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璧归赵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2、人物简介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汉代的许慎对玉下了这么一个定义: “玉, 石之美者”。
就是说, 玉就是美丽的石头。
这是一个通俗的定义。
从科学的角度, 玉是特指软玉和硬玉—前者指的是由透闪石-阳起石矿物(是一类角闪石矿物, 主要含Ca、Mg、Fe、Si和O等元素)构成的致密坚韧的纤维状和毡状 体, 如和田玉等; 对于后者, 如果不知道硬玉(是一个具体的矿物名称, 含Na、Al、Si和O等元素)是什么的话, 那么翡翠一定是知道的, 硬玉的纤维状和毡状的 体就构成了翡翠。
在实际生活中, 考虑我国的文化传统, 我们将一些超出这些范围的石头, 也称作玉, 如岫岩玉、独山玉等。
作为玉, 一般都是矿物细小纤维状或毡状 体, 要求坚韧、温润、细腻、半透明、硬度适中, 以便雕琢和把玩, 对颜色并没有特殊的要求。
如果将把由玉雕琢而成的器物叫作玉器的话, 那么未曾雕琢的玉就叫玉石或者玉料。
玉是中国的特产, 尽管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但流传的玉石种类并不多, 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种。
下面就介绍几种著名的玉。
和田玉 严格说起来, 只有和田玉合乎上面科学定义的软玉, 也叫新疆白玉、羊脂玉、昆仑玉等, 产于新疆的和田(古称于阗、和阗)和墨玉两地。
从白玉或羊脂玉这个名称可以看出, 和田玉细腻晶莹, 如凝如脂, 一般是白色的, 但也有其他颜色的和田玉, 如黄玉、青玉、碧玉、墨玉等, 可能新疆墨玉这个城市就是因为盛产墨玉而命名的。
无论是哪种颜色的和田玉, 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透闪石, 且含量一般在90%以上。
和田玉流传甚广, 早见于石器时代,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惟我独尊达数千年之久, 直到19世纪中叶翡翠流入我国, 才打破了和田玉的垄断地位。
高质量的和田玉均采自和田河中, 这是由于变质成因的软玉的品质并不是很好, 但经过长时间的河水洗礼后, 它会变得冰清玉洁, 才成为著名的和田玉。
翡翠 翡翠本是古代鸟名, 指一种带有红色(翡)和绿色(翠)羽毛的鸟。
而作为玉的翡翠则基本上是取其绿色的含义。
翡翠是硬玉的纤维状和毡状的 体, 坚韧细润, 其绿色浓、艳、正、阳, 也有少量红白等色的翡翠。
和其他玉石不同, 翡翠是唯一不产自中国的玉石, 仅仅见于缅甸, 于清代晚期大量进入我国。
硬玉是在变质条件下形成的, 它要成为玉质的翡翠, 尚需要经过一定的搬运和沉积, 这就是为什么翡翠原料常呈卵石状, 且表面有一层风化的“皮”。
独山玉 简称独玉、南阳玉, 产于河南南阳独山。
独山玉为变质产物, 其成分较为复杂, 其矿物组成以斜长石为主, 但含有多种其他组成的矿物, 如黝帘石、云母、阳起石等。
正是因为组成的多样性, 使得独山玉的颜色十分丰富多彩, 有红、黄、绿、白、青、黑、紫七类, 而多色玉称为杂玉。
其中以绿独玉最为珍贵(有独翠之美誉), 紫玉和杂玉次之。
独山玉的开采也很早, 在河南南阳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有独山玉制作的玉凿、玉铲等, 在殷墟出土的玉器中, 也有相当部分的独山玉。
岫岩玉 它是一种蛇纹石(一种含Mg、Si、OH的矿物)质的玉, 产于辽宁岫岩而闻名。
岫岩玉质地致密细腻, 色泽艳丽, 半透明, 以特征的黄绿色为主, 间有白、青、黑等色。
岫岩玉也有悠久的历史, 在辽宁海城小孤山古人类洞穴遗址中发掘出来三件玉质的砍斫器, 该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迄今有1万多年, 并且在距今有7000年的沈阳新乐文化遗址中就出土了岫玉制作的玉刀。
