皇帝就将银环戴在左手,因为左手属阳;侍奉完就将银环戴在右手,因为右手属阴。

如果嫔妃来大姨妈或者怀孕了,就将金环戴在左手,寓意戒止房事。

后来,指环的用法传到民间。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所载,妇女在怀孕时佩戴指环,借此告诫丈夫在此期间应该“戒止”房事,所以又被称为“戒指”。

此外戒指在民间还另有用途。结婚时,因新娘头戴红盖头无法看清路,伴娘就要带上挂着铃铛的银戒指,用铃铛的声音引导新娘入洞房。

直到清代末年、民国前期,戒指才真正变成一种女子也日常可戴的饰品。

玉在我国的历史可谓渊远流长。早在近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人的先祖就发现并开始使用玉石了。一般人认为是上古时的人们在制作、使用石制工具时发现了玉这种矿物。因它比一般石头更为坚硬,所以就用它来加工其他的石制品。同时它有着与众不同的色泽和光彩,晶莹通透,惹人喜爱,于是慢慢的人们就用它来做装饰品。又由于玉的数量不是很多而且加工困难,因此就只有族群里少数头面人物如族长、祭师才有资格佩带并使用它,这使它渐渐演变成礼器、祭器或图腾。正是在这种长期缓慢的进化过程中,玉由原先的仅仅是一种特别性质的石头转化为代表权力、地位、财富、神权的象征。

就像在约距今七千至四千年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掌祭祀大权者,多用珍贵的美玉制作「祭器」,礼拜神祇祖先。他们相信天圆地方,便琢制圆璧与方琮,来礼拜天神与地祇;他们相信氏族远祖的生命,是经由神物源自上帝,便在玉器上雕饰想像中神祇祖先的形貌,甚至刻绘极具深义的符号,以礼拜之。希望藉玉器特有的质地、造形、花纹与符号,产生感应的法力,与神祇祖先交通,汲取他们的智慧,获得福庇。

在上古社会里,个人地位的高下,端视人与神祇祖先关系的亲疏而定。事神之「礼」,建立了人神之间的沟通管道,也维系了人际间的和谐关系。「瑞器」就是象征身份地位的玉器。「祭器」与「瑞器」的制度,都源起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夏、商、周三代,配合不同的政治体制与社会结构,继续发展。在宗庙祭典与朝享会盟上,发挥其形而上的功能,以维系礼制,故总称为「礼器」。

曾经在距今七、八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辽宁阜新查海遗址、沈阳新乐遗址和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中国最早的真正玉器。而玉的文化、宗教和政治属性,夏、商、周三代已经渐次完善。

东周时,人文主义兴起,儒家将一些传承自原始宗教的文化成份,道德化,生活化,提倡「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于是佩玉之风大盛,而雕琢之精美,後世亦难出其右。

汉室崇玉,生者佩玉、食玉;亡者裹玉、填玉。甚至在帛画、墓砖上,都饰以玉璧图象。圆璧有助于灵魂通天的观念,此时发挥至极。

六朝至唐,中土玉雕艺术转衰。虽然李唐盛世,仍秉承道统,举行封禅大典,然而礼神之册都难用真玉,而以次玉代之。传世玉器,仅见带銙、梳、簪、佩等。部份亦系西域工匠所制。

宋、明以降,玉雕艺术再度兴盛,帝王祭典用玉之外,更因学者对商、周礼制的考订,民间遂兴起了研究与仿制古玉的热潮。此时,以知识相结合的士大夫阶层,重视生活品位。玉制文房陈设,除供欣赏把玩外,兼具实用功能。自然界的花鸟、人物、山水等,也成为装饰主题,呈现柔美雅致的文人品位。由于所取玉料,多为河中玉子,玉工常是因材施艺。所琢成品,常是图必有意,意必祥和。

孔子说,玉有仁、智、义、礼等十一德,《礼记》所言“君子无故,玉不去身”,都是强调有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人要向玉学习,警示他们没有特殊原因,要玉不离身。中华民族这种崇玉、敬玉、爱玉的情操,明清时期比汉唐时期有过之而不及,玉的雅丽和圣洁,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藏玉,就是目前社会玩玉爱好者的真实写照。

由老三代经秦汉至隋唐,玉器一直是皇公贵族的专有装饰用品。两宋时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由于手工业技术进步,玉器加工变得更方便快捷,玩玉赏玉之风大盛。此时出现大量制作精巧、加工细腻、构思奇妙的玉摆饰、玉佩件。

明清时玉器制作及玩赏达到顶峰,品种也更为丰富多彩,小到玉头簪,玉纽扣,大到整片的玉屏风、玉山、玉船。王公贵族家还常用玉石来制作日用具如玉碗、玉杯、玉壶等等。一般来说玉质以白玉(特别是新疆产的羊脂白玉)为上,黄玉次之,青玉再次,杂玉(如南方玉,河南玉)为下。

清初时翡翠传入中原,其动人心魄的碧绿马上赢得了国人的倾心。用翡翠制成的玉饰件大行其道,成为时人竞相追逐的时尚。但在传统的中国人眼里,翡翠制成的玉饰却远远比不上古玉。

以矿物学分类,玉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键状硅酸盐中的角闪石组,包括透闪石和阳起石,也称软玉。还有一种是单链状硅酸盐碱性单斜辉石,又叫硬玉(如翡翠)。中国传统的古玉大多是软玉,包括新疆玉,岫玉等,只是在清代初年吴三桂追击南明永历皇帝进入并控制了云南及缅甸北部盛产翡翠的矿区之后,硬玉才正式进入中国并流行起来。