岫岩玉不是一下子就有的, 而是由地下深处形成的超基性岩石(如橄榄石岩等)经过漫长的热液蚀变而渐次形成的。
值得说明的是, 史书上记载的玉类有上百种, 产地也遍及华夏各地。
但由于多种原因, 有的玉种并没有流传下来。
如蓝田玉, 在汉晋时期名重一时, 宋代以后便失传了。
现代的陕西蓝田玉泉山产出的蓝田玉是一种蛇纹石化的大理岩, 玉质并不是很好, 即便是古人也不可能将它视为一种美玉; 和氏璧和完璧归赵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了, 但和氏璧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玉, 至今还是个不解之迷。
尽管近来有专家考证说和氏璧是产于湖北神农架地区的月光石, 但也没有确凿的证据。
还有一些, 虽然具有玉的名称, 实际上并不是玉。
如汉白玉, 只是一种高级石材, 作为玉还显粗糙, 也缺乏玉的坚韧和细腻。
美玉本身是非常昂贵的, 如果雕琢以后并赋予其政治和文化的内涵, 那便是无价之宝了。
要不然, 蔺相如也不会置生命于不顾, 要使那块美玉“完璧归赵”了; “黄金有价玉无价”也就是这个含义。
和玉的珍贵比较起来, 玉的文化内涵更为人们所熟知和接受。
较为典型的是玉的“五德”之说, 汉代的《说文解字》说: “玉, 石之美者, 有五德…”。
此五德便是玉的人性化的表达, 说成现在的话, 就是仁、义、礼、智、信, 象征着伦理道德中的高尚品德。
实际上, 在我国古代, 玉不仅是道德的标准, 同时也和政治、经济、礼仪、宗教和日常生活等活动关系非常密切。
比如, 玉器一直是政治等级制度的标志器物, 玉玺只能是皇帝专用; 春秋时期的“六瑞”之说, 就是指天子以下的官员只能使用不同规格的圭; 在唐代, 不同级别的官员只能佩戴不同级别的玉带。
从使用的角度, 古代玉器可分为礼器、兵器、佩饰、随丧玉、玉器皿、玉陈设等。
不同的玉器有着不同的名称, 其形状和大小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化, 但玉礼器(指古代祭祀活动所用的器具), 数千年来却变化不大。
《周礼大宗伯》说: “以玉作六器, 以礼天地四方。
以苍璧礼天, 以黄琮礼地, 以青圭礼东方, 以赤璋礼南方, 以白琥礼西方, 以玄璜礼北方”。
这里的璧、琮、圭、璋、琥、璜六种玉器, 就是所谓的玉礼器。
其中玉璧(中间有孔的半圆形玉器)、玉琮(立方体, 上下贯穿一圆形孔洞, 外方内园)、玉圭(扁长形带尖顶的玉器)的器型都很清楚; 玉璜则有两种形状(一是弓弧形玉器, 类似虹的形状, 另一是半圆形片状, 类似半璧); 玉璋的形状还不太明确, 古代文献讲“半圭为璋”, 没有指明是纵向或者横向将圭一分为二; 而玉琥是什么形状, 到现在仍然还很不清楚。
玉兵器主要出现在商周时代, 有玉戈、玉刀、玉戚、玉钺等, 但春秋战国及以后, 这几种玉兵器就很少见了。
玉佩饰产生于原始社会, 现在有人还经常佩戴玉佩、玉坠等, 在古代还流行佩戴玉玦(环形有缺口的玉器)、玉璜、玉人、玉龙等, 这些对现代人已经很陌生了。
随丧玉就是丧葬用玉, 在封建社会里十分流行, 品种有玉柙、玉琀、玉塞、玉握、玉琮等, 对应于人体的不同部位。
玉器皿出现很早, 种类也很多, 主要集中在餐具、酒具、文具等里面, “葡萄美酒夜光杯”中的“夜光杯”便是一例。
玉陈设主要是指大型玉饰物件, 如玉山、玉屏、玉兽等。
此外, 在古代玉器中, 还有很多名字看起来很陌生的玉器, 如、玉韘、玉夔、玉如意等, 想要深入了解它们, 就需要参观一些文物博物馆和查阅一些专门的书籍了。
目前传世的古代玉器并不多, 我们现在陈列和研究的古代玉器多为出土的。
一个普遍接受的观点, 就是从石器时代开始, 玉便伴随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了。
一般认为, 古代的玉多产于新疆的和田, 如明代宋应星在他的《天工开物》中说: “凡玉入中国贵重用者, 尽出于阗”。
如果这个观点成立的话, 那么在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遗址(距今有5000年以上)出土的玉器(多是透闪石玉, 有人认为也是中国最早的软玉记录)就应该来自新疆的和田; 又如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和江西新干商代大墓出土的玉器, 据鉴定也来自新疆, 即现在的和田玉。
那么, 这些玉料是如何从遥远的新疆运送到内地和江南的呢 要知道, 远古时期的交通甚为不便, 路途又这么遥远, 因此不能不怀疑这种说法的可靠性。
虽然也有人认为和田玉是在汉代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9-126年)后才传入内地的, 但这种说法也缺少有力的证据。
所以也有人推测, 在丝绸之路开通以前, 已经存在一条运输玉石的“玉石之路”。
这里我们也提出一个新的观点, 即远古时期内地的这些软玉不是来自新疆, 而是产自当地, 只不过它们是当地的“透闪石”质的玉, 而非新疆的和田玉。
新近在辽宁岫岩发现了“透闪石质”的“岫岩玉”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佐证。
玉的温润色泽代表仁慈,坚韧质地象征智慧,不伤人的角表示公平正义,敲击时发出的清脆舒畅的乐音是廉直美德的反应
自古以来,玉就有”仁,义,智,勇,洁”五德之说,所谓君子比德有玉,
玉,是权利的象征,玉,又是和平的象征.所谓化干戈为玉帛.
玉,致密坚硬,润滑光莹,它有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崇玉,爱玉赏玉,藏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玉和金是富贵吉祥的象征,金玉结合更显尊贵
楚文王得到和氏璧后,非常珍惜,奉为国宝,舍不得雕琢成玉器,把它珍藏了起来。随着楚国国君的更替,和氏璧就这样一代代传承了下去,直到400余年后的楚威王时代。
楚威王为表彰有功之臣,特将和氏璧赐予了大司马昭阳将军。昭阳将军得到和氏璧后,亦奉为至宝,深深收藏,其手下的宾客们艳羡他得了和氏璧,就怂恿他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昭阳将军架不住宾客们的劝说,再加上也想炫耀一下,就在游赤山的时候把和氏璧拿出来给大家观赏,宾客们都赞不绝口,昭阳将军也洋洋得意。人得意忘形的时候是最容易出事的,等宾客们散去后,昭阳将军发现和氏璧不翼而飞了,其后他费尽心力终其一生也没有找到,并因此事郁郁而终。
昭阳将军失玉后的50余年,即公元前283年,赵国的宦官缪贤在集市上用五百金购得一块绝佳美玉,请玉工鉴定,竟然是失踪多年的和氏璧,于是就把它献给了国君赵惠文王。
公元前281年,秦昭襄王听说赵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也想据为己有,就给赵惠文王写了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赵王收到信后,就召集大臣们商议,大家一致认为:要是把和氏璧给了秦国,怕秦国食言,不给城池,白白上当受骗;要是不给,又怕秦国派兵来抢。给不给都是个问题,众人一时拿不定主意。君臣们束手无策,陷入苦苦思索当中。
沉默的氛围中,缪贤突然大声向惠赵文王说:“大王,此事若让一个人去处理,必定能成功,这个人有勇有谋,他叫蔺相如,是我的一个门客。”
“蔺相如没听说过,他有什么本事吗?”大王问到,同时目光看向他,众臣也把目光投向了缪贤。
缪贤不慌不忙:“大王,你还记得上次我向你请罪的事吗?”赵惠文王怎么不记得呢?几年前缪贤得罪了他后,自己赤着上身,绑着斧头跪在朝堂上请求处罚的事还还历历在目呢。“寡人记得,怎么这事难道跟蔺相如有关”赵惠文王慢条斯理地问道。
缪贤又跪下了:“我还是要请大王再饶恕我的罪,我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你,这样你就可以确定蔺相如能不能去完成使命了。”