我们现今看到史前早期的古玉大多是玉工具如玉刀、玉斧、玉针。然后就出现玉礼器(祭器)如良渚文化的玉琮、三叉型器,也有部分象形的玉器如红山文化的玉龙、玉猪等,应是作为族群的图腾而制作的。此一时期的玉器并不完全是由现代意义所指的玉石所制作的,它可以是玉,也可以仅仅是漂亮一点的石头,如与变质大理石矿共生的透闪石原矿。及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在中国主流文化区域内已再难见到玉工具了,代之而来出现的是大量的玉冥器、玉配饰如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龙、玉风、玉鹤。此时已广泛采用软玉来制作器物了。

在一般人看来玉就是石头,可在中国人眼里的玉是与众不同的,它已经超越了单纯分类学的范畴而成为中华民族族群的精神寄托。直到今天,如果我们拿起一件翡翠,我们只会去评价它的颜色,它的质地,它的制作。可当我们看见一件古玉,在欣赏它的造型,它的沁色、它的质料的时候,心中油然而升的却会是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究其原由,就是因为古玉里孕含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沉淀以及炎黄子孙的民族精神。

在古代,玉的称呼有几十种,例如“碧、琼、珏、璜、璧、璋”等等,“王”旁表意,另一半表生,以此来具体说明玉的种类和品质色泽等。

1、“碧”指青玉;

2、“琼”指很美的玉;

3、“珏”指和在一起的两块玉;

4、“璜”指半壁形的玉;

5、“璧”是一种瑞玉,古人用来保佑平安;

6、“璋”是形状像半个圭的玉器;

7、“圭”的本意也是古代天子分赐诸侯的瑞玉;

8、“莹”本意是光洁像玉的石头。

 《红楼梦》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文学作品,对于其中的主角大家也不陌生,贾宝玉是贾府的公子,从小受宠,出生的时候更是口里衔着玉。这玉后来也成为了他的护身符一样的东西。那么贾宝玉出生的时候为什么要在嘴里衔着玉呢?为什么不是金子或者银子?

这就要说一下玉在我国的所代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了。玉所代表的玉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容人的性格会说“温润如玉”,评价人的气节会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也有“化干戈为玉帛”这样的句子,总之玉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代表的是优秀的一面。

另外玉在其他方面也具有不同的意义,就像贾宝玉衔玉而生,因为他上一世是赤瑕宫神瑛侍者,是神仙。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戴玉护身的传统,认为玉能够在冥冥之中保护他的主人,玉碎了就是替主人挡了一灾。玉也是人的身份的代表,在古代它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是礼制的一部分,在社会秩序上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总而言之玉对于我国人来说具有不同且特殊的意义,都说黄金有价玉无价,玉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宝石那么简单。除了《红楼梦》在也有其他的作品表达出玉的特别,而我国的各种玉石中和田玉应该是最出名的了。

中国古代意思为玉的汉字有:

1、瑶:yáo。其释义有两种,一种解释是美玉,比喻美好,珍贵,光明洁白,另外一种是我国的一个少数名族的名称,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从事山地农业。

2、璜:huáng。本意是指半壁形的玉,《周礼·大宗伯》和《左传·定公四年》均有记载。《后汉·舆服志》也有记载:乃为大佩,冲牙双瑀璜,皆以白玉。

3、璨:càn。形声字,从玉,粲声。本意指玉的光泽,引申泛指明亮。①美玉。②形容玉石的光泽。天河漫漫北斗璨,宫中乌啼知夜半――王建《白纻歌》

4、瑚:hú。瑚是指古宗庙盛黍稷的礼器。形声。从玉,胡声。从玉,表示质美似玉。本义:珊瑚。

5、琀:读音hán,是指古代放在死者嘴里的珠玉。古代放在死者嘴里的珠玉等:“殡琀之物,一皆绝之。”

参考资料:

瑶 (汉语汉字)-

保健意义:《本草纲目》中著述,玉具有:“除胃中热、喘急烦懑、滋毛发、滋养五脏、柔筋强骨、止渴、润心肺、助声喉、安魂魄、利血脉、明耳目”等疗效。

装饰意义:古代人们佩玉,并不是作为简单的装饰。佩玉不仅仅是表现外在的美,而是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和自我修养的程度,也就是表现德,同时还具有体现人的身份、感情、风度,以及语言交流的作用。古代君子必佩玉,也即要求君子时刻用玉的品性要求自己,规范人的道德,用鸣玉之声限制人的行为动作。

政治意义:

  1)从新石器时代中期起,氏族首领的墓葬中就出土了许多精制的玉器,如良渚文化。

  2)商周时代,上述现象更加普遍。如二里头文化中的"柄形饰"只出现在大型墓葬中。

  3)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六瑞"的使用规定。

  4)秦以前,"九鼎"象征君权;秦以后,玉玺成了君权的象征;秦始皇制成一枚传国玺,以后各代帝王认为得了此玺才是真命天子。以玉为玺的制度,一直沿袭到清朝。乾隆皇帝厘定的25枚宝玺,绝大多数为玉制。

  5)汉以后各代规定,达到某一等级的人才能有资格得到什么形制的玉玺。

  6)唐代明确规定了官员用玉的制度。

文化意义:"君子比德于玉"是儒家的用玉观。古代,玉象征伦理道德观念中高尚品德。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是指:

  1)"润泽以温",译为:光泽滋润而柔和;象征仁义道德,仁。

  2)"鳃里自外,可以知中",译为:玉质里外一致;象征表里如一,义。

  3)"其声舒扬,专以远闻",译为:声音舒畅而清扬,远远可以听见,象征智慧和远谋,智。

  4)"不挠而折",译为:质地坚硬;象征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勇。

  5)"锐廉而不枝",译为:断口有棱角,但不很锋利;象征清廉正直,洁。

  另,在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字中,由200多个字与玉有关,这些字多为美好、崇高之意。可见玉在古今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1622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