征得大王同意后,缪贤开始了自己的叙述。原来,得罪了赵惠文王后,缪贤害怕极了,就想逃到燕国去。这事被蔺相如知道了,蔺相如就劝他说:你怎么想逃跑呢?还想逃到燕国去,你这不是自取灭亡吗?你逃到燕国的理由是什么呢缪贤告诉蔺相如说:有一年我陪同大王在边境上同燕国的君臣们相聚,燕王握着我的手向我表示亲近,还欢迎我到他们国家去。蔺相如听了:你傻呀,你不分析分析形势,当时你是大王的宠臣,燕国当然要巴结你了,况且,现在赵国强燕国弱,你要逃到燕国的话,赵国要是向燕国讨要你,燕国敢不把你送给赵王这样你岂不是死路一条缪贤听了蔺相如的分析,后背冒出了冷汗。嗯,差点因为自己的一念之差铸成终身大错,急忙向蔺相如请教对策。蔺相如说:此事甚是简单,你只要赤着上身,绑着斧子,向大王请罪请求处罚就行了。大王是个宽宏大量、爱才惜才的圣明君王,一定会宽恕你的过错的。缪贤就按照蔺相如说的办了,不但没受到责罚,惠文王还表扬他知错就改,官升一级。
赵惠文王和大臣们听了缪贤的叙述后,一致认为蔺相如是个大才,是跟秦国打交道的最佳人选,于是招蔺相如进宫。蔺相如进宫后,赵惠文王发现他个子不高,按现在的话来说也就165米左右,身体略显瘦弱,但举止得体,不亢不卑,面对高高在上的赵惠文王没有一点惧色。赵惠文王心里暗暗称赞,好一个蔺相如,不错不错,他开口就问:“蔺相如,秦国想用十五座城池换取我国的和氏璧,你看这件事应该怎么办?要不要给他们”蔺相如对赵王施礼后说:“大王,秦国就是豺狼虎豹的性情,所谓的给我们城池不过是障眼法,他们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夺取我们的和氏璧,但现在秦国强大,我们弱小,要是不把和氏璧给秦国的话,理亏的就是我们,秦国就可以找借口攻打我们了;要是把宝玉给了秦国,而秦国不给我们城池,理亏的就是他们,可我们也不能吃这个哑巴亏呀。”“那我们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赵惠文王接着问蔺相如。蔺相如向前一步,拱手向赵惠文王施礼:“大王,你若信得过我,请派我携带和氏璧出使秦国,秦国要是把城池给我们,我就把和氏璧留在秦国;他们要是不给我们城池,我一定能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赵惠文王也没有其它好办法,同意了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的建议。
秦昭襄王在章台接见了蔺相如。蔺相如双手捧着和氏璧,一步一趋,恭恭敬敬把玉璧交给了秦王。秦王拿到玉璧后,仔细看了又看,赞不绝口,然后又让人传给大臣们看,再又拿给嫔妃们看。大臣们都高呼“万岁”,没有一个人理蔺相如,简直是把他当作空气。
蔺相如断定秦国就是要使用诈术得到和氏璧,待玉璧重新传回到秦王手里后,就走向前去,对秦王说道:“大王,这个玉璧有个小瑕疵,不仔细看看不出来,我指给你看。”秦王不疑有它,把玉璧给了蔺相如。没想到蔺相如拿到玉璧后,快速后退,一直到大厅的柱子旁,众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没能做出任何反应,他们一同望向蔺相如。蔺相如怒发冲冠,涨红了脸,双手举着玉璧,大声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国群臣都认为大王是不会真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的,但是我认为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讲究诚信,何况是我们国家之间呢再者说了,我们也不应该因为一块玉璧而惹的秦国不高兴。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携带和氏璧和国书,恭恭敬敬来交给你。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的是尊重你们的国家,向你们表示敬意。反观你们,处处充满了傲慢,没有以国家与国家之间应该有的礼节接待我,还把玉璧拿给嫔妃看,这不是侮辱我们赵国吗我看大王无意给我国十五座城池,所以就把玉璧取回来了。大王若一定要强夺,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说着,蔺相如做出要撞柱子的样子。
秦王怕蔺相如撞碎和氏璧,就向他道歉,并拿出秦国地图,把十五座城池划出来用来换取和氏璧。蔺相如估计秦王还是想以欺诈手段假装把城划给赵国,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并以接待使臣的礼节接待我,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估计不能从蔺相如手里强夺和氏璧,就答应他斋戒五天。蔺相如回到住处后,偷偷打发他的随从化妆成平民百姓的模样,怀揣着和氏璧,从偏僻小道逃回了赵国。
五天后,秦王以贵重的礼仪在朝堂上延请蔺相如。蔺相如对秦王说:“贵国自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我的国家,所以派人拿着玉璧回我国了。再说秦国强大我国弱小,大王要是真有诚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可以马上派一个使臣到我国,我国会立刻捧着玉璧送来,不敢有丝毫耽搁。我知道欺骗大王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想不到蔺相如会来这一手,不过他说的也在理,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秦王想了想对大臣们说:“现在杀了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的友好关系,给其它国家可乘之机,不如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秦国最终把蔺相如送回了赵国。
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人才,出使到秦国那样强大的国家都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了上大夫。此后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
朝秦暮楚猫:蔺相如固然机智勇敢,但假如秦国真的是拿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呢?那最终理亏的还是赵国。蔺相如能从秦国全身而退,和氏璧能再回到赵国,他的运气实在是太好太好太好了!
比较好的玉推荐:
一、和田玉
和田玉是整个世界上最昂贵,并且也是最珍惜的一种玉,和田玉大量产自于我国新疆的和田地区,在上古时代,和田玉就已经被采伐,著名的完璧归赵里面的美玉就是和田玉,和田玉同样也是财富和权贵的象征,多年以来,有权有势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佩戴和田玉。
二、独山玉
独山玉对我国的影响丝毫不比和田玉低,甚至独山玉所开采的时间远远久于和田玉,早在新石器时期,我国人民就已经开始装饰独山玉,独山玉的质感同时也比较细腻,一些玉石工匠们可以根据独山玉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款型,供人们佩戴使用,独山玉的市场供求量也比较大。
三、岫玉
岫玉是比较具有古典气息的一种玉,全身淡淡的翡翠绿色,能够给人东方美的一种气息,所以一些爱好古典艺术文玩的人特别喜欢收藏岫玉,就连我国清朝赫赫有名的乾隆皇帝也特别喜欢佩戴岫玉,岫玉能够从侧面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文学涵养和艺术品位。
四、蓝田玉
从外表上看,蓝田玉的色彩十分的惊艳,蓝田玉美就美在它的色彩并不是特别的均匀,有的部分蓝色特别重,有的部分却呈现浅蓝色,这就彰显出了蓝田玉不一样的气息。蓝田玉主要产地在陕西省,我国每年都在陕西开采大量的蓝田玉,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造型。
五、孔雀石
孔雀石是一种纹理特别清晰的石头,因为从外表上看,就像孔雀的一根根羽毛一样,因此才得名孔雀石,孔雀石的造型十分独特,并且美感十分强烈,很多的收藏家都喜欢收藏孔雀石,孔雀石虽然是一款非常昂贵的玉料,但是也有人喜欢拿它做颜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